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煥庸

  • 淺談數字普惠金融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效應
    的經濟影響基于胡煥庸線兩側不同的地理環境基礎和經濟發展條件,其東西兩側始終存在著明顯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但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并不拘泥于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只需要具備移動終端通信設備即可。根據目前手機在我國的普及程度,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推廣和發展是毫無障礙的。近年來,伴隨4G、5G 網絡的普及,數字普惠金融必然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原有的支付習慣,舍棄了精美的錢包主義;同時也迎來了新的創業之風,為更多普通人發

    上海商業 2023年10期2023-11-08

  • 白山黑水,一江一城
    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思考、計算、繪制,在中國的版圖上畫出一條長長的直線,這條線的起點在東北黑龍江畔的璦琿,終點定格在西南邊陲的騰沖。這就是著名的“璦琿-騰沖人口地理分界線”,學術界用發現者胡煥庸的名字將這條直線命名為“胡煥庸線”。在黑河市區東南部,電業街與龍海路交會處,我看到了這條線,它在一個高高立起的藍色中國地圖上,用紅色的線醒目地標出;它也在地表上,用一條人行道劃出,這里就是“璦琿-騰沖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胡煥庸線東側以不

    婦女·女人觀天下 2023年8期2023-09-09

  • 胡煥庸線以西地區在“雙碳”大局中的戰略價值及對策建議
    點、精準施策。胡煥庸線是反映我國人口經濟分布規律的標志性地理分界線,對落實國家“雙碳”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胡煥庸線以西地區①是我國傳統化石能源和風光水等新能源的富集區,也是我國碳排放持續增長的主要地區,客觀上成為我國實施“雙碳”目標的關鍵區域。一、胡煥庸線以西地區對我國實施“雙碳”目標的重大意義(一)胡煥庸線以西地區是碳排放主要增長區域,關系到我國能否順利實現碳達峰大局2010年以來,胡煥庸線以西地區和以東地區碳排放總量分別增長了31.5%、13.0%,胡

    中國經貿導刊 2023年7期2023-07-31

  • 淮水安瀾胡煥庸
    210019)胡煥庸(1901——1998),字肖堂,江蘇宜興人,中國著名的地理科學家,中國地理學會的發起人、首屆理事和理事長,國立中央大學地理學系主任、教務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國人文地理學奠基人,中國自然地理學的創始人,當代中國人口地理學的創始人。胡煥庸于1935 年首次提出標識中國東西部差異的人口地理分界線“璦琿——騰沖線”(即著名的“胡煥庸線”),又首次系統論證南海諸島屬于中國,并命名為“南沙群島”。地理科學家的學術人生就是腳踏泥土、周行人

    江蘇地方志 2023年2期2023-04-26

  • 胡煥庸線”兩側創新能力時空格局演變
    差異,本研究以胡煥庸線為界,從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等三個方面構建綜合科技創新指數,分別從東西半壁和省域兩種尺度上定量分析近20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時空格局及其演變規律??萍紕撔率翘岣呱鐣a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我國必須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唯有明確當前科技創新能力的基礎,才可能更有針對性地縮小區際創新能力差異,促進各區域協調創新發展。國內外學者在創新能力評估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二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年24期2022-11-21

  • 社會保險與數字普惠金融耦合協調的動態演變與減貧效應 ——基于省際面板的實證檢驗
    應李克強總理“胡煥庸線怎么破”之問,參考程名望的研究,將我國劃分為“胡煥庸線東西兩側”子樣本,[9]觀測其東西兩側的動態演化特征,進而構建固定效應模型,考察數字普惠金融和社會保險的協同減貧效應。在“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推進數字化與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背景下,本文對新時期如何發揮保險在數字普惠金融中的積極作用,實現協調發展和協同減貧效應具有現實性意義。一、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一)社會保險與數字普惠金融的協調配合社保部門在支付寶、微信等數字普惠金融平臺開發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08-26

  • 胡煥庸線與農牧交錯線的哲學思考
    0070)1 胡煥庸線與農牧交錯帶2013年8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圍繞胡煥庸線,提出了“該不該破?”“能不能破?”和“如何破?”的“總理三問”[1]。2014年11月,李總理再次發出了“胡煥庸線怎么破?”之問[1]。21世紀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人以智慧、科技和財富,帶著人類共同體的理念,將與全世界共同發展。為了實現一帶一路的憧憬,960萬km2土地上的14億中國人,將有著怎樣的擔當?這就是“總理三問”里反復提及“胡煥庸線該不該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所含

    草原與草坪 2022年2期2022-07-05

  • 為“南沙群島”命名的地理學家
    家、地理教育家胡煥庸先生誕辰120周年。近日,在“第八屆地理學與中國全球戰略”高層論壇上,胡煥庸在地緣政治、世界格局、國際關系等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遠見卓識,首次被著重開掘和深度討論。這位杰出的地緣戰略家首次命名我國的“南沙群島”,他提出著名的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更是影響深遠。早在1945年,當中國還處于水深火熱、積貧積弱的年代,他就預言中國“在戰后世界舞臺中,占一極重之位置”。中國有條“胡煥庸線”胡煥庸,字肖堂,江蘇省宜興人,1901年出生

    讀報參考 2022年6期2022-04-25

  • 胡煥庸首次為“南沙群島”命名
    東師范大學教授胡煥庸先生誕辰120周年。這位杰出的地緣戰略家,曾首次命名了我國的“南沙群島”。1934年,面對法日覬覦、侵占我國南海諸島的惡劣行徑,胡煥庸發表文章指出:法人占領南海中之九島,所謂“南海九島”非其專門之名詞也。東南尚有無數小島,星羅棋布,直達菲列賓派來灣島(即現菲律賓巴拉望島)沿岸,其形勢與此九島不可分離,群島亦無專名,地圖上總稱之為“危險地帶”。而此九島者,實危險地帶西邊之諸島而已。九島以東,尚有無數小島與淺礁。其尤大者,如西約克島,Wes

    文萃報·周二版 2021年50期2021-12-24

  • 誰為“南沙群島”命名
    家、地緣戰略家胡煥庸。許多人知道胡煥庸是因為一條“胡煥庸線”。他以今天黑龍江黑河到云南騰沖的連線劃分出中國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兩大基本差異區,開創了中國人口地理學。 今年是胡煥庸誕辰120周年,地理學家們系統整理出胡煥庸數十篇國際政治地理文章,從中又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南沙群島早有鐵證 “歷史已經證明,他發現的中國人口分布分界線‘璦琿—騰沖線’(即‘胡煥庸線’),在經濟、安全等國情研究和戰略制定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弊鳛槿A東師大世界地理地緣戰略研究中

    新傳奇 2021年48期2021-12-21

  • 中國“第四極”
    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將黑龍江省璦琿(今黑河市)到云南省騰沖市的一條基本直線作為劃分中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這條線東南側的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西北側的64%的國土居住著4%的人口。這不僅揭示了人口分布,也揭示了中國的經濟格局。最近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縮小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破解“胡煥庸線”。同時,成渝地區經濟實力快速崛起,成為廣袤西部一顆璀璨的新星。在這樣的背景下,靠近“胡煥庸線”的成渝地區就被寄予厚望。2020年,成渝地區成為繼京津冀、長

    第一財經 2021年12期2021-12-08

  • 城市的空間尺度能有多大?
    問題還是要回到胡煥庸線上。你看到我們的區域發展格局實際上是東南和西北的梯度,也就是胡煥庸線的兩邊。盡管胡煥庸線兩邊的比例稍有一點變化,但這樣一個基本格局一直維持下來了。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差異都是如此。你可以發現,北京、青島也是北方,北方也有發展好的城市。另外,南北如何劃分呢?以地理上的秦嶺—淮河,還是以長江沿線呢?不容易統一。如果用胡煥庸線來分的話,區域差異就很清楚了。區域差異背后的邏輯,可以從區域經濟學的三個維度去解釋。第一個維度叫 First Nat

    新華月報 2021年22期2021-11-23

  • 信息化、就業增長與人口流動* ——基于“胡煥庸線”的分析
    一、引 言自從胡煥庸先生1935年《中國人口之分布》一文發表以來,8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胡煥庸線”兩側人口所占比重并沒有發生明顯改變①參見尹德挺、袁尚《新中國70年來人口分布變遷研究——基于“胡煥庸線”的空間定量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19年第5期,第15-28+126頁。,這充分說明“胡煥庸線”作為我國人口空間分布的分界線是相當穩定的。人口作為發展第一要素,不同區域人口數量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累積效應,最終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09-11

  • 數字經濟發展跨過“胡煥庸線”了嗎?
    提供了可能?!?span class="hl">胡煥庸線”定義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均等的客觀事實。由于氣候、資源、生產率水平的差異,“胡煥庸線”東側地區以不到44%的國土面積養育了超過94%的人口,西側地區以超過56%的國土面積養育了不到6%的人口。雖然“胡煥庸線”最早提出在20世紀30年代,但是“胡煥庸線”東西兩側的發展鴻溝卻從未填平,市場化程度、社會化程度、治理化程度在東西兩側存在巨大差異,仍然是經濟、社會、政治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由于數字經濟具有的跨越地

    中國信息化 2021年4期2021-05-07

  • 數字普惠金融減貧效應的區域差異 ----基于“胡煥庸線”的空間定量分析
    研究較少涉及“胡煥庸線”。 陳銀娥等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動態分布及趨同演變過程進行探究,結果表明我國東部地區普惠金融逐漸發散,但中西部地區趨于收斂[12]。 王靖一研究了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律,發現數字經濟正在以其獨特的地理滲透性推動“胡煥庸線”東西兩側地區的平衡發展[13]。 所有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胡煥庸線”東南部,正逐漸由長三角區域向西部區域擴散。 “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之一,在學術界具有重要地位,而數字普惠金融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3-10

  • 歷史情境中的“胡煥庸線”
    五年,地理學家胡煥庸在《地理學報》第二期上發表《中國人口之分布》一文,根據收集和估算的全國各縣人口數據,繪制了中國第一張人口等值線密度圖,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中國人口“西疏東密”的不均衡狀況。為直觀呈現這一研究成果,胡煥庸提出一條璦琿(今黑河)一騰沖人口分界線:今試自黑龍江之璦琿,向西南作一直線,至云南之騰沖為止,分全國為東南與西北兩部,則此東南部之面積,計四百萬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之百分之三十六,西北部之面積,計七百萬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之百分之六十四;

    讀書 2021年1期2021-01-11

  • 智慧技術范式下的區位理論創新研究 ——以“胡煥庸線”西北部區域產業定位為案例
    西梯度特征,“胡煥庸線”①胡煥庸線(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是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 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沖一線”,后因地名變遷,先后改稱“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一線”。不僅是我國人口分布的分割線,也是產業發展的分界線?!?span class="hl">胡煥庸線”西北部區域自然環境惡劣,干旱少雨,在產業發展方面,比全國其他區域面臨更嚴酷的自然環

    技術經濟 2020年1期2020-05-29

  • 好風憑借力 揚帆正當時
    ? ?跨越“胡煥庸線”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黑河—騰沖線”,又名“胡煥庸線”。這條線被認為是我國人口密度的分界線,它北起黑龍江黑河,一路向著西南延伸,直至云南騰沖,將中國分為兩大板塊:地狹人稠的東南部和地廣人稀的西北部。人口的分布決定了經濟的活躍程度,“胡煥庸線”不僅是一條地理和人口分界線,更是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鴻溝。重慶剛好在“胡煥庸線”東南側,但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市情,導致重慶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尤其鄉村

    當代黨員 2020年8期2020-05-19

  • 神奇的“胡煥庸線”
    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這條線。那時他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占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條清晰的、幾乎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分界線。這讓胡煥庸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辈贿^,最令人唏噓的,要算這條線的“巋然不動”。在這條線被發現后的幾十年里,建設兵團墾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期2020-02-24

  • 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有一個名字為“胡煥庸線”。它被稱為20世紀中國地理的重要發現之一。胡煥庸何許人也?“胡煥庸線”為何著名?胡煥庸(1901—1998),江蘇宜興人,師從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曾留學法國,致力于人類社會和地理環境關系研究。1935年,他首次提出標有中國人口疏密程度界線的人口分布圖。此線的提出以及繪制都在戰亂年代。據考證,當時中國人口約為4.75億,胡煥庸以1個點表示2萬人,將2萬多個點落在地圖上,再以等值線畫出人口密度圖。在沒有計算機的那個年代

    中學政史地·初中 2019年8期2019-10-23

  • 數字經濟正在打破“胡煥庸線”
    條影響深遠的“胡煥庸線”,這條線最初由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先生在1935年提出,連接黑龍江省黑河市與云南省騰沖市,線以西56.3%的領土面積僅養育了5.6%的人口,地廣人稀的現實困難使得這一大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長期落后。令人期待的是,現在一系列統計數字顯示,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以其獨特優勢推動“胡煥庸線”東西部地區實現平衡發展。數字經濟正在以三種公平和三種追趕持續推動著這一進程:三種公平是指由于數字技術的超地理特性,為西部地區提供了更

    環球時報 2019-09-272019-09-27

  • 破不掉的胡煥庸線?
    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這條線。那時他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占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條清晰的、幾乎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分界線,就好像從南到北的中國人,在接近這條線時會意識到什么,于是不約而同停止了向外遷徙的步伐。這讓胡煥庸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19年11期2019-09-10

  • 胡煥庸劃出了“一條神奇的分界線”
    界線,被稱作“胡煥庸線”,該線將中國南北向分割為兩分部。線兩側的面積比為57%︰43%,兩側的人口比是5.8%︰94.2%。這條“胡煥庸線”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古代農耕和游牧民族分界線,以及現在的“八縱八橫”高鐵網、物流運輸密度、春運遷徙路線,甚至QQ同時在線人數,都有意無意地基本重合了。這條線也成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乃至投資人和企業家們最關注的人文地理分割線。胡煥庸(1901年11月20日~1998年4月30日),字肖堂,江蘇宜

    科學24小時 2019年6期2019-09-05

  • 虛擬水資源視角的產業結構優化研究
    構布局。(二)胡煥庸線與水資源分布胡煥庸線是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地理對比線,最早由著名人口學家胡煥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又稱為“愛輝-騰沖線”、“黑河-騰沖線”。作為我國適宜人類生存地區的界線,胡煥庸線與中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其兩側是農牧交錯帶和眾多江河的水源地。線東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水資源較為充沛的地區,線西北地區則是較為干旱的地區(本文具體劃分如下:線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寧夏、西藏、陜西,其余省份則屬于線東南地區),因而,水資

    產經評論 2019年4期2019-09-05

  • 胡煥庸線存在性的大數據分析 ——中國人口分布特征的生態學及新經濟地理學認識
    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發現了黑河—騰沖一線,刻畫了中國人口分布差異的空間格局[1],后來被人們稱為胡煥庸線。王錚、張丕遠、劉燕華[2]提出胡煥庸線對應于中國的生態環境脆弱帶,將胡煥庸線與生態條件的變化明確地聯系了起來。吳靜、王錚等[3]研究發現,在氣候變化引起生態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多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從漢晉時期,全國人口與經濟重心持續向東南遷移,逐漸形成了東南地狹人稠、西北地廣人稀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終在1230—60年代形成了胡煥庸線。胡煥庸線代表著中

    生態學報 2019年14期2019-09-05

  • 試論上海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節的問題
    。而教材關于“胡煥庸線”按1935年計算兩邊人口比例的說法不夠科學,相關描述不盡精確,易造成師生誤解。地理教材中這些時效性、科學性的問題需要在再版時修訂?!娟P鍵詞】地理教材 人口地理 人口總量 人口峰值 “胡煥庸線” 人口分布格局?!净痦椖俊可虾@砉ご髮W人文社科培育基金項目(項目號:SK18YB19)?!局袌D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93-01供高一年級第二學期試用、迄今仍被采用中的高級

    課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2019-08-30

  • “風土”,在中國啟蒙,在寧夏實踐
    萄酒聯合會主席胡煥庸線(注:胡煥庸線是中國自黑龍江璦琿至云南騰沖呈北東—南西大致為呈45度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突變的分界線)與中國葡萄酒產區的意義重大,從黑河至騰沖的這條斜線,中國的經濟地理學家都知道它,這條斜線對中國葡萄酒也至關重要。我本人研究了諸如胡煥庸線與釀酒葡萄種植區,與降水線的關系;產區與消費區,釀酒區與喝酒區;胡煥庸線與好酒線、埋土線、霧霾線、季風氣候變化線、堿酸性土壤變化線等。葡萄園中國的“大風土”特征概括為——北方埋土區;干旱半干旱區;光照充

    收藏界 2019年1期2019-04-02

  • 打破“胡煥庸線”背后的發展鴻溝
    ,便是著名的“胡煥庸線”。這條線,由中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于1935年手工繪出,清晰展示當時中國人口密度的突變——96%:4%,東南側地狹人稠,西北側地廣人稀。80多年歲月滄桑,中國人口從4.58億變成13.9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區域發展規劃數輪更新,人口政策多次適時調整……無論外部環境怎么變化,“胡煥庸線”卻巋然不動:東南側人口占比,從96%變成了約94%,僅相差2個百分點。當然,合理的人口分布,并不等于人口的絕對平均分布。作為人口密度突變線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19年1期2019-01-03

  • 胡煥庸:一條線把中國分成兩個世界
    成兩個世界的“胡煥庸線”。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他經過數月的測算,將黑龍江璦琿(黑河)與云南騰沖相連。這條線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向著西南延伸,直至云南騰沖。這條線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彼時,胡煥庸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那條人口分布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占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

    意林 2018年22期2018-12-04

  • 胡煥庸:一條線把中國分成兩個世界
    成兩個世界的“胡煥庸線”。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他經過數月的測算,將黑龍江璦琿(黑河)與云南騰沖相連。這條線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向著西南延伸,直至云南騰沖。這條線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青年胡煥庸結緣地理學中國近代的地理教育是從東南大學地學系(后為中央大學地學系)開始的。創辦這個系的是竺可楨,繼承竺可楨所開創事業的則是胡煥庸。胡煥庸幼年喪父,家境清貧。1912年,他讀高小。當時的高小,

    文史博覽·文史 2018年7期2018-08-19

  • 胡煥庸:一條線把中國分成兩個世界
    成兩個世界的“胡煥庸線”。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發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他經過數月的測算,將黑龍江璦琿(黑河)與云南騰沖相連。這條線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向著西南延伸,直至云南騰沖。這條線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胡煥庸青年胡煥庸結緣地理學中國近代的地理教育是從東南大學地學系(后為中央大學地學系)開始的。創辦這個系的是竺可楨,繼承竺可楨所開創事業的則是胡煥庸。胡煥庸幼年喪父,家境清貧。1912年,他讀高小。當時的

    文史博覽 2018年7期2018-08-15

  • 城市格局之變
    突顯出來?!薄?span class="hl">胡煥庸線”的突破點在于城市搶人仍難改變國內人口流動的不均衡情況。例如在中國國土上,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影響著所有中國人。這就是著名的中國人口分界線:“愛輝-騰沖”線(解放后稱“黑河-騰沖線”),在國際上,命名為“胡煥庸線”。該線從黑龍江黑河到云南騰沖,將中國分割成兩部分。線兩側的面積比為57%∶43%,兩側的人口比卻是5.8%∶94.2%,兩端GDP比例為4.3%∶95.7%,都很懸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夜晚燈光圖也顯示,夜晚的中

    經濟 2018年10期2018-07-03

  • “救國之道” ——胡煥庸的國防地理研究
    朱夢中說起胡煥庸,人們腦海里首先浮現的大概多是著名的“胡煥庸線”,而非胡煥庸其人。確實,胡煥庸教授于1935年提出的這條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早已成為中國地理學最廣為人知的概念之一①2009年,在由中國地理學會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聯合發起的“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評選活動中,“胡煥庸線”當選為30項大發現成果之一,詳見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ies of China in 100 years. Chinese National G

    孫子研究 2018年6期2018-06-21

  • 論新時代戰略背景下胡煥庸線的“打破”與“突破”
    鄭夢懷胡煥庸線東南-西北兩側在人口數量、經濟活動、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差異極其明顯,是困擾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學界關于“打破”與“突破”的討論由來已久且持論不同,實際_“打破”之說不符合客觀規律。在新時代“一帶一路”與“新型城鎮化”戰略共同推動下,在注重生態承載力的前提下,從信息化發展和市場開放等方面不斷“突破”胡煥庸線,是具有重要實踐價值和意義的。胡煥庸線 新時代一帶一路 新型城鎮化 突破1935年,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提出北起黑龍江愛輝、

    財訊 2018年24期2018-05-14

  • 再談“胡煥庸線”及農牧交錯帶
    家學者們提出“胡煥庸線”破與不破之問。他說:“城鎮化關系到中國現代化的成敗,“胡煥庸線”是個經濟地理問題,應不應該打破?能不能打破?請你們幫著研究”。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時曾提問:“我國94%的人口居住在東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樣也需要城鎮化。我們是多民族、廣疆域的國家,我們要研究如何打破這個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1-2]?!霸摬辉撈?、能不能破、如何破”的這些問題,簡稱

    草業科學 2018年3期2018-03-21

  • 打破“胡煥庸線”的設想
    千方百計改善“胡煥庸線”西部地區的森林、水源等生態條件,建設生態宜居城鎮,是破解“胡煥庸線”的關鍵性和根本性措施?;谶@種認識,深入思考李克強總理提出的“胡煥庸線”怎么破的問題,筆者提出建議如下:實施“森林中國”戰略破解“胡煥庸線”乃長久大計,非一朝一夕之功。從長期來看,解決我國西北地區的干旱問題,關鍵之處不在本地而在東南半壁。我國生態變遷的歷史表明,東南半壁的森林和濕地,對于西北半壁的降水具有重要作用。這主要是由于森林、濕地具有蒸發水分的強大作用,且受到

    中國國情國力 2018年1期2018-03-15

  • 李昀璐的詩
    拉長。直至接近胡煥庸線的兩端*故鄉那一段,曾空缺了四年的春秋,家在冬夏從后,濟南的四季我都沒有了,連同濟南西再往北的德州東站,天津南站,北京南站多害怕心碎在不得不最后去擁抱你的時候心碎多好啊這樣你可以留一片我不用全都帶回云南去(注:胡煥庸線為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的人口地理分界線,即:“璦琿—騰沖一線”,自東北到西南,縱貫中國。)告別演出早起,梳頭盤發對鏡化妝白襯衫撫平褶皺踩著高跟鞋,拿好論文冊語速和語氣都反復練習追光打在臉上,我站在中間抱著一

    彝良文學 2017年3期2017-09-05

  • 《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發布
    津冀協同發展、胡煥庸線等專題進行深入分析,以為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秷蟾妗酚煽倛蟾?、分報告、專題報告三部分組成??倛蟾嫒?、系統地分析了中國陸地及其近海島嶼的土地利用狀況和過去近 30 年的變化,并分析呈現了不同時間尺度以來中國植被狀況、大氣污染狀況、濕地分布、水資源與水質狀況、糧食生產形勢的時空變化特征。分報告對中國土地利用與植被分布的分省特征、中國典型城市群區域大氣狀況、我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形勢、中國典型流域水分盈虧狀況與水環境

    衛星應用 2017年7期2017-08-07

  • 地圖上的線
    理學界的老前輩胡煥庸提出的,也叫“胡煥庸線”。這條線以西以北地勢都很高,以東以南普遍很低。漢代的《淮南子》一書講過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把撐天的柱子撞倒了,所以“天傾西北”而“地不滿東南”,水都朝東南流,形成這樣一種地勢,構成中國地形的3個階梯。中國古代兵家一直講“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就是說西邊和北邊高,東邊和南邊低,從西北打東南是順勢,從東南打西北是逆勢,往往逆勢不能夠獲勝,這是兵家講的概念。這條黑河—騰沖線不僅是中國生態分布線,也是人口分布線。最

    讀者 2017年13期2017-06-12

  • 胡煥庸描述中國經濟地理特征
    ,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研究分析當時全國各地人口數據,制訂了一張中國人口分布圖。這張圖顯示中國人口分布呈東南地區稠密、西北地區稀疏的特點。胡先生所揭示的這個特點與人們的經驗完全相符,但是他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準確的統計數據來說話的。他指出,在當時中國的版圖上從黑龍江的璦琿(今黑河市愛輝區)到云南的騰沖,如果劃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是中國人口分布的自然界線。線之東南以 36%的國土面積集聚了96%的人口,線之西北以64%的國土承載4%的人口。

    世紀 2017年3期2017-06-05

  • 西北東南一條線
    理學界的老前輩胡煥庸提出的,也叫“胡煥庸線”。這條線以西以北都很高,以東以南普遍很低。漢代的《淮南子》一書講過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共工把撐天的柱子撞倒了,所以“天傾西北”而“地不滿東南”,水都朝東南流,成為這樣一種地勢,形成中國的三個臺階。中國古代兵家一直講“右背山林,前左水澤”,就是說西邊和北邊要高,東邊和南邊要低,從西北打東南是順勢,從東南打西北是逆勢,往往逆勢不能夠獲勝,這是兵家講的概念。這條璦琿-騰沖線不僅是中國生態分布線,也是人口分布線,最初胡

    特別文摘 2017年7期2017-04-21

  • 胡煥庸線:水運業支撐交通強國的基線
    員、經濟學博士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學經典理論成果之一,由著名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中國人口之分布》中首次提出。該線的特征可以描述為:以黑龍江黑河和云南騰沖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以此直線為界,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為42.6:1。從1935年到2010年,胡煥庸線東南半壁人口比重由96.8%下降到2010年的93.5%,這一方面顯示出胡煥庸線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經濟格局和交通格局緩慢改變胡煥庸線的趨勢。胡

    中國船檢 2017年12期2017-03-30

  • 中國經濟史學的新探索——民國經濟學術史中的胡煥庸
    經濟學術史中的胡煥庸孫大權(復旦大學,上海200433)經濟地理學家胡煥庸對中國近代國情探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一、他提出的璦琿——騰沖人口地理分界線是認識中國國情的重要分析工具。二、他首次將中國劃分為九大農業區,其基本構架至今仍有價值。三、他對“地大物博論”的質疑,以及耕地少、人口多的國情觀,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共識。胡煥庸引起和參與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關于人口與土地問題的論戰”,他被稱為中國的馬爾薩斯主義者和“地大物不博論”的代表,他的“地理環境制

    貴州社會科學 2016年9期2016-10-17

  • 統籌陸海繞不開“兩條線”
    深遠的兩條線,胡煥庸線和南海斷續線,其在新中國成立后也得到重視與深化。這兩條線縱貫南北、橫跨陸海,成為中國人民輾轉騰挪、發展圖存的重要見證和寶貴財產?!?span class="hl">胡煥庸線”是從黑龍江愛輝(后稱黑河)至云南騰沖的直線連線,由人文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1935年首創,深刻揭示了我國人口地理分布規律:該線以東43%的土地供養了約94%的人口,而線以西57%的土地僅供養著約6%的人口,由此成為我國東南地狹人稠、西北地廣人稀這一模糊認識的有力佐證。在工業文明蓬勃發展的當下中國,盡

    環球時報 2016-09-292016-09-29

  • 揭秘“胡煥庸線”郭華東:用衛星遙感探討究竟 ——專訪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遙感專家郭華東
    斯?大家揭秘“胡煥庸線”郭華東:用衛星遙感探討究竟 ——專訪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遙感專家郭華東+ 王宛斯“‘胡煥庸線’西北半壁幾乎包括了干旱及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這種自然特點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巨大?!?月16日,部分專家在“中國人口格局與胡煥庸線有關問題”研討會上做了上述表示。80多年來被人們認識的這條中國版圖上的神秘的地理人口分界線,再次引起了人們關注?!?span class="hl">胡煥庸線”,線起黑龍江省璦琿縣(今黑河市),止于云南省

    衛星與網絡 2016年6期2016-08-13

  • 從林業建設角度破解“胡煥庸線”的思考
    建設角度破解“胡煥庸線”的思考◎文/樊寶敏“胡煥庸線”是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此線從黑龍江省璦琿到云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的直線。線東南方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線西北方地域遼闊但人口密度極低。直到今天,我國人口東稠西疏的分布格局在總體上仍未打破。2013年7月,李克強總理在一次研究座談會上提出“胡煥庸線”該不該打破?能否打破?如何打破?被稱之為“總理三問”。2014年11月,李總理在國博參觀展覽時再次發出了

    中國國情國力 2016年2期2016-04-05

  • 基于空間信息認知人口密度分界線 ——“胡煥庸線”*
    分界線 ——“胡煥庸線”*郭華東 王心源 吳炳方 李新武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094“胡煥庸線”是我國自黑龍江璦琿至云南騰沖呈北東—南西走向延伸的人口密度分界線,其形成和發展與自然條件諸如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等要素密切相關,更與社會、經濟及人類活動相關。面向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李克強總理提出了“胡煥庸線”“該不該破?能不能破?如何破?”三大問題。文章基于空間信息和相關時空數據的綜合分析,通過典型地區的實地調查,提出了“胡煥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6年12期2016-03-27

  • 各地學者在滬探討科學突破“胡煥庸線”
    探討科學突破“胡煥庸線”“胡煥庸線”提出80年,至今仍然有效,對“胡煥庸線”的突破,更多在于破解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均衡的“胡煥庸線”,而非人口意義上的“胡煥庸線”。在昨天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國人口地理格局與城市化未來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探討了如何科學突破“胡煥庸線”?!?span class="hl">胡煥庸線”的穩定源于自然地理環境的限制“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胡煥庸先生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在1935年時,他采用“點子法”,根據當時全國各縣市人口數據

    地理教學 2016年5期2016-03-21

  • 有度有路新途銳New Touareg 21天貫穿中國一場關于度和路的穿越
    定的線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1935年在地圖上的黑龍江璦琿和云南騰沖之間連了一條線,指出“在此線之東南,全國36%的土地,養活全國96%的人口。在此線之西北,在全國64%的土地上,只有全國4%的人口?!边@條線同時也是中國的農牧區分割線、景觀分界線、文明分界線、降雨量分界線,被人稱作“胡煥庸線”。作為一條自駕游的路線,胡煥庸線兼具長度(導航距離5 000余公里,實際行車要達到七八千公里)、精度(移步換景,穿越各種地形路況)、厚度(從邊疆到關內,領略多種文化),堪

    車主之友 2015年10期2015-12-09

  • 21天貫穿中國有度就有路 新途銳New Touareg
    家口 一座最“胡煥庸線”的城市如果內蒙古草原是一幅用藍和綠勾勒出的天堂圖景,那么張家口就是我們熟悉的人間,充斥著路邊攤、快餐店和亂竄的電動車。天堂和人間之間隔著1 600多公里的各朝各代的長城,張家口西北的群山就是一座長城博物館。在荒涼的長城上,張鳴老師像“宣大總督”一樣介紹起長城的防務、明清的戰事、張庫大道,克平老師則講起了商旅食糧“路菜”、商貿催生的名吃“炒南北”。我們并沒有破壞野長城,這段長城是“開而未發”的,道路已經修到腳下,游人的路線也已經鋪好,

    越玩越野 2015年10期2015-11-28

  • 破不掉的胡煥庸
    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這條線。那時他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占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條清晰的、幾乎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分界線,就好像從南到北的中國人,在接近這條線時會意識到什么,于是不約而同停止了向外遷徙的步伐。這讓胡煥庸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div>

    幸?!傋x 2015年9期2015-09-09

  • 從供給管理角度疏解能源環境壓力
    力◎文/賈康“胡煥庸線”揭示的基本國情在基本國情層面,20世紀30年代胡煥庸教授在研究中發現,把黑龍江璦琿和云南騰沖兩點連在一起以后,這條直線的兩邊,一個是西北方向,一個是東南方向,可以形成一種國土和人口之間的鮮明對比。按照當時的數據,以這條大概45度角的“胡煥庸線”為分界,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4%的人口,二者之間人口密度比高達42.6:1。筆者以2010年前后的數據與當年的研究進行比較,發現這個比重的變化很

    中國國情國力 2015年7期2015-07-07

  • 破不掉的胡煥庸線?
    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這條線。那時他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占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條清晰的、幾乎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分界線,就好像從南到北的中國人,在接近這條線時會意識到什么,于是不約而同停止了向外遷徙的步伐。這讓胡煥庸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視野 2015年10期2015-05-13

  • 誰還記得“胡煥庸線”
    何能打破這個“胡煥庸線”的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的成果,實在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據報道,2014年1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家博物館參觀人居科學研究展,當看到一張中國地圖上標注著東南地狹人稠、西北地廣人稀的 “胡煥庸線”時,曾發出了“胡煥庸線怎么破”之問。筆者手邊,恰有一本其家人為紀念胡煥庸(1901——1998)誕辰110周年而自印的紀念文集《梅花香自苦寒來》,詳盡記述了這位中國人口地理學創始人勤學敬業、艱辛

    中國經濟報告 2015年3期2015-03-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