?

聚焦中考化學圖表題熱點題型

2024-05-07 19:11耿立廣
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 2024年2期

摘 要:化學圖表題是近幾年來中考化學??嫉囊活愒囶},圖表題形式靈活,圖文并茂,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這部分內容已成為近年來各省、市中考化學命題的熱點.文章據此對中考化學圖表題的考查內容及其常見熱點題型進行了分類和總結.

關鍵詞:熱點題型;圖表題;中考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05-0128-03

化學圖表題以圖像、圖片、表格、標簽、模型等形式為載體,反映一組或多組內容相關或相似的數據或信息,并借助數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通過讀圖表識圖表,考查學生提煉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等 [1].

1 判斷型圖表題

例1 (2023·四川南充)圖1所示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A.①表示常溫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釋

B.②表示向一定質量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鈣固體

C.③表示向質量和質量分數都相同的鹽酸中分別加入鋅和鐵

D.④表示向一定質量的氧化鎂固體中逐漸加入稀鹽酸

解析 常溫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釋,溶液被稀釋,酸性減弱,pH逐漸增大至無限接近于7,但不會等于7,更不會大于7,A不符合題意.向一定質量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鈣固體,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水被消耗,有溶質析出,且該反應放出熱量,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氫氧化鈣也結晶析出,溶液質量減小,待完全反應后,逐漸冷卻至室溫,溫度降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加,部分氫氧化鈣又溶于水,故溶液質量增加,但是由于消耗了水,氫氧化鈣析出,最后溶液的質量小于原來溶液的質量,B符合題意.向質量和質量分數都相同的鹽酸中分別加入鋅和鐵,一開始,金屬不足,酸過量,鋅和稀鹽酸發生反應Zn+2HClZnCl2+H2↑,鐵和稀鹽酸發生反應Fe+2HClFeCl2+H2↑,相對原子質量Zn大于Fe,故鐵生成氫氣的質量大,后酸不足,金屬過量,生成氫氣的質量相同,C不符合題意.向一定質量的氧化鎂固體中逐漸加入稀鹽酸,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溶液的質量逐漸增大,待氧化鎂完全反應后,繼續加入稀鹽酸,溶液的質量還是繼續增大,但是增加幅度變小,D不符合題意.

答案:B.

2 敘述型圖表題

例2 (2023·湖北武漢)化學興趣小組探究碳酸氫鈉、氯化鉀、氯化鈉和氯化銨的溶解性時,查閱資料見表1、表2.

(1)10 ℃時,NaCl的溶解度為.

(2)根據20 ℃時上述四種物質的溶解度,判斷其中屬于“可溶”的物質是.

(3)將30 ℃時上述四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a g分別降溫到0 ℃,析出固體質量最大的物質是.

(4)20 ℃時,將氯化鈉和氯化銨各m g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再分別加入n g水,充分攪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標號).

A.若兩只燒杯中均無固體剩余,則所得氯化銨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若兩只燒杯中均有固體剩余,則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氯化銨>氯化鈉

C.若m≤0.36n,則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氯化銨=氯化鈉

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種是飽和溶液,則0.36n≤m≤0.372n

解析 (1)由題表中數據可知,1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5.8 g;(2)20 ℃時,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1~10 g為可溶物質,由表1知,20 ℃時只有

NaHCO3的溶解度為9.6 g,在1~10 g之間,為可溶物質;(3)由題表1可知,氯化銨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大,將30 ℃時題述四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a g分別降溫到0 ℃,析出固體質量最大的物質是NH4Cl;

(4)20 ℃時,氯化銨的溶解度比氯化鈉的溶解度大,若兩只燒杯中均無固體剩余,則所得氯化銨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A正確;若兩只燒杯中均有固體剩余,則氯化銨溶解的質量要大于氯化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氯化銨>氯化鈉,B正確;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 g,氯化銨的溶解度大于36.0 g,若m≤0.36n,即m/n≤36/100,說明氯化鈉可能恰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但氯化銨一定不飽和,兩者的溶質與溶劑質量均相等,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C正確;20 ℃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37.2 g,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 g,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種是飽和溶液,則飽和溶液一定是氯化鈉飽和溶液,氯化銨不飽和,則0.36n≤m<0.372n,D錯誤.答案:略.

3 歸納總結型圖表題

例3 (2023·湖南益陽)圖2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上冊中的圖.

請根據圖2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排在同一橫行的元素,從左至右,原子的核外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

(2)排在同一縱行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都相同,但元素除外.

(3)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說明氟元素與氯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解析 (1)排在同一橫行的元素(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至右,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2)排在同一縱行的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都相同,但氦元素除外;(3)最外層電子數是決定原子的化學性質的主要因素,氟元素和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原因是最外層電子數都是7.答案:略.

4 推理型圖表題

例4 (2023·浙江紹興)碳捕集是實現“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種方法是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組將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并利用傳感器實時測定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裝置如圖3所示.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4、5所示,且pH等于11.6時溶液處于飽和狀態.通過查閱資料發現:

根據以上現象和信息,小組同學展開進一步探究: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形成的產物是什么?

【建立假設】假設1:只有碳酸鈉;假設2:碳酸鈉、碳酸氫鈉;假設3:只有碳酸氫鈉;假設4:……

小敏根據圖4曲線判斷假設1不成立,理由是.

【實驗過程】繼續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

【實驗結論】小敏根據圖5曲線認為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的最終產物是.

【交流評價】

(1)小金認為該曲線還不能確定最終產物.因為pH可能還未呈穩定狀態,接下去的操作是.

(2)小興受小金的啟發,猜測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據是,所以建議小組同學繼續展開探究.

解析 【建立假設】該溫度下,飽和碳酸鈉溶液的pH為11.6,此時pH小于11.6.【實驗結論】該溫度下,飽和碳酸鈉溶液的pH為11.6,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pH為8.3,根據圖5曲線認為二氧化碳持續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的最終產物是碳酸氫鈉.【交流評價】(1)碳酸鈉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鈉,溶液的pH可能還未呈穩定狀態,接下去的操作是繼續通入二氧化碳,直到pH不再變化.(2)猜測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據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答案:略

5 結束語

化學圖表題主要由“題干”“圖表”“問題”三部分組成.從試題內容看,該類試題常反映一組或多組內容相關的數據或信息,題干和圖表相互補充,題干是圖表的解釋說明,圖表是題干的直觀表現.解答圖表題時重在理解圖表的含義,通過閱讀、篩選,提取圖表中的有用信息或數據,然后將所學知識與圖表信息結合起來,即可進行解答或計算.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季春陽]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簡介:耿立廣(1973.10-)男,江蘇省濱海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化學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