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絳州

  • 絳州鼓樂的歷史演變與文化傳承
    范文華絳州鼓樂是山西新絳縣的傳統音樂形式,源遠流長,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本文旨在通過對絳州鼓樂的起源與演變、內容特點、文化傳承進行探討,揭示這一獨特的音樂表達方式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起源與演變絳州鼓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經歷了多個歷史階段的演變,凝聚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春秋時期,絳為晉國都城。晉國樂師師曠主張“聞鼓聲者而悅之”,說明晉國重視音樂的社會作用,這為絳州鼓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時期的鼓樂主要用于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3年8期2023-11-03

  • 淺析絳州鼓樂的文化背景與現代藝術特征 ——以作品《黃河船夫》為例
    樂文化的發源地。絳州鼓樂在2006 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傳統表演形態樣貌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和傳承。本文以近年來新創鼓樂《黃河船夫》為例,深入剖析其藝術特征,進而更好地了解絳州鼓樂。一、文化背景(一)鼓樂文化鼓是力量的象征,樂是精神的表征,鼓與樂的融合碰撞開啟了中華優秀樂舞文化之先河。據《禮記·明堂位》記載:“土鼓蕢桴葦草,伊耆氏之樂也?!庇纱丝梢钥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入奴隸社會時期的人們已經會使用陶土捏成鼓的形狀并經過燒制作成一種土鼓

    藝術家 2023年4期2023-09-12

  • 研學傳承中國絳州鼓樂
    化名城新絳縣古城絳州國家級非遺絳州鼓樂研學基地之一西街實驗小學,喜迎今年第二批重返第二“鼓”鄉的香港赤煉鼓樂團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的學生小鼓王小鼓手,研學傳承中國絳州鼓樂,尋根國家級非遺絳州鼓樂、絳州澄泥硯和省級非遺絳州石雕、絳州毛筆等非遺傳統純手工制作技藝和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民俗文化,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活”起來“火”起來,世代傳承。

    科學導報 2023年56期2023-09-09

  • 泥土綻芳華 絳州澄泥硯
    白英四大名硯之 絳州澄泥硯“以文為業硯為田”,硯臺作為文房四寶,自古以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在中國硯文化中,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被稱為四大名硯,而澄泥硯作為唯一的泥質硯,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清代乾隆皇帝贊其“扶如石、銜如玉、呵可生津”。在絳州澄泥硯的出產地——“中國澄泥硯[dèng ní yàn]之都”新絳縣,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藺濤幾十年來專注制硯,讓積淀黃土文化精髓的古硯重放異彩,用獨特的硯文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使一方方名硯成為中華文明的新符號。

    旅游世界 2023年3期2023-05-30

  • 新絳縣隆重舉辦第六屆“絳州澄泥硯杯”晉南棋友邀請賽
    物質文化遺產——絳州澄泥硯研制所基地,隆重舉辦光村“絳州澄泥硯杯”暨新絳縣中國象棋協會第六屆棋友邀請賽。大賽在原副縣長梁虎臣的宣布下開賽?!?span class="hl">絳州澄泥硯杯”賽場,上演“百團大戰”,對陣雙方你來我往,兩河口斗智斗勇,場下棋友,場上各為其主,互不相讓,寸土必爭。經過一整天七輪的激烈比賽,來自襄汾的棋手臧治田,沉著冷靜一路過關斬將,以全勝的戰績奪得本屆大賽的冠軍,侯馬的李紅屈居第二,垣曲的譚銳金獲得第三名,4~6名分別被新絳的丁建寶、襄汾的姚國建、稷山的馬滿喜收入

    科學導報 2023年30期2023-05-18

  • 中國傳統木刻版畫在文創中的應用* ——以絳州木版年畫為例
    美好生活的向往。絳州木版年畫的出現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同時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本篇文章主要針對絳州木版年畫獨有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審美,探討其文創產品的藝術價值及在市場中的應用。(二)研究思路本文將針對絳州木版年畫從三條主線進行討論:第一部分,對絳州木版年畫的歷史進行整體概述和宏觀了解;第二部分,針對絳州木版年畫的獨特藝術魅力,分析藝術特點和價值;第三部分,強調絳州木版年畫與文創產品的運用和對其未來的展望進行研討。(三)研究方法(1)圖像法。圖

    藝術品鑒 2022年30期2022-12-21

  • 絳州鼓樂與西安鼓樂的特色對比
    史沿革及樂種簡介絳州鼓樂又稱絳州大鼓,泛指流行于山西省新絳縣民間的鑼鼓。新絳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最北端,是山西、陜西和河南三省交界之處,據當地縣志記載長久以來,在政治及軍事和文化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依據史籍記載絳州鼓樂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公元619年冬,唐王李世民屯兵柏壁村秦王堡,備戰討伐劉武周?,F如今當地還遺存著唐王李世民當年屯兵柏壁村時的擂鼓臺遺址。據說當時創作了一首氣勢恢宏的《秦王破陣樂》為歌頌李世民部隊戰功顯赫、功勛卓著。秦王李世民也由于軍

    黃河之聲 2022年11期2022-11-21

  • 地名商標與地理標志沖突中的利益平衡——以“絳州澄泥硯”案為例
    利益平衡——以“絳州澄泥硯”案為例穆永強1,米 瑞2(1.蘭州理工大學 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 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1)地名商標與地理標志的沖突實質上是商標權人與同業競爭者的利益沖突,即私有權利與集體權利的沖突,已經注冊的地名商標受到我國商標法的保護。對于地理標志的保護,雖然商標法有所提及,但主要通過部門規章《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進行保護。在法律實踐中,我國主要通過“雙重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2-02-27

  • 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以山西新絳縣為例
    00)新絳縣古稱絳州,是絳州剔犀、絳州鼓樂、絳州澄泥硯、絳州皮影、絳州木版年畫、新絳(絳州)剪紙等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薈萃之地,有著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中國澄泥硯之都、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鼓樂之鄉等稱號。自新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成立以來,協會積極組織開展各類非遺展示交流活動,致力于做好新絳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絳州鼓樂,流行于山西省新絳縣的傳統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絳州鼓樂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演奏起來宏厚博大,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11-30

  • 絳州鼓樂的流變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研究
    044000)絳州鼓樂的核心樂器是鼓,表演者運用花敲干打,在鼓的不同位置,以及通過鼓槌、鼓架展開力度各異和角度不同的敲打與演奏,最終呈現出富有變化的音色,彰顯出絳州鼓樂特有的藝術語言。絳州鼓樂在演奏時能夠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征,或氣勢澎湃,或婉轉悅耳,或渾厚樸實,演奏者在鼓樂演奏過程中會借助自己的肢體語言將表演內容更加直觀而顯著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豐富的表情語言和動作變化使得故事更好地融入音樂之中,創作者精心編創的故事通過鼓樂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往往能夠給觀

    戲劇之家 2021年24期2021-11-14

  • 泥土綻芳華 絳州澄泥硯
    、呵可生津”。在絳州澄泥硯的出產地——“中國澄泥硯之都”山西省新絳縣,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藺濤(圖1)幾十年來專注制硯,讓積淀黃土文化精髓的古硯重放異彩,用獨特的硯文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使一方方名硯成為中華文明的新符號。春色滿園 且焙汾泥燒硯品新絳縣古稱絳州,自古就是民間藝術繁盛之地,而絳州澄泥硯的出產地光村,亦是新絳縣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絳州澄泥硯研制所在光村,毗鄰的是國寶級千年古剎福勝寺,古寺廟、古民居,還有古手藝,各類人文景觀像一顆顆明珠,點綴在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1年8期2021-09-05

  • 泥土綻芳華 絳州澄泥硯
    、呵可生津”。在絳州澄泥硯的出產地——“中國澄泥硯之都”山西省新絳縣,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藺濤(圖1)幾十年來專注制硯,讓積淀黃土文化精髓的古硯重放異彩,用獨特的硯文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使一方方名硯成為中華文明的新符號。圖1 絳州澄泥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藺濤春色滿園 且焙汾泥燒硯品新絳縣古稱絳州,自古就是民間藝術繁盛之地,而絳州澄泥硯的出產地光村,亦是新絳縣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絳州澄泥硯研制所在光村,毗鄰的是國寶級千年古剎福勝寺,古寺廟、古民居,還有古手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6期2021-09-02

  • 絳州剔犀, 藏鋒于世
    盛器。這便是山西絳州剔犀。剔犀是一門古老的雕漆工藝。具體說來,就是在特制胎骨上用紅黑為主的色漆分層相間進行髹飾,當達到一定的厚度之時,再施以45度角的側面刀刻,從而形成顏色殊異而富有層次的紋路。古人謂其“仿自犀牛肚臍之紋”。據說犀牛肚臍的四周都生有對稱性紋理,紋彩華麗且狀若獸面,在西域,人們視之珍貴,常把它制作成腰帶上的飾品,隨身攜帶。囿于所產過少,匠人們則嘗試按其樣式以漆制品仿制。是以,剔犀的故事便從此發端。剔犀與剔紅十分相似,同為雕漆的分支旁系,盡管它

    中華民居 2021年3期2021-07-24

  • 絳州傳統戲出年畫的圖式特征
    中030619)絳州是新絳的舊稱,絳州的稱謂始于南北朝北周明帝宇文毓,雖歷代管轄區域多有變化,但大致在今山西臨汾盆地南部縣域與運城新絳縣及其周邊。絳州戲出年畫是晉南地區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它通過繪畫、木版雕刻印刷的方式打破了“戲臺—觀眾”的傳統戲曲表演空間結構,為以蒲劇為代表的晉南地方戲曲劇種提供了直觀形象的“碎片化”圖像傳播,并通過將戲曲舞臺場景與角色形象凝鑄為木版畫的線條與色彩,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戲畫”審美系統,在圖式上呈現出強烈的故事

    晉中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4-15

  • 絳州木版年畫神祇圖像美學特征研究
    尚麗娟摘 要:絳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區,地理位置優越,處三流匯合地帶,歷史文化底蘊厚重,被列為國內重點文化保護城市。其中,絳州木版年畫是最為著名的傳統藝術之一。目前,絳州木版年畫已經成為山西省重要傳統文化藝術典范,更是最獨特的藝術類型之一。而絳州木版年畫神祇圖像則是該傳統藝術最獨特的藝術類型。絳州木版年畫因獨特的創作工藝及細膩的美工雕刻等而深受人們喜愛。文章重在探討絳州木版年畫神祇圖像美學特征研究,分析絳州木版年畫神祇圖像美學特征,分析絳州木版年畫神祇圖像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8期2020-12-07

  • 絳州木版年畫中的商業品牌意識
    絳縣一帶。當時的絳州是晉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統領稷山、河津、聞喜、垣曲、絳縣等地,這一帶民風淳樸、民俗事項繁盛,從而推動了絳州木版年畫的發展,使其在清道光、咸豐年間達到鼎盛。絳州木版年畫應用范圍廣泛得益于雕版印刷的便利性,從生活所需的 “神像”“財馬”“門畫”“對聯”到商品貿易所需的“商標”“廣告”“書籍”等,都通過木版印刷的方式來實現。絳州木版年畫中出現的“商標”我們廣義上也稱作的“木版年畫”,但實際上它與木版年畫的作用不同。在清末時期的社會經濟背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0年9期2020-10-11

  • 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泥硯制作技藝
    絳州澄泥硯產于山西省新絳縣,是我國名硯中唯一的陶硯。其制作可追溯至西漢時期,至唐宋達于興盛,明代取得進一步發展。歷代都將澄泥硯奉為貢品。絳州澄泥硯制作利用汾河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擇取沉積淤泥,經過濾、制坯、雕刻、煅燒等幾十道工序,歷時年余制出成品。正因為如此,這種硯產量稀少,價值頗高。澄泥硯的特點是質堅瑩潤,哈氣生津,撫似童膚,紋理紛呈,色澤素雅,應用時晶瑩細膩,不損筆毫,貯水不涸,厲寒不冰,發墨極速,墨色泛光。澄泥硯可按顏色分成多個品種,其中“鱔魚黃

    文化產業 2020年5期2020-04-21

  • 藺濤:尋回澄泥硯“風騷”
    楊皓淵絳州澄泥硯,輝煌千年。從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然而,其制作工藝于明末清初失傳,中斷了300余年。20多年前,它不但“蘇醒”過來獲得重生,而且蓬勃出了比“前世”更為旺盛的生命力……1月10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新絳縣龍興鎮王莊村的絳州澄泥硯文化園,見識了它的神工意匠。剛進門,就看到工人們分工明確,有的正在用竹刀將泥刻成硯狀,有的用刀刻出圖案,有的在進行燒制?!皬牟赡嗟郊恿?,從雕刻到焙燒,每一步都要反復試驗無數次。汾河邊的泥土在這個時候似乎都有了個性,各

    科學導報 2020年5期2020-03-13

  • 同治初年三原賀瑞麟避難絳州的文化影響
    攜帶家眷東赴山西絳州避難。直到1864年初才返回三原,在絳州度過了一年半的避難生活。這一年半,在賀瑞麟生命的70年間是短暫的,對賀瑞麟來說卻是痛苦的,“現居絳,異鄉不易,亦無可如何。今歲但有學子數人相從講讀,得以溫習故書,粗此遣日。西歸無期,思之輒痛也?!雹冢ㄇ澹堅獎拙帲骸肚迓茨曜V》,載王長坤、劉峰點校整理《賀瑞麟集·附錄》,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094頁。但賀瑞麟居絳期間收徒講學、為絳州刊行《弟子規》撰序及西歸后對絳州名士李毓秀著作的搜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4

  • 郭全生: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
    生是山西省運城市絳州木版年畫的傳承人,他家里收藏了很多印年畫的老版,他這一輩子也不知道刻了、收了多少木版。木版是有生命的,一塊版子印的次數多了,線條就模糊了,或者經歷的年頭長了,版子自然也會損壞。平時,郭全生不怎么出門,就守在院子里,低頭刻版。 “我目前刻版還是以搶救性雕刻為主,現在各地都有這個問題,好多舊的版畫基本上已經失傳了,流傳下來的好多也就是一個紙片或者一個畫樣。版子也是有壽命的,如果畫稿再要失傳了,這個品種就徹底失傳了。我現在就是根據老的樣子,一

    文萃報·周二版 2019年30期2019-09-10

  • 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區設計分析
    承,本設計想以“絳州澄泥硯”為中心,建造一個獨特全新的體驗式澄泥硯展館,傳承人已經與政府聯合創建了絳州澄泥硯產業園區,目前建筑體塊剛成型,景觀體系能大致看出雛形,但仍在調整當中。關鍵詞: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區設計本設計在兼顧建筑、景觀的同時,注重建筑內部的空間結構、陳設設計。通過對絳州澄泥硯的深入了解,將其歷史價值,人文價值體現在建筑、室內的不用元素中,結合絳州的歷史風貌,建筑特征,人文情懷,讓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它的制作工藝可追溯到漢、興于唐而盛于宋,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2019-08-11

  • 撥刀代筆書華彩 漆藝復興耀絳州
    新絳縣古稱絳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曾為晉都,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1 400多年的歷史。新絳小手工業發達,曾獲“七十二行樣樣有”的美譽。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新絳縣入選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當時山西僅有的五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這片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沃土上,散落著數不勝數的民間藝術精品,它們如珍珠般點綴著絳州大地,而撥金漆畫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撥金漆畫因其罕見的撥金工藝

    科學之友 2019年4期2019-05-21

  • 附近的一支鼓隊學絳州鼓樂。身為絳州人,是離不開鼓的。她最愛聽的就是那鏗鏗鏘鏘的鼓聲,最愛看的就是鼓手酣暢淋漓的風采和剛毅矯健的舞姿??傻鶇s不像絳州人?!皩W啥都中,就是別學鼓。敲鼓能當飯吃???”但終究拗不過她,爹也就妥協了,只是一聽到她練鼓,眉頭就凝成個結。爹是個剁肉餡的。一個只知道剁肉餡、賣肉餡的大老粗,怎么會領略絳州鼓樂的魅力?她很是不屑。她心里還有一個疙瘩,模糊的記憶里被爹扇過一巴掌。那一巴掌火辣辣的,疼得她哇哇大哭,而爹卻嫌揍得還不夠重似的,黑著臉,

    當代小說 2019年2期2019-04-30

  • 絳州鼓樂之民俗文化淵源
    為“國之瑰寶”的絳州鼓樂“從1992年夏赴山西錄制第一張《絳州大鼓》唱片至今,已經有十二個年頭了!我還記得第一次站在絳州鼓樂團前,被他們的鼓聲和擊鼓的風采徹底融化。當時全身的毛孔都豎立起來,無法說明其原因,唯一的解釋是我人生中從未看到這樣精彩和動人的鼓樂,在農民鼓手打鼓的形態中,仿佛看到他們的血管中還流淌著一千多年前盛唐時期的鼓文化的血液,鼓與他們似乎融為一體,這種有如此深刻關系的民間藝術實為罕見!”這是絳州鼓樂多年的錄音師馮維國先生講述他第一次給絳州鼓樂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2019-04-25

  • 砥礪奮進三十載絳鼓敲響五大洲 ——記山西絳州鼓樂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帶一路”的文化之旅
    絳縣縣長解芳帶領絳州鼓樂藝術團職教中心鼓樂隊赴香港參加了第16屆活力鼓令24式擂臺賽。他們演奏的經典曲目《牛斗虎》勇奪第一名。演出結束后,一對香港夫婦激動地說:“我們一定要到山西新絳看一看,是什么樣的文化孕育了這樣一支世界一流的鼓樂團隊?!鄙轿?span class="hl">絳州鼓樂藝術團1988年創立以來,六上央視春節文藝舞臺,七獲國家群星大獎,足跡遍及全國,鼓聲傳遍美國、法國、日本等五大洲30多個國家、地區,創造了多項國內外第一,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文化使者。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說:

    支部建設 2019年1期2019-03-04

  • 絳州“丁戊奇荒”概說 ——基于晚清、民國地方志的研究
    位于今運城北部的絳州是“丁戊奇荒”的重災區,絳州所轄一州五縣(據《光緒直隸絳州志》,絳州包括今天的新絳、絳縣、垣曲、聞喜、稷山,新絳為州城)均在此次災荒中遭到重創。災荒嚴重固然有自然原因,但人禍也是重要因素。面對災荒,絳州地方官員雖然積極實施荒政,但是此次災害仍然給絳州社會帶來巨大傷害。這些情況在晚清、民國的絳州地方志中都有相關記載。一、絳州的受災情況及社會問題(一)絳州的受災情況“丁戊奇荒”以光緒三年(1877)、光緒四年(1878)為甚,在此之前一些地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2期2019-01-21

  • 《老鼠娶親》同年畫的不解之緣
    郭姝君摘要:絳州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之一,而“老鼠娶親”則是民間年畫中一個廣泛流行的題材,絳州木板年畫中的“老鼠娶親”不僅作為民俗特定的時令張貼的同時它還是一個獨立的表現形式,是研究絳州木板年畫以及鼠文化重要的依據。關鍵詞:絳州;木板年畫;老鼠娶親中圖分類號:J2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46-01一、絳州木板年畫簡述絳州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之一,其構思獨特.藝術精湛具有濃郁的民間和地方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9-28

  • 藺濤:32年,“耕耘”方寸間
    從把文獻中記載的絳州澄泥硯復原到今天工藝臻于完善,從成功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到走出國門,藺濤則用了32年。9月,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但在位于山西西南的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一千多攝氏度的窯火熊熊燃燒著,成百上千方澄泥硯正在進行為期一周的燒制。燒制,是澄泥硯制作過程中最重要也最難的步驟。經過窯火的淬煉,一方方由汾河河泥塑成的硯臺便可神奇地蛻變成璞玉一般溫潤細膩的質地。但是,在燒制過程中,季節、風力、窯溫、窯變等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燒制的結果,稍有差池

    中國工人 2018年9期2018-09-22

  • 扁擔歡歌 ——《走絳州》音樂分析
    施 詠《走絳州》,又名《一根扁擔》,是一首流傳于山西襄汾的民歌。絳州現稱新絳,位于今山西省新絳縣一帶,是古時晉南地區的行政中心,春秋時曾為晉都。該地區物產豐富、生活富庶,是周邊民眾求生存、求發展的理想之地。歌中生動地描繪了人們去絳州途中肩挑貨物、手推小車、趕著毛驢行路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新生活的向往之情。作為山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在諸多與民歌、民族音樂有關的著述中都無一遺漏地涉及了《走絳州》這首民歌,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的音樂分析。但這些論述大多不夠全面,尚存較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8-21

  • 千年毛筆制作 悠久工藝承傳
    園池、唐碧落碑、絳州三樓、龍興寶塔……比比皆是?!督{貼》更是三大名貼之一,集宋以前書法名家之大全,書藝價值頗高。隋代大儒五通,及歷代王勃、王之渙、岑參、范仲淹、歐陽修等文壇泰斗為新絳留下了許多豐富的文化遺產。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新絳的民族工業和傳統技藝居全國之首,“積文齋”筆墨馳名中外。20多年前,積文齋創始人張永福將其制筆技藝傳于女兒張喜婷,把墨錠制作技藝傳于女婿王壯升,兩人一直堅持著這兩項工藝的傳承。絳州制筆 歷史悠久筆、墨、

    科學之友 2018年9期2018-02-24

  • “該州”或“太斤堡”為絳州考 ——《馬可波羅行記》中的一處山西地名還原
    看“該州”應指“絳州”馬可波羅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元代自北京通往長安的大驛道。元代熊夢祥《析津志?天下站名》載,驛道進入山西境內,由太原(冀寧)出發后的路線是:“冀寧(正南偏西七十)﹑同戈(七十五)﹑洪善(七十)﹑賈令(八十)﹑義棠(八十)﹑靈石(正南)﹑仁義(正南六十)﹑霍州(西南)﹑苗村﹑平陽(至此分二路,一路西南由絳州至河中”“平陽……絳州(正南八十)﹑聞喜(西南九十)﹑泓芝(七十)﹑臨晉(正南偏西五十)﹑河中”[2]187。與這些“站名”比較,《行

    山西檔案 2018年5期2018-01-24

  • 名城絳州建置考
    0)三晉人文名城絳州建置考劉保民(新絳縣李毓秀夫子研究中心, 山西 新絳 043100)新絳,古稱絳州,其州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但由于明正德《絳州志》主編王珂為永濟人,系臨時替代,主觀臆斷為“隋開皇時建”;這種說法,隨著其后歷代州、縣志的強化而成為官方說法。澄清是非,對于解開新絳諸多國寶單位不知建于何時的謎底、理順同周邊地區關系及重新認識新絳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正平郡;絳州;建置;變遷關于新絳縣城的建置,1997年版《新絳縣志》記載:“縣城,舊

    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7-19

  • 淺談如何在中小學教育中促進絳州鼓樂的傳承與發展
    中小學教育中促進絳州鼓樂的傳承與發展許凱瑞(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絳州鼓樂歷史悠久,氣勢磅礴,藝術價值極高。要使絳州鼓樂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就必須從中小學教育中抓起。結合中小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把絳州鼓樂引進課堂,培育本土音樂生存、傳承和發展的基本土壤。絳州鼓樂;中小學教育;傳承絳州鼓樂又稱絳州大鼓,歷史悠久,是流行于山西省新絳縣地方民間的鑼鼓樂和吹打樂。經過長期的發展,絳州鼓樂積累了豐富的演奏作品和多樣的演奏技法,形

    北方音樂 2017年13期2017-01-28

  • 絳州木版年畫:追憶民俗味道
    山西絳州木版年畫歷史悠久,發端于宋金,興盛于明清。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絳州木版年畫逐漸進入衰落期,原有的作坊均已停產歇業,老版也散失民間,這一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局面。懷著對文化遺產慘遭破壞的痛心和對木版年畫的癡迷,山西新絳縣文化局退休干部吳百鎖決心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在多年不斷收集搶救古版、學習版畫技藝的基礎上,吳百鎖于2007年創建了絳州木版年畫研制所(二天門年畫社),專門從事絳州木版年畫的收集、保護、整理、研究和創作,潛心研究絳州

    科學之友 2016年12期2016-12-21

  • 民俗中刻印的藝術符號
    性等特點,體現在絳州木版年畫上,則反映出以人為本、以群眾需求為根本目的的造型思維,以絳州地界獨特的鄉土情感、民風民俗為表現形式,以廣泛的藝術消費和接收主體為基礎,經由一代代傳承人口傳心授的傳承與發揚而形成的藝術形式。概念化的造型思維絳州木版年畫作品旨在追求“概念真實”,而非“事物真實”,體現在作品創作中并不是要完全地再現真實,而是帶有了主觀情感的、加入對現實與自然的解釋和評價的概念真實。這種重自我、重心性的文化精神表現在民間美術上就是注重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

    科學之友 2016年12期2016-12-21

  • 古老年畫,雕版印刷中的奇葩
    的年畫生產基地。絳州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對中國木版年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它主要分布在古絳州原轄區的稷山縣、聞喜縣、絳縣及侯馬市等8個市縣。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組副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在新絳考察絳州木版年畫時說:“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而且是活態的,是一項完整而又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睆拇?,

    科學之友 2016年12期2016-12-21

  • 雕刻時光 重拾年俗
    絳州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跟其他地區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選材、制板、繪稿、上稿、雕刻、印刷、填色、裝裱等。第一步:選材、制板絳州木版年畫的板材多用當地多產的棗木、杜梨木、梨木、果木等堅硬耐磨的材質。木板經過解板、陰干后,再經過浸泡、蒸煮、烘烤、封蠟等程序才可備用。這樣做出的板雕刻時不起毛、不掉塊、易行刀,而且蟲不蛀,經久耐用。第二步:創作畫稿創作畫稿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畫工自己創作。如“杜塢劉”作坊的《關公讀春秋》,“益盛成”畫店的《麒麟送子》《四美圖》,“天福

    科學之友 2016年12期2016-12-21

  • 吳百鎖:癡迷古老版畫的絳州藝人
    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絳州木版年畫時,就被它古樸的線條和厚重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當我越是深入地了解這種文化,越是被它的歷史感和形式美所震撼。懷著對木版年畫的癡迷,在妻子的支持下,我多年來堅持搜集、整理、保護老版、老畫稿、老畫卷,多次走訪版畫老藝人,學習版畫制作技藝,致力于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精致而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薄獏前冁i結緣木版年畫吳百鎖自幼生長在新絳縣城龍興寺旁。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使他對絳州鼓樂、貢墨筆寶、剪紙面塑等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家里敲敲打

    科學之友 2016年12期2016-12-21

  • 工匠精神源于靈魂的本真
    技藝。一塊小小的絳州澄泥硯的誕生,實屬不易。需要殫精竭慮地構思,一勺勺地過濾,一次次地摔打,一下下地捏制,一刀刀地雕刻,一遍遍地打磨,最后的燒制工序,由于燒制條件千變萬化,出爐合格率只有30%。經過18道繁瑣的工藝之后,對成品要求極盡嚴苛,不能帶一點瑕疵,否則作廢。絳州剔犀,從原料大漆的選擇開始,到原料的熬制,到高達百遍的刷漆(若不光滑刮了重來),到時間和氣候的控制,都是靠傳承人的經驗把控,一件作品,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一年多時間才能出爐。其間要經歷寂寞、

    科學之友 2016年12期2016-12-21

  • 以文弘廉 彰顯正氣 ——新絳縣廉潔文化建設座談會側記
    導工作人員,還有絳州澄泥硯、木版年畫、云雕漆器等傳統工藝傳承人,凝聚了如此眾多的力量,只為緊握“文化”這一脈搏,探尋歷史深處“廉”的根基,發掘絳州大地上“廉”的文化氣息。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如何將廉潔文化根植于新絳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使其在薪火相傳中體現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在全縣營造知廉、守廉、崇廉、尚廉的濃厚氛圍,便成了與會者共同的目標。座談會上,大家結合各自工作和行業實際,暢所欲言,積極建言獻策。編撰一套廉潔文化系列叢書。深入挖掘隋代絳州

    支部建設 2016年36期2016-11-28

  • 新絳縣:開拓“互聯網+”模式 宣傳廉政文化
    地的同時建立了“絳州廉政”微平臺,把廉政警示教育從實體化的教育基地模式轉到互聯網數字化的手機網絡媒體平臺?;ヂ摼W+廉政教育,宣傳引導正能量。通過絳州廉政“微平臺”發布近期紀委案件案例、歷史廉政文化故事、廉政漫畫等多角度、多層次宣傳廉政文化,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逐步樹立正確的廉政價值觀,使崇廉倡廉成為社會新風尚。二是互聯網+糾正四風,給力全方位監督。新絳縣把“絳州廉政”微平臺作為深入糾正“四風”的利器,通過微平臺早發信號,早打招呼,重點宣傳縣紀委廉潔過

    支部建設 2016年3期2016-11-27

  • 絳州木版年畫考述
    102600]?絳州木版年畫考述⊙張靖[北京印刷學院,北京102600]摘要: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絳州木版年畫又是山西省晉南地區特有的年畫藝術,其藝術特色蘊含著絳州深厚的精神民俗與物質民俗。雖然木版年畫現已逐漸消亡,但它仍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璀璨的明珠,值得當代學者深入研究。關鍵詞:絳州木版年畫民俗藝術特色山西新絳縣古稱絳州,地處地肥水美的晉南汾河谷地,木版年畫是絳州千百年來先輩們以他們的勤勞智慧為今人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它既是過去勞動人民生

    名作欣賞 2016年5期2016-07-14

  • 風雨賣油郎
    程,叫程修文,乃絳州人士。數年前,不慎與父母走失,所幸被路過的何老三帶回收養。雖然何老三向來將他當仆人小廝使喚,動輒打罵,但好歹也算有了個遮風擋雨的所在?,F在養父意外身亡,程修文便想重回絳州尋找生身父母。有人問道:“當年走失的時候你只有幾歲大,如今還能記起父母親的模樣嗎?”程修文搖搖頭,從身上解下一塊發黃的汗巾道:“父母的樣貌均已模糊,但是我一直隨身帶著當年母親親手系在我身上的汗巾,就算我不能認出他們,相信他們憑此也一定能認出我來?!背绦尬拇蛩阊赝救钥抠u油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6年4期2016-04-11

  • 民俗中刻印的藝術符號
    性等特點,體現在絳州木版年畫上,則反映出以人為本、以群眾需求為根本目的的造型思維,以絳州地界獨特的鄉土情感、民風民俗為表現形式,以廣泛的藝術消費和接收主體為基礎,經由一代代傳承人口傳心授的傳承與發揚而形成的藝術形式。概念化的造型思維絳州木版年畫作品旨在追求“概念真實”,而非“事物真實”,體現在作品創作中并不是要完全地再現真實,而是帶有了主觀情感的、加入對現實與自然的解釋和評價的概念真實。這種重自我、重心性的文化精神表現在民間美術上就是注重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

    科學之友 2016年23期2016-02-08

  • 雕刻時光 重拾年俗 ——絳州木版年畫工藝流程圖
    重拾年俗 ——絳州木版年畫工藝流程圖絳州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跟其他地區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選材、制板、繪稿、上稿、雕刻、印刷、填色、裝裱等。選材第一步:選材、制板絳州木版年畫的板材多用當地多產的棗木、杜梨木、梨木、果木等堅硬耐磨的材質。木板經過解板、陰干后,再經過浸泡、蒸煮、烘烤、封蠟等程序才可備用。這樣做出的板雕刻時不起毛、不掉塊、易行刀,而且蟲不蛀,經久耐用。制版第二步:創作畫稿創作畫稿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畫工自己創作。如“杜塢劉”作坊的《關公讀春秋》,

    科學之友 2016年23期2016-02-08

  • 古老年畫,雕版印刷中的奇葩
    的年畫生產基地。絳州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對中國木版年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它主要分布在古絳州原轄區的稷山縣、聞喜縣、絳縣及侯馬市等8個市縣。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組副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在新絳考察絳州木版年畫時說:“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而且是活態的,是一項完整而又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睆拇?,

    科學之友 2016年23期2016-02-08

  • 吳百鎖:癡迷古老版畫的絳州藝人
    :癡迷古老版畫的絳州藝人“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絳州木版年畫時,就被它古樸的線條和厚重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當我越是深入地了解這種文化,越是被它的歷史感和形式美所震撼。懷著對木版年畫的癡迷,在妻子的支持下,我多年來堅持搜集、整理、保護老版、老畫稿、老畫卷,多次走訪版畫老藝人,學習版畫制作技藝,致力于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精致而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薄獏前冁i結緣木版年畫吳百鎖自幼生長在新絳縣城龍興寺旁。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使他對絳州

    科學之友 2016年23期2016-02-08

  • 工匠精神源于靈魂的本真
    技藝。一塊小小的絳州澄泥硯的誕生,實屬不易。需要殫精竭慮地構思,一勺勺地過濾,一次次地摔打,一下下地捏制,一刀刀地雕刻,一遍遍地打磨,最后的燒制工序,由于燒制條件千變萬化,出爐合格率只有30%。經過18道繁瑣的工藝之后,對成品要求極盡嚴苛,不能帶一點瑕疵,否則作廢。絳州剔犀,從原料大漆的選擇開始,到原料的熬制,到高達百遍的刷漆(若不光滑刮了重來),到時間和氣候的控制,都是靠傳承人的經驗把控,一件作品,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一年多時間才能出爐。其間要經歷寂寞、

    科學之友 2016年23期2016-02-08

  • 綻放民族文化產業的榮耀
    秀練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制所創立于1986年,是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馳名中外的品牌文化企業?,F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名、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2名、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2名、山西省陶瓷藝術大師3名。創始人藺永茂、藺濤父子研發的絳州“澄泥硯制作技藝”獨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生產的絳州澄泥硯榮獲中國硯臺行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四度蟬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 稱號、四度蟬聯中國“國之寶”

    祖國 2014年22期2014-12-17

  • 新絳近代手工業發展分析
    的晉南工商業中心絳州是近代以來工商業發展很具代表性的一個區域。本文擬對近代絳州(新絳)(1)社會的手工業發展狀況作一考察,以期能夠對該時段該區域手工業的發展原因與特點作出一個合理解釋。[關鍵詞]絳州(新絳) ;近代手工業;發展;原因與特點一、研究緣起與學術回顧在晚清民初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于機器工業大量產生與發展的同時,中國傳統手工業在某些地區某些時段也取得了大發展。關于這一現象,史學界的關注由來已久,長期以來,主要圍繞“中國傳統手工業與近代工業之關系”、

    黑龍江史志 2014年5期2014-11-25

  • 唐代中前期絳州鑄幣述評
    武榮榮絳州,即以今新絳為核心的晉西南周邊區域,自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建制以來,直至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改縣,一直是晉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敖{”地之名由來已久。晉國都城曾稱“絳”,晉國的核心區域即“今翼城、曲沃、襄汾、絳縣、侯馬、新絳一帶”。隋開皇三年(583年)絳州治所始遷至今新絳古城。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絳州總管府,管絳、潞、蓋、建、澤、沁、韓、晉、呂、檜、秦、蒲、虞、芮、邵十五州,武德三年(620年)廢總管府,貞觀元年(627年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4-10

  • 中美韓同時敲響海派鼓樂《龍嘯》美國巡演
    舞臺。記者從上海絳州鼓樂團獲悉,該團組成的3支演出隊伍近日在中、韓、美三個國家同天演出,中國風格的海派鼓樂以昂揚的姿態和氣概震動了海內外。據介紹,由民營樂團上海絳州鼓樂團原創的海派鼓樂作品《鼓舞中國夢》是上海旅游節開幕式的第一個出場節目。與此同時,樂團的一支小分隊在韓國正進行為期一周的海派鼓樂比賽和文藝展演,而樂團的另一支小分隊也在同日帶著原創海派鼓樂作品《龍嘯》在美國進行巡演。endprint

    小演奏家 2014年1期2014-02-17

  • 絳州鑼鼓文化探源
    學院 碩士研究生絳州鑼鼓從遠古時期簡單的擊打石器發展到當今場面壯闊的舞臺劇,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鑼鼓文化,孕育了絳州民間藝術的生命,形成了絳州獨特的鑼鼓風格。早在秦朝時期就有享譽全國的《秦王破陣樂》,唐朝素有“秦箏晉鼓”之說,絳州鑼鼓作為文化的載體,承載了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而將人物、事物、動物的形象訴諸于視聽的絳州鑼鼓,更是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聲。絳州鑼鼓所表現的是積極、向上的內容,是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勇氣和執著。隨著社會的發展,鑼鼓文化日趨輝煌燦

    史志學刊 2013年3期2013-04-10

  • 從澄泥回到御硯
    制硯家。藺濤的“絳州澄泥硯”近年來榮獲幾十項國家級大獎,并作為中國澄泥硯專家多次參加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贏得海內外書畫家、文房四寶專家、收藏家的好評。作品《蛟龍出?!繁粐椅奈锞?、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評為“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并永久收藏。2006年,絳州澄泥硯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4月,絳州澄泥硯傳統手工技藝獨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2008年蟬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杰出手工藝品徽章”。在山西傳統工藝美術界乃至

    中華手工 2009年5期2009-06-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