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氣

  • 從“經隧失守,氣血失和”探析小兒慢性咳嗽的診治思路*
    經隧失守”實則是經氣偏于盛衰或逆亂,呈現出經脈不通利的無形狀態,“氣血失和”是指因“經隧失守”而使經絡氣血運行逆亂阻滯所致的病理狀態,一是氣機運行逆亂,氣血津液運行輸布障礙;二是經絡氣血阻滯不暢,經隧通利障礙。經氣代表著經脈的運動功能和經脈中的營養精微,甚至是整體生命功能的表現,《靈樞·邪客》中“行于脈內者,偕營氣而行,行于脈外者,隨衛氣而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皆指此意,經氣即是營衛之氣的統稱。經氣無論偏盛偏衰

    天津中醫藥 2023年11期2023-12-29

  • 4個小妙招教您擺脫失眠困擾
    晨1 時,是人體經氣“合陰”之時,此時陰氣最盛,是最佳睡眠時機,晚上11 時就要放下手機,醞釀睡眠,不要熬夜了!午時是從中午11 時到13 時,是人體經氣“合陽”之時,此時陽氣最盛,午睡有利于養陽。但午休時間不宜過長,30 分鐘足已,午休太長,會擾亂人體生物鐘,影響晚上的入睡。②睡前不要吃太飽,要少喝水“胃不和則臥不安”,晚餐吃得過飽、太油膩,易消化不良,會影響睡眠質量。睡前喝水太多,會夜尿增多,多次起床會影響深度睡眠時間。③自己做做穴位按摩,有助睡眠穴位

    陜西檔案 2023年2期2023-05-04

  • 基于“標本根結”探析針灸臨床應用遠近配穴的理論依據
    ,以調節病變局部經氣為主。遠端取穴體現了“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整體協同思想,有利于經氣首尾相應,疏通經絡,調節全身功能。該理論主要從病變部位的相對關系出發,將病變部位定為中心,按照相對關系論遠近。如肘關節損傷當以肘關節為近,跨過肘關節為遠;膝關節疾病當以膝關節為近,跨過膝關節為遠等。該理論主要適用于痹證、筋傷疾病,因其病在筋骨,部位固定?!端貑枴け哉摗费浴氨栽谟诠莿t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安≡诮?,調之筋”,筋之病,以知為

    中國民間療法 2022年16期2022-12-29

  • 淺析“近氣不失,遠氣乃來”
    候其氣至,待針下經氣充實,針感緊密纏繞于針尖,方可于患者呼氣時出針,使已至之氣不散失,方可引來遠處未至之氣,從而達到補益的效果。從整體上看,針刺補瀉手法可分為3個階段,即前期的催氣導氣、中期的補虛瀉實、后期的腧穴開闔[1]。提插、捻轉等手法都是為了讓針感不失,遠氣而至,行于病所,只有在保持針下氣感不散的前提下,施行具體的補瀉手法才能達到補虛瀉實之功,即“氣至而有效”,這就是“近氣不失,遠氣乃來”對于針刺補瀉的重要意義。1.2 調節全身氣機 《靈樞·刺節真邪

    中國民間療法 2022年8期2022-12-14

  • 通里穴治療“支膈”癥理論探析*
    心氣實”而致心經經氣不暢,可能就是“支膈”癥的主要病機。此外,“支膈”癥的形成原因與心、肝、脾三臟及經脈有密切關系。從五臟五行關系來看,其病癥是因心肝脾三臟疏泄失司,“子病犯母”而產生腹滿?脹的癥狀。有學者[4]認為經絡是十二臟相使的“使道”,是臟腑協調的主要通道。在經脈、經筋、經別的關系中,心經與肝脾兩經各有交接,通過直接使道來維持臟腑間的平衡,即“脾足太陰經之脈……其支者……注心中”“手少陰心之筋……上入腋,交太陰”,足厥陰肝經經別合足少陽“貫心以上挾

    浙江中醫雜志 2022年1期2022-12-11

  • 手三陽經與相應臟腑的聯系探析
    多,六腑與足三陽經氣聯系更多?!鹅`樞·根結》:“手太陽根于少澤,溜于陽谷,注于少海,入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于關沖,溜于陽池,注于支溝,入于天牖、外關也。手陽明根于商陽,溜于合谷,注于陽溪,入于扶突、偏歷也”,指出手三陽經氣通過根、溜、注、入,由上肢末端向頸部單向流注[7],亦與腹部無關,其經氣主要作用于頭面上肢等外經循行處,說明手三陽經腧穴可能更適用于治療外經病。但這并不意味著手三陽經腧穴不治腑病,因手三陽經內行經脈聯絡相應臟腑,腧穴對相應腑病亦有治療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11-21

  • 《黃帝內經》“三陰三陽”標本中氣理論在傷寒六經辨治中的應用※
    之一,也是傷寒六經氣化理論發生的源頭,這對于如何理解和應用張仲景《傷寒論》[2]的學術內容,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后世醫家[3-5]在此思維模式引領下,通過“三陰三陽”概念的內涵轉換,將運氣學說中標記六氣的陰陽符號,轉換為標記臟腑經絡的符號,再將運氣學說中的“三陰三陽”標本中氣知識,引入傷寒病演變過程中相關的六經病理狀態,用以表達六經病證動態變化的內涵,從而指導傷寒六經病證的辨識和遣方用藥。該理論成為研究傷寒六經病證演變機理的重要思路之一,對指導傷寒六經病的

    中醫藥通報 2022年5期2022-05-21

  • 人體經脈養生律
    體是:正月、二月經氣養肝:凡正月、二月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敷布,而陰氣也隨之發泄于外,呈現天地俱生、萬物方興的自然之象。相應的人體臟腑經脈之氣集中在肝臟。此時順應肝臟所系的足厥陰肝經,可作循經按摩,以助肝臟之氣。三月、四月經氣養脾:凡三月、四月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升發旺盛,萬物生機盎然而開始結實,與足太陽經脈脾臟之氣相通,此時可作循經按摩,以助脾臟之氣。五月、六月經氣養頭:凡五月、六月自然界陽氣隆盛,地氣上交于天、天地氣交,火性上炎,況頭為諸陽之會,手三陽經與足三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期2022-01-11

  • 從“體用”角度對通調帶脈經氣的理論初探
    療時應以通調帶脈經氣為首要原則。通調帶脈針刺法來源于著名針灸學家楊甲三教授臨床經驗,是基于經絡辨證理論及對帶脈解剖形態認識的延伸,總結創新而成的一套針法心得。針法總以通調帶脈經氣、調和陰陽為綱紀,兼顧脾胃樞紐為根本,臨證治療代謝性疾病、婦科疾病及腰背痛癥療效確切,分析總結如下。1 帶脈“體用”的理論探析1.1 中醫之“體用”引申自中國古代哲學“體”和“用”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表達本體與現象、實體與功用、原則與應用的一對基本范疇[1],兩者的內在關系主要體現在三

    環球中醫藥 2022年10期2022-01-01

  • 韋馱獻杵第二勢:大趾柱地 功效神奇
    調節這些經脈,使經氣處于正常平衡狀態,有效預防由于經氣充盛或經氣虛弱、或經氣循行異常所致的各種疾病發生。大趾柱地微提踵足內翻可強化腿內側的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作用;強化從足趾到腹部經筋的作用(經筋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具有聯絡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大趾柱地微提踵足內翻可擠壓按摩刺激垂體、小腦等位于大趾的反射區,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腦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調節身體健康平衡的總開關,控制多種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

    健身氣功 2021年4期2021-08-05

  • 從虛實辨證論“得氣”與“氣至”
    的進展,屬正氣之經氣抵達病所,產生的一種趨于康復之氣——谷氣循經周流,而在針下體會到的一種特殊氣感[1],同時在體察患者脈象的時候,會有“已補而實,已瀉而虛”之象[2]。不少臨床醫師判斷針刺效果時,僅以針下出現氣感及患者體會到酸麻脹痛為度,而未用辨證思維分析針下氣感與患者感覺產生的原因,也忽視了治療后患者脈象與表淺癥狀的改善狀況,故而將評判標準從“氣至”變為“得氣”。事實上,“得氣”與“氣至”為針刺過程中先后出現的兩種特征反應,“得氣”以針下醫患雙方的感覺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年2期2020-12-28

  • 淺論手太陰肺經經氣運行規律
    南充)0 引言經氣是一身之氣分布于經絡的部分,是循行于經絡系統之中的精微物質[1],包含營氣、衛氣、宗氣、元氣。人體的氣血精微通過經絡到達全身臟腑肢體,溫潤濡養周身。經絡中真氣循行的方向就是經氣運行的方向。十二經脈作為經絡系統的主體,其循行次序一直是以《靈樞·經脈》篇和《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睘槔碚摶A,構成“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眴蜗蜓h的氣血流注模式。手太陰肺經在《靈樞·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2020-12-27

  • 從“凡刺之道,氣調而止”論提高針刺療效的關鍵因素
    針前善用押手激發經氣 《難經·七十八難》:“知為針者信其左”,便是強調了押手在臨床中的重要作用[9]?!稑擞馁x》:“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迸R床中在針刺前用左手按揉穴位,不僅可以緩解患者對針刺的恐懼情緒,同時也保證了取穴的準確性。押手除了宣散氣血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激發經氣?!鹅`樞·刺節真邪》云:“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睂庋澨撝?,可通過揣摩穴位周圍、沿著經絡循行方向彈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年6期2020-12-22

  • 運用青龍擺尾治療下肢單純性靜脈曲張的初探
    首先進針得氣后,經氣傳到關節處不再傳導,守住經氣,然后扳倒針身,針尖朝向病所,不做提插,在針刺深度不變時,只左右方向慢慢搖動[5]??奢o助循攝手法行氣以激發經氣。由此可見,經常是經氣感傳到關節處受阻不傳時而選用“青龍擺尾”手法,此手法具有透關達竅的力道,并且“青龍擺尾”——淺而大搖之法,說明了此法可以治療皮膚淺表部位的疾病,從發病部位上看,下肢靜脈曲張中醫認為是“筋瘤”范疇,而筋瘤是以筋脈色紫、盤曲突起如扳頓狀、形成團塊為主要表現的淺表靜脈病變,常居于下肢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45期2020-08-25

  • 旴江“上補下瀉”針法治療五官疾病機理探析?
    張“上病取下”使經氣“上下通接”,往往僅取1~4個腧穴。正如李梴《醫學入門·卷一·針灸·附:雜病穴法》所云:“百病一針為率,多則四針,滿身針者可惡”“頭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為之主。[6]”李梴此法頗適宜于高居人體上部五官疾病的治療?!稌B醫謝強五官針灸傳珍·上篇總論·謝氏五官科常用特色針法》記載,治療五官急癥“如只取遠端下部的合谷,再在五官病灶處取一腧穴即可,甚至取合谷一穴亦有良效,全在醫者手法運用得當。臨床往往可見,先在下端腧穴行針時,上部病灶的癥狀馬上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0年8期2020-01-13

  • 針刺聯合搜風通絡飲加減治療面神經炎療效觀察
    邪乘虛侵入,痹阻經氣,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濡養失職。治當疏風散邪,扶正通絡。地倉、四白、頰車、下關為足陽明經穴,疏調足陽明經經氣;“面口合谷收”,故配合合谷同時疏通手陽明經經氣;陽白、風池可疏調足少陽膽經經氣,配合翳風疏通手足少陽經經氣;攢竹疏調膀胱經經氣,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諸穴配合,能疏通面部諸陽經經氣,使局部氣血無瘀滯之虞。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強壯要穴之一,予疏調之中固護胃氣,后天之氣充足,水谷精華才能輸布于面。諸穴合用,共奏疏風散邪、扶正通絡的目的[5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9年5期2019-04-06

  • 淺析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理論在針灸臨床取穴與配伍中的應用
    行,闡述了經脈中經氣向心性循行的規律?!皹恕迸c“結”、“本”與“結”位置相同或相近,兩組概念的含義相似。根者,本者,所指的部位在下、在四肢,都是經氣始生發之地,為經脈之氣的源頭所在;結者,標者,所指的部位在上、在頭胸腹部,都是經氣歸結之所。標本與根結理論都對經氣分布進行的描述,將二者結合起來互相參考補充,我們能得出以下結論:人體四肢與頭身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四肢做為經氣的根與本在針刺臨床中占有重要地位[2]。另外,《靈樞·終始》云:“陽受氣于四末”說明四肢末

    陜西中醫 2019年8期2019-02-12

  • 論開闔樞理論在《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中的作用
    )在《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中,大多醫家運用開闔樞理論闡述疾病的病理及治法,但往往忽略人體經氣運行在六經開闔樞之間的廣泛聯系,局限了人們對開闔樞相關疾病的認識和分類。筆者導師雒曉東教授對氣化學說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并認為開闔樞理論闡述了人體經氣的升降出入運轉,經氣的開闔樞運轉,使六經之間形成了廣泛的動態聯系。將這一理論運用于臨床分析,可對經氣開闔樞相關疾病的病機和治法有較全面的認識,現總結其觀點與同道評判。1 運用開闔樞理論闡述人體的生理開闔樞理論首載于《黃帝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9年11期2019-01-09

  • 人體經脈系臟養生律
    體是:正月、二月經氣養肝:凡正月二月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敷布,而陰氣也隨之發泄于外,呈現天地俱生、萬物方興的自然之象。相應的人體臟腑經脈之氣集中在肝臟。此時順應肝臟所系的足厥陰肝經,可作循經按摩,以助肝臟之氣。三月、四月經氣養脾:凡三月四月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升發旺盛,萬物生長繁華而開始結實,與足太陽經脈脾臟之氣相通,此時可作循經按摩,以助脾臟之氣。五月、六月經氣養頭:凡五月六月自然界陽氣隆盛,地氣上交于天、天地氣交,火性上炎,況頭為諸陽之會,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聯

    晚晴 2018年3期2018-12-06

  • 人體最怕4股風
    多出現在肝,肝的經氣輸注于頸項,所以春季得病多在頭部;南風發生于夏季,疾病多發生在心,心的經氣輸注于胸脅部,夏季多有胸脅疾病,長夏易發生脾臟虛寒的腹瀉??;西風發生在秋季,疾病多發生在肺,肺的經氣輸注于肩背部,秋季得病多在肩背;北風發生于冬季,疾病多發生在腎,腎的經氣輸注于大腿和四肢,所以冬季得病多在四肢。想避免被風邪所傷,要順應季節、環境的變化,調整生活起居。春秋風起寒涼,及時添衣、避風、保暖;夏季別在空調房內待太久、溫度不要調得過低,適當出汗排解暑氣;冬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18年11期2018-11-21

  • 腎經的三大養生要穴
    源泉。我國古人把經氣的運行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自遠而近的變化來形容,把十二經脈的穴位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即經氣所出的部位,如《靈樞·九針十二原》里說的“所出為井”;滎穴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部位,如《靈樞·九針十二原》里說的“所溜為滎”;輸穴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如《靈樞·九針十二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18年9期2018-09-12

  • 電針委陽穴、承山穴結合毫火針治療老年性不安腿
    9],主要是素體經氣不足,陰血澀滯,下肢脈絡瘀阻,或久病邪戀,經氣不利,氣滯血瘀而發??;肝血不足型[10],主要是肝陰不足,血不榮經,筋脈失養而發??;腎精虧虛型[11],主要是久病年高,腎臟虧損,或陰精不足,經脈失調而發病。其病因分為外因和內因[12],外因主要是風寒濕邪流注經絡;內因主要是肝腎虧虛,老年人因氣虛而致氣血運行不暢,正虛邪戀,局部經氣不利,肌肉筋脈失養而發此病。針刺治療主要選取下肢陽經穴位疏通局部經氣,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13]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8年4期2018-03-22

  • 《福壽丹書》腰背部疼痛病癥氣功導引法探析
    ,引動手足陽經的經氣,“頭為諸陽之會”,陽經皆在頭部交會,五臟之精氣,皆上注于腦,促使陽氣、清氣的升發,頭腦清明;身體卷曲往下,脊柱逐節逐段放松,可抻動督脈,并引動足太陽膀胱經的經氣,足太陽膀胱經是五臟六腑經氣之傳輸處,可促使全身經脈氣血流通;引動內氣下達命門,激發腎間動氣,可以強腎固腰;同時通過呼吸和意守疼痛處的導引,促進該處氣血的流通,達到舒筋活絡的功效;攏氣回收至丹田,丹田氣充足,全身氣機通暢。該導引法可治療氣血凝滯、足太陽膀胱經不通而導致的腰痛腰軟

    江西中醫藥 2018年6期2018-02-13

  • 六陰經“經氣”性質的探討
    朱家鑫 姬永寬“經氣”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1],是中醫“經絡學說”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指導中醫臨床的重要理論依據;關于其生理性質、所主病癥、治療方法,后世的理解和闡述卻十分有限。作者通過研究《黃帝內經》原文,發現其中“陰經經氣”的特質是“寒涼”與“清輕”,現闡述如下。1 陰經經氣其性寒涼1.1陰經經氣盛則寒《素問·厥論》篇中講到:“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陰氣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8年7期2018-02-09

  • 淺談“飛經走氣”之青龍擺尾※
    大創新,具有激發經氣,促使氣血加速運行,增強循經感傳,從而達到“過關走節”的作用[1]?!夺樉拇笕そ疳樫x》:“若夫過關走節,其法有四:一曰青龍擺尾……”。那么青龍擺尾的手法如何呢?根據徐鳳《針灸大全·金針賦》:“……如扶船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毙焓险J為,先進針至皮下,達到一定的深度后,不進不退,一左一右地撥動針柄,如船夫搖舵一般。但是隨著針灸的不斷發展,后世古今醫家在繼承徐鳳的手法之后,皆有所創新。1 繼徐鳳之后的古代醫家對青龍擺尾之論述1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8年15期2018-02-09

  • 人體最怕4股風
    多出現在肝,肝的經氣輸注于頸項,所以春季得病多在頭部;南風發生于夏季,疾病多發生在心,心的經氣輸注于胸脅部,夏季多有胸脅疾病,長夏易發生脾臟虛寒的腹瀉??;西風發生在秋季,疾病多發生在肺,肺的經氣輸注于肩背部,秋季得病多在肩背;北風發生于冬季,疾病多發生在腎,腎的經氣輸注于大腿和四肢,所以冬季得病多在四肢。想避免被風邪所傷,要順應季節、環境的變化,調整生活起居。春秋風起寒涼,及時添衣、避風、保暖;夏季別在空調房內待太久、溫度不要調得過低,適當出汗排解暑氣;冬

    家庭醫藥 2018年21期2018-01-30

  • 四逆散是少陽少陰兩樞之劑
    一體,六經之間靠經氣相互聯系。經氣走行于臟腑經絡以及三焦之間,起滋養濡潤的作用。經氣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形態和名稱,《靈樞·決氣》將經氣分為氣、血、精、津、液等。1.1 少陽樞少陽是由三焦、膽、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以及其氣化功能構成。少陽能樞轉表里內外的經氣,所以也稱之為少陽樞。少陽樞機最重要的是三焦,通過三焦這個氣液水火的通道來樞轉經氣,外可將經氣樞轉至膚表以助太陽之開,內可助陽明之闔潛降收蓄經氣。雒曉東認為三焦就是人體的組織間隙,少陽就是通過三焦這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8年8期2018-01-27

  • 從“所注為俞”“俞主體重節痛”論關節疼痛的針灸治療
    注于體表時表現為經氣匯聚的某些特定區域,亦是人體臟腑器官和有關部位相聯系時經絡系統中的某些特殊節點。它從屬于經絡,既是疾病的表達點,又是針灸信息感受及施術干預的反饋點。五輸穴是人體十二正經穴位中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四肢末端部位的五類腧穴的簡稱。其分布特點是從四肢末端向心依次按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和合穴的次序排列。筆者通過學習《黃帝內經·靈樞》中的《九針十二原》《邪氣臟腑病形》《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等篇,及《黃帝八十一難經》中《六十二難》至《六十八難》等篇內

    針灸臨床雜志 2018年10期2018-01-19

  • 對針刺手法之搖法與古典仿生學的探究
    )的方法,是用于經氣滯澀、停滯不前,止行至關節受阻不能向前繼續傳導時使用的手法。張縉教授根據多年的觀察與臨床實踐,提出古典仿生學的概念,把“龍”“虎”這兩種通經接氣的方法與“龜”“鳳”二法區分開來,將這四種方法合為古典仿生學的方法,使晦澀難懂的針刺手法變得簡單易懂。本文就針刺手法中的搖法與張縉教授古典仿生學概念的提出作以初步探討。搖法 青龍擺尾 白虎搖頭 古典仿生學針刺手法是用毫針激發起腧穴內的經氣,并調控針感的的性質,駕馭經氣的傳導方向的技術,是毫針針刺

    黑龍江中醫藥 2017年4期2017-12-27

  • 拍肘窩真能排毒嗎
    肘關節附近,這里經氣比較充盛,且會流向臟腑,當經氣過于充盛就會導致流向某些臟腑的經氣增多,出現實性疾病,通過拍打這些穴位,可以釋放多余的經氣,讓流向臟腑的經氣恢復平衡,從而達到平衡臟腑功能的作用。通過以上的穴位主治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刺激這些穴位可以治療如下病癥:1.心臟血管的疾?。盒耐?、心悸、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疾病。2.上肢疾?。荷现奶弁?、顫動等疾病。3.咽喉部熱性疾?。嚎人?、咽痛、咯血。4.胃腸部的疾?。何竿?、嘔吐、嘔血等胃腸部的疾病。拍肘窩一般不

    樂活老年 2017年6期2017-09-21

  • 我的足部按摩三法
    這樣可使足部血脈經氣運行通暢,促進血液循環,能固腎暖足,導虛火,降濁氣,有防治和緩解高血壓、頭暈、失眠等功效。魚際搓腳心。用左手的魚際穴(手掌內側、大拇指跟部與手腕中間位置)上下推擦右腳的腳心,一直擦到足心發熱舒適止,再用右手魚際穴上下推擦左腳腳心至發熱止。用魚際穴搓腳心可使足部血流通暢,既能緩解疲勞困乏,也能預防下肢酸軟,有助安眠,尤其對手足發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按摩拽腳趾。腳趾是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與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

    老友 2017年10期2017-02-07

  • 從“經氣雙向循行”角度闡釋人迎寸口脈法
    華?·爭鳴·從“經氣雙向循行”角度闡釋人迎寸口脈法孫晨耀胡佳奇楊夢珍姚子昂李詩夢郭華根據《內經》記載,利用人迎寸口脈法不僅可以判斷人體陰陽的盛衰,還可以快速知曉病變所在的經脈,繼而有針對性地針灸、用藥,臨床價值極高;祝華英先生提出“經氣雙向循行”學說,不僅化解了經氣循行方向的矛盾,還闡明了人迎寸口脈法的原理,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臨床價值;然而,“經氣雙向循行”學說和人迎寸口脈法皆有待進一步探討,本文末也提出了一些反思。經脈;經氣;循行;人迎寸口脈法;補瀉人

    環球中醫藥 2016年9期2016-09-19

  • 張縉教授連動激發經氣手法的研究
    張縉教授連動激發經氣手法的研究張鴻麟 指導 張 縉(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哈爾濱 150036)張縉教授從20世紀五十年代起就對針刺手法進行鉆研,通過對歷史古籍中諸多手法的甄選和厘定后形成二十四式單式手法,并按韻歸類寫成六句口訣:揣、爪、循、攝(在穴上經上運作),搖、盤、捻、搓(按針的橫軸左右運作);進、退、提、插(按針的縱軸上下運作),刮、彈、飛、摩(在針柄上運作);動、推、顫、弩(在針身上運作),按、捫、搜、撥(進針后在經上,出針后在穴上和在針尖上運作

    黑龍江中醫藥 2016年5期2016-09-04

  • 少府,心臟急救大穴
    是心經的滎穴,是經氣流行的部位?!鹅`樞·九針十二原》中記載“所溜為滎”,意思是說,經氣猶如淺水流,滎迂未深,脈氣至此漸大,猶如點滴之泉已匯成小流,所以由此得名。滎穴主身熱,可以為身體滋陰降火,所以清心瀉火的功能特別強,對于心火過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瘡、夜不能寐、面紅目赤、小便赤黃等癥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是心臟病的急救大穴。少府穴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人握拳時,小指尖所觸的掌心處就是少府穴。心臟驟停的時候,可以用力掐患者少府穴1分鐘進行急救。有原發性

    老友 2016年10期2016-04-02

  • 透穴針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體會與思考
    頭面部脈絡,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筋急縱緩不收而病。其臨床癥狀以口眼歪斜為主要特點,中醫學將這些癥狀歸結為眼部及口頰部筋肉癥狀,認為是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于約束?!秲冉洝吩啤白汴柮髦睢洳 淇谄?,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馳縱緩,不勝收故僻?!惫逝R床中主要是選取面部表情肌部位的腧穴進行透刺治療。常用透穴穴組有:1.1地倉透頰車。地倉、頰車同屬于足陽明胃經在面部的穴位,都可治療口歪。從解剖關系上看,地倉位于口角旁,

    健康之路(醫藥研究) 2015年5期2015-05-30

  • 足部按摩 別總盯著涌泉穴
    ”與“足三陽經”經氣交接的地方,有重要的養生保健價值。按摩腳趾有助于經氣運行通暢,能預防感冒。按摩腳趾時,人們可以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腳的腳趾,在各個側面揉捏之后輕輕向上拽,然后按摩另一側腳趾。緩解疲勞用魚際搓腳心 ?解乏最好的辦法是用魚際搓腳心。用左手的魚際上下推擦右腳的腳心,一直到足心發熱為止,然后推擦另一側腳心,這樣可以讓足部血液通暢,不僅能解乏,還可以預防下肢酸軟,有利于睡眠,對于手足發涼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手心搓足心防治高血壓 ?按摩前將兩手搓

    家庭醫藥 2015年4期2015-04-08

  • 對張縉教授二十四式單式手法之循、攝二法的初步研究
    程中,緊緊抓住“經氣”的變化,使用各種針刺手法,使“得氣”、“飛經走氣”、“氣至病所”一氣呵成。在這一過程中,循、攝二法起著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激發經氣、控制經氣,而且可以起到引導經氣按著預想途徑直至病所的作用,使它有利于疾病的治療。他從循攝的使用時機到操作要領,從單獨術式到復合運用,從理論闡釋到臨床實踐均有建樹;其見解獨到、操作簡潔、屢試屢效。循攝成了他在臨床工作中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經常使用的重要手法。張縉教授的循攝手法里,包含著循與攝,

    黑龍江中醫藥 2015年2期2015-03-21

  • 旴醫謝強“通經接氣”理論的經氣活動規律研究*
    通經接氣”理論的經氣活動規律研究*★張波1*第一作者:張波(1978—),男,碩士,副主任中醫師。E-mail:364343248@qq.com。陳丹2謝強2*通信作者:謝強(1953—),男,一級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xieqiang1953@sina.com。(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昌 330006)摘要:目的:通過對周圍性面癱等6種疾病的經氣活動出現率及類型分布的臨床觀察,探討旴江當代名醫謝強教授“通經接氣”針灸理論的經氣

    江西中醫藥 2015年12期2015-03-08

  • 謝強“通經接氣”理論的臨床應用研究
    06)目的:觀察經氣感傳的可接力性特征,探討謝強教授“通經接氣”針灸理論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用艾條懸灸委中穴,并采用“謝氏通經接氣針灸法”之灸法循經接引,使經氣朝大腸俞方向上行;對照組用艾條懸灸委中穴方法,兩組均在艾灸1h后,觀察灸感的感傳程度。結果:①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經氣傳導距離程度分別為86.00%和41.50%,兩組經氣傳導距離程度比較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旴江醫學;謝氏通

    江西中醫藥 2015年7期2015-02-13

  • 針刺手三里治療落枕1例體會
    致局部脈絡受損,經氣閉阻而引起的一種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主要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與疼痛。手三里作為陽明大腸經經穴,能疏通頸部氣血、緩筋止痛,對落枕的程度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筆者采用針刺手三里穴治療落枕1例,療效明顯,報告如下。endprint落枕又稱失枕,多因睡眠姿勢不良,或負重頸部扭轉,或風寒侵襲項背致局部脈絡受損,經氣閉阻而引起的一種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主要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與疼痛。手三里作為陽明大腸經經穴,能疏通頸部氣血、緩筋止痛,對落枕的程度有很好的緩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02

  • 氣街理論在承山穴中的應用
    部分,它是以經絡經氣為基礎,經氣運行的徑路。說它以經絡經氣為基礎是由于氣街功能的發揮以經絡經氣為前提,沒有這個基礎,氣街功能也就不能實現。說它是經氣運行的徑路是指其獨立于經脈循行之外,是促進經氣橫向交流的通路,故《靈樞·動腧》篇指出“四街者,氣之徑路也”。正是由于氣街能夠匯通經絡之氣的這個功能特性,故其在確保經氣流動的暢通上具有重要意義。在某經經氣阻滯時,經氣可以通過氣街這一徑路來交通原本的經絡以實現周身氣血如環無端的循環,此即《靈樞·動腧》篇所載“絡絕則

    上海針灸雜志 2014年12期2014-04-05

  • 指趾端刺合局部針刺治療枕神經痛30例臨床觀察
    結之處感邪受阻,經氣不利而出現疼痛、拘急等癥。傳統的中醫經絡氣血理論認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是一切疼痛發生的病理基礎,而氣血運行障礙、氣血失調是疼痛發生的基本病因[4]。經脈為氣血運行之通路,氣血的正常運行則有賴于經氣,因此激發或調整經脈的經氣應是改變“不通則痛”、“不榮則痛”這一病理基礎的關鍵環節。指趾端刺合局部針刺治療枕神經痛正是激發經脈經氣與調整局部經氣相結合,其設計理念來源于傳統的根結標本理論。在根結標本當中的根是經脈中“經氣之所起”、“經

    河北中醫 2013年6期2013-11-14

  • 周氏梅花派針法初探
    ,作為周流全身的經氣,一旦流行不暢則會引發疾病,而該法則是通過一定的針刺方法疏通經氣,使得全身經氣得以流通;調即是調和平衡之義,全身的經氣在正常情況下循行流暢,和緩平穩,一旦人體罹患疾病,則經氣循行出現妄行、薄急,這時,通過針刺手法使得經氣循行歸于平和;助即是扶助之義,通過一定的針刺手法后,邪氣得到一定的宣泄,而正氣耗傷,鼓動乏力,循行不暢,則需通過一定的針刺手法,鼓動、振奮正氣,使得循行可以趨于正常;運即是運而用之,通過一定的針刺方法,使得經氣可以發揮正

    上海針灸雜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針刺手法本身沒有補瀉
    在不同的時辰里,經氣的流量和開闔程度。閘門的選擇性開放是一個自然過程。經絡之氣與自然界的光氣有一定的量比關系,或者說保持著某種平衡。經氣的實質是無形的生物電能和波動的微小粒子,可與自然界的光氣能相互轉化。經氣不足的陽虛患者,病情白天就會緩解,夜晚則加重,這是由光氣與經氣轉化過程所決定的。繁雜的思維意識構成了一種關閉閘門的力,阻礙人體經氣與自然界光氣的轉化過程,從而使人體與自然界的平衡協調難以維持,最終使機體偏離健康。神功元氣袋、必青神鞋、精神安慰等自然療法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3年11期2013-01-31

  • 針刺配合耳針治療耳鳴45例臨床觀察
    絡的功能,使五臟經氣充盛、經絡氣血暢達,令耳得到臟腑氣血充養。耳門穴是手少陽經氣發于耳竅之處;聽宮穴為手足少陽、手太陽經交會穴,屬小腸經,其經氣直入耳中之處;聽會穴屬膽經,是膽經經氣入耳中出耳前之處,可疏通耳部經氣,調節耳部氣血運行。諸穴結合應用,共奏宣竅聰耳之效。同時,在配穴的選擇上多選用陽經經穴,陽經經氣充盛,刺之對經絡的疏通作用較強。耳穴的應用則能增強耳對外界反應的敏感性,提高療效。針刺配合耳針取穴簡單,操作安全,易為患者所接受,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

    針灸臨床雜志 2013年8期2013-01-23

  • 經絡的認識和理解之我見
    經絡應該理解為“經氣”(生物電能)的通道,為此經脈并稱就需要糾正,“經”就是經絡,“脈”就是心血管系統。多少年來,我們總是無法擺脫古人給留下的這種模式,總認為經絡應該有特定的結構和形狀,從大體解剖、顯微鏡進而又到了電子顯微鏡,整整花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企盼著通過逐級解剖的方法發現經絡實質,結果都失敗了。我們如果不把思維從“死”的結構轉向“活”的現象,那么,經絡就真的成了千古之迷。有現象必然有物質基礎,但反映現象的物質并不一定都是有形的,有誰敢說光氣、電能是不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年24期2012-08-15

  • “飛經走氣”針法技術的應用研究
    前進,以達到催發經氣的作用。本針法在《針灸大成》中又稱“蒼龍擺尾”,因蒼龍為年邁之龍,動作宜緩慢。臨床應用:筆者在臨床經常將此法應用到肱骨外上髁炎,即網球肘的治療,首先選取曲池、手三里及肘外側部肱骨外上髁附近的壓痛點,即阿是穴,進針時采用斜向淺刺得氣后,以針尖指向病所;或者是進針得氣以后,提針至穴位淺層,再按倒針身,以針尖指向病所,手執針柄不進不退,向左右(在45 °以內)慢慢擺動,往返擺針如扶船舵之狀9次,以推動經氣的遠行,使針刺感應逐漸擴散,手法用畢后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年3期2012-04-25

  • 試論經脈的流注與時間的關系
    中焦入肺經,肺經經氣最為旺盛,自中府穴出,至少商穴止,從食指端交接,流注到大腸經;卯時(5~7點)對應大腸經,大腸經經氣最為旺盛,自商陽起,至迎香止,從鼻旁交接,流注到胃經;辰時(7~9點)胃經經氣最為旺盛,自承泣起,至厲兌,從足大趾內端交接,流注到脾經;巳時(9~11點)脾經經氣最為旺盛,自隱白至大包,從心中交接,流注到心經;午時(11~13點)心經經氣最為旺盛,自極泉至少沖,從手小指端交接,流注到小腸經;未時(13~15點)小腸經經氣最為旺盛,自少澤至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2年20期2012-04-12

  • 針刺補瀉的臨床應用
    定位,再從十二經經氣所發生虛實差異定當補當瀉的量。也就是臨床要經過辨病與辨證的結合中擬出對所治的經脈定位,定針剌的補瀉。1 上盛下虛與滿則泄之、虛則補之上盛下虛常見于中風病人,在體征上因下元的肝腎陰虛出現肝陽偏亢,一派因肝經具有體陰用陽的特證,而引發氣之與血并走于上,在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黏度的病人就較容易發生腦血管病變。陰虛陽亢,絡脈阻塞,上盛下虛而發生類中。曾治王某,男,63歲,突發頭昏頭痛,言語不清楚3個月,患者平時有高血壓病史10余年,發病前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1年20期2011-02-11

  • 近年來關于五輸穴與十二經脈經氣流注關系觀點的研究概況探討
    穴的認識,古人將經氣運行情況,用自然界流水作比喻,說明經氣運行好象自然界的水流從小到大,由淺人深。五輸穴的順序,按《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的描述,不論陰經、陽經都始于四肢末端,從遠到近,向上逐步深入。五輸穴的走向是單方向的、向心性的。而《靈樞·經脈》論述十二經脈的走向有順有逆,有離心有向心?!鹅`樞·逆順肥瘦》概括為“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十二經脈氣血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年2期2010-08-15

  • 從經典中淺談針刺治療中左手與經氣的關系*
    曰:“真氣者 ,經氣也”,《靈樞?刺節真邪》則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說明經氣與人體真氣組成成分相同,經氣源于臟腑,隸屬臟腑之氣[1],其組成也是由先天之精與后天水谷精和清氣化生而成的。經絡系統的本體在于經氣[2],經絡系統的功能正是通過運行于經絡中經氣的生理功能而體現的。在針刺治療中我們往往通過激發經氣提高臨床療效,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左手操作尤為重要,左手與經氣的關系也尤為密切??梢哉f通過左手可調控經氣的往來,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

    陜西中醫 2010年1期2010-04-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