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衡

  • 論東漢之“真”
    摘? 要:《論衡》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一部不可忽視的巨著,兩千年以來對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漢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既積極汲取先秦諸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又敢于挑戰權威,對當時整個思想界的非理性思想進行批判、肅清?!?span class="hl">論衡》是用來闡明是非之言,確立真偽標準的。王充用盡心思,創作此書來譏諷世上喜好奇異怪誕言語和虛幻荒謬文章的的不良風俗,即“疾虛妄,求實誠”。關鍵詞:論衡;疾虛妄;求實誠;真一、《論衡》成書背景及其評價人的思想總會受到物質的

    美與時代·下 2023年5期2023-06-28

  • 王充《論衡》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多研究“王充與《論衡》”的專家學者及研究論著對中國文化在俄羅斯的傳播交流及其“走出去”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一、王充《論衡》在俄羅斯的譯介斯婕布金娜(Т.В.Степугина,1923-2016)在《中國古代哲學——漢朝篇》(1990)篇中說道“本世紀初,德國漢學家阿爾弗雷德·??藢ⅰ?span class="hl">論衡》譯成英語,且完整譯本只有一本。1954 年蘇聯研究員彼得羅夫的著作《王充——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者和啟蒙思想家》中,他翻譯了《論衡》的多篇章節和節選,這對理解王充的世界觀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3-21

  • 命定之下的個體修為:王充“賢者命困”論旨趣探微
    思想家。在王充《論衡》的開篇位置,有若干篇討論“命運”問題的文章。如果說《論衡》有自己的思想體系,那么命運論則構成這一體系演繹、展開的邏輯前提,它是王充整體哲學之能成立的理論出發點。王充談命,與他對個體實踐的認識和建構有關。目前,學界關于王充命論的研究成果頗多,但大多沒有聯系其個體實踐論來探討。以往認為,王充認同以宿命支配人生一切行為,其實踐論是消極而無甚意義的,甚至據此質疑《論衡》有沒有價值論(1)如徐復觀認為王充“將人生、政治、社會一舉而投入于機械而又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12-05

  • 王充閱讀渠道新探 ——基于文獻文化史視角的考察
    可知”②黃暉:《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4冊,第1176頁,第1205頁。;其著述《論衡》洋洋二十余萬字,歷來被認為是輯佚、???、研究周秦兩漢文獻的淵藪。20世紀以降,受惠于黃暉、劉盼遂、岳宗偉、吳從祥、智延娜等前修時彥的不斷探索,學界對《論衡》引書狀況已有較為充分的了解③黃暉《論衡校釋》、劉盼遂《論衡集解》既以注釋《論衡》為務,梳理引書狀況自是應有之義。另可參見岳宗偉:《引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歷史學系,2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03-04

  • 地域文化視角下王充“疾虛妄”思想初探
    馮世明 楊 懿《論衡·佚文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span class="hl">論衡》篇以十數,亦一言也,曰:‘疾虛妄?!雹冱S暉:《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870頁。其中“疾虛妄”,即王充對自己學說精要之概括,歷來為后世學者所重視。目前學界關于“疾虛妄”的研究,大多側重于哲學史的研究取徑,即將“疾虛妄”作為一種哲學命題展開批判性的論證,因此評價往往有所偏頗,或稱贊其為科學的批判精神、唯物主義的哲學理論體系②關于此類觀點的論說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6期2022-02-24

  • 王充對今文經學的批評及其局限性
    3期。。在所著《論衡》中,王充以氣論對今文經學的災異譴告說進行了具體的剖析與批評,然而他的這種剖析與批評之中又存在矛盾與不足。以下詳論之,以就正于方家。一、王充其人及其學術思想淵源王充,字仲任,東漢會稽郡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他出生于光武帝建武三年即公元27年,約卒于漢和帝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歷東漢前期光武、明、章、和帝四朝。王充嘗自述其家世道:“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嘗從軍有功,封會稽陽亭。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

    理論學刊 2021年1期2021-12-27

  • 漢末《論衡》初傳
    摘 要: 漢末《論衡》能夠突破會稽一地,傳至北方,這在《論衡》傳播、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是《論衡》從鄉邦文獻到獲得全國性影響之間的重要一環,東晉葛洪首倡蔡邕“入吳始得《論衡》”說,作為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蔡邕在此期間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關鍵詞:蔡邕 王充 《論衡》 傳播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其生于漢順帝陽嘉二年(133),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192)。蔡邕一生著述頗豐,今人鄧安生整理的《蔡邕集編年校注》綜合前人成果,是目前較為全面的本子,本文引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劉光斗評點《論衡》研究
    重要作品一般,《論衡》亦進入評點者的視野,并陸續出現幾種評點本。評點作為一個特殊現象,在《論衡》接受史研究中應具有重要位置,然而前輩學人較少關注。本文選取劉光斗《論衡》評點本作為研究對象, 以期為《論衡》接受研究作有益補充。1 劉光斗其人其書劉光斗(1591—1652),字暉吉,號讱韋,晉陵人。明天啟五年(1625)乙丑科進士,歷任浙江紹興府推官、浙江鄉試分考官、廣西道監察御史、大理寺寺丞,任職期間多有政績,有賢聲。順治二年,降清,奉命安撫常州,順治九年,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1-30

  • 王充文體意識的文學史價值 ——以“論”體為中心
    予以觀照,并對《論衡》的文體意識予以揭橥,顯示出宏闊的學術視野,論證過程也體現出極強的邏輯思辨能力?;蛟S是通論視角無法給《論衡》更多篇幅,(2)這是《論衡》的“文體研究”較為普遍的情況,專著如呂逸新:《漢代文體問題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1年;論文如楊東林:《漢代文體觀念論略》,《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這些都是宏觀視角下的討論,總體上都對漢代文體研究有著重要貢獻。其中雖然有涉及《論衡》“文體研究”的內容,但限于體例,未能進一步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1-29

  • 王充的《論衡》是一部自相矛盾的哲學文本嗎?*
    英瑾一、導論:《論衡》文本中的不融貫性究竟來自何處?要為東漢哲學家王充的主要著作《論衡》(1)現在比較流行的《論衡》版本是《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中華書局2020年版),但為了方便不同版本的持有者,筆者引用原文時,采用“篇名的序數、節的序數”的格式,即“《論衡》36.1”意思是“《論衡》第三十六篇第一節”。需要注意的是,《論衡》的英譯本( Lun-hêng, Part 1&2, translated by Alfred Forke, New York

    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2021-11-24

  •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不載王充之考論
    書·經籍志》將《論衡》列入子部雜家,《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文獻通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沿循此例,已成學術定格;《后漢書·文苑傳》未列入王充,而王充本傳未提他的文學作品;《詩品》《玉臺新詠》《文選》未選錄王充作品;只有《文心雕龍》論及王充《論衡》,王充自然不被載入《中古文學系年》。如此,王充缺席中古文學發展的行列,在兩漢之際、東漢初的文學發展、演變的鏈條上就形成了歷史性的空缺,難見其所處的歷史維度及其對思想、文化、文學發展的貢

    東吳學術 2021年4期2021-04-14

  • 論衡》征引“道家”類文獻新探
    29,其代表作《論衡》,洋洋20余萬言,雄贍浩博,是古今公認輯佚、???、研究周秦兩漢文獻之淵藪。近百年來,受惠于黃暉、劉盼遂[2]、岳宗偉[3]18-22,30-60,202-331、吳從祥[4]、智延娜[5]等學者的不斷耕耘,學界對王充的閱讀視野、知識構成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然亦有未盡之處。此因王充自許“《六略》之錄,萬三千篇,雖不盡見,指趣可知”(《論衡·案書篇》,下文僅稱篇名)[2]1176,但近人研究《論衡》引書,多集中于“六藝”類文獻的梳理①,對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12-28

  • 王充人性思想及其啟示
    -40。王充在《論衡》中對孔子人性思想有過征引,如《論衡·本性》篇:“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蛑腥酥?,在所習焉,習善而為善,習惡而為惡也?!币驗椤爸腥恕睙o分于善惡,所以,王充認為“習”對“中人”有比較明顯的作用,可以“習善而為善,習惡而為惡”(《論衡·本性》)?!?span class="hl">論衡·本性》篇還有:“故孔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性有善有不善,圣化賢教不能變移易也”,用孔子“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論證其“至于極善極惡,非復在習”(《論衡·本性》

    平頂山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12-12

  •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lance (《論衡》, Lun Heng), “the qi of heaven and earth is interlinked and gives rise to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Wang, 1974, Chapter 18), that basic element connects with human body and constitutes the primordial qi which functio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2期2020-08-10

  • 王充《論衡》中“命”的意蘊及其當代價值
    03 一、王充《論衡》中“命”的內涵王充《論衡》中論及的“命”的內涵首先是作為“天命”來理解的。王充認為一個人的遭遇,歸根到底是由“命”決定的,而“命”的實現還有待于滿足外在的偶然條件,即“時”。至于決定“命”的,則是天地星宿這種物質實體在不斷的運動中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的物質性的氣,而不是神秘的,有意志的“天”。在他看來,人的壽命的長短,取決于其在母體時偶爾稟氣的薄厚,富貴貧賤,性善性惡也是由偶爾稟氣的性質決定的,與人的道德才能無關。那么這神秘的命到底從何

    理論觀察 2020年1期2020-05-11

  • 王充思想新探
    烈的詞匯是研究《論衡》時必須注意的幾個重要觀點。不過王充在通過“偶然”、“自然”來建構世界觀時,經常會連帶提出一個“合”的概念,例如論述“偶”的涵義時,有時候會刻意讓“偶合”二字連用;論述“自然”的涵義時也總是強調“合于自然”的說法,這種“合”的概念,減低了他的命定論的消極色彩而更近于道家順乎無為,安時處順的超脫生命之道。關鍵詞:王充;《論衡》;命定;道家;偶合;黯然諧合作者簡介:吳秉勛(1979.3-),男,漢,中國臺灣新竹人,臺灣東海大學文學博士,廈門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語言接觸視角下受事主謂謂語句的發展*
    語》《孟子》及《論衡》和《世說新語》《顏氏家訓》;對同時期中土文獻和漢譯佛經的受事主謂謂語句進行橫向比較時,我們選取《撰集百緣經》及其它漢譯佛經。一、《論語》《孟子》與《論衡》受事主謂謂語句的比較本文選取《論語》《孟子》和《論衡》作為語料來源,是因為這三部文獻的成書時代比較明確,其中《論語》《孟子》能夠代表先秦漢語的面貌,而《論衡》正是中古漢語的開端,同時書中的語言具有一定的口語性,能夠代表漢末這一歷史時期的語言特點?!墩撜Z》《孟子》中共檢得受事主謂謂語句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3-04

  • 王充與先秦道家
    230036)《論衡》提及道家思想和道家代表人物的次數雖然不多,但是,道家思想對王充思想的影響較大卻是不爭的事實。周桂鈿認為,《論衡》中涉及老子的文字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引孔子把老子比作龍的話”“二是天道自然無為”“三是恬澹無欲、全身養性、延年度世”[1]227。王充“天道自然無為”思想,在《論衡》中隨處可見。王充本人認為,自己在論述“自然”之說時是“試依道家論之”(《論衡·自然》);其天道思想“合黃老之義”(《論衡》)。胡適認為,王充“提出自然主義,恢復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2-25

  • 論衡》征引“諸子類”“詩賦類”文獻新探
    629,其著述《論衡》,洋洋二十余萬言,旁征博引,歷來被認為是輯佚、???、研究周秦兩漢文獻之淵藪。20世紀以降,受惠于黃暉、劉盼遂[2]、岳宗偉[3]18-22,30-60,202-331、吳從祥[4]、智延娜[5]等前修時彥的精耕細作,學界對王充的閱讀視野、知識構成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但亦有未盡之處。王充自許“《六略》之錄,萬三千篇,雖不盡見,指趣可知”[2]1176(《論衡·案書篇》,下文引本書,若無特殊情況,僅稱篇名),足見其對漢代人圖書六分法下的“

    唐山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1-09

  • 論衡》的海洋論議與王充的海洋情結
    王子今王充著《論衡》,成就了體現東漢時期思想文化豐收的代表作。作為漢代文化史乃至中國古代思想史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亦形成深刻影響的名著,《論衡》內容豐贍,視野宏闊,思辨精深,論說明朗?!?span class="hl">論衡》中涉及海洋觀察乃至海洋開發之有關魚鹽經營、航運實踐、地理知識、神秘信仰等方面的內容,以越人重視海洋開發的傳統為基礎,亦以戰國秦漢時期海洋探索及早期海洋知識積累為文化背景,具有值得重視的價值。有些認識,來自親近海洋的自身體驗和具體感覺?!?span class="hl">論衡》書中涉及海洋氣象知識、海洋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5期2019-12-22

  •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細說”
    說法漢代王充在《論衡·對作》中寫道:“況《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辯照是非之理......”這句話是說,何況《論衡》只是細說微論,解釋世俗的疑惑,辯明是與非的道理。在這里,“細說”是王充自謙的一種說法。今解——“細說”在今天現代漢語中的“細說”,通常解釋為詳細地解說、述說。窗外,似開未開的油菜花,黃中見青,稻田生青,柳枝也是青青,曼語細說之間,風景永恒不動。春帶愁來,春歸何處,春使人平靜,也叫人如何平靜?!鹩畛巍斗被ā?/div>

    大學·課外閱讀 2019年6期2019-09-10

  • 論衡》對《呂氏春秋》的評點與稱引
    《新論》、王充《論衡》以及黃老帛書《黃帝四經》、漢代懸泉置壁書《四時月令五十條》等,都可看出來,以至于徐復觀在《<呂氏春秋>對漢代學術政治的影響》一文說:一般地說,經學是兩漢學術的骨干,也是支持、規整兩漢政治的精神力量,但兩漢士人,許多是在《呂氏春秋》的影響下來把握經學,把《呂氏春秋》對政治所發生的巨大影響,即視為經學發生的影響;離開了《呂氏春秋》,即不能了解漢代學術的特性,這點卻被人忽略了。所以為了打開探索兩漢學術思想特性之門戶,便應先從《呂氏春秋》所及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7-15

  • 《左傳》與《論衡》“之”字用法比較
    之多,東漢王充《論衡》“之”字出現了9617次,不少學者分別對兩部書中出現的“之”字的具體用法進行了歸納總結。據何樂士先生的《左傳虛詞研究》,認為“之”字有五種用法:代詞、助詞、連詞、語氣詞、動詞[1],楊柯先生也對《左傳》“之”字用法進行了定量研究,認為“之”字用法除了何樂士先生提到的五種用法以外,還有兼詞、介詞的狀況[2]。吳慶峰先生在《〈論衡〉虛詞通釋》中指出“之”可用作代詞(第三人稱代詞)、連詞、助詞[3],而謝文乾先生則認為《論衡》中的“之”有動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5-20

  • 王充《論衡》中的樂論思想研究①
    ]1205著有《論衡》《譏俗》《政務》《養性》等書,除《論衡》流傳至今以外,其余書等均已亡佚?!?span class="hl">論衡》在當時并不為人所重,直到東漢末年,得到蔡邕等人的宣揚才聲名鵲起。[1]1238②葛洪《抱樸子》:“王充作《論衡》,北方都未有得之者。蔡伯喈常到江東得之,嘆其文高,度越諸子?!鞭D自:黃暉.論衡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1238.后人對于王充《論衡》思想的評論爭議很大,批評者認為其:“立說乖戾,不足道”,[2]贊賞者則認為其:“正虛妄、審向背,懷疑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9年3期2019-01-09

  • 《超奇》中的作者論和“疾虛妄”思想
    的文學理論家?!?span class="hl">論衡》歷來被認為是王充的代表作品,王充在其中提出了許多創新性觀點,如通過“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如夫妻合氣,子自生矣”表達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通過“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批判鬼神之說,通過“圣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孔學①等等?!?span class="hl">論衡》一書的主旨,用王充本人的話來說,就是“疾虛妄”②。二、《超奇》中的作者論(一)產生的背景戰國之前的文學,屬于集體文學創作時期。上古神話、《詩經》等沒有明確的作者署名。就連

    長江叢刊 2018年5期2018-11-15

  • 讀《弈喻》
    如此,則王充之《論衡》,柳宗元之《非國語》,李贄之《焚書》,又為何而作呢?王充著《論衡》的目的,就是為了“《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評也”。他不但訾古人之失,而且將矛頭直指圣人,著有《問孔》《非孟》。柳宗元也自稱,“今余為是書,非左氏(左丘明)尤甚”。且其好友李景儉(字致用)曾作《孟子評》一書(今失傳),“致用之志以明道也,非以摭《孟子》,蓋求諸中(大中之道)而表(表明)乎世焉爾”。至于李贄,則更是明確表示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知堂謂在中國歷史的

    雜文月刊 2018年13期2018-11-15

  • 中國古代毒物知識的科學源頭 ——基于王充《論衡·言毒》等篇章的綜合考察
    19)東漢王充《論衡》一書緊密聯系當時社會實際,從自然與社會兩個方面入手辨析討論了若干重要問題,“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疑”(《后漢書·王充傳》),通過辯證批駁兼用“問孔”“刺孟”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時人謂之“異人異書”①,后來也被視為悖逆之人而大肆批評②。盡管囿于儒家學理觀念的影響,儒生治經時對《論衡》不甚重視[1],但《論衡》一書在傳統社會經濟、文化、科技諸領域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2-6],也使得《論衡》成為研究漢代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問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10-08

  • 淺析王充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王充;《論衡》;中人中圖分類號:K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150-02王充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衡》一書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比如唯物主義認識論,不唯書、不唯上,以培養鴻儒為教育目標的思想,超越了那個時代的局限性,甚至在當代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一、王充的“中人”思想(一)世人大多為“中人”王充在《本性篇》中分析了孟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告子的“人性無善

    學理論·下 2017年8期2018-03-30

  • 論衡》個人性語法現象探析
    401331)《論衡》是東漢時期的代表性語料。劉盼遂序《論衡集解》云:“王氏自有其字典也。世謂西方大學人均有個人字典,予謂我國周、秦、兩漢諸子亦莫不然。試取一編閱之,即可知?!逼渲小巴跏献杂衅渥值洹?,即指《論衡》中有不少王充自創獨用的個人言語。不言而喻,絕大多數文獻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都不可避免地帶上個人特色,從而形成個人言語。在我們看來,作為漢語史研究基礎的文獻語料,所反映的都不是一個共時的、靜態的、同質的語言系統,其中不乏帶有仿古、新興、地域、語體、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03-29

  • 從喪祭禮俗看“屋漏”的本義與寓意
    并無沖突。王充《論衡·書解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中的“屋漏”不單單指漏風、漏雨的房屋,還包含著鄭玄所謂的“幽昧”“厞隱”等義,施政者唯有自我保持警覺,常常自省,方能發覺、吸納“草野”“諸子”的不同見解,匡正“政失”與“經誤”。關鍵詞:《大雅·抑》;屋漏;劉熙;《論衡》;政失中圖分類號:I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7)10-0135-06東漢王充《論衡·書解篇》中有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

    中州學刊 2017年10期2017-12-06

  • 論衡》選讀
    天者,普施氣萬物之中,谷愈饑而絲麻救寒,故人食谷、衣絲麻也。夫天之不故生五谷絲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災變不欲以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氣自變,而人畏懼之。以若說論之,厭于人心矣。如天瑞為故,自然焉在?無為何居?…………或曰:“太平之應,河出圖,洛出書。不畫不就,不為不成。天地出之,有為之驗也。張良游泗水之上,遇黃石公,授太公書。蓋天佐漢誅秦,故命令神石為鬼書授人,復為有為之效也?!痹唬捍私宰匀灰?。夫天安得以筆墨而為圖書乎?天道自然,故圖書自成。晉唐叔虞、

    月讀 2017年10期2017-10-18

  • 論衡》: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
    漢王充的代表作《論衡》又是宣傳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的重要著作。官場失意后著書立說關于王充的生平,主要記載在《論衡·自紀篇》以及《后漢書·王充傳》中。王充,字仲任,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他的先祖,本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因立了軍功,封于會稽陽亭,但僅僅過了一年時間,就被削去爵位而成為普通平民,從事農耕。他的曾祖父王勇,好意氣用事,《論衡·自紀篇》中用的是“任氣”一詞,結果可想而知,就是與誰都合不來,結怨眾多。此后不久便趕上了災荒年頭,又值兵荒

    月讀 2017年10期2017-10-18

  • 淺析王充《論衡·問孔篇》的批判性思維
    )【摘要】王充《論衡》一書閃爍著“疾虛妄”的批判性思維光芒,雖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對我國思想史理論與實踐研究有重要意義。其批判思維源于當時社會多維度思想沖擊及其自身三重身份秉性,有明顯時代印記。本文將以《論衡?問孔篇》為文本,分析其批判性思維及對我們當今社會的方法論借鑒意義?!娟P鍵詞】王充 《論衡·問孔篇》 批判性思維王充(27—約97),字仲任,東漢思想家哲學家批判者,會稽上虞人(今浙江),著《論衡》一書,凡八十五篇(《招致篇》為存目佚文)。我國自秦漢以來

    商情 2017年9期2017-04-29

  •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發凡*
    ”之說貫穿整本《論衡》,王充還專門著有《自然》一篇?!白匀弧币辉~在《論衡》中前后共計出現了66次[1],而且還不包括雖言及“自然”之意,未使用“自然”之詞的地方。當然,王充“自然”之說與道家“自然”之說并非完全相同,王充所謂的“自然”與老、莊所謂的“自然”只有部分相似,還有部分不同,這些不同之處是王充對老、莊“自然”之說的發展與創新。道家經典《老子》哲學的核心內容是“自然”、“無為”,王充直接繼承道家“自然”、“無為”的概念,提出“天道自然無為”思想。王充

    重慶社會科學 2017年2期2017-03-28

  • 漢語分析型致使結構在中古的發展 ——以《論衡》“使”字句為中心
    的發展 ——以《論衡》“使”字句為中心□陳國華目前,漢語分析型致使結構歷史發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還有較大研究空間。本文對《論衡》中的“使”字句進行了分類描寫和窮盡統計,并基于生成語法對致使結構研究的傳統,特別是Folli&Harley(2007)對致使輕動詞的研究,討論致使結構在中古的發展演變情況。本文認為中古漢語的分析型致使結構在“使”語法化為vCAUSE之后取得了數量優勢,呈現出逐漸取代vDO“使”的趨勢。另外,“使”的完全動詞用法剛剛開始往專門

    現代語文 2016年36期2017-01-20

  • 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
    言之類也?!?span class="hl">論衡·超奇篇》【原文釋義】凡是重視融通的人,可貴之處在于看重運用所學的知識。反之,僅僅能夠誦讀,讀詩讀經,即使數量達到千篇以上,與鸚鵡重復別人說過的話沒有什么區別?!窘浀浜喗椤繓|漢王充的《論衡》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哲學文獻?!昂狻弊直玖x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span class="hl">論衡》 一書在封建社會里一直被視為異端邪說,但是《論衡·超奇篇》在我國思想史上、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都有著重要價值?!冻嫫穬热葚S富,思想警醒、深刻。書中,王

    前線 2016年7期2016-07-30

  • Socialist Marketing Economy Needs Safeguards of Laws
    察》,《清華法治論衡》2001年第1期,第70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12頁?!?〕《共產黨宣言》單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頁。About the author:Chen Ting,MA,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research field: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學術界 2016年4期2016-02-28

  • 宋代《論衡》研究綜述
    偉摘 要:王充《論衡》一書,以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受歷代學者青睞與關注。宋代以后,隨著儒學地位的強化,宋人思想漸趨保守、正統,文學觀念與思想價值觀念的變化影響著學者對《論衡》的認識與評價,被視為《論衡》一部離經叛道之書,這種看法直接影響了明清時期對王充及《論衡》的評價。盡管宋代對王充及《論衡》以批評為主,但否定中仍蘊含著積極因素,其在宋代的廣泛流傳以及在宋代思想文化領域產生的影響仍不容忽視。關鍵詞:《論衡》;王充;宋代;綜述中圖分類號: K206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5年4期2015-10-21

  • 漢語史專書詞匯研究的一部力作——《〈論衡〉詞匯研究》述評
    究成果問世?!丁?span class="hl">論衡〉詞匯研究》一書(徐正考、王冰、李振東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便是以《論衡》詞匯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詞匯學相關理論,試圖探討當時詞匯發展總體面貌的力作。綜觀此書,勝義迭出,特點良多,今僅就此書發其菁華。一、以《論衡》為點,以點窺面蔣禮鴻先生在《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序言中說:“研究古代語言,我認為應該從橫縱兩方面做起,所謂橫的方面是研究一代的語言,如元代。其中可以包括一種文學作品方面的,如元劇;也可以綜合這一時代的各種材料,如元劇之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1期2015-08-15

  • 宋代文學觀念對《論衡》評價的影響
    宋代文學觀念對《論衡》評價的影響王奧博 (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 050000)王振偉 (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 050000)《論衡》是東漢王充所著的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歷代學者對其褒貶不一。每個時代對一部作品的評價都體現了這一時代的思想意識和文學理念。本文主要從文學觀念這一角度,剖析宋代文章觀對于《論衡》評價的影響?!?span class="hl">論衡》;宋代;文學觀念;影響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宋代《論衡》研究”(項目編號SQ151151)研究成

    大眾文藝 2015年15期2015-07-12

  • 讀書之“見”
    起鄉賢王充,其《論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場上抨擊時代弊端,不必說作為異端邪說其時根本不可能出版,對出身細族孤門的王充又談何容易??删驮凇?span class="hl">論衡》成書的150余年后,東漢大知識分子蔡邕,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遠蹤吳會”,便有了結識《論衡》的機會。避險中的蔡邕,自更能理解《論衡》對于社會弊端的批判,尤其當其重獲自由后攜此孤本回到京師,與知識文化精英交談中頻頻傳布王充的見解,他便成了《論衡》的傳播者。與其說,是蔡邕發現和傳播了《論衡》,倒不如說,是蔡邕的才識和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6-01

  • 從語言單位的性質看《論衡》反義類聚的構成
    位這一角度研究《論衡》反義類聚的構成,其類別主要有詞素與詞素形成的反義類聚,詞與詞形成的反義類聚,詞組與詞組形成的反義類聚以及詞與詞組形成的反義類聚。其中,前兩者是《論衡》反義類聚的主體,代表著《論衡》反義類聚的基本特點。關鍵詞:《論衡》 反義類聚 詞素 詞 詞組“反義類聚”是由語義上相反相成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同級的語言單位形成的集合體,這些語言單位主要包括詞素、詞和詞組。反義類聚要求聚合的雙方具有反義關系,而且具有反義關系的語言單位至少有兩個。同時,由于聚

    現代語文 2015年4期2015-05-30

  • 宋代《論衡》研究綜述
    71002)自《論衡》誕生以來,對它的評價與研究始終不曾間斷。兩千年來,歷代學者和思想家對之褒貶不一,但其“距師”“伐圣”、批判、懷疑精神屢遭貶薄,則是不爭的事實。學者黃暉《論衡校釋·自序》將中國古代對《論衡》的認識分作三個時期:一是自漢代到唐代,此段時期認為《論衡》是一代偉著;二是受理學影響并帶有道學習氣的宋代,認為《論衡》是一部離經叛道的書,這一看法直接影響了明清時期對王充及《論衡》的評價;三是明清時期,取其辯博的文人學者都極力表彰此書,但對《問孔》《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3-19

  • 王充批判“天人感應論”的思想邏輯與時代命運
    王充;天人感應;論衡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王充以其巨著《論衡》獨樹一幟。同時,在中國傳統學術思想史的研究中,王充也是一個引人爭議的人物,不同時代人們有不同的褒貶評價。所謂褒之者,謂其“一代英偉”[1]1237,所謂貶之者,謂其“非圣無法”[1]1245,“罪至于漫天”[1]1258。及至現代學術研究與發展中,王充的思想史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被當作“唯物主義者”和反對“封建神學”的“斗士”。其中,最能承載這些思想標簽的,就聚焦于他對漢儒“天人感應論”的批判了。然

    學術交流 2015年3期2015-02-25

  • 論衡》與《文心雕龍》對情感功能認知的演進
    300071)《論衡》與《文心雕龍》對情感功能認知的演進劉 銀 清(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情感之于文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感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和表現,也必然會引起文學批評的關注?!?span class="hl">論衡》與《文心雕龍》都對情感功能有著獨特的認知,這種認知恰好反映了文學由從屬走向相對獨立的過程。因此,探討兩者對于情感功能認知的演進,也就能更好地認識文學如何走向“自覺”?!?span class="hl">論衡》;《文心雕龍》;情感功能;演進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篇》中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

    運城學院學報 2015年5期2015-02-14

  • 王充《論衡》中的氣象思想淺析
    摘 要]王充的《論衡》是一部包含了豐富自然科學知識的哲學著作,內容涉及宇宙、天文、歷法、地學、生物、醫藥、物理等多個方面。王充的許多思想是與董仲舒針鋒相對的,其在著作中就多次運用氣象災害和異常天象等自然現象作為論據來駁斥儒家的“天人感應”思想。因此,王充不僅對一些特殊的天氣現象具有科學的認識,還對熱力學、光學等氣象學等知識有其自己的見解,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也為后世的氣象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關鍵詞]王充;論衡;氣象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期2014-11-11

  • 《初學記》引《論衡》考略
    ?!冻鯇W記》引《論衡》篇目和次數如下:《說日篇》3次;《雷虛篇》2次;《吉驗篇》1次;《祭意篇》1次;《別通篇》1次;《論死篇》1次;《效力篇》1次;《亂龍篇》1次;《超奇篇》1次;《累害篇》1次;《是應篇》3次;《語增篇》1次;《刺孟篇》1次;《量知篇》1次;《奇怪篇》1次;《物勢篇》1次;《無形篇》1次。書中有明言引自《論衡》,而不見于現存《論衡》者;亦有抄錄《論衡》,非為全文摘錄,而是從中選取一段或者一句,又有省簡者;除此之外,還有異文。一、不見于現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10-08

  • 許德厚《詳注論衡》初探
    節義》《政務》《論衡》問世,但多已亡佚,流傳下來的僅有《論衡》一書。今本《論衡》共三十卷,全目八十五篇,《招致》一篇有目無篇,實存八十四篇。自《論衡》誕生以來的兩千年間,關于王充和《論衡》的評價與研究一直未曾間斷,也留有頗多爭議。由于“問孔”“刺孟”,王充被后世學者認為對圣人不敬;在《自紀篇》中如實記述祖上“勇任氣”“橫道傷殺,怨仇眾多”[1]等不光彩的歷史,又企圖從歷史上尋找證據,來證明父祖不好并不影響后代成才,王充又被視為不孝。清代乾隆皇帝曾稱王充“非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4期2013-10-08

  • 從《論衡》之反義相成詞看《漢語大詞典》的疏誤
    值的參考資料?!?span class="hl">論衡》是東漢時期王充的一部唯物主義無神論著作,它被歷代文人典籍所征引和著錄。該書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流暢,口語性較強,全文約22萬字,有較大的詞匯量,能夠較準確地反映東漢時期的詞匯面貌及漢語特征。反義相成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單音節語素所構成的并列式復合詞,也稱對立詞、反義合成詞、反義復合詞?!?span class="hl">論衡》全篇共有反義相成詞225個。本文即以這225個反義相成詞為主要語料,考察《大詞典》在書證、收詞及釋義等方面的不足,以期為以后的辭書編纂及修

    焦作大學學報 2013年1期2013-08-15

  • 論衡》“倭人”考釋 ——以“暢”“雉”“宛”及“五服”為線索
    ,如東漢王充的《論衡》是其中之一。通過對“倭(人)”的記載,《論衡》將“中日交通史”追溯到了西周,并數次直接提及“倭(人)”向周天子“獻暢(也作‘鬯’)”的事跡。這是極為珍貴的史料。但是《論衡》作為史料而言,有三個缺點:語言簡略,考引不詳,訓詁繁雜。這三個缺點雖不屬于致命傷,卻讓很多研究者陷入困境——到底能否將《論衡》視作信史——爭議一直不斷。其中“倭人獻鬯”的記載屢遭當代學者質疑。我們認為,即便《論衡》記載的“倭人獻鬯”質疑頗多,在缺乏充分證據的前提之下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3年3期2013-04-02

  • “萬物之生,皆稟元氣”——王充元氣自然論探析
    皆稟元氣”語出《論衡》,是王充哲學的著名命題。借助這一命題,王充在肯定元氣是萬物本原的前提下,進一步闡釋了人與萬物的區別以及人的命運,同時通過元氣在人形體上的表現預測人的命運,從而讓人更好地幽居而待命。一、“一天一地,并生萬物”中國哲學對氣的偏愛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氣就成為著名的哲學范疇,《管子》、《莊子》對氣的探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與前人不同的是,王充明確提出“萬物之生,皆稟元氣”的命題,以此突出氣的本原地位,并將氣與元合稱為元氣,用以標志世界萬物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2年3期2012-08-15

  • 漢末中原清談與江南的關系考論
    識。他對王充的《論衡》評價很高,這將在下文詳細討論,此處從略。又對會稽趙曄表達了稱賞之情,史書說:“曄著《吳越春秋》、《詩細歷神淵》。蔡邕至會稽,讀《詩細》而嘆息,以為長于《論衡》。邕還京師,傳之,學者咸誦習焉?!?《三國志》虞翻本傳裴注引《會稽典錄》中朱育之語,說王朗問虞翻會稽有哪些英俊,虞翻對曰:“有道山陰趙曄,征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淵懿,學究道源,著書垂藻,駱驛百篇,釋經傳之宿疑,解當世之槃結,或上窮陰陽之奧秘,下攄人情之歸極?!?如此,在會稽士人看來

    文藝評論 2012年4期2012-08-15

  • 試論《論衡》的文獻價值
    530001)《論衡》按王充的話來說是一部“疾虛妄”的著作,“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span class="hl">論衡》亦十數,亦一言也,曰疾虛妄”。從書名看,衡即稱量,《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價值的天平。王充解釋說 :“《論衡》,論之平也 ”。又說:“《論衡 》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也”。從王充自己的解釋來看,他寫作此書就是要對以往與當下的思想、學說加以衡量,評判真偽,定其輕重,攻擊虛妄?!?span class="hl">論衡》一書內容廣泛、思想豐富,歷來研究者都非常重視對此書的研究。通過對中國知

    圖書館界 2011年1期2011-11-21

  • 章太炎和他的《國故論衡
    一、章太炎《國故論衡》的名義清同治七年戊辰十一月三十日(公元 1869年 1月12日),章太炎先生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縣東鄉倉前鎮。初名學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一作“梅叔”)。因傾慕明末清初愛國學者顧炎武(名絳),改名絳,別號太炎,太炎先生的弟子、后學和仰慕者多以這個別號相稱。他的筆名、別號較多,主要有:絳叔、章燐、章緇、章氏學、西狩、日本西狩祝予、陸沉居士、窮荒孤客、臺灣旅客、亡是公、獵胡、支獵胡、末底、戴角、獨角、支拉夫、支那夫、獨立生、毛一、膏蘭室

    邯鄲學院學報 2011年3期2011-08-15

  • 王充“論說”思想探析*
    008)王充;《論衡》;論說;形式邏輯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我國東漢時期著名思想家。出身“細族孤門”的王充,“淫讀古文,甘聞異言”[1],“博通眾流百家之言”,學識淵博,才智超群。他一生著述多種,除《論衡》一書,余皆遺失。今本《論衡》共有85篇,其中《招致》一篇有錄無書,實則84篇。在《論衡》中,王充對論說的性質、作用、要求以及評判標準,作出了分析探討?!?span class="hl">論衡》是我們研究王充論說思想的主要材料。一、論說的實質和作用《論衡·自紀》云:“論說辯然否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0年2期2010-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