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花

  • 江蘇海岸帶互花米草防治策略探討
    210046)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為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大西洋沿岸,現已成為中國、歐洲、南美洲、北美洲東太平洋沿岸主要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Strong et al., 2013)。引進我國40余年來,互花米草種群面積劇烈擴張,在自然擴散的條件下可分布在20°-39°N范圍(Wang et al., 2006; An et al., 2007)。目前,互花米草已廣泛分布于中國濱海地區的十余?。ㄊ?自治區)以及香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23年6期2024-01-11

  • 基于無人機數據的濱海濕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典型的鹽生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因具有保灘護岸、加快淤積的作用,于1979年12月引入中國,在我國沿海迅速繁衍擴張、競爭,取代土著植物,占領光灘,影響入侵區地表沉積速率與水動力過程,對原生海濱濕地生態系統及當地居民經濟生產活動產生巨大影響,成為近年來我國有關生物入侵問題爭論的焦點[1-4]。互花米草快速入侵的關鍵在于其生長繁殖能力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互花米草生物量的大小正是它入侵能力的重要體現。同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23年10期2023-10-30

  • 日照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分布精細化測繪及化學方法治理對底棲生物的影響
    266100)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作為原產于北美洲東部海岸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隸屬于禾本科米草屬,廣泛分布于加拿大紐芬蘭直到墨西哥海岸,是當地潮灘濕地中占優勢的物種[1-3]。由于互花米草秸稈較為粗壯、根系發達,對環境的脅迫抗性強,能在常受潮水淹沒的潮間帶中促進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積,從而起到保灘護堤的作用[4-6]。我國于1979年從美國東部各州引進該物種,并率先在福建的羅源灣進行種植,而后在各沿海省市灘涂進行引種[7]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19期2023-10-28

  • 廣西海岸帶互花米草入侵時空動態遙感監測研究*
    361102)互花米草(Spartinaalteniflora)是禾本科(Gramineae)米草屬(Spartina)多年生濕生草本植物,原產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從加拿大的紐芬蘭到墨西哥灣沿岸都有分布,主要生長于平均海平面至平均高潮位之間的廣闊灘面以及河口灣[1]。互花米草具有極強的耐鹽、耐淹和擴散能力[2],以及顯著的促淤造陸和消浪護堤作用,因此被許多國家引種,如今成為全球性的海灘外來入侵植物[3]。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可替代本地原生植物、改變鳥類棲息地

    廣西科學 2023年4期2023-10-24

  • 互花米草防治一場不得不打的植物入侵之戰
    耿國彪互花米草,名字聽起來很有詩意,但它卻是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具有根系發達、耐鹽耐淹、繁殖力強、種群擴散快和入侵力強等特性,現已成為全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最嚴重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以來,在我國沿海地區迅速擴張,已成為沿海灘涂危害最大的外來入侵植物。據初步摸底,全國互花米草面積約6.8萬公頃,其中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和山東等省份有大面積分布,防治形勢異常嚴

    綠色中國·B 2023年2期2023-06-08

  • 煙臺市互花米草入侵現狀與治理建議
    264000)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現已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生存、繁殖和擴張,成為沿海生態系統中最成功的入侵植物之一[1]。1979年,中國將互花米草引入到南方地區,并先后蔓延至遼寧、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等沿海地區[2],由于其抗脅迫能力較強,生長迅速,在保灘護岸、促淤造陸、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3]。但由于互花米草在遺傳、繁殖、生態等多方面有高度適應其爆發的特征,

    漁業信息與戰略 2023年1期2023-04-12

  • 中國互花米草防治措施研究進展及展望
    的不同生態類型的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G、N和F型)(左平等,2009)。由于其耐鹽、耐淹、耐酸堿能力強,加上沿海地區環境條件適宜、缺少天敵等因素,3種互花米草均有較強的競爭力,不斷侵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間,逐漸形成單優群落(陳麗芬,2017),阻礙鹽沼排水,影響底棲生物生存和鳥類覓食(謝寶華和韓廣軒,2018),威脅當地的養殖業發展(楊東和萬福緒,2014)。同時,人類活動為互花米草提供了擴散通道和適宜生境。近年來互

    生物安全學報 2022年3期2023-01-12

  • 浙江省三門灣北部潮灘互花米草遙感研究*
    266071)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禾本科米草屬植物,原生長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潮間帶。自1979年從美國引入中國以來,互花米草因具有耐淹耐鹽、適應和繁殖擴散能力強等特點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迅速擴散開來,在保灘護岸、促淤防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作為外來物種,互花米草種間競爭能力強,繁殖速度快,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占據本土植被生長空間,使原生植被種群面積大量減少,互花米草逐漸成為當地先鋒植被,并發展成為入侵物種。互花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1-09

  • 2009—2018年互花米草對廣西榕根山灘涂時空格局的影響
    生產力生態系統。互花米草原產于美洲,屬于多年生禾本植物[2]。由于其形態桿高叢密、生長習性耐鹽、耐淹,于1979年被引種至合浦,用于保灘促淤的科學研究,其后被周邊村民代替插樁作為灘涂養殖分區的標記使用,至2003年榕根山已有其斑塊擴大的記錄[3]。互花米草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2種,它們的擴散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大。生長密集的互花米草對低矮紅樹植物和海草產生植被遮陰效應,且其根系發達可以改造底質,通過這些競爭方式迅速擠占了紅樹林和海草的生存空間[4-

    農業災害研究 2022年7期2022-09-08

  • 互花米草入侵對黃河口濕地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態化學計量特征的影響
    春 130118互花米草于 1990年前后被引種于黃河口濱海濕地,截止至2018年其總面積達到了40 km2,其中在黃河入??趦蓚确植济娣e最廣(Ren et al.,2019)。土壤中的碳(C)、氮(N)、磷(P)是陸生生態系統植物生理過程所需的重要元素(Reich et al.,2006),也是衡量土壤營養水平的重要指標。外來入侵植物可改變被入侵地區的土壤碳、氮、磷循環,進而會顯著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生產力(肖燁等,2014)及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王紹強等,

    生態環境學報 2022年7期2022-09-02

  • 基于無人機遙感監測的互花米草破碎斑塊分布特征研究
    0013)引 言互花米草是海岸帶鹽沼生態系統中入侵性最強的生物之一,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入侵物種名冊,被認為是我國濱海濕地中影響最大的入侵植物[1]。互花米草的空間分布監測和入侵模式研究[2-12]、環境影響[13-21]、治理方法和效果[22-25]等也成為研究熱點。王娟等[12]的研究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擴張模式分為外部隔離式擴張、邊緣式擴張和潮溝引領式擴張。其中,外部隔離擴張模式是互花米草在早期入侵潮灘時開拓新生境的主要方式,即成熟的互花米草種子隨海流、

    海洋湖沼通報 2022年4期2022-08-30

  • 野生麋鹿活動對互花米草部分生態指標的影響
    現存主要優勢種為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們根系發達,繁殖能力很強,是當初為了護堤促淤而從國外引進的植物,后期帶來了負面效應,如互花米草在我國沿海灘涂適應能力特別強,繁殖速度極其快,侵占了當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對各種底棲動物及魚類等的生存也造成了威脅。在江蘇大豐,互花米草是近海海灘的優勢物種,沿海灘涂互花米草覆蓋面大,在預定的研究區域互花米草形成了單一優勢種群,經過長期監測發現麋鹿啃食及踩踏等活動對互花米草的抑制有一定的效果,因此筆者選擇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5期2022-08-12

  • 灘涂互花米草生長鹽分區間及其化感作用
    224051)互花米草()是禾本科虎尾草族米草屬的一種耐鹽植物,根系發達,一般可深入到土下30 cm,最多深達100 cm,互花米草種子成熟期在8—12月份,長達5個月。互花米草對環境具有廣泛的適應,可以促進泥沙沉積,有保護灘涂和堤岸的作用,特別對鹽分有較強的適應性,常生長繁殖在沿海地區。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互花米草,后自主蔓延,截至目前,我國沿海互花米草分布密集。目前由于在沿海環境中能迅速擴散和繁殖,已經嚴重威脅到當地的生物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4期2022-08-04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研組到山東調研濕地保護和互花米草防控工作
    東調研濕地保護和互花米草防控工作。調研組實地察看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修復、生態補水、濕地植被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情況,詳細了解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互花米草入侵過程、分布范圍、入侵面積、危害程度等情況,并召開座談會,聽取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對互花米草防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調研組對山東濕地保護修復和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山東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措施得當、治理方法

    山東綠化 2022年4期2022-04-16

  • 基于回歸分析的濱海濕地草本植物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 ——以互花米草為例
    標志之一[2]。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是一種禾本科,米草屬(Spartina)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保灘護岸和促淤造陸,于1979年12月自美國東海岸引入我國濱海濕地[3]。就互花米草自身的生理特性而言,作為一種C4植物,其光合作用效率較C3植物高,對CO2的利用率也較C3植物高,具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能夠迅速進行生物量的生產和積累[4]。然而,長期以來,學者們研究濱海濕地互花米草生物量大多采用收獲法[5-10]。雖然此法簡單易行

    應用海洋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02-22

  • 福建廈門:除治互花米草 修復濱海濕地生態
    互花米草被列為全球最危險的100 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為了盡快消除互花米草危害,維護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安全,廈門制定了《廈門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斗桨浮诽岢?,對翔安區現有1800 畝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復、提升及后期管護進行統籌安排,開展除治攻堅行動。到2022 年底,全市互花米草基本得到除治;到2023 年9 月底,及時除治新增的互花米草;到2024年底,除治后的灘涂基本得到科學修復(其中20%采取種植鄉土植物進行生態修

    農民文摘 2022年12期2022-02-09

  • 綜合物理防控技術對鹽城大豐港互花米草的控制效果
    京 100012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隸屬于禾本科米草屬,原產于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現已入侵到世界各地沿海地區[1-2]。1979年,我國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佛羅里達三地引入該物種[3-4],并于1981年在羅源灣試種成功后推廣至我國沿海各省[5]。目前,互花米草分布區域北至河北唐山,南達廣西北海,遍布我國沿海海岸,總面積達54579.7 hm2[6]。該外來物種的迅速擴散蔓延,對我國海岸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

    生態學報 2021年24期2022-01-16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中國沿海的潛在分布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350108)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為禾本科米草屬(Spartina)多年生草本植物[1],原產地為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潮間帶[2]。互花米草自1979年被引入中國后,經過人為引種、海水潮汐和風力等傳播方式,先后擴散到遼寧、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3],與當地紅樹林、蘆葦等本土植物展開激烈競爭[4],影響珍稀鳥類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5],對沿海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帶來威脅[6]。2003年互花米草被原國家環境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21年12期2021-12-30

  • 廣西山口紅樹林保護區互花米草擴散動態及其驅動力
    州 350002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是濱海鹽沼常見的禾本科(Gramin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區域性入侵特征[1]。互花米草對溫度變化具有一定適應性,分布緯度跨度大,適宜生長在廣闊的潮間帶上[2]。互花米草在許多引種地快速蔓延,包括北美西海岸、歐洲、新西蘭和中國沿海等[3-4]。1990—2015年中國互花米草面積從4375.5 hm2增加到54579.7 hm2[5],成為中國東海岸分

    生態學報 2021年17期2021-10-09

  • 高程對鹽沼濕地互花米草生長與擴散的影響
    r,2017)。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原產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屬于禾本科米草屬,在海岸、河口等廣闊灘涂具有高度的生態適應性,是海岸帶低位鹽沼的優勢植物,具有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種極強的繁殖方式,入侵能力極強(Xie et al.,2019)。互花米草于1979年12月從美國引入中國(徐國萬等,1989),憑借其強大的繁殖和適應能力,與本地物種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鹽地堿蓬(Suaeda salsa

    生態環境學報 2021年6期2021-09-09

  • 雷州半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遙感監測與分析*
    510520)互花米草通常生長在河口、海灣等沿海灘涂的潮間帶及受潮汐影響的河灘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可以生存的土壤pH 值范圍在4.5~8.5 之間,鹽度范圍在10‰~60‰之間,還可以忍受每天長達12 個小時的水淹[1]。互花米草為根狀莖多年生植物,叢生,其無性系分株經過三、四個月的營養生長之后就可以達到性成熟,并于秋天開花結實。互花米草主要通過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方式進行擴散和傳播,主要的途徑有克隆生長、斷裂的根狀莖繁殖以及種子繁殖等,其中無性繁

    林業與環境科學 2021年3期2021-07-16

  • 互花米草入侵對東部沿海生境的影響
    景和意義草本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被世界上多個國家引種,并成為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生物入侵生態學和遺傳學的模式植物之一[1]。我國于1991年12月正式將其從美國引入,至1993年,其在廣東省臺山縣發展到2 000 hm2[1],隨后更是占據了中國北起天津、南至廣西的廣大沿海灘涂,其暴發規模遠大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并成為我國東部沿海生物入侵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2003年,我國正式將互花米草列為第一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物學雜志 2020年6期2020-12-21

  • 浙江濱海濕地互花米草生長性狀對土壤化學因子的響應
    311400)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是我國沿海地區的主要入侵植物,分布廣泛,據統計總面積達34 213 hm2[1],其在抬高灘面、消浪促堤、促淤固沙等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2],但由于缺乏天敵和環境限制因子,在濱海沿岸的大肆繁殖和擴張對土著植物造成威脅[3],也影響濱海濕地環境與生產。互花米草能夠快速入侵我國濱海濕地,適應不同的土壤及水熱環境,是因為它在不同生境中通常會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及功能性狀來適應環境[4

    林業科學研究 2020年5期2020-12-08

  • 淺談互花米草及其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
    108)0 引言互花米草,隸屬于禾本科、米草屬的1種多年生C4植物,于1979年作為1種保灘促淤物種被引入我國國內[1],最早在福建省羅源灣栽培,試種成功后被分發給沿海8個與內陸14個省市試種。其中,福建、山東、浙江、江蘇、廣東都栽培成功并開始擴種。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互花米草逃逸并逐漸擴散,如今已廣泛分布于我國沿海區域,并在全球沿海擴散繁殖。1 互花米草互花米草的拉丁學名為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通常稱為Spartina

    能源與環境 2020年4期2020-09-02

  • 基于文獻信息分析的互花米草危害與防控措施研究
    各國廣泛的關注。互花米草(Spamnaalmriflora)是禾本科米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大西洋沿岸,適宜在潮間帶生長,加拿大的紐芬蘭、美國的佛羅里達中部以及墨西哥海岸等經常被潮水淹沒的潮間帶均有分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互花米草已經從原產地擴展至歐洲、北美西海岸、新西蘭與中國沿海。互花米草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尤其適應灘涂海岸的生存環境,為了固岸保灘,1979年我國從美國引入互花米草種子,在南京大學植物園進行試種成功后,在我國沿海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開

    上海農業學報 2020年3期2020-07-10

  • 不同水平互花米草提取物對泌乳奶牛生產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州225000)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SA)被國家環保局首批定為最主要的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花米草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挖掘互花米草作為反芻動物的飼料資源的潛力,對動物生產有重要意義。互花米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最佳收獲時期為6~9 月。互花米草粗蛋白含量大于11.55%、粗脂肪2.63%、鈣0.32%、磷0.16%、NDF 58.76%、ADF 34.48%、NaCl 3.35%[1]。鄭貴榮等[2]研

    飼料工業 2020年3期2020-02-20

  •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
    廣軒**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謝寶華1, 路 峰2, 韓廣軒1**(1.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岸帶環境過程重點實驗室 煙臺 264003; 2. 山東省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東營 257500)外來入侵種互花米草()在我國的分布面積約為5.46萬hm2, 每年地上干物質總量為7.5×105~1.15×106t, 其防治與利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若能將二者結合起來同時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19年12期2019-12-11

  • 除草劑對黃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影響
    南 250014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隸屬于禾本科米草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位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具有很強的生長繁殖能力、耐鹽和耐淹能力[1],1979年引入我國,已成為濱海灘涂地區的優勢物種,遍布于我國各沿海省份[2]。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國家環??偩趾椭袊茖W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3]。在我國互花米草入侵后瘋狂繁殖擴張,嚴重威脅沿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健康等,防治互花米草,對恢復潮間帶生態

    生態學報 2019年15期2019-09-04

  • 遮蔭對刈割互花米草生物量及滲透調節物質的影響
    350002)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原分布于北美洲中緯度大西洋海岸潮間帶灘涂,屬于生命力極強的多年生耐鹽耐淹米草屬禾本科植物, 具有強大的克隆整合與環境飾變能力[1-2],能在沿海地區的熱帶、亞熱帶以及溫帶分布,通常在沿海灘涂的潮間帶形成單優勢群落[3]。我國閩東濱海地區出于保灘護堤的目的,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引入互花米草,如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由于其繁殖擴散能力極強,引種成功后嚴重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4-5]。互花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9年4期2019-07-03

  • 互花米草入侵對鳥類的生態影響
    研究關注[8]。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隸屬禾本科(Gramineae)米草屬(Spartina),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由于其耐鹽、耐淹和促淤護堤作用,曾被世界多地引種,用于改善沿海生態環境[9]。但互花米草往往快速增殖取代本地植被,改變原有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同時影響鳥類等多種生物類群。互花米草入侵沿海濕地導致的鳥類棲息地退化和生態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長期、廣泛的關注,例如:新西蘭[10]、英

    生態學報 2019年7期2019-05-13

  • 泉州灣河口濕地互花米草種群的季節動態研究
    021)0 引言互花米草(Sporobolusalterniflorus(Loisel.) P.M.Peterson & Saarela)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1],由于人類有意或者無意的引入,現已在全球范圍內成功存活、繁殖并迅速地傳播蔓延[2],成為全球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廣泛分布的入侵植物之一[3]。由于互花米草的根系發達、繁殖力強,具有耐鹽、耐潮汐淹沒、對土壤適應性廣等特點[4],被眾多沿海國家所引種,用于保灘護堤、綠化海灘、改良土壤條件和改善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2期2019-04-19

  • 用13C脈沖標記法研究互花米草光合碳的分配
    京 210023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多年生C4草本植物,原產于美國大西洋沿岸,1979年引入中國沿海并迅速擴展。中國海岸帶互花米草植被的覆蓋面積已達到34451 hm2,其中以江蘇海濱濕地的現有面積最大,達18711 hm2(左平等,2009)。光合碳是“大氣-植物-土壤”系統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氣環境、土壤質量變化關系密切(周廣勝等,2003;尹云鋒等,2010)。植物光合作用是陸地和大氣間碳循環的驅動力,是土壤

    生態環境學報 2019年2期2019-04-09

  • 膠州灣五河口互花米草群落擴展趨勢及治理策略
    域自上世紀末引種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以來,該群落出現了快速擴展的趨勢。目前整個膠州灣灘涂不同程度分布著互花米草群落,其中河口區域分布最為集中。互花米草是南京大學生物學教授鐘崇信于1979年自美國引種的海灘綠化先鋒植物,目的是為了保灘護岸、促淤造陸等。1980年移栽到福建省羅源縣(仲維暢, 2006),現已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天津等地沿海,山東省渤海灣、膠州灣、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分布著大面積互花米草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9年1期2019-04-03

  • 入侵種互花米草空間擴張模式識別與景觀變化模擬
    京 210023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原產于大西洋沿岸,是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密叢生,耐鹽耐淹,具有較強的物種競爭力和保灘促淤能力[1- 2]。1979年互花米草引入中國,1982年在江蘇沿海地區分批試種[3- 4]。1985年,江蘇沿海試種面積為8.00 km2。經過多年的定居和擴散,到2007年,互花米草在中國跨越近22個緯度,自遼寧到廣西的大部分灘涂上均有分布,其中以江蘇的面積最大、范圍最廣,面積已擴展為187

    生態學報 2018年15期2018-09-19

  • 基于Landsat 8 OLI衛星數據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遙感監測與分析 ——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
    到了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威脅。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是一種適宜生活在潮間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1-2]。由于互花米草具有地下根莖發達的特點,自20世紀初,許多國家紛紛引種其來促進泥沙淤積[3-4]。在黃河三角洲地區,出于固岸護堤的考慮,1990年前后相關管理部門在五號樁附近開始引種互花米草[5]。互花米草具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和入侵性,引種后短短20年間已遍布黃河三角洲特別是保護區的

    山東林業科技 2018年1期2018-04-25

  • 霞浦縣灘涂互花米草的為害與防控技術探討
    00)霞浦縣灘涂互花米草的為害與防控技術探討王蘭芳(福建省霞浦縣植保植檢站,福建霞浦 355100)霞浦縣是遭受外來物種互花米草侵入較嚴重的地區之一,文章對2010~2015年外來物種互花米草在霞浦縣近海灘涂濕地的侵入為害、近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提出適時施用化學藥劑除草配合種植紅樹林的綜合治理措施,即施用“灘涂米草除控劑”、甲嘧磺隆與泥下割草能有效防治互花米草,減緩互花米草的擴散蔓延。外來種 互花米草 入侵為害 防控對策我國于1979

    中國農業信息 2017年17期2017-11-16

  • 不同鹽度下互花米草生長狀況的比較研究
    06)不同鹽度下互花米草生長狀況的比較研究陳偉霖,梁梓嬌,繆紳裕,陶文琴,劉志群,龍連娣,戴文壇(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在溫室中建立模擬濕地系統,比較了不同鹽度(10‰、20‰和30‰)培養下的互花米草生長狀況和生理特性,以探討互花米草對鹽浸環境的適應性。結果表明,不同鹽度處理組互花米草在株高、基莖、葉片SPAD、葉綠素含量、氮含量、死亡率等方面有顯著差異。隨著鹽濃度的升高,植株高度和基莖呈下降趨勢,互花米草葉片隨著鹽度增加,葉片

    廣東農業科學 2017年4期2017-07-25

  • 基于無人機高光譜的外來入侵種互花米草遙感監測方法研究 ——以黃河三角洲為研究區
    光譜的外來入侵種互花米草遙感監測方法研究 ——以黃河三角洲為研究區李曉敏1,2, 張 杰1, 馬 毅1, 任廣波1(1.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東 青島 266061; 2.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2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性非常強, 已被正式納入我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互花米草的瘋狂蔓延已影響到當地土著物種的生長和空間分布, 因此有關管理部門迫切需要互花米草的空間分布和擴散動態

    海洋科學 2017年4期2017-07-07

  • 互花米草引種及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米草屬起源及分類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為禾本科(Gramineae)米草屬(Spartina)的一種多年生六倍體植物[1]。目前有記錄的米草屬植物一共有15種[2],如表1所示。根據其染色體數目可以分為兩大類[3](詳見圖1)。其中六倍體植物 (2n=6x=60,62)包括S.foliosa、S.maritima及其姐妹種 S.alterniflora, 四倍體植物 (2n=4x=40)包括S.argentinensis

    山東林業科技 2017年6期2017-07-03

  • 紅樹林與互花米草鹽沼交界區空間格局變化規律的遙感分析
    005)紅樹林與互花米草鹽沼交界區空間格局變化規律的遙感分析李屹1,陳一寧1,2,李炎2(1.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2.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福建廈門361005)紅樹林和鹽沼是世界上重要的濱海濕地類型。在我國東南部沿海,互花米草鹽沼和紅樹林之間的競爭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研究紅樹林和互花米草鹽沼之間的空間競爭規律,選取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區域,收集了1988年至2014年2

    海洋通報 2017年3期2017-06-26

  • 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互花米草治理試驗研究*
    濱海國家濕地公園互花米草治理試驗研究*王廣軍,鄧秋香(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北海 536000)互花米草作為外來入侵生物,繁殖力強,蔓延速度快,嚴重威脅濱海濕地生態安全。文章以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為試驗基地,采用人工挖除、噴施藥劑及綜合治理3種方式治理互花米草,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綜合治理方式效果顯著,以期為其他地區治理互花米草提供借鑒。互花米草 治理試驗 濕地公園 廣西北海1 引言互花米草是潮間帶灘涂生長的一種多年生的禾本科米草屬植物,原產美國

    中國農業信息 2017年2期2017-06-15

  • 灘涂濕地入侵種互花米草植被覆蓋度的高空間分辨率遙感估算
    5灘涂濕地入侵種互花米草植被覆蓋度的高空間分辨率遙感估算周在明*, 楊燕明, 陳本清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廈門 361005互花米草是沿海灘涂生態系統的重要入侵物種,其分布狀況和覆蓋度是濕地生態研究的重要參數和基礎。以寧德三沙灣(三都澳)灘涂濕地為研究區,以SPOT6 6 m空間分辨率衛星影像為數據源,對互花米草分布和植被覆蓋度進行研究,并與同期10 cm空間分辨率無人機影像進行比較驗證。結果表明,影像覆蓋區域內互花米草總面積為20.19 km2,其

    生態學報 2017年2期2017-02-08

  • 覆蓋對互花米草生理特性和生長的影響
    3300)覆蓋對互花米草生理特性和生長的影響張炯森(云霄縣科技情報研究所,福建 云霄 363300)以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紅樹林邊緣的互花米草為對象,開展不同覆蓋處理(不透光、遮蔭率70%、遮蔭率30%,以不覆蓋為對照)對互花米草生理特性和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的遮光度對互花米草的各項光合特性指標以及葉綠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等有顯著影響。與對照相比,不透光的纖維布覆蓋處理對互花米草的光合特性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P互花米草

    福建林業科技 2016年3期2016-09-15

  • 入侵種互花米草影響我國濱海濕地土壤生態系統的研究進展
    5000)入侵種互花米草影響我國濱海濕地土壤生態系統的研究進展侯棟梁1何東進2洪偉2游巍斌2巫麗蕓2紀志榮3肖石紅2 (1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成為我國海岸灘涂濕地生態系統最主要的入侵植物之一,對我國沿海濕地土壤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進一步探究互花米草的入侵機理,選擇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5年4期2015-10-14

  • 互花米草防控技術探討*
    霄246600)互花米草防控技術探討*吳惠雪(云霄縣林業局,福建 云霄246600)通過調查三種不同的互花米草防控技術的比較實驗,篩選出一種短期防控互花米草效果最明顯的處理方法。結果表明:用生物制劑防控互花米草可以在較短時期內達到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互花米草;防控;生物制劑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適宜生活于潮間帶,具有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特點,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

    福建林業 2015年3期2015-09-03

  • 互花米草移栽種群無性繁殖的月動態
    州 350013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為禾本科Poaceae米草屬Spartina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大西洋西海岸及墨西哥灣(Simenstad & Thom, 1995),具有明顯的保護灘涂、防風固沙的功能,世界各國紛紛引入種植,但由于未進行有效的引種評估,致使其瘋狂擴散和蔓延。1980年10月,互花米草被移植到福建省(袁紅偉等,2009),起初對福建省的灘涂保護貢獻了力量,但由于其極強的入侵性,開始大肆侵占我省灘

    生物安全學報 2014年3期2014-08-15

  • 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對紅樹林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的影響
    在我國,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入侵及快速擴散成為紅樹林生態系統最為嚴重的干擾破壞因子之一(Anetal.,2007)。互花米草原產于美洲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其秸稈密集粗壯,地下根莖結構發達,耐鹽能力強,能夠促進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積,這些優點使其成為灘涂保護與生態修復的理想物種(Anetal.,2007; Hinkle & Mitsch,2005)。為保護和修復濱海濕地,我國于1979年成功引入互花米草,并取

    生物安全學報 2014年3期2014-08-15

  • 互花米草濕地碳儲量及碳匯研究進展*
    力是極其寶貴的。互花米草作為我國濱海濕地一種特殊植物,了解其碳儲量和碳匯能力,對濱海濕地中的 “藍碳”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1 互花米草濕地的碳儲量及碳匯能力1.1 互花米草濕地碳儲量互花米草濕地的總碳儲量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儲存于植物體內,包括地上部分植物體、地下根和凋落物;另一部分儲存在土壤中。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從早春開始遞增,在生長季內,生長速率遠大于死亡速率,花期后,植物器官發育成熟,同時開始衰老。王長永等[13]通過研究米草光合作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14年8期2014-06-05

  • 不同互花米草治理措施對植物與大型底棲動物的影響
    強 吳紀華?不同互花米草治理措施對植物與大型底棲動物的影響盛 強1黃銘垚1湯臣棟2鈕棟梁2馬 強2吳紀華1(1. 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 200433; 2. 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上海 202183)治理外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對保護河口濕地鳥類棲息地及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在崇明東灘比較了“淹水刈割”、“反復刈割”及“化學除草”三種措施對大面積互花米草的治理效果及其對大型底棲動物與土著植物蘆葦()

    水生生物學報 2014年2期2014-05-27

  • 2012年秋季白脊管藤壺在江蘇如東互花米草鹽沼的附著及分布
    自1979年引種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至今,江蘇海岸互花米草分布的岸線長度已達410km,約占全省淤泥質海岸長度的47%[1];分布面積占全國海岸帶米草總分布面積的54%[2]。作為外來物種,互花米草憑借高抗逆性、高繁殖系數以及耐鹽耐淹的特性,向本地種不能延及的潮間帶較低部位擴展[3],形成了新的互花米草鹽沼。互花米草鹽沼的強大促淤能力有效地保護了岸灘,與此同時,以互花米草為支撐的新生態系統也成為了學者關注的對象。研究表明,互花

    海洋學研究 2014年3期2014-05-22

  • 現代黃河三角洲互花米草遙感監測與變遷分析*
    里,包括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在內的米草植物不斷在我國沿海省份推廣、引種,到目前已遍布我國除海南和臺灣的所有沿海省份[2]。2003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式將米草屬的互花米草納入我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3]?,F代黃河三角洲自1990年前后開始在孤東采油區北側五號樁附近引種互花米草[4],隨后便迅速生長蔓延,至今已遍布現代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潮間帶區域。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珍稀水禽丹頂鶴和黑嘴鷗等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上述珍禽以蘆葦、堿蓬和檉柳為主

    激光生物學報 2014年6期2014-03-18

  • 外來入侵種互花米草的研究進展
    37)外來入侵種互花米草的研究進展楊 東1, 萬福緒2*(1.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 210037;2.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南京 210037)為促淤護灘,互花米草從北美引入我國,為我國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對環境也造成了很大影響。本文從互花米草生物學特性、對環境影響和防治措施三個方面對國內已開展研究進行分析總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點,以期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互花米草。外來入侵種; 互花米草; 研究進展互花米草(Sparti

    植物保護 2014年2期2014-02-06

  • 互花米草入侵對紅樹林濕地潮灘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的影響
    325035)互花米草入侵對紅樹林濕地潮灘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的影響王安安1,孫 雪1,蔡景波2,柴雪良2,劉 健3,商 栩1(1.溫州醫學院 環境與公共衛生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浙江溫州 325000;3.溫州醫學院 檢驗醫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為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對西門島潮灘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對位于樂清市西門島的紅樹林保護區內及周邊被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

    浙江農業科學 2014年4期2014-02-05

  • 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對土壤有機碳組分、來源和分布的影響
    城海濱濕地引種了互花米草,該物種最初僅在光灘小面積種植,之后隨著灘面的淤長迅速擴張形成大面積的互花米草鹽沼,并對鹽沼生態系統產生了重要影響[7-10]。其中關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總有機質碳含量變化以及季節動態等方面的影響國內外已有大量文獻報道[11-17];對于互花米草對鹽沼濕地微生物量C、N的影響也開展了一些相關研究[10,12,18]。但是關于互花米草在海向入侵過程中對土壤有機碳庫各組分的貢獻比率以及變化趨勢,尚缺乏深入研究。本試驗選擇海向入侵不同年限

    生態學報 2013年8期2013-05-14

  • 蘇北濱海濕地互花米草兩種繁殖體與本地種競爭能力分析*
    3)蘇北濱海濕地互花米草兩種繁殖體與本地種競爭能力分析*陳正勇1,2,王國祥1,2,劉金娥1,2*,徐偉偉1,2,王 剛3(1.南京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210046;2.江蘇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210046;3.安徽師范大學 環境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241003)在堿蓬灘選取互花米草斑塊,由外向內分為外圍(A)、外側(B)、內側(C)、中心(D)四個取樣點,研究互花米草實生苗、分蘗苗與本地植物堿蓬、蘆葦的相對競爭力,探討

    海洋科學進展 2012年3期2012-09-06

  • 根據cpDNAtrnT-trnF序列變異分析中國互花米草種群的遺傳結構
    京210014)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是一種原產北美大西洋沿岸的禾本科米草屬的多年生六倍體植物[1],因其促淤造陸和消浪護堤作用顯著而被許多國家引種[2,3]。1979年南京大學從美國東南部的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和佛羅里達州引種的3種不同生態型互花米草種子及植株,首先被移栽至福建羅源,種子成熟后再經沿海各省灘涂多點引種,互花米草的種植取得了一定的生態和經濟效益[4-6]。但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高大密集的種群特征

    草業學報 2012年4期2012-01-02

  • 堿處理對互花米草理化特性的影響研究
    433)堿處理對互花米草理化特性的影響研究陳廣銀1,2,鄭 正3*,常志州1,葉小梅1(1.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江蘇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4;2.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210093;3.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上海 200433)研究了 5%的 NaOH溶液固態處理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的物質結構、物質組成以及水浸提液理化特性的變化.結果表明,經 5%的NaOH

    中國環境科學 2011年3期2011-10-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