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像石

  • 相山漢代祠堂畫像石的圖像裝飾性
    :安徽淮北是漢畫像石遺存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作為彰顯地域文化精神的建筑構件,其類型涵蓋石棺墓、祠堂、石闕等,題材內容廣泛豐富。其中,相山漢代祠堂是目前已知體積最大的抱鼓石祠堂,祠堂內畫像石雕刻藝術性高,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區域性,是富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關鍵詞:畫像石;圖像;裝飾紋樣著名學者田自秉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一書中將漢畫像石稱為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裝飾畫,從中可以看出漢代石刻裝飾在藝術表現方面所具有的獨樹一幟的時代美學特征,并且反映出了當時社會

    東方收藏 2023年8期2023-10-14

  • 離石石盤漢墓墓門圖像的藝術特色
    存較為完整的漢畫像石墓,其墓門圖像內容豐富,雕刻精美。本文將從石盤漢墓墓門圖像的內容、空間布局、藝術特色三方面,分析其構圖中的空間秩序以及圖像中的“氣韻”之美。同時也發現了墓門圖像中的一些問題,并對其進行了討論。關鍵詞:石盤漢墓;畫像石;墓門一、山西離石石盤漢墓概況(一)墓葬情況概述1997年,位于山西省離石市城西4公里的石盤村出土了一座漢代畫像石墓。此墓被發現時已被盜毀,隨后由文物管理所人員進行搶救發掘。該墓葬為坐北朝南的磚砌墓葬,墓葬整體由墓道、甬道、

    收藏與投資 2023年8期2023-09-07

  • 高中雕塑鑒賞大單元教學研究
    ;吳白莊漢墓;畫像石;大單元教學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實施路徑的選擇應符合學生的興趣與課程的內在體系。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模塊是必修內容,如何在鑒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達到以美育人,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師教學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課程標準中關于美術鑒賞模塊課程內容:“運用比較法分析中外傳統美術在材料技法、語言風格和創作觀念等方面的不同[1]?!睂W生需要理解古今中外作品的多元性,培養開闊的文化視野,傳承中華文明,概括與升華課堂的比較內容。在引導學

    高考·上 2023年5期2023-07-26

  • 一畫一世界 一石一乾坤
    飛 摘 要 畫像石主要用于石祠、石闕、墓室等墓葬建筑,以及石函、石棺等墓內載體的建造和裝飾,堪稱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一朵奇葩。畫像石的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可謂漢代人們生產生活以及風俗習慣、科學文化、思想觀念的百科全書。畫像石是厚葬習俗的產物,其畫像石線條簡練流暢,構圖疏密有致,富有變化,形象靈動,風格渾厚質樸,對后世雕塑和繪畫藝術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關鍵詞 漢代;畫像石;分布;內容;題材;風格縱觀中國美術史,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商

    藝術廣角 2023年1期2023-06-21

  • 圖式與圖義
    漢末三國銅鏡、畫像石等不同媒介上的“樹下人物”圖像的考察可以確證,具有同一圖式的保安山西漢墓出土“樹下人物”牌飾的主題內容表現的是“堯舜禪讓”的故事。關鍵詞:圖式;“樹下人物”;保安山牌飾;三段式銅鏡;畫像石中圖分類號:J1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23)02-0082-11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3.02.011在古代遺存的大量視覺材料中,存在較多圖式上關聯的圖像實例。圖式,是圖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3年2期2023-05-30

  • 武梁祠畫像石的圖像學解析
    皓弘摘要:漢代畫像石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背后蘊含著漢代人民卓越的藝術文化思想。本文結合潘諾夫斯基提出的圖像學三階段理論來對山東省嘉祥縣武梁祠東西壁畫像石進行解析。對畫像石中出現的各種紋飾、歷史故事及圖騰元素進行圖像分析,使讀者對武梁祠畫像石和漢代獨特的美學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過研究總結出武梁祠背后隱藏的深厚歷史意義。關鍵詞:畫像石? 圖像學? 武梁祠? 漢代雕塑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

    藝術評鑒 2023年8期2023-05-21

  • 漢代畫像石的藝術特色與數字化應用保護研究
    化財富,以漢代畫像石為例,漢代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封建社會發展階段,經濟和社會生產力都實現了長足的發展。漢代開創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這些文明成果除了在文獻資料中得到記載以外,也銘刻在漢代留下的大量珍貴精美的畫像石上。漢代畫像石承載著漢代社會各個領域豐富的信息,保護和研究漢代畫像石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基于漢代畫像石的特色,它也被文博界稱為漢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和東方藝術的寶庫。在現代數字技術條件下,加強漢代畫像石的數字化應用保護和利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20期2022-11-25

  • 楚漢視覺藝術語言融入繪本創作研究
    入手(漆藝、漢畫像石、繪畫),從中提取藝術表現方式融合于少兒繪本創作。關鍵詞:繪本;楚漢;漆器;畫像石;線條;形質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300 前言繪本起源于西方,誕生于19世紀后半葉的歐美。在亞洲,繪本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地區的繪本大致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起步,至80年代后漸入佳境。而在中國大陸,繪本僅為起始階段或稱之為復興。繪本創作完全可以是文學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4期2022-04-20

  • 畫像石看漢代舞蹈審美文化及當代價值
    摘 要:漢代畫像石是當前研究漢代文化藝術生活的重要依據。漢代畫像石當中所涉及的漢代舞蹈類型豐富,其中較為典型的舞蹈類型如長袖舞、建鼓舞和盤鼓舞,形態各異,各有表現特點和藝術審美風格。這些舞蹈藝術展現了漢代陰柔之美的藝術追求,同時堅持了漢代悲美的文化性格。對于當代舞蹈藝術創作來說,漢代舞蹈當中對于圓的回轉的堅持和對于線條藝術之美的呈現值得學習和借鑒,舞蹈藝術家可以從漢代舞蹈當中吸收創作元素,進行具有中華文化意蘊的舞蹈創新。關鍵詞:畫像石;漢代舞蹈;長袖舞;

    大觀 2022年2期2022-03-31

  • 漢代樂舞百戲畫像石研究綜述
    學人文學院漢代畫像石是漢代墓葬、祠堂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石料,除其自身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外,雕刻內容亦具有極為重要的研究意義。其中樂舞百戲題材畫像石發現數量較多,在各大畫像石產區均有發現。畫像石作為研究漢代樂舞百戲不可忽視的佐證,具有較大的價值與意義。目前,學者對漢代畫像石的研究較為豐富,根據以往學者的研究發現,多數學者從不同學科領域,如考古學、美術學等對漢代畫像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方面:其一,從漢代畫像石研究整體出發分析其藝術表現

    天工 2022年7期2022-03-18

  • 淺探漢畫像庖廚圖中的女性角色
    要性。在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陶俑中不乏許多形象生動的庖廚場景,包括燒灶、宰殺、切菜、汲水等,真實反映了漢代的廚事生活。其中,出現在庖廚場景中的往往為女性,似乎烹飪在漢代是女性的專職工作,女性汲水、淘洗、切菜、燒造、烹飪,甚至負責宰殺,足見漢代女性庖廚工作之繁重。關鍵詞:畫像石;庖廚圖;女性漢代人對飲食非常重視,《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載:“皆日三食,給薪菜鹽炊食器席蓐?!睗h朝的皇帝為彰顯自身的不同,一日四餐,分為“旦食”“晝食”“夕食”“暮食”,也就是早

    收藏與投資 2022年2期2022-03-09

  • 陜西漢畫像石中蘊含的體育文化與精神
    ?要 ?陜西畫像石多集中在陜北,其圖像所傳達的體育文化、體育精神以及體育競技意識,應該跳出考古學、歷史學、美術史學等學科研究的基本范式,從而建立多學科的不同視角的研究體系。本文以陜西區域的漢代畫像石中的體育競技圖像作為研究對象,從體育學的角度重新考量和研究陜西漢畫像石所蘊含的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關鍵詞 ?畫像石 ?體育競技 ?體育文化漢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漢代的畫像石分布較為廣泛,主要分布于山東、陜西、河

    體育時空 2021年19期2021-12-15

  • 漢畫像磚、畫像石藝術的歷史尋跡與研究理路
    要:漢畫像磚、畫像石是一個歷史時代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民間藝術的綜合寫照。這一藝術樣式的出現絕非偶然,既不是某一區域或某些民間工匠的奇思妙想,也不是某一區域藝術形式的特有表征,而是具有廣泛性、適應性、表現性和審美性的多種體現。因而,對其研究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一區域或是某一磚石畫作本身就事論事,需要有開放的歷史眼光,再加上考古實證、文獻輔證及歷史社會學和藝術人類學等形成的綜合探究。事實證明,有關漢畫像磚、畫像石藝術研究,從金石學到考古學,再到民間藝術領域的拓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甘肅高臺魏晉墓壁畫與壁畫磚的藝術特色研究
    駝城;畫像磚;畫像石;建筑裝飾藝術價值一、高臺魏晉墓的基礎開發狀態闡述在近些年落實高臺未節目開發的過程中,其中壁畫以及壁畫磚,成為了我們了解魏晉時期文化體系的重要依據,最初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們發現了前秦建元十四年紀年墓磚,21世紀初期先后發現了苦水M1墓,苦水M2墓,采帛木幾墓,許三灣1號墓;在2007年發現了地埂坡墓群[1]。經過文物勘察之后,發現這些墓葬群中含有大量的日常生活器具,同時也發現了大量完整的壁畫以及壁畫磚。從壁畫的內容來講,結合人們

    紅豆教育 2021年12期2021-09-10

  • 漢代畫像石研究的已有成果與研究面向拓展思考
    成果目前對于漢畫像石的研究可以說是較為豐富的。眾多學者們從多個角度出發,涉及多個學科知識,較為細致地對漢畫像石進行研究。學者對漢畫像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從漢畫像石出發,分析其所記錄、描述的內容,從而對其間包含的樂舞百戲進行定義與分類;另一方面研究漢代樂舞百戲,會從討論一種音樂現象、一種藝術形式開始,其間利用漢畫像石所記載的信息來印證這些現象和觀點。(一)專著1、針對漢畫像石的論述信立祥所著的《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對漢畫像石進行了綜合論述,

    黃河之聲 2020年2期2020-12-02

  • 徐州漢畫像石歷史文化研究探微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漢畫像石種類繁多、數量巨大且內容題材豐富,充分反映了漢代民眾的日常生活狀況,是研究徐州地區兩漢文化的重要史料。本文擬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徐州地區漢畫像石的產生、發展、分布、特點、文化內涵、藝術特色等方面的內容,形成對徐州漢畫像石的全面認識。關鍵詞:徐州;漢畫像石;地區分布;文化內涵;藝術特色一、引言漢畫像石作為徐州“漢代三絕”之一,在徐州所存儲的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知的約有2000余塊存世[1],不僅數量極大,

    青年時代 2020年22期2020-11-06

  • 淺析漢畫像石工藝的藝術特色
    芳摘? 要:漢畫像石氣勢磅礴,深沉雄大,金石有聲,在中國歷史上是藝術成熟的表現。它那別具風采的造型和獨異的藝術手法,在我國傳統藝術中開創了一條健美之路。漢畫像石固然是一份耀眼的輝煌,但這份輝煌的產生與漢代南陽的文化富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南陽漢畫像石作為漢畫的重要典型,反映了漢代美術的風貌,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鍵詞:南陽;漢代;畫像石;藝術形式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力和經濟較為強盛的漢代眾所周知。從漢高祖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6期2020-10-30

  • 基于漢畫形象的漢代建筑研究文獻綜述
    要:在出土的漢畫像石和畫像磚中,作為生活場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會出現大量的建筑形象。與此相適應的是,考古學、藝術學、社會學乃至建筑學界都產生了不少關于這些建筑形象的研究。文章對漢畫像石、磚的相關文獻圖集進行梳理,對其在建筑上的研究現狀從綜合性、地方性、認讀方式等進行分類,以期獲得該時期對漢代建筑大木構架的梁、柱、斗栱等技術進行體系劃分及拆分研究的營造技術及營造水平。關鍵詞:漢畫形象;建筑形象;畫像石、磚1? 引言漢代是我國古代建筑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時期,

    裝飾裝修天地 2020年17期2020-09-26

  • 淺析漢代文化、經濟對漢畫像石的影響
    摘要:畫像石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是一種祭祀性喪葬藝 術,形象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漢代文化特別是楚文化對漢畫像石的影響體現在龍圖騰崇 拜和巫術信仰,儒學的孝道思想對漢畫像石的影響體現在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及厚葬的禮俗;漢代經濟對漢畫像 石產生和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漢代生產力的發展和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確立,為漢畫像石的產生和興盛奠定 了基礎。關鍵詞:漢代;畫像石;文化;經濟;影響中圖分類號:K879.4

    西部學刊 2020年7期2020-06-08

  • 對話《天上人間》畫像石 ??
    當地博物館展品畫像石進行課程開發,以新媒體為手段,通過觀-賞-析-研相結合,初步探討新媒體教學在博物館課程中的開發和實踐問題。關鍵詞:新媒體教學 畫像石 實踐探究數字媒體的廣泛使用,為博物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為傳統的美術課堂也添加了新的元素與動力。在義務階段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欣賞新媒體藝術作品,了解科技發展與美術創作的關系”,也鼓勵教師“廣泛利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校外的課程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筆者結合小學階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0年2期2020-04-27

  • 淺析漢畫像石的藝術特征
    美術學院一、漢畫像石的藝術特征(一)多樣構圖漢畫像石中的構圖各具特色,豐富多彩。類似屏風式構圖常出現在石祠堂和墓室中,由多塊石刻規則排列在一起,這樣的構圖形式更加烘托出畫面的氛圍。在山東徽山縣出土的一些漢畫像石中,高80 厘米左右,寬240 至280 厘米,把畫面分為左、中、右三個部分,高度卻基本一致。漢畫像石中天女散花式的構圖,在人物眾多的大型畫面中不顯得均勻或呆板,正是這種構圖的高妙之處。雕刻漢畫像石的工匠們意圖營造一種天女散花時的不規則狀態,或是單朵

    環球首映 2020年10期2020-04-14

  • 沂南北寨漢墓中帝俊畫像考
    俊、伏羲、女媧畫像石圖像,分析了學者提出的東王公說、高禖神說、太一說、盤古說,根據早期文獻梳理了三皇五帝之前的創世神的脈絡關系,在符合東漢時期的宗教信仰的前提下,通過同時期的墓室壁畫考證了東漢墓葬中帝俊身份及在墓葬中的意義。關鍵詞:畫像石;伏羲;女媧;帝俊沂南北寨漢墓位于沂南城西汶河東岸北寨村口的平川上,共發現六座漢墓,其中1號墓出土的畫像石體系最為完整,囊括了神仙仙境、祥瑞異獸、帝王先賢、刺客列女等傳統題材。該墓屬東漢初期墓葬,墓室坐北朝南,由前、中、后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6期2020-02-27

  • 漢代樂舞題材畫像石的藝術特色研究
    221000)畫像石是漢朝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體系,其全面刻畫出了漢朝社會生活、文化形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樂舞文化漢朝的重要文化要素,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有獨特的樂舞文化體系,畫像石蘊含著豐富的漢代樂舞文化,對畫像石中的漢代樂舞文化藝術進行品析,可以很好的展現出漢代獨特的藝術文化。一、漢代樂舞畫像石藝術風格畫像石是漢代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元素,其材質雖然與普通的石頭沒有什么差別,但是其刻畫的內容卻形象的將漢代社會生活展現了出來,這也使得漢代樂舞具備了普

    黃河之聲 2019年23期2019-12-17

  • 畫像石的敷彩與文化內涵探析
    要:已出土的漢畫像石、畫像磚等文化遺存在墓葬中,并非如現在所看到的石質或磚質原色,都曾經被敷以各種顏色,這在考古發掘中已得到證實。經研究考證,畫像石、畫像磚上敷施的色彩并非古代工匠隨意之為,而是包含了儒家思想和陰陽五行學說等豐富的文化內涵。關鍵詞:畫像石;敷彩;五色觀考古發掘證實,漢畫像石、畫像磚在墓葬中并非如現在看到的石質或磚質原色,都曾經敷以各種顏色。在歷年的考古發掘中,先后在河南、山東、陜北、山西、江蘇、重慶等地都出土了帶彩繪的漢畫像石,其中陜北地區

    美與時代·上 2019年8期2019-09-10

  • 漢代畫像石中的符號化思維和抽象化思維
    要:通過對漢代畫像石具體作品的研究,以東漢時期畫像石作品《荊軻刺秦王》、山東孔廟畫像石作品《春雨》以及《嘉禾》為例,分析作品中的圖像元素體現的符號化和抽象化思維,嘗試從中得出中國傳統藝術與符號和抽象密切聯系的結論以及其對中國畫的畫面與意境傳達產生的影響。關鍵詞:畫像石;符號;抽象1 符號與抽象的思維卡西爾提出,人是創造符號的動物,符號活動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準。人類早期的繪畫形式具有很強的符號性,同時也具有抽象性。畫面內容包括生產活動、圖騰、信仰、敘事等,

    藝術科技 2019年9期2019-07-24

  • 江蘇省徐州高級中學漢畫像石人文教育館
    理念,結合“漢畫像石”這一地方文化優勢,建成了“漢畫像石人文教育館”。館內有漢畫像石拓片、漢畫像石、漢代服裝三個文化展示區;有漢畫像石拓片制作室、拓片書法題寫創作室、拓片裝裱制作室、漢樂舞訓練室、漢畫像3D打印與手工制作室等多個教學功能區;還有漢畫像石藝術賞析室、資料室、電子閱覽室。依托館藏資源,學校開發了漢畫像石解析、拓片制作、拓片書法題寫創作、拓片裝裱、漢樂舞、漢服、漢車馬制作、漢代禮儀、漢畫像石激光剪紙、漢畫故事解說、漢畫像3D打印、漢畫像美食等一系

    江蘇教育 2019年35期2019-06-17

  • 南陽市萬盛房地產明代畫像石墓(M9)發掘簡報
    制、墓頂的漢代畫像石和出土的隨葬品情況簡報如下。關鍵詞:考古;墓葬;畫像石;銅錢河南省南陽市萬盛房地產公司開發的河南中集南陽分公司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位于光武路與獨山大道交叉口東北角。2014年3月至4月,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基本建設,經報批對該處進行了文物鉆探和考古發掘,共發現和清理漢代墓葬14座、明代墓葬3座(圖1)。其中M9是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蓋頂石板為畫像石。蓋板石保存較好,畫面雕刻清晰、精美,有重要的研究價值?,F將該墓發掘情況簡報如下。1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3期2019-01-06

  • 中州遺韻 匠心塑美
    張碩摘要:畫像石也稱為“漢畫”,主要產于中原地區,它幾乎是漢代藝術的代名詞,也是漢代文化的標識。文化學者方清剛,其十余年始終對畫像石進行收集和收藏,并就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基因要素進行了整理,以中華民族工匠精神承傳著畫像石碑拓技藝,成為了畫像石碑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關鍵詞:方清剛 畫像石 碑拓民間手工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基因要素方清剛是一位頗有才華的文化學者。他生長在河南南陽,從小就受到中州雄厚文化的熏陶,自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198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8年6期2018-10-20

  • 畫像石看漢代盤鼓舞的特征與文化
    。于漢代盤鼓舞畫像石中可以發現,盤鼓舞舞蹈中形式與情感的表達可以通過不同的袖長來展現。盤鼓舞并不只由女子表演,偶爾也會出現由男子單獨或男子女子共同進行的表演。表演形式不同,視覺感受也不同,女子動作以柔美、輕捷為特點,男子動作則更加利落、陽剛。盤鼓舞因漢承楚舞這一特性,與漢代“翹袖折腰”這一特征一脈相承,演形式不同,視覺感受也不同,舞者在盤鼓上以不同的節奏,用腳趾、腳掌踏擊鼓面,身體給出不同舞姿磨擊鼓面,形成了一種舞蹈與音樂、鼓點緊密結合的感官體驗。關鍵詞: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7-23

  • 畫像石上的龍、鳳形象比較研究
    變化。文章以漢畫像石為載體,分析龍與鳳在漢代時期其形象、寓意的不同以及二者在漢代人思想觀念中的區別。關鍵詞:龍;鳳;畫像石;漢代;通天神獸;祥瑞;星宿龍與鳳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圖騰符號,它們在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都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兩漢時期是中華文明發展的關鍵時期,它前承周秦、后啟隋唐,其社會物質形態與精神層面的發展對兩千年后的今日中國仍有著巨大的影響。那么,中華民族的象征——龍與鳳在兩漢時期各自有何不同寓意,在漢代人的世界觀中又各處于什么地位呢?筆者以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7期2018-06-27

  • 略論漢畫像石中的庖廚圖
    標準之一。漢代畫像石墓作為這一時代的產物,其中的庖廚圖體現了墓主后人的孝行和祭祀祖先的觀念,是墓主生前生活的寫照,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風俗。關鍵詞:漢代;畫像石;庖廚圖1 庖廚圖出現的背景1.1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秦朝苛政使民生凋敝,秦朝短命而亡。漢初統治者吸取秦王朝的教訓,實行寬刑薄賦政策,以保養民力,促進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至漢武帝時,國家高度統一,經濟發展迅速。至西漢中期,冶鐵技術提高,鐵制農具較為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灌溉技術進一步發展,促使農業較快發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7期2018-06-27

  • 畫像石與民間剪紙藝術空間表達之異同
    【摘要】本文從畫像石與民間剪紙兩種不同的藝術門類的空間表達方面進行對比,從而發現兩種藝術門類在空間表達方面有諸多的相似之處。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學術研究的范圍,通過大量的資料查找和翻閱,對兩種藝術門類的空間結構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分析、比較,發現兩種藝術門類在構圖方式等方面都很相似。都運用散點透視來組織畫面;都是通過平面造型給人以空間感。通過這些研究,我逐漸發現它們在藝術方面帶給人們的文化滋養。并啟示我們,不同的藝術門類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在研究一種藝術門類時一定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9期2018-05-14

  • 東漢畫像石中的海寧宗教信仰研究
    要:海寧東漢畫像石墓中共刻有畫像石五十五幅,涉及到宗教信仰的畫像石圖式有兩類:祥瑞神獸、樂舞百戲。文章在結合前人考辨的基礎上,分析相關史料,總結畫像石中所體現的上古神仙信仰傳承和道教神仙體系萌芽。關鍵詞: 海寧;畫像石;宗教信仰海寧東漢畫像石墓于1973年被意外發現,此墓中存留的器物較少,有被盜的痕跡,但是墓葬中的畫像石保存較為完整。隨后學者對此墓的墓主人身份進行了辨析,初步推測其為低等的官員或豪強地主。墓中共刻有畫像石五十五幅,內容包括車馬出行、樂舞百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11期2018-01-21

  • 畫像石與漢代百戲藝術
    式大都出現在漢畫像石、畫像磚、帛畫、銅鏡、陶俑等藝術載體上,尤其以漢畫像石最多。漢畫像石是漢代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是鐫刻在石棺、石闕、墓壁和石祠堂表面上的紋樣,它從西漢中期興起至東漢末年衰落,持續有三百多年。關鍵詞:漢朝;畫像石;漢代音樂;百戲藝術一、漢代畫像石的分布和興盛背景(一)漢畫像石的分布區域漢畫像石的分布十分廣泛,大致可分為四個區域:第一個分布區,也是畫像石數量最多、分布區域最廣的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中部的廣大區域。這個地區漢畫像石的發

    東方教育 2017年21期2017-12-25

  • 兩漢“人獸母題”圖像的藝術特點
    期“人獸母題”畫像石,作為圖像印記,它的形式雖不斷變化,但背后牽涉的人文愿景與審美意涵卻一脈相承。本文以圖像文化符號為切入點,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漢代“人獸母題”圖像意屬文化符號、牽涉觀念嬗變、附麗造物美學的藝術特點,以期為日后的研究提供借鑒和思考。關鍵詞: 人獸母題 圖像 西漢 東漢 畫像石人類社會是一個多維構筑的文化機制綜合體,包括文化生成與文化體驗,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涌現森羅萬象的文化符號,只有透過這些符號的深層意涵,才有可能挖掘并窺得其內

    文教資料 2017年17期2017-09-16

  • 淺談漢唐墓室圖像中的女性形象演變成因
    詞:墓室圖像;畫像石;壁畫;女性形象;變遷原因中圖分類號:K87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136-02一、前言女性形象是眾多文化體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形象并非單純的指代作為性別是女的社會人,而是藝術家們由現實生活的表現加上自我內心對女性形象的預期而構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形態。從遠古時期到現代社會,女性地位的變化對其形象的塑造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從生活中提煉出的藝術作品能讓人產生共鳴并且記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2017-06-10

  • 徐州《從事墓志》書法藝術研究
    和文化內涵的漢畫像石?!稄氖履怪尽匪哂械臏喨惶斐?、雄渾簡樸的藝術風格、茂密規整的結字手法、有行無列率意隨性的章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關鍵詞:畫像石;墓志;章法 ;結字[項目名稱:徐州《從事墓志》書法藝術研究,項目編號:2016YYB119]漢畫像石產于西漢,興盛于東漢,在東漢末年衰落,魏晉以后甚少可見。漢畫像石主要發現于現江蘇蘇北和山東等地,人們在畫像石上發現了不少文字,且各有特色。畫像石藝術是漢代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大量榜題文字為研究漢代的書法提供了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4期2017-06-09

  • 漢代文學與圖像關系敘論
    一代圖像的“漢畫像石”,因其特定時代征象,堪稱漢代文圖關系的聚焦,值得闡發與思考。關鍵詞:漢代;辭賦;畫像石;文學與圖像中圖分類號: I20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257-5833(2017)02-0160-13作者簡介:許 結,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江蘇 南京 210093)漢代作為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以其426年的輪軌彰顯了特有的時代風采,其繼承先秦而開辟晉、唐的階段性意義,尤其是漢、唐盛世的榮光,已為史學界津津樂道。而作為一

    社會科學 2017年2期2017-04-17

  • 漢風新韻
    的韓先生,對漢畫像石的收藏研究以及書法也是造詣頗深。拜謁東王公在江蘇徐州拉犁山下的南望村,韓蘭成先生的“秘密基地”—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便坐落于此。走進收藏館的第一層,迎面而來的是一塊高約一米的石碑,上面刻印著3幅栩栩如生的圖像,韓先生曾得意地介紹這塊石碑:“這塊漢畫石很有趣,圖像中間那個人腿部高高向上,他雙手撐住的這個東西,應該是古代的鞍馬。有一位知名的畫家對這塊石碑心儀很久,要我割愛,我堅守住了沒舍得,這可是我的寶貝!”環顧四周,各種高度、大小不一的精

    讀者欣賞 2017年4期2017-04-12

  • 漢代畫像石牛郎織女題材的圖像形式研究
    。本文通過對漢畫像石中牛郎織女圖像的分析研究,從圖像的角度發掘牛郎織女題材在漢畫像石表現的神話故事瞬間,研究其星象、人物、動物等具有的象征意義?!娟P鍵詞】牛郎織女;星宿;畫像石;象征【中圖分類號】K879.4 【文獻標識碼】A有關于牛郎織女題材的漢畫像石的相繼發掘,為我們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視覺材料。漢代畫像石中的天文畫像,再現相關星宿圖案的客觀存在,將神話的人文內涵融入其中,用獨特的神話表現和敘事方式表現出牛郎織女神話以星宿形象為依托,融入動物、人物等物象形

    中國民族博覽 2017年10期2017-04-09

  • 商丘畫像石的文化特色及創新保護利用研究
    6000)商丘畫像石的文化特色及創新保護利用研究王辰晨 (商丘師范學院 476000)商丘畫像石是中國漢畫像石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員。它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這種文化特色是商丘畫像石重要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的體現。目前,各界對商丘畫像石的保護利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后的保護與利用中,相關部門要改變單一形式,尋找契合點,創新商丘畫像石的保護利用工作。商丘畫像石;文化特色;保護利用;創新一、商丘畫像石的研究概況商丘地處河南東部,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商丘畫像石

    大眾文藝 2016年20期2016-07-14

  • 南陽漢代畫像石的藝術特征
    厚葬之風盛行,畫像石應運而生.畫像石,是介于平面的繪畫與立體的雕塑之間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漢代畫像石是現今反映漢代民俗民風民情的最佳樣本,它們是漢代生活的反映,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以南陽畫像石最為顯著,它以其高度的藝術成就,獨特鮮明的藝術品質,不朽的藝術魅力大放光芒.1 南陽漢代畫像石概述畫像石,是古代的一種建筑材料,在漢代常被用到地下墓室、祠堂和廟闕等建筑上,因為表面雕刻有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年24期2013-04-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