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法

  • 論我國涉外立法的轉型
    互動、國內法與國際法的正向互動及不同國家國內法之間的競爭是驅動我國涉外立法建設的三種重要力量。新時代我國涉外立法建設面臨轉型需要。在理念層面,應以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為指引,突破純粹的國內法思維,增強立法的國際法思維。在制度層面,應將涉外立法的重點從應急性立法轉向規劃性立法,從宣示性立法轉向實施性立法,從專門性立法轉向集群性立法。圍繞不同類型的涉外關系,強化我國涉外立法的系統性規范構建??刂菩拘砸幏兜谋戎?,增加實施性規范,平衡涉外立法的價值立場

    東方法學 2023年2期2023-08-14

  • 民粹主義對現行國際法體系的挑戰及其效應
    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法體系的發展與實踐正在面臨民粹主義的挑戰。民粹主義概念模糊,作為意識形態具有尊崇人民、反精英、崇尚直接民主和非制度化的特征。民粹主義對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的影響顯著,這些影響既有消極的一面,也存在產生積極作用的可能;民粹主義政府在歐洲和美國的實踐體現了其對國際法影響的可能性和周期性。國際法轉向民粹主義的深層原因在于全球化進程中“全球化失敗者”的出現及其產生的特定政治訴求,以及在全球經濟發展困境中凸顯的現有國際法體系的民主赤字、霸權衰弱等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3年12期2023-07-27

  • 中美戰略博弈下的美國對華人權制裁:法理批駁與中國因應
    基礎上,應結合國際法規則及我國國情加快完善反制裁涉外法治體系,積極利用國際框架開展反制裁工作,加強中國人權話語體系建設,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關鍵詞:中美關系;人權外交;人權制裁;涉外法治;反外國制裁法;反干涉;國際法中圖分類號:D87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3378(2023)03-0166-15一、問題的提出出于意識形態偏見和政治操弄需要,美國多次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依據其國內法對中國實施制裁,粗暴

    統一戰線學研究 2023年3期2023-06-05

  • 推進“一帶一路”核安全共同體構建的國際法思考
    核安全共同體;國際法中圖分類號:D9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160(2023)01-0095-13一、問題的緣起國際形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核安全國際合作形勢緊迫。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給全球合作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全球合作機制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國際合作中的一系列問題促使區域一體化態勢逐漸趨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核安全事業進入安全高效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核能“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核能走出去

    湖湘論壇 2023年1期2023-05-30

  • 國際法視角下我國檔案主權維護的路徑思考
    化摘 ?要:從國際法視角來看,檔案尤其是涉及國際內容的檔案具有越發明顯的主權屬性,檔案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表現形式。尊重一國檔案的完整和安全就是對國家主權尊重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始終重視和維護我國的檔案主權,找尋維護我國檔案主權的路徑和方式。本文從國際法視角出發,以主權理論為切入點談論檔案涉及主權理論,著重探討檔案所具有的主權屬性,明確檔案主權的深層內涵,進而揭示出檔案主權對國家的重要意義。在明確檔案主權重要性之后,從各種國際條約中總結歸納出維護檔案主權的三

    檔案管理 2023年2期2023-05-30

  • 人工智能武器的法律問題探究
    管理。關鍵詞:國際法;國際人道法;人工智能武器一、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出現人工智能技術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迅速發展,巨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并普遍地應用于經濟、軍事、政治等諸多畛域。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仡櫲祟愇拿鞯臍v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在國際社會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往往是手握可控的強殺傷武器的國家。由此,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應運而生,在武器之上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改變傳統的戰爭模式。(一)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含義20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3年4期2023-05-26

  • 基于OBE理念的“國際法”課程混合式教學應用與實踐
    要:為解決“國際法”課程的教學痛點問題,教師基于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改革課程教學,按反向設計實施原則,將“國際法”課程目標重定為掌握國際法基本知識,能運用國際法思維和知識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和“一帶一路”建設,能利用國際法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以此為基礎,文章將“國際法”課程內容重構為系統的專業知識、知識點相關背景知識、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國際法治觀知識和“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國際法知識四部分。依托雨課堂,開展“課前啟發、課中內化、課后鞏固”的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3年4期2023-04-23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的重要論斷與國際法學科關系最密切,它體現了國內法治與國際法治的密切關聯和有機聯系,其產生的背景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國家的法治包括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兩個方面,而國內法治和國際法治構成了全球法治的兩個維度,它們都不可或缺。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并積極參與建設國際法治,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保障。一、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對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在法治建設和發展

    政法學刊 2022年1期2023-01-07

  • 現代國際法的價值考量
    等的地位,因此國際法的產生并非源于一個主權機關,而是源于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國際法的發展蘊含其價值追求,曾經,國際社會的一體化與多極化占據主導地位,而隨著多邊貿易的發展,國際法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一、現代國際法價值的概述現代國際法的價值即現代國際法的本質作用,它體現了世界各國普遍承認的在調整國際事務時的價值取向,并順應了現代的國際需求,與傳統國際法的價值相區分。(一)法的價值法的價值以人為主體,但不僅僅是個人,而是個人、群體和人類的統一為主體,以法與人的關

    區域治理 2022年9期2022-12-27

  • 國際法全英文教學的若干實踐與思考
    推進國內法治和國際法治建設。但中國國際法教育的水平,特別是涉外人才的培養,還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國際交往需要。中國涉外法律人才仍很欠缺,特別是缺乏能處理復雜國際事務的高端人才。這就需要改善國際法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涉外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開展國際法本科全英文教學,需要高校重視師資培養,選擇合適的教材,采用多媒體教學,考核手段多樣化,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英文模擬法庭競賽。關鍵詞:高校;國際法;全英文教學;人才培養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

    成才之路 2022年31期2022-11-14

  • 文化財產的國際保護:“文化”和“財產”的涵義沖突、影響與協調建議
    細化和更新已有國際法律框架,通過公約、多邊條約等形式明確締約國的權利與義務;(三)調和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積極推動國際法內化與國內法外化,有效清除文化財產國際保護中的機制障礙。關鍵詞:文化財產;國際保護;涵義沖突;國際法中圖分類號:D9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12-0067-04保護文化財產已然成為國際共識,從各國立法到國際公約可見一斑,例如加拿大《文化財產進出口法案》明確以許可證形式管控文化財產的流轉[1];聯合國教科文

    西部學刊 2022年12期2022-07-08

  • 全球化時代國際法課程改革探討
    越受到重視,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是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基石,國際法課程在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我們有必要對國際法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予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結合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國家發展戰略的分析和理解,對國際法課程的教學模式、學習模式及考試模式等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學習興趣及學習深度,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的國際法法律人才。 關鍵詞:全球化 國際法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中圖

    經濟師 2022年4期2022-04-19

  • 論時事熱點問題在國際法教學中的引入與運用
    院 萬震傳統的國際法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其中較為顯著的問題是,國際法理論似乎疏離于現實生活,學習者不易在現實世界的感性認知與實踐經驗中找到國際法知識的縮影,從而,使得國際法常常被誤解為缺乏實用性。因此,如何在國際法的教學環節中強化國際法的現實性,至關重要。將時事熱點問題引入國際法的教學中,能夠使學習者易于把感性認知與理論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得國際法理論與國際時政的演繹相得益彰。但是,在時事熱點問題的運用中需注意諸多問題,如選材不能隨意,題材需具有理論的拓展

    區域治理 2021年25期2022-01-01

  • 法學與政治
    廖雪霞國際法律人才是應對任何訴訟或仲裁的根本。沒有掌握專業國際法知識或豐富經驗的法律團隊,一切訴訟的應對都是紙上談兵。國際訴訟的應對不能僅憑對國際法的抽象想象,亦不能僅靠對書本里國際法的理解。國際法的專業性必須在實踐中磨礪,經驗必須在實戰中累積。

    開放時代 2020年6期2021-01-27

  • 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含義探析
    法學院奧本海將國際法分為一般國際法、特殊國際法和普遍國際法,其中一般國際法是指對很多國家都有約束力的國際法。隨著南海仲裁案結束,國際上對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的討論層出不窮,但其含義卻一直不明確,這給各國解決海洋糾紛,維護海洋主權帶來不便,本文將結合現有規范對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的含義進行分析,界定其內涵及外延。1.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的內涵及外延1.1 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的內涵探析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的含義,首先應概括海洋法中“一般國際法”的內

    珠江水運 2020年14期2020-11-28

  • 速成習慣國際法的重思
    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法始終難以回避“身份危機”:包括自身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組織建議、宣言、技術指導、行為規范等新型規則(rule)或規范(norm)的國際軟法能否被歸于習慣國際法的范疇。其爭議在于:這些規則、規范或可被認為具備了足夠的法律確信(opiniojuris),但與主流習慣國際法相比,因持續期間、國家利益考慮等多方面原因,這些規則、規范缺乏普遍實踐(general practice)的支持,且法律效力也存在爭議。由此產生了速成習慣國際法(1)除in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02-28

  • 探析國際法的存在與遵守義務的根據
    山東 臨沂)國際法與國內法相比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和強制性的執行力,因此,調節各國之間的關系,保持各方利益穩定則成為目前國際關系中的難題。要想探尋國際法的存在和遵守義務的根據,我們可以分別從利益協調、利益邏輯和人類社會對秩序的需求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探尋國家法建立的本質與生存必要。一、國際法的存在是一種特殊的法律體系國家法與國內法的效用基本相似,是建立在各國現存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上的,以各國之間的社會關系作為調整對象,并具有與國內法同樣性質的規范性和強制性。

    職工法律天地 2019年4期2019-12-14

  •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思考
    00029關于國際法及國內法這兩種體系,始終是國際法學界重點討論的問題,如今,國際法學界仍舊圍繞如何處理國際法以國內法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純的局限于二者的關系當中,還涉及到國際法的基本理論與國際法及國內法的實踐等。要想解決二者在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必須有效地處理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關系。國際法的理論問題具備復雜、繁瑣的特征,包括性質、效力根據及主體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也是國際法最核心的問題。要想有效處理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關系

    法制博覽 2019年24期2019-12-13

  • 新形勢下對推動我國走向國際法強國的途徑探索
    時也需要在包含國際法在內的法律制度層面獲得領先。從荷蘭、法國、英國以及美國的歷史進程來看,其成為世界強國,均滿足了上述條件。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無論是從國際法健全發展層面來看,還是從全球各個國家理解中國的層面進行分析,我國都需要成為國際法強國。也只有成為國家法強國,才能夠不斷提升我國國際地位,有效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為我國成為世界級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1 推動我國走向國際法強國的意義針對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成為國際法強國屬于軟實

    海外文摘·藝術 2019年20期2019-11-13

  • 國際法淵源概念的剖析
    、問題的提出在國際法領域,國際法淵源的概念一直以來是一個飽受爭議的問題,中外學者對國際法淵源的概念認識存在很大的差異。王鐵崖先生沒有直接給國際法淵源下一個定義,認為“法律淵源是法律原則、規則和制度第一次出現的地方”。[1]周鯁生先生認為國際法淵源是“國際法作為有效的法律規范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2]伊恩布朗利否定了形式淵源和實質淵源的區分,認為在國際法中實質淵源才是真正的國際法淵源。[3]詹寧斯·瓦茨則認同形式淵源與實質淵源的劃分,認為“法律規則的‘淵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2-21

  • 國際法效力等級初探
    學 上海)一、國際法效力的根據關于國際法性質一直以來存在不同觀點和認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對國家法效力的不同看法。從某種意義上國際法的效力就是指國家法的效力根據問題,即國際法效力即國際法對國家和其他國際法主體由拘束力和強制力的依據。不同時代的國際法學者由于時代的特點和法律思想與觀念的不同,對國際法效力的根據也有不同的解釋,從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論學派,以下筆者就對其中幾個典型學派的觀點進行分析。(一)自然法學派自然法學派認為國際法是自然法在國際關系中的適用

    職工法律天地 2018年12期2018-01-22

  • 當代國際法學中的“一般國際法”概念 ——兼論一般國際法與習慣國際法的區別
    世紀中,在定義國際法概念的過程中,存在將條約認定為特別國際法、習慣國際法認定為一般國際法的通說,這一認知不準確,這主要是因為一般國際法和習慣國際法之間存在差距,不能視為相等。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為兩方面,一是詞語混淆,二是對《國際法院規定》的第38條第1款存在理解誤區。在現代化背景下,為了更好的定義國際法,要制定一種更為明確合理的認定標準,正確認識一般國際法,符合現代國際社會的發展要求,有利于找到一般國際法的本質和構建依據。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當代國際法

    法制博覽 2018年24期2018-01-22

  • 中國國際法學者在國際法實踐中的作用
    的崛起,當今的國際法律秩序也在發生一些變革,像我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對原有的國際法律制度體系會產生一些影響。在我國,已經有很多國際法學者發表了很多相關的文章,他們對于我國與國際法之間的關系做出了詳細又系統的分析。其中,他們指出我國國際法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缺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背離,并且對于造成這種現象的責任人進行了分析,發現政府部門應當就是首當其沖的責任人。一、在國際法實踐中的國際法學者1.機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法學者都會參與法律實踐,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從社會、

    職工法律天地 2018年6期2018-01-22

  • 國際法的效力依據
    50000)論國際法的效力依據張 波(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作為法律大家庭中的國際法,并非是依據最高權力而存在的法律,那么國際法的效力根據來自哪里?把國際法的效力依據歸結于“理性”、或者“一般的同意”,亦或是格勞修斯派的“折中”都有失偏頗。主張國際法的效力根據包括主觀意義層面的直接依據和客觀意義層次的根本依據。國際法;效力根據;理性;共同意志“國際法效力依據”是國際法學的一個術語,國際法何以對國家及其他國際法主體有約束力。解決這一問題,首

    小品文選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論21世紀國際法的作用
    陽)論21世紀國際法的作用高 楊(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 貴州 貴陽)國際法的作用是國際法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本文從五個方面做了相關的研究綜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如下作用:辨明國際糾紛是非的作用;直接構成或影響國內法;建立和維護國際新秩序。國際法;國際關系;國際秩序;國內法一、研究綜述國際法的特征不是規范個人行為,而主要是規范國家行為。國內法的法主體主要是個人,當然作為二元法主體也包括法人,而國際法的法主體主要是國家。[1]那么,國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10期2017-06-05

  • 淺談國際法的淵源
    0000)淺談國際法的淵源陸馨潔(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 200000)國際法的淵源是國際法的一個基本概念,對于研究國際法的其他問題有著重要的價值。然而,在現實中學界學者們對國際法淵源的定義莫衷一是,眾說紛紜,導致其在使用中很混亂,因而有必要對法的淵源的含義進行考察,以更好地重新來理解國際法淵源的含義。法的淵源;國際法淵源;表現形式國際法淵源的含義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理論上,它是認清各種復雜的國際法律現象和解釋各種法律問題的前提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21期2017-04-15

  • 國際法在中國適用的思考與建議
    730070國際法在中國適用的思考與建議郭凱文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在討論國際法在中國的適用問題時,必然需要了解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基本理論,國際法與國內法的區別,各國在適用國際法方面的實踐,這樣思考才能對未來中國適用國際法時提出更好的建議。國際法;國內法;國際關系隨著網絡和交通的日益發展,國家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全球化水平越來越高。為了與各國友好密切的交往,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和諧世界的構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在中國國際地位日益

    法制博覽 2017年22期2017-01-26

  • 淺析個人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
    朋?淺析個人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蔡坤朋目前通說中承認的國際法主體主要有國家和國際組織,而個人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仍未被承認。筆者通過比較分析不同的學說,認為個人具有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理由如下:第一,在某些情形下享有獨立參加國際關系的能力。第二,目前國際法上國家責任的主體已經由傳統的國家擴展至特殊罪名中的個人。第三,有些國際條約直接適用于個人。第四,國際求償權的實質受益主體是受害公民個人。國際法主體 個人 國家一、國際法主體現狀國際法主體又稱國際法律人格者

    長江叢刊 2016年19期2016-11-26

  • 淺論個人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
    ,學界普遍認為國際法上的主體只有國家。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部分西方國際法學者提出相反的觀點。在個人與國家問題上,出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對于國際法學者來說,個人是否是國際法的主體就成為了新的研究課題。一、目前學界對于個人國際法主體問題的三種主要觀點1、個人不是國際法主體。這部分學者大多認為國際法的主體只能包括國家,個人沒有獨立參加國際關系的能力,不能享受權利和在國際法律中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但是近年來國際相關法律很多時候直接規定個人相關的權利義務,這種

    商 2015年52期2015-07-05

  • 個人在國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郁思遠國際法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國家在國際法中占主導地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傳統國際法中基本沒有直接與個人相關的國際法內容,個人只有通過國家才能與國際法發生關系,在唯一的與個人權利和義務相關的國際法內容中,個人還是以國家的僑民或在國家境內的外國人的身份出現的。[1]而在二戰后,以《聯合國憲章》對人權問題的關注為標志,國際法中出現了大量關于個人的內容,比如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又通過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盟約》、《公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5年3期2015-04-27

  •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法理思考*
    410114)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問題,是國際法學界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既牽涉到國際法的基本理論問題,也涉及國際法和國內法在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國際法的理論問題涉及到國際法的性質、國際法的效力根據、國際法的主體等國際法上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本文主要以法理學為視角,從國際法基本理論層面來探討國際法和國內法的關系。關于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理論上曾經出現過多種學說,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有早期的二元論、國內法優于國際法的一元論、國際法優于國內法的一元論和協調論

    時代法學 2014年3期2014-04-09

  • 國際法的歷史解讀——評《國際法史論》
    430072)國際法的歷史解讀 ——評《國際法史論》康 丹(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湖北武漢 430072)在宏觀上,《國際法史論》從具體國際法史實分析到理論學說述評層層深入地展現了一幅國際法史的全景圖;在微觀上,它通過三條線索,尤其是通過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史的交叉研究,以國際法律文件為中心和國際事件為中心,展示了國際法是如何在歷史現實中運作并發展演變的。由此也可見國際法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span class="hl">國際法史論》;國際法史全景圖;國際法律文件;國際事件國際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7期2012-12-18

  • 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評析
    214122)國際法是為了調整國家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國家是國際法的主要主體,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傳統國際法上,基本上沒有直接與個人相關的國際法內容。國際法大量的關于個人的內容是從二次大戰后、《聯合國憲章》規定了人權問題之后才開始出現的。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又通過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任擇議定書》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

    政法論叢 2010年1期2010-02-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