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行

  • 日本漢學家松浦友久對古樂府、新樂府、歌行表現功能的研究
    古樂府、新樂府、歌行三者關系概說在以往對樂府與歌行關系的各種論述中,以二者難以進行明確區分的論說較多。胡應麟[1]《詩藪·古體下·七言》認為“七言古詩,概曰歌行……”;而樂府和歌行的區別在于“自唐人以七言長短為歌行,余皆別類樂府矣”;明確提出“行者歌中之一體,創自漢人明矣”。胡應麟對“歌行”的論述是將其拆分開來進行的,即“歌”為曲調之總稱始于上古,以“行”為“歌”中一體則創自漢人;他將七言古詩和長短句雜言古詩稱為“歌行”,而將其他形式的歌辭作品均歸為“樂府

    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23年6期2024-01-21

  • 魏晉南北朝仿樂府《燕歌行》創作及其藝術追求
    且逐漸形成了創作歌行體詩趨勢。因為古題《燕歌行》基調悲涼慷慨,與古代士人壯志難酬的情懷多有吻合,加之較早的《燕歌行》仿作主要描摹思婦情感這種古代文人熱衷的主題,是以歷代文人仿作《燕歌行》者頗多,從魏晉到中唐幾乎代有其人,遂形成了一個仿作《燕歌行》的作品系列。本文擬從該系列中截取魏晉南北朝文人仿作《燕歌行》這一段落,予以分析研究,描述其概貌、分析其意蘊,揭示其中體現的作者藝術追求和審美情趣,以便為文學藝術發展,為詩與歌結合過程中的音律詞采和藝術追求等研究提供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1期2023-08-01

  • 《燕歌行》背后的高適及其他
    黃立一《燕歌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代表作,前人評價甚高,趙熙甚至目為“常侍第一大篇”(《唐百家詩選》)。據詩前小序,作于開元二十六年(738)。作者之前曾于開元十五年(727)和二十年(732)兩度北上薊門,深入幽燕,對東北邊塞軍事十分熟悉,寫作此詩時又恰是在唐軍大敗于奚、契丹之后,故雖是和“客”作,卻有深刻的時勢內涵和個人親身體驗。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悲壯淋漓。除了藝術成就,此詩在文學史上還有著十分重要的典范意義?!堆?span class="hl">歌行》全詩如下:漢家煙塵在東北,漢

    博覽群書 2023年5期2023-05-23

  • 李賀詩中轉韻現象及其體式意義*
    韻;李賀;韻式;歌行;中唐樂府韻律形態是詩歌體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詩人的用韻習慣往往影響著具體作品。 李賀詩歌有獨特的用韻風格,但前人論及李賀用韻時,多集中於字法,對所用各韻間關聯及用韻與詩境關係著墨不多(1)如史淑琴《李賀詩歌用韻研究》系統整理李賀詩韻譜、韻讀,歸納出入韻字音表,得出“李賀詩歌用韻較寬”的結論;但全文僅就韻論韻,未聯繫詩歌內容,也未對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加以説明。另一方面,對用韻不加以文體上的區分,忽略文體功能對詩作風格的影響,也缺乏各體間的溝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2022-09-27

  • 論錢謙益歌行體創作藝術風格
    ,當代專論錢謙益歌行體創作的論文尚未見到。而實際上,錢謙益的七律與歌行①對于歌行的界定,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本文基本贊同薛天緯的“大歌行觀”。見《歌行詩體論》,《文學評論》2007年第6期。藝術成就很高,歷來為詩評家所重,王士禛在《分甘余話》卷二中說:“明末及國初歌行,約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時與蘇近;大樽源于東川,參以大復;婁江源于元白,工麗時或過之?!盵1]53“虞山”即指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派,王士禛指出其歌行與杜詩的淵源以及對蘇詩的融合特點。在清初歌行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歌行
    析】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把?span class="hl">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燕是北方邊地,征戍不絕,所以《燕歌行》多半寫離別。本詩即寫一個女子在秋夜懷念滯留在遠方的丈夫,開頭兩句描繪深秋蕭索悲涼的景色,從視覺、聽覺、感覺各方面造成一種寂寞凄清的氣氛,接著將燕兒、天鵝南歸的現象與丈夫遠游不歸相對照,鮮明地表現了少婦思夫濃烈深切的感情。繼而設想他為何滯留他方,再轉為寫自己整日相思的苦悶,娓娓敘來而又幾經掩抑往復,以內心不絕如縷的柔情抒發無法

    領導月讀 2021年4期2021-12-28

  •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文體特征教學探究*
    有關注到該詩歌是歌行體,沒有與其他詩歌區分出來?!睹┪轂榍镲L所破歌》劃分在歌行體類詩歌中分析的主要是辛曉娟的《杜甫歌行藝術探究》和薛天緯的《唐代歌行論》,但主要作為文體研究的佐證材料,而不是針對這首詩的文體特征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立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文體特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一、遵循文體特征,整體把握文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選自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在該篇目的教學提示中明確指出注重歌行體文體特征,那么該詩歌的文體特征具體是什么?從這首詩歌的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1年1期2021-12-06

  • 《長歌行》熱播傳遞家國精神的勵志傳奇
    裝傳奇勵志劇《長歌行》已于近日登陸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該劇以初唐的一段歷史 為背景, 講述了勵志少女李長歌追尋內心道義, 從一心欲復家仇到以守護家國天下為己 任, 助一代明君促進民族融合, 實現太平盛世的故事, 通過一群初唐青年的成長, 描摹了 一幅青年勵志群像圖。該劇自拍攝起便受到諸多觀眾期待, 播出后收視口碑更是雙豐收。該劇由華策影視杭州劇集中心、琰玉影視、企鵝影視、琰然影視聯合出品, 多年來,華策始終堅持“內容為王”, 專注故事傳遞時代精神, 為影視

    北京青年周刊 2021年15期2021-05-13

  • “行”字劇大熱,劇名跟風“行不行”
    有一串。這廂《長歌行》正熱播,《驪歌行》突然官宣4月15日開播,這還不夠,排隊的還有《皓衣行》《青簪行》《月歌行》《雪中悍刀行》……從《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的“傳”字,到《陳情令》《山河令》《玉昭令》的“令”字,目前的潮流刮到了“行”字。這不禁讓人擔憂,這些“行”字劇,不知道最終能“行”的有幾部。(摘自《中國日報》4.15)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15期2021-05-08

  • 元代歌行觀念及其音樂性問題探賾①
    學術背景下,元代歌行詩體的研究漸開堂廡,陸續有新的成果出現。這在一些有關歌行研究的重要學人,如葛曉音、錢志熙、趙敏俐、王輝斌等那里都得到了充分體現。但統觀既有的研究成果,發現此前諸公更多是在關注樂府概念考辨的過程中漸次逼近歌行詩體的研究,這種研究取向也就間接導致了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元代歌行研究起步較晚,一直未能形成規模。意識到這一點,筆者曾以此另撰文《元代歌行論略》《元詩“四大家”歌行的主題內容與文化意蘊》《元詩“四大家”歌行比較研究》,嘗試對元代歌行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20年1期2020-12-07

  • 唐代詩歌中“女性與盛衰”主題與都城文化
    性;都城;盛衰;歌行作者簡介:辛曉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北京100872)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都城文化與古代文學及相關文獻研究”(18ZDA237)DOI編碼:10.19667/j .cnki.cn23-1070/c.2020.04.014詩歌“女性與盛衰”主題,特指以女性為主要描寫對象,以宮室苑囿或豪門大宅為空間背景,通過女性個體命運的沉浮反映國家盛衰的一類作品。其體制多為長篇歌行或七絕聯章;語言則鏤金錯彩,辭藻華美;感情

    求是學刊 2020年4期2020-09-06

  • 歌行體古詩的教學思考
    其是針對較長篇幅歌行體古詩的教學,如果不能認真進入對詩歌本身的解讀,不能真正去讀懂詩歌,那么接下來對詩歌思想及手法等的所謂鑒賞,都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對這類詩歌的鑒賞,更需要我們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進行。那么如何讀懂,又不失詩歌學習的美感和樂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嘗試激趣,鼓勵質疑,盡力釋疑,再做進一步鑒賞。嘗試激趣初讀設計,感受詩歌 學習之初,先由學生以自主設計的形式進行詩歌誦讀,可配樂可清讀。比如學習《春江花月夜》,一生配樂朗讀,情致深婉,引領著學生進

    教育·教學科研 2020年7期2020-08-13

  • 明清歌行體式的敘事邏輯與詩史演進
    0〕一 明清之際歌行創作興盛的社會背景明清之際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生、社會矛盾急劇激化的時期,也是學術思想活躍、文學創作興盛的時期。明清之際是中國古代歌行創作的高峰之一,詩人在繼承前人歌行的基礎上,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這一時期涌現了以吳偉業為代表的婁江派,以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派,以陳子龍為代表的云間派,形成了明清之際歌行的三大流派。王士禛在《分甘余話》卷二中說:“明末及國初歌行,約有三派:虞山源于杜陵,時與蘇近;大樽源于東川,參以大復;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5-06

  • 南朝歌行詩的承繼與變通
    210036)歌行詩,其名及表達主旨于先秦兩漢時均已萌發?!案琛弊罟?,上可追至《彈歌》《擊壤歌》等勞作之歌,主要承載詩歌的傳情達意之功能。其初意以熱情而有節奏的歌呼聲傳遞出人們協同勞作之意,后又延有歌功頌德、抒發個人情感的《卿云歌》《南風歌》等作品;“行”次之,源于漢魏,主要指詩歌句式結構和音韻節奏等外在的呈現形態,其多以流暢跌宕的節奏長言敘述,如《相逢行》《秋胡行》《隴西行》等;歌行兼之,前人一般認為歌行源自曹丕《燕歌行》,以后到宋齊時有《白纻歌》《東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0年9期2020-01-19

  • 杜甫歌行體詩的體類特征
    代詩歌體式中,“歌行”是一個既明確又含混的概念,在使用時,“歌行”一詞連用,在漢代文學作品中是詩歌名稱的一部分,如“怨歌行”“長歌行”“艷歌行”,而不具備詩體學的意義?!?span class="hl">歌行”出現在《宋書·樂志》中,所指為樂府中的歌辭,是樂府詩中名稱里含有“歌”“行”字眼的詩作,包括《燕歌行》《艷歌行》《長歌行》《飲馬長城窟行》等為代表的“歌辭性詩題”,但沒有具體的詩體內涵指向,也不能算詩體的名稱?!?span class="hl">歌行”的名稱,在唐代并沒有詩體學意義上的理論界定,唐人創作發達,文學理論

    南都學壇 2019年5期2019-12-16

  • 論《紅樓夢》中“歌行體”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要:《紅樓夢》中歌行體詩作近二十首,代表作如《葬花吟》《桃花行》《姽婳詞》,及《芙蓉女兒誄》中騷體部分。在紅樓詩詞諸多體裁中,數量不算最多,成就卻最高。曹雪芹選擇特定詩歌體式完成人物塑造的做法,在歌行一體上也體現得最為典型充分。本文擬從詩體學的角度,分析歌行篇制結構、藝術傳統、抒情手法對《紅樓夢》人物塑造的獨特作用,并試圖以管窺豹,探究特定詩歌體式對小說人物塑造的不同影響?!都t樓夢》中共有詩詞八十余首,體式包括絕句、律體、樂府、歌行、詞、曲、酒令等,可謂“

    紅樓夢學刊 2019年1期2019-11-12

  • 杜甫歌行體詩的藝術境界
    自作七言,亦謂之歌行”[1]所點示之因素為歌行標識,遵從《文苑英華》和宋敏求、嚴羽、姜夔、馮班等人的歌行概念審視杜詩,大體對杜甫的歌行體詩有如下認知:杜甫的歌行體詩不是他的詩歌體式里寫得最好的一類,但在唐代詩人里,他的歌行也是僅次于李白而已,不僅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且有《楠樹為風雨所拔嘆》《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白絲行》《飲中八仙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等傳唱佳品。杜甫的歌行體詩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境界:一是“以氣概

    南都學壇 2019年3期2019-05-22

  • 何景明《明月篇》序中的詩學觀
    何景明創作的七言歌行體詩數量不在少數,其中以《明月篇》最為著名,王士禛在《論詩絕句》中評《明月篇》:“接跡風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從天。王楊盧駱當時體,莫逐刀圭誤后閑?!蓖跏慷G認為《明月篇》有三個特點,一是繼承了《國風》傳統,二是《明月篇》雖擬古卻自有作者的妙悟,三是說明《明月篇》乃是模仿的初唐四杰。又提到《明月篇》模仿的四杰,只是“當時體”,作詩不必以四杰為規矩準繩。王士禛是根據《明月篇》的序而有感而發,何景明在序中提出了兩點創作原則:一是“風人之義”

    焦作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3-05

  • 唐代歌行體詩歌研究述評
    。在眾多詩體中,歌行體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詩體。歌行體詩歌雖然早在唐朝之前就已經產生,但卻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歌行體詩歌真正的繁榮與昌盛,正是在唐朝。關于歌行體的概念,學界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據此就可以說明此研究的復雜性與困難度,也說明了值得繼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學界關于歌行體的研究成果,不管是論文,還是著作,也都不是甚多,而且往往集中于某一時期的某些作家作品進行研究,而從整體上對唐代歌行體詩歌進行考察研究的,目前筆者只發現了薛天緯的一本《唐代歌行論》,僅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10期2019-01-21

  • 元代歌行論略
    221116)歌行源自樂府,于唐宋時期走向興盛。元代歌行遠承唐宋近啟明清,數量龐大,別具特色,是歌行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環。然學界對元代歌行缺乏整體性的認識與探究卻是不爭的事實。當今一些關于元詩的研究著作如張晶的《遼金元詩歌史論》,傅璇琮、蔣寅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通論·遼金元卷》都是在分析詩人的詩歌特色時順便舉出幾首歌行作為例證,仍停留在賞名篇、摘佳句的階段;王輝斌的《唐后樂府詩史》、王錫九的《金元的七言古詩》則將歌行放置在樂府與七古的范圍內討論,其實是

    中國韻文學刊 2018年2期2018-05-30

  • 初唐四杰的七言歌行
    婧初唐四杰的七言歌行作者:張婧初唐四杰是宮體詩的改造者,盡管他們沒有提出具體的理論改革措施,其詩歌在一定程度上還帶有六朝綺麗浮艷的風氣。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歌行體上的大量創作實踐,促成了對詩歌題材的拓展,即由宮廷走向市井和塞漠;促成了抒情模式的轉變,即由單一的思婦——征夫抒情模式轉為更為深沉地對人生與歷史的思考;促成了諷喻精神的回歸??傊?,他們為初唐詩壇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同時,也為歌行體在唐代進一步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初唐四杰;歌行體;七言歌

    創作 2017年3期2017-11-14

  • 《長歌行》賞析
    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扒嗌蠄@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陽光,這是一副多么生機盎然的圖畫。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大自然賜予人間春光和恩澤。詩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紙背,隨即又抒發了悲壯的情緒?!鞍А弊旨仁菍κ捝跋蟮拿枋?,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接著聯想到百川歸海、一去不回,并以此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17年8期2017-08-04

  • 管平潮:好看是《血歌行》最大的特質
    平潮:好看是《血歌行》最大的特質管平潮,知名暢銷作家,中國作協、浙江省作協會員,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碩博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其處女作《仙劍問情》網絡原名《仙路煙塵》,在起點中文網一經連載便受千萬粉絲追捧,被奉為中國仙俠小說開山之作之一。代表作:《仙劍奇俠傳》《仙劍問情》《九州牧云錄》《大話西游》。在最新作品《血歌行1:學府風雷》即將火熱上市之際,《山海經》的小編特意采訪了管老師,請他談一談《血歌行》與他以往的作品究竟有哪些不同之

    山海經 2017年5期2017-04-08

  • 歌行
    ◎漢樂府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陽春布③德澤④,萬物生光輝。??智锕澲?,焜黃⑤華⑥葉衰。百川⑦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咀⑨尅竣倏汗湃藭r常食用的一種蔬菜。②晞:天亮。③布:布施,給予。④德澤:恩德,惠澤。⑤焜黃:焜,光明。指花朵褪色凋零。⑥華:通假字,通“花”。⑦川:河流?!痉g】園子里青青的葵菜上,布滿了露珠,它們在等待著晨光的照耀。在這溫暖的陽春時節,大自然惠施恩澤,將生命力給予了萬物,讓萬物生機勃勃。我喜歡這樣

    小學生學習指導(中年級) 2017年6期2017-02-17

  • 元、白歌行觀再認識 ——以《唐代歌行論》為中心
    ]雛鳳清聲元、白歌行觀再認識 ——以《唐代歌行論》為中心⊙宋振錕[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北京 100872]薛天緯教授《唐代歌行論》作為歌行研究的力作,認為元稹對歌行的理解是“新題樂府”,而白居易所理解的歌行是“新題樂府”和“歌辭性詩題”的“非樂府歌行”。筆者在薛教授結論的基礎上對于元、白歌行觀給予新的認識。元稹 白居易 唐代歌行 歌行觀唐代歌行的詩體研究目前以薛天緯教授的《唐代歌行論》為最全面清晰的力作,上篇講述歌行體詩歌的肇始與早期發展,中篇講述“歌行

    名作欣賞 2017年3期2017-01-19

  • 淺議李白七言歌行體詩歌的藝術特色
    戀懿 陳琳瑜“歌行體”這種新的詩歌體式,在唐以前,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進入唐代,“歌行體”作為一種獨立的詩歌樣式,開始大量登上詩壇,并成為初唐詩歌創作的新走勢。而七言歌行,到了李白手中,縱橫奇變,開創了“歌行體”的嶄新局面。李白七言體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李白的七言歌行體詩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固有格式,無所依傍,筆法任性情而變幻莫測,營造出搖曳多姿的神奇世界。李白憑借其超凡的才情、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使語言

    學校教育研究 2016年4期2016-10-21

  • 略論《詩藪》之詩體流變觀——以七言體為例
    例,兼及古體七言歌行及其所影響的七言律詩,分析胡應麟《詩藪》之詩體流變觀。分別考察“辨體”與“體變”、古體七言之變、近體古體七言之變,分析《詩藪》詩體流變觀之復雜性與宏觀性,運動性與規律性。七言體;胡應麟;《詩藪》;詩體流變觀《詩藪》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的詩歌理論著作,該書“本著格調說的觀點對歷代詩歌的流變與發展及其藝術成就作了詳盡的評述”[1]24,體現了胡應麟的詩歌流變觀。關于詩歌流變的觀點,《詩藪》序言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夫詩,心聲也。無古今一也。顧體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6年4期2016-03-28

  • 淺議李白七言歌行體詩歌的藝術特色
    聶戀懿 陳琳瑜“歌行體”這種新的詩歌體式,在唐以前,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進入唐代,“歌行體”作為一種獨立的詩歌樣式,開始大量登上詩壇,并成為初唐詩歌創作的新走勢。而七言歌行,到了李白手中,縱橫奇變,開創了“歌行體”的嶄新局面。李白七言體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李白的七言歌行體詩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固有格式,無所依傍,筆法任性情而變幻莫測,營造出搖曳多姿的神奇世界。李白憑借其超凡的才情、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使語言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6年4期2016-03-15

  • 高適《燕歌行》諷刺對象爭議述評與新解
    ○孟憲華高適《燕歌行》諷刺對象爭議述評與新解○孟憲華邊塞詩人高適的《燕歌行》對后世影響極大,但是對于詩人在詩歌中所諷刺的對象,后人卻有不同的理解。有“諷刺張守珪”說、“諷刺安祿山”說、“諷刺張說”說、“任人不當、邊策失誤”說等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應該把諷刺對象理解為一種泛指,是一種藝術概括,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本詩的復雜性和典型性。高適 《燕歌行》 諷刺對象 藝術概括高適作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元人辛文房評價其“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

    現代語文 2016年28期2016-03-02

  • 論李白各體山水詩的藝術淵源及其對傳統的發展
    五絕、七絕、七言歌行等體裁來表現山水主題,并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從體裁入手考察其山水詩,可以說李白是盛唐詩人中在山水詩創作方面用力最勤、開掘最廣、變創最多的詩人。李白各體山水詩都有其獨特的淵源與風格特點,在承與變、承與創之間有不同的表現。而總的特點有二:一是充分地表現個性,二是從各自的體裁特點出發,共同體現對音樂性的追求。二者構成李白山水詩不同于盛唐諸家的獨特個性,而且對后世山水詩藝術影響深遠。關鍵詞:李白;山水詩;藝術淵源;七絕;五古;歌行作者簡介:

    求是學刊 2015年5期2015-09-11

  • 論鮑照對唐代歌行體詩歌的影響
    就鮑照詩歌對唐朝歌行的影響進行闡析。一、鮑照七言歌行在唐代的價值體現論及南朝人對唐詩的影響,自然注意到鮑照、謝靈運、謝眺和庾信等四位詩人。鮑照、庾信的影響主要在七言樂府和七律,謝靈運和謝眺主要影響在五律和律詩的偶對上。在鮑照奠定七言體詩的基礎上,其后至隋唐以前七言詩是否就開始出現興盛壯大的局面呢?結果則不盡然。根據逯欽立先生選編的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歌》進行粗略統計,鮑照之后到隋代以前,文人創作的七言詩約為100首,按朝代分大致為:宋3首,齊3首,梁79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樂府古辭《公莫巾舞歌行》的解讀
    載錄的《公莫巾舞歌行》,是長期以來未能真正圓滿解讀的奇文,幾成“千古疑案”。筆者重新考索,認為此文乃女主人公乳母表演巾舞時歌唱的一首歌行體詩歌,淋漓盡致地抒發了為嬰兒哺乳到母子分別的真摯深情。而并非歌舞劇或其雛型。之所以難以解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有少數通假字,而并非是因為文中聲、意混雜所致。關鍵詞:戲曲藝術;藝術作品;歌舞??;公莫巾舞;歌行;通假中圖分類號:J80文獻標識碼:A沈約《宋書》中,錄有《公莫巾舞歌行》①一文,只有308個字。但是,長期以來,語義

    藝術百家 2014年5期2015-01-07

  • 淺析漢代“樂府歌行”的萌芽期與形成期
    非格律詩。然而,歌行詩體卻很少被人關注。雖然歌行類這種作品在唐以前就已經出現,并且唐代歌行的創作已經達于極盛,但迄今為止對其內涵尚不是很明確,人們尚未形成共識,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概念。本文將立足于對歌行創作實踐考察,并盡可能地吸收歷代關于歌行的理論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力圖推動歌行的詩體學研究進一步深化,最終使歌行的詩體學更加清晰起來。1 先秦——歌行體的萌芽時期探究歌行體的演變與發張,我們必須探究歌行體這一文體的起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清這一思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8-15

  • 歌行與樂府的關系 ——以《文苑英華》為研究重點
    441053)論歌行與樂府的關系 ——以《文苑英華》為研究重點王輝斌(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湖北襄陽 441053)歌行與樂府的關系既密切而又復雜?!段脑酚⑷A》中20卷歌行主要為新題樂府,20卷樂府主要為舊題樂府。這一事實表明,《文苑英華》中歌行與樂府,是同一家庭中的兩位重要成員。清人馮班“歌行者,樂府之名也”的認識,也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文苑英華;歌行;樂府;比較研究歌行與樂府的關系,是文學史上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說其復雜,是因為歌行屬于詩體學的范疇,而樂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8期2012-08-15

  • 興象有常 熔裁別異 ——高適《燕歌行》的藝術魅力新談
    異 ——高適《燕歌行》的藝術魅力新談⊙全彩宜[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重慶 400074]高適的《燕歌行》被譽為邊塞詩歌的“第一大篇”,比較它與同名詩歌的異同,并通讀高適在寫作《燕歌行》之前創作的其他邊塞詩歌,不僅會發現這首《燕歌行》是怎樣繼承并突破傳統的創作模式,表達強烈的現實內涵的,而且會體味到作者提煉思想情感,熔裁意象素材的創作歷程。在欣賞詩歌魅力的同時,也深切地領悟到創作的一點兒奧妙。燕歌行 創作模式 熔裁意象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

    名作欣賞 2011年12期2011-08-15

  • 瞻仰楊開慧故居
    新程樹界碑。說說歌行體◎ 王迎春“歌”、“行”最初分別是中國古代樂府詩中兩種常見的體裁。如《隴西行》《孤兒行》《短歌行》《燕歌行》《子夜歌》《讀曲歌》《瑯琊王歌》等。久而久之,人們逐漸把它們當作“樂府”的代稱?!?span class="hl">歌行”在體式上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它有五言體,如李白的《長干行》;也有七言體,如高適的《燕歌行》。但它采用得最多的卻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在七言中雜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這是歌行體最有代表性的體式。以李白的《蜀道難》為例,該詩主體部分為七言,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0期2009-06-29

  • 葵不是向日葵
    年讀物中,把《長歌行》一詩中“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晞”中的“葵”字,注釋為“向日葵”;在串講文義時也寫為:“在園子里生長著青青的向日葵,上面充滿了朝露,正待陽光來把它曬干?!边x注者顯然認為古詩中的“葵”就是現今的油料作物向日葵,這是不恰當的。因為,向日葵原產北美洲,十六世紀才由西班牙人引種到歐洲,傳入我國的時間最早不能早于十六世紀。而這首《長歌行》則是漢代的詩歌,那時我國是沒有向日葵的。古詩歌中的“葵”,是我國古代一種很普通的蔬菜?!对娊洝て咴隆菲芯陀衅咴?/div>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0期1983-0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