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

  • “中新風格”是如何煉成的
    稿件,他說:“中新社要有自己的風格?!绷纬兄疽还灿腥螌?span class="hl">中新社的長篇講話。第一次是在籌備會議上的這次講話,第二次是1965年3月12日,他在中僑委小禮堂接見中新社分社會議代表。當時受“左”的思想影響,中新社報道的調子越來越高。廖承志非常不滿意,但其時風雨欲來,他已是自身難保。1967年,中僑委受到沖擊,停止了工作,中新社一整套獨特的工作方式也被指斥為“封、資、修”。1969年,中新社原有的300多人下放“五七干?!?,業務被并入新華社,周恩來總理深思熟慮,對

    文萃報·周二版 2022年44期2022-11-17

  • 中新社70周年:薪火傳承 共向未來
    年之際,我看了中新社70年間的老照片,讀了老同志們為社慶70周年寫的《我們走過的路》(紀念文章),再一次回憶起老一輩革命家對中新社的深切關懷,再一次回憶起一代代中新人勠力同心、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前不久,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偉力。70年來,中新社不忘初心使命,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對外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華文

    傳媒 2022年19期2022-11-05

  • 薪傳七秩譜新篇 ——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專題
    這封賀信既是對中新社70年來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為中新社未來的國際傳播事業指明了方向。70年來,中新社從47個人開始的“創業”,到境內外擁有52個分社、2000余名員工、24小時不間斷發稿的全球三地信息發布系統;從騎車到電報大樓發稿,到形成報、網、端、號的立體傳播矩陣,覆蓋全球幾億用戶,用數與網架起溝通、團結華僑的橋梁。70年,穿越漫長的歷史風云,中新社從“海棠院”出發,立足中國、走向世界、服務全球華僑華人,在守正與創新中櫛風沐雨、綻放風華。70年來,中新社

    傳媒 2022年19期2022-11-05

  • 習近平致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的賀信
    周年之際,我向中新社全體同志致以誠摯的祝賀!70年來,中新社堅持愛國主義的報道方針,堅持為僑服務,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為新的起點,創新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加快融合發展,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增強報道親和力和實效性,積極聯系海外華文媒體,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推動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近平2022年9月23日

    傳媒 2022年19期2022-11-05

  • 一家通訊社的堅守與蝶變 ——寫在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之際
    生。當時,參加中新社籌備工作的,共有47人。因此,這篇講話就被命名為《從47個開始》。17天后,10月1日,數十家海外華文報紙通過廣播收到中國新聞社的第一篇新聞稿《首都紀念國慶節舉行隆重閱兵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國慶節典禮,本日在首都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極為隆重……”中國新聞社就此誕生了。寄往海外的“家書”沿著70年的時間坐標回望,中新社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賦予搭建中國與世界溝通橋梁的使命。新中國成立初期,12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情系故土,時刻關

    傳媒 2022年19期2022-11-04

  • 中新社70年:應勢而生,因變而不同
    京舉行。攝影/中新社記者 富田9月23日上午,北京西城區,一場引人矚目的慶祝大會正在舉行,大會持續了一個小時,現場簡樸而又熱烈。這是慶祝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大會。從1952年到2022年,這家以服務僑胞為出發點的通訊社已經走過了70年,從成立之初的47人,發展為在境內外擁有52個分社、有一支2000多人的專業人才隊伍、在海內外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通訊社。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他肯定了中新社過去的貢獻,對未來寄予厚望。中新社

    中國新聞周刊 2022年37期2022-10-24

  • “中新風格”是如何煉成的
    衛1959年,中新社全體人員在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辦公樓前合影。改革開放初期,媒體圈中開始關注到一種新的新聞語態:“中新體”。曾擔任中央電視臺副臺長的孫玉勝在《十年》一書中回憶,1993年籌備全新模式的早間節目《東方時空》時,臺領導要求多用“中新體”。孫玉勝解釋,變為“中新體”并不只是改變文風,而首先是轉變態度,建立起“與話雙方”的平等。時間回到1952年。這年9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簡稱中僑委)副主任委員廖承志來到位于北京北新橋三條一號的“

    中國新聞周刊 2022年37期2022-10-24

  • 海外視角 新銳表達
    峻的輿情壓力。中新社加大評論力度,以獨到的觀點引領海內外輿論場。本文以“中新時評”專欄名稱四字為訣,分別從中新社評論的立場、風格、時效和使命四個維度,介紹中新社在戰疫報道中的“評論”實驗,為抗疫輿論引導提供實踐樣本和思考。關鍵詞:新冠肺炎 戰“疫”報道 中新社 海外傳播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國,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趁機抹黑中國。面對疫情和輿情,向世界正確地說明中國,精準表達“中國觀點”,維護國家形象,是中國媒體,特別是外宣媒體肩負的重要責

    傳媒 2020年15期2020-12-07

  •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外耀眼奪目。(中新社發 李長林 攝)眾志成城,全民抗“疫”1月31日晚,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隔離防治病區,兩名醫務人員在進入隔離病房前相互加油。(中新社發 司偉 攝)2020年1月30日,在河北石家莊新樂市一家超市,工作人員對進出超市人員測量體溫。(中新社發 賈敏杰 攝)1月29日,四川省援助湖北醫療隊為鼓舞隊員士氣,為生日在正月的隊員舉辦戰地集體生日會。1月28日,由14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廣東第二批抗疫醫療隊在廣州整裝集結

    人民周刊 2020年2期2020-03-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