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耷

  • 朱耷花鳥畫中的留白意境研究
    泛運用。清代畫家朱耷的花鳥畫運用了大面積留白的構圖形式,畫面雖空闊,但卻一點不顯其單調,反而會激發人在觀賞畫作時的想象力,同時體現其在繪畫中所渲染的孤寂、清冷的意境。一、朱耷花鳥畫中的留白運用留白與物象之間的空間位置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樣才能呈現一幅和諧完美的畫作。中國畫構圖中的物象布置即“置陳布勢”,韓瑋在《中國畫構圖藝術》中也說道:“置陳布勢,乃畫之總要?!雹僭缭跂|晉時期,顧愷之就已在他的《論畫·孫武》中指出:“若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

    收藏與投資 2023年12期2024-01-03

  • 朱耷夸張冷逸的隱喻寫意繪畫風格研究
    121013)朱耷是“清初四家”之一,原為明代宗室后裔,號八大山人?!鞍舜蟆笔窃凇?span class="hl">朱耷”二字的基礎上去掉了“?!焙汀岸?。古代諸侯盟會“執牛耳”者用來指那些擁有權勢的人。朱耷去掉“牛耳”,就意味著失去了權勢,道出了他作為“明朝遺民”故國不在的落魄處境。明朝覆滅,家國破碎后,朱耷出家為僧,這段經歷導致朱耷思想和生活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逃避清朝統治者的迫害和威逼利誘,他隱姓埋名,脫離塵世,裝聾作啞,茍且偷生,面對家國破碎他無能為力,時而嗚咽,時而仰

    收藏與投資 2023年10期2023-10-25

  • 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末清初人士,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明朝皇室后裔。不僅如此,他還出身于一個詩書世家。他的祖父、父親、叔父等都是有名的書畫家,耳濡目染下,朱耷打小擅長讀書畫畫,小小年紀就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對毛筆的運用和筆法都非常嫻熟。8歲寫詩,11歲畫青綠山水,活脫脫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你別看他文藝范十足,也許是因為從小就飽讀圣賢書,朱耷心中的夢想從來就不是做個閑散畫家,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朝《國典》規定,宗室子孫一律不得參加科舉考試。朱耷

    北方人 2023年9期2023-09-22

  • 清·朱耷《松樹雙鹿圖》
    樹雙鹿圖》 清·朱耷 紙本墨筆 182cmx91. 4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朱耷(約1626—約1705),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明末清初畫家,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并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著稱于世。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此圖落款為“庚辰”,即1700年,為其晚年之作。圖繪一角山崖,崖邊一株古松遒然挺立,崖下一雄一雌兩只梅花鹿親密地依偎在一起。畫面疏淡,筆墨勁簡;山崖上草石與古松以濃墨點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4

  • 翻白眼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末清初人士,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明朝皇室后裔。不僅如此,他還出身于一個詩書世家。他的祖父、父親、叔父等都是有名的書畫家,耳濡目染下,朱耷打小擅長讀書畫畫,小小年紀就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對毛筆的運用和筆法都非常嫻熟。8歲寫詩,11歲畫青綠山水,活脫脫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你別看他文藝范十足,也許是因為從小就飽讀圣賢書,朱耷心中的夢想從來就不是做個閑散畫家,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朝《國典》規定,宗室子孫一律不得參加科舉考試。朱耷

    視野 2023年14期2023-08-02

  • 仿品
    出自明朝八大山人朱耷之手,畫中還應該有一個鶴形符號的簽押。畫友驚訝不已,說,你真猜中了,的確是朱耷的《鳥石圖》,不過你說的那個鶴形符號,我倒沒注意。畫友說著展開了整個畫軸,再往簽押處一看,眼睛瞪得溜圓,忙說,是有個鶴形符號!畫友瞅著鶴形符號問于半尺,這個符號是什么意思呢?于半尺指著符號說,它是由三月十九四個字組成。哦?那是啥意思呢?甲申三月十九,崇禎的忌日。噢,對呀,朱耷是朱元璋的后人吶!還有,才展開半尺畫面,你是怎么看出這軸畫是朱耷的畫呢?于半尺說,關鍵

    遼河 2023年6期2023-06-29

  • 南宋遺民繪畫對朱耷繪畫的影響研究
    整個畫面變革中。朱耷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經歷山河易主后成為遺民,將對故國的懷念深植于自己的繪畫中。南宋遺民與朱耷一樣經歷了亡國之痛,二者的畫面隱喻有異曲同工之妙。文章結合南宋遺民與朱耷的相似經歷,分析二者的時代背景和畫面的表現形式,探索二者的共性與聯系。關鍵詞:遺民繪畫;南宋遺民;朱耷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8-0-03與遺民含義相近的是逸民。逸指逃亡,遺指亡失。逸民每朝每代都有,而遺民則是曾

    藝術科技 2022年18期2022-05-30

  • 朱耷書法藝術中的取與舍
    邵仲武摘要:朱耷是中國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清代以后的繪畫和書法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關于他的學術論文專著相當豐富,但大多針對其繪畫藝術,或將其書法與繪畫相結合進行探討。文章將朱耷書法藝術的產生和時代背景相結合,簡要闡述朱耷走上藝術道路的原因,論述朱耷在其書法藝術探索的道路上作出了哪些取與舍。取,即學習臨摹過哪些前代書法家的作品,并舉例說明;舍,即在汲取了這些書法家的長處之后,作出了哪些突破。除上述觀點外,文章還介紹了作者在學習朱耷書法作品時

    藝術科技 2022年16期2022-05-30

  • 分析朱耷繪畫的藝術特征及情感表達
    容一、緒論(一)朱耷繪畫的藝術特征及情感表現研究的目的和價值目的:為了對朱耷繪畫風格及情感表現有一定了解,并且對其藝術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價值:朱耷是我國清初的著名書畫家,繪畫大家,在寫意花鳥畫方面成就突出,主體造型夸張怪誕,畫面簡潔,在中國美術史上,可謂獨樹一格。有著極為坎坷的經歷,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生活的艱辛使他悲痛又無可奈何,只能通過繪畫表現自身情感,所以,他的繪畫也是其自身真實的寫照。分析朱耷繪畫的藝術特征和情感表達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意義,可以由此了

    藝術品鑒 2021年23期2021-09-10

  • 一個白眼6272萬元,藝術史上還沒誰這么狂過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皇室后裔。朱耷的開局很好,從小生長在詩書世家。他的祖父、父親、叔父等都是有名的書畫家,所以他很小就很會讀書畫畫。另外,朱耷8歲就能寫詩,11歲就能畫青綠山水。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讀圣賢書,朱耷心中的夢想反而不是做個清閑的貴族畫家,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明朝《國典》明文規定,宗室子孫一律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于是朱耷干脆自動放棄了爵位,以布衣身份應試,并且在15歲那年一舉取中秀才。正當他的人生志得意滿,準備再上一個臺階的

    意林彩版 2021年12期2021-08-29

  • 八大山人寫意花鳥畫研究
    摘要:朱耷,號八大山人,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常借助繪畫來抒發亡國之痛,傳達內心強烈的情感。他的繪畫極具個性,畫風奇簡冷逸,繪畫技藝上達到了寫意花鳥畫當時的空前水平。朱耷的寫意花鳥畫吸取了陳淳、徐渭的精髓,并擅長夸大花卉魚蟲的形態特點,畫中往往只布局一只鳥、一條魚或一朵花,構圖簡潔冷逸,筆墨淋漓,長于借物抒情的繪畫語言,畫面充滿韻味。關鍵詞:朱耷;寫意花鳥畫;藝術特色;影響朱耷,號八大山人,清初四僧之一。與石濤、髡殘、弘仁都是由明入清的遺民畫家,常借助繪畫來抒

    收藏與投資 2021年7期2021-08-11

  • 攀登高塔更能吸引朱耷的了,似乎在任何突兀聳立的建筑物面前,他都會涌起強烈的不可名狀的攀登欲望。瘦弱得像一只螞蚱的朱耷,有著一張后繼乏人的臉,骨節過于肥大的四肢,年過三十之后,他的日常表情顯得更加郁郁寡歡。然而,一旦接近高塔,或者說一旦獲得攀登高塔的機會,不論它是水塔、瞭望塔、紀念塔,還是形形色色的木塔、磚塔等,他的雙眼就會剎那間冒出兩道可怖的光芒,渾身上下所有零部件頓時被激活了。沒等多長時間,他便已經站在高塔的頂端,你無法搞懂他怎會有如此高超的攀緣技巧,更

    福建文學 2021年3期2021-03-24

  • 朱耷
    朱耷畫魚為何都在翻白眼?但他并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畫手,翻一下他的履歷——他還是明朝的皇室后裔。雖然是皇室后裔,可惜生不逢時,在他所處的年代,崇禎皇帝吊死,明朝滅亡,他成了亡國奴。金人建立了清朝,山人失去了自己家園。滿目凄涼,孤獨和憂憤如影隨形,他的心情跌落至谷底。萬念俱灰的他遁入空門做了和尚,成了清初四僧之一。為僧的課業之余,把自己滿腔悲憤的愛國之情宣泄于繪畫創作之中。其繪畫的特色就是一只只翻白眼的小動物。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

    小天使·五年級語數英綜合 2020年9期2020-12-23

  • 圖說書法(179)
    山人·山水畫條幅朱耷(1622一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權的后裔。明亡時,朱耷十九歲,遭國毀家亡之難,令其悲憤欲絕,裝聾作啞哭笑無?;燠E于市,后削發為僧。數年后回南昌,建青云譜道院,作主持。八大山人朱耷畫像八大山人·行書(局部)八大山人·草書朱耷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書畫家,在藝術上有獨特的建樹。其繪畫筆簡意賅,形神兼備,體現出孤傲出世的思想情感。書法學習過董其昌、王寵,中年后又習“二王”、鐘繇、李北海等,善用淡墨禿筆,含蓄內斂,造型獨

    視野 2020年21期2020-12-23

  • 八大山人繪畫風格研究
    李陽關鍵詞:朱耷;人生經歷;繪畫風格一、人物介紹朱耷(1626—1705),號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代表畫家,“清初四家”之一。其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幼時家境優渥,由于父親和祖父都對詩文書畫有所鉆研,因此自小便深受傳統文化藝術氛圍的熏陶。不過,朱耷一生生活在一個被民族和階級矛盾所包圍的時代,這也決定了他這一生坎坷多難。朱耷自小聰穎,年幼時藝術才能就已經顯現出來。在朱耷15歲之時,清軍攻占了北京,隨著明朝的滅亡,朱耷為國效力的赤子之心也隨之覆滅,身份的落差

    書畫世界 2020年10期2020-12-17

  • 論山水畫的“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
    。以“八大山人”朱耷為例,很多書本曾評價朱耷是“充滿孤高悲憤的藝術家”。身為明代遺民的他,亡國后,不服從于新朝,內心苦悶憂郁。個性強烈的他將國破家亡之痛寄情于山水畫之中。朱耷的作品《秋山圖》觀覽整幅作品,筆墨縱橫、豪放不羈、自由奔放,可以感受到他筆墨運筆果斷,收放自如,比起山水的造型,他似乎更注重整幅畫面用筆的表現,傳達情感意味。有人曾說朱耷畫的是“淚眼中的江山”確實如此吧。即便朝代更迭,山水之色依舊如故并不會改變,而看山水的人——朱耷的心情已不似從前那般

    藝術家 2020年5期2020-12-07

  • 縱情筆意,無懼俗塵 ——朱耷文人畫賞析
    末清初的皇室后裔朱耷充分繼承了徐渭的藝術特點,并在徐渭寫意繪畫基礎上發展出強烈的個人風格,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文人畫的藝術體系。一、構圖留白,創設一方凈土中國文人畫發展至后期愈發呈現出寫意與自我的藝術特性,其中最為典型的藝術家便是明末清初的皇家遺室——朱耷。朱耷在經歷了坎坷的一生后,于晚年自號八大山人,畫風逐漸由寫實精密轉變為寫意神秘,在構圖上亦從要素齊全轉變為大量留白。這種大面積留白的構圖,恰好體現出朱耷將故國情思的復雜情緒凝結在作品中的藝術特點,那種難以言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2020-11-19

  •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
    末清初著名書畫家朱耷的別號。由于特殊身世和紛亂世事的影響,朱耷的作品別開生面、獨具一格,在憤世嫉俗的冷峻筆墨下,有著晦澀難懂的深意。他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彼麑M腹心事賦于筆墨,做到藝術與情感的交融,個性強烈,對后世影響頗大,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畫一代宗師?!鞍舜笊饺恕笔鹂?span class="hl">朱耷晚年時常用“八大山人”的署名題詩作畫,他把四字的筆畫連接起來,形似“哭之笑之”的字樣,用來形容他哭笑不得的苦悶心情。朱耷擅長

    幽默大師(漫話國學) 2020年10期2020-10-29

  • 朱耷的“避”
    經邁入古稀之年的朱耷,在道觀揮毫寫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行草兼融,拙中見巧,筆斷意連,不守故常,顯露出傲岸的筆力。境由心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那么朱耷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樣的呢?他又想通過《桃花源記》來表達什么樣的心情呢?晉武陵人漁,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林,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盡水源,得一山,山有小口,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

    藝術啟蒙 2020年3期2020-03-28

  • 畫 僧
    石溪、八大山人(朱耷)和石濤。其中弘仁和石溪相類,均為主張抗清的志士;壯志難酬,失敗后皈依佛門,隱匿山寺;隨著“大明江山”已去,弘仁自武夷山歸梓皖南,石溪于34歲時定居南京,入住大報恩寺等。朱耷和石濤都是大明的后裔,尤其是朱耷為明皇的嫡系后人。杜甫有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睙o論是朱耷還是石濤,國破家亡之恨長懷一生,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書畫作品中。不管是個性張揚如石濤,還是簡約沉郁如朱耷,他們雖然處境相似,內心世界很復雜,對后世

    山東文學 2019年12期2019-11-13

  • 探索寫意畫的繪畫造型設計
    借鑒意義。本文以朱耷的作品為例,對水墨寫意畫中的種種元素進行分析。首先,從構成、構圖和色彩三個方面,分析其景物生動、意蘊深遠的妙處所在。其次,向更深層的作者情感和志懷探尋,分析景與物的造型設計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學習如何做到遺形寫神,取意當先。最后,聯系現代設計,取其精華,分析水墨寫意畫對現代設計的啟示,如何在設計中培養自己的風格,表現出更多個人特色,提升辨識度?!娟P鍵詞】水墨寫意畫;造型原理;朱耷;情感表達;啟示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志碼:A ?

    戲劇之家 2019年27期2019-11-05

  • 朱耷藝術性格形成探究
    要:本文通過探索朱耷的人生經歷來分析他的藝術性格特點形成原因:年少時過得是豐衣足食的皇室貴族生活后因為家庭變故、妻子俱亡而產生的孤獨之情到中年以后云游四海見識廣博風格有所長進,不拘泥于前人所設的條條框框,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肮陋殹焙汀翱穹拧笔俏覍?span class="hl">朱耷性格的理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藝術性格才使得他的作品在藝壇上獨步古今。關鍵詞:朱耷;藝術性格;孤獨;狂放;灑脫一、 朱耷生平(一) 末路王孫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政權以后為了鞏固政權將他的兒子們分封到全國

    鴨綠江·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10-21

  • 八大山人:大道至簡 冷眼人生
    定論,通常以其字朱耷稱之。朱耷本應有一段美好的人生經歷,然而,國劫家難改變了他的命運。從此,世上多了一個“瘋子”,也造就了一位藝術天才。亦顛亦狂一畫僧朱耷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頗有名氣的詩人兼畫家,父親朱謀覲、叔父朱謀垔也以畫著稱。他自幼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受到父輩良好的藝術熏陶,很早就表現出了藝術天賦。他八歲能詩,十一歲作青綠山水,很小即能懸腕寫小楷。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耷正值弱冠之年,明朝覆亡,父親和妻兒也先后離世。突來的

    中華瑰寶 2019年5期2019-09-10

  • 皇室后裔
    朱家的子弟,你叫朱耷!”突然一陣晃動將他從夢中驚醒,映入眼簾是森在月光下顯得有些蒼白的臉?!鞍?!”他本能地想尖叫?!皠e叫!我是森,到丑時了?!鄙奂?,一把捂住清池的嘴,小聲說。說著,便麻利地拉起清池,只聽見一絲細微的鞋子摩擦的聲音,清池和森便已經到了窗外。清池本來還有些困,但被院里的涼風吹醒了,揉了揉眼睛,邊打著哈欠邊問森:“現在你能告訴我要去哪了吧?”“你猜?”森說著說著忍不住捏了捏清池那柔嫩的臉蛋,又忍不住說:“你住的寺廟香火一般,吃的肯定好不到哪去,

    延河 2019年6期2019-06-28

  • 八大山人:吸貓第一人
    色?毫無疑問,是朱耷。那些翻著白眼的魚、孤傲的鳥、逸筆草草的房舍茅亭……看似漫不經心,干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卻全然居于法度中。他對古人的筆墨法則信手拈來,情感如此豐滿,難怪齊白石會說在九泉之下愿做朱耷的“走狗”。實際上,除了魚和鳥,朱耷常畫的動物還有貓。從活力十足到睡意綿綿,他筆下的貓,不僅見證了其繪畫風格的演變,也親見了這位清初畫僧個人心緒的起起伏伏。朱耷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的時候,他才19歲。在躲避清兵追

    讀者欣賞 2019年4期2019-04-17

  • 用睥睨的姿態面對人生
    直干,葉有殘邊。朱耷用他質樸雄健的筆觸,讓其有濃有淡,錯落有致。水墨暈染更是恰到好處,運筆縱橫捭闔,急緩得當,不多不少,不繁不散,簡而不陋,虛實相生,筆墨揮灑出的酣暢之姿皆蘊藉其中。八大山人之畫傾注感情,感慨人生。那水鳥傲立倒石,向天仰望的姿態,不正是朱耷對世俗的不屑,上翻的白眼更體現了他孤傲的姿態。那殘荷搖搖欲墜之姿,就像是朱耷顛沛流離的生活,亦佛亦道,或哭或笑,似乎無論世界怎樣,朱耷都以睥睨之姿傲然面對。 我合上雙眼,腦海中一花一鳥那冷漠高傲的姿態依舊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2019-01-28

  • 怪誕之筆 極簡之墨—淺談八大山人繪畫藝術風格
    天津博物館一、朱耷的身世背景對其藝術造詣的影響(一)身世背景朱耷(1626-1705)于明朝天啟六年出生于江西府南昌的弋陽王府,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后代[1]。其父朱謀覲擅長畫山水花鳥,對書畫藝術有很深的造詣,其在朱耷幼年的習畫過程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從小受皇室級別的文化教育,加上對繪畫的熱愛,使朱耷有了很好的文化藝術基礎。崇禎十七年(1644)清軍的入侵使明朝滅亡,朱耷全家為躲避迫害開始南遷,在諸多現實的打擊之下,朱父抑郁身亡,此

    藝術家 2019年3期2019-01-12

  • 淺談繪畫藝術中的布白之道
    樊海鵬摘 要:朱耷,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尤善花鳥。他將時代變化和內心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在作品中,形成了中國寫意花鳥畫的新風格,對后世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殊的時代背景和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八大山人矛盾的心理,成就了他獨特的繪畫語言。中國繪畫的虛實觀源自中國傳統哲學“有無”、“虛實”等對立統一的理念。本文從形式語言中的布白出發,來論述朱耷繪畫作品中的虛實之美。關鍵詞:朱耷;布白;虛實一、無形之象大面積的布白其實也是對物象描繪的另一種方式,在朱

    大東方 2018年7期2018-10-21

  • 墨點無多淚點多
    唐曉亮朱耷(1626—1705),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后削發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朱耷自幼聰穎,祖輩、父輩都是有名的書畫家。他8歲能詩,11歲能畫山水畫,還能懸腕寫行書。由于從小讀的是圣賢書,受儒家教育較深,兒時的朱耷就萌生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愿望,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但是,明朝的《國典》卻明確規定,宗室子孫一律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公關世界 2018年20期2018-09-10

  • 八大山人
    是朱元璋八大山人朱耷八歲、寫詩十一歲,畫山水十九歲、明朝滅亡二十三歲,妻子亡故,遁跡空門三十六歲,定居青云圃,過著亦僧亦道的生活六十歲,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晚年還俗賣畫為生,在破敗的草屋“歌草堂”里迎來八十歲生日,不久去世朱耷題詩作畫的筆名很多他叫雪個他叫個山他叫人屋他叫驢漢他叫驢屋驢他叫個山驢他叫刃庵他叫道朗他叫良月他叫破云樵他叫八大山人,等等八大山人的祖父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朱元璋沒有想到他的

    詩潮 2018年4期2018-04-26

  • 朱耷藝術思想轉變探究
    現代轉變的時期。朱耷曾題:“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1]?!?span class="hl">朱耷以這樣的“遺民思想”挖掘藝術中美的內涵,書法風格表現出獨有的“狂偉雄奇”。結合當時真實歷史情境以及其詩文畫作,分析朱耷的藝術思想轉變過程。關鍵詞:遺民思想;朱耷;遺民書法一、明末清初的社會背景明晚期,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官吏腐敗達到高潮,宦官干政,謀害忠良,殘害百姓,民不聊生,朝野上下一片黑暗,百姓敢怒不敢言。貧苦百姓終于揭竿而起,于天啟七年(1627)發動起義,隨即一場席卷全國的農民戰爭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12期2018-01-29

  • 一笑一塵緣 一念一清靜 ——話劇《哭之笑之——八大山人傳奇》觀后淺談
    的形式去側面展現朱耷的畫,將其畫作中的枯荷、怪魚等根據心境、場景、情節的變化而變化。如天幕背景中凋敝的荷花恰映證了時代的衰敗、垂掛而下的冷眼直瞪的丑魚暗合人物的與世不合等。編劇不拘泥可考有限的人物生平,將一些傳說巧妙融入,增加了人物的生平意趣。如“大耳朵”一稱,其實是對朱耷其名來源的傳說的一種親切回應。同時巧妙融進了戲曲元素,將八大山人的情感經歷與戲曲元素相融合,無論是定情傷情的昆曲《牡丹亭》片段,還是欽慕敬仰他的戲劇家裘璉,這些橋段、閱歷豐富了八大山人的

    影劇新作 2018年3期2018-01-24

  • 荷鳧圖
    ◎文/劉楊朱耷(1 6 2 6-1705),清代畫家,僧人。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作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郁之情。朱耷的花鳥畫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夸張,以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突出畫中形象,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

    金秋 2017年20期2018-01-22

  • 中西文化之另類比較研究
    國清初大寫意畫家朱耷放在一起來對比。正是因為他們一生命運多舛,造成他們內心極度的孤獨感,但他們又不愿意向生活妥協。所以他們通過自己的繪畫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在繪畫上都不追求形似,都是借物抒情。本文通過他們的生平經歷、宗教信仰、內心情感變化歷程等的影響來描繪這兩個不同國度不同時期的畫家,如何在繪畫理念上有高度的相似處。關鍵詞:梵高;朱耷;經歷;理念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7-0158-02一、引 言

    今傳媒 2017年7期2017-08-22

  • 八大山人,在畫里翻白眼
    人被殺,19歲的朱耷幸運出逃。當時,政權立足未穩的清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借由各種原因絞殺朱氏一族。為了保住性命,朱耷隱姓埋名,先遁入空門,又住過道觀,后來還俗,裝瘋賣傻,坎坷一生。沒想到,因為這樣的不幸遭遇,朱耷以畫筆抒發心中憤懣,最終成就了藝術上的大幸。這個朱耷正是“中國畫一代宗師”八大山人。他與同時代的弘仁、石濤、髡(音同“昆”)殘合稱清初“畫壇四僧”,名噪古今。2017年5月5日至6月28日,“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在北京故宮武英殿書畫館舉行,在展

    環球人物 2017年11期2017-06-10

  • 大是懵懂
    庵夢憶)序》有懷朱耷先生春陽中捧著新茶,杯中芽葉起伏。山淺綠濃綠嫩綠干燥的綠濕潤的綠,不同的綠中,忽然憶起八大。三月間,桃花開遍陌上,杜鵑鳴了,什么也不做也不想,散散淡淡翻一本朱耷的書畫冊。有時,從午后一直看到日暮,不知不覺,一彎曉月爬上柳梢。暑熱難熬,讀八大解暑。秋涼肅穆,讀八大壯懷。寒意中喝一杯紅茶,溫一壺黃酒。窗外的喬木,落葉成渣,敞頭淋著冬天的風,木然立在山林中。屋檐下,木椅一把,方桌一張,茶杯一只。忽然憶起八大。木器色朱耷的名字,音好。八大山人的

    大家 2017年1期2017-05-18

  • 朱耷還俗后的藝術心理結構解析
    255000)朱耷還俗后的藝術心理結構解析孔 濤(淄博市博物館,山東 淄博 255000)朱耷的現存詩畫與題跋多為其還俗后的作品。解讀其蘊含的儒、莊與禪的“情”“理”內涵,可以清晰地還原其還俗后的藝術心理結構。宏觀上表現為莊禪一體,同時兼通于儒;微觀上則在其還俗早期存在儒、莊之“情”與禪宗之“理”的對立與沖突,其表現就是情與理的對立。朱耷晚年心境日漸平和恬淡,其“情”與“理”多處于調和狀態,其繪畫作品也達到了情理交融的藝術化境。朱耷的藝術心理所蘊含的矛盾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4-03

  • 愿與朱耷同行
    愿與朱耷同行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高三(7)班 范 奕若說人生是一程又一程的修行,下一段路,想與朱耷同行。也曾醉心于吳道子鵝管下端莊秀致的女吏,也曾愛戀過張擇端豪筆間富庶繁扉的汴京城,也曾戀戀不忘板橋剛勁有節的墨竹,可兜兜轉轉,始終魂牽夢縈的依舊是八大山人的丹青。明朝貴胄,卻無力回天。大明大勢已去,又談什么富貴榮華?不如且去,覓一片山清水秀,與陶潛,嵇康做個神交,用筆墨紙硯嘆一嘆那國破的苦,家亡的恨??扇缰皇侨绱?,又痛那亡國遺老的哀嘆無異,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 2017年1期2017-03-23

  • 朱耷花鳥畫的美學意蘊
    330095)朱耷花鳥畫的美學意蘊朱衍美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330095)朱耷是清代杰出的花鳥畫大師。他的花鳥畫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他的花鳥畫雖然很怪異,但是卻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朱耷;花鳥畫;美學意蘊一、朱耷的花鳥畫朱耷(1626—約1705)是清代杰出的花鳥畫大師。他的花鳥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極具美學意蘊。朱耷花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他坎坷的生活閱歷是分不開的。作為明宗室后裔,朱耷遭受國亡家破

    大眾文藝 2017年24期2017-03-12

  • 朱耷 《松樹雙鹿圖》
    朱耷 《松樹雙鹿圖》《松樹雙鹿圖》 清·朱耷 紙本墨筆 182cm×91.4cm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朱耷(1626-1705)的生平可謂充滿傳奇色彩。在他剃發為僧的第十三個年頭,又成了一所道觀的開山祖師。他重建南昌城郊的天寧觀,并改名為“青云圃”,重建事項由其弟朱道明主持。此后幾年中,他往返于南昌城與青云圃之間。朱耷正式定居青云圃,約在39歲以后。55歲那年,他在臨川縣令胡亦堂家瘋癲后,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以后,又回到了青云圃。62歲時,他把道觀住持之事交給

    老年教育 2016年12期2017-01-09

  • 八大山人的不堪與狂傲
    書生八大山人本名朱耷,他出生后,父母發現他耳朵特別大,便給他取乳名“耷子”。在清初畫壇上,朱耷算是一座高峰。朱耷是大明朱氏皇族的一位后裔,卻遭逢了大明王朝的覆滅。在順治年間,朝廷一度規定,凡是明朝宗室格殺勿論。為了活命,年輕的朱耷攜母親遠避山中,最后無奈,削發為僧。此后三十多年,他過上僧人畫家的日子。1674年,朋友黃安平為他畫了一張全身像:穿著寬袍,戴著斗笠,一副文人打扮。朱耷在題詩中有“曹洞臨濟兩俱非,羸羸然若喪家之狗”之感,還在這幅畫像上蓋了“西江弋

    時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10期2016-11-09

  • 從蒙克看向朱耷
    克;精神;苦難;朱耷中圖分類號:J20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083-01風格迥異的社會文化,使得他們在表現手法上雖無多少共同之處,但世紀、朝代的交疊更替,卻催生出血脈相通的藝術表現風格。表現主義的先驅代表蒙克,在面對生活與人生的雙重精神折磨,轉而用畫筆來寄托他無處安放的靈魂。呈現出最真實的呼吸,表達出自己乃至整個社會人們在精神上的痛。而在中國水墨大寫意中,造詣達到空前水平的朱耷,雖然所受的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2016-11-07

  • 孔雀圖
    一的八大山人原名朱耷,為明宗室,明亡之后,出家為僧。朱耷出家后過著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宗室的政治迫害。在藝術上,朱耷以水墨寫意為主,兼擅其他,他的作品,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練沉毅,散發著遺民氣息。朱耷常常以畫筆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家國之恨”,《孔雀圖》即是他以獨特的繪畫語言對時事進行辛辣諷刺的一件代表作。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見到一塊殘破的石壁,角落里有牡丹和竹葉,而石壁下方站著兩只孔雀。這些傳統意象本應呈現出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意境,

    月讀 2016年10期2016-11-05

  • 朱耷
    太多的大幅山水。朱耷丟開這些,以一己面目沉迷于尺幅大小的花鳥蟲魚。朱耷的書畫,貓一幅鳥一幅瓜一幅果一幅花一幅草一幅,構圖簡單得近于空白,以小見大,盈尺間氣息飽滿,有一個充滿圓足的生命,讓人生出無限想象。尤其是看真跡。第一次看見朱耷的真跡是幅小小的墨筆瓜果,清宮舊裱。舊裱好看,只是鏡框雕有祥云,不搭朱耷的心境。那幅瓜果圖有題跋,沒抄下來,現在忘了。朱耷筆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鳥,都是一“個”,一點,這里有為藝的自尊與自信。第一次見到朱耷的書畫,是在一

    山花 2016年13期2016-07-13

  • 朱耷名號研究
     121000)朱耷名號研究孟繁昕(渤海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121000)本文研究了17世紀中國偉大畫家朱耷的名號,從一六八四年初現“八大山人”的名號到一七零五年朱耷仙逝這期間所出現的名號進行了淺略的分析。朱耷是十七世紀杰出的繪畫大師,其名號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有著皇室貴族身份的他,明朝的滅亡,對其造成的影響不可言說。八大山人;“哭之笑之”;“崖上雛鳥”朱耷是17世紀偉大的中國書畫家。他出生在朱姓的皇室家族中,在南昌一帶生活。明朝滅亡時,朱耷才十八歲。他親

    大眾文藝 2016年17期2016-07-12

  • 現實人格相較
    藝術大師。本文以朱耷和蒙克為例,探尋兩人現實人格面貌下的藝術風格,感知畫作里持有的精神內省。關鍵詞:現實人格;朱耷;蒙克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83-01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水墨寫意畫的代表人物;蒙克(1863-1944年),挪威畫家,20世紀西方表現主義的先驅。這兩位畫家相差200余年,距離我們也有幾個世紀之遠,身處在同樣動蕩的時代受眾人排擠,卻在藝術上有著超出人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紫茉莉花串
    。這幅畫上寫著“朱耷有幅小品,畫的是紫茉莉花串”,色彩艷麗些。這茉莉花串是佩戴于手腕呢,還是頸間?拿根針兒穿茉莉花,做成茉莉花串,這大概是明清之際的女紅。這樣一想,再觀八大山人的小品,平日里孤傲冷僻的他竟也有些脂粉氣。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有了個好故事:次早,天方明時,朱耷便披衣靸鞋往她房中來了。她尚臥在衾內,一把青絲托于枕畔,一條桃紅綢被齊胸蓋著,那一彎雪白的膀子擱在被外,手上戴著紫茉莉花串。朱耷嘆道:“睡覺還不老實,回頭被風吹著又嚷肩膀疼?!彼p輕地替她蓋

    愛你 2016年15期2016-04-11

  • 徐渭、朱耷書法比較研究
    陳培站徐渭、朱耷書法比較研究陳培站在中國藝術史上,徐渭、朱耷為中國文人畫的發展開啟了一條光明大道,而縱觀中國書法史,他二人的書法成就確實不在其繪畫之下。二人在生活背景、經歷、婚姻、美學思想諸方面有著極為相似之處,他們二人的書法創作對文人書法有著總結、反省的意義:一方面他們是明清表現主義、浪漫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另一方面他們可謂是現代書法創作的發韌者和開創風氣之先鋒。對二者書法作比較研究,是書法本體內在發展規律的選擇也是它的需要。徐渭;朱耷;書法;表現主義

    關東學刊 2016年1期2016-03-15

  • 無解的人生 八大山人
    國破家亡的命運。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第九世孫。朱耷少時聰慧過人,8歲能作詩,11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明朝。然而,就在他人生盛年,他一心要為之效忠的明王朝滅亡了。那一年,父親病逝,妻子和兒子也相繼離世,這對朱耷是致命的打擊。后來,為了躲避清朝的追殺,他隱姓埋名,當了一個修行的和尚。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是他個人的心靈史,亦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史。他筆下的花鳥都是扭曲的、畸形的,還都一個個翻著白眼,

    投資與理財 2015年5期2015-09-10

  • “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朱耷題畫詩賞析
    文林細揣摩”——朱耷題畫詩賞析羅茜周榆華[提要]八大山人是生活中奇人,也是藝術中狂人。在顛沛流離的亂世之中,他留下了許多作品。這些作品涉及到詩、書、畫等方面,其中當以八大山人的畫最為人稱道。其實那落筆于畫上的詩歌也是文學史中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八大山人;題畫詩;藝術氣息;佛理;禪學在燦若星河的中國繪畫史上,一顆閃亮的星星引領畫壇數百年。他就是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朱耷。這位亦僧亦道、亦畫亦詩的人物不僅貴為寧獻王的九世孫,而且年少成名。為了報效祖國,寧愿

    老區建設 2015年8期2015-06-15

  • 朱耷簡約奇異的藝術風格解析
    奚林元【摘要】朱耷善畫山水和花鳥,他的作品狂放不羈、簡約怪異、以少勝多、不求章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常用以簡潔、怪異、扭曲、張揚的大寫意風格,為中國的潑墨大寫意繪畫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繪畫不僅體現了明末、清初時代的簡潔藝術風貌,而且升華到了相當高的藝術境界?!娟P鍵詞】朱耷;簡約;奇異;潑墨大寫意朱耷(1626—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壇上“四僧”之一。國畫山水、花鳥、書法、詩歌一代宗師。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贛州地區南昌人。明代王室的后

    美術界 2015年6期2015-05-30

  • 深山無閑僧,醉臥聽雨中
    錦來。他的名字叫朱耷,八大山人是他的號。他還有好幾個號,個山、驢屋等,都是他隨著心境給自己取的。若是依后世人的評價,他是明末清初的大畫家,可他不這么認為。作畫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至于更重要的,是無法對人言說的。朱耷是明朝寧王朱權的后裔。祖父朱多是名氣頗高的畫家,父親朱謀覲亦是名震書畫界的大畫家。朱耷聰明伶俐,自幼受父輩的藝術陶冶,小小年紀就能潑墨山水,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藝術天分頗高??墒敲鞒瘻缤隽?,他的父親也去世了。家境急劇轉變,朱耷一家由貴族變為平民。

    傳奇故事(破繭成蝶) 2015年11期2015-01-08

  • 朱耷『枯枝孤鳥圖』向經典致敬:
    朱耷『枯枝孤鳥圖』向經典致敬:朱耷朱耷(約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明朝宗室。清初畫壇“四僧”之一。譜名朱由桵,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寧獻王朱權的后裔。是弋陽王七世孫。自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 、入屋、驢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云樵者,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 。枝上一聲怨,雪中半點香?!鹾胍銥?span class="hl">朱耷《枯枝孤鳥圖》作畫為紙本墨筆,縱151.5厘米、橫43.7厘米,現藏于云南省博物館。畫家在畫面右上角自題: 壬申之十二月,既望

    云南畫報 2015年9期2015-01-06

  • 朱耷的浮華與蒼涼
    冊,看到八大山人朱耷的一幅畫:一桿鐵青的枯枝,站著一只怪鳥,歪著頭白著眼睥睨著遠方,背景一片蒼茫,或者說一片虛無。自己很喜歡國畫,尤其是意境寥廓的山水畫,每每覽之,則若身臨其境,快意于胸,陶然忘機于這黑白濃淡之間,甚有東籬之樂。而總覺眼前這八大山人之作,寥寥幾筆,怪鳥枯枝過于蕭疏荒寒,似不與我意趣相適,便草草翻去。后觀賞白石老人的畫印,知齊老率性灑脫,不羈不絆,尺幅之間,一經揮灑,便氣象萬千。又看到了八大山人的那幅畫,怪鳥依然睥睨著,枯枝依然散發著寒意,八

    河南電力 2012年12期2012-05-22

  • 身在山水情之外
    到他的藝術表現。朱耷是明王朝的后裔,對于朱明王朝的傾覆,他是刻骨銘心耿耿于懷的,國家沒有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于是他的家庭也在動亂中遭遇不幸,如此在家國兩不幸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僅僅憑著朱耷畫筆下宣泄的“不滿”,理解他的作為,應該說似乎是“小”了點兒。當數百年后,我們再看到朱耷筆下那些“自眼向青天”的“蔑視”;那些“危如累卵”的巨石;那些長在懸崖之畔“生不逢時”的牡丹;對那些不知雞乎鳥乎,卻有著“三眼花翎”尾巴的東西進行辛辣的嘲諷時,我們不能不承認曾經有過的

    文物天地 2009年9期2009-12-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