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項

  • 墓志文獻所見黨項喪葬文化
    郭 愷黨項早期的喪葬習俗受羌人影響較深,葬法也以火葬為主。隨著黨項人的逐步內遷,受政治、宗教特別是中原土葬傳統的影響,黨項喪葬文化更加豐富,并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一、黨項西夏喪葬文化與墓志銘以往關于黨項喪葬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葬法禮儀、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喪服制度和冥契祭文等方面。關于西夏立國前黨項人的喪葬文化記述主要是正史,如《北史》[1]《隋書》[2]《舊唐書》[3]《新唐書》[4]中不哭老死者而哭少死者以及焚尸火葬之俗。黨項火葬之俗與羌人有

    文化學刊 2023年9期2023-12-25

  • 西夏服飾相關問題研究
    從文化特點中管窺黨項民族心理的構建,這是研究西夏歷史文化的重要支點。西夏主體民族的民族心理及文化建構,呈現出一種多維立體的形式。尤其西夏政權建立后,黨項人的服飾文化的特點更具多元性,這種趨勢是總體上向著更加先進的中原文明不斷靠近,體現了黨項人應用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在夾縫中艱難立國。在西夏歷史發展進程中,其服飾文化的演變始終與各個時期的意識形態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通過對西夏服飾有關特質進行梳理,可以了解黨項人生產方式、審美意趣和政治

    發展 2023年4期2023-11-08

  • 北宋與西夏的“慶歷和議”
    及寧夏東部地區,黨項人的勢力逐步崛起并建立了封建藩鎮。西夏建國黨項是中國古代羌族的一支,亦被稱為“黨項羌”。南北朝時,居住在青海東南部和四川西北部,曾臣服于鮮卑拓跋部與吐谷渾(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唐朝中葉以來,黨項人在今寧夏、甘肅和陜西一帶定居,從游牧轉向畜牧生產。黨項人分為八部,其中以拓跋部實力最強。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拓跋部的先祖出自鮮卑拓跋部,后成為黨項八部之一。唐貞觀五年(631年),黨項首領拓跋赤辭率部歸附唐朝,被封為西戎州都督,賜姓李。唐朝末年,黨

    百科知識 2023年4期2023-02-18

  • 族群稱謂所見西夏與多民族語言和文化的交融
    化交融程度加深,黨項人基于族群特性和地域認知,對“他者”產生了主體性族群概念。為適應多元文化交流的需要,黨項人還以西夏語“”構建了一批原生性族群稱謂詞。這些稱謂不僅反映了黨項人與橫山羌的族群邊界,還折射出12世紀晚期西夏與草原部族的互動關系,為厘清西夏與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演進脈絡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語言證據。語言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紐帶,也是探討我國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議題。尤其在遼宋夏金之際,北方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往互動進入到新的階段,語言文化交融成為這一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1-16

  • 三苗之后與扶風竇氏:從《竇伯歲墓志》看唐代黨項竇氏家族*
    紀70年代,唐代黨項首領竇伯歲墓志出土于陜西省榆林市橫山縣殿市鎮杏樹峁村,現藏橫山縣文化館。墓志志蓋佚失,志石為砂巖質,長方形,長58厘米,寬45厘米,厚9.5厘米。志石左側殘缺,銘辭剝失,現存陰刻楷書志文12行,滿行19字。白賽玲女士曾對該墓志進行過初步注釋、疏證,①參見白賽玲《橫山墓志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第64-68頁。但對墓志所反映的唐代黨項羈縻州職官制度較少討論。筆者擬在參考白女士大作的基礎上,以《橫山文物圖典》收錄的該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1-22

  • 明代黨項人的黨項姓和蒙古名
    蒙古,隨后陸續有黨項人從河西進入中原,服務于蒙元王朝,有關其后裔的信息一直保留到了16世紀初。黨項后裔中有一部分人住在京城,他們希望貼近蒙古文化,具體表現之一就是在給孩子起名時放棄了本民族的傳統,轉而仿照蒙古語命名,至多還沿用了舊日的姓氏。在存世文獻中保存著一份用西夏字記錄的蒙古語資料,這是此前學術界沒有認識到的。本文嘗試解讀這些黨項人的姓名,希望由此管窺元明時期黨項人的文化認同取向。一本文研究的基礎資料是明宣德五年(1430)北京能仁寺刊西夏文譯本《高王

    西夏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1

  • 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黨項喪葬觀念的考古學研究
    間的交流與交融。黨項羌作為中華民族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對其墓葬材料反映出的喪葬觀念進行文化因素分析,有利于我們推斷黨項羌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喪葬觀念的變化,進而探討其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分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黨項喪葬觀念中的佛教思想從黨項羌的喪葬方式來看,無論是內遷以前還是建立地方政權之后,火葬在黨項中一直存在和流行?!杜f唐書·黨項羌列傳》中對其喪葬方式如是記載:“老死者以為盡天年,親戚不哭;少死者則云夭枉,乃悲哭之。死則焚尸

    西夏研究 2022年4期2022-11-19

  • 唐蕃松州之戰新論 ——從《拓拔馱布墓志》談起
    還要繼續向白蘭、黨項以及唐朝的松州進軍?吐谷渾之外,松州一帶無疑也是唐蕃的爭奪區域。在松州之戰爆發的四年前,即貞觀八年(634),吐蕃就已遣使入唐,此后四年間雙方往來不斷,松州之戰顯然不可能是倉促間爆發的,而是應該有著更為深刻的原因。新出《拓拔馱布墓志》為我們理解唐蕃在貞觀初年的關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墓志載:“祖吳伽,英果電發,雄氣飆駭,忿東胡之請地,怒西師之過軼。利甲兵,搜車乘,聞吐蕃無備,與渾部潛謀,墮城十數,斬首萬計。革面夷落,屈膝圣朝,以貞觀七

    西藏研究 2022年3期2022-10-09

  • 黨項拓跋氏族源問題綜述
    30001)關于黨項拓跋氏的族源主要有“西羌說”和“鮮 卑說”兩種說法。前者認為黨項拓跋源自羌人;后者則觀點混雜,有“元魏之后”“南涼禿發氏之后”“與元魏統治者同源”等多種說法,但一致的是認為黨項拓跋氏最初是來自鮮卑人。這一問題的正史記載較為簡略,又多有抵牾之處。以往的研究過于依賴史料記載,對民族形成的理解也較為單一、片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討論的深入。而隨著民族史研究的推進,以及西夏文文獻、考古學資料被學術界納入研究視野,部分學者對黨項拓跋氏族源的討論也在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31期2022-03-23

  • 宋代黨項日常生活初探
    □許博文黨項是唐宋時期西北地區的一個民族,在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慣。黑水城文獻的發現不僅掀起西夏學研究的熱潮,也為研究宋代黨項人的生活習慣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宋代黨項人的生活習慣的形成,與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融合息息相關,體現出深刻的民族性與多樣性。一、宋代黨項族生活習慣形成的背景宋代黨項人的生活習慣的形成,與黨項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早期的黨項人對醫學的認知十分有限,充滿迷信色彩。按《遼史·西夏傳》記載:病者不用醫藥,召巫者送鬼,西夏語以巫

    西夏研究 2022年4期2022-03-07

  • 唐大中年間宣宗經略黨項政策之演進 ——以石刻資料為中心的考察
    期活躍于京西北的黨項趁勢而起,對唐朝的統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在成功處置南下回鶻及澤潞劉稹之亂后,武宗君臣曾有意用兵黨項,但武宗的暴崩卻打斷了既定的作戰規劃。直至大中五年(851),宣宗李忱才通過軍事討伐與優詔安撫相配合的方式,基本上解決了困擾唐朝多年的黨項問題。學術界以往根據新、舊兩《唐書》等傳世文獻,梳理出了唐朝經略黨項的大致進程[1]。具體到大中時代,學者往往比較關注宣宗經略黨項的結果,但對于其處置黨項政策的演進卻關注不足。本文希望通過將碑刻材料與傳世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2-05

  • 姓氏改易、身份變遷與形象塑造 ——以黨項拓跋氏的內附與自立為例
    化。唐五代宋初,黨項拓跋氏先后經歷李唐賜姓、趙宋賜姓和元昊改姓,無論賜姓或改姓,拓跋氏都能因時順勢地進行身份構建,吸收借鑒中原文化以適應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強化和鞏固其地位。目前,學界多從宏觀層面關注唐宋王朝的賜姓問題,(4)主要有王鳳翔:《唐五代賜姓研究》,《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張冠凱:《隋唐五代賜姓名史料輯錄、整理與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亓艷敏:《唐五代改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閆廷亮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1-29

  • 新見后唐黨項首領野利李延玉碑研究
    陳 瑋黨項是中古時期長期活躍于西北地區的游牧族群。部族是構成黨項社會的基本單位,在黨項居于古析支之地時,就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律氏、房當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大部族。野律氏即野利氏,彭向前先生指出“律,呂恤切,術韻來母;利,力至切,至韻來母?!奥伞梢耘c西夏漢文姓氏中的‘野利’勘同?!薄啊袄础奥伞漠悓憽雹倥硐蚯埃骸对缙?span class="hl">黨項八大部西夏姓氏考》,《西夏研究》2014 年第2 期,第6 頁。。黨項內徙至唐關內道后,拓拔氏和野利氏仍然保

    西夏學 2021年2期2021-11-25

  • 西夏文的姓名結構與人物族屬的判定
    夏文獻中另有大量黨項人的姓名,其結構方式及其與漢文的對應略顯復雜。二、黨項姓名:姓表音+名表義“姓表音+名表義”這個結構是西夏學界早已認識到的,并且有出自同一人之手的西夏文和漢文兩個題名作為明確證據。例如,《番漢合時掌中珠》卷首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篇序言,編者把自己的姓名用西夏文寫作“”(kw?1le2rjir2phu2),用漢文寫作“骨勒茂才”[6](227~228),由此可知,姓“”(kw?1le2,骨勒)表音,而名“”(rjir2phu2,茂才)表義。再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21年2期2021-11-23

  • 交往交流交融視域下的西夏黨項族樂舞
    西夏國建立之前的黨項族樂舞大約在南北朝時期,黨項人主要居住在青海高原河湟地區?!昂愉议g少五谷,多禽獸,以射獵為事?!保?]2875黨項人以畜牧和狩獵為生,不知耕稼,社會組織結構尚處在史前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階段。隋、唐時期,黨項族開始與唐王朝形成了朝貢關系:“是歲,新羅、龜茲、突厥、高麗、百濟、黨項并遣使朝貢?!保?]由此得知,青海黨項發展很快,唐時,就已經與其他各國一起與唐王朝建立朝貢關系。不過,這一時期的黨項社會仍然處在原始宗教崇拜階段,相信“萬物有靈

    當代舞蹈藝術研究 2021年3期2021-11-19

  • 淺談河西地區鮮卑吐谷渾部與黨項拓跋部的族群融合
    東部、四川西部的黨項羌兩支族群之間的來往尤為密切。這兩支族群的交流與融合,不僅深刻改變了鮮卑與黨項民族,還對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造成了重要影響。關鍵詞: 吐谷渾? ?黨項羌? ?民族遷徙? ?地域分布? ?民族融合2019年9月底,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武威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發現一處古代墓葬,后經確認,該墓為武周時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喜王慕容智墓。該墓的發現,對完善吐谷渾后期王族譜系及相關歷史問題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1]。2013年,陜西延安吳起縣出土過一方《拓跋馱

    文教資料 2021年18期2021-09-23

  • 黨項羌的遷徙與民族融合考察
    研究7—11世紀黨項羌的北遷及其與周邊民族之間的融合發展,寧夏社會科學院西夏學科組一行8人于2021年6月4日至11日,從銀川出發至甘肅天水、甘南和四川甘孜、阿壩等地開展了以“黨項羌的遷徙與融合”為主題的調研活動??疾斓牡谝徽臼翘焖湻e山石窟。天水地區曾是吐蕃黨項羌等民族交流交融的地區之一,麥積山石窟與敦煌石窟、天梯山石窟、須彌山石窟等石窟造象藝術有著密切的關聯,對研究西北地區佛教歷史與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6月7日,考察組沿大渡河進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

    西夏研究 2021年3期2021-08-30

  • 新見唐《趙師武墓志》考釋
    管理,參加對內附黨項的戰爭等事跡。因學界對此墓志關注較少,筆者不揣淺陋,試對此墓志做一考釋。(1)段志凌先生在探討《李彥璋墓志》中所見唐代“安塞軍”一名的變更時,曾論及這方墓志,有助于本文對唐代安塞軍的研究。詳見段志凌:《新出五代所見秦岐政權軍事史事——兼談與此志相關假子的本名問題》,《唐史論叢》第25 輯,三秦出版社,2017 年,第337—338 頁。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圖1 趙師武墓志拓片一、墓志錄文為下文討論方便,茲據拓片移錄文如下:唐故銀

    西夏學 2021年1期2021-07-14

  • 論拓跋思恭勤王時的 “夷” 兵
    □周永杰晚唐黨項拓跋部的興起,傳世文獻言之甚簡。最早的記載是《舊唐書》中拓跋思恭參加勤王,“太原節度使鄭從讜發本道之師,與北面行營招討副使諸葛爽、代州刺史北面行營馬步都虞候朱玫、夏州將李思恭等行營諸軍,并赴京師討賊”[1]709-710。不過,與行營諸將的明確身份相比,拓跋思恭的職務相當模糊?!顿Y治通鑒》(下文簡稱《通鑒》)的記載稍為詳細,“宥州刺史拓跋思恭,本黨項羌也,糾合夷、夏兵會鄜延節度使李孝昌于鄜州,同盟討賊”[2]8249。結合定難軍自撰文獻《白

    西夏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6

  • 7—14世紀黨項西夏與吐蕃關系述論
    □魏淑霞黨項與吐蕃關系密切,學界多有探討①,從研究成果的內容看,學界就黨項與吐蕃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吐蕃與黨項西夏的戰爭,二是藏傳佛教在西夏的傳播,三是吐蕃文化對西夏的影響。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認識黨項與吐蕃之間的關系奠定了基礎,且都有較為深入和詳細地梳理,但是還有可探討的空間。如:已有研究成果多注重對兩個民族間戰爭的敘述,而對這一階段兩個民族互動所產生的影響探討不足;未從長時段探討黨項與吐蕃關系發展的脈絡及體現出的階段性特點。本文在前人研究的

    西夏研究 2020年3期2020-12-02

  • 試述黨項的崛起和中原王朝的更迭
    四川大學一、唐代黨項的東遷與割據(一)唐初黨項諸部的遷徙與歸附據《舊唐書·黨項傳》的記載:貞觀三年(628年),南會州都督鄭元壽遣使招諭,黨項族的酋長細封步賴舉部內附,太宗降詔慰撫。貞觀五年,唐朝一舉消滅東突厥汗國,聲威大振,北方諸族對唐王朝愈加畏服,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黨項東遷,并于唐儀鳳與永隆年間達到高潮。唐初黨項內徙后,大多分布在唐朝的隴右與關中。此時歸唐的黨項諸部還較為分散,各部族間聯系較少,且不相統屬,缺乏統一的領導,社會發展水平較低,與中原王朝

    長江叢刊 2020年22期2020-11-18

  • 西夏舞蹈藝術的多元文化特征
    中國西北地區是由黨項族所建立的王朝,創造了其獨特而又輝煌的西夏文明,隨著近些年的考古挖掘,眾多西夏石窟圖像與文物文獻被不斷發現,西夏的藝術文明開始被各界所關注,舞蹈藝術也不例外。西夏的舞蹈藝術是在繼承與發展的基本脈絡下形成的,本文通過圖像資料與文獻資料的對比,發現西夏舞蹈藝術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具有三大特征:吸收了中原樂舞,借鑒了藏傳佛教,繼承了黨項土風,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夏舞蹈藝術,并對后代樂舞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關鍵詞:西夏;樂舞;多元;石窟;黨項

    藝術大觀 2020年2期2020-10-09

  • 縮合的復雜性:初期黨項語的框架
    文展示了一個初期黨項語的構擬設想。這種語言具有相對簡單的音系,發展到后代西夏語演變為語音系統更加復雜的語言,這個過程我稱之為“縮合”(co mp r e ss i on)。由于篇幅有限,我不能提供關于這一推測的完整討論,不過我會論及其他語言中具備類似特征和音變的用例。一、初期黨項語初期黨項語是未經證實的、假設性的西夏語的祖先。這一語言是基于(1)西夏語的語音變化和(2)相關語言的歷史比較構擬而成。從歷史角度看,它處于原始藏緬語與西夏語的中間階段。二、初期黨

    西夏研究 2020年3期2020-09-04

  • 西夏王陵:敘說往日輝煌
    存。西夏王國是由黨項人建立的。黨項是西羌族的一支,又稱黨項羌,原先居住在青海東南和四川西北部的高原地區。漢朝時期,遷徙到河西走廊地區,以游牧為生。黨項人以不同的姓氏組成八個不同的部落,其中最為強盛的是拓跋氏。到了唐代,由于受到在青藏高原崛起的吐蕃的不斷攻擊,黨項人被迫繼續向東部內遷到隴東、寧夏和陜北一帶。唐朝廷為了對這些少數族裔進行管理,設立了專門的州治,將有功的部落首領任命為地方官。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爆發。宥州(鄂托克旗)刺史﹑黨項人拓跋思恭響應唐僖宗的

    同舟共進 2020年5期2020-06-04

  • 新見北宋保寧院山寺黨項民眾建塔碑研究
    陳 瑋黨項人自唐初內徙至關內道后日益崇信佛教,在宋夏、金夏對峙時期,宋夏、金夏沿邊的宋屬黨項人、金屬黨項人紛紛出資開鑿石窟,或禮請僧人主持寺院,或舍地以建造佛寺,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物遺存。2012年在全面維修甘肅省華池縣林鎮鄉東華池村東華池塔時,在塔身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發現6方刻字石碑。其中1方鑲嵌于塔身第二層西南面,為長方形紅砂巖質,長56厘米,寬50厘米。碑刻255字,楷書,陰刻,字徑1.5厘米。①張汶欽、舒森主編:《東華池塔》,甘肅文化出版社,2

    西夏學 2019年2期2019-12-18

  • 黨項—西夏割據政權政治中心的西移及其三大影響要素
    唐時期,夏州成為黨項李氏割據政權的政治中心,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北宋初年。黨項李氏以夏州為根據地,李繼遷、李德明在西平府積蓄力量,李元昊最終定都興慶府。黨項—西夏政治中心的西移,是當時的生態、經濟、軍事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一、統萬城與黨項李氏割據夏州(一)赫連勃勃修筑統萬城永嘉之亂后,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大舉進入華北并相繼建立割據政權,史稱“十六國”。在此過程中,匈奴鐵弗部趁前秦內亂之機占據朔方,控制了兩漢時期的朔方郡、五原郡、上郡

    西夏研究 2019年2期2019-12-16

  • 西夏仁孝時期漢樂來源考
    樂、漢樂。蕃樂是黨項音樂[2]185,漢樂是除蕃樂以外的音樂。從宋人對與西夏的交往記載中也能從側面發現西夏有區分本國音樂與外來音樂的習慣?!端螘嫺濉ぢ毠佟范杏洠荷褡谠S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召見米脂寨所降蕃樂人四十二人,奏樂于崇政殿。[2]185“漢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天盛律令》的漢樂包括西夏境內除蕃樂以外的所有來自漢文明的音樂,它不局限于漢民族音樂,也包括存在于漢文明區域的其他民族音樂,從具體形態上來說,包括與漢文明音樂相關的人、書籍

    西夏研究 2019年2期2019-12-16

  • 西夏王陵斷想
    之濱。黃河一直被黨項人奉為母親河。他們多么希望偉大而親切的母親河能夠以它滔天的波浪將成吉思汗那支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擋在黃河天險之外,然而,母親河的血脈已經被寒流的神手點了死穴。河面冰潔如平地。成吉思汗的大軍輕輕松松地渡過了黃河。危難之隙的西夏最后一位皇帝下令死守靈州并緊急征調10萬大軍前往增援。兩軍在冰天雪地中展開了一場生與死的激烈角逐,這是一場沒有觀眾,但卻是一場空前絕后的慘烈之戰。西夏主力全軍覆沒,尸體堆積如山,蒙古鐵騎也死傷無數。成吉思汗下了屠城令,

    幸?!傋x 2019年9期2019-10-30

  • 西夏王陵斷想
    之濱。黃河一直被黨項人奉為母親河。他們多么希望偉大而親切的母親河能夠以它滔天的波浪將成吉思汗那支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擋在黃河天險之外,然而,母親河的血脈已經被寒流的神手點了死穴。河面冰潔如平地。成吉思汗的大軍輕輕松松地渡過了黃河。危難之隙的西夏最后一位皇帝下令死守靈州并緊急征調10萬大軍前往增援。兩軍在冰天雪地中展開了一場生與死的激烈角逐,這是一場沒有觀眾,但卻是一場空前絕后的慘烈之戰。西夏主力全軍覆沒,尸體堆積如山,蒙古鐵騎也死傷無數。成吉思汗下了屠城令,

    幸福 2019年26期2019-10-08

  • 老卒豪言護城池
    故事:寶元元年,黨項人發兵進攻北宋,將延安圍困。延安城主官范雍一面派人向朝廷告急求救兵,一面組織城中的將士堅守城池,一次又一次地打退黨項人的進攻。然而,黨項人特別勇猛,不顧傷亡拼死攻城,有好幾次,城池險些被他們攻破,形勢非常危急。 城池被圍困到第7天的時候,黨項人又傾全力組織了大規模的進攻,范雍看到敵人的虎狼之師猛攻猛打勢在必得,料定這次是守不住了,心中充滿憂慮,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準備城破之后以死報國。一個老年軍??闯隽朔队旱男乃?,就對范雍說:“我是邊境

    文萃報·周二版 2019年46期2019-09-10

  • 西夏王陵
    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它承接鮮卑拓跋氏從北魏平城到黨項西夏的拓跋氏歷史。西夏是十一世紀初,北宋時期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王朝。它歷經10代,共189年,前期與遼國、北宋,后期與金朝、南宋并存。黨項是西羌族的一支,又稱黨項羌,原先居住在青海東南和四川西北部的高原地區。漢朝時期,他們遷徙到河西走廊地區,以游牧為生。黨項人以不同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19年99期2019-09-10

  • 宋時期的非漢族政權之西夏(982—1227)①
    崔紅芬 文 健譯黨項(唐古特Тангуты②)屬于藏緬語族,早在3世紀時已在今四川(Сычуань)西北部建立了自己的帝國(吐谷渾,Туюйхунь285—663)。在吐蕃王朝(Тубо)的威逼下,因吐蕃軍隊屢次侵犯四川和陜西(Шэньси),黨項(唐古特)被迫北遷。9—10 世紀,黨項(唐古特)在新的遷徙地(陜西Шэньси和甘肅Ганьсу的部分地區)實際上已處于完全獨立的狀態。盡管黨項(唐古特)統治者宣布在1038年建立完全獨立的民族政權夏國(西夏С

    西夏研究 2019年3期2019-09-03

  • 黨項拓跋馱布墓志及相關問題再研究
    前所知較早的唐代黨項人墓志之一,對研究唐代黨項的遷徙等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段志凌、呂永前撰文對墓志進行了研究,同時涉及黨項拓跋氏的來源等問題,而且刊發了圖版和錄文[1]49-56。鑒于該墓志所涉問題較多,對探討早期黨項歷史頗有價值,值得深入探討,同時,對刊布者的一些觀點我們有不同看法,故而特撰此文,擬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一、墓志所見黨項拓跋氏族源關于黨項拓跋氏之族源,學界早有關注。根據目前的相關記載和研究可知,黨項之名初見于北周

    西夏研究 2019年2期2019-06-20

  • 黨項西夏名物匯考》評介
    入編正史,但關于黨項西夏的記載卻散見于唐、五代、宋、遼、金、元等時期的典籍中,其中以傳、紀的形式出現在《宋史》、《遼史》、《金史》和《東都事略》、《隆平集》中者,號稱“西夏五傳”。這些文獻被很好地保存下來,它們在數量上較西夏文文獻占絕對優勢,屬于西夏文獻的大宗。但是在這些漢文文獻中,我們會發現許多關于黨項西夏的人、地、族、官名等往往有一定的出入,容易導致將一人、一地、一事誤為數人、數地、數事等。究其原因,“這些少數民族譯音詞自唐宋以來譯者各殊,且有音無義,

    西夏研究 2018年3期2018-09-17

  • 北宋沿邊黨項熟戶的凈土殿堂 (二) ——陜西志丹縣何家坬石窟的思想內涵與民族屬性分析
    座以北宋沿邊地帶黨項熟戶為主體開鑿的佛教洞窟 (圖1),這是目前所知北宋境內唯一一座由黨項熟戶主導開鑿的石窟。該窟為研究北宋黨項熟戶的佛教信仰、黨項與漢族的融合、陜北宋金石窟與敦煌等地宋夏石窟的關系等問題提供了絕佳的資料,其價值和重要性自不待言。筆者在《北宋沿邊黨項熟戶的凈土殿堂 (一)——陜西志丹何家坬石窟調查與初步研究》一文中對該窟的形制、造像和題記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刊布。在此基礎上,本文將著重探討何家坬石窟的造像題材、造像思想、民族特性等核心問題,不當

    西夏研究 2018年2期2018-05-29

  • 定難軍與黨項族拓跋部崛起之間的關系
    我國西北部地區的黨項族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王朝,與北宋、遼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近年來,學術界對于西夏史的研究一直未停止,雖然由于其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難以破譯的西夏文字,致使西夏史研究一直未取得太大的進展,但對于建立西夏的黨項民族的研究卻成果頗多。翻閱史籍可以發現,西夏建立者李氏家族的崛起與擔任定難節度使這一職位關系頗深。定難軍節度使一職自唐末始設,即由黨項拓跋家族擔任,此后各代沿襲,可謂見證了黨項拓跋氏由依附于唐朝的西北少數民族逐步成長為與宋、遼勢力相當

    宿州學院學報 2018年8期2018-04-03

  • 隋、唐時期的“千碉”地望初探
    綿亙數千里,接于黨項。往往有羌:大、小左封、昔衛、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臺、舂桑、利豆、迷桑、婢藥、大硤、白蘭、叱利摸徒、那鄂、當迷、渠步、桑悟、千碉,並在深山窮谷,無大君長”① ?!侗笔珐q附國傳》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載。另外在《隋書﹒崔仲方傳》中記載崔仲方任會州總管時,討平了紫祖、四鄰、望方、涉題、千碉、小鐵圍山、白男王、弱水等諸羌部②,千碉位列其中。史籍記載說明隋唐之際,中原史家已經了解到黨項與附國之間的深山河谷之間的諸羌部落中,存在一支居碉樓、碉房稱

    市場觀察 2018年11期2018-03-03

  • 從四川石渠洛須照阿拉姆石刻藏文題記看唐代吐蕃與黨項的關系
    097)關于唐代黨項部族與吐蕃的關系,先后有多位學者進行了探討①,本文主要利用近年發現的四川石渠洛須吐蕃時期藏文石刻題記結合其他史料記載對唐代吐蕃與黨項部族的關系再進行一些考辨,略抒己見。一、關于四川石渠洛須藏文石刻題記中出現的彌藥王(me nyag khri rgyal)近年發現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洛須照阿拉姆石刻藏文題記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khri srong lde btsan)在位時期(755-797)雕鑿的佛教摩崖石刻題記,其內容先后由瑞士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2018年4期2018-02-10

  • 等級與秩序 ——試論西夏社會關系重構
    □孫廣文一、黨項時期的社會關系早期黨項至南北朝時已經發展到以父系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氏族社會階段,他們“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表明一個部落便是一個宗族,一些大的宗族又分出一些小的宗族,稱門族或支族,如慶州大族野雞族,“其野雞第七門族首領李萬全及樹夥等族受敕書領袍帶”[1]2014。門族或支族之下又有族帳,族帳是黨項最基層的社會政治組織單位。這樣在黨項社會中就形成了“族—門族(支族)—族帳”或“族—族帳”這樣的社會組織結構,“門族”是“族”的子

    西夏研究 2018年4期2018-01-23

  • 西夏的背影
    古代西北少數民族黨項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滅亡已過了八百多年。曾經上演過西夏人太多創業、征戰、興盛、衰落和悲歡離合故事的寧夏平原沐浴在寧靜祥和的春天陽光里,柳樹、楊樹、槐樹的嫩葉和淺淺春草染得塞上江南春光無限。賀蘭山似乎還未完全從冬天的沉睡里醒過來,陽光照在上面顯得薄了一層,遠遠看去多少有些沉寂,但復蘇就在眼前。這樣的季節,這樣的情景里,我從西北的另一座城市來到這里,追蹤西夏王朝早已遠去的背影。去西夏王陵之前,我對這個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的王朝知之甚少,還是

    飛天 2018年11期2018-01-23

  • 七至九世紀中葉唐代黨項的內遷及管制探析
    觀時期,唐政府在黨項之地廣設羈縻州,黨項拓跋部歸附唐朝,雙方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但吐蕃的崛起卻打破了這種平衡。最早到高宗乾封年間,吐蕃不斷向東侵蝕黨項的居住地,黨項各部不堪吐蕃的壓迫,向唐王朝請求內徙。本文以“安史之亂”為時間節點,通過分析黨項遷出地和遷入地,將黨項的內遷過程大致分為兩大階段進行論述。黨項遷入之初,唐政府仍然對其羈縻統之,而隨著帝國自身軍事需求的增加以及對內遷黨項控制的需要,唐朝統治者對黨項的管理策略進行了調整:將以羈縻州為中心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 2017年0期2017-12-18

  • 西夏太后:得大位容易,得人心不易
    安于現狀,她還像黨項女子一樣學習騎馬射箭。西北強烈的風沙不僅沒能侵蝕她的容顏,反而讓她的身體更加豐腴健美,笑容更加燦爛飛揚。轉眼小姑娘到了婚嫁年齡,無數與之門當戶對的求婚者紛至沓來,她卻一個也沒看上,她的夢想是嫁入黨項貴族家庭。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一次打獵時,她遇到了國舅沒藏訛龐的兒子,她的美貌與陽光讓這個官二代一見傾心,回來后就備禮求婚。梁氏如愿以償,嫁入了西夏最有權勢的家庭,成為國舅的兒媳。走進當朝最顯赫的家庭,觸目所及是雕欄玉砌的庭院,是萬眾拜服

    百家講壇(紅版) 2017年5期2017-10-10

  • 《西夏頌祖歌》新解讀
    舊唐書·西戎傳·黨項羌》記載,黨項羌有八個大部落,細封氏主要分布在現在阿壩州阿壩縣,拓跋氏主要分布在現在的四川松潘至若爾蓋、甘肅迭部縣之間。我們認為,黨項羌即是潰散的“宕昌羌”及各種西部羌戎的稱呼(6世紀下半葉開始見于史冊)??傊?,黨項羌都分布于四川岷山以西的大金川流域。所以西夏祖先居住的“漠水”應是指大金川流域。內蒙古清水河塔爾梁宋代墓葬壁畫血祭圖再有,據《北史·附國傳》的記載,在附國的東北有“婢藥”(即彌藥,也寫作木雅)。這是關于彌藥人最早的文獻記載。

    大眾考古 2017年1期2017-06-28

  • 歷史視角下黨項人(7—13世紀)的宗教信仰漸變述論
    9)?歷史視角下黨項人(7—13世紀)的宗教信仰漸變述論郝振宇(西北大學 歷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家庭、社會和經濟群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甚至與國家的價值體系聯系,成為國家意志的體現。黨項人的社會形態在公元7世紀至13世紀中由原始社會至奴隸社會再至封建社會,宗教信仰相應的在6個世紀內經歷了自然崇拜、人本性的鬼神崇拜和國家性的佛教信仰,三種宗教信仰形態是黨項人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核心反映,同時也體現了宗教與政權組織形態人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12-20

  • 心有所屬
    楊志軍飲血王黨項羅剎是父親用三匹馬輪換著從黨項大雪山馱到西結古來的。那時候它昏迷不醒,馱到這里后的第三天它才醒來,一醒來就看到了父親。父親正在給它捋毛,它吼起來,它的喉嚨幾乎斷了,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但是它仍然煞有介事地狂吼著。在心里,在渾身依然活躍著的細胞里,它憤怒的狂吼就像雷鳴電閃。父親感覺到了,輕聲說著一些安慰的話,手并沒有停下,捋著它的鬣毛,又捋著它的背毛,然后給它換藥。藥是他從藏醫尕宇陀那里要來的,每天都得換。換了藥又給它喂牛奶。它從來沒喝過牛奶

    文學少年(小學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宋代陜西路沿邊黨項和吐蕃的農畜牧業生產——以耕地面積和性畜數量為中心
    些州軍分布著許多黨項和吐蕃,他們既從事農業,又從事畜牧業。目前,學界對宋代陜西路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史研究,大多側重于探討黨項或吐蕃居住地的土地開發、屯田的分布狀況及其作用等問題。由于資料缺乏且分散,對該地區黨項和吐蕃的農業、畜牧業生產詳情關注甚少。因此,從定量研究的角度,對宋代陜西路沿邊地區黨項和吐蕃農業、畜牧業生產中具體的耕地面積與牲畜數量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黨項的農業生產宋代,我國西北地區生活著許多黨項,他們主要分布在靈、夏、銀、綏、宥、

    貴州民族研究 2015年7期2015-09-28

  • 民族勢力崛起與晚唐五代西北政治格局重構之關系
    要:吐蕃衰退后,黨項迅速崛起,成為西北政治格局重構者之一。從晚唐始,黨項取代吐蕃成為中央政權關于邊疆民族問題的重心,而黨項李氏和折氏在利益的取舍中分別走上不同的道路,并對其他民族勢力造成了很大沖擊。黨項的發展歷程實際上是晚唐五代西北政治重心內移,并成為西北政權林立的典型代表,客觀上推動著西北政治格局的重構。關鍵詞:黨項;中原政權;西北政治格局;民族勢力中圖分類號:K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11-0001-08晚唐五代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11期2014-12-20

  • 黨項宗族
    宗族存在于整個黨項社會與西夏政權的全過程,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派生出許多支系,一個強宗大族往往包括若干個乃至數十個中小家族。大大小小的宗族首先是一個軍事實體,越是強宗大族,擁有和控制的武裝力量也就越強越大。同時,宗族還是一個經濟實體,在這個經濟實體內,既有農奴勞動,又有奴隸勞動,包含著封建制和奴隸制兩種經濟成分。關鍵詞:黨項宗族部落兵制作者杜建錄,1962年生,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地址:銀川市文萃北路21號,郵編750021。宗族是具有血緣聯

    民族研究 2001年4期2001-04-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