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巧

  • 時光中的傳統文化
    滿滿。七月初七·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為乞巧節,也稱“七夕節”“七巧節”“七姐節”等。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今天的七夕節十分具有浪漫色彩,甚至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但在過去,女子七夕乞巧多是為了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西漢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在《開元天寶遺事》中,也記載了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的事跡。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

    求學·理科版 2023年13期2023-06-27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視野下廣州乞巧民俗文化活態傳承模式初探
    背景下,廣州傳統乞巧民俗文化應積極融入文化圈建設,拓寬創新發展路徑?,F通過梳理廣州乞巧民俗文化傳承發展現狀及其當下面臨的若干瓶頸問題,提出文化內涵融合和傳承創新路徑,構建“內部引導,外部傳承”活態傳承的聯動模式,以進一步推動傳統乞巧民俗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引言黨的十九大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級的重要發展戰略。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特色更加鮮明?;浉郯娜赝?、血脈相通的嶺南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突出優勢。隨著《廣東省推進“粵港澳

    文化產業 2023年10期2023-05-30

  • 原真性視角下廣州乞巧民俗文化傳承的再思考—以珠村為例
    繁榮?,F以“中國乞巧第一村”廣州天河區珠村為例,運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和口述訪談等方法,剖析珠村乞巧民俗文化的傳承狀態。珠村乞巧文化的原真性在于其代表了當地原住民的鄉土文化,研究基于原真性原則提出乞巧民俗文化的活化傳承策略,以期為廣州傳統文化保護提供思考。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各地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激發中華優秀

    文化產業 2023年7期2023-03-11

  • 八月來臨話七夕
    “巧節”,又稱“乞巧節”“雙七節”。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是我們在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因為“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節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據《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戚夫人提倡夫妻之間要長相廝守、白頭偕老。隨著牛郎織女故事的摻入,七夕節便一步步變成了情人節。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

    北京紀事 2022年8期2022-05-30

  • 傳統節日類非遺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傳承實踐及其思考 ——以甘肅西和乞巧節為例
    續發展。一、西和乞巧風俗保護傳承概況甘肅東南部隴南市西和縣、禮縣的乞巧風俗歷史悠久,極具地方特色。2006 年西和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2008年西和乞巧節被增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西和乞巧風俗的保護與傳承不再僅是民間自發進行,而是由政府推動,這使西和乞巧節得到了更廣泛的宣傳和弘揚。(一)西和乞巧的民間傳承西和民間乞巧風俗起源于漢代,主要流行于漾水河流域,當地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乞巧活動的習俗。儀式從農歷六月三十(

    非遺傳承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5

  • 牛郎織女的傳說
    晚上,女子要穿針乞巧。讓我們一起欣賞古代詩人借助牛郎織女的故事創作的詩歌吧。七 夕[唐]杜 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乞 巧[唐]林 杰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毒_疏遺恨》之針[明] 唐 寅乞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牛郎織女年年會,可惜容顏永別離?!镀呦Α啡婋m無一句抒情的話語,卻道出了失意宮女的孤獨和凄涼的心境。前兩句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一個“冷”字讓銀燭秋光

    作文·小學中高年級 2021年8期2021-11-07

  • 七夕節——坐看牛郎織女星
    歷七月初七又叫“乞巧節”。當然,她們更羨慕牛郎與織女堅貞的愛情,自然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這都屬于少女的活動和心事,男人不能參加,因此,七夕也叫“女兒節”,是中國唯一以少女為主角的特色節日。其實,乞巧的活動有很多,比如“穿針乞巧”? “喜蛛應巧”等。穿針乞巧最早的乞巧方式,女子手執絲線和九孔針,趁著月光連續穿針引線,最快完成的稱為“得巧”。喜蛛應巧女子們七夕當天捉蜘蛛放到小盒里,第二天早上打開盒了,發現蜘蛛結網的便是“得巧”。還有女子在七夕夜深人靜時躲在葡萄

    家教世界·創新閱讀 2021年9期2021-09-29

  • 七夕為何成為中國情人節?
    “巧節”,又稱“乞巧節”“雙七節”。七夕節起于乞巧,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它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如今中國的情人節的呢?這就要翻翻歷史了。據《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戚夫人提倡夫妻之間要長相廝守、白頭偕老。將夫妻之間的“情”字抬上了理論高度。隨著牛郎織女這一愛情故事的廣泛傳播,經過歷史的沉淀,慢慢的,七夕節一步步變成了情人節。舊時,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

    北京紀事 2021年8期2021-08-23

  • 潭山乞巧
    歐嘉榮化龍潭山乞巧文化節潭山村的民俗文化活動中,最著名的要數乞巧文化節。其中,節日活動中的乞巧公仔別具特色。乞巧公仔個頭不大,制作卻不簡單——包括人物造型、服裝裁剪、工藝刺繡、面相繪畫、鑲、扎作等多道工序,完成一個公仔至少需要4至5日。每逢七夕,許氏宗祠都會進行“擺七夕”活動。屆時,村民們會前去觀看乞巧公仔,也有不少游客慕名前來參加節日盛會。潭山乞巧已列入廣州市番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靶虑锓觊c,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泵糠昶呦?,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潭山

    廣東第二課堂·小學 2021年8期2021-08-10

  • 隴南乞巧民俗活動中的舞蹈研究
    030)一、隴南乞巧民俗儀式及舞蹈的基本概況乞巧節的名稱多樣,一般也有人將其稱作是巧娘娘節。參與節日的人們通過祭拜等儀式向織女祈求賜予靈巧聰慧、婚配如愿、生活幸福的節日民俗。隴南西和地區的乞巧節進程,分兩個階段進行,即準備階段和乞巧節日活動階段。5月至6月為乞巧節的準備階段,為了保證乞巧節的順利進行,在農歷的五月下旬就要開始歷時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選址、聯絡籌資、排練歌舞、生巧芽、請巧、造巧等事項;農歷六月三十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晚上,這期間便是乞巧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4-08

  • 西和乞巧民俗中女性精神追求的時代闡釋
    42500)西和乞巧文化起源并流傳于甘肅隴南西漢水流域的秦人遺風?!?span class="hl">乞巧”,乞是求、要、向人討要,巧本義為技巧,靈巧、靈敏,手的技能好。在乞巧女兒心目中巧和竅互通,心靈手巧和巧思妙想相互融合?!拔骱?span class="hl">乞巧”是乞巧女向“巧娘娘”討要一雙巧妙的雙手,以實現個人聰慧能干的美好愿望。乞巧的內容從習得女孩生活技能、生產本領延伸到女孩精神追求,其目的是通過參與乞巧活動使自己“得巧”,成為有智慧的女性。西和乞巧的唯一對象為“巧娘娘”。巧娘娘的原形為“織女”,即《史記·秦本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21年4期2021-03-25

  • 民俗節慶的成長※ ——基于“廣州乞巧文化節”新聞報道的分析
    作為國內最知名的乞巧文化節之一,至2016年廣州乞巧文化節已連續舉辦12屆,在珠三角乃至海外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其發展經驗為民俗節慶的成長提供有益借鑒。1 文獻回顧關于“民俗節慶”的研究已經相當廣泛和深入,其中包括民俗節慶的發展問題。就國內相關研究來看,以“節慶(節事)發展”“節慶(節事)可持續發展”等為題目或者主題的相近文獻多從區域節慶資源開發的視角討論當地節慶(節事)的發展問題,相關研究闡述了一些寬泛的經驗和對策。國內有關知名節慶的實證研究從整體上介紹了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3-03

  • 生態女性主義視域下隴南乞巧祭祀的文化闡釋
    今活態傳承。隴南乞巧民俗更是以其歷史悠久、儀式完整、內容豐富、活動時間長而備受世人關注,被民俗學家柯楊先生譽為乞巧民俗的“活化石”,至今依然展現出傳統民俗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隴南乞巧民俗作為女性特有的節日,其內涵是對女性社會性角色的建構。生態女性主義理論指出:“女性是通過長期以來所履行的社會角色來與自然接近的,女性的各種特征和倫理是由社會構建的?!盵3]9隴南乞巧節是姑娘們為適應女性未來社會角色而進行的祭祀演繹與手藝強化,是為了達到更好的個人生存、家族興旺和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1-08

  • 乞巧文化在中學教學中的意義
    _楊金偉、王芳“乞巧節”是起源并流傳于現今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禮縣一帶的秦人遺風,歷經兩千余年的傳承演變,成為一種集信仰崇拜、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我國的“乞巧節”大部分是在七月初七日當天舉行,唯獨西和的“乞巧節”從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結束,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每年農歷七月,西和隨處可見載歌載舞的乞巧場面,場面熱烈,禮節繁雜,此俗與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動有關,傳承悠久,相沿成習,形成固定完整的

    清風 2020年18期2020-10-28

  • 從《乞巧》一課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育審美鑒賞力的策略
    實踐經驗,結合《乞巧》一課探究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審美鑒賞力的有效策略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鑒賞力;培育策略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是密切關聯,不可分割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是在一定時代的審美觀念、趣味、理想的引導之下,憑借一定審美媒介,對學生施加審美影響的活動。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以及良好的審美鑒賞能力。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結合歷來便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培育孩子們的審美鑒賞力呢?本文結合《乞巧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13期2020-10-21

  • 七夕來“乞巧
    時候你可以試試‘乞巧,看看能不能真的變得心靈手巧吧!”明天瞪大眼睛:“乞巧?那是什么?”瑾萱笑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七夕時那些有趣的事情吧!”“乞巧”“乞巧”是中國古代人民在農歷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這天的一項風俗活動。民間傳說,織女是一位美麗勤勞的仙女,更是一個紡織高手。因為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這天,織女會出現在天空的“鵲橋”之上,所以許多女孩子會通過各種有趣的方式向織女許愿,希望自己能有一雙巧手。這種活動就被稱為“乞巧”?!?span class="hl">乞巧”的形式對月

    小雪花·成長指南 2020年8期2020-10-12

  • 珠村乞巧節俗的“活字典”
    的珠村人,從小對乞巧文化耳濡目染,多年來致力于乞巧文化的挖掘、記錄、組織、傳播、培訓等工作,擔任歷屆乞巧文化節的講解,發表眾多乞巧節相關文章,保存了豐富的乞巧文化相關資料。!朋.年起,跟隨母親學習乞巧傳統工藝齋塔等的制作方法,擅長用新型材料制作現代作品,代表作有《喝水不忘挖井人》《航天火箭揚國威》等。一、深受珠村乞巧文化滋養起源于南宋的珠村,居民以潘、鐘兩姓為主,潘劍明出生在珠村,是珠村潘氏第22代傳人。童年和中學時期都生活在珠村,姑姑和母親都是刺繡能手,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8-14

  • “我們的節日·乞巧節”理論研討會在甘肅西和舉行
    藝家協會、甘肅省乞巧文化研究會、隴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共西和縣縣委、西和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乞巧節”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舉行。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中國民協顧問夏挽群,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蕭放,北京大學教授王娟等領導及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共約100人出席活動。在8月2日召開的“我們的節日·乞巧節”理論研討會上,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西和縣副縣長任靜,隴南市人大副主任高天佑,甘肅省文聯副主席馬青山致辭,甘肅省民協主席王

    民間文化論壇 2019年5期2020-01-10

  • 人類學視野下女性在乞巧儀式里的象征與表達
    七月初一到初七的乞巧儀式,現在每年約有10 萬人仍在參與,該儀式對當地女性影響深遠。乞巧儀式盛況僅次于春節,參與人員以未出嫁的姑娘為主,其中有幾個經驗豐富的長者指導儀程。儀式中的祭祀、歌舞是她們感懷祖先、追求智慧和美的表達方式。儀式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如只允許女性參加,只祭拜織女(當地叫“巧娘娘”),期間有敬麻姑神的環節、有巫術性的“神靈附體”以實現人神對話環節。儀式的程序和儀式中的歌舞對于傳承人有嚴格的要求,對女性的基本要求儀式中都有所體現,且儀式中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1-09

  • 廣州乞巧民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試論民間、學者與地方政府的相互作用
    ”節,民間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廣東人俗稱“拜七姐”或稱“擺七娘”。這個民俗節慶源于一個傳說,那就是傳誦上千年的牛郎與織女、天上與人間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節俗傳頌著故事,故事印證著節慶,豐富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祖國兩岸三地,在日本、韓國,“七夕”節流傳下來。廣州地區過七夕與其他地區最大的區別是,廣州人將一個久遠的民間傳說演化為“擺七夕”,女子們將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對幸?;橐鰫矍榈南蛲癁榫唧w的行動,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擺出一臺臺小巧玲瓏的

    探求 2020年1期2020-01-07

  • 以“乞巧節”為原型創辦“乞巧民俗文化活動”探析
    。甘肅省西和縣“乞巧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的一項重要遺產,2008年被錄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中。其七天八夜的禮俗儀式、載歌載舞的表現形式、祈求心靈手巧的美好寓意構成了乞巧傳統文化獨特的價值。今年,甘肅西和縣以“乞巧節”為原型,融合乞巧傳統文化,創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乞巧民俗文化活動”。所以,選取“乞巧節”為典型案例,通過與豐收節進行比較分析,為豐收節增添文化底蘊。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個案調研等研究方法,旨在為豐收節初步發展階段注入更多文化底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9年3期2019-12-08

  • 對非遺十年之后乞巧文化傳承的再觀察和思考
    【摘要】乞巧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根據非遺文化遺產的流程確定傳承人,傳承機制、以及相關的傳承場所建設,推動了乞巧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針對非遺之后十年的乞巧文化傳承與變遷進行論述,思考無論民間存在還是政府行為,所能做的應該是靜下來更多的應在理論與方法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為了不破壞傳統音樂的“原生性”而作新的方向的思考?!娟P鍵詞】乞巧;非遺十年;傳承與思考【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20

    北方音樂 2019年11期2019-08-12

  • 民俗類非遺的保護 ——以廣州乞巧民俗的保護為例
    勢。這其中,廣州乞巧民俗的發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本文將以廣州乞巧節為例,探討民俗類非遺的保護機制。二、廣州乞巧民俗概況(一)粵人重巧夕廣州人一般稱七夕節為乞巧節、七姐誕或擺七娘、擺七夕等。相比于國內其它地區,廣州及周邊地區對乞巧節的重視程度讓人印象深刻?!肮瞎杖?,睺羅樸賣聲?;浫酥厍上?,燈火到天明?!边@是南宋詩人劉克莊描寫珠三角民間通宵達旦慶祝乞巧節的一首詩,從中可以窺知,南宋時,廣州的乞巧節應該就已經非常熱鬧,詩人用一個“重”字點出了乞巧節在粵人心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2019-06-05

  • 張惠:一份擔當,一條光榮之路
    張金仿將乞巧文化發揚光大“我們西和縣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西部小城,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三國古戰場、仇池國的故土。尤其古老先秦遺風的乞巧文化,更是西和地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弊鳛槲骱涂h文聯主席的張惠,對西和縣的地域文化不僅了如指掌,而且飽含深情。能夠從事文藝事業,對張惠來說既是一種熱愛,也是一種責任,西和縣身后的文化底蘊,讓作為縣文聯主席的她感到任重道遠,必須一步步走出去,將西和縣古老的文化遺傳不斷傳承并發揚光大?!敖陙?,西和縣搶抓國家‘一路一帶

    現代婦女 2019年2期2019-02-24

  • 隴南乞巧民歌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上述立場均與隴南乞巧民歌主題元素相合,因此,隴南乞巧民歌的本質屬性符合生態女性主義理論,生態女性主義不僅適用于純文學,而且適用于隴南乞巧民歌。一、隴南乞巧民歌與“乞巧女”個體生態發展隴南乞巧民俗中的活動主體“乞巧女”是未婚姑娘,他們祈盼健康成長、有和諧美滿的家庭與人際關系,有才學有手藝,以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在乞巧民歌中都有表達。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動既是認識過程,也是學習過程,是一場傳幫帶的禮樂文化認知盛宴,這些認知對乞巧女個體的健康成長以及未來發展起著

    社科縱橫 2019年3期2019-02-19

  • 隴南本土對乞巧文化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從西漢水流域留存乞巧民俗文化的現實情況看,本文所指隴南,即今名所指范圍?!半]南本土”,即指當今隴南市轄區。二、國內對隴南乞巧文化的推介、宣傳取得了顯著成績自2007年西和縣舉辦首屆“中國乞巧文化旅游節”以來的11年間,國內對西漢水上游地區乞巧民俗文化有組織、有規模的推介、宣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西和縣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功不可沒。我們僅從“數字超星”數據庫以“西和乞巧”“隴南乞巧”“西和禮縣乞巧”(包括單獨字段“禮縣乞巧”)“西漢水乞

    甘肅農業 2019年1期2019-02-14

  • 發揮民俗“乞巧”文化優勢,建設校園文化的思路與策略
    喜琴摘要:民俗“乞巧”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當地學校的傳承和校園文化建設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民俗“乞巧”文化分析,認識到利用民俗“乞巧”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的形勢和出路,及相應的思路與策略。探索“乞巧”文化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傳承的內容與方式,尋求“乞巧”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的新路徑、新方法,同時也推動民俗文化遵循時代精神走向創新性發展。關鍵詞:民俗“乞巧”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思路;策略;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騰飛,教育面臨著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2019-02-11

  • 乞巧十二祭文化意義初探 ——甘肅省西和縣姜席乞巧風俗田野調查報告
    7)西漢水之上的乞巧風俗源于先秦時期,傳承至今,可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俗價值。長江流域嘉陵江支流西漢水上游,現今甘肅東南部,西和、禮縣等地一帶,曾在遠古時期就已有人類在此繁衍,屬仰韶文化、齊家文化、寺洼文化的古代文化遺址范疇,這里也曾棲息著氐、羌等西戎少數民族,秦時屬于西垂邊境。由此看出西漢水上游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秦人為祭祀以“織”彪炳史冊的祖先女修將銀河西側最亮的零等星命名為織女星。秦文化中對古老的星辰崇拜和對祖先女修的崇拜,孕育了乞巧風俗

    絲路藝術 2018年11期2018-09-21

  • 七夕節的起源和發展
    展。節日起源婦女乞巧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說的是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自然崇拜“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此外,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

    老友 2018年8期2018-09-03

  • 隴南乞巧節:鑲嵌著女兒智慧的古老習俗
    隴南西和乞巧節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顯著地域特點的中國傳統節日。乞巧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漢代,是一種集信仰、音樂、歌舞等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已經記載七月七為重要的民俗節日,但并未言及乞巧,而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边@是古文獻中關于乞巧民俗的最早記載?!?span class="hl">乞巧”是向神靈討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求,“巧”則指心靈手巧或有巧思妙想。西和乞巧活動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與當地的天文現象和獨特

    現代婦女 2018年8期2018-08-23

  • 筑夢“女兒節”:生機盎然的乞巧時代風采
    的生活,在“中國乞巧文化之鄉”隴南市西和縣,每年從農歷六月最后一個晚上到七月初七,長達7天8夜的節日慶祝讓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西北名城散發出濃濃的文化風情。隴南乞巧經久不息、源遠流長。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是有著千年文化傳承與積淀的遺產,是將儀式參拜、詩詞歌賦、舞蹈展示、美好期盼融為一體的節令活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乞巧文化的一代代繼承與弘揚,隨著時間的涌動,這個承載著人們美好希冀的傳統活動逐漸被賦予了更多意義與價值。每一個“巧”字背后,都

    現代婦女 2018年8期2018-08-23

  • 采訪:廣州市天河區珠吉街文化站站長——楊靜
    年來,在打造廣州乞巧文化節文化品牌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2012年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基層先進宣傳文化工作者”榮譽稱號。2014年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優秀文化品牌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羊城晚報2014年11月22日A7版(《廣州乞巧文化節背后的巧女》)對個人進行了專題報道。2016年被廣東省委宣傳部授予“2016年度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能人”榮譽稱號;南方日報2016年12月10日04版(《乞巧文化節的超級推手》)對個

    廣東園林 2018年3期2018-07-25

  • 乞巧文化大課間的德育功能探析
    楊道佳乞巧文化是珠吉地區流傳八百多年的民俗文化,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自發進行的一項民間活動,現在已成為廣州市的一個品牌,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的乞巧文化節活動。珠村被譽為中國乞巧第一村,珠村小學在這濃郁的地域文化氛圍當中,怎樣讓我們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與傳承呢?怎樣使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在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中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將其巧妙融入學校的育人之中呢?我就把這幾年的實踐和經驗進行匯總和提升。一、德育如何在乞巧文化大課間活動的定位珠村小學以乞巧

    師道·教研 2018年6期2018-07-13

  • 秦風漢水的女子心上的歌
    整理編訂的《西和乞巧歌》一書,非常親切激動。紅色的封面裝幀,精美的紙張,間有紅色剪紙插頁,一首首動人的歌詞,彌散著濃厚的秦地民俗文化氣息,捧在手里,讓人珍愛不已。讀完整本書,更感覺到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它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和乞巧節”儀式的紙上展演,更是了解和研究中國乞巧文化以及古代女性文化的珍貴資料。甘肅省西和縣,是秦人崛起和發跡之地,浸潤著周秦文化的遺風。漾水和西漢水(古代典籍多處可考證,鵲橋相會之“銀河”,古即稱“漢”。如《詩經·大雅·云漢》

    飛天 2018年4期2018-04-28

  • 乞巧文化大課間的德育功能探析
    珠村小學 楊道佳乞巧文化是珠吉地區流傳八百多年的民俗文化,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自發進行的一項民間活動,現在已成為廣州市的一個品牌,每年都會舉行大型的乞巧文化節活動。珠村被譽為中國乞巧第一村,珠村小學在這濃郁的地域文化氛圍當中,怎樣讓我們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與傳承呢?怎樣使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在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中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將其巧妙融入學校的育人之中呢?我就把這幾年的實踐和經驗進行匯總和提升。一、德育如何在乞巧文化大課間活動的定位珠村

    師道(教研) 2018年6期2018-04-02

  • 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廣州乞巧民俗文化傳承策略研究
    T分析框架的廣州乞巧民俗文化傳承策略研究皮澤紅(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廣州510520)民俗文化價值挖掘與產業化發展問題,是近10年來學術界普遍關心的一個熱門話題。廣州市乞巧民俗文化正經歷發展瓶頸以及面臨外來文化沖擊,促使我們對于乞巧民俗文化的價值挖掘和產業化發展進行研究,以期為廣州市乞巧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揚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進而打造和豐富廣州“文化名城”的城市符號。乞巧民俗文化;傳承發展;策略引言乞巧作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彰顯

    經濟研究導刊 2017年23期2017-12-26

  • 漫談乞巧女兒節
    ■李仲紅漫談乞巧女兒節■李仲紅“七月初一天門開,我請巧娘娘下凡來,巧娘娘下凡來,給我教針教線來?!泵磕暌坏睫r歷七月,隴南西和縣、禮縣西漢水流域一帶女兒歡快的過著自己的乞巧節日。乞巧節是中華傳統節日當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節日了。乞巧文化起源并流傳于甘肅隴南西漢水流域西和縣、禮縣一帶。西北師范大學趙逵夫教授在《漢水與西禮兩縣的乞巧民俗》一文中指出:“西、禮兩縣隆重的乞巧民俗是秦文化的遺留”。湯湯漾水,滔滔西漢,源橫嶺,出嶓冢,滋漢源,潤長道,使西垂成為秦人先祖

    甘肅農業 2017年21期2017-11-16

  • 古老民俗乞巧
    圖/鄧海古老民俗乞巧節◎文·圖/鄧海從陜西咸陽出發,向甘肅隴南禮縣、西和縣去秦人故里尋根。這里是秦人最早的發祥之地,自然有一種跨越遠古的親切。這次尋根之旅,恰巧趕上西和縣一年一度的乞巧節。乞巧,是一個流傳甚廣、歷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漢文化中織女、牽牛、河漢三種天象。西和“乞巧節”又稱“巧娘娘節”“女兒節”,是指每年農歷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獨由女性歡度祈福的節日,源于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扒赡锬?,家迎的,我把巧娘乞下凡,今年去,明年來,我送我的巧娘上天河

    金秋 2017年14期2017-10-24

  • 初中語文非遺課程資源西和乞巧節的開發探究
    +剡蕾摘要:西和乞巧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獨具西和風情的寶貴財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把西和乞巧節作為語文校本課程資源來開發,不僅可以促進課程的發展、學生的發展,亦可保護和傳承這一古老民俗。因此,在充分利用乞巧節這一豐富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從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方面來構建具體實施方案,從而豐富“非遺”作為校本教學內容的個案研究。關鍵詞:西和 乞巧 語文 校本課程 開發2002年10月,《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宣言》頒布,其中強調:政府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6期2017-07-07

  • 推遠點 再推遠點 ——從《乞巧》中品拓展之美
    華人教版三年級《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這樣一篇想象力豐富的作品,在教學中,除了要關注詩歌本身所蘊含的豐富想象力之外,更要關注“乞巧節”在被“拉近和推遠”的過程中是否有其他的意蘊,學生的思維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被進一步拓寬和加深,古詩句是否真的在“言近而旨遠”的實踐中煥發出新的光芒等。聽過一些執教《乞巧》的公開課,不論是哪個教師,都繞不過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有什么習俗?對此

    山西教育·教學 2017年10期2017-04-12

  • 母親的“乞巧節”
    ,就是女孩們的“乞巧節”。七夕那天,母親會讓我們姐妹“穿針乞巧”?!捌呦裣幢滔?,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弊怨牌呦陀小按┽?span class="hl">乞巧”的習俗。母親給我和妹妹們準備了五彩絲線,讓我們比賽穿針,看誰穿得最快。姐妹們就當玩有趣的游戲,母親卻絲毫不敢馬虎,還煞有介事地為我們看時間,數數穿了多少根線。我至今不知道穿針乞巧的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不過母親的做法,鍛煉了我們眼疾手快的本領。我上五年級時,母親讓我學踩縫紉機。那臺老縫紉機是母親的寶貝,她

    中華家教 2016年10期2016-11-07

  • 七月七,吃巧果
    女星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關于乞巧的記載。唐詩宋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曰“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宋元之際,七夕乞巧變得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

    美食堂 2016年8期2016-08-23

  • 月下穿針乞巧
    紅的基本功,穿針乞巧是七夕乞巧的一種常見方式?!肚G楚歲時記》 記載,七月初七晚上,家家戶戶的婦女結扎彩絲線,穿七孔針。有的人用金、銀、黃銅做成針。所謂“七孔針”,大概是一端有七個針孔的特制“乞巧針”,它只在七夕時讓婦女把彩線來回穿過它的針孔,穿得快的人就表示乞得巧了。唐詩中歌詠七夕穿針乞巧的篇什甚多,如:崔顥 《七夕詞》:“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弊嬖?《七夕》:“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绷_隱 《七夕》:“香帳簇成排窈

    讀書文摘 2015年10期2015-11-20

  • 七夕,向織女乞一雙巧手
    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乞巧節,也有人稱之為“七夕節”“女兒節”?!捌呦?span class="hl">乞巧”,就是指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趁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候,年輕女子們向心靈手巧的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和一副巧藝,求她傳授給自己紡紗、織布、縫衣的手藝。關于“乞巧”的起源,東晉葛洪在《西京雜記》中寫道:“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褸,人俱習之?!边@是目前我們在古代文獻中所看到的,關于“乞巧”的最早記載。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古時候,人們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很重視,各種內容和形式也很有趣。乞巧

    初中生世界·七年級 2015年7期2015-09-10

  • 論廣州乞巧民俗文化的活化傳承
    0360)論廣州乞巧民俗文化的活化傳承□梁鳳蓮(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東廣州510360)從城市推廣新生節慶的經驗來看,古代民俗是由下而上產生的,當代節慶是可以由上而下產生的。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社會管理者研究民眾情感需求,根據市場調研,推動了部分非重要傳統節日的轉型,使之更加年輕化、時尚化,受到了市民的歡迎,廣州天河乞巧節的發展正處于這一關鍵的轉型階段。政府要制定規劃,采取有效措施,引導乞巧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鼓勵年輕一代參與乞巧節慶活動,促使乞巧節良性發展。

    探求 2015年4期2015-02-13

  • 西和禮縣乞巧民俗特征及傳承價值
    500)西和禮縣乞巧民俗特征及傳承價值潘江艷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文史學院,甘肅成縣742500)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禮縣乞巧活動是一種集信仰、音樂、歌舞等為一體的漢族民俗,它具有歌舞性、娛神性及功利性特征。研究乞巧民俗的文化形式及其價值,對傳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乞巧;西和縣;禮縣;“巧娘娘”;特征;價值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它還有“乞巧節”、“女兒節”等不同的叫法。關于它的起源問題,雖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我國自古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2-13

  • 彰幽抉微、精博允當的區域文化研究大著——評趙逵夫主編的《西和乞巧節》
    、天水一帶也叫“乞巧節”?!啊?span class="hl">乞巧’是向神靈討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討,巧則是心靈手巧,有巧思妙想,其實質是說有智慧?!盵1]“乞巧節”在甘肅南部、西漢水上游的西和、禮縣等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它被稱為“中國古代乞巧風俗的活化石”。據調查,在全國有不少地方有七夕乞巧風俗,但只有甘肅西和、禮縣一帶的乞巧風俗最為特殊、最為隆重、持續的時間也最長。[2]這里的乞巧都是從農歷七月一日起,到七月七日止;而且都要供奉用紙糊的“巧娘娘”,屆時姑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6期2015-02-13

  • 從本真性視閾看甘肅西和乞巧節的傳承與展演
    性視閾看甘肅西和乞巧節的傳承與展演韓 雷,劉 憲(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傳統乞巧節是作為甘肅西和民眾生活此在而被傳承或展演的,是以織女神為崇拜對象的女性節日,乞巧節的本真性要素獲得了應有的尊重和保護。本真性要素無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魂。而成功申遺后的乞巧節,其本真性要素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乞巧節期間以有悖自然傳承和民眾意愿的“精致化”、“碎片化”的官方操控方式進行展演;其存在本身亦漸趨碎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和乞巧節;本真性;視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4-20

  • 從唐宋七夕詩文看乞巧在隴南的流傳
    從唐宋七夕詩文看乞巧在隴南的流傳蒲向明(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成縣 742500)乞巧最早屬于北方風俗,且和遠古秦先民密切相關。豐富的唐宋七夕詩文,為我們考察乞巧在隴南的流傳提供了全新視角。和六朝七夕詩文相比,唐宋詩文反映隴南(隴右)乞巧的面不夠大,但唐人從六朝的代意模式中走出來,展示了自身的情感與思想。詩文的思想情感在士氣激揚的唐代,顯露了詩人對乞巧民俗的關注;而宋人沉著于堅持,將唐代七夕詩描述隴右(隴南)乞巧的理念和事件踵事增華,對今天隴南乞巧民俗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3-28

  • 七夕節的常見習俗
    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有的地區還組

    鄉村科技 2014年13期2014-03-04

  • 從傳統到當下——甘肅西和乞巧節文化空間變遷研究
    035)一、西和乞巧節產生的歷史根源位于甘肅隴南地區的西和至今還存有獨具特色的乞巧習俗。每到農歷六月三十,當地女性著裝一新相聚在一起通過乞巧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整個乞巧活動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深夜。時至今日,和全國其他地方乞巧習俗漸衰乞巧活動漸弱的現狀相比較,西和乞巧節之所以能夠活態的存在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與當地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關系。乞巧節的產生緣由大都和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傳說有關。而西和民眾崇拜的織女神卻和該地歷史有著很大關系。20世紀90年代初,位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6期2013-11-01

  • 甘肅隴南漢水流域乞巧節的“通過儀禮”意蘊闡釋
    甘肅隴南漢水流域乞巧節的“通過儀禮”意蘊闡釋王亞紅(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云南昆明650030)甘肅隴南漢水流域乞巧節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女性民俗節日,在女性心靈和一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利用范·哲乃普的“通過儀禮”理論模式對其進行分析,闡釋了乞巧節狂歡表象下面所隱藏著的“通過儀禮”意蘊本質,從而揭示出乞巧儀式活動對于女性個體和社會整體的功能和意義。乞巧; 少女; 過渡; 通過儀禮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是我國一個廣泛流傳的傳統女性民俗節日。隨著時代的發展,乞巧文化在

    懷化學院學報 2010年4期2010-08-15

  • 為愛言情
    :節序詞 七夕 乞巧 七夕詞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6-0041-02王國維曾經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詞的創作在宋代大興,成為“一代之文學”,被宋代文士們認為是任情山水,流連光景,傳情達意,懷古詠物的一種主要途徑。作為一種抒情文學樣式,宋詞很適合表達歲時歡慶的場景。在宋詞中,抒發節日的喜怒哀樂成為必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09年2期2009-11-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