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枝

  • 叢枝菌根真菌對酸脅迫下杉木幼苗生長生理的影響
    不同[5,6]。叢枝菌根真菌作為土壤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群體之一,與80%以上陸地植物建立了良好的共生關系,能促進植物吸收營養,提升對逆境的適應性[7]。陳艷芳、陳鄭洪等發現,杉木連作后,土壤中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指數、侵染率下降,土壤性質發生改變[8,9]。雷梅等通過接種叢根菌根真菌的方法,有效提升了杉木幼苗對養分的吸收[10]。然而,酸脅迫下叢枝菌根真菌對杉木生長的影響及其生理響應機制方面研究仍鮮見報道。為此,本研究以杉木幼苗為試驗材料,通過菌根接種技術,

    防護林科技 2023年5期2023-09-28

  • 叢枝菌根菌與枯草芽孢桿菌配合施用技術
    業生產者的青睞。叢枝菌根菌是近年來被研究較多的微生物,具有增加作物產量,提高作物對干旱、鹽堿等環境脅迫的耐受能力等作用。叢枝菌根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作用機理以及與植物的互作關系差別很大,存在協作互補的空間,將兩者配合施用,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對作物的增效作用明顯。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將這2種微生物配合施用的方法總結如下,以供參考。1 叢枝菌根菌與枯草芽孢桿菌的特性及作用1.1 叢枝菌根菌1.1.1 特性。叢枝菌根菌是廣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與多種植

    現代農業科技 2022年8期2022-12-13

  • 喀斯特地區叢枝菌根真菌與固氮菌群落研究進展
    漠化治理的關鍵。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能與絕大多數植物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體的關系,它不僅對植物種群,而且對植物群落等都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叢枝菌根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它可以幫助植物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進而緩解土壤養分貧瘠對植物生長的脅迫,因此,叢枝菌根真菌被廣泛應用于退化或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研究當中。叢枝菌根真菌的生態學功能不僅僅與喀斯特特殊的生態系統的限制因子,而且還與石漠化治理亟待克服的障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11期2022-11-23

  • 叢枝菌根真菌共生對石漠化生境白槍桿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
    瓶頸問題[2]。叢枝菌根(AM)真菌作為廣布于土壤的一類非專一性有益微生物,能與絕大多數植物根系耦合形成共生體[3]。叢枝菌根真菌通過“菌絲—根系—土壤”之間的耦合,能夠顯著影響植物水、碳、氮、磷等營養物質代謝及光合生理生化過程[4],進而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石漠化生境的植物生長[5]。叢枝菌根真菌共生能夠提高菌根浸染率,形成菌絲橋改變根系形態學特征,直接或間接促進寄主植物對水分與養分的吸收與利用[6],進而為植物光反應與暗反應供給物質與能量。叢枝菌根真菌還可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10-12

  • 鹽脅迫和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櫸樹根系的影響1)
    生長發育[7]。叢枝菌根真菌(AMF)廣泛存在于各類土壤中,能與多數植物形成良好的共生關系[8],并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植物抗逆性[9],進而調節植物生長[10]。已有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形成的菌絲網絡,可促進土壤礦質養分溶解、改善土壤結構[11]、調節根系滲透平衡[12]、提高水分利用及養分吸收[13]、促使根系生長及干物質積累,進而更好地支撐植株[14],提高植株對鹽脅迫的耐受性。櫸樹(ZelkovaserrataThunb)又名大葉櫸,為榆科(Ulma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22年9期2022-10-08

  • 叢枝菌根真菌對甘薯生物量、根系形態及鉀素吸收的影響
    因素[5-6]。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內生真菌的一種,廣泛分布于農田土壤中,能與陸地上80%~90%的被子植物形成共生關系。叢枝菌根真菌可以增強宿主植物對養分如磷、氮、鉀和硫酸鹽等的吸收,改善養分虧缺條件下植株的生長發育,促進植物生長[7-8]。目前,關于叢枝菌根真菌促進宿主植物對磷和氮營養吸收的報道較多[9-11],機制較為明確。關于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鉀營養吸收的影響研究較少。已有研究結果表明,

    江蘇農業學報 2022年4期2022-09-07

  • 柯氏無梗囊霉雙重培養體系的構建1)
    ,550025)叢枝菌根(AM)真菌是一種內生菌根真菌,可與地球上80%以上的陸生維管植物互利共生[1-2]。叢枝菌根真菌孢子萌發的菌絲侵入植物根部,在土壤中形成高度分枝的結構和密集的菌絲網絡結構[3],從而增加養分吸收面積,為植物提供大量營養元素促進植物生長[4-5];宿主植物也為叢枝菌根真菌提供生長和發育的必要碳源[6]。已有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可作為天然菌肥和生防制劑[7],具有促進植物對土壤礦質養分的吸收[8]、增強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9-10]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04-27

  • 鉬污染對叢枝菌根和球囊霉素的影響
    471023)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除大量分布于農田和森林土壤中外,在一些逆境環境,如沙漠、河流灘涂、鹽堿及各類礦區土壤中也均存在[1-3]。研究表明,叢枝菌根具有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的功能[4-7]。同時,叢枝菌根真菌通過與植物形成共生關系,還能促進植物對水分和礦質養分的吸收,增強植物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等[8-9]。球囊霉素是叢枝菌根真菌分泌的一種專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22年1期2022-03-05

  • 叢枝菌根真菌對黃瓜苗期枯萎病防治及生長的影響
    枯萎病的發生率。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寄生在地球上90%以上的陸生植物,通過菌絲及代謝產物促進植株發育、抵御病蟲害等。有研究表明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可以降低黃瓜根腐病、根結線蟲的危害,但在黃瓜枯萎病及其苗期的研究鮮有報道[9-11]。蔬菜育苗移栽是蔬菜生產上提高綜合效益的關鍵技術[12]。中央一號文件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工廠化育苗,縮短蔬菜生長周期,夯實“菜籃子工程”[13]。本研究

    中國果菜 2022年2期2022-03-03

  • 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抵抗水分脅迫的影響研究進展
    越受到重視,其中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對植物的積極作用使得其在農林業應用中發揮著一定作用。AMF 是一種古老又分布廣泛的菌根真菌。據統計,約80%陸生植物可以與AMF真菌形成有益的共生關系[3]。古植物學和分子序列分析數據顯示,早在4.6 億多年前,第一個陸地植物的出現就與球囊菌(Glomeromycota)有密切聯系[4],經預測,其比固氮菌還要早出現約4 億年,這說明球囊菌群對地球生物的進化起著重

    鄉村科技 2021年22期2021-12-01

  • 有助降低農業磷肥施用 科研人員在植物磷營養吸收上取得新發現
    一篇封面論文,在叢枝菌根共生“自我調節”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PH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是調控植物根途徑磷元素吸收的核心轉錄因子。研究發現,通過提高PHR基因的表達,有望達到增加水稻直接吸收磷營養和間接通過叢枝菌根共生磷營養吸收的目的,降低農業磷肥的施用,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方案。研究人員介紹,植物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獲取營養:第一種是植物根系直接從土壤吸收營養,稱為直接營養吸收途徑。第二種是植物通過與菌根真菌

    中國食品 2021年21期2021-11-07

  • 叢枝菌根對干旱脅迫下油用牡丹幼苗光化學活性的影響
    石兆勇,侯小改*叢枝菌根對干旱脅迫下油用牡丹幼苗光化學活性的影響張文科1,宋程威1,魏冬峰2,石兆勇1,侯小改1*(1.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2.洛陽科技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洛陽 471822)采用盆栽法,對重度干旱(土壤相對含水量為30%)和輕度干旱(土壤相對含水量為55%)脅迫3 d和6 d的接種叢枝菌根真菌()的油用牡丹‘鳳丹’幼苗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進行測定。結果顯示:與未接菌相比,干旱脅迫下接菌‘鳳丹’的PSII潛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11-04

  • 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氮素吸收作用的研究進展
    054)0 引言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AMF)是一種生活在自然界土壤中的內生真菌,其寄主范圍廣泛,可以與80%以上維管植物形成共生結構[1],因其菌絲一端在植物根系細胞內形成叢枝結構而得名。叢枝菌根真菌是一種內生真菌,無法進行自養,需要從寄主植物得到碳源和營養物質才能進行生長繁殖,而叢枝菌根真菌發達的根外菌絲可以深入根系無法到達的土壤顆??p隙[2],吸收礦物質和水分供寄主植物生長,因此與寄主植物形成互惠共生

    中國農學通報 2021年27期2021-10-12

  • 叢枝菌根育苗緩解西瓜枯萎病的機制*
    枯萎病的發病率。叢枝菌根真菌(AMF)是生態環境中分布廣泛的一種有益內生真菌,能與80%以上的陸生植物建立共生關系[6],增強植物抗旱性[7],促進磷素吸收,有效緩解由連作障礙引起的病蟲害,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西瓜連作枯萎病的發生與西瓜植株抗病性和根際病原菌數量密切相關[8]。在連作土壤中,西瓜形成叢枝菌根后,無論是嫁接苗還是自根苗,均能顯著提高根系中幾丁質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nlanine ammonia-lyase

    土壤學報 2021年3期2021-07-22

  • 鹽脅迫對菌根化沙棗幼苗生長性狀的影響1)
    好耐鹽性[1]。叢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和80%的陸生植物建立叢枝菌根(AM)共生體,在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營養吸收、轉運和利用方面,叢枝菌根比單獨的植物根系更具效率[2]。許多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能夠通過促生長作用提高宿主植物耐鹽性。Giri et al.[3]研究表明,在鹽脅迫下,未接種叢枝菌根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的金合歡苗木,其根、莖的干質量顯著下降,而接種叢枝菌根真菌有效促進了金合歡苗木生長;Porras-Sor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06-26

  • 叢枝菌根真菌對玉米籽粒產量和氮素吸收的影響
    郝曉峰 楊青華叢枝菌根真菌對玉米籽粒產量和氮素吸收的影響張學林*李曉立 何堂慶 張晨曦 田明慧 吳 梅 周亞男 郝曉峰 楊青華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 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鄭州 450002明確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 AMF)在玉米籽粒產量和氮素吸收方面的作用, 能夠為農田生物肥料配施、養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增強和作物產量增加提供理論依據。201

    作物學報 2021年8期2021-06-09

  • 叢枝真菌調節類黃酮和NO的水平減輕鎘脅迫對小麥幼苗的氧化傷害研究
    對Cd的耐受性。叢枝真菌是生態系統中一類分布廣泛的內生菌根菌,可與大多數高等植物根系共生,產生叢枝菌根,直接或間接地參與緩解Cd污染對植物造成的氧化損傷[23]。研究表明,接種叢枝真菌可以提高共生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清除過積累的ROS;可以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強葉片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的生長與發育[24-25]。叢枝真菌在形成菌根共生體的過程中可以影響植物多種信號物質的合成,如類黃酮、NO、H2O2等,通過類黃酮、NO、H2O2的作用緩解逆境傷害[26]。因此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2期2021-04-27

  • 叢枝菌根真菌對鎘脅迫小麥幼苗解毒效應的研究
    質具有重要意義。叢枝菌根真菌是一種廣泛存在于陸地生態系統中的土壤真菌[14]。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植物的抗逆性[15],調節植株對重金屬的吸收和轉運[16],提高植物對重金屬的耐受能力[17]。叢枝菌根真菌分泌的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可與土壤中的重金屬結合,降低重金屬的毒性[18]。研究發現,在Cd污染的土壤中,每千克的GRSP對Cd的固定量可達1 120 mg[1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1期2021-03-05

  • 一種山黃麻叢枝病的分子檢測與鑒定
    染常引起植物產生叢枝、矮化、黃化、花變綠、花變葉、巨芽、畸形等癥狀.該病害對農林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迄今世界各地報道的植原體病害已有1 000多種[1].植原體由于不能體外培養,因此常采用分子鑒定的方法進行檢測或進行基因克隆和測序[2~8].本研究中所采集的樣品屬于榆科山黃麻屬(TremaLour.)植物,其形態與該屬中的羽脈山黃麻(TremalevigataHand-Mazz.)最為接近.山黃麻為喬木或灌木,葉互生,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在云南廣泛分布,具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12-03

  • 叢枝菌根真菌對紫花苜蓿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染等問題[6]。叢枝菌根真菌可作為一種無公害的微生物肥料,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后對植物的有益作用與影響已在許多研究中得以證實和發現,叢枝菌根真菌能與90%以上的植物形成叢枝菌根,通過根外菌絲擴大根系的吸收面積,能有效地促進共生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從而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植物產量、品質、抗逆性[7-8]。其中,亦不乏大量有關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紫花苜蓿影響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發現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后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植物量與生產性能[9-13],促進紫花苜蓿對土

    塔里木大學學報 2020年2期2020-07-23

  • 揭示蚜蟲取食對植物與共生真菌之間營養成分交換的影響(2020.4.13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以上的陸地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共生,其在有根植物中形成菌根聯合體,在無根植物中形成類菌根樣聯合體。這些共生體通常都很古老,可追溯到陸地植物的起源,且認為對二者是互利的。有叢枝菌根真菌寄生的植物表現出更有利的生長,例如增加對土壤養分(如磷)的吸收。叢枝菌根真菌的寄生還可以啟動宿主植物免疫系統來增強植物對病原體的免疫和/或抵御植食動物的侵襲。2020年4月9日,Current Biology雜志在線發表了英國利茲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題為“Aphid Herbivor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7期2020-04-28

  • 基于18S rRNA序列的云南大葉千斤拔與細葉千斤拔根內叢枝菌根真菌鑒定
    neata)根內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結構多樣性。方法:使用巢式-PCR、克隆、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及測序技術。結果:共獲得558個含有叢枝菌根真菌18S rRNA片段的克隆子,經RFLP分析后得到83個RFLP類型,DNA序列分析可將其劃分為23個可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 Taxon

    世界中醫藥 2020年5期2020-04-19

  • 叢枝白蠟硬枝扦插試驗
    9-13],但對叢枝白蠟的扦插繁殖技術研究較少。本研究以叢枝白蠟為研究對象,通過正交試驗研究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濃度、浸蘸時間對叢植白蠟生根率及生長的影響,探索最適扦插條件,為提高叢枝白蠟的無性繁殖技術提供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扦插穗條來自衡水市中心苗圃場的1a生叢枝白蠟。秋季落葉后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粗度一致的當年生枝條進行沙藏處理,于翌年3月中旬取出,插條剪成長度20~25cm插穗。插穗帶有2~3個飽滿芽,基部楔形,切口平滑,以利于傷口愈

    河北林業科技 2020年3期2020-03-23

  • 納米銀和外源叢枝菌根真菌對甜高粱葉綠素熒光誘導動力學特性的影響
    得重視[12]。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作為與植物關系最為密切的一類共生微生物,能夠與陸地上80%的植物形成互惠共生關系,在改善植物抗逆和抗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3-15]。AMF的菌絲對重金屬存在一定的吸附作用,通過分泌球囊霉素土壤蛋白等螯合重金屬,避免過量的重金屬進入植物體內引發毒害[16-17]。研究表明,接種AMF顯著緩解了納米氧化鋅引起的負面影響,促進植物的生長和營養元素的吸收,增加光合

    浙江農業學報 2020年2期2020-03-07

  • 櫻桃叢枝樹形及其整形修剪技術
    櫻桃修剪技術——叢枝整形修剪技術。1 櫻桃叢枝樹形1.1 櫻桃叢枝樹形的由來 櫻桃樹頂端優勢極強,樹體高大,作務相對較難。20世紀末,國外開始采用矮化砧木或通過整形修剪來控制櫻桃樹體生長(這類果園因采摘不用梯子,故而被叫作“徒步果園”)。櫻桃叢枝樹形,就是通過整形修剪來控制櫻桃樹體生長的典型,因為這個樹形是由澳大利亞人Kym Green創立的,所以又叫KGB(即Kym Green Bush的縮寫,其中的Bush是灌叢的意思)樹形。1.2 櫻桃叢枝樹形的特點

    西北園藝(果樹) 2019年4期2019-09-27

  • 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抗病性、抗旱性的影響
    植物抗逆性。一、叢枝菌根對植物抗病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叢枝菌根(AM)真菌對植物病原物的影響以及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應,充分發揮叢枝菌根對植物的抗病性,可以減少農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目前,內生菌根真菌的抗病性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善植物營養;二是加固植物根系細胞壁;三是改變菌根圍內微生物區系的組成;四是與病原菌競爭侵染位點和誘導植物產生次生代謝產物。在大田棉花上接種兩種叢枝菌根真菌(Glomus m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19年5期2019-09-10

  • 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抗病性、抗旱性的影響
    植物抗逆性。一、叢枝菌根對植物抗病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叢枝菌根(AM)真菌對植物病原物的影響以及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應,充分發揮叢枝菌根對植物的抗病性,可以減少農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目前,內生菌根真菌的抗病性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善植物營養;二是加固植物根系細胞壁;三是改變菌根圍內微生物區系的組成;四是與病原菌競爭侵染位點和誘導植物產生次生代謝產物。在大田棉花上接種兩種叢枝菌根真菌(Glomus m

    河南農業 2019年5期2019-01-05

  • 叢枝菌根真菌(AMF)對星油藤根腐病的抗性研究
    。菌根分為泡囊-叢枝菌根 (VAM/AM)、外生菌根 (ECM) 等7種類型[11]。叢枝菌根真菌 (AMF) 是廣泛存在于土壤生態系統中的一類有益微生物,可以與陸地上90%以上的維管植物形成共生體[12-13]。研究發現,AMF與寄主植物形成共生關系后,能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植物養分和水分的吸收與利用、增強植物抗逆性[14-15]、增加產量[16]還能能誘導植物對土傳病原物產生抗病性[17-18]。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能夠減輕一些土傳病原真菌、孢囊線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8年6期2019-01-04

  • 低能離子注入對叢枝菌根真菌及其與蒺藜苜蓿共生的影響
    ,限制它的應用。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是一種專性共生真菌,而叢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是由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形成的共生聯合體,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共生體。叢枝菌根真菌能夠侵染包括豆科牧草在內的80%的陸生植物,它能夠從土壤中吸收礦質元素,如N、P等,并傳輸給植物促進其生長,同時也從植物體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類[5-8]。但是,當叢枝菌根共生體暴露在土壤中時,土壤環境中的負

    安徽農業科學 2018年26期2018-09-19

  • 不同叢枝菌根真菌對云杉生長及根腐病的影響
    關鍵問題[2]。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自然界較為常見的內生菌根,類型較為豐富,可與大多數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體,促進植物根系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增強植物的抗逆性[3]。大量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不僅可以提高植物的產量和品質,而且有助于提升植物的抗病性,尤其是預先接種可明顯提升部分植物對土傳病害的抗性[4-5]。韓亞楠等研究表明,接種地表球囊霉可顯著提高連作西瓜產量,對西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江蘇農業科學 2018年14期2018-08-08

  • 放牧強度對羊草草甸草原菌根效應的影響
    重要的作用。1 叢枝菌根對草原牧草的意義1.1 養分吸收在草原的生態系統中,叢枝菌根可以促進牧草對養分的吸收。在叢枝菌根的作用下,一些草原植物缺乏對磷的吸收,通過在草原生態系統中添加叢枝菌根,借助叢枝菌根促進植物對磷的吸收,保障草原植物的健康生長,推動草原的養分吸收;同時,在草原生態系統中,可以借助生物措施,對叢枝菌根的使用,保障草原牧草對養分的吸收,促進草原牧草的健康良性發展,使得草原牧草能夠在叢枝菌根的影響下,推動牧草系統的健康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叢枝

    畜牧獸醫科學 2018年9期2018-07-13

  • 叢枝菌根真菌對不同品種萬壽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726000)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是自然界分布最廣泛的一類菌根真菌,因其并無嚴格的宿主專一性,所以它能夠與大部分高等植物的根系共生并形成菌根結構[1-2]。有研究表明:它能與79%的單子葉植物形成共生系統,與83%的雙子葉植物和所有的裸子植物形成共生系統[3],其龐大的菌絲系統擴大了寄生植物的吸收面積,大大促進了宿主對土壤中礦質成分的吸收,改善了植株營養狀況,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諸多的益處,被叢枝菌根

    江西農業學報 2018年3期2018-03-19

  • 黑麥草與叢枝菌根對大田番茄抗性及Cd吸收的影響
    079)黑麥草與叢枝菌根對大田番茄抗性及Cd吸收的影響秦余麗1,江 玲1,徐衛紅1*,李 桃1,張春來1,李彥華1,王衛中1,遲蓀琳1,陳序根1,陳永勤1,趙婉伊1,張進忠1,熊治廷2(1.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重慶 400715;2.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武漢 430079)采用田間試驗研究在土壤重金屬Cd(5.943 mg·kg-1)污染條件下,黑麥草和叢枝菌根對“德福mm-8”和“洛貝琪”2個品種番茄產量、抗性、Cd濃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黑麥草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7年6期2017-07-12

  • 銀杏叢枝病治理方法初探
    00020)銀杏叢枝病治理方法初探樂笑瑋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 200020)為有效治理銀杏叢枝病,特在染病古銀杏樹上,通過藥劑治理和手術切除治理,對銀杏叢枝病治理方法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本試驗選用的幾種藥劑都未對銀杏叢枝病產生抑制作用,表明單純使用藥劑并不能減少翌年叢枝的萌發量;手術切除是一種抑制叢枝病發展的有效措施,通過手術切除,能顯著減少翌年叢枝的萌發量,且配合傷口涂補劑能使12個月后的叢枝病復發率降為0。銀杏;叢枝??;治理方法;藥劑治理;手術切

    上海農業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植物激素響應和調控叢枝菌根共生研究進展
    物激素響應和調控叢枝菌根共生研究進展廖德華,劉俊麗,劉健健,楊曉峰,陳 瀟,顧 冕,陳愛群*(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目的】叢枝菌根是土壤中的叢枝菌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與大多數陸地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體。叢枝菌根的形成過程是一系列信號交換和轉導的結果,受到很多基因的程序化表達調控。植物激素作為重要的信號物質被證實能夠參與調控植物與AM真菌的互作過程。本文簡述了植物激素在調控叢枝菌根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6年6期2016-12-20

  •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采煤沉陷區側柏生長的影響
    nco]根系接種叢枝菌根真菌,研究了兩者的共生關系,并研究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側柏生長的影響以及菌根生態效應。結果表明,接種叢枝菌根真菌提高了側柏根系的菌絲侵染率,接種區側柏菌絲侵染率高達75%以上,菌絲密度達到2.26 m/g。接種叢枝菌根真菌促進了側柏的生長,接種區側柏株高平均比未接種區高出6.83 cm;接種菌根提高了側柏根系對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鉀的吸收,改善了側柏根際的微環境。關鍵詞: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

    湖北農業科學 2016年6期2016-10-19

  • 叢枝菌根(AM)真菌與共生植物物質交換研究進展
    524091)?叢枝菌根(AM)真菌與共生植物物質交換研究進展舒 波, 李偉才, 劉麗琴, 魏永贊, 石勝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農業部熱帶果樹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湛江 524091)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與約 80% 的陸生植物形成共生關系,植、 菌間礦質養分、 碳水化合物的物質交換是自然界物質循環的重要內容。目前,AM 真菌促進共生植物礦質養分吸收的研究相對較多。研究表明, AM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6年4期2016-08-24

  • 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耐旱性的影響研究進展
    744000)叢枝菌根真菌對植物耐旱性的影響研究進展馬嘉琦(平涼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平涼 744000)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農林業領域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經濟作物生產領域,其更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在作物生產力及生產效率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產品質量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提高。然而隨著我國農林業領域的不斷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其中尤以植物的干旱問題最為嚴峻,其極大的影響著植物的健康生長,其其產品質量的提升,因此加大對植物耐

    生物技術世界 2016年3期2016-04-11

  • 櫨菊木共生叢枝菌根真菌的分離鑒定
    24)櫨菊木共生叢枝菌根真菌的分離鑒定葛立傲1,王國娟1,馬煥成2,高秀琴1,陳夢帆1,伍建榕1*(1.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云南省高校森林災害預警控制重點實驗室,云南昆明650224;2.國家林業局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重點實驗室,云南昆明650224)為了解櫨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共生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物種多樣性,探明其形成喬木與叢枝菌根真菌多樣性的關系,野外

    貴州農業科學 2016年10期2016-04-11

  • 大豆叢枝菌根共生結構和多聚磷累積雙定位方法
    10642)大豆叢枝菌根共生結構和多聚磷累積雙定位方法周 佳, 張 爽, 廖 紅, 王秀榮*(華南農業大學, 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 資源環境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2)【目的】多聚磷是叢枝菌根內磷的主要貯存形式,定性、定量觀察多聚磷對于解析菌根中磷代謝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植物體內越來越多的參與菌根真菌與寄主植物之間營養交換過程的基因被鑒定,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根內菌根共生結構和多聚磷累積的染色和定位分析技術?!痉椒ā勘狙芯坷?span class="hl">叢枝菌根真菌Glomusmos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5年1期2015-01-28

  • 低氮脅迫下叢枝菌根真菌對垂穗披堿草的抗氧化系統調控機制
    受活性氧的侵害。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是一種廣泛分布在微生物與高等植物之間的聯合共生體,能夠擴大根系吸收范圍,促進植物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增加植物群落多樣性和提高植物抗逆性[7]。AM 真菌可以促進宿主植物對氮素的吸收,菌絲吸收氮素的形態包括NH4+、NO3-和一些氨基酸[8]。在自然土壤溶液中發現了多種氨基酸,一般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占優勢[9]。因此,本試驗選用這三種氨基酸作為有機氮源,并將無機氮NH4+和

    家畜生態學報 2015年10期2015-01-20

  • 叢枝狀菌根和鋅肥促進杏生長及營養吸收
    究人員研究了本土叢枝狀菌根 (AMF) 對杏(New Castle)實生苗生長、生物化學特性、礦物質含量及葉片吸收的影響。 研究人員首次從喜馬偕爾邦當地半山農業氣候地帶杏果園杏樹根際土壤分離、鑒定了4 個品種叢枝狀菌根:Glomus fasciculatum(Thaxter)Gerdemann &Trappe、G.mosseae (Nicol.&Gerd.)Gerdemann&Trappe、G.macrocarpum (Tul.&Tul.)和Scleroc

    中國果業信息 2013年5期2013-01-26

  • 不同土層桃砧李叢枝菌根發育及其與3個土壤因子的關系
    )不同土層桃砧李叢枝菌根發育及其與3個土壤因子的關系吳強盛(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李國懷(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0)韋啟安(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在田間條件下,研究了毛桃(Amygdaluspersica)砧秋凌李(Prunussalicina)不同土層(0~10、10~20、20~30cm)根系叢枝菌根的發育狀況及其與土壤有效磷、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的關系。結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2年17期2012-11-17

  • 枳實生苗磷酸鹽轉運蛋白Pht1的調節
    收或間接從共生的叢枝菌根真菌(AMF)中獲得磷。為闡明不同叢枝菌根真菌對無機磷缺乏狀況下枳生長的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不同磷濃度下5個球囊霉屬叢枝菌根處理根系的菌根繁殖情況、枳單重、磷濃度、磷吸收及無機磷轉運蛋白基因Pht的表達。結果表明,5個球囊霉屬叢枝菌根中,對枳生長適合的真菌種類會由于土壤無機磷濃度不同而存在差異?;诟探刍蚪M克隆的7個磷酸鹽轉運蛋白Pht1基因的表達受土壤磷濃度和AMF增殖調控。缺磷會引起Pht1家族大多數成員表達上調,只有PtaP

    中國果業信息 2012年12期2012-01-23

  • 叢枝狀真菌菌根引起微繁石榴小苗的硬化
    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叢枝狀真菌菌根對微繁石榴小苗硬化的影響。不適當的硬化會造成組培苗移栽到大田后高死亡率和生長不良,是組培繁殖石榴的一大障礙。在該研究中,4個叢枝狀真菌菌根菌株 (Glomusmosseae,Acaulosporalaevis,Glomusmanihotis和混合的AMF)作為生物硬化劑來提高石榴組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長勢。接種G.mosseae的小苗具有最高的成活率(移栽后60天和90天時分別為90.40%和88.00%)和生根率(移栽后60天和

    中國果業信息 2012年3期2012-01-23

  • 中江石泉丹參叢枝菌根真菌鑒定
    種類型,即泡囊-叢枝菌根(VAM)、外生菌根(ECM)、內外生菌根(EM)、漿果鵑菌根(ARM)、水晶蘭類菌根(MM)、歐石蘭類菌根(ERM)和蘭科菌根(OM)[2]。其中分布最為廣泛,與農林牧業生產關系最為密切的是泡囊-叢枝菌根(VAM),簡稱叢枝菌根(AM)。許多研究表明,AM真菌可以促進植物根系對磷、銅、鋅等礦質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對水分脅迫的抗性,增加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配,從而能全面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長狀況;AM真菌在穩固土壤的團粒結構,改善土壤質量

    中藥與臨床 2011年3期2011-10-09

  • 高羊茅屬草坪草菌根發育及其與土壤有效磷、速效鉀的關系
    州434025)叢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s)是土壤中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聯合體,存在于約80%的陸生植物中。由于叢枝菌根能夠幫助寄主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更多的養分和水分,植物叢枝菌根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部分草坪草均能在自然條件下建立叢枝菌根的結構,提高草坪草根系的深度,幫助草坪草植物抵御逆境脅迫,減少肥料、殺蟲劑的使用,改善草坪色澤,從而提高草坪的質量[1,2]。因此,叢枝菌根共生體已成為草坪草建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1年6期2011-04-26

  • 叢枝菌根真菌提高溫度脅迫下枳根系抗氧化能力
    力顯得非常重要。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是一類土壤習居菌,能與80%的高等植物根系建立互惠共生體——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2]。有研究[3]表明,叢枝菌根真菌能夠改變植物對溫度脅迫的響應。在草莓上接種Gigasporamargarita、Glomusfasciculatum、G.mosseae、G.sp.和G.aggregatum后,觀察到在高溫條件下(>35℃)菌根化的草莓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1年27期2011-04-10

  • 叢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機理研究進展
    434025)叢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機理研究進展吳強盛(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叢枝菌根真菌能與絕大多數植物建立互惠共生關系,幫助植物吸收水和礦質營養。通過分析叢枝菌根真菌能夠提高植物抗病蟲能力的現象,從胞壁的機械屏障、抗性物質以及位點上的競爭等方面綜述了叢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機理的進展。叢枝菌根;抗性物質;抗病機理叢枝菌根是一類與植物根系緊密結合共生的互惠互利復合體,大約80%的植物都可見叢枝菌根結構,形成叢枝菌根的真菌稱為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0年5期2010-04-03

  • 叢枝菌根幫助植物吸收和轉運N的研究進展
    434025)叢枝菌根幫助植物吸收和轉運N的研究進展吳強盛,鄒英寧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5)叢枝菌根是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根系間形成的一種互惠共生體,表現在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給叢枝菌根生長,反過來叢枝菌根幫助植物吸收礦質元素和水分。從叢枝菌根的根外菌絲存在N的代謝、菌絲橋參與植物間N的傳遞等方面闡述了叢枝菌根菌絲與N的關系,從N肥種類、水分狀況等方面探討了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土壤N的關系,總結了叢枝菌根提高植物吸收、轉運N的機理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09年5期2009-11-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