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把握好十個關系

2024-05-09 01:43孫太利
中國周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新質保障體系生產力

孫太利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標志著生產力水平的質變與躍遷,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新動能。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新業態、新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數據顯示,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社會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以上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根基,是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

大盤謀局,首在度勢。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民營經濟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用新發展理念破局成勢,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之中,要緊緊圍繞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引導市場主體聚焦并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十大關系,加強前瞻性預判、戰略性布局、精密性謀劃、融合性實踐,推動專業化、平臺化、數智化等發展。推進大循環、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路徑暢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處理好以進促穩的發展關系

進是方向和動力,穩是大局和基礎,以進促穩這一科學方法論,是基于動態平衡、更高水平的安全觀與穩定觀,指導經濟發展不斷增強內生活力。

以進促穩有效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要做到讓創新無所不在,與時俱進以立體思維進行戰略創新、組織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技術與科研創新、資本創新、學術研究創新等,可持續、高質量地給企業、行業、區域、市場向上生長、向好突破提供新動力。要建立健全產業創新、產品創新的新型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新型產品質量保障體系、新型物質消耗保障體系、新型經濟效益保障體系、新型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新型科學技術管理保障體系,實現以創新為導向,提質、降耗、增效、安全、管理融合發展,企業方可行穩致遠。

處理好先立后破的發展關系

先立后破是國之發展基調,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略。立與破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立是產業邏輯,而破則是改革邏輯,高質量發展需要穩扎穩打,更要在關鍵任務上勢如破竹。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傳統企業適應新時代發展,需盤活存量、發展增量、創新變量,革故鼎新、先立后破。要結合國家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把握正確的方向,通過科技創新,系統性優化區域發展結構、產業發展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市場結構等,以結構性改革鞏固既有發展成果。在實踐中探索新機制、新制度、新技術、新市場,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新經濟企業要緊緊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整合科技、人才、創新資源進行平臺化發展,創造更優質的綠色價值。

處理好頂層規劃與企業發展的關系

頂層規劃是發展的統領與目標,是成事之志。只有堅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協調踐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組織能量,才能創造機會達到事竟成。

企業要以實現社企效益為價值追求,結合產業政策、行業規律和企業實際,前瞻性、戰略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明確目標導向與資源導向,要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市場化,實現低成本運營、高效能應用。要不斷提升企業原始技術創新、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等能力,實現規劃與能力的動態匹配,確保戰略一致性,做到核心能力強大、效益綠色健康。

處理好創新與人才的關系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而人才則是科技創新的源泉。

企業發展要以守正創新為宗旨,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融合,在制度、服務、貢獻評價等方面精準發力,聯合創新搭建跨職能、跨部門、跨領域創新型人才交流與合作平臺,強化人才的有機成長。通過建立健全產教融合機制、人才共享機制、訂單式實訓培養機制等,實現智慧共創、資源共享、成果共贏、社會生態共生,將人才價值和效能發揮到最大,推動持續創新。

處理好轉型與升級的關系

面對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技術革命沖擊和發展模式變革,企業轉型與升級是主動尋求革新和發展的過程。

新經濟發展正在向智能制造、數字產業、平臺經濟、大健康等具有重大技術突破和新需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企業轉型升級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方向,以科技創新為路徑,實現新突破、選擇新賽道、創造新價值、建設新高地。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協同并進,在開放環境下注重自主創新,聚焦運用全球創新資源,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共建產業鏈、供應鏈等生態平衡,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處理好選擇與定位的關系

選擇是基于市場趨勢的戰略抉擇,定位是基于核心競爭力的價值創造。選擇決定方向,定位明確目標,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企業發展的雙翼。

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生態中,企業作為市場經濟最具活力的主體,需要審時度勢,站在國家發展大局的高度,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中,明確企業使命與愿景。企業定位要以適合國人需求為導向,以品質生活引領新一輪消費升級,創造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產品等。根據企業資源稟賦、技術實力和市場優勢,準確判斷行業趨勢,把握市場脈動,積極發展新型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實現新型供需平衡促發展。

處理好制造與創造的關系

創新是制造向新創造轉變的核心要義。產品制造領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在企業發展中,制造與創新創造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互轉化。

新經濟時代,中國制造要向中國新創造邁進,市場主體更需要平衡制造與創造的關系,在持續創新中展現韌性和潛力。企業要用創新驅動高技術新制造,融合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流程革新,通過加強5G、數字科技、算力等智能裝備的應用,不斷提升新制造成果的高技術附加值和競爭力。企業要用新制造推動新創造,產品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提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形成具有突破性、價值性、實用性的一體化創新體系,實現制造與創新創造的深度融合,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躍升。

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高質量發展是速度與質量目標的協同推進和有效實現。質量是速度的根本,速度是質量的載體,二者互為依托、辯證統一。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重塑了速度與質量的關系,速度和質量形成合力、同向發力,固本強基。

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效率成為市場主體競爭中的決定性因素。速度與質量的融合飛躍,應是企業提升價值的戰略選擇。企業要擴大生產服務體系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終端消費的應用場景,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科學運用智能制造、AI制造等,改造升級傳統制造體系,強鏈、補鏈、暢鏈、護鏈,達到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到終端客戶全鏈路協同閉環,提高企業發展韌性。

處理好產品與品牌的關系

品牌是產品質量、技術、信譽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正在成為社會共識。

低碳環保、綠色創新,將逐步成為中國制造的品牌價值。企業要與時俱進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注入產品迭代新動能。以科技、文化、模式等創新,實現產品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全場景化、資源整合平臺化,創造價值生態化,產品引領品牌化。建立健全產品質量維護與保障體系、品質引領新需求的發展體系、品牌維護與保障體系、全場景售后服務保障體系等。建設誠信企業、社會責任企業、使命企業,實現產品與品牌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處理好綠色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關系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未來發展是以科技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發展時代,將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綠色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基礎與方向。

面臨存量升級和增量破局,抓住新機遇是企業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布局新賽道是精密謀劃的重要方向,把握新趨勢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要聚焦自主創新力,緊緊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生態協同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等,推動高新、高質、高效健康持續發展。

優秀企業家精神作為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力量源泉,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軟實力精髓。發展民營經濟必定要大力弘揚和培養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讓優秀企業家成為市場經濟強大而穩定的內驅力。以企業家為主導,聚焦企業發展十大關系,知行合一促發展,才能高效激活民營經濟內生新動力,助力民營經濟在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新質保障體系生產力
尋找新質生產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ETC關鍵設備準入標準及運行保障體系構建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關于構建戰區聯合作戰后勤聚合保障體系的思考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構建更安全可靠的機房電源保障體系
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研究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