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

  • 證據面前的繼續狡辯
    溝裏翻船。使得民進黨「選對會」不得不對他「採取措施」,提前「換將」,讓另一個支持「論文抄襲」鄭運鵬披掛上陣。林智堅的論文到底有沒有「抄襲」?絕對不是林智堅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強詞奪理「扭轉」的,白紙黑字、證人、證詞、證據、大學的結論一應俱全,都證明他是「抄襲」,直至他被民進黨「選對會」罷免了之後,繼續在硬拗說「自己是清白的」。如果林智堅沒有「抄襲」,那就是「衆人皆醉,唯他獨醒」。那不是嚴重地踐踏衆人智慧?如果林智堅沒有「抄襲」,爲何不對民進黨「選對會」對他

    臺商 2022年3期2022-11-15

  • 蔡英文耍陰招 朱立倫還在搞家變
    張友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受疫情影響,對北三都市長提名人選,顯得舉棋不定。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為斬斷「朱羅紀之亂」,逕自徵召張善政出戰桃園市。人選確定後,民進黨竊喜,國民黨則陷於家變風暴,必然會牽動北北基桃宜五縣市選情。朱立倫之所以徵召張善政,問題出於國民黨各參選人,眼中僅有藍大於綠的選舉盤。相對於綠大藍艱困選區,卻無人應戰。暗示國民黨參選人,無人願意為黨犧牲奉獻。為展現乾綱獨斷魄力,朱不惜賭上黨主席職位,目的就是告知各參選人不要錯估朱的決心。朱徵召張善政出戰,

    臺商 2022年2期2022-11-15

  • 蔡英文耍陰招 朱立倫還在搞家變
    張友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受疫情影響,對北三都市長提名人選,顯得舉棋不定。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為斬斷「朱羅紀之亂」,逕自徵召張善政出戰桃園市。人選確定後,民進黨竊喜,國民黨則陷於家變風暴,必然會牽動北北基桃宜五縣市選情。朱立倫之所以徵召張善政,問題出於國民黨各參選人,眼中僅有藍大於綠的選舉盤。相對於綠大藍艱困選區,卻無人應戰。暗示國民黨參選人,無人願意為黨犧牲奉獻。為展現乾綱獨斷魄力,朱不惜賭上黨主席職位,目的就是告知各參選人不要錯估朱的決心。朱徵召張善政出戰,

    臺商 2022年6期2022-06-06

  • 指標縣市敗選 民進黨崩盤
    一地方選舉,「民進黨是否崩盤」已成為政壇討論話題。就民進黨內部評估,選勢最差的話,僅能保有二都二縣,依序是屏東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最好的是三都六縣,加桃園市、雲林縣、苗栗縣、新竹市、基隆市。然而以目前民調分析,臺灣選民對民進黨仇恨值頗高,蔡英文想重奪三都六縣的企圖,可能有實質困難。其實就提名初起,民進黨選對會就針對地方政情預做兵推,認為南部穩,中部差,北部打,東部守,外島退。想要在地方選舉重奪執政權機率不高,故而固守基本盤徐圖進舉,是民進黨的選戰特

    臺商 2022年4期2022-05-30

  • 蔡英文蘇貞昌不合 牽動備戰2024
    組閣,以此緩和民進黨內部派系之爭,斷絕蘇貞昌備戰2024年競逐大位之夢。這則消息雖被蔡否認,但蘇蔡不合的傳聞由此逐漸檯面化,令蘇情緒起伏甚大,進而口不擇言的多次批評蔡,導致雙方關係愈搞愈僵,連雙方幕僚都感受到蔡蘇每週會面氛圍也愈來愈相敬如「冰」,若蘇再決斷獨行,或許蔡會撤換蘇,促成備戰2024年接班大戲提前開打。蔡對蘇「口不擇言」不禮貌作為之所以隱忍,問題出自2 0 2 2年地方九合一選舉已進入佈局階段。蔡鎖定目標是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等三大都會區。以臺

    臺商 2021年1期2021-07-06

  • 江啟臣·朱立倫能否撐起國民黨?
    向執政。於此,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則率黨內菁英下鄉,為2022年「九合一選舉」進行超前部署,企圖圍殲國民黨地方諸侯。民進黨佈局很清楚,優先拿下宜蘭縣、彰化縣與雲林縣,其次就六都蔡主張以年輕、有選務經驗兼具爆發力的戰將,直攻北三都。至於民進黨執政縣市,除連任優先外,由黨中央派年輕選將進駐。民進黨內部有則想法,派有意參選人士直接擔任副市長,一方面掌握市政資源,另一方面進行選務操盤以為暖身。唯這則想法受制於派系勢力轉化,仍在討論階段??吹贸鰜?,民進黨掌握全面執政,

    臺商 2021年2期2021-06-18

  • 民進黨新「內規」是民主倒退?
    」也不盡相同。民進黨中執會2021年11月3日出臺的「內規」是:通過「二〇二二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草案,然後再交由11月13日的全代會討論,如果通過,就成為民進黨處理2022年縣市長選舉提名依據。該「內規」最大的特點,就是:「六都」(臺北、新北、桃源、臺中、臺南、高雄六市)將由黨主席蔡英文親自徵召;非六都部分,爭取連任縣市與非執政縣市候選人同樣採徵召,執政已屆滿縣市則辦理初選,亦即僅有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將辦初選。所謂「由黨主席蔡英文親自徵召

    臺商 2021年5期2021-05-30

  • 國民黨內鬥 蔡英文佈局
    等要員規劃下,民進黨將選戰區劃分為四大塊:1選情穩定區,如屏東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等;2選情激烈區,如基隆市、桃園市 、新竹縣市、宜蘭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等;3選情艱困區,臺東縣、花蓮縣、連江縣、金門縣等;4有望光復區,如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澎湖縣、雲林縣等。以選情穩定區而言,屏東縣潘孟安任滿,鍾佳濱、莊瑞雄、周春米均有參選意願,但關鍵變數在已退黨的蘇震清,若蘇執意選到底,鍾莊周三人拼場的結果,將為屏東縣選戰投下不確定因素。而高雄市陳其邁、

    臺商 2021年5期2021-05-30

  • 蔡英文出手狠辣 國民黨全軍覆沒
    權保衛戰,催出民進黨危機意識,是蔡成功的因素。國民黨在公投之戰,原先拿到一手好牌,民調始終居高不下到11月,然而經民進黨逆襲之所以搞到敗戰地步,有人將責任歸究於內部不團結,必須找出戰犯重懲。然而就公投操作層面來說,朱立倫在論述上僅強調反萊豬與公投綁大選,至於島礁與核四,由民眾自由選擇,導致紛爭不斷,種下禍因。故而在議題設定,朱猶豫不決,反觀蔡不管議題與民意,直接訴求四個不同意以簡化論述內容,並打出政權與閣揆保衛戰口號,動員綠營群眾為政黨對決而戰。這招果然奏

    臺商 2021年6期2021-05-30

  • 罷韓成局 盧秀燕成箭靶
    然而失算的是,民進黨的變數才是關鍵。此因蔡英文在高雄的票數達109.7萬,若民進黨執意動員,將蔡的選民催出來投票罷韓,超過57萬票不是問題。何況,罷韓「光復」高雄已是各派系的共識,非新潮流菊系所能做主,在此情勢威逼下,江韓二人應冷靜思考蔡罷韓的動作是否是民進黨剿滅國民黨的第一張骨牌。其實,民進黨罷韓起手式的確是由菊系人馬催動,並未獲黨內支持。當蔡英文贏得大選,在高雄狂勝後,蔡南下高雄開慶功宴眼見形勢大好,即交待8席新科立委配合菊系罷韓動作,請支持選民投入,

    臺商 2020年5期2020-07-04

  • 罷韓案 蔡英文一石三鳥
    否做出抉擇。從民進黨連署過程分析,各級民意代表均有動員於時限內提交罷韓名單,突顯蔡英文追殺政敵手法的確狠辣。相對於韓國瑜面對罷韓來勢洶洶,他所能做的僅有撐起韓流票源與之相抗,以稀釋選票策略,增加罷韓難度而已,至於成效如何?須視韓因應態度而定。民進黨之所以罷韓,除高雄市具有指標意義外,環顧國民黨政治人物中,僅韓具備實質動員能量。如果罷韓得逞,一來可殲滅國民黨戰力;二來去除2 0 2 2隱患;三來確保蔡英文政權不受在野勢力牽制,讓蔡一報2 0 1 8年選舉之恥

    臺商 2020年3期2020-06-01

  • 臺灣選舉連續劇
    黨,還是大敗的民進黨,都只是春節期間稍作休息,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投入2020大選中。最先上演的是國民黨的「初選」戲碼,由於黨主席吳敦義遲遲為自己「選」還是「不選」拿不定主意,致使國民黨的「初選」戲碼接連不斷,等到吳敦義對自己參選實在看不到希望而決定放棄後,又因為太過「算計」而讓「全民調」與否折磨國民黨上下好幾個月。等到採取「全民調」後,又因為韓國瑜的參選與否「猜來猜去」。當韓國瑜經國民黨初選程序勝出且獲得國民黨全代會一致通過後,又因為郭臺銘表達「參選」意願,

    臺商 2019年10期2019-12-30

  • 韓國瑜的「內憂外患」
    生的候選人。與民進黨的「蔡賴之爭」是有本質區別的。這標誌著韓國瑜正式邁入2020大選跑道。韓國瑜是國民黨「合理、合法」產生的候選人,韓國瑜能否贏得2020大選尚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儘管距離2020年1月11日的投票選舉還有不足半年時間,但是橫在韓國瑜選舉道路上的「陷阱」和「阻礙」不亞於唐僧西天取經的難度,他不僅要識別和打敗民進黨各種「妖魔鬼怪」,而且還要「選人用賢」、帶領好選舉團隊。民進黨是臺灣社會公認的「最會選舉」政黨,儘管「三番兩次」(陳水扁2屆、

    臺商 2019年8期2019-12-17

  • 蔡英文與賴清德演雙簧?
    拚的你死我活,民進黨內的蔡英文與賴清德之間男女大戰也打的讓外界眼花繚亂,僅一個黨內初選流程,就搞到民眾對民進黨一直曲不離口的所謂「民主、公平」信任蕩然無存。有臺灣民眾稱,吊高全臺灣民眾胃口的「蔡賴之爭」,只不過是民進黨的選舉伎倆而已,當全臺灣百姓都相信民進黨選舉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時,今次讓大家體驗一下「更新鮮」的。有臺灣民眾認為,臺灣百姓是非常善良和健忘的,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只要遇到選舉,迂腐、死板、矯情的國民黨肯定不是民進黨的對手(除非民進黨做的很爛),

    臺商 2019年6期2019-10-29

  •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共同誤區
    嘴們無不對看衰民進黨——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和陳揮文,及國民黨的江啟臣、林奕華、王育敏都預測,國民黨會4席全拿。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則預言,國民黨會搶下3席、臺南恐輸。連綠營的民調機構「未來事件交易所」也曾預測,國民黨會搶下3席,新北是五五波。甚至連民進黨議員王世堅都預測結果是2:2……最後結果出來讓一堆名嘴跌破眼鏡!何以如此?有人認為是國民黨「不長記性」,總以為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是國民黨「贏得民心」大勝的結果。豈不知,很多人都

    臺商 2019年4期2019-09-16

  • 柯文哲組黨 蔡英文自嚐苦果
    「地面戰」。而民進黨主攻文宣戰,號稱「空軍」。相對於柯,搞動員不如國民黨,玩文宣不是民進黨對手??绿庫读觿轄顩r下,只能搞「天軍」。所謂「天軍」,就是運用年輕人支持柯的優勢,從網路平臺或多媒體搞動員、玩文宣,以取代傳統型政黨運作模式。如柯成立了多個網路點擊站,搞「打臉名嘴」、「打臉市議員」節目,凡不利於柯的言論或是柯競爭對手,柯粉都會毫不留情的反擊。包括蔡英文、姚文智等人均飽嚐天軍無厘頭式的嘲弄,導致蔡、姚等人民調下降,藉此突顯柯P「英明」。類似這種毫無節制

    臺商 2018年11期2018-12-13

  • 柯文哲組黨 蔡英文自嚐苦果
    「地面戰」。而民進黨主攻文宣戰,號稱「空軍」。相對於柯,搞動員不如國民黨,玩文宣不是民進黨對手??绿庫读觿轄顩r下,只能搞「天軍」。所謂「天軍」,就是運用年輕人支持柯的優勢,從網路平臺或多媒體搞動員、玩文宣,以取代傳統型政黨運作模式。如柯成立了多個網路點擊站,搞「打臉名嘴」、「打臉市議員」節目,凡不利於柯的言論或是柯競爭對手,柯粉都會毫不留情的反擊。包括蔡英文、姚文智等人均飽嚐天軍無厘頭式的嘲弄,導致蔡、姚等人民調下降,藉此突顯柯P「英明」。類似這種毫無節制

    臺商 2018年9期2018-11-23

  • 柯文哲全臺練兵 蔡英文割袍斷義
    果然不出所料,民進黨歷經四個多月折騰終下決斷與柯文哲「分道揚鑣」。在「選對會」成員林錫耀、陳明文、洪耀福、黃承國強烈建議下,蔡英文雖不情願下這步棋,但自行提名臺北市長人選則是蔡必須承擔的政治效果。蔡柯之所以「割袍斷義」,問題出自蔡英文民調低落,柯認為若與民進黨綁在一起,恐有沉船之虞;在形勢比人強狀態下,柯猛轟蔡施政無能的目的,一方面可吸收淺藍淺綠的選票,一方面則可逼蔡讓步,讓「白色聯盟」力量取代綠色執政,以此直攻2020年大位?;蛟S柯的意圖對蔡的威脅甚大,

    臺商 2018年6期2018-08-08

  •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的內部團結,讓民進黨看笑話,最終也沒達到「剷王」效果而這次決策,就是馬英九施政中一次很不智的重大敗筆。第二是「偽君子,傻好人」風格。在施政中一直想扮演討好民進黨的樣子,所以該作的關鍵大決策不作(例如服貿協定),盡作一些三面都不討好的模糊政策,可笑的是,民進黨從來沒有感謝過國民黨的放水或是「大選禮讓」?,F在來看執政的民進黨「殺敵不手軟」,完全可以對照馬英九的「傻好人」是典型的「養虎為患」。第三是「死不認錯」做派。民調從最高點的八成掉到不到兩成時,馬英九還在解

    臺商 2018年6期2018-08-08

  • 臺灣「六都」選舉初析
    馬斌文隨著民進黨4月8號確定蘇貞昌為新北市市長參選人,臺灣的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大幕算是正式拉開。不管民進黨最終是否有人參選臺北市,都難以撼動柯文哲的市長寶座,整個選舉格局也隨著蘇貞昌的決定參選而基本確定。作爲最大看點的「六都」選舉,其選舉結果直接關係到2020年大選。在臺北市,參選過6次都與市長寶座絕緣的丁守中,雖然今次總算在國民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獲得了參選入門証」,但是,在「形勢比人強」的環境下,已讓曾經風光的丁守中,變成了今

    臺商 2018年5期2018-07-10

  • 柯蔡相互綁架 民進黨進退兩難
    的作為,已造成民進黨的困擾。對於民進黨是否在臺北市提出人選迎戰柯文哲,基層單位希望蔡英文以徵召方式提名陳菊或鄭麗君出征,迎戰柯P。然而黨中央卻傾向不提名,爭取與柯合作模式,由柯做掉國民黨,讓蔡排除連任障礙。為解決基層雜音,蔡與多位重量級人士分別於春節期間,會見柯文哲,商談彼此合作模式。當然所謂「商談」,就是要求柯文哲做出承諾,不能在2 0 2 0年出馬攪局,無奈柯有自己的想法,不願給予蔡與民進黨肯定承諾,使蔡頗為不滿,搞得黨中央內部「請戰」聲浪愈來愈高漲。

    臺商 2018年4期2018-07-06

  • 柯文哲全臺練兵 蔡英文割袍斷義
    果然不出所料,民進黨歷經四個多月折騰終下決斷與柯文哲「分道揚鑣」。在「選對會」成員林錫耀、陳明文、洪耀福、黃承國強烈建議下,蔡英文雖不情願下這步棋,但自行提名臺北市長人選則是蔡必須承擔的政治效果。蔡柯之所以「割袍斷義」,問題出自蔡英文民調低落,柯認為若與民進黨綁在一起,恐有沉船之虞;在形勢比人強狀態下,柯猛轟蔡施政無能的目的,一方面可吸收淺藍淺綠的選票,一方面則可逼蔡讓步,讓「白色聯盟」力量取代綠色執政,以此直攻2020年大位?;蛟S柯的意圖對蔡的威脅甚大,

    臺商 2018年7期2018-06-11

  •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
    的內部團結,讓民進黨看笑話,最終也沒達到「剷王」效果而這次決策,就是馬英九施政中一次很不智的重大敗筆。第二是「偽君子,傻好人」風格。在施政中一直想扮演討好民進黨的樣子,所以該作的關鍵大決策不作(例如服貿協定),盡作一些三面都不討好的模糊政策,可笑的是,民進黨從來沒有感謝過國民黨的放水或是「大選禮讓」?,F在來看執政的民進黨「殺敵不手軟」,完全可以對照馬英九的「傻好人」是典型的「養虎為患」。第三是「死不認錯」做派。民調從最高點的八成掉到不到兩成時,馬英九還在解

    臺商 2018年7期2018-06-11

  • 臺灣進入選舉年
    無黨籍柯文哲,民進黨姚文智,國民黨已表態的丁守中、張顯耀、孫大千。新北市:民進黨有吳秉睿、國民黨有侯友宜、周錫瑋。桃園市:民進黨為鄭文燦、國民黨尚未提名。臺中市:民進黨林佳龍,國民黨盧秀燕。臺南市:國民黨黃秀霜、高思博,民進黨6人:黃偉哲、陳亭妃、王定宇、葉宜津、顏純左、李俊毅。高雄市:國民黨韓國瑜、民進黨陳其邁、管碧玲、趙天麟、林岱樺、劉世芳(已退選)基隆市:國民黨確定為謝立功;民進黨確定為現任市長林右昌。宜蘭縣:國民黨確定為林姿妙;民進黨確定為陳歐珀;

    臺商 2018年3期2018-05-14

  • 民進黨選情艱困 蔡英文面臨期末考
    面臨2018年民進黨選戰困局,蔡英文已指示賴清德、洪耀福等人排定下鄉行程表,於年後展開各項輔選活動。依據民進黨內部民調顯示,原本選情樂觀的區域,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宜蘭縣、臺東縣,因受蔡政府執政不彰的影響,基本盤已然鬆動,兼以派系人事之爭,若蔡再不出面協調,極有可能重蹈2014年國民黨敗選的覆轍,而牽動2020年的大選。所謂「人事」之爭,在彰化有魏明谷、邱建富貌合神離地喊團結;雲林則有李進勇、蘇治芬的齟齬,連賴清德都協調不了;嘉義縣陳明文、

    臺商 2018年3期2018-05-14

  • 新潮流退選 蔡英文執政困境
    的期中考。按理民進黨應霍霍磨刀砍向國民黨,以保民進黨「萬年」執政。然而在此緊要關頭,李登輝、陳水扁、新潮流系卻不約而同向蔡發出警訊,認為蔡民調若還是直線滑落,民進黨地方選情有可能重蹈馬英九覆轍,以致影響2020年蔡英文大位之爭。以陳水扁而言,陳不止一次評估,認定民進黨執政7縣市存在選戰危機。這7縣市依序是宜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市、澎湖縣、高雄市。由於這7縣市蔡英文勢力介入頗深,導致內部派系同室操戈到互不相讓的地步,為此新潮流係斷然宣佈:陳金德、劉世

    臺商 2018年2期2018-04-10

  •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臺灣最大黨
    黨」——「反對民進黨」。臺灣這個「最大黨」已經不止是一種反對聲音,更不會隨「九合一選舉」結束而散去,而會逐漸形成一股反對民進黨的力量。民進黨如何落到這一地步?自稱「全面執政、全面負責」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如何看待這個「最大黨」?由此不難想起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於2006年8月12日發起的「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運動」,「百萬人倒扁運動」的導火索是2005年8月爆發的「高雄捷運外勞弊案」,緊接著陳水扁周遭人士也陸續傳出了多起貪污弊案,部分臺灣媒體稱之為「一妻、二秘、

    臺商 2018年12期2018-03-11

  •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關係發展的人對民進黨當局的粗魯舉動感到震驚。臺灣檢調單位搜索、約談王炳忠等人正當性、合法性、政治性,已被臺灣社會廣泛討論,最後的結論是:絕大部分臺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對支持統一人士採取這種行為是不能接受的。由此也可想起不久前發生的「盧麗安事件」——當第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盧麗安成為中共「十九大」代表時,民進黨當局對她第一時間採取的措施,就是取消她的臺灣戶籍。而王炳忠等人則剛剛由新黨主席郁慕明帶領,於2017年12月9日至16日赴大陸進行「創新之旅」訪問,先後

    臺商 2018年1期2018-03-09

  • 蔡英文與柯P恩怨難解
    一選舉佈局,在民進黨全代會通過「柯文哲條款」後,蔡英文指示黨秘書長洪耀福應及早規劃各縣市長人選,該做民調就做民調,該勸退就勸退,所有佈局應在2 0 1 8年過年前完成,以免黨內橫生枝節而壞了2020年大選節奏。依據民進黨評估,列為一級戰區計有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其中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嘉義市是重點縣市。如果民進黨沒有「必勝」把握,不排除與「黨友」合作,以阻截國民黨再度崛起。反正蔡英文為掃除2

    臺商 2017年11期2018-01-29

  • 臺灣人民用選票狠狠教訓民進黨
    其實大家都知道民進黨一定會敗選,不過,投票結果一出,民進黨竟然敗得非常徹底,反映出大多數臺灣人民用選票狠狠地教訓民進黨,演出了一場“韓流席捲臺灣、民進黨輸到甩褲”的大戲。初步公布的果顯示,在22個縣市行政首長(縣長/市長)席位中,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藍軍、藍營)候選人,自上屆的只有6席,上升至贏得15席;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綠軍、綠營)則自上屆的13席,下跌至只有6席。六個最重要的直轄市(簡稱六都)之中,國民黨自上屆的1席,上升至3席;民進黨則自上

    澳門月刊 2018年12期2018-01-17

  • 蔡英文與柯P恩怨難解
    一選舉佈局,在民進黨全代會通過「柯文哲條款」後,蔡英文指示黨秘書長洪耀福應及早規劃各縣市長人選,該做民調就做民調,該勸退就勸退,所有佈局應在2 0 1 8年過年前完成,以免黨內橫生枝節而壞了2020年大選節奏。依據民進黨評估,列為一級戰區計有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其中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嘉義市是重點縣市。如果民進黨沒有「必勝」把握,不排除與「黨友」合作,以阻截國民黨再度崛起。反正蔡英文為掃除2

    臺商 2017年12期2017-12-29

  • 民進黨為蔡英文與柯文哲翻臉,值得嗎
    英文遠拋在後,民進黨見事態不妙,若任由柯文哲掌握選情的脈動,柯即有可能是蔡英文強勁對手,為反制柯,民進黨有意在2 0 1 8年臺北市長一役制定「滅柯」計畫,起手式就是將柯先行抹紅再發動輿論攻擊柯,以示區別敵我,逼柯表態。若抹紅不成,第二步就放出風聲,以黨意綁架民意策略,逕自推出市長人選,以此干擾柯文哲選情,最終目的就是逼柯「簽」下不參選2020年大位之爭,以此去除蔡英文的「心腹之患」??挛恼芘c民進黨交惡,表面上是起因於「世大運」,但實質上卻是柯文哲自找的。

    臺商 2017年10期2017-11-27

  • 內外皆硬,迷航的臺灣島
    助力,能否找回民進黨執政的方向,只能長歎一口氣……抄家滅族,文革再來民進黨一上臺就信心滿滿地要為勞工著想,沒有太多的聽證與民間討論,想當然地推出“一例一休”的政策,結果企業界哀嚎,增加了成本之外,更無法提高效率,勞工界更是反彈,不僅斷了他們的加班薪酬的機會,更讓他們排班無所適從、疲於奔命,一個政策罕見的資方怨恨,勞方不挺,打臉了一年之後,賴神這幾日才釋放訊息說要重修“一例一休”法案,美其名曰傾聽民意,可是利用立法院絕對多數優勢這種翻來覆去的修法背後折射的施

    澳門月刊 2017年11期2017-11-18

  • 臺灣開始進入「選舉內鬥期」
    心態的反映,與民進黨的「隱性臺獨」、「柔性臺獨」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別。這樣的黨即便不會馬上消失,其存在的價值已經失去,不管吳敦義怎樣與洪秀柱領導的有血氣的國民黨「切割」,就算他把國民黨切割到與民進黨重合的地步,恐怕也沒有人相信他能取代民進黨。失去方向的國民黨才是國民黨和臺灣的真正悲哀。在這樣的黨主席領導下,黨內未來出現各種內鬥和分裂都不足為奇。再加上吳敦義用人「任人為親」、打壓「非我族類」的領導做派,圍繞2018年底選舉一定會引發「黨內激烈內鬥」。掀開國民

    臺商 2017年9期2017-10-26

  • 蔡英文「四視」害慘民進黨
    突不斷升高,使民進黨內部對蔡的執政產生微妙變化。如蔡執意推動的「前瞻計畫」,竟被「立院黨團」砍半通過後,在中常會上綠營執政的縣市長居然敢對前瞻計畫提出檢討,暗示綠營對蔡不滿程度已日益升高。除檢討蔡英文政策外,民進黨內部還流傳蔡是「外來物種」,難怪與民進黨執政氛圍格格不入,聽不進黨內諍言。民進黨批評蔡是「外來物種」,比諸於過去說蔡是「非典型」政治人物,評價「天差地別」,顯示民進黨有可能在2 0 1 8年地方九合一選後與蔡「同歸殊途」。之所以從「殊途同歸」到「

    臺商 2017年8期2017-09-27

  • 民進黨未來將好戲連臺
    能」罵馬英九的民進黨人,自從2016年5月20日執政以來,其能力並沒有超越馬英九。最新的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僅半年時間就跌到了不足三成,更主要的是,蔡英文以及執政團隊「執政能力」的民調都是由「手下留情」的民進黨智庫進行的。倘若換成是馬英九,恐怕民調早已跌到「十八趴」以下了,正因為蔡英文是自己人,「黨內同仁」在做民調時,絕對不會象對待馬英九那樣「殺到見骨」。蔡英文從參選時就被臺灣社會喻之為「空心蔡」,半年的執政政績表明,蔡英文不但沒有能力超越馬英九把臺灣

    臺商 2017年2期2017-04-04

  • 蔡英文佈局2018年 選戰提前開打
    見蔡英文強拗,民進黨惡整,使臺灣民意陷於多極化爭論,而無緩和跡象。導致蔡英文與民進黨滿意度大幅滑落,按理蔡與民進黨應知警惕,然而在現實政治上,蔡依然故我,不把對手放在眼裏,等同吃定國民黨、時代力量,這是蔡有恃無恐之處。蔡與民進黨之所以有恃無恐,關鍵在於時代力量是小綠,爭吵有餘,戰力不足,待2 0 1 8年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小綠必須依靠民進黨才能在地方生根。至於國民黨,自2 0 1 4年敗選後,黨內陷於奪權之爭,已無整合在野力量的實力,2 0 1 8再敗,

    臺商 2017年2期2017-04-04

  • 看看臺灣的最新民調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這次肯定不會再禮讓柯P代表綠營參選了。上次之所以禮讓柯P,是因為民進黨知道自己贏不了,既然自己贏不了,又不願意看到國民黨人當選,「兩害相權取其輕」是民進黨上次「力挺」柯P的主要原因。2018年的選舉就不同了,環伺國民黨及藍營,有實力的人寥寥無幾;反觀民進黨內,嗷嗷待哺想選臺北市長的人有好幾個,特別是在民進黨執政的情況下,打贏未來的臺北市長選戰,是民進黨志在必得的選項。有人說,蔡英文民調「雪崩下滑」,會不會影響民進黨未來的「九合一選情」?

    臺商 2017年1期2017-03-01

  • 全憑一張口,都是“愛”臺灣
    根本不需要提出民進黨的政策與主張。如今“當家方知柴米貴”,知道平衡資方、勞方與總體經濟發展的不易了,這不僅凸顯民進黨在野時期毫無準備,沒有西方影子內閣的設置與功能,更突顯出蔡自己治國方向的混論與無能,執政剛過半年就被人看破手腳的話,未來這漫長的四年該怎麼熬?臺北政壇通常流行一句話:“選前手牽手,選後下毒手”。政治人物在選前苦民所苦,跟不同階層的選民手牽手,心連心,恨不得直接下跪聽取民眾的建議。一旦選舉上位,很快就開始現原形,傲慢的姿態讓支持者傻眼,讓反對者

    澳門月刊 2016年12期2017-01-12

  • 蔡英文大陸政策進入盤整期
    選舉,意圖擴張民進黨地方版圖,是以在地方選戰過程中,蔡必然要處理陳菊、賴清德、張花冠、林聰賢等連任屆滿問題。陳菊等人是否要北上任職,或是奪取國民黨僅有的地方政權,已列入蔡的施政考量。所以蔡的大陸政策進入盤整期,全然是情勢所逼,只要渡過2 0 1 8年地方選舉「危機」,蔡英文才可能思考兩岸關係的走向。誠如邱義仁、林濁水等人所說,在兩年內只要頂住大陸壓力,民進黨贏得地方選舉,或許對岸才會正視民進黨的存在。蔡英文的小算盤事實上,民進黨包括蔡英文在內,對兩岸政策制

    臺商 2016年11期2017-01-05

  • 誰人點火,誰又要熄火
    騰到何種地步,民進黨的確在政權取得上進步了,不知道臺灣可以退步到那裡?太平洋還是大西洋?我們且來看看,執政五個多月以來民進黨做了哪些德政?小英從謙卑,謙卑再謙卑到步入總統府,號令臺灣已經過去九個月,520後的正式執政也已經超過五月有餘。從三個月的蜜月期到百日執政的檢視,再到這150天的考試,幾乎是慘不忍睹,民進黨靠著反對國民黨而得天下,沒想到自己全面執政後,還是要國民黨全面負責,為什麼?因為一切都是國民黨的錯,都是馬英九害的。那又是誰害得國民黨如今黨之不黨

    澳門月刊 2016年11期2016-12-14

  • 蔡英文圍殲國民黨的圖謀
    無戰將可以牽制民進黨勢力崛起。相對於民進黨而言,蔡英文縱然民調下滑,卻不見國民黨民調有上升跡象。故而民進黨針對民調趨勢,預做2018年地方選舉佈局,意圖在未來「九合一地方選舉」過程中,一舉殲滅國民黨,再回頭解決民進黨內部問題。民進黨圖謀殲滅國民黨,具體作為是:(1)全面收編農林漁牧等國民黨地方樁腳,將國民黨地方動員系統連根拔起。(2)慎選戰將進行佈局將指標縣市如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臺東縣列為一級戰區,使國民黨弱化。(3)暗中收編媒體與企業界,造成綠化效

    臺商 2016年10期2016-11-29

  • 兩岸「小三角」政治演繹
    係;另一個是「民進黨、國民黨、共產黨」的「小三角」關係。自從2016年1月16日臺灣大選蔡英文勝出后,這兩個三角關係中的因素都在不停地演繹變化。僅就「小三角」關係而言,1月16日以來,國、民、共三黨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政策都呈現一定的變化趨勢。共產黨2月2日於北京召開了「中央對臺工作會議」,除了再次對民進黨未來執政畫出清晰的「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紅線外,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也進行了新的佈局和未雨綢繆的安排——「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

    臺商 2016年3期2016-05-30

  • 美、日不會任由蔡英文支使
    ,蔡能否勝選?民進黨的「立委席次」能否過半?在臺灣政壇雖是媒體討論話題,但看在美日等國的眼裏,顯然已成為美日駐臺機構必須審慎研究的議題。美日等國之所以特別關注蔡英文「全面執政、立委過半」問題,起因於臺灣從1996年有大選制度以來,民進黨的「立委席次」從未擁有過半,國民黨或泛藍陣營縱然失去大位,地方縣市長席次,於「立委席次」保有過半席次,即可對民進黨冒進政策形成有效的牽制力量,使臺灣政局不致出現失控局面,成為美日等國的心腹之患。然而從2014年起,「九合一選

    臺商 2016年1期2016-05-30

  • 繞不過去的「九二共識」底線
    完成的答卷」,民進黨內一批「好事者」(35位黨代表參與連署)2016年6月17日向民進黨中央提交一份「提案」——希望7月17日舉行的民進黨「全代會」能夠「授權」中執會「重新制定一份」符合蔡英文「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黨綱」。先不說這個「提案」有沒有可能獲得民進黨「全代會」通過,僅就這個「提案」的出臺,就表明小英的「兩岸政策」已經撞到南牆了,至於撞的結果「痛不痛」、「傷不傷」,相信會慢慢浮現出來。正是基於幫助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緩沖」目的,民進黨內的「好事者們

    臺商 2016年7期2016-05-14

  •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
    馬斌文民進黨於2016年6月17日召開第十七屆第一次全體黨員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中執委30人、中評委11人、中常委10人。這也是蔡英文大選執政後民進黨第一次中央級黨公職人員改選。從選前民進黨內動作來看,「派系運作」是此次黨代表大會的最大看點。為了「搶黨內地盤」和「執政資源」,民進黨今次的「派系運作」可謂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程度。民進黨全體黨代表大會共有667位黨代表(實到663人),如上黨公職人員由全體黨代表投票產生。為了增加派系投票人數,在7月13日的中常會

    臺商 2016年8期2016-05-14

  • 洪秀柱PK蔡英文 誰是臺灣的默克爾
    據兩黨的盤算,民進黨原先估算對手是王金平或朱立倫,因而蔡英文提出「固南部、取中部、攻北部」策略,意圖圍殲王朱同盟,讓國民黨8年內翻不了身,以鞏固蔡英文長期執政優勢。詎料國民黨卻跑出洪秀柱迎戰蔡英文,導致民進黨選戰必須進行微調,以此擴大戰果。相對於國民黨盤算,洪秀柱「假戲真唱」成為國民黨領軍出征的意外人選,導致王朱結盟破局,為國民黨選戰格局投下變數,令朱立倫為之憂慮不已。在洪秀柱領軍下,國民黨選戰是否崩盤?連馬英九、金溥聰都不看好的情勢下,遑論朱立倫。事實上

    臺商 2015年7期2015-11-03

  • 阿扁歸來時,臺北戰事起
    扁、致中如何向民進黨拋出連環殺手鐧。參加2016年高雄小港、前鎮區立委選舉是陳家早就鴨子劃水,檯面下熱火朝天進行的大事,早前被開除黨籍的陳致中,不僅在民進黨初選前沒辦法合法獲得黨籍,即使獲得也需要兩年黨齡資格才可以披民進黨戰袍出征,在此情勢下,2012年該區立法委員選舉綠營鷸蚌相爭,國民黨林國正漁翁得利的情形依舊清晰可見,必然要整合才能拿回綠色一席。其實這不是一席立委的問題,一方面是小英對阿扁的關懷問題,要考慮讓南部深綠的“阿扁們”不寒心;另一方面更要忌憚

    澳門月刊 2015年2期2015-03-31

  • 蔡英文三部曲:重奪執政 透過美日 連結大陸
    由蔡英文領軍的民進黨對選戰表定目標設計非常清楚。依據蔡的規劃,其目標設定有三:(1)極力搶攻全臺各區域選票,意圖在票數總和超越國民黨,以為民進黨重奪執政權預作佈局。(2)力爭縣市長席次,為民進黨執政創造條件。(3)讓馬英九徹底跛腳,以此製造國民黨內訌,為其2 0 1 6年參選大位之爭鋪路。蔡英文「一箭三鵰」之計充分反映在選戰策略上,所以在2014年臺灣地方選舉,民進黨首度放棄打統獨牌以爭取選票,雖不能說是「騙票」,但蔡居然迴避服貿、貨貿與一中框架等爭論議題

    臺商 2014年12期2015-03-16

  • 美國不看好馬英九 對蔡英文不放心
    政權的狀況下,民進黨起而執政,是否會逆轉兩岸交往,的確令美英當局感到憂慮。據美方官員透露,美國為掌握2016年大選前哨戰的選情,刻意蒐集臺灣各地的選務情報,經分析解讀,國民黨極有可能失去十個縣市的席位,依序是宜蘭縣、基隆市、臺北市、臺中市、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有三個縣市呈現拉鋸態勢,依序是新竹縣、彰化縣、嘉義市。如果民進黨囊括臺北市與臺中市的席位,2016年大選國民黨不論由誰出馬角逐大位,情況類似於1997年、2005年縣市長選

    臺商 2014年11期2015-01-14

  • 民進黨廢除臺獨黨綱的誘因
    火如荼推進,與民進黨全身心投入選舉相比,國民黨正在進行「窩裏鬥」,一個張顯耀拔官事件不僅影響兩岸關係發展,而且也會嚴重挫傷選民對國民黨的認同。如此都無異於增添了民進黨年底選舉的「勝選機會」。反過來,民進黨可能勝選的結果,又會對兩岸關係產生影響。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後曾發表「敗選於最後一哩路」的感慨,讓很多人認為在她接任民進黨黨主席後,可能會調整民進黨的臺獨黨綱。但是,從她回鍋黨主席的言論看,社會對她的期待可能會落空??v觀蔡英文當選黨主席之後的兩岸關係言論

    臺商 2014年9期2014-12-01

  • 「最後一哩路」蔡英文不走了?
    年5月再次當選民進黨黨主席,以及7月20日回鍋就任民進黨主席,社會普遍關心的「最後一哩路」問題,似乎不再被蔡主席所提及。她似乎有「不再走最後一哩路」的打算。所謂「最後一哩路」,是2012年大選時蔡英文為敗選總結的重要經驗,儘管擅長模糊概念的蔡英文一直沒有明確解釋「最後一哩路」所指何物,但是臺灣社會的普遍理解是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出了問題,是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制約了民進黨發展空間。因為在2012年大選時,臺灣大小商家都紛紛站出來力挺和平的兩岸關係,一方面讓蔡英

    臺商 2014年8期2014-11-03

  • 民進黨全代會 三分之一遲到
    7月20日,對民進黨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民進黨在這一天召開第十六屆第一次全體黨員代表大會。對蔡英文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是她在民進黨聲望低蕩不振時再次回鍋接任黨主席。儘管這個日子很重要,但是開會遲到的黨代表卻有三分之一以上,不僅如此,還有高達20%的黨代表缺席本次重要會議(應到567人,實到458人)。民進黨是個自由的政黨,退黨、入黨悉聽尊便。但是,民進黨也是一個剛性政黨,有黨紀、有黨綱、有完整的黨組織、有正常的黨機器。開全體黨員代表大會都可以有三分之一黨

    臺商 2014年8期2014-11-03

  • 蔡英文的精算
    路該怎麼走?從民進黨全代會「凍獨」爭議不難看出蔡的心思,就是等2014年七合一選後,蔡才會著手處理這最後一哩路的難題。事實上,從謝長廷、陳昭南、柯建銘等人提出「凍獨」議案以來,蔡英文早就表明個人立場,她曾說等七合一選後若民進黨獲得勝選,大陸自然要與民進黨談交流的問題,所以在選前民進黨不宜談「凍獨」爭議,以免自亂陣腳,讓國民黨有可乘之機,使2016年大選議題提前開打。顯示蔡對「凍獨」議題處理,是以2014年地方選舉為分界點,若民進黨六都能拿下三至四都,配合宜

    臺商 2014年8期2014-11-03

  • 蘇貞昌任內唯一正確決擇
    外界拭目以待的民進黨黨主席競選大戲,在蘇貞昌臨門一腳「歇菜」後,讓未來的黨主席選舉平靜不少。蘇貞昌選擇在2014年4月14日這天宣佈棄選民進黨下任黨主席,雖然在黨內引起小小漣漪,但是絕大多數黨內同志對蘇貞昌的決擇是予以肯定的——認為他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雖然談不上高風亮節,但至少可見他還有「自知之明」。民進黨今次黨主席選舉,原本被看成是「兩個太陽與一個月亮」之間爭奪的大戲,無論是黨內認知,還是社會評估,小英當選都沒有懸念,大家密切關注的是蘇貞昌最後能得到

    臺商 2014年5期2014-09-11

  • 民進黨內「凍獨」六重奏
    12月26日在民進黨「華山會議」提出的「現有的臺獨黨綱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可能是民進黨與共產黨雙方往來的障礙,應該可以對外宣告凍結」的觀點,引起民進黨內廣泛爭論後,從民進黨內各派系呈現的觀點來看,除了少數人是「情緒反應」外,絕大多數人持「接受」、「認同」或「支持」觀點:一、認為凍獨對民進黨是利好?!该利悕u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認為,凍結臺獨黨綱,有人立刻擔心民進黨將失去臺獨DNA,認為將立刻被其他更激進的臺獨政黨所取代,這顯然是把「凍結」理解成「廢除」。只

    臺商 2014年3期2014-09-11

  • 柯文哲對媒體的怨言
    路看漲,不僅在民進黨內「一枝獨秀」,而且很快就超過了「信心滿滿」的連勝文。這種政治爆發力,在臺北政壇實屬少見。其次,他是一個對民進黨富有爭議的人物。眾所周知,柯文哲是一個「深綠」人物,長期支持民進黨,不僅外界對他如此界定,他自己也曾承認過他的「綠色背景」,因為他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但是,他一直不願加入民進黨,把「自己的格局」做小。正因如此,臺灣眾多民眾對他富有好感。只有民進黨的部分政治人物對他「指鼻子罵眼睛」,一方面自己無力在臺北市挑戰國民黨,另一方面

    臺商 2014年3期2014-09-11

  • 為選票民進黨進行兩條路線纏鬥
    李曉莊民進黨史上最遭詬病的黨主席蘇貞昌(如圖)主導的、歷經9個月的「華山會議」,在人民普遍期待的「民進黨對大陸政策轉型」聲中,毫無建樹地回到蘇貞昌保守路線原點。最後通過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以及蘇貞昌後來的表態,都突顯他堅持臺獨路線不變的立場。這份「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即折射了民進黨內的政治生態,又集中反映了民進黨為「重返執政」不同路線之間的纏鬥。其中,一種路線取向,就是為了執政,就要不斷調整民進黨政策。民進黨在這方面早已有跡可循。民進黨的「臺獨黨綱」是1

    臺商 2014年2期2014-05-15

  • 提前跛腳的蘇貞昌
    還沒正式開打,民進黨內就開始上演各路英雄爭霸戰。這雖是民主社會選舉常態,也是民進黨內每次選舉必然上演的初選劇情。但是,今次則是讓身為黨主席的蘇貞昌滿頭孢,民進黨內各個派系的不悅和矛盾,似乎都指向他這個黨主席。首先登場的是2013年10月31日民進黨雲林縣長黨內初選,儘管有多人競爭,終究打不過新潮流的組織戰,最後由新潮流力挺的李進勇出線,身為黨主席的蘇貞昌和其他人一樣,只能站在「觀眾席」,無緣左右候選人和初選情勢。其次是2013年年底開始燃燒的臺北市長候選人

    臺商 2014年1期2014-03-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