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套疊

  • 小兒腸套疊的病因學新進展
    羽 嚴慶濤小兒腸套疊(infantile intussusception)是指某段腸管及其相應的腸系膜套入鄰近腸腔內引起的腸梗阻[1],根據發生原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腸套疊,繼發性腸套疊是由腸道器質性病變引起,原發性腸套疊,是兒童時期特發的疾病,發病原因不是特別不清,誘因復雜。腸套疊是小兒時期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是嬰幼兒時期特有的疾病,關于腸套疊的流行病學研究在30多年前當時其發病率從每1 000例嬰兒中1.5~4.3例,到現在的2 000例急腹癥的嬰兒中1

    河北醫藥 2023年4期2023-04-16

  • 全胃切除Uncut Roux-en-Y吻合術后經Braun吻合口腸套疊一例并文獻復習
    的重建術后發生腸套疊在臨床上較為罕見。此并發癥因發生率不高且常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故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干預較為困難,處理不當會導致大面積腸壞死甚至導致病人死亡。如果未及時治療,病人死亡率可能達到10%~50%[1]。我們報道1例全胃切除術并發經Braun吻合口腸套疊病人,并復習相關文獻對全胃切除術術后并發腸套疊這一并發癥進行分析。病 例 資 料病人:男性,60歲,7年前因“賁門惡性腫瘤”行全胃切除+Uncut Roux-en-Y重建術,術后病理提示賁門低

    腹部外科 2022年6期2022-12-28

  • 要命的腸套疊
    能是這樣的:“腸套疊,會要命!”“灌水”巧解腸套疊不久前,平時能吃睡的男童慕慕,突然哭鬧不安,不肯吃奶,喝水就吐,家人帶他到附近小診所打了兩天針。然而情況卻不見好轉,孩子變得嗜睡,肚子也肉眼可見的鼓脹起來。家長嚇壞了,趕緊把他送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判斷這并非普通腸胃炎,而是出現了腸套疊。慕慕被送到武漢兒童醫院。當時孩子精神萎靡、哭聲微弱,肚子鼓脹得像個小皮球。醫生根據病史推斷,患者腸套疊時間已超過72小時,還伴有腸梗阻。如果不能及時將套疊腸管解套,會導致腸

    健康博覽 2022年11期2022-11-29

  • 復發性腸套疊的研究進展
    審校0 引 言腸套疊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以4~10個月嬰兒最多見,2歲以后隨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年減少。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嘔吐、果醬樣血便和腹部腫塊,若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目前主要有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非手術療法包括空氣灌腸、鋇灌腸復位、超聲監測下水壓灌腸復位,其中空氣灌腸復位因為操作簡便、不良反應小等特點而應用較為廣泛,有研究表明,80%~90%的腸套疊可通過空氣灌腸成功整復,僅少數患兒需手術治療[1-2]。然而

    東南國防醫藥 2022年3期2022-11-25

  • 培訓超聲醫生識別回盲部對小兒腸套疊準確分型的價值
    410004腸套疊是兒童常見急腹癥之一,好發于3個月 至3歲的兒童[1]。腸套疊的發生機制是腸道異?;顒右鹉c管套入臨近腸管,回結型與小腸型在小兒腸套疊中占80%~95%[2]。小腸套疊大多能自動松解,無需特殊干預[3],而回結型腸套疊大多不能自行松解[4],需要灌腸或手術治療。腸套疊在超聲上表現為“同心圓”“套筒征”,僅憑這個征象無法對腸套疊進行準確分型。文獻報道超聲探查回盲部及升結腸有助于小兒腸套疊的鑒別,準確率可達100%[5]。然而超聲識別回盲部

    中國醫藥科學 2022年15期2022-09-18

  • 兒童復發性腸套疊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單中心回顧性研究
    410007腸套疊是嬰幼兒常見的急腹癥,多見于4~10月齡嬰兒[1-2]??諝夤嗄c復位是腸套疊的首選治療方法,復位成功率達90%以上,但仍有13%~20%的腸套疊患兒治愈后復發[3-5]。腸套疊復發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可能與繼發性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lead points,PLPs)相關,臨床對于復發性腸套疊的治療仍存在爭議[5]。本研究旨在總結復發性腸套疊的病因與臨床特點,分析腸套疊復發的相關因素,為指導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材料與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2022年7期2022-08-08

  • 腹腔鏡回盲部固定術與回腸固定術治療多次復發腸套疊的對比研究
    223002)腸套疊是幼兒腸梗阻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回結型腸套疊在小兒腸套疊中最常見,約占95%。目前小兒腸套疊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灌腸、手術干預。灌腸包括空氣、鋇及鹽水灌腸,已廣泛作為腸套疊治療的首選[1]。但灌腸后腸套疊復發率仍較高,據最近的Meta分析顯示,灌腸后總復發率高達12.7%[2]。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加,再復發的風險更高[3]。治療多次復發的腸套疊對于兒外科醫生仍具有挑戰性。Soper等[4]認為,復發2次(第3次腸套疊)的患兒應采取外科手術治療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22年4期2022-05-10

  • 高頻超聲聯合低頻超聲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研究
    113000)腸套疊多見于嬰幼兒,且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若腸套疊患兒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易出現腸壞死,需進行手術治療,否則將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以往臨床常使用X 線透視下空氣或鋇劑灌腸進行診斷,有助于明確診斷結果,且可同時進行治療,使部分腸套疊患兒免于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超聲儀器技巧及性能的不斷增強,超聲診斷儀分辨率的不斷提高,超聲診斷在小兒腸套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得到廣泛重視,并取得一定成效,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快速、

    當代醫學 2022年8期2022-03-17

  • 原發性腸套疊的治療經驗總結
    科 64400腸套疊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以原發性的多見,繼發性的發生率較低[1]。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兒發生不適后往往能及時到醫院就診,腸套疊可以及早被發現;近年來發現相當多的腸套疊不需要空氣灌腸等整復手段即可恢復?,F選取威海市中心醫院1年(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住院的腸套疊患兒臨床表現、診療經過等資料進行討論分析。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威海市中心醫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21年22期2021-11-22

  • 兒童腸息肉繼發腸套疊27 例臨床分析
    510000)腸套疊是一段腸管套入相鄰的腸管后出現的一種腸梗阻,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腹癥。腸套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嬰幼兒腸套疊幾乎均為原發性,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繼發性腸套疊多因腸壁或腸腔內器質性病變,如腸息肉、腫瘤、腸壁血腫、梅克爾憩室、腸囊腫翻入腸腔,牽帶腸壁作為起點而引起腸套疊。腸息肉作為繼發性腸套疊重要病因之一,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易漏診,導致反復腸套疊后可因腸管壞死而需外科手術治療,因此腸息肉導致繼發性腸套疊應得到高度重視。本文回顧分析2

    臨床兒科雜志 2021年9期2021-09-13

  • 兒童小腸套疊與大腸套疊臨床特征及超聲評價
    225001)腸套疊指一段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內,是嬰幼兒腸梗阻的最常見形式,常見于2歲以下男孩[1]。超聲作為診斷腸套疊的重要手段,對臨床診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兒童小腸及大腸套疊不同類型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故超聲早期明確診斷對于指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收治的227例經超聲診斷為腸套疊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以及臨床癥狀、體征。227例腸套疊患兒,年齡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1年9期2021-06-11

  • MSCT對成人小腸套疊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
    , 羅學毛成人腸套疊相對少見,占所有腸套疊的5%,占腸梗阻病因的1%[1-4]。以前的研究基于患者出院診斷和手術結果發現,80%~90%的成人腸套疊都有潛在原因,其中惡性腫瘤引起的腸套疊約占65%[2]。CT是診斷腸套疊最適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筆者最近的經驗顯示,在CT上發現非腫瘤性小腸套疊比文獻報道的更多。本研究旨在探討MSCT檢查對成人小腸套疊病因的診斷價值,比較腫瘤性與非腫瘤性小腸套疊的臨床與影像學差異。材料與方法1.病例資料2010年1月至2019

    放射學實踐 2021年5期2021-05-21

  • 成人腸套疊的臨床分析
    劉穎涵 王廣智腸套疊最早由荷蘭的Paul Barbette 在1674 年提出。腸套疊是指一段近端腸管及其系膜套入其相鄰的遠端腸管。任何改變腸道正常蠕動方式的腸道疾病都會增加腸套疊的風險[1]。腸套疊出現癥狀往往是因為套疊腸管持續蠕動收縮而引起阻塞,導致局部腸管水腫,最終出現血運障礙,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局部腸管壞死或穿孔[2]。所以腸套疊的早期診斷及治療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46 例成人腸套疊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

    中國實用醫藥 2021年31期2021-03-28

  • 小兒腸套疊超聲診斷
    苗德萍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相鄰腸腔內,容易引起腸梗阻,常發生于2歲以下嬰幼兒,尤其是5~9個月大的嬰兒。腸套疊是一種兒科急癥,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腸套疊的主要癥狀包括腹部疼痛、嘔吐以及哭鬧,部分患兒甚至會出現便血的情況。腸套疊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導致套疊部分的腸管出現絞窄性壞死,嚴重時甚至會直接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小兒腸套疊的病因腸套疊多發于新生兒群體,其發病原因有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新生兒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完全,回腸、盲腸部位處于發育階段

    幸福家庭 2020年14期2020-11-13

  • 腸套疊的超聲診斷要點及超聲表現有哪些
    .14.048腸套疊屬于腸梗阻的一種,指的是一段腸管套入到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引起腸內容物通過性障礙,表現出嚴重的腹痛、腹部包塊、便血和嘔吐等癥狀,嬰幼兒為該疾病的多發群體,成年人也有一定患病幾率。腸套疊病情危急,在治療前需要先確認發生腸套疊的位置、類型,是否有并發癥等情況,需首先進行超聲檢查,明確診斷要點及超聲表現。1? 腸套疊定義及類型腸管及其系膜套入至與其相連的遠端腸腔中的表現被稱為腸套疊,在腸套疊中,最常見的為回結型,會造成腸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引發

    康頤 2020年14期2020-11-10

  • 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價值
    .10.078腸套疊是一種小兒常見急腹癥,常見于6~36個月左右的嬰幼兒,目前來看成年人發生腸套疊的情況比較少,成年人腸套疊一般出現于腹部相關手術或腸道腫瘤的基礎上。年齡較小的孩子回盲部系膜在發育過程中尚未完全固定,回盲部在腸道蠕動過程中自由活動量比較大,因此容易出現腸套疊的情況。除此之外,當小兒因種種原因出現腹瀉、發熱或腸道蠕動情況改變時,其腸道尚未發育完全,因此也容易出現腸套疊的情況。很多時候在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如果腸系膜淋巴結出現腫大,對腸管造成壓迫,

    康頤 2020年10期2020-11-01

  • 低頻聯合高頻超聲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效果研究
    075000)腸套疊是指部分腸管連同其附著腸系膜套入與其相鄰腸管內所致的腸道梗阻,多發于小兒,若未得到及時診治易出現腸缺血和壞死,嚴重危害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小兒腸套疊常用的檢查方法為超聲,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可重復、快速等優點,但其傳統探頭為低頻探頭,部分患兒易出現圖像模糊不清而影響其診斷[2]。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高頻超聲在臨床疾病診斷中應用逐步增多,因其探頭頻率高,可獲得優質、清晰圖像,近年來受到關注和重視[3]。本研究通過給予腸套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 2020年5期2020-09-16

  • 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治療小兒腸套疊后復發危險因素
    230001)腸套疊是小兒外科常見急腹癥[1-3],多發生于6個月~2歲嬰幼兒,發現或治療不及時可發生腸壞死、腹膜炎等嚴重甚至危害患兒生命的并發癥。超聲是腸套疊首選診斷和引導治療方法[4-6],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復位治療小兒腸套疊成功率較高[5-7],但復位后再發腸套疊(復發)概率亦較高。本研究探討超聲引導下小兒腸套疊水壓灌腸成功后復發的危險因素。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20年1月92例于安徽省立醫院確診腸套疊、且經超聲引導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0年8期2020-08-31

  • 腸套疊如何辨別一定要記住這幾點
    生確診孩子患有腸套疊,由于送醫及時才沒有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如何識別并預防腸套疊需要得到人們的關注。什么是腸套疊腸套疊,是指人體中一段腸管“套入”與之相連的腹腔中,導致腸體中的物質無法順利通行而出現的腸道運行障礙。通俗講,腸套疊就是身體中的一種淤堵,原發性的腸套疊常見于嬰幼兒群體,繼發性的腸套疊則比較常見于成年群體。長時間的腸套疊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疼痛,也容易引發腹膜炎、體內電解質混亂或休克等問題,更有一部分患者因為嚴重的腸套疊而失去生命。所

    幸福家庭 2020年6期2020-06-19

  • 腸套疊B 超診斷與腹部平片診斷對比分析
    林藝森腸套疊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由于一段腸管套入另一段腸管中而導致腸內容物無法正常流通[1]。臨床主要以兒童腸套疊多見,有文獻報道,兒童的發病率占總腸套疊例數的90%以上[2]。年齡不同腸套疊所表現的臨床癥狀亦有區別,兒童患者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哭泣、果醬樣大便、血便及腹部包塊等,但由于小兒表達能力差,腹部癥狀通常會被哭鬧聲掩蓋,且易與其他腹部疾病相混淆而難以區分。成人腸套疊缺乏像兒童腸套疊類似的典型癥狀,尤其是血便的發生率較低,因此,多數腸套疊患者首次就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年24期2020-01-01

  • 兒童小腸套疊與回結套疊的超聲鑒別診斷
    雋 鐘玉敏小腸套疊在成人腸套疊中占比逾50%[1],但在兒童被認為并不常見,迄今文獻報道其在兒童腸套疊中最高占比為25.2%[2];國內較少其與回結套疊的對比研究;而對其處理國際間意見不一[2-9],國內傾向需手術治療[10]。本文回顧性報道2011年9月14日至12月14日超聲診斷的37例小腸套疊和14例回結套疊,比較分析兩組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超聲特征、處理和轉歸,總結如下。方 法1. 臨床資料因具與腸套疊相關表現(腹痛、嘔吐、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9年3期2019-08-08

  • 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236000)腸套疊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常常以腹痛、嘔吐、腹部包塊及果醬樣血便為體征而就診,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急診疾病之一。腸套疊常發病急,進展快,繼而被套入的腸管因受壓缺血、水腫、以至于壞死甚至穿孔而危及患兒的生命。因此熟練的掌握腸套疊的超聲特征性表現,及時的做出正確的診斷,是非常有必要的。結合超聲多普勒檢查中腸套疊包塊的內部回聲情況、腸管及系膜血供情況,為臨床的進一步治療以及確定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證據。1 資料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13期2019-06-21

  • 繼發性腸套疊診療體會
    310000)腸套疊是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急腹癥和腸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1]。絕大多數腸套疊患者均為特發性腸套疊,而繼發性腸套疊約占病例的6%[2]。一旦發現腸套疊,空氣灌腸或水灌腸整復被用于大多數腸套疊患兒,但繼發性腸套疊的患兒,手術復位是最佳選擇。如果對于繼發性腸套疊患兒重復使用不必要的灌腸,可能會加重腸道損傷,導致腸穿孔,甚至出現腹膜炎、敗血癥等危及患兒生命的嚴重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對于腸套疊的診斷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一些繼發性腸套疊的術前診斷是比

    醫藥前沿 2019年27期2019-01-04

  • 超聲檢查診斷小兒腸套疊的價值分析
    小兒腸套疊是指一部分腸管及其腸系膜套入相連接的另一段腸腔內的腸梗阻[1]。急性腸套疊以2歲以內兒童多發,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以右側腹腔好發,常伴有腸系膜淋巴結腫大[2]。過去臨床大多通過癥狀、體征結合X線檢查診斷腸套疊,但誤診率較高。近年來,隨著超聲檢查的廣泛應用及超聲技術的發展,超聲檢查已成為診斷小兒腸套疊的首選檢查方法。本文對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經超聲檢查診斷為腸套疊患兒的超聲聲像圖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憑借相關參數的測量及圖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年33期2018-11-29

  • 多排螺旋CT聯合三維重建技術對成人腸套疊的診斷價值評價
    陳勇腸套疊主要指腸管一部分腸系膜套入其他腸腔內, 多發生于嬰幼兒, 但在成年人中也有發生[1]。近年來, 隨著螺旋CT的問世, 成人腸套疊逐漸采用螺旋CT進行診斷, 尤其是螺旋CT自帶的圖像三維重建技術引起臨床廣泛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對成人腸套疊的診斷價值,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成人腸套疊患者進行研究?,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成人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年5期2018-03-22

  • 暫時性腸套超聲征象及診斷價值分析
    3800)急性腸套疊較常見的小兒外科急腹癥,發病年齡在18個月以內,其中80%集中在3~10個月,發病迅速,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嬰幼兒腸壞死、穿孔,嚴重者可以引起腹膜炎癥、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5]。暫時性腸套疊由于能自行復位,不需要臨床作特殊治療,所以超聲對暫時性腸套疊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文選擇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8月經超聲診斷的暫時性腸套疊患兒28例,并以同期診斷的持續性腸套疊16例為對照,分析暫時性腸套疊的超聲特點,旨在探討

    交通醫學 2018年5期2018-02-14

  •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治小兒腸套疊中的臨床價值
    超聲在診治小兒腸套疊中的臨床價值張寶娟 劉廣祿 侯芳妮 茍永賢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小兒腸套疊是指一部分腸管及其腸系膜套入相連接的另一段腸腔內的一種腸梗阻,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腸套疊可分為結腸套疊及小腸套疊,因兩者治療方法不同,所以早期診斷腸套疊并準確分型對選擇后續治療方式至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7年12期2017-12-26

  • 聯合雙頻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
    頻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趙智慧(內蒙古包鋼醫院超聲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目的 分析低頻超聲與高頻超聲聯合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對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確診為41例腸套疊小兒患者超聲顯像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均給予低頻(A)與雙頻聯合(B)對患兒腸套疊癥狀進行診斷,觀察并記錄檢測診斷效果。結果 本組患兒經雙頻聯合超聲診斷出小兒腸套疊40例,漏診1例,診斷符合率為97.56%,其中腸套疊包塊位置分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30期2017-08-14

  • 超聲在小兒復發性腸套疊診斷中的價值
    聲在小兒復發性腸套疊診斷中的價值王蕾蕾,劉曉輝*復發性腸套疊;超聲診斷;兒童腸套疊即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并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的一種現象,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復發性腸套疊是指急性腸套疊反復發作2次或2次以上。反復發作的腸套疊如不能及時整復,可發生腸梗阻、腸壁缺血壞死,最終危及患者生命。如能早期診斷,在發病的48 h內灌腸整復的可能性高[1]。超聲檢查是一種有效的診斷腸套疊的檢查方法,而且診斷率高,又具有典型的超聲圖像特點[2]

    實用醫藥雜志 2017年1期2017-04-22

  • 兒童腸套疊的流行病學特征和發病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綜述·兒童腸套疊的流行病學特征和發病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覃立龍(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 533000)腸套疊是指以正常腸管套疊進入相連腸腔內,導致腸道內容物通行受阻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腸道疾病。此病是引發腸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多為嬰幼兒。由腸套疊所致的腸梗阻約占腸梗阻總發病率的15%~20%。目前,臨床上對腸套疊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本文對兒童腸套疊的流行病學特征和發病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醫生診斷、治療兒童腸套疊提供參考。

    當代醫藥論叢 2017年11期2017-03-15

  • HMGB1在急性腸套疊患兒血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MGB1在急性腸套疊患兒血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段永福1,熊順軍2(1.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小兒外科,河南南陽473000;2.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兒科,湖北武漢430071)目的探討高遷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小兒急性腸套疊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腸套疊患兒89例,取同期體檢的89例健康嬰幼兒作為對照組,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受檢對象外周靜脈血中HMGB1的表達,同時檢測兩組研究對象外周血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7年1期2017-02-07

  • 兒童小腸套疊治療經驗
    目的 探討小腸套疊的B超特點和治療體會,提高兒童小腸套疊的診治水平。方法 回顧性總結73例小兒單發小腸套疊病例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分成2組,手術組和非手術組。對手術組和非手術組病例超聲影像資料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 手術組小腸套疊的套疊長度顯著長于非手術組,套疊腸管直徑顯著大于非手術組,手術組2.68±0.29cm,非手術組1.5±0.45cm,二者差異顯著(p【關鍵詞】 小腸套疊【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2017-01-23

  • 小兒腸套疊誘發因素初查及預防對策
    15000小兒腸套疊誘發因素初查及預防對策武林,張明常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放射科,江蘇蘇州 215000目的探討腸套疊患兒的發病誘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方法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共收治腸套疊患兒420例,年齡2~59個月,平均15.5個月,均經腹部超聲檢查和空氣灌腸確診為小兒腸套疊。其中,空氣灌腸整復成功231例,成功率55%.失敗包括3例腸穿孔和病程超過2 d及反復套疊3次以上者共57例,均作了手術整復包括腸壞死腸切除19例。對于以上病例

    中國衛生產業 2017年11期2017-01-20

  • 高頻超聲鑒別小兒一過性及持續性小腸套疊的臨床價值
    過性及持續性小腸套疊的臨床價值孟彬,王一清,黃海生,沈剛,鄧永鋒,許嚴風,肖春燕目的用高頻超聲鑒別診斷一過性及持續性小腸套疊,指導臨床醫生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方法收集85例患兒共90個小腸套疊中一過性小腸套疊和持續性小腸套疊的聲像圖特點,分析比較小腸套疊包塊直徑、長徑、套疊處腸蠕動及腸壁水腫等情況。結果90個小腸套疊中43個自行復位(A組),47個經灌腸或手術復位(B組)。A組小腸套疊包塊平均直徑(16.95±2.89)mm,平均長徑(18.98±2.86

    現代實用醫學 2016年9期2016-11-11

  • 成人腸套疊19例臨床診治分析
    4000?成人腸套疊19例臨床診治分析Sujit kanta Mainail,向進見,胡小苗,肖寶來, 蔣雪峰,田夫長江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 湖北 荊州 434000目的:探討成人腸套疊19例臨床診治情況。方法:對 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9例成人腸套疊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術前確診14例,占73.7%。其中超聲診斷準確率 66.7%,CT診斷準確率 100%。19例均行手術治療,恢復良好。結論:成人腸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6年36期2016-03-24

  • 小兒暫時性腸套疊289例臨床分析
    1)小兒暫時性腸套疊289例臨床分析張廣平1,胡強2,劉永東2,韓建強1,李俊峰2(1.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2.濰坊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山東 濰坊 261041)目的 總結小兒暫時性腸套疊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及預后。方法回顧性分析濰坊市人民醫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89例小兒暫時性腸套疊的臨床資料。結果小兒暫時性腸套疊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常以嘔吐、腹痛為首發癥狀;患兒的平均年齡為31.5個月,其中大于2歲患兒的占5

    海南醫學 2016年9期2016-03-10

  • 晚期妊娠合并繼發腸套疊1例
    期妊娠合并繼發腸套疊1例唐雪珍 陳 丹 張玉蘭妊娠末期;腸套疊;超聲檢查;病例報告1 病例簡介女,34歲,孕3產1,孕29周。主訴:反復腹瀉、便血1個月余。超聲檢查結果見圖1A、B?;颊咝衅蕦m產術,娩出一體重1.55 kg健康活女嬰,然后行腹腔探查術及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所見:距離回盲部約15 cm處的升結腸見結腸套疊,套疊腸管長約10 cm,腸管水腫明顯,未見腸管瘀黑,于結腸套疊頭端見一大小約13 cm×6 cm腫物,質地硬,活動度差。升結腸近肝曲處可見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5年11期2015-12-28

  • CT診斷結腸惡性腫瘤繼發腸套疊臨床價值分析
    腸惡性腫瘤繼發腸套疊臨床價值分析呂建忠 214443江蘇省江陰市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目的:探討結腸惡性腫瘤繼發腸套疊的CT表現,并分析其臨床價值。方法:2010-2014年收治結腸惡性腫瘤繼發腸套疊患者20例,采用回顧性研究對CT資料等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橫軸面圖像顯示靶征20例(20/ 20)。彗星尾征伴腎形腫塊14例(14/20);進行橫軸面圖像結合MPR顯示靶征20例(20/20);出現彗星尾征伴腎形腫塊18例(18/20)。結論:采用橫軸面結合M

    中國社區醫師 2015年8期2015-12-22

  • 超聲診斷成人腸套疊并扭轉1例
    山超聲診斷成人腸套疊并扭轉1例贠 婷,張云山成人腸套疊較少見,多為繼發性。作者報道1例成人腸套疊繼發腸扭轉及梗阻,經超聲診斷后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腸套疊;腸扭轉;超聲檢查;成年人腸套疊是腸管的一部分及其鄰近的腸系膜進入鄰近擴大的腸腔內引起的梗阻癥狀。腸扭轉是一段腸襻沿其系膜長軸旋轉而造成的閉襻型腸梗阻。原發性腸套疊5歲以下兒童多見,成人較少。成人腸套疊僅占所有腸套疊的5%,且多為繼發性,常繼發于某些器質性病變。作者報道1例成人腸套疊繼發腸扭轉

    轉化醫學雜志 2015年4期2015-11-30

  • 560例小兒腸套疊的診斷與治療分析
    )560例小兒腸套疊的診斷與治療分析賈培萬(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放射科,山東 青島 266300)目的 探討小兒腸套疊的診斷與治療,提高空氣灌腸對腸套疊的整復率,減少外科手術對本病的治療。方法 選取560例腸套疊患兒,對其采取早診斷、早空氣灌腸治療、適當應用阿托品或654-2藥物、腹部按摩及間歇空氣灌腸等診治措施,分析其診治方法與療效。結果 560例腸套疊患兒通過空氣灌腸治療有548例腸套疊整復,12例外科手術治療,無腸破裂及死亡病例。結論 腸套疊患兒早診斷

    中國醫藥指南 2015年25期2015-01-24

  • 謎一樣的小兒腸套疊
    朋友的小孩得了腸套疊,歷經一番折騰之后治療痊愈,他回過頭來翻我寫的書,責怪我“怎么沒寫到”。是啊,我當初沒有把這個疾病單獨寫成一篇介紹,為什么呢?主要是覺得這個疾病實在太難診斷,變化太大,連醫生也不一定能第一時間弄清楚,所以猶豫了?!币魂囈魂嚨靥凼堑湫吞卣饕罁笥言谀槙蠈⒆硬∏榈拿枋?,那的確是書上描述的非常典型的腸套疊癥狀:“孩子每隔十五分鐘就會抽痛,大約痛一兩分鐘又好了?!本褪沁@句話,各位家長要在這句下面劃雙紅線,記下來。以后如果孩子肚子痛,出現這種

    孩子 2014年12期2014-12-12

  • 低頻與高頻超聲聯合應用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
    劉瑛腸套疊是導致小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也是兒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1]。95%的小兒腸套疊為原發性,2 歲以下嬰幼兒好發,尤以4~10 個月嬰幼兒最為多見[2]。以往診斷小兒腸套疊多采用X線透視下空氣灌腸檢查,近年隨著超聲儀器分辨率的不斷提高及高頻超聲的廣泛應用,超聲在小兒腸套疊的診斷中應用越來越多。筆者將低頻與高頻超聲聯合應用,探討其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 年6 月-2012 年6 月南華大學附屬南

    當代醫學 2014年8期2014-05-30

  • 36例兒童暫時性小腸套疊超聲觀察
    例兒童暫時性小腸套疊超聲觀察沈 剛 何 濤 吳仁燕 浙江省嘉興市王店人民醫院超聲科 嘉興 314011小腸套疊 兒童 超聲隨著高頻超聲探頭應用的普及,兒童小腸套疊的診斷率日益提高[1]。與成人小腸套疊不同,兒童小腸套疊大部分不合并小腸器質性病變,部分病例可以自行回復(即暫時性小腸套疊),不需要灌腸復位或手術復位[2]。筆者收集了2007年4月—2012年3月在嘉興市王店人民醫院診治的36例兒童小腸套疊病例,分析兒童小腸套疊的聲像圖特征,并初步探討暫時性和持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年4期2013-05-16

  • 小兒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價值
    555100)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段套入到相連腸管的腔內,是引起嬰幼兒急性腸梗阻的最常見原因之一。2歲以內者發病率最高(其中3~9個月年齡段發病者占40%),只有10%的小兒腸套疊病例是年齡超過3歲年齡[1]。小兒腸套疊早期癥狀不典型,早期確診,在48 h內灌腸復位成功率高,如果時間延長,出現腸管壞死,則需手術治療,否則會危及患兒生命[2]。本文收集本院經超聲診斷并經手術證實的小兒腸套疊患兒的病例資料,分析其臨床癥狀及超聲影像特點,旨在探討超聲在小兒腸套疊

    海南醫學 2013年17期2013-03-24

  • 成人腸套疊23例診治分析
    14000成人腸套疊23例診治分析鄭雪勇 李 斌 馮聯忠浙江省嘉興市第二醫院普外科 嘉興 314000腸套疊 CT早期診斷 外科手術我院自2005—2012年共收治成人腸套疊23例?,F總結如下。1 臨床資料本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年齡18~82歲;病程10小時~2個月;其中3例有腹部手術史。均以腸梗阻起病,首發癥狀均為陣發性腹痛,其中1例反復腹痛2個月,伴嘔吐14例,排氣排便停止或減少14例,腹部腫塊10例,果醬色大便7例。同時具有腹痛、腹部腫塊、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年4期2013-01-22

  • 空氣灌腸整復術治療495例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臨床研究
    95例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臨床研究毛建雄,康星鈺,李蘇伊,裴洪崗,儲冬冬(深圳市兒童醫院,廣東 深圳 518026)目的 回顧性分析空氣灌腸整復術治療腸套疊的臨床效果。方法將495名腸套疊患兒按年齡分為兩組(A組和B組),A組≤2周歲,B組>2周歲;對兩組患兒的空氣灌腸成功率、復發率、手術治療率、繼發性腸套疊例數進行比較。結果兩組患兒的空氣灌腸成功率、復發率、手術治療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B組的繼發性腸套疊例數較A組高,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

    衛生職業教育 2012年15期2012-10-26

  • 兒童大腸套疊與小腸套疊的超聲影像特點
    ,越來越多的小腸套疊(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SBI)被發現。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將小腸套疊與大腸套疊(Ileocolic intussusception,ICI)區分開來,因為二者的治療原則不同,對于大腸套疊的治療,目前多采用超聲引導下水壓灌腸的方法,然而對于小兒小腸套疊的治療,目前還存在較多爭議和分歧。Doi等[1]認為小腸套疊多具有自發復位的特點,不需要手術治療而僅需要臨床觀察,然而,Ko等[2]提出了持續性小腸套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2年3期2012-10-20

  • 小兒小腸套疊172例早期診治體會
    312000)腸套疊是指部分腸管及其腸系膜套入臨近腸腔所致的一種機械性腸梗阻,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癥。近年來,本院小腸套疊的檢出率有逐年上升趨勢,部分小腸套疊有暫時性及易松解的特點,經內科禁食、腸道解痙等對癥支持治療,絕大部分能在短期內自動復位,現將本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72例小兒小腸套疊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172例出現惡心嘔吐或陣發性腹痛,發病時間不超過12小時,臨床疑似腸套疊患兒,采用Acu-son128XP

    浙江實用醫學 2012年3期2012-08-15

  • 成人腸套疊的診治探討
    勇 羅傳瑜成人腸套疊的診治探討姚遠 李大勇 羅傳瑜目的探討成人腸套疊的病因特點和診治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15例成人腸套疊的臨床資料。結果①腹痛為最常見癥狀,共15例(100%),有腹部腫塊者8例(53.3%),有血便者7例(46.7%);②術前確診為腸套疊者6例(40%),腸梗阻13例(86.7%),腹部包塊疑消化道腫瘤5例(33.3%),急性闌尾炎1例(6.7%);③引起腸套疊的病變有:小腸腫瘤7例(46.7%),小腸憩室2例(13.3%),盲腸游離癥1

    中國實用醫藥 2011年14期2011-08-15

  • 小兒腸套疊不同類型超聲表現及發病率變化的回顧性分析
    312000)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及其相應的腸系膜套入鄰近腸腔所致的一種腸梗阻,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本文把小兒腸套疊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成結腸型腸套疊(鞘部均為結腸的腸套疊)及小腸型腸套疊(鞘部為小腸的腸套疊)。以往超聲及臨床對結腸型腸套疊的診治多有報道[1-3],認為腸套疊發病以結腸型為主,而對小腸型腸套疊報道較少[4-5]?,F對近3年來本院門、急診經超聲檢查發現的小兒腸套疊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小腸型腸套疊發病率顯著增加,結腸型腸套疊明顯減少。由

    浙江實用醫學 2010年5期2010-12-11

  • 超聲對兒童腸套疊的診斷價值
    222023)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著有腸系膜,由于腸管的運動功能發生了紊亂等原因,套入鄰近腸腔內的一種腸梗阻。本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急腹癥,一般腸套疊分為原發與繼發性兩種。目前,對臨床疑為腸套疊或腹部摸到包塊患者,先進行彩色多譜勒初篩的檢查手段,以進行確診。本文對76例手術和/或X線下空氣灌腸證實腸套疊的患者,通過超聲高低頻與行X線下空氣灌腸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以評價超聲對腸套疊的診斷特點及其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自2008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年5期2010-06-20

  • 高頻超聲對診斷嬰幼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
    255100)腸套疊是嬰幼兒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是引起嬰幼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1]。好發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是3~10個月以下的小兒,超聲檢查或X線透視下診斷性空氣灌腸檢查[2],尤其隨著超聲診斷水平不斷提高,超聲檢查在嬰幼兒腸套疊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已經成為臨床醫師的首選檢查方法[3]。為了探討腸套疊的高頻超聲聲像圖特點及診斷,本文收集了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間,在臨淄人民醫院經高頻超聲檢查并經空氣灌腸或手術證實的50例患兒資料,對其進行回顧

    中國醫藥指南 2010年25期2010-06-09

  • 成人腸套疊16例臨床分析
    5000)成人腸套疊在臨床上較小兒少見,原發病因也較復雜,容易誤診。我院自1996-2006年共收治成人腸套疊 16例,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17~73歲,平均48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3個月。11例急診入院,入院診斷腸套疊3例,急性腸梗阻6例,腹痛待查2例;4例非急診入院,回盲部腫物2例,結腸癌2例;另1例為胃竇癌行根治術后出現空腸梗阻再次手術探查確診。1.2 臨床表現 本組12例有反復發作的腹痛

    中國鄉村醫藥 2010年10期2010-02-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