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原

  • 艾略特《荒原》的美學解讀
    天威內容摘要:《荒原》開啟了英語詩歌新方向,確立了艾略特作為英美現代派詩歌一代大師的地位?!?span class="hl">荒原》語言創意與思想深度深刻影響現代西方文學,詩中充滿宗教色彩、死亡意象、怪誕與丑、反傳統、反諷與無奈、非個人、非理性特點的詩歌表達獨具美學符號。關鍵詞:艾略特 《荒原》 美學 詩歌《荒原》是艾略特創作中期重要代表作,在西方現代詩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span class="hl">荒原》的題辭開頭就引用了希臘神話西比爾的典故。寫到,“因為我在古米親眼看見西比爾吊在籠子里。孩子們問她:你要什么,

    文學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朱山坡小說集《薩赫勒荒原》中的存在之思
    容摘要:《薩赫勒荒原》中,朱山坡的寫作空間由鄉村轉向都市乃至國外?!?span class="hl">荒原”意象是朱山坡新的創作標識,它是現代人在世的生存體驗,主要的表征是孤獨與悲傷?!端_赫勒荒原》中的主人公踟躕在世界上,面對的是精神之困、存在之痛。此處的孤獨與困頓,促使主人公們逃離到別處尋求希望與崇高。當別處變為此處,崇高隨即呈現殘酷的一面,理想與現實之間有巨大斷裂與偏差。但朱山坡的“荒原”不僅是頹廢的,在荒原中尋找本真存在與自我蛻變,是朱山坡對世界的新塑形,也是《薩赫勒荒原》的存在啟示

    文學教育 2023年4期2023-04-27

  • 走出內容單薄的“荒原
    概,就像陷入一片荒原,毫無美感可言。本文以2021年中考佳作為例,介紹幾個充實文章內容的技巧。一、添枝加葉,細節生動老舍先生說過:“敘述不怕不細致,而怕不生動。在細微處要顯出才華?!痹趯懭?、敘事、狀物、描景時,考生可以“添枝加葉”,或者加入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的描寫,使人物活靈活現;或者加入關于自然景物的細節描寫,使文章充實生動,令人過目不忘。請看2021年荊州中考佳作《校服的故事》的精彩片段:月的清輝從墨藍的天空透下來,幾片薄云鋪在湖面上,那靜影沉

    初中生學習指導·作文評改版 2022年4期2022-05-10

  • 荒原印象
    擂響你的耳膜進入荒原請學會失語緘默既是尊重與認同也是最出色的傾吐不要投擲石子兒不要在荒原上散步不要挪動、驚醒任何東西史前的夢魘,土中的獸骨旅是野駝的事翔是大鷹的事草都蹲在各自的位置拒絕不速之客,包括露珠荒原無門,每一步都是迷途如果你執意要扔出點什么立刻就會被空茫鉗住不要企圖洞悉與憐憫別以為一馬平川的地方便可以高視闊步荒原是回望之源,再生之地蔑視行為,只容靈魂獨舞肅穆是應該的震攝是必然的一尊沙柱神祇般踱過來接受你的仰視,繼而隱入那彌天大霧……

    滿族文學 2022年1期2022-01-21

  • 無愛的未來
    ·S·艾略特之《荒原》普遍存在的理解是偏重于文化及宗教性意味的。這樣的理解不僅僅最早流行于國外,且成為中國學界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研究范式。然而,如果聯系艾略特的私人信函及傳記,“荒原”一詞則被賦予了更深刻和更隱秘的含義。而從這個角度分析《荒原》,則可窺探到艾略特本人對于女性、愛、婚姻的態度以及私人生活的零星掠影。關鍵詞:《荒原》 女性 艾略特 私人生活1922年,詩人艾略特發表了著名的《荒原》—— 一首以隱喻復雜、晦澀難解而開現代派詩歌風氣的長詩。艾略特撰寫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9期2021-09-26

  • 艾略特《荒原》中的神話原型分析
    【摘要】《荒原》作為20世紀西方現代詩歌的杰出代表,突出表達了生-死-重生的原型結構思想。筆者試圖運用原型批評的方法,簡要分析《荒原》中的主要原型,以此來論證詩人T·S·艾略特的獨特詩學思想,以及詩歌所展現的對心靈與生命的啟示性內在探索?!娟P鍵詞】T·S·艾略特,《荒原》;神話原型一、T·S·艾略特與《荒原》T·S·艾略特(1888-1965)是現代主義詩歌的開創者之一,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荒原》結合神話、人類學等內容,并基于對詹姆斯·弗雷澤的《金枝》

    紅豆教育 2021年11期2021-09-10

  • 風起德令哈
    把柴達木盆地叫做荒原在一場沙塵暴的怒吼聲中疼痛響徹荒野,她成了我的母親二一匹棗紅馬在雪山下飛奔馬背上的漢子高大魁梧,黝黑健壯他毫不畏懼柴達木盆地的大黃風他有著愛這荒原的博大襟懷他以英雄的表情應對這一切蔑視大黃風的冷血粗暴蔑視羌笛聲中的哀怨蔑視烏云露出隱晦的疤痕蔑視輕視柴達木盆地的人因為,他是我的父親他深愛著這戈壁荒原,后來就把自己的骨頭留在了荒原三父親說:生個兒子吧兒子不怕大黃風長大了跟著我去雪山放牧母親說:還是生個女兒吧你去山里放牧,夜里靜得怕人我要生個

    青海湖 2021年6期2021-08-02

  • 論艾略特“客觀對應物”理論在其長詩《荒原》中的運用
    價值。其中長詩《荒原》被稱為現代主義詩歌的里程碑,與他的理論一起,在西方文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詩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作品?!翱陀^對應物”理論力主摒棄在詩歌中使用直接、淺顯的表達方式,主張通過列舉事件、引用典故、組合意象等“客觀對應物”的媒介,實現對現實、對社會的描寫和批判等,抒發詩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愿望。對《荒原》詩中所體現的“客觀對應物”進行細致分析,會使我們對這部語言晦澀、內容復雜的作品有進一步的認識。關鍵詞:艾略特;《荒原》;“客觀對應物

    青年文學家 2021年5期2021-04-06

  • 算法推薦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荒原”成因及對策
    絡思想政治教育“荒原”。 這導致了教育主體地位的喪失,主流意識形態的失權,群體極化下的理性喪失,想要破解需要增強算法素養推動主體重建;增加算法構建的價值觀維度;堅守社會認知底線的外部監督,從而改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關鍵詞:算法推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帶來了知識大爆炸,巨大的信息量使得過去紙媒時代人與信息的交互模式難以為繼,算法推薦成為數字時代人與信息交互的主選樣式。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的"the Dai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8期2021-01-10

  • 艾略特與他的“情歌”
    人物,他的作品《荒原》(The Waste land)幾乎成為那一時代的代名詞。于1915年發表的《杰·普魯夫洛克的情歌》成為艾略特的成名作。但此詩雖名為“情歌”,實際上卻為一首悲歌,它揭示了現代人枯燥乏味墮落的生活狀態,此后艾略特的詩歌主題線索并無更迭,只是不同一時段出現了不同的內容。另外,艾略特雖然一直在展現現代生活的病態,卻沒有停止探尋解決的措施。所以,本文將艾略特的詩歌統稱為他對世界的“情歌”,一方面,這些詩歌是表現負面生活的悲歌,同時也沒有放棄對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3期2020-09-01

  • 艾略特《荒原》中的陌生化方式
    .S.艾略特的《荒原》,理解艾略特的藝術追求,探求陌生化在詩歌中的價值和作用。關鍵詞:T.S.艾略特 《荒原》 陌生化艾略特為道德墮落與精神危機頻現的歐洲社會構建了荒原這一客觀對應物,詩人將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用象征的方式展現出來。艾略特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將諸多有情節和暗示性的片段有機地拼接在一起,使讀者在目不暇接的同時感受到了一種無限荒涼之氣氛?!?span class="hl">荒原》揭示了歐洲人因為拋棄了信仰,而陷入情欲之海和欲望罪惡之中無法自拔,表現出一種精神墮落、無處歸依的生活狀態。

    參花(下) 2020年9期2020-08-25

  • T.S.艾略特《荒原》的東西方哲學思想探究
    代詩派里程碑的《荒原》也毫不例外。本文旨在探討《荒原》中蘊含的東西方哲學思想。關鍵詞:尼采哲學;二元對立;東西方哲學著名長詩《荒原》被認為是現代派詩歌的里程碑,20世紀西方文學中的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杰作。一經出版,便備受關注。除了詩人深厚的文字功底,晦澀難懂的用典之外,詩歌中展現的荒原狀態即現代人的精神危機恰好契合了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所處的精神狀態。全詩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死者的葬禮》《一局棋戲》《火的說教》《水中的死亡》和《雷的說話》。在第一個部分詩

    文存閱刊 2020年9期2020-08-18

  • 荒原之歌
    美特點。關鍵詞:荒原;審美風格;希刺克厲夫;凱瑟琳《呼嘯山莊》全篇始終彰顯著一種凄厲、恐怖、殘酷、神秘、充滿激情的獨特審美風格,呼嘯而過的狂風演奏了一曲耐人尋味、蕩氣回腸、變幻無窮的荒原之歌。仔細聆聽,用心感受,會在感到恐怖不安的同時流下“理解的同情”的淚水。一、主旋律——復仇火焰文本的主旋律便是有關希刺克厲夫復仇的故事,這一題材的作品并不罕見,最為著名的如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然而希刺克厲夫的極具殘酷性的復仇方式和頑強的復仇意志是獨一無二的,如頑石般堅

    北方文學 2020年11期2020-08-13

  • “奇峰突起,巉崖果存”:趙蘿蕤漢譯《荒原》用典互文性藝術管窺
    趙蘿蕤先生漢譯《荒原》用典的典型案例分析,挖掘趙蘿蕤先生《荒原》用典漢譯的互文性藝術魅力。[關鍵詞]用典互文性;趙蘿蕤;翻譯比較;《荒原》[中圖分類號]I0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4917(2020)03-0035-08引言艾略特的《荒原》(The?Waste?Land,?1922)之所以難懂,主要是因為作者善于引古據今,而且詩中典故盤根錯節,再加上多種語言雜糅共生,因此讓人感到“剪不斷理還亂”[1]20。那么,在翻譯這類趙蘿蕤先生稱之為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7-30

  • 艾略特《荒原》的生態解讀
    獎,他的代表作《荒原》更使他榮冠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派詩人?!?span class="hl">荒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創作完成,其中隱含著一條生態主線。本論文沿著這條生態主線,較為全面地從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精神生態角度對《荒原》進行闡釋性地分析,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關鍵詞:艾略特;荒原;社會生態;精神生態T. S. 艾略特是英國文學史上現代主義詩人的先驅,在1948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詩歌《荒原》曾經轟動一時,在現代西方詩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自1922年完成出版以來,一直受

    雨露風 2020年8期2020-04-26

  • 荒原》與艾略特的清教思想
    要:艾略特的《荒原》以現代人的生存困境入手,化用了關于伊甸園生命與死亡的清教神話,映襯出戰后歐洲人枯萎干涸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以清教方式重整失序生活狀態的悲憫之情?!?span class="hl">荒原》吸收古典主義文學元素,豐富了清教思想的神圣維度;《荒原》創造性地大量使用意象,賦予了詩歌現代氣息。同時,詩人艾略特的個體生命經驗也詮釋著清教關于復活、禁欲的思想。關鍵詞:艾略特 《荒原》 清教引言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是20世紀享譽英美文壇的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試析艾略特《荒原》的敘事性
    視和關懷,極力將荒原描繪成一幅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本源性的景象,一種具有普泛性、永恒性的人類的精神狀態,是“非個人化”的存在。然而,詩人畢竟身處于“荒原”之中,他雖極力試圖拯救荒原,卻無法完全擺脫這種“荒原”般的精神環境對他的影響。詩中的一些觀念、認識、情感都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表露了艾略特的個人行為。通過分析《荒原》的敘事性可以看出,艾略特的“非個人化”理論實際上并沒有絕對實現。關鍵詞:《荒原》 敘事性 非個人化雖然在1948年的諾貝爾頒獎詞中已明確將《荒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9期2020-01-08

  • 荒原》——現代主義詩歌的典范
    要:艾略特的《荒原》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典范。它反映了現代主義的主題、基調和技巧的主要方面。關鍵詞:艾略特;《荒原》;現代主義詩歌[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2--01一、引言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時,現代主義革命正在進行中?,F代主義的高潮開始于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52個月的屠殺永遠地改變了世界。而這場可怕戰爭的骯臟經歷和現實以一種既暴力又史無前例的方式推動了這場文學革命的

    青年文學家 2019年32期2019-12-16

  • 穿越歷史與空間的沉思
    .S.艾略特在《荒原》中充分實踐了“客觀對應物”的詩學理論。本文解讀《荒原》,找尋“客觀對應物”與列斐伏爾“空間形式論”的契合點,形成與“歷史對應物”思考對應的“空間對應物”思考,體味《荒原》中文明和精神的荒敗頹喪,理解作家對現實的沉思和反觀。關鍵詞: T.S.艾略特? ? 客觀對應物? ? ?空間對應物? ? 《荒原》英國詩人T.S.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1888—1965)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英美文學界最具影響力的現代主義詩人和批

    文教資料 2019年25期2019-11-30

  • T.S.艾略特《荒原》中生態主義價值觀解讀
    果。摘 ?要:《荒原》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詩人艾略特的作品,詩文中蘊含著極高價值的生態精神,呈現出獨特的精神理念,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通過明顯的象征意義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以艾略特的生平簡介入手,對《荒原》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概述,深入分析作品中蘊含的生態主義價值觀與精神,從生態的角度進行論述,以供參考。關鍵詞:《荒原》;生態主義;生態價值;救贖思想[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9-0-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9期2019-11-16

  • 論艾略特《荒原》的反思意識
    ·S·艾略特的《荒原》描寫了衰敗、凄涼的“荒原”景象:沒有水,樹木干枯,大地龜裂?!?span class="hl">荒原”上的人沒有信仰、沒有希望、放縱肉欲、醉生夢死、猶如行尸走肉。詩作高度概括了一戰之后的西方社會生活,表現了西方文明的危機和信仰的危機,并提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獲得生命之水,獲得新生。關鍵詞:T·S·艾略特;《荒原》;反思意識一、《荒原》揭露的現實問題(一)宗教信仰的缺失《荒原》的第一節“死者葬禮”中描繪了一幅陰沉壓抑的倫敦城的清晨景象:“并無實體的城,在冬日破曉的黃霧下

    信息技術時代·中旬刊 2019年1期2019-10-21

  • “晦澀正是他的精神”
    關于漢譯艾略特《荒原》一詩的“難處”,趙蘿蕤先生在其譯后記中表達了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是“這首詩本身的晦澀”;第二是譯文的體裁和文體問題;第三是這首詩的譯文“需要注釋”。本文在研讀艾略特關于“感受力渙散”“歷史意識”“個性消滅”等核心詩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荒原》中譯本的比較釋讀,窺見趙蘿蕤先生文學翻譯“直譯法”在互文性統一方面的獨到之處。[關鍵詞]《荒原》;感受力渙散;歷史意識;個性消滅;直譯;互文性[中圖分類號]I712.0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9-11

  • 深度剖析艾略特文學思想的力作
    要:郭磊老師的《荒原與救贖》一書以現代主義詩人T.S.艾略特的詩歌作品為研究對象,從創傷理論的角度,分析詩人艾略特作品中所隱含的各類創傷刻畫,探討“荒原”形成的具體原因以及詩人救贖的路徑。該書利用創傷理論探討了詩人T.S.艾略特的“出荒原記”,為T.S.艾略特詩歌研究的深入開展和創新發現作出了積極貢獻。關鍵詞:T.S.艾略特;創傷;荒原;救贖2019年4月,郭磊老師的《荒原與救贖》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以現代主義詩人T.S.艾略特的詩歌作品

    北方文學 2019年17期2019-07-08

  • 荒原上的圣杯
    過仔細閱讀,以“荒原”和“追尋”兩大主題為切入點,分析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以荒原為背景構建的一個現代版“圣杯追尋”的故事。圣杯故事在西方現代文學中一直存在,而圣杯追尋的母題也不斷被作家重新使用,菲茨杰拉德是對于追尋圣杯這一母題進行重新探討的現代作家之一。探討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對于“圣杯的追尋”的重新表達來重新認識這個發生在爵士時代的悲劇故事。關鍵詞:荒原;圣杯故事;圣杯追尋;蓋茨比“尋找圣杯無疑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個標志性故事”,(1

    北方文學 2019年12期2019-05-13

  • 寂寞的先知,孤獨的行者
    李金紅摘要:《荒原》是現代詩歌的一座里程碑。T.S.艾略特宣稱現代詩人應將智慧和感性調和起來,從不同的意識中創造出新的整體來。那個瞎眼的預言家,長著皺巴巴乳房的老頭泰瑞西斯便在詩中起這種作用,他將過去與現在、男性與女性融為一體,將神話和現實聯系起來。艾略特借助這一神話人物為《荒原》的創作提供一個更高視點,從時空之外來觀察這個光怪陸離的現代世界。本文從神話、哲學、反諷視角來分析泰瑞西斯在《荒原》的作用。文章通過分析泰瑞西斯在詩中所起的作用,反映了艾略特的最基

    北方文學 2018年26期2018-11-24

  • 走出內容單薄的“荒原
    的文章,就像一片荒原,無“美”可言,怎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因此,避免內容單薄是寫作的一項基本要求。真題回放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董卿在《朗讀者》第二期開場白中說,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讓時光多了一份友愛;父母的陪伴,讓生命多了一份溫暖;好書的陪伴,讓頭腦多了一份智慧;《朗讀者》的陪伴,讓心靈多了一份震撼……請以“陪伴,讓歲月多了一份_____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請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5期2018-11-13

  • 《擺渡人》中荒原的不同層次解讀
    小說《擺渡人》中荒原這種意象所包含的不同層面的隱喻以及每個層面所代表的象征意義,旨在進一步挖掘小說主題的深度,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這部經典作品,也可以拓寬研究者的研究范圍,使得這部小說的學術價值有上升的空間。關鍵詞:象征主義 隱喻 荒原一、引言《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創作的小說,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獎,暢銷33個國家,是一本有著千萬讀者的心靈治愈小說。整部小說巧妙、驚人的故事情節與小說中所展示的多重主題密切相關,愛情、救贖和家這幾個主題相互交融

    參花(下) 2018年11期2018-10-21

  • 自由極客:VR“荒原”上的“頭號玩家”
    張景陽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天驕眾創園內一個名為VR-X的眾創空間掛牌成立,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和大學畢業生。在這個空間里,大家只做一件事:體驗、學習和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喜愛和了解VR技術的年輕人都說,這個小空間里承載著鄂爾多斯VR技術的未來,承載著年輕人技術研發和突破的夢想。而打造這個小空間的團隊有一個響亮而新潮的名字:自由極客。極客(Geek)一詞源自美國俚語,一般指“性格古怪的人”,也指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并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人,用現在的網絡流

    科學之友 2018年8期2018-08-23

  • 錯位·綿延·循環:論《荒原》的時空特征
    ·艾略特的長詩《荒原》,運用時態變動與蒙太奇的手法表現時空錯位,在形式上具有破碎的特征,以此對應痛苦的時代精神。但形式的表象之下,《荒原》的時空內部具有隱形的統一。詩人以綿延的方式串聯離散的古今時空,使看似毫無瓜葛的時空與時空相互連續,形成連貫的軌跡。同時,古今時空的相融造成時間的縱深感和空間的普世性,詩歌時空呈現出了一種歷史循環的狀態,詩人意在積累歷史經驗和啟示,探索出適用于全人類的救世良方,從而對不變的精神荒蕪做出改變。關鍵詞:《荒原》 時空破碎 綿延

    文學教育 2018年8期2018-08-13

  • “T·S”艾略特的文學理論與《荒原》寫作
    論家。他的作品《荒原》則很好地體現了他作為詩人的才華和作為理論家的睿智的結合。本文以《荒原》為例證,即以說明艾略特的文學理論在其作品中的應用。關鍵詞:荒原;“非個人化”理論;客觀對應物T·S·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1888-1965)作為西方現代派詩人的先驅人物,在20世紀的英美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評派的奠基人之一,被稱為“現代文學批評大師”。他的主要批評論蓍有《傳統與個人才能》(1921),《玄學派詩人》(192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期2018-05-14

  • T·S·艾略特《荒原》主題淺析
    鹿佳妮摘要:《荒原》作為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現了鮮明的現代主義藝術風格。本文通過對詩歌中的典故、意象進行解析,進而揭示詩歌的隱喻性主題。關鍵詞:《荒原》;隱喻性;現代主義;主題《荒原》是艾略特思想成熟的產物,也是確立詩人在西方現代詩壇上不可撼動地位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歐洲文學史上的里程碑?!?span class="hl">荒原》分《死者的葬禮》、《弈棋》、《火的布道》、《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話》五部分,全詩共433行,使用了七種文字(包括題辭)和大量典故,涉及35個古今作家

    北方文學 2018年6期2018-03-31

  •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荒原景觀及其文化語境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荒原景觀及其文化語境張皓 (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18)荒野與荒原是藝術中重要的空間表現主題,相對來說,荒野有著悠久文化傳統,而荒原基本是進入現代主義時期的產物。而中國當代藝術對荒原景觀的表現正是中國進入現代化和全球化市場經濟之后以及發生現代主義藝術變革之后才逐漸成為主流。藝術中的荒原景觀不僅是對現實社會狀況的描繪,更是對藝術家內心狀況的表現。[關鍵詞]荒原;中國當代藝術;文化語境一、荒野與荒原要對荒原景觀的概念進行較為

    藝術探索 2017年4期2017-09-16

  • 樂園?荒原?
    在令人痛苦絕望的荒原之上。關鍵詞:神話隱喻模式;失樂園;荒原作者簡介:盧裕(1981.5-),漢,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一約翰·奇弗的文學創作致力于描寫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尤其是新英格蘭和紐約地區白人中產階級的生活,并不斷的從中挖掘出生動的故事和深邃的哲理?!毒薮蟮氖找魴C》作為奇弗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之一,曾被評論者們從各個角度評述與解析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8期2017-07-10

  • 北風,行走在荒原上的歌者
    國沈陽之北有一片荒原,荒原之上井架林立,油井密布。當地人把這片荒原叫沈北,石油人管這片荒原叫油田。當北風呼嘯著從沈北的北面吹來的時候,在荒原上采油的人知道,冬天來了。冬天的沈北大地,天更高了,地更闊了。荒原上的一切逐漸開始凋零、枯萎、甚至死去。寒冷,讓荒原變得沉默、顫栗、甚至有些悲壯。蜿蜒于荒原之上的蒲河猶如一條早已凍僵了的蛇,失去了往日的靈動,悄無聲息地靜臥在蒼茫之下,閃著清冷的寒光。時間和空間似乎也被凍住,猶如一閉關打坐悟禪的行者,在進入了一個季節的思

    地火 2016年1期2016-03-17

  • 鄉土文學中的荒原意識探析 ——以《生死場》為例
    4)鄉土文學中的荒原意識探析 ——以《生死場》為例胡娟(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早期鄉土文學的荒原意識是理解鄉土文學的一個重要角度。本文主要從《生死場》中來探討鄉土文學的荒原意識。分別從兩個層面入手,即“物”之荒原與“靈”之荒原。這種荒原意識也是蕭紅對生與死的探尋,對生命本體的思考,也是現代人感知鄉土世界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新的精神發現。荒原意識;“物”之荒原;“靈”之荒原鄉土文學一直以來都是被不斷研究的經典母題,懷鄉感情也是文學敘述中必不可少的情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2014-06-30

  • 荒原(組詩)
    ■李曉泉在荒原(組詩)■李曉泉啊,荒原我以為一朵小野花凋零了,其它的也會很快凋零但是沒有,那么多小野花在無知地朝我笑我以為那只受傷的大雁會死在灘涂里但是沒有,它靜靜地趴了三天三夜突然扇動帶血的翅膀飛走了我以為我們的老班長,兩鬢斑白真的老了,但是沒有,那天晚上他彈著吉他,唱起了家鄉的情歌荒原荒原我以為你的荒涼一直延伸到了天邊但是那一天,走著走著就遇見了小村莊喧鬧的集市和我故鄉的情景是一樣一樣的那天,在集市上買了喜愛吃的小米,地瓜,油綠的小茴香我本來想把鄉愁

    地火 2014年1期2014-02-22

  • 《呼嘯山莊》與《荒原與人》中“荒原”意象比較
    《呼嘯山莊》與《荒原與人》中“荒原”意象比較⊙張彥同[江蘇科技大學,江蘇鎮江212003]《呼嘯山莊》和《荒原與人》都選擇了荒原為背景,并以此為主干構成了作品的意象群,呈現出整體象征性。本文試比較“荒原”意象的異同,以“一點”透視全部,觀照中西方文化和美學觀念的異與同?!逗魢[山莊》《荒原與人》“荒原”意象比較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和當代作家李龍云的大型劇作《荒原與人》雖誕生于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但無論在意象象征、原型蘊涵、人物塑造,還是情境結構上,都

    名作欣賞 2011年3期2011-10-09

  • 從美國文學的荒原理念看其環保意識
    2]從美國文學的荒原理念看其環保意識⊙周艷春[長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長春 130022]荒原是美國文化的基本元素。北美大陸獨特的自然環境塑造了美國人特有的荒原理念。在美國的歷史變遷中,美國人深化了對荒原的理解。畏懼荒原、欣賞荒原和保護荒原成為美國人與自然關系轉變的主旋律。在美國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中都有荒原理念的體現。梭羅認為保護荒原是保護現代文明。荒原理念對于美國的生態環保意識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畏懼荒原 欣賞荒原 保護荒原 環保意識17世紀初,一批來

    名作欣賞 2011年6期2011-08-15

  • 荒原的呼喚(評論)
    交道。這篇題為《荒原》的小說,再一次把我拉回到油田,情不自禁地想起我被荒原的雄渾和莊嚴所震懾,被鉆井工人們的豪氣所征服的情景。荒原是壯美的,但也是單調枯燥的,尤其對于數年如一日乃至一生如許地生活地荒原上的人來說,該需具有怎樣的勇氣?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荒原》努力揭示出了奮斗于荒原上的鉆井工人的內在精神氣質,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荒原上鉆井工人們默默無聞、平凡無奇的生活和他們堅韌不拔、動人肺腑的精神。讀完《荒原》,我們不難體察到那一群鉆井工人豐富的內心世界?!痘?/div>

    中國青年 1987年10期1987-08-2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