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力量

  • 看到國家軍事力量日益強盛 我熱血澎湃
    我見證祖國的軍事力量日益強盛,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愈發響亮。每當我看到“殲—20”呼嘯著掠過長空,看到航母編隊在蔚藍的大海上劈波斬浪,看到東風、巨浪導彈劃破蒼穹,胸中熱血就會忍不住澎湃激蕩,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無比自豪。我也深切感到,自己的使命還沒有結束。青少年的成長更需要紅色精神。為此,我加入“五老”隊伍,把黨的歷史、共和國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講給青少年聽,把紅色種子送進校園、鄉村、社區。我的心中也只有一個信念:確保江山永固,紅旗不倒,將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中國火炬 2022年10期2022-11-24

  • 高度重視抓好軍事力量走出去中的紀律建設
    新機遇。我國軍事力量走出去,維護的是世界和平,肩負的是國家使命,展示的是軍隊形象。進入新時代,中國軍隊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出國門,必須增強預見性,下好先手棋,有的放矢地抓好軍事力量走出去中的紀律建設,更好地展示人民軍隊的威武形象,更好地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正義力量支撐。一、軍事力量走出去中紀律建設的特點要求軍事力量走出去,是我軍事力量走出國門的軍事實踐活動,具有高度敏感、遠離國境、任務多樣等特點,涵蓋國際維和、特定海域

    政工學刊 2022年7期2022-11-06

  • 敏感時刻美國會發布解放軍報告
    公布的《中國軍事力量:人民解放軍》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內容并未脫離過去炒作中國威脅的主基調。從分量上來講,這份報告雖無法與美國防部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和美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報告相提并論,但由于這份報告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會議員,所以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從主要內容看,這份報告像一份對解放軍的基本情況介紹,大篇幅介紹中國軍力的軍兵種構成、主要武器裝備、國防政策目標和國防工業能力等。該報告的重點在于強調當前美政府、軍界和戰略界對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的看法

    環球時報 2021-06-112021-06-11

  •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艇;毛澤東;軍事力量引言: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下水,一場關于研制核潛艇的戰役悄然拉開帷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盡管經濟實力落后,但為了遏制霸權主義,保衛自身安全,我國毅然決然地走上了研制核潛艇的道路。從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研制和下水,到如今我國核潛艇的研制技術已位居世界前沿??梢哉f都是這項決策的功勞。一、為什么建造核潛艇雖然中國政府已于1964年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我國依然一度受到有核國家

    科學與財富 2019年20期2019-10-21

  • 國外軍事航天力量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述了國外航天軍事力量的發展趨勢,以便可以更好地警示我國,推動我國軍事航天力量向前發展。關鍵詞 軍事力量;航天技術;美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航天技術在不斷進步,航天軍事理論在不斷革新,這就使得未來戰爭形態也在發生改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航天力量視為自身的重要力量。近些年來,國際上航天力量改革一直如火如荼,尤其是以高音速飛行器技術為代表的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這就使得許多國外軍隊開始打造常規威懾能力,確保在航天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我們以美軍為例,美軍在幾

    科學與信息化 2019年6期2019-10-21

  • 亟須強化軍事力量海外運用的法律保障
    進一步深化對軍事力量海外運用法律保障重要性的認識,更加主動做好軍事力量海外運用的法律保障工作,確保軍事力量海外運用得以順利實施和國家海外利益得到有效維護。一、確保師出有名習主席指出,數百年來列強通過戰爭、殖民、劃分勢力范圍等方式爭奪利益和霸權的方式,逐步向各國以制度規則協調關系和利益的方式演進。軍事行動自古講究師出有名,確保有理有利有節,占據道義和法律的制高點。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主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

    國防 2018年3期2018-12-14

  • 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中常見心理疾病及干預
    為我國的重要軍事力量,對我國的軍事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近年來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對于我國的軍隊建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武警部隊的任務種類也在不斷的變化和增加,因此,武警部隊如何做好遂行多樣化任務,成為目前武警部隊建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武警部隊在遂行多樣化任務中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這大大影響了我國武警部隊的戰斗力,不利于武警部隊的健康發展,對武警官兵個人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因此,對于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中常見的心理疾病的討論具有現實

    西部論叢 2018年9期2018-09-04

  • 試論中國政治力量與政黨制度
    :社會力量與軍事力量。社會力量主要是指政黨背后代表著的階級階層的規模大小,其規模越大,說明社會對此政黨的支持度越高,社會代表性也就越強,政黨的社會力量也就越大。軍事力量則是指政黨控制軍隊與武裝力量的能力大小,政黨能夠控制的軍隊與武裝力量越多,證明政黨所擁有的軍事力量就越大。在政黨制度與軍事力量的關系中,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選擇路徑不同。由于西方國家首先建立了穩定的現代國家制度,之后才形成了政黨制度,因此政黨制度是內嵌于國家制度之中,并受到國家制度的制約。因此,

    魅力中國 2018年6期2018-07-27

  • 五角大樓“悄然”更改職責和使命
    靠作戰能力的軍事力量以阻止戰爭并保護國家安全?!眻蟮婪Q,美軍傳統觀點認為,為加強美國外交優勢,五角大樓將時刻準備提供軍事力量以確??偨y和外交人員能占據優勢去談判。俄羅斯衛星網2日評論稱,此舉暴露了美軍在戰略上采取更激進的競爭性姿態,以應對中俄等“對手”國家的“野心”。鑒于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存在規模,這樣的聲明可以說“相當誠實”。有媒體注意到,今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就提出,要將打造更大“殺傷力”的軍隊作為美軍的首要任務。報道認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

    環球時報 2018-07-032018-07-03

  • 歐洲距“軍事獨立”還很遠
    一支歐洲聯合軍事力量的計劃,該部隊應在世界各地的熱點地區進行干預。這則消息迅速成為全球軍界關注的焦點。法德兩國為何要在此時大談“組建歐洲聯合軍事力量”?筆者認為,幾個原因促成了法德在尋求歐洲“軍事獨立”方面找到了共同語言。首先是大國關系的考慮。就歐美關系而言,特朗普上臺后一系列舉動讓歐洲各國感到美國的安全承諾已經不再可靠。就歐俄關系來說,雙方在地緣利益、價值觀念以及宗教信仰方面格格不入,疏離感并未隨著冷戰的終結有本質改善,而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使西歐各國對

    環球時報 2018-06-092018-06-09

  • 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堅持軍事力量走出去
    的姿態,堅持軍事力量走出去。關鍵詞:國家利益;戰略空間;軍事力量“隨著國家利益不斷拓展,國際和地區局勢動蕩、恐怖主義、海盜活動、重大自然災害和疾病疫情等都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海外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機構、人員和資產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問題凸顯?!盵1],今天,中國軍隊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社會和軍隊內部存在很多對我軍事力量走出去的誤解和顧慮。西方國家存在強國必霸的冷戰思維,極力鼓吹“中國威脅論”。我們不能

    魅力中國 2018年46期2018-04-04

  • 國際格局呈現“春秋化”特征
    的核心支柱是軍事力量和國際安全結構。這些年,美國面臨的結構性戰略挑戰越來越大。首先,俄羅斯不僅有能夠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尤其是核力量,而且其運用軍事力量的意志和能力絕不在美國之下。其次,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增長使東亞戰略力量對比的天平客觀上逐漸向自己傾斜。第三,朝鮮、伊朗等前線國家的軍事力量明顯增強。在目前形勢下,盡管特朗普政府極力強軍,但要長期維持軍事力量和國際安全結構的優勢地位并不容易。美國面臨的經濟挑戰當然不限于中國GDP的追趕,它的技術優勢、制造業優勢、

    環球時報 2018-01-172018-01-17

  • 軍事力量走出去 法律保障緊相隨
    制。關鍵詞 軍事力量 多樣化 軍事任務 法律支持 保障作者簡介:梁潔,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講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法。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21從亞丁灣護航到利比亞撤僑,從聯合軍演到海外維和,中國軍隊日益頻繁地走出國門、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軍隊走出國門是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的需求,是深化國際安全合作的需要,也是履行國際義務、承擔大國責任的必然要求。積極適應我

    法制與社會 2017年33期2017-12-07

  • 富國強軍與和平發展并行不悖(軍事述評)
    強大的國防與軍事力量既是自身發展必然,也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需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作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對周邊和世界都是一件有益的事。世界上主持正義、心態平衡的國家都會對此欣然接受并表示歡迎。而對中國和平力量增長心生怨恨懷疑、鼓吹“中國軍事威脅”的國家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類以美國為代表,看到中國綜合國力上升,軍事力量也在同步發展,擔心中國會挑戰美國的軍事優勢,并危及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超強軍事實力是支撐美國霸主地位的重要組

    環球時報 2017-11-062017-11-06

  • 復合相互依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模式選擇
    ;非對稱性;軍事力量;和平統一關于兩岸關系的假設,深刻影響著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政策選擇以及對重大事件的理解與反應。對兩岸關系模式的建構和預測,會由于兩岸民眾的關注增加其實現的可能性。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政治——軍事敵對關系雖依舊存在,但兩岸之間所有問題都依附于軍事安全的時代已漸行漸遠。在這種情況下,復合相互依賴對于分析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進程將是一個有價值的概念。一、復合相互依賴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要闡明復合相互依賴的基本內涵,首先必須理解相互依賴的含義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17年10期2017-11-03

  • 2030年的世界格局與大國博弈方式展望
    沖突 霸權 軍事力量 “兩超多強”【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5.002觀察自《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的人類社會戰爭史,會發現在各種不同的沖突中,對世界體系和國際關系影響最大的是發生在大國(Great Powers)之間的戰爭①。二戰結束以來的70多年間,大國之間并沒有發生戰爭,較之二戰前的歷史,這是大國間得以和平相處最長的一段時期。大國間的和平相處并不意味著戰爭將永不爆發。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7年15期2017-09-26

  • 基于電磁迫擊炮可行性分析
    于提升我國的軍事力量和國際地位。關鍵詞:電磁迫擊炮;軍事力量;國際地位;保衛和平前言與傳統迫擊炮利用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推動力進行炮彈發射不同,電磁迫擊炮的發射依賴的是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也即利用運動電荷產生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的原理,將炮彈發射出去。目前看來,各國對電磁迫擊炮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而且這一技術的發展也已經充分引起重視。一、電磁迫擊炮的優勢(1)射程優勢 傳統迫擊炮的發射原理相對簡單,利用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推動力將炮彈擲

    大東方 2017年5期2017-05-30

  • 妥善處理中美軍事關系中的五個議題
    正確對待兩國軍事力量平衡關系的變化,防止惡性競爭。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的國防與軍事力量不斷增強,引發了美國的“戰略焦慮”。中國奉行和平發展戰略和防御性軍事政策,中國軍事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維護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也將更多地提供“公共產品”,有利于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然而,軍事力量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主要手段之一,確保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全球和地區享有絕對的優勢與主導權,是美國的戰略哲學。美國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強,對于中美兩國軍事力量的差距鴻溝

    環球時報 2017-05-082017-05-08

  • 中俄哈吉塔邊境已無攻擊性武器
    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20周年。一名外交知情人士近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目前在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毗鄰的邊境地區,已不存在攻擊性武器裝備的部署。此外,在邊界線100公里縱深范圍內,各國保留的軍事人員數量都已不超過13.04萬人。按照《關于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規定,在協定有效期內,各國在邊界線各自一側100公里范圍內保留的陸軍、空軍、防空軍航空兵人員總計不超過13.04萬人,彼此部署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力

    環球時報 2017-04-242017-04-24

  • 社會沖突、政治力量與政黨制度——政黨制度解釋的新視角
    政治力量通過軍事力量和社會力量塑造政黨制度。西方發達國家的政黨制度主要由社會力量決定,而后發展國家的政黨制度則受軍事力量和社會力量雙重影響。中國政黨制度也是軍事力量與社會力量雙重復合的結果。政黨制度;社會沖突;政治力量;社會力量;軍事力量一、文獻綜述不同國家的政黨制度為什么會有差異,中國為什么會形成現有的政黨制度,這是政治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西方學者主要從社會學方法、制度主義方法和競爭方法三個方面來解釋政黨制度的形成及其差異。社會學方法強調社會分野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1-12

  • 軍事力量海外運用的國家利益分析
    顧俊摘 要:軍事力量海外運用是當代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途徑,是維護國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實現民族復興、邁向國際性大國的必然要求。從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四個方面,分析了軍事力量海外運用對國家利益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關鍵詞:軍事力量;海外運用;國家利益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064-02在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我國對于出兵海外長期持比較謹慎的態度。進入21世

    學理論·下 2016年11期2016-12-27

  • 21世紀如何運用軍事力量
    極推進新一輪軍事力量建設。中國也處在國家安全戰略構建和軍事力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的國家安全戰略設計和國防現代化既要有效應對我所面臨的錯綜復雜的安全挑戰,更要準確把握軍事力量在21世紀國際政治中作用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軍事力量建設找準方向,把握先機,使我們的資源投入用得其所,足見實效。 21世紀軍事力量運用的變與不變 首先,軍事力量的使用是一個政治決定,而影響做出這種決定的國際環境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在21世紀,不以武力解決國家間的分歧正在成為

    環球時報 2016-05-302016-05-30

  • 應更加靈活地運用軍事力量
    臺頻繁角力,軍事力量也被越來越靈活地運用,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軍事力量運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常態。 首先,運用主體更加多元,美、俄等軍事大國依然是世界軍事舞臺最活躍的因素,日本也加緊修憲為軍事力量運用松綁,越南、菲律賓也在不斷加大力度。 其次,軍事力量運用的范圍日益廣泛,無論是解決地緣爭端、區域糾紛,還是維和撤僑、人道救援、護航保路等非戰爭行動,都少不了軍事力量的積極參與。 再次,運用形式更加多樣,發布軍費數額以宣示決心,加強軍事

    環球時報 2016-05-172016-05-17

  • 美國人多認為中國比日本重要
    本決定允許其軍事力量在地區防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但他們也趨向認為美中關系遠比美日關系重要?!癥ouGov”網站8日稱,上周,日本政府宣布歷史性轉變其軍事姿態,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軍事力量首次不嚴格局限于自衛,文章稱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旨在“遏制中國”。調查顯示,美國人趨向于贊同日本政府的決定,對于日本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支持者占47%,不支持者僅為14%。盡管支持日本遏制中國,但美國人趨向于認為美中關系遠比美日和美韓關系更重要,42%的人稱美國最應

    環球時報 2014-07-102014-07-10

  • 共同記憶之東征
    滅了陳炯明的軍事力量,“黃埔精神”再次大放光彩。兩次東征統一了廣東,鞏固了革命根據地,為出兵北伐奠定了基礎。這是孫中山建軍思想的勝利,也是國共兩黨合作共同革命的勝利。在東征中,黃埔軍校師生作為新生軍事力量,自身也從軍校教導團擴編成黨軍,為建立革命武裝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范例。毛澤東在總結革命斗爭經驗時曾指出,“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時代,那時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組織新制度的軍隊,在開始時候不過兩個團,便已團結了許多軍隊在它的周圍,取得第一次戰勝陳炯明的

    黃埔 2014年2期2014-03-27

  • 積極運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
    家產生以來,軍事力量的運用就成為人類社會一項必不可少的重大社會活動。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對于軍事力量的運用也展現出各種各樣的形式、方略及特點,進而對社會、國家和民族產生不同的影響。黨的十八大在確定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同時,提出了要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的新要求,“積極運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學習領會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對于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

    決策與信息 2013年2期2013-09-20

  • 江湖的嬗變
    經濟格局下,軍事力量的使用,不但可以保證國家戰略安全,更能成為一種有效的試探和“合縱連橫”的手段。在沒有經歷過戰爭的70后、80后、90后眼中,那個時代絕不缺乏鐵血精神。氣多鋼少成了中國人最響亮的宣言。然而冷戰的結束,深刻地改變了地球的政治生態。而經濟全球一體化,則更讓世人眼花繚亂。我們在緬懷那些為共和國奉獻出熱血和青春的老兵的時候,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世界已經不是過去的世界,江湖也不再是當年的江湖。30年前誰又能想到今天中國會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當

    兵器知識 2012年7期2012-07-01

  • 論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
    田勇論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田勇縱觀以往對明朝軍事的研究,多以體制、兵役、思想、后勤為主,偶有涉及軍事力量也主要局限于明初的全盛時期或明末的崩潰時期。然軍事力量的變化與發展是一個呈階段性的過程。因此,突破傳統模式,以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時期為研究對象,加強對明朝軍事力量演變過程的全面認識。明朝;軍事力量;衰弱時期首先必須區分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即軍事力量與戰斗力。軍事力量簡稱軍力,它是指國家或政治集團可以直接用于戰爭的力量,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整體軍事實力。而戰斗力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軍事力量部署研究*
    30033)軍事力量部署是形成有利的軍事態勢,贏得戰場主動權,支配戰場形勢,實現軍事目的的前提條件和中心任務,對作戰全局具有重要意義。戰爭實踐表明,軍事力量部署直接影響軍隊的作戰能力。軍事力量部署就是對軍事力量在空間或時間上進行最有利的組合,在合適的時機和合理的空間位置上,使之相互配合、支援、策應,同時又可牽制、分散、動搖敵軍。實際上,軍事力量部署在空間位置上的相互配合、支援、策應,就是復雜網絡的一種基本形態。本文運用復雜網絡理論,將軍事力量部署進行網絡拓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1年2期2011-04-24

  • 中國要有更強大軍事威懾力
    眾對提升國家軍事力量的信心。環球網近99%的投票者支持中國繼續獨立自主地發展反導系統,充分表明民眾理解中國現在進行反導攔截試驗的現實和深遠意義。此次反導試驗的成功,加強了中國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這不僅意味著中國手上多了一塊強大的“盾牌”,也因為躋身于寥寥幾個反導技術大國,大大提高了中國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威懾能力?!巴亍笔乾F代軍事力量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反導技術就是因為具有強大的威懾力,而被世界上的主要軍事強國所追捧。美

    環球時報 2010-01-132010-01-13

  • 發展海軍力量重在威懾
    持較強的海上軍事力量,防止對方憑借軍事優勢進行冒險。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我國國民經濟生存對海洋運輸線依賴較重,而海上軍事力量現在又不足以保障其安全。針對這種情況,有三個選擇。一是力爭獨一無二的世界海權強國的地位,這不符合我國的發展目標。二是“搭便車”,和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權霸主搞好關系,但合作可以,完全借助于別人恐怕不行。三是發展一支可以確保海上運輸線的海軍力量,不好高騖遠地謀求海權方面的絕對優勢,而是有效威懾某一對我海上生命線構成威脅的

    環球時報 2009-02-272009-02-27

  • 以色列和巴、黎、敘軍力對比
    以色列的主要軍事力量國防軍目前共有2800輛坦克、700架飛機和數千門火炮,人員編制是60萬,其中現役軍人18萬,預備役軍人42萬。以軍的裝備非?,F代化,擁有先進的常規武器,還在不久前部署了世界上第一個“箭”式反彈道導彈防御體系。此外還有消息說,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然而,根據巴以之間達成的有關協議,巴勒斯坦目前還沒有軍隊,其軍事力量主要是兩支警察部隊,一支維持巴自治區內的治安,另一支在自治區邊界上行使軍隊的職能,共16000人。他們的主

    軍事文摘 2001年3期2001-06-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