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震

  • 漢中地震臺測震臺站故障統計分析
    。1 漢中地震臺測震臺站現狀漢中地震監測歷經“九五”模擬觀測臺網數字化改造、“十五”陜西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項目、“十一五”陜西省防震減災重點項目和汶川地震陜西災區防震減災能力恢復重建等工程的新建改造,目前漢中地震臺現轄11 個數字化測震臺站,分別為漢中國家測震臺(以下簡稱“漢中(國)”)、留壩測震臺、青木川測震臺、略陽測震臺、勉縣測震臺、寧強測震臺、漢中測震臺、西鄉測震臺、佛坪測震臺、鎮巴測震臺、南鄭測震臺,地震監測能力得到極大提高。隨著臺站數量的增多,分

    科技與創新 2023年7期2023-04-14

  • 江蘇溧陽測震臺抗干擾措施效能分析
    抗干擾措施。溧陽測震臺(簡稱溧陽臺)地處江蘇省溧陽市,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受郯廬斷裂帶、茅山斷裂帶及其它斷裂帶影響,在地質構造上處于新華夏系NNE向茅山大斷裂與NWW 向活動斷裂交匯部位。2010年7月溧陽臺開始進行井下測震觀測,井深83 m,地震計采用掛壁方式固定在井下71 m 處,安裝BBVS.60DBH 地震計和EDAS-24GN數采儀。溧陽臺屬于C類地區臺站,且臺站觀測環境達Ⅰ級環境地噪聲水平。2016年6月長山路開工建設,2018年1月通車

    四川地震 2022年4期2022-12-22

  • 利用PMC方法評估海南測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
    ,比較常用的評估測震臺網監測能力方法主要有三類:一是根據震級衰減關系和噪聲水平給出理論監測能力[1-3],這類方法不受歷史地震事件的限制,但是得出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統計地震學方法,根據測震臺網記錄到的最小地震震級進行評估[4-5];三是近年來比較前沿的PMC方法[6-9],PMC方法是利用臺網實際產出的地震目錄和臺站資料,能夠比較客觀評估地震監測能力,具有較高的精度,也適用于少震、弱震地區。海南數字測震臺網經過“九五”、“十五”、背景場項

    華南地震 2022年3期2022-10-29

  • 巴里坤測震臺背景噪聲分析
    噪聲研究多為省級測震臺網整體分析比對,如:何彥等(2006)介紹了新疆測震臺網數字地震臺儀器的配置,對新疆23 個數字地震臺站臺基噪聲進行分析計算;鄧明文等(2021)計算了若羌測震臺11 年的噪聲水平變化,得出該臺10 Hz 附近出現的高頻異常為米蘭河水庫運行固有干擾的結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震臺站周邊環境發生了較大改變,如巴里坤測震臺,自2018 年起,臺站周邊開始建設G7 與G575 高速公路,施工地點距巴里坤觀測點直線距離分別為2.0 km 和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2年3期2022-10-03

  • 羅漢橋水電站對超寬頻帶地震計記錄資料的影響分析
    地震監測中心站的測震資料存在2~4 Hz的干擾以及凌晨5時至6時時間段內水平分向所記錄的低頻長周期波動。由于2~4 Hz干擾是全日范圍的影響且持續年限較長(何思源等,2019),結合低頻長周期波動至今已經存在長達十幾年的事實以及臺站周邊走訪調查的結果,發現最近的設施就是位于測震山洞東偏南位置的羅漢橋水電站,與測震山洞直線距離約121 m。本研究圍繞羅漢橋水電站進行多方位移動觀測,在低頻長周期波動時段內利用實地調查情況與波形實時形態進行對比分析,以此驗證2~

    四川地震 2022年3期2022-09-25

  • 崇州臺與成都臺測震觀測技術對比分析
    欠佳。為提高臺站測震觀測水平,需找到合適的測震觀測點位。崇州地震臺(以下簡稱崇州臺)是“5·12”汶川地震后成都臺原部分觀測項目擴展的新建臺,2011年6月開建,2014年投入觀測,目前僅有前兆觀測手段。距場地最近的龍門山斷裂帶前山斷裂的次級分支——萬家坪斷裂,展布于場地北西側約4.8 km,距成都臺直線距離27.2 km,斷裂的主斷層面均傾向北西(見第10頁圖1,由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提供)。圖1 成都臺及其他臺站地區地質構造圖Fig.1 Geol

    山西地震 2022年3期2022-09-23

  • 廣西測震臺網監測能力計算與分析
    了22個省級數字測震臺站,全面實現了臺網的數字化、網絡化觀測。隨著區域測震臺站的不斷新建改造,特別是廣西“十一五”、“十二五”防震減災重點項目的建設,廣西測震臺站數量較2010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加之擴增與鄰省周邊臺站的共享,廣西地震監測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地震臺網監測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臺基、觀測系統的響應靈敏度、儀器的動態范圍、臺網密度及臺網的合理布局等因素[1]。本文按地方性震級公式,就臺網布局密度、臺基背景地脈動噪聲及最小震級指定震中距方法估算出臺網

    華北地震科學 2022年3期2022-07-22

  • 基于地震監測能力的地方測震臺網布局優化*
    四川省地震局引言測震臺網以實時檢測地震事件和測定地震要素為主要任務,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震源運動學和動力學、地震波傳播機制、地球圈層結構成像、地震災害損失評估以及各類地面振動發生機理等的研究(邱宇等,2020)。一次地震事件通常需被至少4 個分布合理的臺站記錄并檢測到,才能被測震臺網有效地監測和定位(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2017),測震臺站的幾何布局是決定臺網監測能力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臺網布局是保證較高監測能力的基礎。經過數十年努力,我國已經建成由國家、省

    地震學報 2022年3期2022-06-30

  • 十堰市地震臺測震系統運行問題及解決措施
    普通數字地震臺站測震系統通過地震計拾取地震波信號,由數據采集器放大處理并將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通過網絡傳輸設備遠程實時傳送到國家地震臺網中心和相關省級臺網測震服務器,客戶端通過調取服務器數據實現地震波形的分析處理。為保證地震波形數據的完整和有效性,儀器運行的長期穩定性和網絡傳輸的連續低延遲要求至關重要,地震臺網運行的技術質量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及其質量(JENS HAVSKOV et al,2007)。因此,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震觀測系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2年2期2022-06-09

  • 廣西測震臺網臺站地方性震級偏差分析
    2010)對廣東測震臺網、項月文等(2010)對江西測震臺網、陳繼鋒等(2013)對甘肅測震臺網、康清清等(2019)對江蘇及鄰區測震臺網、梁向軍等(2019)對山西測震臺網區域震級偏差進行了分析;王麗艷等(2016)基于全國31 個省級地震臺網地震觀測資料,通過震級殘差統計分析方法,獲得東北、華北、華南、西南、青藏和新疆等5 個區域地方性震級量規函數。為進一步規范震級標準,劉瑞豐等(2015,2017)起草了新的震級國家標準,即GB 17740—2017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2年2期2022-06-09

  • 青海數字測震臺網臺站地動噪聲分析
    引 言青海省數字測震臺網由11個國家測震臺、28個區域測震臺和1個小孔徑臺陣組成。隨著觀測環境的變化一些臺站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背景噪聲變大,夾雜干擾震相不易識別,給地震速報定位、地震預警等工作帶來困難,因此對這些臺站的噪聲結果進行分析,提供相應的對策。1 臺網概況青海省數字測震臺網經中國地震臺網中心JOPENS系統流服務器接收了共26個鄰省地震臺站數據,包括甘肅省4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個、西藏自治區6個、四川省4個地震臺站。根據青海省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

    高原地震 2022年1期2022-06-08

  • 基于信號精度分析的高速鐵路沿線測震井地震動力反應研究
    系統[6-8]。測震井是高速鐵路地震預警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現階段高速鐵路地震預警系統的測震井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且隨著運行速度的增加,將對測震井的關鍵設計參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因此需對測震井關鍵設計參數開展系統研究,提出需求建議。梳理運營期間地震預警系統測震井問題后,重點關注測震井在幾何尺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建議。本文通過建立數值仿真分析模型,施加地震波,研究測震井設置深度及截面尺寸對地震動監測精度的影響。研究發現,測震井幾何尺寸對測量

    高速鐵路技術 2022年2期2022-05-05

  • 論華東片區流動測震臺網演練 ——以上海市地震局為例
    [1-6]。流動測震臺網演練是對實際突發地震事件情景的模擬,包括流動測震臺站架設以及流動中心和臨時監測網的組建,對震后緊急開展加密觀測、提升流動觀測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具有重要意義[7-11]。流動測震臺網演練目的是加強流動測震臺網管理,提升野外條件下流動臺站的快速組網布設能力,提高流動觀測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依據《關于加強應急流動測震臺網管理的通知》(中震測函〔2015〕155 號),經測震學科組流動觀測管理部和上海市地震局決定組織華東區五省一市地震局

    華南地震 2022年1期2022-04-06

  • 廣西測震流動觀測的發展與應用
    有力數據支撐,如測震流動觀測在廣東東源4.8級地震、廣西北流-廣東化洲5.2級地震等中強地震中起到提高監測能力、提高定位精度等作用[1-2]。大型水庫蓄水前后,結合已有固定地震監測臺站,流動臺加密觀測在水庫地震監測和地震預測技術的研究中也不可缺少。開展地震機理研究,對震中區進行流動加密監測,也是當前獲取區域深部孕震環境的重要數據來源。在一些有特殊影響的地震動事件中,如爆破作業、礦區塌陷或崩塌,現場流動監測對突發事件的研究判斷及社會服務具有很好的效益作用,如

    華南地震 2021年3期2021-10-08

  • 鐘祥臺測震觀測質量影響淺析
    要:介紹了鐘祥臺測震儀器概況,通過對鐘祥臺測震觀測主要干擾因素進行分析,通過科學合理的運行維護措施,以期為鐘祥臺測震觀測數據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關鍵詞:測震;觀測質量;影響引言每一次地球的震動,都帶來了地球內部的信息。地震臺站的建立正是為了獲取這些信息,它是地震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地震監測人員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我國的地震監測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數字化在地震監測中得到應用。由于地震信息的采集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記錄,受各種因素的

    科技研究 2021年6期2021-09-10

  • 頻譜偏移法在2020年6月26日于田 MS6.4地震前的跟蹤分析
    ,是利用中等地震測震數據的頻率譜,預測破壞性地震的試驗性方法,其目的是判斷目標地震是否具有前震屬性。在大量研究工作基礎上,認為前震或廣義前震頻譜的頻帶變窄且有向低頻端偏移的特征,其優勢頻段為0— 1.5 Hz,而正常背景性的中等地震頻譜的頻帶較寬,頻段主要集中在0—5 Hz。2010 年玉樹7.1 級、2014 年于田7.3 級強震均有明顯的前震活動。2 次強震是通過頻譜特征差異有效識別前震的典型震例。該方法對判定強震孕育演化過程是否進入短期階段有一定作用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1年2期2021-07-03

  • 恩施地震臺背景噪聲特征分析
    er提出了高、低測震背景位移曲線[1]為標志。高、低測震背景位移曲線對評估和對比臺站特性、規定儀器參數和預測儀器在不同環境下的響應提供了參考標準。1980 年,Peterson 開展了對全球SRO 和ASRO 地震臺的不同頻段背景噪聲的研究工作,計算得到低噪聲模型(LNM)[2],之后的高噪聲模型(HNM)則是利用位于海岸和海島上的SRO 臺站數據計算而得。為了改進高、低噪聲模型,Peterson 通過篩選和計算全球75 個測震臺站的背景噪聲功率譜密度(p

    科學技術創新 2021年18期2021-06-23

  • 鏡泊湖火山測震臺網監測效能評估
    9 年鏡泊湖火山測震臺網新增2 個觀測子臺。本文對鏡泊湖火山測震臺網臺基噪聲水平、觀測動態范圍及地震監測能力等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對了解地震臺網監測能力及有針對性地尋求提高臺網觀測質量的技術途徑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并對判斷火山測震臺網能否對火山區未來噴發的危險性和火山災害作出準確評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 鏡泊湖火山測震臺網鏡泊湖火山是我國著名的近代火山,并且是爆發的休眠火山,共有13 個火山口(李英波等,2006),火山口主要集中在寧安市小北湖的火山口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1年1期2021-04-18

  • 基于CWQL的山西測震臺網準實時背景噪聲計算分析
    5)0 引言山西測震臺網由1個臺網中心和57個測震臺站組成,臺網中心采用JOPENS系統對臺站數據進行接收、存儲及處理。因臺站配置儀器種類多,造成地震臺站的背景噪聲計算流程繁雜,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為此,應用JOPENS系統和CWQL工具軟件,完成山西測震臺網57個臺站背景噪聲功率譜的統一計算、對比分析等,實現對數字測震臺網波形數據質量、背景噪聲變化的監控及各頻段噪聲特性的對比分析。在寬頻帶數字測震觀測系統中,系統故障、波形數據的突跳階躍、傳輸信道的短時中斷

    山西地震 2021年1期2021-03-30

  • 中國測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初步分析
    心)0 引言中國測震臺網是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核心和基礎設施,為監測地震和開展地球科學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同時,在監測礦震、爆炸、地下核試驗等非天然事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對測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的科學評估,已經成為基礎而關鍵的研究內容(王亞文等,2017;劉棟等,2018)。地震監測能力評估是一項復雜工作。關于區域測震臺網的監測能力研究,科研人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王培玲等(2014)用地震目錄中的最小完整震級來表征青海測震臺網的地震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1年6期2021-03-19

  • 利用中國測震臺網資料測定中國大陸地區b值
    年開始,模擬記錄測震臺站逐步實現數字化改造,并新建了一些數字測震臺站,我國現運行測震臺站均為數字化臺站。截至2016 年,我國已建成由170 個測震臺站和3個小孔地震臺陣組成的國家測震臺網,由892 個地震臺站組成的區域測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得到提升。從中國測震臺網全國統一正式報目錄中選取2016—2020 年中國大陸地區0.0—7.0級地震,共345 026 個。由于使用了大量地震資料,有大地震,也有小地震,有淺源地震,也有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地震目錄中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1年6期2021-03-19

  • 山東數字測震臺站臺基背景噪聲分析
    言2004年山東測震臺網開始建設,于2007年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其包括1個臺網中心和40個參評測震臺。數字地震臺網大大提高了山東省地震監測能力,推動了地震儀器由模擬到數字的改革,將數據處理、遠程通訊、數字信號存儲及傳輸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融合在一起,優化并提高了分析處理地震事件的效率和質量。但是,1個臺網的監測能力不僅取決于臺網儀器的性能,還取決于各子臺環境地噪聲水平。因此,在臺址選取時要計算臺基噪聲功率譜密度,并根據GB/T19531.1—2004《地震臺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1年5期2021-02-17

  • 寧夏區域臺網監測能力分析
    職責規定,各區域測震臺網的職責范圍中,監測能力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硬件條件之一,區域測震臺網的監測能力泛指在滿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地震震級下限條件下,區域測震臺網能夠測定震中位置、時刻和震級(地震三要素) 等相關基本參數的能力。監測能力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區域測震臺網中臺站的分布密度和分布合理性、測震臺站當地的臺基噪聲范圍以及觀測系統響應靈敏度和臺站觀測儀器的動態范圍等[1]。區域測震臺網監測能力的有效評估,可以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寧夏區域的測震臺網,有效的判別

    防災減災學報 2020年4期2020-12-28

  • 地震監測數據的Hadoop存儲解決方案
    據的存儲需求。以測震數據為例,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共有測震臺站48個,日均產生的測震數據在1.4 G以上,這些數據在存儲的過程中又分為“臺站卷”與“臺網卷”,所以每日最終所產生的需要存儲的測震數據就在4.48G以上,光測震數據的年均存儲量就在1.6T以上。因此,為了滿足地震監測數據的存儲需求,創新性的將目前較為流行hadoop技術應用到地震監測數據的存儲中,既解決了海量監測數據的存儲問題,也增加了監測數據的分析手段。本文將會從物理環境到軟件配置以及對數據的簡

    華南地震 2020年3期2020-10-20

  • 測震臺網倉儲設備管理軟件
    深入的探討,對“測震臺網倉儲設備管理軟件”的研發提供了重要思路。地震預警、地震應急處置、地球科學研究以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服務,是地震監測的基本任務。中國地震局“十五”重大工程項目“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絡”于2008年4月通過國家驗收。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全國測震運行臺站達到1 021個,其中包括148個國家臺、821個區域臺、33個火山臺以及2個臺陣19個臺點。內蒙古測震臺網經過“九五”、“十五”建設,建成48個測震數字臺站、47個強震臺站以及379個國家地震

    高原地震 2020年2期2020-09-24

  • 山西數字地震臺網觀測報告質量分析
    的資料。山西數字測震臺網于“十五”期間建成了32個地震臺站,其中有3個國家數字地震臺、29個區域數字地震臺,山西地震安全信息服務工程建設地震臺站9個,使山西測震臺網參評臺站達到41個,同時共享16個地方臺站和周邊區域臺網17個測震臺站,共74個地震臺站的資料納入地震編目的分析中,提高了山西測震臺網的地震監測能力,實現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各省局地震波形的數據共享和地震觀測報告的實時報送[4]。隨著數字化臺網改造的完成,寬頻帶、大動態地震計廣泛布設,記錄到的中

    山西地震 2020年2期2020-06-29

  • 基于Datist的測震分析月報自動產出技術研發
    10041)省級測震臺網運行月報是四川省數字測震臺網的日常產出任務之一,也是數字臺網運行維護和數據產出統計總結的重要記錄。其中數據處理與產出章節包括了編目、速報等測震分析情況,需要對地震目錄按不同標準(日期、震中位置、震級大小)進行分類統計,繪制震中分布圖,并按照速報評比細則對速報地震事件進行初步自評。四川地區為地震多發地區,四川省測震臺網每月處理的編目地震事件在2 000條以上,其中:編目數據統計需要下載指定月份完整的地震目錄,然后按照不同條件對處理的地

    四川地震 2020年1期2020-05-11

  • 基于Hyper-V虛擬化技術采用NAS存儲實現4G無線測震波形數據的匯集*
    ,云南省地震局的測震波形數據普遍采用物理服務器安裝JOPENS軟件(吳永權,黃文輝,2010)進行匯集,這種方式是通過有線專線傳輸,將數據存儲在本地服務器,定期將波形文件備份至存儲設備,適用于較多臺網數據的傳輸和存儲。在有大規模臺網數據需要傳輸和存儲時,中國地震局臺網中心為滿足測震波形數據管理的業務需求,選取基于Hadoop大數據技術的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和分布式計算Spark架構進行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研究(郭凱等,2017)。在小規模觀測項目或實驗項目中

    地震研究 2018年4期2018-11-23

  • 遼寧流動測震觀測系統現狀分析
    4)0 引言流動測震觀測主要是針對特定的區域,在特定的時間段強化地震觀測,以提高該區域的地震監測和速報能力。流動觀測在補充區域地震臺網監測能力不足的同時還可應用于流動加密觀測,在震中余震發展區域更精確地測定余震的發生與發展過程,為震后趨勢分析與判定提供數據補充;通過流動測震臺的架設,一方面可用于震前監測,對可能發生中強地震的區域地震活動背景作臨時性的加密觀測,更好地跟蹤地震的活動動態;另一方面用于余震監測,記錄中強地震后的余震變化,為進一步研究地震震源特征

    防災減災學報 2018年3期2018-10-12

  • 宿遷數字測震臺網建設效益分析
    ?級。宿遷數字測震臺網的建設對監測郯廬斷裂帶中段的地震活動情況有重要作用,對宿遷市及郯廬斷裂帶中段的地震預報研究和防震減災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宿遷市成立于1996年,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城市,近年宿遷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全市(三縣兩區)擁有常住人口480多萬,城鎮常住人口280多萬。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將對國民經濟與社會安定產生巨大影響。1 宿遷市數字臺網建設內容1.1 臺站建設“十三五”前宿遷市范圍內只有省屬宿遷地震臺,無法滿足日常防震減災工作要求。

    防災減災學報 2018年2期2018-07-25

  • 山西數字測震臺站SDH專線與3G信道互備方案設計
    高。山西省地震局測震臺站眾多,還有許多無人值守的數字測震臺站,各種地震波形的實時穩定傳輸也需滿足更高的要求。目前,省內地震網絡通信系統存在可靠性低、靈活性差、設備老化、嚴重依賴移動網絡等方面的問題,已不能滿足地震波形實時傳輸的需要。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3G網絡穩定性提高和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使采用3G網絡來實現測震臺站備份通信線路成為可能,也可為測震業務高效穩定的運行提供保障。1 測震通信網絡現狀山西測震臺網通過 “十五”項目建設,形成省局、市局(綜合臺站)

    山西地震 2018年1期2018-03-23

  • 嘉峪關測震臺勘選數據分析
    臺基的噪聲測試是測震數字化臺站勘選的首要工作,完全達到“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絡技術規程”技術要求的臺址將來必定產出高質量的觀測資料。依據甘肅嘉峪關臺野外記錄的波形數據,分析記錄到的天然與非天然地震事件。計算分析連續48h的地脈動速度均方根值(RMS)和噪聲功率譜密度,結果表明該臺基的背景地噪聲達到I類臺基噪聲水平。關鍵詞:嘉峪關臺 地脈動背景噪聲 功率譜密度 RMS值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

    科技資訊 2018年23期2018-03-06

  • 淮安地震臺數字測震系統故障與應對措施
    )淮安地震臺數字測震系統故障與應對措施李松華,仇中陽,劉江斌,陳 健,李子威(淮安地震臺,江蘇 淮安 223001)以淮安地震臺數字測震系統設備為例,作者根據多年臺站觀測工作經驗,提出更加適用的測震系統觀測方案,結合觀測中遇到的各類故障,總結歸類出故障的現象、排查方法、應對措施和注意事項?;窗驳卣鹋_;測震系統;故障;措施P315.62A10.13693/j.cnki.cn21-1573.2017.04.0131674-8565(2017)04-0070-0

    防災減災學報 2017年4期2018-01-08

  • 測震波形數據存儲和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100045)測震波形數據存儲和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郭 凱 彭克銀 雷 蕾(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北京 100045)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海量測震波形數據在存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性能瓶頸問題,基于測震波形數據管理的業務需求,選取基于Hadoop大數據技術的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和分布式計算Spark架構進行數據的存儲和計算,并開發基于Web的測震波形數據存儲和管理系統,實現對海量測震波形數據的可視化管理和數據運行率檢索。大數據;Hadoop;測震數據;分布式存儲;

    中國科技資源導刊 2017年6期2017-12-13

  • 從天文觀測提取地震前兆信息
    ;地震預測1天文測震方法獲取的前兆信息的地球物理意義這里所說的天文測震,是指通過分析天文時緯殘差發現、測定地方鉛垂線變化、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鉛垂線變化即重力加速度方向的變化,重力變化的另一部分是各類重力儀測得的重力加速度絕對值的變化。同時檢測出這兩部分重力的變化,將有利于全面認識和了解地下質量活動,進而正確認識地下質量活動與地震發生的關系。目前,人們還沒有把檢測垂線變化作為地學研究的一個課題,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易得到垂線變化的實測資料。在早期,垂線變化資料是

    東方教育 2017年14期2017-09-25

  • 天津測震臺網應用系統負載分析與磁盤容量預測技術
    00201)天津測震臺網應用系統負載分析與磁盤容量預測技術◆孫路強 劉 磊 許 賀 柳艷麗(天津市地震局 天津 300201)天津市地震局通過“九五”“十五”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的建設,實現了測震臺站數據網絡化傳輸,波形數據實時存儲于AWS數據存儲服務器中,用戶通過人機交互系統從存儲數據中調取波形數據進行分析并提交分析結果。同時測震臺網集成地震速報、數據共享、系統監控、數據分析等多項功能,業務系統龐大。因此任何一種資源負載過大,都可能會引起測震系統的性能下降甚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17年7期2017-07-24

  • 基于開源WebGIS的測震臺站運維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
    源WebGIS的測震臺站運維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董一兵1,2)朱音杰1)王仁濤3)劉 檀1)1)河北省地震局,石家莊 050021 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合肥 230046 3)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漢 430077本文介紹了一套測震臺站運維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在研發過程中,使用開源的WebGIS服務器GeoServer和前端技術Openlayers,實現了測震臺站WebGIS、在線式臺站運維信息管理、臺站儀器狀態監視和臺

    震災防御技術 2017年2期2017-07-19

  • 基于B/S結構測震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分析
    )基于B/S結構測震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分析李興泉(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610041)四川省地震監測中心承擔四川測震臺網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心配備了大量的地震觀測設備和輔助設備。隨著地震監測部門職能的不斷完善和應急任務的加重,需要管理的設備數量和設備流動性劇增。結合四川省地震監測中心測震設備管理的實際情況及業務方面的需求,設計基于B/S結構的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對各類測震設備和備件進行動態信息化管理。測震設備;B/S結構;JavaEE;

    四川地震 2017年2期2017-06-24

  • 測震臺站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數據分析
    150000)測震臺站系統運行維護定額標準數據分析姜 博1,鄧 陽2,胡寶慧1(1.鶴崗地震臺,黑龍江 鶴崗 154101;2.黑龍江省地震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對黑龍江省直屬地震臺站運行維護進行實際測算,編制了《黑龍江省地震臺站測震系統運行維護定額體系與框架》,解決了黑龍江省地震臺站測震系統運行維護定額缺乏的問題。編制過程中,充分分析臺站運行維護系統工作內容、定額編制的方法和結果。為使地震臺站測震監測系統的運行與維護做到安全可靠、切實可行、

    防災減災學報 2016年3期2016-10-26

  • 甘肅省測震臺網地震臺站地震計方位角檢驗與校正①
    0068)甘肅省測震臺網地震臺站地震計方位角檢驗與校正①陳繼鋒1, 李亮1, 李少睿2, 劉白云1, 陳曉龍1(1.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2.陜西省地震局,陜西 西安 710068)摘要:利用2007年8月—2013年9月甘肅省測震臺網記錄的549個MS≥6遠震事件的P波資料,對所屬44個地震臺站分量方位等問題進行檢核計算??紤]到地震計維修、更換等因素,提供了甘肅省測震臺網地震臺站按時間序列計算的方位角偏差及方位校正變化情況

    地震工程學報 2016年3期2016-07-05

  • 2014年新疆及鄰區地震目錄分析
    鍵詞:地震編目;測震臺網;新疆0引言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位于我國西北邊陲,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接壤,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1/6[1]。新疆地形呈現出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的特點,北為阿爾泰山,南為昆侖山,天山橫亙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2]。新疆是我國主要的內陸地震活動地區,始新世晚期以來,新構造運動十分強烈,是我國的多震省(區)之一。近年來,每年記錄到的地震達2

    高原地震 2016年1期2016-05-26

  • 測震臺網業務交換平臺
    州510070)測震臺網業務交換平臺劉軍,黃文輝(廣東省地震局,廣州510070)劉 軍,黃文輝.測震臺網業務交換平臺[J].華南地震,2016,36(1):36-43.[LIU Jun,HUANG Wenhui.Seismic Network Business Exchange Platform[J].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2016,36(1):36-43.]目前各級地震臺網采用各自的交換協議及交換平臺,尚未

    華南地震 2016年1期2016-05-11

  • 遼寧省地震速報質量評比軟件
    觀公正地評估省級測震臺網地震速報和自動速報質量,根據評比標準,開發1套地震速報質量評比軟件,可以自動生成Excel評比結果文件,并存入MySQL數據庫,方便查詢下載,提高工作效率,并促進測震臺網資料的科學化管理。關鍵詞地震臺網;速報;質量評比;Python本文收到日期2015-06-080 引言地震速報即在地震后第一時間發布震中位置、震級大小等地震參數,是地震應急并協調政府部門做好抗震救災、穩定社會秩序等工作的重要基礎。地震速報是地震臺網的核心工作,是防震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6年1期2016-04-01

  • 淮安數字測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分析
    地震臺?淮安數字測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分析陳 健1)仇中陽1)劉江斌1)梁雪萍2)李松華1)李子威1) 1)中國江蘇223001淮安地震臺2)中國江蘇224005鹽城地震臺摘要根據淮安測震臺網地面和深井測震臺站的臺址噪聲、儀器靈敏度等參數,選取實際地震觀測數據,運用理論和統計計算方法,計算地震監測能力。研究認為:淮安測震臺網可以控制網內ML2.0地震、局部ML1.5地震,也可控制網外部分地區ML2.5地震;測震臺網內地震監測能力理論計算結果好于統計計算,二者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6年1期2016-04-01

  • 青海省數字測震臺網監測效能評估
    01)青海省數字測震臺網監測效能評估沙成寧,崔煜,趙永海(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寧 810001)從歷史沿革、臺網布局與監測能力、測震臺站、臺網中心等幾個方面介紹了青海省數字測震臺網的現狀,并通過評估,分析今后的發展方向。青海;數字測震臺網;監測效能;評估1 歷史沿革青海省地震局成立于1972年,到1981年先后建立了門源、西寧、烏蘭、香日德、瑪多、諾木洪、大武、格爾木、玉樹、德令哈、湟源、樂都、龍羊峽、花土溝地震臺,形成了以專業臺站為主,地方和企業臺站為輔

    高原地震 2016年4期2016-02-17

  • 內蒙古測震臺網震級對比研究
    0010)內蒙古測震臺網震級對比研究郝美仙,尹戰軍,戴勇,劉穎(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利用內蒙古測震臺網2010~2015年4級以上地震事件的數字化波形記錄,按照新震級標度規范重新測定地方性震級(ML)、面波震級(Ms)、寬頻帶面波震級(Ms(BB)),對其測定結果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3種不同震級的測定結果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結果基本一致,能真實反應地震的大小,可以適用于地震速報等工作中。地震波

    高原地震 2016年4期2016-02-17

  • 測震臺站數據傳輸模式改進
    4云南省地震局)測震臺站數據傳輸模式改進李 勇 潘志宏 蔡紹平(中國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為提高數字化地震監測臺站的數據連續率及可用率,在綜合考慮傳輸成本、建設難度、運維管理等因素基礎上,提出測震臺站雙鏈路傳輸方案。經驗證,該方案能有效提高測震臺站數據傳輸連續率及可用率,為測震臺站高效穩定的數據傳輸提供保障。測震臺站;串口服務器;DTU;鏈路冗余0 引言隨著中國數字化地震監測技術的高速發展,地震監測臺網規模日益擴大,臺站數量劇增,臺網種類日益多元化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5年6期2015-11-15

  • 山西數字測震臺站觀測動態范圍和臺基背景噪聲分析
    5)0 引言山西測震臺網已運行7年,目前共有57個測震臺站。隨著山西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礦山開采、大型工廠的建設、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等,都可能對地震觀測的場地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全省測震臺站的臺基背景噪聲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為山西測震臺網的臺站優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1 山西數字測震臺網簡介山西數字測震臺網由3個國家數字測震臺、38個區域數字測震臺、16個市縣數字測震臺,共57個臺站組成。全部為基巖

    山西地震 2015年4期2015-10-21

  • 震情編報自動化軟件
    引言安徽省數字測震臺網由1個數字測震臺網中心和28個數字測震子臺站組成。結合安徽省市縣發展規劃和均勻的原則,在“九五”和模擬觀測臺站基礎上,對安徽省地震臺站進行改造、升級,臺站平均間距60—80 km(張佑龍等,2012)。安徽省測震臺網對全省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ML2.0,局部地區可達ML1.0—2.0,霍山地區監測能力達ML1.0。安徽省測震臺網中心技術系統主要由服務器為主的硬件設備系統和jopens臺網地震數據處理系統軟件包組成。在臺網部系統設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5年4期2015-06-26

  • 安徽數字測震臺網技術構成及配置
    031)安徽數字測震臺網技術構成及配置郁建芳,夏仕安,張 炳,韓成成,龍劍鋒(安徽省地震局,安徽 合肥 230031)從測震臺站分布、臺站技術系統及數據傳輸信道、主要儀器設備、臺網中心軟硬件配置和智能臺站建設等方面詳細地闡述了安徽數字測震臺網的技術構成及配置,以及數字化測震臺網在安徽省防震減災工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數字測震臺網;技術系統;數據傳輸;智能臺站從“十五”項目建設開展以來,經過了大量的工作后,中國地震臺網和臺站數字化改造取得了很大進步。在技術設計

    四川地震 2015年4期2015-06-09

  • 安徽測震臺網數據產出與應用*
    com)引言安徽測震臺網實時接收、匯集、存儲和處理所屬全部臺站數據,并通過SDH 行業專網上傳臺站數據至國家測震臺網中心流服務器,同時接收周邊湖北、河南、山東、江蘇、江西、浙江6個省份的19個臺站波形數據。安徽省測震臺網所屬測震臺站的技術系統主要由地震計、數據采集器、GPS 時鐘、數據傳輸設備、供電及避雷等設備構成。主要設備有寬頻帶地震計(KS-2000/BBVS-60/CMG-3ESP-60)、甚 寬 帶 地 震 計(CTS-1/BBVS-120)、井下

    地震科學進展 2015年2期2015-03-14

  • 山西數字測震臺站雷擊原因分析及防護措施研究
    展,數字化觀測對測震觀測設備的雷電防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遭受雷電襲擊,輕者出現數據干擾,重者使測震觀測設備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甚至使觀測系統陷于癱瘓。目前,山西省“十五”地震臺站投入運行已有多年,各臺站的防雷設施已不同程度損壞或失效。限于當時技術和經費制約,一些臺站儀器的綜合防雷工作不夠完善,時常出現因雷電造成儀器設備損壞事故。多個臺站已經發生多次雷擊損壞測震設備的事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影響臺站儀器的正常工作和資料數據產出,因此,臺站綜

    山西地震 2014年1期2014-10-21

  • 測震專業軟件評估平臺在地震行業中的應用
    林 捷 楊 樂?測震專業軟件評估平臺在地震行業中的應用章 靜 林 捷 楊 樂(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北京 100045)本文簡要介紹了測震軟件評估平臺的基本架構和功能,通過具體測試實例闡述了評估平臺的應用,為地震行業專用軟件的測試提供了一個比測運行的軟件支撐平臺。通過對被測軟件進行合理、有效的測試,評價了被測試專業軟件在數據匯集、數據交換、實時處理、交互處理、地震編目、數據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指標,為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測震專業軟件提供了相應的實驗依據,為

    震災防御技術 2013年3期2013-09-09

  • 1970年以來甘肅臺網地震觀測報告收集整理及其重新定位研究①
    970年以來甘肅測震臺網積累的寶貴資料,本文收集了甘肅測震臺網的紙介質地震觀測報告并整理成電子文檔,討論了在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采用Hypoinverse方法對總共23 272次地震進行了重新定位研究,并且對重新定位結果進行了誤差評價及結果對比分析。地震觀測報告;重新定位;甘肅測震臺網Abstract: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recording data of Gansu seismographic network and ex

    地震工程學報 2012年3期2012-10-16

  • 甘肅測震臺網監測能力及地震目錄完整性分析
    球物理研究所甘肅測震臺網監測能力及地震目錄完整性分析馮建剛1)蔣長勝2),韓立波2)陳繼鋒1)1)中國蘭州730000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中國北京100081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區域地震臺網監測能力的科學評估,是進行區域地震活動性和地震危險性分析的重要基礎,最小完整性震級Mc是表征臺網監測能力的關鍵.本文以甘肅測震臺網的地震觀測報告和區域地震目錄為基礎資料,分析了甘肅及鄰區地震監測能力在時、空上的分布特征,利用“震級-序號”法、“最大曲率”法(

    地震學報 2012年5期2012-09-15

  • 基于網絡技術的測震系統在市縣地震部門的應用
    )基于網絡技術的測震系統在市縣地震部門的應用張偉峰,夏仕安,吳 輝,宋國華,宋 馳,肖 攀,李露露(安徽省地震局,安徽 合肥 230031)介紹了基于網絡技術的測震系統在市縣地震部門的應用,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安徽 “十五”數字測震臺網建設的顯著成效?;诰W絡技術的測震系統成功推廣,不僅擴大了市縣地震部門的業務范圍,完善其監測預報體系建設,而且提高了市縣地震部門的地震監測能力和地震研究水平,提升了市縣地震部門在各級政府的影響力和社會顯示度。網絡技術;虛擬測震

    華南地震 2012年2期2012-09-11

  • 單臺數字測震儀地震實時準確報警方法的研究
    ,地震觀測臺站的測震儀器只有具備接收記錄到地震波形就能快速排除干擾,準確辨別出地震并啟動實時報警的功能才能從根本上保障臺站長期做好地震速報工作。如果測震儀器不能實現準確率較高的地震實時報警功能,那么臺站作為防震減災一線的地位和作用就無法凸顯。目前我國大多數地震臺站使用的地震數據監測記錄軟件所具有的地震報警功能就很不理想,簡而言之就是“有震不報警,無震亂報警”——有點爆破等振動干擾就觸發報警,記錄到天然地震反而不報警,這種現狀嚴重影響了臺站的震情值班和地震速

    地震科學進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通用測震數據獲取軟件包的設計與實現*
    30071)通用測震數據獲取軟件包的設計與實現*周 輝1,申學林2,王文青1,馬 亮1,任海軍1,程 陳1(1.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西安 710054;2.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漢 430071)在掌握數據源及相關數據格式的基礎上,實現了讀取 SSS實時流數據、數據庫連續波形、事件波形數據以及 SEED文件的通用獲取測震數據軟件包。該軟件包可使應用程序通過統一數據接口獲得測震數據。經測試該軟件包功能完整、高效易用,提高了地震科技人員的工作效率。測震

    地震研究 2011年1期2011-01-09

  • 寧夏測震臺網的大震應對改進方案
    50001)寧夏測震臺網的大震應對改進方案呂俊強,杜文勇,許文?。▽幭幕刈遄灾螀^地震局,寧夏 銀川 750001)5.12汶川大地震后,根據現行測震臺網運行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就儀器及服務器機柜加固,通訊信道備份,測震虛擬臺網的組建,測震臺網中心備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案,以保證寧夏數字化地震觀測臺網在大震來臨時或出現突發事件時仍然能夠正常運行。虛擬臺網;衛星;汶川地震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縣 (31.0°N,103.4°

    華南地震 2010年4期2010-09-23

  • “國家數字測震臺網數據備份中心”對青海玉樹7.1級地震波形數據支持的快速響應*
    81)“國家數字測震臺網數據備份中心”對青海玉樹7.1級地震波形數據支持的快速響應*鄭秀芬 姚志祥 張東寧 林培培(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為執行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大地震快速響應與產出專項”任務,進一步發揮數字測震臺網的整體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地震數據資源,提高高科技含量科研產出顯示度,更好地服務于震情監視、地震科研以及國家防災減災工作的迫切需要,國家數字測震臺網數據備份中心在已有軟件技術系統的基礎上創新性地研制開發了準實時波

    地震科學進展 2010年5期2010-03-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