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汶口

  • 5000年前的“高級廚具”
    大寶考古日記“大汶口人”原來是照著鳥的樣子做出“高級廚具”來的呀!我是一個藝術家,住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泰山腳下。我喜歡鳥,不過這沒什么稀奇的。部落里的人都喜歡鳥,認為鳥能在天空中展翅翱翔,飛得比巍峨的泰山還要高出不少,甚至我們部落的圖騰都是鳥。我曾好奇地登上泰山之巔向東眺望,據說部落里有人曾到過東方的盡頭,那里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我在想,海洋的那邊又是什么呢?估計只有能自由翱翔的鳥知道了。登山和羨慕能夠飛翔的鳥都只是我生活中的愛好,我真正的工作其實是把泥巴燒

    奇妙博物館 2023年10期2023-10-28

  • 大汶口文化晚期陶鬶演化初探
    陶鬶主要集中在大汶口——龍山文化地區,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大汶口文化首先于1959年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被發現,故以此命名。該文化主要分布在魯中、魯南和蘇北、皖北地區,以魯中、魯南地區分布最為密集[2]。大汶口文化因不同的地層疊壓與遺留物分布特征,其文物時期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大汶口文化早期主要有劉琳型、王因型和紫荊山三個類型。大汶口文化中期有大汶口型、呈子型、花廳型、五村型和北莊二期型。大汶口文化晚期又新增加了曲阜的西夏侯型、莒縣陵陽河

    收藏與投資 2023年3期2023-05-30

  • 陜西寶雞一西周時期墓地發現大量東方文化因素
    為特殊的地位。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盆、陶豆上均發現有八角星紋,東沙河西路墓地出土的彩繪罐上的平行線紋、變體太陽紋也與大汶口文化中太陽紋、平行線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隨著良渚文化向北擴張與大汶口文化碰撞,大汶口文化中融入了良渚文化因素。大汶口文化西進,在山西陶寺文化中也發現了玉琮。東沙河西路墓地出土的玉琮,是東方文化西進影響的結果。璇璣是帝王用來觀測天象的玉雕的儀器,東沙河西路墓地出土的銅璇璣狀飾,器型與大汶口文化玉璇璣別無二致,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6期2023-05-30

  • 紅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聯璧對比研究
    明。紅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土的聯璧較多,對于研究聯璧非常重要。本文將對紅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出土的聯璧進行分析,探討紅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在聯璧這一器物上表現出的相似性與交流關系。一、紅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出土的聯璧(一)紅山文化出土聯璧遼西地區玉器制作在興隆洼文化階段開始興盛,紅山文化時期達到鼎盛。已考古發掘及博物館收藏的紅山文化玉器約300 余件, 其中發現13 件聯璧,包括10 件雙聯璧和3 件三聯璧,未發現四聯璧。1.雙聯璧出土雙聯璧最多的紅山文化遺址為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2期2023-03-15

  • 考古遺址的文化保護研究 ——以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例
    益的參考。二、大汶口文化簡介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鎮的古石橋,是大汶口文化的“見證者”。大汶口文化歷史悠久,距今4600年至6400年,持續了大約2000年。湮沒于歷史的大汶口文化遺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被發掘出來。1959年5月,大汶河南岸的寧陽縣興修鐵路復線,在堡頭村暴露出一部分遺物。自這次發現大汶口遺址以來,根據三次大挖掘表明,該地區占地面積82萬平方米,共挖掘7200平方米,挖掘出189座墓葬以及2100多件隨葬品,墓葬出土文物極其豐富。此后的幾十年間,

    農村.農業.農民 2022年5期2022-12-27

  • 大汶口文化觚形杯考古學研究
    要〕 觚形杯是大汶口文化早中期常見的一類器物。出土數量較多,且存在明顯的文化演進序列。從出土環境分析,多見于墓葬,無明顯的性別指征。常見與陶鼎共存的現象,似乎存在較為固定的器物組合。關于其來源,可能是大汶口先民象形制器,受竹筒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飲器。這一時期主要作為實用器使用,尚未出現明顯的禮器特征。大汶口文化得名于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掘①。20世紀60年代初,有學者首次提出大汶口文化的命名②。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為學界絕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大

    北方文物 2022年4期2022-11-04

  • 八角星紋彩陶豆,畫著神秘符號的國寶
    特的文化傳統。大汶口文化彩陶以其艷麗的復彩、多樣的紋飾在史前彩陶的世界里獨樹一幟,八角星紋彩陶器更是成為了大汶口文化彩陶這件皇冠上熠熠生輝的耀眼寶石。八角星紋彩陶豆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時期的盛食器,口徑26厘米、高29厘米,1978年出土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陶豆由盆形盤和喇叭狀高圈足構成。盤腹部用白彩在深紅色陶衣上繪有五個方形八角星狀紋飾,其間以兩列白彩豎線間隔;高圈足上繪兩周褐色彩帶,彩帶之上是兩條相對的弧線構成的幾何紋樣

    旅游世界 2022年9期2022-09-15

  • 陶鬶,山東地區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
    性器物。陶鬶在大汶口—龍山文化系統的各主要遺址中都有發現,且數量眾多。如在膠縣三里河遺址中,考古工作者在一千五百平方米的發掘范圍內,發現了多達近百件的陶鬶。關于陶鬶的發現,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清乾隆十年,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回到故里。一天,有農夫在村外田野里挖出一個造型高古的陶罐,被高鳳翰討去插花做了清供。一日興起,高鳳翰便以這清供為題,畫了幅水墨淡彩畫。畫中的陶罐里插了幾枝蓮花,并題詩一首:“介子城邊老瓦窯,田夫掘出說前朝。老翁拾來插清供,

    旅游世界 2022年9期2022-09-15

  • 從花廳墓地看南北文化交流
    0余年。共發現大汶口墓葬87座,隨葬豬坑1座,出土玉器、陶器、石器等各類文物4300余件,在部分大墓中發現人殉。如此長跨度、大面積的史前遺址的發現較為少見?;◤d遺址在發掘過程中,被分為南區和北區。南區墓地發現的23座墓葬,規模都較小,隨葬品有多寡,說明當時有了一定的貧富分化,但差別還不是很大,文化性質單純,所有可辨明文化屬性的遺物都屬于大汶口文化。相比于南區墓地,北區墓地的發掘更令考古界矚目。北區共發掘了62座墓葬,其中更有10座大墓,隨葬品普遍出現玉器和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13期2022-08-24

  • 大汶口文化習俗中的太陽崇拜及泰山信仰
    4.在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中,顯示出諸多太陽崇拜的痕跡,而且這種太陽崇拜與大山崇拜關聯在一起,成為研究泰山崇拜的新視角。本文依據大汶口文化的考古發掘資料,從原始崇拜角度出發,對海岱地區太陽崇拜的特點及對泰山信仰的影響展開研究。一、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太陽崇拜遺跡大汶口文化中的太陽崇拜遺跡中,最典型的是太陽直觀形象的表現,在這些圖形符號中又尤以圖像文字最典型,而在大汶口文化的葬俗中所存在的頭東腳西的葬式同樣體現了對太陽的崇拜。(一)含有太陽圖形的符號和圖像文字大汶

    泰山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8-15

  • 考古遺址的文化保護研究
    為了更好地保護大汶口遺址,宣傳大汶口文化,山東省泰安市劃定遺址范圍,建立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和實踐考古遺址公園。實踐證明,考古遺址公園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非常有效,成了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模式。關鍵詞:文化保護;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大遺址保護(一)大遺址保護的新趨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世紀90年代,大遺址首先由國家文物局提出,其保護與展示問題備受政府和公眾的關注。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大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2年3期2022-03-19

  • 大汶口傳統紋飾對建筑設計的啟示*
    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中,誕生了一種象形紋飾,這種紋飾由圓形、月牙形、山形三個部分組合而成(如圖1),雖然歷代學者對其中含義莫衷一是,但紋飾中歌頌自然的意蘊卻不言自明,其中反映的遠古先民對廣袤自然的敬畏心,成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偉大倡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力量,給予當代設計頗多啟示。屬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陵陽河遺址所出土的大口尊上共有象形紋飾13個,可分為9種類型,全部被收錄于郭廉夫、丁濤等主編的《中國紋樣辭典》(下文簡稱“辭典”)(如圖2),本

    建筑與裝飾 2022年4期2022-03-10

  •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彩陶與周邊新石器彩陶的對比
    現,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個別遺址也出土了繪有絞索紋的彩陶。另外,廟底溝、西陰、仰韶村等仰韶文化遺址都出土了繩索紋彩陶。這說明大河村的仰韶文化和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交流、影響和融合。三、大河村彩陶興盛期的對比研究彩陶興盛期,處于大河村仰韶文化晚期,為仰韶文化的第三期,距今5100—4700年。此期彩陶數量最多,色彩艷麗清新,紋飾繁縟多樣。在紋飾施彩類型上,除沿用早、中期階段的紋飾外,還出現了更多具有顯著特征的紋飾,如太陽紋、日暈紋、SX紋、舟形紋、六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1年5期2021-12-25

  • 遺址,承載千年歷史
    月,在泰安市郊大汶口鎮的京滬鐵路施工現場,工人們挖出了大量陶器碎片,很明顯,這是挖到文物了。得知消息后,考古工作者立即奔赴現場。在對出土文物作了初步鑒定后,專家們判斷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當年6月,考古隊進駐汶河南岸的寧陽縣堡頭村,正式開始了發掘工作。在5000多平方米的區域內,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墓葬群、房址、窯址等多處遺址,出土了2000多件隨葬品。經過三次大規模發掘后,專家們一致認定,這是一個獨具內涵的文化類型,并以其發現地將其命名為“大汶口文化

    走向世界 2021年49期2021-12-23

  • 大汶口文化圈”研究 ——兼論齊魯文化的源頭
    ■ 隋云鵬“大汶口文化圈”與大汶口文化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前者是地理空間概念,后者是文化形態概念,前者因后者而得名?!?span class="hl">大汶口文化圈”是指以大汶口為中心,大汶口文化向周圍覆蓋的廣大區域,包括魯北、魯西、魯南、豫東、皖北、蘇北、黃淮、海岱等地?!?span class="hl">大汶口文化圈”文脈悠久,創造了早期歷法、龜卜、文字、禮制、城市等光輝燦爛的文明,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淵藪、諸子百家的搖籃。一、“大汶口文化圈”的文化源流“大汶口文化圈”的文化源流歷史久遠、一脈相承、形態分明、年代

    人文天下 2021年3期2021-12-04

  • 史前海岱地區大口尊傳播路徑研究*
    口尊是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的一種典型器物,在同時期及略晚時期的江漢、太湖地區的諸多考古學文化遺存中也屢有發現,通過對比發現以上區域內出土的大口尊形制相似,其中應存在一定聯系。根據材料,海岱地區大口尊出現的年代最早,其發展演變過程也比其他地區大口尊更加完整[1]132-139,因此海岱地區大口尊與其他地區的大口尊應該存在著傳播關系。韓建業先生認為大汶口文化是東夷集團,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是苗蠻集團,苗蠻集團是東夷集團的一支遷徙到江漢地區后形成的,其遷徙路線是從周

    跨世紀 2021年6期2021-11-17

  • 試論黃鱔嘴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互動
    。黃鱔嘴文化與大汶口文化在黃鱔嘴文化早期已然發生過直接或間接聯系,可相互之間的影響卻較小,但這微弱的互動卻是大汶口文化向該地區不斷施加影響力的濫觴。黃鱔嘴文化得名于1981年發掘的黃鱔嘴遺址[1],主要分布于皖西南地區和鄂東部分地區,主要遺址有湖北黃梅塞墩遺址、安徽宿松黃鱔嘴遺址。以東北—西南方向為長軸,黃鱔嘴文化分布在長約200、寬約50千米的狹長范圍內,分布區域面積較?。▓D一)。圖一// 皖西南地區包含黃鱔嘴文化因素的遺址學界對于黃鱔嘴文化的研究已取得

    東南文化 2021年5期2021-11-04

  • 基于價值評估的大汶口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本文以泰安市大汶口鎮古村落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文化遺產價值的評估,找尋古村落保護的具體路徑。這樣不僅有利于山東古村落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也為新時代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現實路徑。一、大汶口古村落旅游發展與資源保護現狀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經歷年代久遠,但較好地保留了歷史沿革,村落環境、村落選址、村落建筑沒有大的變動,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等價值,至今仍有人口集中分布的區域。2012年9月,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

    泰山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9-26

  • 館藏大汶口文化玉器
    ,科學考古發掘大汶口文化遺址2處,龍山文化遺址1處,其中前寨遺址作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存,對于研究海岱地區東夷文化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前寨遺址出土的玉器具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特征,還有向龍山文化過渡的器型組合。前寨遺址在諸城市南部,是膠東半島南北交通要道,南北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前寨遺址的玉器就為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佐證。關鍵詞:遺址;大汶口;玉器;交流1980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78級學生在李仰松、趙朝紅先生的帶領下,對前寨遺址進行了部分發掘,清理出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5期2021-06-02

  • 大汶口文化彩陶紋樣賞析
    000年之內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階段,前后經歷了2000余年的發展。北辛文化彩陶數量甚少、色彩單一、紋樣簡單。大汶口文化彩陶在承襲北辛文化彩陶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呈現出色彩艷麗、紋樣豐富、線條工細的特點,達到海岱地區彩陶史上的高峰。這一時期的彩陶能夠比較完整地揭示海岱地區史前彩陶的發展概況及其社會文化信息。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山東、蘇北、豫東和皖北地區。目前已經發現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有600余處,調查、發掘發現彩陶的有46處。發現彩

    東方收藏 2021年1期2021-03-15

  • 試析大河村遺址彩陶雙連壺的來源
    彩陶雙連壺源自大汶口文化因素, 而靳松安認為源自內在文化因素。 筆者將在此基礎上,運用類型學方法,從形制和紋飾兩方面,對彩陶雙連壺來源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一、大河村仰韶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年代關系以大河村仰韶文化三期、 四期為代表的遺存一般被認為是仰韶文化中晚期[5],大汶口文化一般分為早、中、晚三期[6],從年代關系看,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約6000—5500 年)、晚期(距今約5500—5000 年)分別與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約6100—5500 年)、中期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1年1期2021-03-01

  • 清至民國時期泰安大汶口經濟的發展
    在現泰安市郊區大汶口衛駕莊附近建立了皇營。隨著皇營工程的完成,又在皇營附近添設了駙馬府和御橋等建筑。最重要的是為了拱衛皇營的安全,在其附近形成了迎駕莊、衛家莊、武駕莊、送駕莊四個村落[1](P185)?!埃?span class="hl">大汶口,筆者注)又西三里許,過衛駕莊,為行宮。內有四賢祠,乾隆三十年車駕南巡、三十六年幸曲阜駐蹕于此?!盵2](P64)另外,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七日[3](P27)、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3](P28)皇帝兩次駐蹕于魏家莊行宮。綜而述之,位于河流匯合

    綏化學院學報 2021年12期2021-02-13

  • 魯西南汶上凹陷官莊群沉積特征及演化分析
    組、朱家溝組、大汶口組(表1,圖2),底部與二疊紀石盒子群地層角度不整合接觸[4],頂部與第四紀地層角度不整合接觸。表1 汶上凹陷古近紀地層劃分表圖2 研究區前第四系基巖地質圖Fig.2 Geological map of the former quaternary bedrock of the study area1—大汶口組;2—常路組;3—朱家溝組;4—石炭一二疊紀地層;5—馬家溝群;6—新太古代花崗閃長巖;7—泰山巖群山草峪組;8—隱伏地質界線;9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0年5期2020-10-15

  •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陽部落景區發展研究
    271021)大汶口文化以1959年發現的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地區,據測算,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泰安太陽部落景區是以大汶口文化為主題,采用情景體驗的方式,將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與現代游樂項目相結合,是我國第一家利用史前文明開發建設的特大型文化主題公園。景區蘊含豐富的大汶口文化元素,其建筑外觀的古陶造型、主題區的命名和項目的設置和規劃、市場定位及對外宣傳都滲透

    泰山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6-30

  • 被明石橋拉長的時光
    文化遺存豐富,大汶口明石橋便是其中之一。明石橋北起岱岳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據史料記載,石橋修建于明代,故稱“明石橋”。清代橋被大水沖毀,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姜桂松 “捐資倡修”。人民感其義舉,立碑以記此事,并將橋改名“姜公橋”。后來部分橋面又被洪水沖毀,再次重修。在以后的歲月里,石橋又經幾次較大整修,但均保持了“姜公橋”的原貌。明石橋是目前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也是山東省保留最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橋。石橋分為南橋和北橋,以橋中點為

    山東畫報 2020年5期2020-06-19

  • 大汶口文化匕形器研究
    1)內容提要: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海岱地區一支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在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等級較高的墓葬中,常隨葬以骨、角、蚌為材質的匕形器,且多放置于墓主人身邊。從擺放位置看,匕形器與部分陶器有一定的組合關系,常見“匕鼎組合”“匕杯組合”,其中匕形器分別具有“飯匕”和“醴匕”的功能,部分匕形器兼有生產工具的功能。許慎《說文解字·匕部》:“匕,亦所以用比取飯,一名柶?!倍巫ⅲ骸柏凹唇裰埑滓??!保?]《玉篇》:“匕,匙也?!保?]《儀禮·士冠禮》:“有篚實勺、

    東南文化 2020年1期2020-04-27

  • “另類”的倒流河
    為主流,交匯于大汶口東。大汶口以上為汶河上游;大汶口至戴村壩為中游,稱大汶河;戴村壩至東平湖為下游,稱大清河,由東平湖開閘泄入黃河。大汶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其中岱岳區內流域面積為1799平方公里。流域內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水利設施古老實用,人文景觀瑰麗多姿。因水而興的古村落水是生命之源,臨河而居是人們繁衍生息的條件之一。大汶口地區是人類發展史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地方。隨著社會的進步,水資源的充分利用決定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大汶口,這個

    走向世界 2020年6期2020-04-26

  • 新石器時代黃河下游黑陶文化成因及演變探析
    。而以黃河下游大汶口至龍山文化時期為代表的黑陶文化,則在陶器燒制工藝方面使得中國的制陶技術達到了新石器時代的巔峰。一、黑陶藝術的起源及演變相對于器表裝飾而言,燒制技術的進步無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磨光黑陶的燒制,尤其是黑陶中的代表性精品蛋殼黑陶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的陶器制作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1928年,龍山文化(典型龍山文化)被考古學家吳金鼎先生在調查平陵城時于歷城縣(今屬濟南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1959年,大汶口文化首次被我國考古學家發現。從

    文化產業 2020年3期2020-01-02

  • 從人骨材料談大汶口文化居民西遷
    和人工拔牙等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獨特的文化現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鄭州西山、淅川溝灣,湖北房縣七里河、棗陽雕龍碑等遺址的古代居民也發現有枕骨變形、人工拔牙等現象;而且從遺傳特征最為明顯的顱面部來看,這四處遺址的古代居民最接近于大汶口文化居民。此外,遺址內還出土了一些帶有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器物,且墓葬中亦存在隨葬豬下頜骨的現象,故而推斷這四處遺址應該有從海岱地區遷徙而來的大汶口文化居民。由于未發現大規模的創傷現象,此次大汶口文化居民西遷應為和平的人口流動。大汶

    東南文化 2019年5期2019-11-06

  • 水上石頭古鎮的復興
    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一直以大汶口文化而聞名,在山東特色小鎮的打造中,它又因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而脫穎而出。明代古石橋? 繁華山西街遠近聞名的明石橋北起大汶口鎮西南門,南接寧陽縣茶棚(堡頭)村,全橋65孔,長約220米,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橋面由大長石條鋪成,條石用扁鐵連接固定,非常牢固。石橋的選址極佳,頗顯智慧。橋的上游是一片平緩的沙灘河底,橋的下游是一片巖石,可以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石橋的建成,結束了兩岸人民往來僅靠舟楫的

    山東畫報 2019年8期2019-09-28

  • 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再認識 ——基于當代世界考古學視野
    重新審視、思考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的若干具體問題,諸如大汶口文化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大汶口遺址重要遺物(稻谷、S紋骨雕象牙梳型器、骨牙雕筒、陶鬶)的文化解讀、社會性質、族屬等等,可以得出許多新認識、新啟示。筆者根據個人的有關研究體會,結合多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最新成果,在此做一些細微探討,以就教于方家。一、文化——歷史考古學與考古學文化要重新認識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的諸多問題,應首先對中國傳統考古學跟世界先進考古學之間的差距有一個

    泰山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01-20

  • 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再認識 ——基于當代世界考古學視野
    重新審視、思考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的若干具體問題,諸如大汶口文化與地域文化的關系、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大汶口遺址重要遺物(稻谷、S紋骨雕象牙梳型器、骨牙雕筒、陶鬶)的文化解讀、社會性質、族屬等等,可以得出許多新認識、新啟示。筆者根據個人的有關研究體會,結合多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最新成果,在此做一些細微探討,以就教于方家。一、文化——歷史考古學與考古學文化要重新認識大汶口遺址與大汶口文化的諸多問題,應首先對中國傳統考古學跟世界先進考古學之間的差距有一個

    泰山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1-20

  • 大汶口文化束發器作用新探
    魯中南地區,是大汶口文化典型器物。其外形呈新月形或鐮刀狀,基本以豬獠牙制成,一般都鉆有一個到多個小孔,以在根部和中間鉆孔為主,有的在寬端刻有凹口,在大汶口[1]、王因[2]等遺址中已經有了明確的實物資料。一般認為,束發器是一種裝飾品,但束發器只分布在大汶口文化部分地區,完全沒有環、鐲、項飾等裝飾品普及。束發器的形制、佩戴等文化內涵已經不能用裝飾品來概括。筆者將通過對束發器形制和作用的討論,進而探討束發器自身的文化內涵。一、大汶口文化束發器的概況依據現有的資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10-24

  • 老樹開新花 大汶口遺址近幾年發掘掃描
    歷史課本中知曉大汶口遺址的,它是中國史前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大汶口遺址定名的大汶口文化年代在距今約6500—4500年間,擁有大量精美的彩陶和制作精良的象牙、骨雕刻器、玉器。當人們看到那些出土的精美文物,在驚嘆于古人的智慧和輝煌成就的同時,或許更有一種尋古迷蹤實地查看的沖動。汶河遺珠大汶口遺址是在1959年修建津浦鐵路復線工程時被發現的,考古學家當時搶救性發掘了133座墓葬。同年,出土文物就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獻禮,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專題展出

    大眾考古 2018年2期2018-09-10

  • 巨野河畔話焦家 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考古新發現
    要遺存的時代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下可延續至漢代。該遺址1987年首次被發現,1992年公布為第二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6—2017年,山東大學考古與文博學系為配合學生的考古實習,對該遺址進行了系統發掘,豐富多樣的居址及墓葬材料讓其迅速進入學界及公眾的視野。緣起與初衷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約5500—4500年)是海岱地區史前社會復雜化進程中的關鍵時期。在外部,大汶口文化的勢力開始向外強勢擴張;而內部,社會分化的速度、程度加劇,中心性地位的聚落開始出現

    大眾考古 2018年2期2018-09-10

  • 泰安市大汶口(臨汶)水文站設計洪水分析
    的影響,泰安市大汶口(臨汶)水文站設計洪水的分析計算仍存在某些問題,所以應隨著數據資料的不斷積累進而復核設計洪水。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設計洪水,可以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汶河洪水資源,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充分發揮洪水資源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為此,本文開展泰安市大汶口(臨汶)水文站設計洪水復核分析。1 基本情況大汶口(臨汶)水文站是國家一類水文站,設立于1954年6月,原站名為臨汶水文站,2000年1月1日臨汶水文站上遷10 km至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并

    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 2018年1期2018-03-19

  • 輝煌尉遲寺
    異口同聲——“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200年-公元前2600年),是新石器時代后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以山東的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同時,河南省也有不少這類遺存的發現,往北可達遼東半島,往南即遍布蘇北和安徽的淮河兩岸,因首先發現于山東泰安大汶口,故命名為“大汶口文化”。這個發現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信心和底氣,后來又經過多次的實地考察,考古工作者才真正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洛陽鏟下的收獲一般而言,考古人對一處遺址的選

    中國經濟報告 2017年12期2018-03-09

  • 大汶口文化的拔牙和崇獐習俗
    250014)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黃河流域下游的考古學文化,得名于1959年發掘的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其分布范圍包括山東省全境,往西到豫東,往北越過黃河,往南到蘇北和皖北地區,屬于海岱文化區范圍內,分別與太湖文化區、燕遼文化區、中原文化區相鄰。時代上可以分成早、中、晚三期,早期約為公元前3800年至前3300年;中期約為公元前3300年至前2800年;晚期約為公元前2800年至前2400年。大汶口文化延續了約1500年的時間,至末期仍然不減其強勁的發展勢

    東南文化 2018年1期2018-03-06

  • 泰安大汶口盧氏宗族述論
    1000)泰安大汶口鎮位于泰山腳下大汶河北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汶口古鎮,在正史中最早是作為鉅平縣縣治所出現的,其出現的時間在公元前122年,即元狩元年,這一年,漢武帝設立泰山郡,郡治博陽(今岱岳區舊縣),轄鉅平、奉高、牟、嬴等二十四縣,其中鉅平縣治即今之岱岳區大汶口鎮。自此鉅平——古大汶口出現在歷史記載中,直到天保七年(556),改泰山郡為東平郡,領博、梁父、岱山三縣,鉅平縣并入博縣,博縣縣治即今之岱岳區舊縣。鉅平縣自此被廢除,其前后存在達700多年

    泰山學院學報 2018年4期2018-01-28

  • 大汶河大汶口(臨汶)水文站歷年洪水特性分析
    長208km,大汶口(臨汶)壩以上分兩大支流,北支為牟汶河,南北兩支在泰安市岱岳區的大汶口鎮匯合形成大汶河的干流,最后由東向西流入東平湖,再由清河門、陳山口等出湖閘泄入黃河。大汶口水文站是國家一類水文站,是黃河流域大汶河水系大汶河的干流控制站。該站設立于1954年6月,原站名為臨汶水文站。2000年1月1日臨汶水文站上遷10km至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并更名為大汶口水文站。流域面積由5876km2變為5696km2。常年采用流速儀法測流。二、洪水特性分析1

    治淮 2017年12期2018-01-09

  • 安徽蕭縣金寨遺址發現大汶口至龍山文化遺跡
    當于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中期,另有少量周代、漢代遺存。1991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6年9月至12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蕭縣博物館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2016年發掘區分東西兩區,東區位于遺址東北部,發掘面積250平方米,西區位于“玉石塘”的東側和南側,發掘面積250平方米。2017~2018年度發掘區仍分兩區,東區位于2016年度東區西側,發掘面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23期2018-01-07

  • 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錐形器
    李曉彤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錐形器□李曉彤海岱地區是海岱歷史文化區的略稱,它的空間范圍以山東為中心,向北達遼東半島,向南達淮河下游,極盛時期向南延伸至長江北岸。在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此地的人們就創造了一系列獨具特色、前后相承的考古學文化,由早到晚依次是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其中大汶口文化是以1959年發掘的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命名的,年代距今6100—4600年,分布范圍以泰沂山系為中心,覆蓋海岱地區全境,是中國東部新石器時代最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7年10期2017-10-20

  • 從焦家遺址看大汶口文化的社會性質與文明模式
    謙從焦家遺址看大汶口文化的社會性質與文明模式□李伯謙焦家遺址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和歷城區,南距著名的城子崖遺址4公里,是一處以大汶口文化為主的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遺址。1987年調查時發現,后做過小面積的試掘,20世紀90年代后期因發現玉器而遭到大規模盜掘。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山東大學考古與文博學系在此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迄今已發現房址109座、墓葬207座、灰坑近千處,此外還有陶窯、祭祀坑等[1]。無論是遺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7年8期2017-09-15

  • 大汶口文化彩陶圖案淺議
    趙 婧 袁廣闊大汶口文化彩陶圖案淺議□趙 婧 袁廣闊前言大汶口文化以1959年發現的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而得名,最早被發現于蘇北新沂縣的花廳墓地,主要分布于山東及蘇北地區[1]。已發現的包含大汶口文化彩陶的遺址主要有位于山東地區的泰安大汶口、兗州王因、鄒縣野店、曲阜西夏候和位于江淮地區的萬北、青蓮崗、龍虬莊以及位于黃淮地區的劉林、大墩子等遺址[2]。最新發現含有大汶口文化彩陶的遺址是山東平陰縣周河遺址[3]。自1952年蘇北新沂縣的花廳墓地被發現以來,隨著眾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6年2期2016-08-23

  • 山東省大汶口盆地蒸發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找鉀標志
    00)?山東省大汶口盆地蒸發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找鉀標志石厚禮,張鵬,姜赟赟(山東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泰安271000)摘要:山東省大汶口盆地是我國著名的蒸發巖沉積盆地,盆地內蘊藏有豐富的石膏、巖鹽等沉積型礦產。巖鹽賦礦地層為古近系官莊群,控礦構造為同生正斷層。通過對盆地內巖鹽K,Mg等常量元素、δ34S同位素特征以及盆地內鹽泉鹵水鎂氯系數、鈉氯系數進行分析,總結出盆地內蒸發巖是在相對封閉、還原的沉積環境下形成的;根據元素特征、鎂氯系數及鈉氯系數,總結

    山東國土資源 2016年6期2016-07-22

  • 大汶口文化的彩繪紅陶背壺
    城村征集了幾件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背壺。其中一件彩繪紅陶背壺,高38厘米、口徑7厘米,敞口,短頸,鼓腹較深,平底內凹,腹上部左右有帶狀豎式雙系,腹部一側圓鼓,另一側稍扁平,鼓起的一面有倒彎鉤狀鈕。泥質紅陶,通體磨光,繪黑彩,頸下飾兩組三周弦紋,其下分別繪不對稱的網紋和線紋。該彩繪紅陶背壺胎質細膩,器表磨制光滑,器型規整,紅陶上繪黑彩,色澤鮮艷,線條流暢的圖案花紋裝飾獨具文化特色。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首次在山東泰安市大汶口村發現而得名,分布范圍主要在山東和江

    參花(上) 2016年6期2016-06-13

  • 中國青銅時代的酒文化
    早在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遠古先民就已經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酒文化。大汶口遺址發現的酒器也很多,各種酒器二百四十九件,其中陶尊三十件,陶鬶三十件,陶盉十八件,陶杯一百七十一件。(據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大墳口》,文物出版社,一九七一年版)大汶口文化遺址酒器的大量出土,為我們探討酒的起源提供了較早且有力的證據。到了龍山文化時期,不僅酒器的制造較大汶口文化時期更為精致(酒器造型除了蛋殼陶高柄杯外,還有陶鬶、陶斝、陶盉、陶罍、陶尊等),而且從器形上來看,有些型制

    紫禁城 2016年2期2016-03-19

  • 山東省大汶口盆地鹽類礦床的地質成因探討
    015)山東省大汶口盆地鹽類礦床的地質成因探討朱猛(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查院,山東 德州253015)大汶口盆地是魯西地區最大的一個沉積賦礦盆地,盆地內賦存豐富的礦產資源,巖鹽礦、石膏礦、自然硫礦等,資源儲量巨大。就大汶口盆地鹽類礦床的形成條件問題,地質專家和學者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該文從成礦物質來源、氣候影響、古地理和地質構造因素等方面,對大汶口盆地礦床形成原因進行了探討。鹽類礦床;沉積巖;地質成因;大汶口盆地引文格式:朱猛.山東省大汶口盆地鹽類礦床的地

    山東國土資源 2015年1期2015-08-29

  • 泰安市大汶口盆地巖鹽沉積相區探析
    00)?泰安市大汶口盆地巖鹽沉積相區探析張樹淇,郝瑞娥,王浩(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山東地質勘查院,山東 泰安271000)東向洼地是位于大汶口凹陷西部的構造洼地,有利的構造條件、古氣候古地理條件、周邊豐富的物源,形成了盆地內的巖鹽礦床。區域構造演化,造成洼地內構造沉積幅度、鹵水濃度差異,從而巖鹽沉積相也有了一定的演化,主要趨勢為沉積中心自沉積中心自東向洼地西北部沿走向SWW向向洼地中西部轉移,沉積厚度也隨之變化。巖鹽;沉積相區;大汶口盆地;泰安市引文格式:張樹

    山東國土資源 2015年9期2015-08-18

  • 泰安市大汶口石膏礦王莊礦段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
    產資源】泰安市大汶口石膏礦王莊礦段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王艷婷,劉彥奎,王 東,于 超(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濟南 250014)大汶口盆地為古近紀石膏礦的一個主要賦存區,王莊礦段位于大汶口盆地的東南緣,該礦床賦存于古近系官莊群大汶口組二段,屬湖相沉積礦床。礦層傾角約1~5°,厚度1.82~13.96m,最大長度1 380m,最大斜深850m,礦段平均品位(CaSO4·2H2O+CaSO4)74.50%,礦石工業類型為石膏型。同時,從構造、古地理、古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 2014年5期2014-03-17

  • 大汶口文化再現泰安
    ”以史前文明的大汶口文化為主線,以情境體驗的形式,將史前文明與現代時尚娛樂體驗項目相結合,讓游客在驚險刺激的娛樂體驗中感受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史前文明的熏陶和洗禮。大汶口文化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核心代表,是中國文字記載最早的時期,也是古代彩陶文化高度發達的時期。據泰安太陽部落旅游區總經理孔祥海介紹,與傳統主題樂園相比,“太陽部落”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屬性,與當地大汶口文化實現了完美結合。太陽部落景區共分“時光穿越”、“夢回大汶口”、“洪荒探秘”、“洪荒

    中國報道 2013年5期2013-12-31

  • 為什么說大汶口文化是我國文明的前夜?
    后的社會。要知大汶口文化為何是我國文明的前夜,須從該文化的本身說起。大汶口文化是從1959年發現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而命名的一種原始文化。主要分布在山東省中南部、東達膠東半島,南及蘇北。在這一地區內發現屬于大汶口文化的遺址二百余處,已發掘的墓葬兩千多座。據碳14測定的年代為公元前4300—前2300年,與黃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約略同時(前5000一前3000年)而稍偏晚,但其社會組織形態卻要比仰韶文化發展得快。大汶口文化的歷史可分為早、中、晚三期,考古學家們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1984-11-01

  • 太昊與少昊是怎么回事?
    解放以來發現的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圍正相吻合。已故的唐蘭先生力主大汶口文化即是少昊文化,除他把該文化的社會性質估計偏高(認為已進入奴隸社會)外,其說當不是沒有根據的。大漢口文化晚期已有使用銅器的證據,這是迄今發現時代最早的使用銅器遺址之一,而傳說有“蚩尤作兵”,此“兵”即指金屬的銅兵器。蚩尤是東夷集團中人,與太昊少昊都有關系,相傳黃帝殺兩昊,蚩尤而為帝(見《鹽鐵論,結和篇》)?!皟申弧奔粗柑簧訇?。古書中又有命蚩尤宇于少昊之虛的記載,蚩尤大約是少昊部族中的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11期1984-1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