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綠

  • 城市藍綠空間格局對碳固存的影響測度及關鍵指標?
    的研究內容。城市藍綠空間 (Urban blue-green space,UBGS) 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留存或新建的綠色空間和藍色空間的總和, 包括所有自然、 半自然、 人工的綠地與水體, 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3-4]。 研究表明, 綠色空間是碳匯量最大的貢獻者, 其產生的碳匯可以抵消28%~37%的CO2排放量, 而濕地、 河流、 湖泊和沼澤等藍色空間是巨大的碳庫。 除了植被、 土壤的固碳釋氧功能,城市藍綠空間還可以通過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改善人

    中國城市林業 2023年6期2024-01-16

  • 城市藍綠空間融合規劃的生態邏輯
    境。1 建成環境藍綠空間特征與問題我國人地矛盾突出,400mm等雨量線以東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5%,卻生活了高達95%的人口,相對高密度的人口集聚對應高強度的規劃建設,進一步加劇了城市生態環境的逆化,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1.1 硬化的下墊面改變了自然的水文過程我國自然降水具有時空分布不均勻的特征,存在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退化等生態風險,在自然狀態下,藍綠系統是影響水文過程的主體,降水在綠地土壤中滲透并凈化,以支持植被群落的發育生長,蓄

    中國園林 2023年10期2023-11-27

  • 區域河流藍綠空間特征差異與協同規劃
    嬌 錢云區域河流藍綠空間在縱向空間上跨越行政邊界連接著城市、鄉村和自然區域,在橫向空間上連接著自然水體和河岸等各類型生態生活生產用地,具有內在自然特征差異和外在建設發展訴求差異,其功能格局、土地利用和環境要素在區域空間梯度上呈現一定的分異轉化規律。同時,區域河流藍綠空間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特征,通過空間與功能協同規劃與管控,在促進國土空間融合發展、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及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1]。區域河流藍綠空間既存在不少現實問題,又蘊含著

    風景園林 2023年1期2023-02-27

  • 城市藍綠空間系統
    藍綠空間系統反映了自然的演替和時空發展中人類對城市與自然的不斷干預。藍綠空間保證了把自然帶到城市,這對人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無論身在何處,人都要與自然建立聯系,確保生活質量,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奧姆斯特德(Olmsted)在波士頓的翡翠項鏈設計中,梳理了泥濘的河流系統,為水、沼澤地和低地提供了空間,這是一個適應氣候變化的范式。而后,在規劃中央公園時,奧姆斯特德和沃克斯(Vaux)檢查了曼哈頓島的地質層,沒有對原生景觀進行過多改造,只增加了道路、水庫和湖泊

    風景園林 2022年12期2023-01-09

  • 跨尺度圖析藍綠基礎設施 ——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
    的重要組成部分,藍綠基礎設施多尺度、長時間地提供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維持著人地關系的繁榮發展,延續著歷史文化的脈絡[8]。藍綠基礎設施的形態與結構隨著人地關系改變而發生變化。在中國近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這種變化在人口密集區呈現出自然空間減少而人工空間逐漸增加的趨勢[9-10]。在此趨勢下,整體、科學和戰略性地構建藍綠基礎設施網絡,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發展的迫切需求。隨著對藍綠基礎設施概念認知不斷深入,識別和構建藍綠基礎設施的方式隨之不斷變化。在空間維度上,

    風景園林 2022年12期2023-01-09

  • 城市藍綠空間對老年心理健康影響機制的探究與檢驗
    展的背景下,城市藍綠空間因其能提供生態調節、生態支持和生態緩沖等服務[1-3],在營造健康人居環境方面成為探討的熱點,并在城市地理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醫學和心理學等諸多領域都得到了發展和應用[4-6],尤其是減壓理論和注意力恢復理論等描述了城市藍綠空間對緩解壓力、改善情緒、恢復注意力和調節心理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效益[7-9]。在老齡化日漸加劇的國情下,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凸顯[10],抑郁、躁郁癥等精神障礙需要積極的干預應對。探究藍綠空間綜合特

    風景園林 2022年12期2023-01-09

  • 城市藍綠空間的碳匯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9-10]。城市藍綠空間(urban blue-green space, UBGS)是一個由自然和半自然區域組成的戰略性生態規劃網絡,通常包括城市水域和植被,是城市綠地(森林、城市公園、居住區綠地等)和城市水體(河流、湖泊、濕地、小溪等)的統稱[11],為城市范圍內提供廣泛的生態系統服務[12-13]。中國自然資源部于2019年在《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 87號)中提出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審查要點中包含“城市開發

    風景園林 2022年12期2023-01-09

  • 江蘇省藍綠空間占比現狀及優化建議*
    ,“綠”指綠地。藍綠空間是城鄉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生態體系中密切關聯的有機整體。2021年,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1]和“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要求,江蘇省印發了《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率先實現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試點的通知》,以監測評價助力江蘇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選擇徐州、蘇州、南通3市,嘗試采用藍綠空間占比對林地、濕地資源進行目標考核。作為生態優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議題,藍綠空間占比是衡

    林草政策研究 2022年3期2023-01-07

  • 蘇錫常都市圈藍綠空間規模與格局演變特征
    得的發展機遇?!?span class="hl">藍綠空間”包括藍色空間和綠色空間兩類景觀空間,是構建可持續、有彈性、適應性強的城市生態系統的關鍵。本研究中的綠色空間指所有植被覆蓋的區域,藍色空間指區域內的所有自然及人工水體(本研究中的藍綠空間均不區分人工與自然屬性)。藍綠空間結合能夠提高生物多樣性[12]、改善城市熱島效應[13-15]與城市空氣質量[16-17],并對人類健康產生積極影響[18-19]。研究區域空間中的藍綠空間是探究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切入點。目前,已有學者針對區域空間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1-29

  • 小微藍綠空間特征對居民不同類型社會交往的影響 ——以武漢市東湖綠道為例
    0072 )城市藍綠空間是居民社會交往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健康福祉的保障。既往研究多從宏觀尺度利用大數據關注藍綠空間對周邊居民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以及在場地尺度上探究社會交往和體力活動在其中的中介效應,而鮮有研究對不同社會交往類型進行深入探究。此外,心理恢復水平是否作用于社會交往也易被忽略。將社會交往分為被動、短暫、持續社交三種類型,基于田野問卷調查提取空間及居民社會交往的相關信息,并利用SPSS宏程序Process模型4在兩者間建立相關性模型,以武漢市東湖綠

    園林 2022年10期2022-11-16

  • 城市藍綠生態格局的尺度變化效應分析
    6)0 引言城市藍綠空間是指保持自然特征的植物覆蓋空間和水體空間[1],從城市用地類型看綠色空間為城市綠地和區域綠地,包括公園、防護綠地、農林用地等;藍色空間為水體空間,包括城市河流、湖泊水庫、濕地等。1910年代初由奧姆斯特德主持規劃設計的波士頓公園體系開啟了西方現代城市藍綠空間的規劃實踐。進入21世紀后以藍綠空間為核心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綠色基礎設施、城市低影響開發、生態網絡等發展極大促進了藍綠空間的整合調控[2],西方城市積極探索藍綠空間規劃實踐,國

    低溫建筑技術 2022年8期2022-09-28

  • 基于時空演變分析的武漢市城市藍綠系統空間格局及其與城市發展的協同關系研究
    為成熟[12]。藍綠空間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城市景觀生態系統運行、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中發揮著關鍵作用[13-15],以藍綠系統為空間基礎結構統籌城市生態、經濟、社會等多目標的發展策略已得到廣泛認可。當前,藍綠系統的微氣候調節[16]、雨洪調蓄[17]、心理健康的促進[18]等生態功能已得到廣泛研究,卻鮮少有學者將其放入城市發展的大背景中進行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社會、政治要素對于藍綠基礎設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

    園林 2022年7期2022-07-21

  • 基于藍綠協同度評價的綠地格局優化研究
    710055)藍綠協同是城市水文與綠地之間在規模與分布上相匹配后形成的結構和功能上的互補互促作用,是當前解決城市旱澇多發、用水失衡、生境退化問題的重要突破口。研究提出藍綠協同度的概念,建立藍綠協同度的評價模型與指標體系,提出藍綠協同度的制圖方法,并以西安市城鄉交錯帶為研究對象實現了基于藍綠協同度評價的綠地格局優化方案的生成,優化后藍綠協同度較低及以下區域的藍綠協同度升高到0.30,達到中等水平,證明了優化方法的可行性。同時,運用該優化方法對西安高鐵東站規

    園林 2022年5期2022-05-21

  • 基于Landsat數據的藍綠空間改善城市熱環境分析* ——以天津市為例
    特征,創造性地將藍綠空間生態評價引入熱環境評價,拓寬了熱環境研究視角,為熱環境與藍綠空間的相關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丁海勇等[11]基于南京市2000~2015年Landsat數據研究城市熱島效應與景觀格局的演變規律,明確指出植被和水面存在顯著的低溫效應。覃盟琳等[12]利用2001~2015年MODIS地表溫度數據完成了城市群的熱島空間演變研究,發現林地為城市產生了穩定的冷點。沈中健等[1]以Landsat為數據源分析了1996~2017年閩三角城市群的熱

    南方建筑 2022年3期2022-03-30

  • 基于“三生空間”判別的珠三角基塘藍綠空間體系優化研究
    在于提升基塘系統藍綠空間的“融合性”。將基于藍綠空間的基塘農業景觀作為整體進行保護,為基塘農業的可持續保護與發展提供科學指導。以西江下游江門市睦洲鎮至大鰲鎮段及周邊基塘為研究區域,通過1980-2020年土地轉移矩陣分析基塘農業景觀各組成要素的時空變化特征。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構建基塘農業景觀“三生空間”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定性定量相結合劃定基塘農業景觀的“三生空間”。結果表明:1980年研究區藍綠斑塊呈鑲嵌狀,融合性較好

    園林 2022年3期2022-03-17

  • 生態指示種在上海藍綠空間規劃中的探索與研究
    00061)城市藍綠空間規劃實踐可追溯至20世紀10年代F.L.Olmsted在美國波士頓依托城市水系建立的公園體系(即“翡翠項鏈”),到了2000年以后隨著綠色基礎設施、低影響開發、水敏城市等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藍綠空間整合調控開始受到更多關注[1],在傳統水系治理的理念基礎上突出“生態治理”概念,形成了一套現代化的河流綜合治理和開發體系,并運用到防洪、治污、經濟開發等各個領域[2]。近十幾年,隨著國內河流生態治理工作的全面展開,很多城市在生態堤岸和濱水綠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21年12期2021-12-03

  • 城市藍綠空間生態敏感性評價體系構建
    規劃等方面,針對藍綠空間開展的研究較少。通過知網的文獻檢索,發現以“城市藍綠空間”為主題的文獻僅有11篇,也多以綠色空間和藍色空間的單一研究為主,或是基于綠色基礎設施的研究,將綠地系統與水系統結合起來,基于生態敏感性與生態服務功能發揮的研究很有限。構建藍綠網絡的關鍵在如何識別藍綠空間,如何對藍綠空間進行空間管控與可持續利用。生態敏感性評價正是對空間邊界劃定、空間分級分類管控的輔助決策辦法。2 城市藍綠空間內涵與服務功能本文界定的城市藍綠空間,需落到空間布局

    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 2021年6期2021-07-08

  • 藍綠空間建設途徑探討
    200093)藍綠空間通常指城市規劃中藍線與其鄰近綠線共同構建成的空間[1],空間內藍色要素主要包括河道、湖泊、濕地等地表水體,綠色要素主要包括綠道、林地、公園等。目前國內對藍綠空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域藍綠空間規劃策略,如陳競姝[2]從韌性河流角度提出河流廊道的韌性框架實現藍綠空間的整體化;謝家強[3]等從生態修復視角提出生態基底保育與城市自然融合的藍綠空間規劃理念;卞坤[4]從城市雙修視角探討濱水空間優化發展的規劃策略。由此可見,針對藍綠空間規劃建設途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21年8期2021-01-16

  •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背景下市縣級藍綠空間系統專項規劃的編制構想
    水系、濕地組成的藍綠空間系統構成了城市生態空間網絡,作為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審查要點之一受到高度重視。在國土規劃新背景下,藍綠空間編制專項規劃已作為重要支撐納入市縣層面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立足于國土空間規劃視角開展藍綠空間系統規劃的相關研究,體現了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對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高度重視。而該規劃類型的地位、作用和意義、研究和規劃對象、編制大綱和框架構想、核心理念與技術要求亟待探索明確,且該規劃類型與傳統城鄉規劃體系中的綠地系統規劃和水系統規劃的

    風景園林 2020年1期2020-12-01

  • 復合職能導向下城區藍綠空間一體調控方法 ——以東營市河口城區為例
    周聰惠城市藍綠空間由水域和綠地組成,二者雖在構成要素上存在差異,但在職能服務和空間布局上卻有較強的關聯性和互補性?,F代城市藍綠空間關聯規劃實踐可追溯至20世紀10年代F.L.Olmsted在美國波士頓依托城市水系建立的公園體系(即“翡翠項鏈”)[1],到了2000年以后隨著綠色基礎設施[2]、低影響開發[3]、水敏城市[4]等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藍綠空間整合調控開始受到更多關注。在中國2017年頒布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建

    中國園林 2019年11期2019-12-18

  • 超高顯色指數、全光譜白光LED封裝技術
    13]。氮氧化物藍綠色熒光粉是近年來才研制出來的一款LED用熒光粉,克服了藍綠色硅酸鹽熒光粉不穩定等缺點,長期以來被LED封裝廠家單獨用來制備冰藍色LED[14]。特殊顯色指數R12是評價LED對飽和藍色的復現質量指標,所以在Ra較高的同時,R12還要保持較高的水平,但R12值的提升相對較難,所以在制備全光譜白光LED時,需格外關注R12值。峰值發射波長為495 nm左右的氮氧化物藍綠色熒光粉,可以彌補白光LED光譜中的青色成分,對R12具有提高作用,搭配

    照明工程學報 2019年3期2019-07-09

  • 紅外/藍綠雙色復合探測抗海浪干擾方法研究
    言本文研究紅外、藍綠激光對海面或目標的反射特性,并進行了模擬目標和模擬背景反射特性測試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紅外、藍綠雙色激光對海面或目標的反射特性存在很大差異,基于此理論和試驗數據分析,提出紅外、藍綠激光雙色復合探測方法。1 雙色激光反射特性理論研究1.1 雙色激光的海面背景反射特性激光光束探測海面的光學特性比較復雜,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不僅與激光的波長、激光的發射視場、接收視場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與海面的光學特性、海面高度、海浪波長、海域風速、海水鹽度、

    制導與引信 2018年2期2018-11-09

  • 厭倦藍綠,臺灣“無色力量”覺醒
    望臺灣能形成超越藍綠、真為臺灣著想的“第三力量”。臺灣《中國時報》7日發表社論稱,島內民眾需要兩個“爛蘋果”之外的新選擇。學歷越高,越對兩黨不滿據《中國時報》7日報道,蔡英文上臺即將滿兩周年,各種爭議和沖突不斷,過去藍綠基本盤至少都在三成以上,但歷經藍綠對立、撕裂臺灣,現在島內藍綠傳統支持者對兩黨的支持已經降溫。根據旺旺中時委托艾普羅民調公司進行的調查,認為自己政黨傾向偏國民黨的有15.5%,偏民進黨的12.7%,泛藍3.2%,泛綠0.9%,其余政黨都在1

    環球時報 2018-05-082018-05-08

  • 基于低軌道衛星的激光星潛雙向通信研究*
    通信的現狀,描述藍綠激光通信在大深度和高速率方面的優勢,比較藍綠激光對潛通信的三種平臺——飛機、臨近空間和衛星平臺。從對潛通信軍事需求和現實可行性出發,首次提出基于低軌道衛星的雙向星潛通信方案,對潛艇主動取報的通信方案進行詳細描述,并利用STK軟件對典型的低軌道衛星對潛通信的覆蓋區域和通信時間進行仿真,同時從信道角度分析星潛通信鏈路的可行性。結果表明,基于低軌道衛星的藍綠激光星潛雙向通信是完全可行的,這也是現階段實現藍綠激光星潛通信的最優方案。潛艇通信;衛

    通信技術 2016年6期2017-01-04

  • 特赦陳水扁 更對立
    營所引用諸如消弭藍綠對立的理由,其實根本站不住腳。誰都知道,現在藍綠對立的加劇并非因為陳水扁定罪入獄這件事,更何況,民進黨內部許多人也曾對陳水扁的貪腐感到失望,說馬當局任內給陳水扁定罪就激化了藍綠,顯然不公平。不僅如此,陳水扁現在也沒有對自己的過錯表達懺悔和歉意,如果貿然特赦,反而會讓更多民眾失望。若民進黨真有心消弭藍綠對立的社會氛圍,解鈴還需系鈴人,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才是正道?,F在民進黨緊鑼密鼓地準備清算國民黨黨產,又要借轉型正義之名攻擊國民黨,甚至

    臺聲 2016年8期2016-09-18

  • “白色憧憬”能否阻卻藍綠惡斗?
    實中能否消融島內藍綠政治勢力的長期惡性對峙、給島內政黨政治帶來一絲良性刺激,值得期待,但實際作用則仍有待觀察。不可否認,在這個巨大的“白色憧憬”之下,其實也隱藏著幾個吊詭之處:其一,在“素人”包裝下“綠骨白皮”的柯文哲,究竟是天真率直或是陰險狡黠?其二,柯文哲在選舉期間豁免于一切質疑的“神化”現象,在就任臺北市市長后會不會光環退卻?其三,柯文哲參選時喊得震天響的“公民參與”,在實際市政治理時能不能順利運轉?目前柯文哲組建的市府團隊名單已陸續出爐,期間提名亦

    臺聲 2015年1期2015-08-15

  • 對潛通信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括浮標對潛通信、藍綠激光對潛通信、中微子對潛通信等。3 新型對潛通信技術3.1 浮標對潛通信浮標通信是目前最成熟的新型對潛通信方式,它是以通信浮標作為潛艇通信的中轉站,可以使潛艇在水下航行而不需要上浮便能與岸艦進行通信。浮標通信一般使用的浮標包括拖曳浮標、多功能拋棄式浮標等。美軍于上世紀60年代就進行了浮標通信的研發,70年代就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目前,世界上具代表性的拖曳浮標通信系統主要有可回收的系留光纖系統??苫厥盏南盗艄饫w系統是由英國國防部和美國國防

    艦船電子工程 2014年1期2014-11-23

  • 棗大球蚧和球蚧藍綠跳小蜂空間分布型吻合程度
    蚧的優勢天敵球蚧藍綠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ae,寄生率較高,對棗大球蚧有很強的控制能力。球蚧藍綠跳小蜂與其寄主棗大球蚧在空間上的分布吻合程度,與球蚧藍綠跳小蜂的搜尋寄主的能力有密切關系,直接影響球蚧藍綠跳小蜂對棗大球蚧的寄生,是評估球蚧藍綠跳小蜂潛在利用價值的指標之一[2-3]。1 材料與方法1.1 調查地概況研究樣地位于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在提孜那甫河、烏魯克吾斯塘河及柯克亞吾斯塘河的沖積扇上,35°28′~ 38°34′N,76°08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2年5期2012-05-29

  • 藍綠激光下行通信大氣衰減信道特性研究*
    071)1 引言藍綠激光作為未來重要的水下通信方式,依據其在水下傳播衰減小的特點,可有效地解決當前潛艇面臨的大深度、高速率、雙向隱蔽通信的問題,且藍綠激光對潛通信不受電磁以及核爆炸的影響,通信頻帶寬,數據傳輸能力強,可發送靜止圖像,波束寬度窄,方向性好,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抗截獲能力,可在天氣不正常、大暴雨、海水混濁等惡劣的條件下使用,是未來有極大潛力和應用前景的對潛通信手段,也是目前來看可實現潛艇隱蔽、雙向、高速通信的有效手段。因此,對藍綠激光對潛通信

    艦船電子工程 2010年2期2010-08-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