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體論

  • 中國古代邏輯的文化實踐取向及當代價值
    論;求同思維;本體論中圖分類號:B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23)04-0033-008中國古代是否有邏輯這一問題,學界主要存在三種回答,一是基于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相似性,“據西釋中”,以邏輯研究具有必然性的推理為由[1],認為中國古代沒有邏輯;二是接受邏輯的文化相對性[2、3],著眼于邏輯與文化的關聯性,肯定中國古代有邏輯;三是接受一個折中前述二者的說法,認為中國古代有邏輯思想,但沒有系統的邏輯理論。三者的基本

    江淮論壇 2023年4期2023-09-15

  • 基源性的追問:深化生物學課程育人的認識
    程;課程哲學;本體論;追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譚永平老師編著的《生物學課程哲學》一書通過基源性的追問,探求生物學課程本體內核、價值定位與實施方略。這雖是一本討論哲學話題的書,但是完全沒有生澀難懂的文字,相反讀起來倍感親切。書中樸實的文風、廣博的視角、深刻的論述都讓人受益匪淺,在此借本文分享閱讀這本書的心得。一、從基源性的追問及其邏輯線索中深化認識1.以不斷追問逼近生物學課程的本質為了回答“生物學課程是什么”,本書以生物學課程為原點,向前追溯了生物學是什么、生命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4期2023-07-31

  • 基于本體論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內容的貝葉斯拓展
    革的重點。引入本體論的哲學概念和本體模型的建模步驟,將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與本體論融合,建立課程各主要教學內容的精細化本體模型??紤]到貝葉斯思維可以更新和提高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水平,結合該課程主要教學內容的本體模型和服役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相關信息,采用貝葉斯方法實現本體模型的拓展,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了解,提升學生專業認知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為土木工程專業相關課程提供一種新的可供參考的教學方法。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本體論;貝葉斯思維;教學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3期2023-07-21

  • 論終身學習的新哲學基礎
    學創新。從教育本體論層面來看,終身學習情境下的教育本質演變為聯通,強調通過聯通促進個體與世界間多個層次的互動聯系。從終身學習的認識論來看,知識演變為網絡化形態,呈現全譜系、動態網絡化、群智匯聚和問題導向等新特征,推動終身學習組織體系、教學觀和學習觀的變革。從方法論層面來看,終身學習情境下的教育系統日益復雜、多元和開放,教育研究應當樹立教育生態觀,注重采取數據密集型研究范式和設計性研究范式。終身學習領域必須高度重視“道”的突破,加強哲學基礎研究,為學習型社會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2023-06-16

  • 從知識到信息:圖書情報學的本體論嬗變
    現了圖書情報學本體論的嬗變,也為圖書情報學發展成更具基礎性意義的學科奠定了基礎。關鍵詞:世界3;客觀知識;信息哲學;本體論圖書情報學的哲學基礎是一個備受學者們關注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圖書情報學界中最具影響力的兩種學說分別是布魯克斯(B.C.Brooks)的“世界3”說和盧西亞諾·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學(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說。本文首先闡述這兩種不同的學說,并分析它們對圖書情報學的性質、目標和方法論的不同理解。然后,

    蘭臺內外 2023年1期2023-06-01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本體論
    社會主義思想的本體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掌握歷史主動的主體性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人民確立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堅實的本體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基于現實社會關系闡釋人的本質,基于群眾史觀闡釋人民主體立場,基于物質生產系統闡釋人的發展路徑,不斷推進以人民為邏輯起點的本體論建構,提

    理論與現代化 2023年1期2023-05-30

  • 論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的哲學基礎
    從歷史唯物主義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視角進一步闡釋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的哲學基礎具有重要的學理意義和實踐意義。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本體論革命,將主體性原則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了科學的價值定向。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原則的真正貫徹,使我們在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過程中不斷深入現實,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為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重要啟示,即堅持獨立自主、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堅守文明根基。關鍵詞:人類文明新形

    理論導刊 2023年5期2023-05-15

  • 本體與超越:生活儒學的本體論問題
    的興盛,“解構本體論”乃成為強大的哲學思潮。稱其為“哲學思潮”,其實是吊詭的,猶如“被剜去了心臟的人”,因為哲學的核心恰恰是本體論(ontology)。所以,海德格爾宣告“哲學的終結”,而試圖以“思”(Denken)來取代;然而同樣吊詭的是,這種非哲學的“思”仍然被人們稱為“海德格爾哲學”。這不僅表明了哲學本身的強烈的求生渴望,還暗示著整個人類觀念系統實在無法割舍自己的心臟。筆者建構的“生活儒學”,也一直在回應這個問題,其主要看法是:必須解構舊的本體論,然

    社會觀察 2022年11期2022-12-21

  • 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邏輯分析、現實挑戰與時代進路
    于此,本文以“本體論”為邏輯出發點,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時代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改革所面臨的現實挑戰,提出教學改革路徑:構建以“學生本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生態圈,實現“技術—學生”和諧共生;提升教師數字化素養的適應性,實現“技術—教師”相生相長;重構“人工智能+教師”協同教學模式,實現“技術—質量”同向同行;制定“類型化評價體系”,實現“技術—評價”協同并進。[關鍵詞]人工智能;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技術賦能;本體論;課堂革命[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

    教育與職業(下) 2022年6期2022-06-24

  • 技術的本體論意義
    要? 技術的本體論意義即技術的存在論意義。從技術的詞源分析出發,通過對哲學本體論發展和技術概念發展的討論,指出技術作為存在者的存在形態為物質形態,同時得出技術(和藝術)的本質為一種智思表象的結論。研究對理解教育領域的技術問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詞? 技術;本體論;教育技術;教育裝備中圖分類號:G40-057?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89X(2022)12-0001-09Abstract? The ontological meani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2年12期2022-06-04

  • 近20年國外幼小銜接研究的視角變遷與實證進展
    會文化理論再到本體論視角的變遷,“幼小銜接”由此被依次理解為一次性事件、一個過程、一種延續性實踐。隨著理論視角的變遷,關于幼小銜接的實證研究呈現了從關注兒童自身做好準備到關注多個利益相關者再到聚焦促進幼小銜接延續性的政策及實踐的變化,研究方法也逐漸多元化。國外關于幼小銜接的研究歷程顯示了不同理論視角之間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其中從本體論視角出發,關注幼小銜接中的結構延續性、發展延續性及情境延續性是幼小銜接研究的新趨勢。國外研究多采用追蹤研究設計及

    學前教育研究 2022年5期2022-06-04

  • 當代中國美學原理的書寫模式、歷史演進和理論反思
    美學原理; 本體論; 后實踐美學; 王朝聞; 楊春時; 張法中圖分類號: B83-0; B83-09文獻標識碼: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2.007美學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美學問題,推進美學知識,提高對審美現象的認知,因此,在美學研究中,美學原理處于第一重要的地位,美學史的研究是給美學原理的推進提供思想參考。美學原理研究并非就是寫一部美學教材,而是面對當下的審美文化現象提出新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但美學原理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5-30

  • 從“解釋學的現象學” 到“理解的應用性”
    立了屬于自己的本體論詮釋學,從而開創了作為“解釋學的現象學”的詮釋學的本體論轉向。而其學生伽達默爾之后繼承這一轉向,并進一步拓展,從而完成了詮釋學的本體論轉向。同時,伽達默爾對“理解的應用性”的重視也額外開啟了在不同的詮釋學情境中完成文本意義的開啟的詮釋學向度?!娟P鍵詞】現象學;詮釋學;本體論;“解釋學的現象學”;“理解的應用性”【中圖分類號】B0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

    今古文創 2022年18期2022-05-19

  • 論阿拜詩歌的教育思想
    ,涉及詩歌教育本體論、詩歌教育創作論、詩歌教育鑒賞論等方面。阿拜沒有教育理論專著,教育學思想零散分布在詩歌創作中,但內涵豐富,具有統一性、嚴謹性、層次性和強烈的現實性等特點,反映了哈薩克民族的生活狀況和當時的文學現狀,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認識價值。關鍵詞:阿拜 本體論 創作論 鑒賞論阿拜·庫南巴耶夫( 1845-1904),是哈薩克民族偉大的教育家和詩人,也是哈薩克族書面文學的奠基者,是對哈薩克民族的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了大約兩百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國際傳播: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
    播;文明互鑒;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重點項目“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與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20FXWA001)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2.02.007長期以來,國際傳播理論呈現出政治性強、西方中心主義的特征。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推動國際傳播以服務國家利益為導向,奠定了該領域研究的政治底色。20世紀70年代,德國學者格哈德·馬勒茨克(Gerhard Maletzke)提出國際傳播的定義,稱

    現代出版 2022年2期2022-04-28

  • 畢達哥拉斯主義的數
    主義;數本原;本體論;經驗世界;形而上學;抽象;具象收稿日期:2021-03-10作者簡介:于志浩,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E-mail:654058293@qq.com。一、畢達哥拉斯學派與畢達哥拉斯主義談及“主義”,學者們多數都是從整體和宏觀的視角對其進行系統的概括,但要明確界定畢達哥拉斯主義并非易事,首先必須對畢達哥拉斯學派進行研究,而該學派又是一個宏大和復雜的組織,所以難度更大。畢達哥拉斯學派是由畢達哥拉斯本人所創立的,但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4-20

  • “理一分殊”與“一多相攝”的關系探析
    殊”思想淵源、本體論建構和理論落腳三個方面入手,以證朱子“理一分殊”首先在學術脈絡上直承儒家傳統,其次在本體論建構上與華嚴“一多相攝”兼有異同,最后兩者在理論的現實落腳處走向殊途。 關鍵詞:理一分殊 本體論 一多相攝 朱子早年受李侗影響關注“理一分殊”,后將“理一分殊”從倫理意義擴充至以太極本體論意義,大大發展了其內涵。朱子“理一分殊”與華嚴宗“一多相攝”似都在探討“一”與“多”、一般與個別的關系,關于朱子思想與華嚴佛學之關系的討論,學界研究基本肯定朱子在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2-19

  • 從國際政治到世界政治:超越國家主義研究視角
    詞:世界政治;本體論;文明范式;階級范式中圖分類號:D5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1)03-0119-10長期以來,學界對從國際政治到世界政治轉型的呼聲不絕于耳①。但問題在于,若不從國家主義研究范式的觀念中尋求思想的徹底解放,那么,對世界政治理論的研究便僅僅停留在空泛的口號與概念的憧憬之中。本文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當代國際政治理論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并不是主權國家或國家主義研究范式能否繼續存在,而是國家主義研究范式的

    理論與現代化 2021年3期2021-12-28

  • 論習近平總書記的傳統文化觀
    文化觀。文章從本體論層面如何界定傳統文化、價值論層面如何評價傳統文化以及實踐論層面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進行理論探討,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傳統文化觀,對新時代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習近平;傳統文化觀;本體論;價值論;實踐論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4-0152-03基金項目:2019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9J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11期2021-12-18

  • 數字藝術傳播德性本體論分析
    術傳播;德性;本體論引言:實現數字藝術傳播德性本體論分析,需明確數字時代藝術傳播的基本方式以及其對比以往藝術傳播出現的變化,從其構建基本途徑以及基本特征入手,重新考慮數字藝術傳播的表現特征,及其對社會歷史與當前文化價值帶來的影響。一、數字藝術傳播德性構建機制在藝術系統中,藝術傳播具備相當的作用并占據重要的地位,其是藝術轉變→傳播→消費中重要的一環,而藝術產品作為藝術傳播的核心要素,其凝聚著一定的經濟價值與藝術社會價值,在將藝術產品投入到經濟市場后,會轉變為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29期2021-12-06

  • 唯物史觀“純粹經驗的方法”的現實本體
    克思和恩格斯在本體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意義上使用了“純粹經驗的方法”這一概念,對于整個唯物史觀克服歷史解釋的兩難困境起到了關鍵作用?!凹兇饨涷灐钡谋倔w不是客觀事實,而是人在歷史中生成自身的實踐,因而“純粹經驗的方法”所確證的“前解釋”的歷史前提之中才存在上升到歷史科學的通路,也為唯物史觀建立一種歷史解釋的開放循環奠定了基礎。關鍵詞:純粹經驗的方法;本體論;歷史解釋;實踐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11

    學理論·下 2021年11期2021-11-30

  • 試論智媒體的邊界區分
    的青睞。智媒體本體論的研究任重而道遠,其本質是新型的技術型信息傳播載體,載體性、智能性(類人性)、系統性的是智媒體的顯著屬性。關鍵詞:智媒體;本體論;邊界區分人工智能正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人類社會正在逐步邁入與人工智能產品密切相關的人工智能時代。隨著人工智能逐漸與媒介媒體進行結合,智媒體(Smart media)應運而生,其是與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高度結合,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信息“采集——生產——傳播——接受”全過程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6期2021-11-25

  • “美是意象”探蠡
    : 美;美感;本體論;意象;意境中圖分類號:B83-0;I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634(2021)05-0092-(08)DOI:10.13852/J.CNKI.JSHNU.2021.05.009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美學界的研究逐漸擺脫了“美”還是“美感”的糾纏,將美學研究的對象歸結為審美活動。那么,審美活動又是什么樣的活動呢?朱志榮認為,“審美活動是意象創構的活動”,并進一步提出“美是意象”的本體觀。自2014年以來,朱志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10-19

  • 實在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鍵詞:實在論;本體論;認識論;教育啟示實在論從古希臘時期就已經產生,是西方最古老的哲學流派之一。實在論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分支,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古典實在論、宗教實在論、科學實在論等。雖然各個分支的觀點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識就是物質、知識和價值是獨立的存在于人的大腦的。實在論對于后來涌現的實證主義、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等哲學流派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實在論的基本觀點(一)本體論本體論又稱形而上學,是指關于存在本身的理論或研究,主要是回答實在是什

    速讀·上旬 2021年12期2021-10-12

  •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形而上學本體論的批判與超越
    陳文殿摘 要:本體論是形而上學的核心內容,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本體論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本原問題的演變。只有分析本原問題的致思趨向,厘清本原問題與本體論差別,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形而上學本體論的批判與超越。馬克思立足于唯物主義,基于人類實踐本性,實現了哲學向人的實踐本性、人的現實世界以及人的歷史的“三重回歸”,完成了對形而上學本體論的徹底批判與全方位超越。關鍵詞:本原問題;本體論;形而上學;根本超越中圖分類號:B0-0/B081.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0-07

  • 關于亞里士多德《范疇篇》《形而上學》中的本體論探析
    亞里士多德關于本體論的論證便于我們更容易理解倫理學的理論基礎問題——“善”理念?!娟P鍵詞】本體論;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一、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論 本體,很多學者又稱其為“實體”。亞里士多德說:“我們可以在很多意義上說一件東西存在(很多學者說成‘是者’),但一切存在都與一個中心點有關系,這個中心點就是本體?!? 亞里士多德關于本體的思想,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思想,現在我們看看他這三種作者思想是怎樣變化發展的。二、亞里士多德關于本體論的論證 (一)《范疇篇》中的本

    客聯 2021年2期2021-09-10

  • 魏晉風度的本體論思考
    是基于有無之辨本體論思考的魏晉風度。關鍵詞:魏晉風度;有無;本體論;玄學中圖分類號:B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4-0136-03這是一個真正動亂的時代,無數百姓在戰爭的鐵蹄下掙扎,文人名士也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它一方面因多元化的開放態勢涌現出許多新氣象、新思想,另一方面又因殘酷的現實而使僥幸存活的士人開始思考生命的存在方式,這便是魏晉時代,一個自由但黑暗,涌現出眾多瀟灑而又性情剛烈的玄學家的時代,玄學

    西部學刊 2021年4期2021-09-10

  • 淺談西方哲學史中本體論問題的變遷過程與歷史走向
    【摘要】 “本體論”始終是哲學命題之“終極意義”的直接體現,對本體論問題的思考是西方哲學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本體論問題的形成、繁榮和衰落構成了西方哲學歷史的主線,其背后所涵蓋的基本思維邏輯即觀念的轉變,是人類作為高等智慧生物本身與人類社會發生與發展在意識領域的一種集中體現,對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與討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娟P鍵詞】 本體論;西方哲學;亞里士多德【中圖分類號】B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

    今古文創 2021年16期2021-09-10

  • “找回自然”:社會學的本體論轉向
    ]作為社會學的本體論,社會/自然二元論一直處于正統共識的地位。社會/自然二元論不僅為以人類為中心、以進步為旨趣的現代性敘事賦予了合法性,亦為作為現代性“詮釋者”的社會學躋身現代社會科學之林提供了入門券。20世紀60年代以降,西方現代性發生深刻裂變,立基于社會/自然二元論的社會學對現代性所作出的知識回應逐漸在經驗與理論之間出現裂痕,這種愈益擴大的裂痕對社會學的前提預設、價值關懷、知識旨趣、理論承諾等構成了整體性挑戰。悄然興起的本體論批判試圖推動社會/自然二元

    鄱陽湖學刊 2021年3期2021-08-26

  • 從國家與正義相關性角度論《理想國》的國家觀
    圖所講的正義為本體論正義。在探求正義的過程中,國家視角的引入使人們對正義的理解得到升華。從國家的起源、結構及政治體制方面入手,分析了國家與本體論正義的相關性,認為柏拉圖筆下的理想城邦作為正義實施的載體并非僅為“理想”,相反,國家與正義的結合使其國家觀更具引導性,這也為現代國家的建設勾勒了一幅理想藍圖。從國家與正義具有相關性的角度去分析《理想國》的國家觀,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柏拉圖的國家觀和正義觀,而且可以在分析二者關系的過程中體會柏拉圖的本體論邏輯思維模式。

    西部學刊 2021年13期2021-08-19

  • 本體論角度來簡析哲學思維方式
    學 思維方式 本體論哲學(philosophy)最早是由希臘文字轉變而來,在古希臘語中,被譯為“愛智慧”,把哲學概括為智慧聰明的學問?!罢堋逼鹪丛谖覈梢宰匪莸酱呵飸饑鴷r期。哲學一詞自產生以來就帶著很多爭議。自古以來,對于哲學的理解也是眾說紛紜、各抒己見。這同樣也說明了哲學是很難被文字所去定義,充滿爭議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哲學理念也越發成熟,對于哲學的探索也依然是無限開闊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哲學起源于好奇,由于好奇開展的思考,感覺自己無知時,為了擺脫無

    錦繡·上旬刊 2021年8期2021-07-16

  • 教育人工智能的哲學意蘊
    體系最一般的如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厘清其主體的本真內涵、技術的理性工具本質和方法論原則,如此或能為其化解當下困境與指明未來方向提供新的思想路徑。關鍵詞:教育人工智能;哲學意蘊;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一、問題緣起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在技術領域的加速變革,其不斷引發了人類對技術本身正負價值的巨大思考,在實證類研究蓬勃興起的同時,理論界亦對其展開了哲學維度上的深入探賾。方家學者分別從主體性、意向性、人工智能的主體性與人的主體性關系、道德哲學(倫理觀)、社

    高教探索 2021年5期2021-06-28

  • 設計人類學發軔的初探
    識論、方法論和本體論層次的研究狀況展開討論?!霸O計人類學”是近+年來設計師和人類學家積極探索作為批判性地審視歷史和面向未來的途徑。人類學為設計提供批判性的整體視角與微觀方法,設計的發展則為人類學視域的拓展帶來創新思維,二者的融合將對未來設計的研究產生新的啟示。關鍵詞:民族志 行為研究 物質文化 設計介入 知識生產 本體論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6-0104-03引言設計學與人類學的相遇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具體

    設計 2021年11期2021-06-15

  • 基于設計美學本體論探討養老空間設計
    焦點??臻g具有本體論特征,可以在本體論的視角下分析養老空間的設計手法及設計原則。在養老空間室內環境設計中,應針對老年群體的不同需求,對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考慮養老空間中光線等元素對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設計過程中對形態、光影、色彩、材質的運用,為老年人居住提供便利、舒適和身心的撫慰,為設計出更符合老年人生活需要的養老空間提供參考。關鍵詞 :本體論;養老空間;室內設計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

    藝術科技 2021年6期2021-06-01

  • 康德對于謂詞的界定與羅素的摹狀詞理論之比較
    處,并且指出在本體論意義上,他們的理論之間有著重大差異?!娟P鍵詞】 康德;謂詞;羅素;摹狀詞;本體論【中圖分類號】B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8-0046-04一、康德的謂詞理論康德并沒有系統地闡述過自己的謂詞理論,而是散見于一些文章和著作中,論述的重點往往不在于謂詞理論本身,而是借助它完成其他的目的??档玛P于謂詞的觀念早在其前批判時期的文章《形而上學認識各首要原則的新說明》(17

    今古文創 2021年8期2021-05-05

  • 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的價值取向
    教育科學研究;本體論;價值論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一、問題的提出關于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2019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教育科學研究要立足于中國大地,面向基層一線,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實踐性,既要注重學理邏輯與理論思辨,探索教育本質和規律,又要加強實證研究,關注社會需求。這份《意見》為新時代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定位。新時代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處于新的歷史起點,扎根當

    中國電化教育 2021年1期2021-03-29

  • 本體論薄弱的中國傳統哲學范式對古典審美標準的影響
    中國傳統哲學的本體論根基比較薄弱,宇宙觀的大坐標系不夠明確,造成歷史觀的時間維度和社會觀的空間維度局限,缺失懸置的理想目標,文化就缺乏反思批判的參照系,升華革新動力不足??茖W真理的追求和藝術創世的勇氣均受牽制,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精華和民族精神支柱的力度不夠。影響到審美標準,重中和自然素樸清逸之美,熱衷于抒情言志傳神寫意。中國哲學范式的另一特征就是認識論視野狹窄和價值觀偏狹,世俗理性實用理性上位。政治倫理標準成為審美準繩,會嚴重鉗制藝術和美學發育。高科技時代中

    美與時代·下 2021年1期2021-03-15

  • 運動技能本體論及其對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啟示
    有效性,本文從本體論的角度對體育技能這一眾所周知的現實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運動技能的本質是個體或群體參與運動行為的潛能及其強化。運動技能受先天潛能的影響,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后天練習是主要因素。[1]關鍵詞:運動技能;本體論;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啟示一、運動技能的概述運動技能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有規律的操作活動方式。調節和控制操作行為的表現是一種運動體驗而不是一種認知體驗。實際上它和心理技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外部性、物質性和擴張性的。運動可以以兩種方式來理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2期2021-01-02

  • 霍金與彭羅斯關于“量子引力論”的爭論
    力論 弦理論 本體論 科學方法論中圖分類號 N09: O4文獻標識碼 A導 言“量子引力論”是為了解決時空奇點問題而提出的?!按蟊ā庇钪婺P捅徽J為是現代宇宙學的“標準模型”,認為宇宙開始于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奇點處時空曲率變得無窮大?;艚穑⊿tephen Hawking)和彭羅斯(Roger Penrose)在1970年論證指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果正確,那就必然存在這樣的奇點[1]。然而在奇點處,廣義相對論卻“自己無法預言宇宙”,也就是說理論“失效

    科學文化評論 2020年1期2020-12-21

  • “思證兼用”與“思修交盡”:熊十力“本體方法論”新釋
    為服務新重建的本體論,熊十力改造了儒學方法論。他提出“思證兼用”,引入理智思辨方法,為儒學體悟直觀服務。同時,又提出“思修交盡”,以儒學道德修養的“工夫論”來規范理智法與直觀法之操作程序。這種“即本體即方法”的“本體方法論”,契合儒學“良知本體論”之內在邏輯,附應“體用不二”的本體論架構,亦為儒學良知本體論的開放性,尋獲了思想方法的新進路。中圖分類號:B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2435(2020)06-0046-07關鍵詞:本體論;方法論;理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6期2020-12-18

  • 法律解釋的“本體論”探究
    法律解釋的“本體論”模糊了法律權威,使得人們必須警惕過度解釋和任意解釋可能造成的對于法治的消解。在司法實踐中,法官的法律解釋意在通過溝通模式,來達致說服的目的,而要使這樣的說服成為可能,便要求在解釋過程中遵循符合被說服者共同的前見,即是某種既定的規則。當代中國法治目標的實現,核心是法律思維的運用。關鍵詞 法律解釋 “本體論” “方法論” 法律思維作者簡介:陳雁,福建警察學院偵查系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犯罪偵查、經濟刑法。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法制與社會 2020年33期2020-12-02

  • 基于本體論視角下的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觀
    人和人的世界,本體論語言哲學同樣注重語言和人,如此看來,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是具有一致性的。本文通過比較語言本質、語言的存在方式以及世界、語言和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嘗試性地得出結論: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思想是一種本體論語言觀。關鍵詞: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本體論;語言觀一、語言本體論近年來,“語言本體論”成為語言哲學界的一個熱點。在世界-語言-人組成的系統中,語言發揮著中介的作用,人憑借語言同世界建立聯系,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認為后期維特根斯坦探索的日常語言世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7期2020-11-17

  • 多維視閾下的“本色當行”?
    生變化,從體裁本體論逐漸發展為風格本體論和審美表現論,建構了文學創作的外在形式和內在倫理,形成了一個不斷變奏的譜系,具備了多維的理論視閾。在當下社會中,“本色當行”再一次發展為文學的存在論,其內涵為當代文學的敘事困境提供了某種改善的路徑。關鍵詞:本色當行;本體論;表現論;存在論“本色當行”是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理論中的重要概念,自有宋一代起逐漸蔚為大觀。其所涉及的領域包括且不限于詩、詞、文、曲(散曲和戲?。?,因此體量龐大、內容繁雜。從宋至明,不同時期的不同學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10-23

  • 以“人的解放何以可能”視角建構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馬克思主義理論長期以來都被裁剪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大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馬克思主義者意識到建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重要性。而要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就要明確馬克思主義的本體論是什么。從追尋馬克思主義的奮斗目標中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和人類的徹底解放。因此,本文從馬克思主義本體論即“人的解放何以可能”這個角度來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一、為什么要實現人的解放—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9-10

  • 人的解放何以可能:馬克思主義本體論淺析
    斷追問,進而對本體論開展根源式探尋。起點始于黑格爾與費爾巴哈的哲學范疇,取之合理成分并跳脫其思維之外繼續前進;基于經濟理論探究資本社會的客觀實際之上,論證其合理性與必然性;找尋出實現共產主義的現實力量即無產階級,指出實現“人的解放”的現實路徑是無產階級革命。關鍵詞: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本體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何謂理論體系?就是說明這個理論不是僅由一個或割裂的幾個部分組成,而是作為一門整體性極強的理論系統出現。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的三個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9期2020-09-10

  • 盧卡奇對于存在問題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
    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范疇。盧卡奇批評恩格斯的自然本體論,并且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即馬克思主義僅僅是一種關于社會的理論、社會的哲學。對存在的理解,如果堅持自然本體論或者自然的優先性,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實踐的可能性。盧卡奇用實踐的概念取代了恩格斯的自然概念,力圖把實踐概念作為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基礎。青年盧卡奇出色地完成了說明主體能動性的任務,晚年盧卡奇卻充分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分析包含著唯心主義的成分,嚴重地偏離了唯物主義的立場。[關鍵詞]本體論;存在;實踐;資本主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20年2期2020-09-10

  • “心”論四則
    、道德論層面、本體論層面進行闡釋?!娟P鍵詞】 心;生理學;認識論;本體論【中圖分類號】B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9-0029-02一、生理學意義之“心”“心”作為單一的概念最早可以溯及至殷周時代,雖然關于此一問題的研討在這一時期并沒有占據核心的地位,但是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不得不說,殷周時期哲學爭議的中心問題是“天人關系”何以厘定?所以對“心”內涵的規定以及對這一范疇的研討并沒

    今古文創 2020年39期2020-09-10

  • 本體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334001)本體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哲學概念,哲學的歷史有多長,本體論的歷史就有多長。所以,要談本體論的歷史和未來,難度有點大。不過既然選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力爭用最簡短的語言敘述一個大概。眾所周知,哲學研究的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本體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狹義上說,本體論是與認識論、辯證法相區別的概念,指回答“世界是什么”的有關內容,辯證法回答“世界是怎樣的”,認識論則回答“我們如何知”;但是如果從廣義上說,本體論的范圍就要廣泛得多,它不但涵蓋了辯證法,而且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5期2018-04-03

  • 本體論還是非本體論 ——圍繞《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若干爭論
    252000)本體論還是非本體論 ——圍繞《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若干爭論姚素潔 (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施密特在《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書中就“馬克思自然概念的非本體論性質”提出了自己的論據,針對施密特的這一觀點目前學術界存在不同的看法。馬克思;自然概念;本體論物質和精神、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已經成為近代哲學的根本問題。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被闡釋為唯物主義本體論對唯心主義本體論的反撥,西方馬克思主義則在對物質本體論進行尖銳批

    人間 2016年21期2016-08-01

  • 本體論的現代語用及內在學理透析*
    432000)本體論的現代語用及內在學理透析*賀天忠(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孝感432000)從古今中外在學術領域里語用的實際狀況來看,本體論主要有兩種:一是本原和本質意義上的本體論,采用主客觀認識論的視角;另一種是西方近現代哲學包括目前中國學術界廣泛使用的關系或方法論意義上的泛本體論,取主體實踐本體存在論的視角。目前對兩種本體論的認識和語用未能通過融合互補而達成科學辯證的共識。因為客觀中包括客體和主體,主觀是主體對客體和主體的認識,因此,主客觀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6期2010-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