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人間世

2024-05-10 04:15戰國莊子
領導月讀 2024年2期
關鍵詞:禍患使臣臣子

◎ [戰國]莊子

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問于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崾骋矆檀侄魂阿?,爨②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請復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交遠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p>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以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于是并生厲心??撕颂?,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而不知其然也。茍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w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

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③,此其難者?!?/p>

(原文據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莊子今注今譯》)

【注釋】

①臧:善,好。

②爨(cuàn):燒火做飯。

③致命:真實無妄地傳達國君命令。

【譯文】

葉公子高將要出使齊國,向孔子請教:“楚王派我出使齊國,責任重大,齊國對待外來的使臣,總是表面恭敬而實際怠慢。尋常百姓都不容易被說服,何況是諸侯呢!我很擔心。您曾經對我說:‘凡事無論大小,很少有不合乎道而獲得圓滿結果的。事情若是辦不成,就必定會遭受懲罰;事情若是辦成了,那一定會憂喜交集而致使身體失調患病。無論是成功還是不成功都不會留下禍患,那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做到?!移匠3缘臇|西很粗糙不精致,甚至親自燒火做飯,是一個心中沒有任何欲望雜念之人。我今早剛接到出使齊國的使命,到晚上卻需要喝冰水,我心中簡直像著了火!我出使之事還未實際進行,就遭受了憂喜交加所導致的禍患;事情如果再辦不成功,必定要遭受到君主的懲罰。兩患相加,我作為人臣的能力不夠,不足以勝任這樣的大事,您快教教我吧!”

孔子說:“天下有兩個足以為戒的大法,一個是天命,另一個是道義。做兒女的敬愛雙親,這是自然的天命,是無法用語言解釋的;臣子侍奉國君,這是人為的道義,只要你處于天地之間,就不可能逃到沒有國君的地方。這就叫作足以為戒的大法。所以子女侍養雙親,無論自己處于什么境地都要使他們安樂,這是行孝的極致了;臣子侍奉國君,無論任何事情都要安然處之,這是盡忠的極致了;注重自我修養的人,不受悲喜情緒的影響,知道事情的艱難卻又能安心盡力去做,這就是品德的極致了。為人臣子,當然有不得已的時候。但遇事能忠實盡心地去做而忘記自身,哪里還會有貪生怕死的念頭呢?你只管去就是了!

我還是把我所了解的道理再告訴你:與鄰近國家交往憑借的是誠信,與遠道國家交往憑借的是表達忠誠之意的言語。而言語,是一定要通過使臣來傳達的。傳達兩國國君飽含各種喜怒情緒的言辭,是天下最難的事情。傳達喜悅之言,使臣必定要添加許多贊美的話;而傳達憤怒之語,使臣就得加上許多惡言惡語。但凡過度添加的話語都是失真的,失真就產生了懷疑,一旦被懷疑,使臣就要遭殃。古語說:‘要傳達真實的言辭,不要傳達過多修飾的言辭,這樣就可以保全自身了?!?/p>

那些以技巧角力的人,開始的時候都規規矩矩,后來往往暗中算計,再然后就詭計百出了;比如飲酒的人開始的時候都彬彬有禮,但喝到最后往往心智迷亂,甚至失去理性,丑態百出。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開始的時候彼此相互諒解,到后面就往往互相欺詐了;許多事情開始的時候簡單純粹,到后來就變得煩瑣艱難了。

言語,猶如風吹水波;傳達言語,定會患得患失。風吹波浪容易動蕩,患得患失容易出現危難。怒火中燒不一定有什么了不起的緣由,一句過分的不講道理的言辭就能攪動人心。就像一頭野獸要死的時候尖聲亂叫,呼吸急促,于是產生了噬人的惡念。如果傳話時言辭相逼過甚過急,也一定會讓人頓生報復的惡念,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倘若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誰又能預知事情發展的最終結果呢!所以古語說:‘不要遷改所傳達的命令,不要強求事情的成功,超常過度就是私自增益?!w改命令、強求成功只會把事情搞砸,成就一件好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而壞事一旦鑄成就來不及更改了,因此不得不慎重呀!

按照事物的自然規律順勢而為,讓人人都了解到你是處在不得已的狀態之中,這就是最高的境界了。何必刻意去完成國君的使命呢!只需如實傳達君主之言就是了,做到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p>

【簡析】

《莊子·人間世》的主旨在于描述人際關系的紛爭糾結,以及與人相處和自處之道。本文借葉公子高出使齊國一事,道出臣子與君主之間相處的艱難。這里寫出臣子面對君主時的疑懼之情,接受使命時,或不免于“人道之患”,或不免于“陰陽之患”,進而表達傳遞雙方言論的困難及用語不慎所造成的禍患。要解除“陰陽之患”,唯有虛心安命,也就是要“忘身”。要解除“人道之患”,就要“乘物以游心”“養中”,亦即順應自然。簡而言之,從政者在接受棘手難辦的政治任務時,應該“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如實傳達各方的意見,不要害怕禍患,也不要逃避責任,不要改變使命,也不要強求成功?!度碎g世》全篇在內容上可以分為七個部分,本選段為第二部分。事實上在《人間世》開篇的第一部分,作者便假借顏回與孔子的對話,描述了臣子與君主相處的艱難,并借顏回之口,提出終極應對的“心齋”之法。人間種種紛爭,追根究底,在于求名、斗智?!懊迸c“智”是造成人間糾紛的根源,只有去除求名、斗智的心念,使心境達到“心齋”的空明境地,才有可能在保持自己心性的同時,圓融而又務實地應時處世。

猜你喜歡
禍患使臣臣子
靈渠胡人俑與貢道的外國使臣
朝鮮使臣紀行文學中的山東文化元素
《世說新語》中魏晉名士與飲酒
唯一的要求……
呂不韋之死
螳螂捕蟬
一句話
臣子與飛蛾
臣子與飛蛾
皇帝的怪帽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