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有機

  • 地形因子對天山北坡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機碳的影響
    同森林類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及碳密度進行研究認為,森林土壤有機碳受成土因素、森林植被類型、土壤類型、土地利用類型及人類活動等多因素的影響[2,4-8]。但是針對地形因子對單一植被類型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的影響研究目前還相對較少?!厩叭搜芯窟M展】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在區域碳循環中通過影響水熱條件、植被組成及土壤性質等進而影響土壤有機碳的累積和分解速率[9]。地形因素對土壤有機碳有重要影響,林維等[10]對大興安嶺北端寒溫帶針葉林土壤有機碳的研究發

    新疆農業科學 2023年4期2023-05-30

  • 地形因子對青海祁連圓柏林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的影響
    0)作為陸地土壤有機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土壤有機碳一直是全球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的熱點[1-2]。全球森林土壤有機碳約占陸地土壤有機碳總量的30%~50%[3],其主要來源有凋落物分解補充、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轉化積累、林內動物和土壤微生物殘體[4-5],土壤呼吸作用將有機碳轉化為CO2向大氣中釋放,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機碳的微小變化,也會使大氣中CO2濃度變化巨大,因此科學管理森林土壤有機碳將有助于減緩全球變暖和有助于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6-8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2-11-29

  • 賀蘭山東麓土壤有機碳對玉米生長發育及水分利用的影響
    候變暖條件下土壤有機碳分解的速率在加快(Bond-Lamberty et al.,2010)。土壤有機碳庫是碳庫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郭洋等,2016),它的細微變化都將影響碳向大氣的排放,進而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吳萌等,2016;陳曉芬等,2019),陸地碳循環總碳量中約4/5的碳量以有機碳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張維理等,2020)。土壤有機碳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根基(Wilding et al.,2005;Schlesinger,1990),也是陸地

    生態環境學報 2022年9期2022-11-04

  • 祁連山大野口流域典型灌叢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特征
    34000)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不僅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各種營養物質,還可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結構[2],而土壤有機碳儲量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占有主導地位,其值的高低將會改變大氣中CO2濃度的大小,從而直接影響土壤質量、產量、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3-5]。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同時土壤有機碳的分布也成為全球碳循環研究的熱點[6-7]。灌叢群落是陸地生態系統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2年8期2022-09-24

  • 凋落物去除對城市公園樟子松林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溫度敏感性的影響
    6個不同城市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儲量的變化發現,城市土壤在固定大氣CO2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美國科羅拉多州城市綠地的SOC儲量大于天然草地、農業用地和森林[6]。然而,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例如,城市化進程往往伴隨著森林土壤的大量擾動,尤其是城市森林凋落物常被以垃圾形式移除,這將會影響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與碳平衡過程[7]。已有研究表明,凋落物是森林生態系統外源碳輸入的主要形式,保留

    土壤與作物 2022年3期2022-08-29

  • 喀斯特槽谷區植被演替對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固碳潛力的影響研究
    3倍[1]。土壤有機碳既能為植被生長提供碳源,維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結構,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2,3];同時也具有巨大的外影響性,能以CO2等溫室氣體的形式向大氣釋放碳,其較小的變幅都能引起大氣CO2濃度的顯著變化,在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變化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土壤有機碳受氣候、植被、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類活動等諸多物理、生物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其中植被類型變化是影響土壤有機碳和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最為直接、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因素之一[5

    綠色科技 2022年4期2022-03-21

  • 喀斯特槽谷區植被演替對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固碳潛力的影響研究
    3倍[1]。土壤有機碳既能為植被生長提供碳源,維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結構,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2,3];同時也具有巨大的外影響性,能以CO2等溫室氣體的形式向大氣釋放碳,其較小的變幅都能引起大氣CO2濃度的顯著變化,在全球碳循環和氣候變化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4]。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土壤有機碳受氣候、植被、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類活動等諸多物理、生物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其中植被類型變化是影響土壤有機碳和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最為直接、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因素之一[5

    綠色科技 2022年4期2022-03-21

  • 土壤和氣候因素對土壤有機碳平均周轉時間的影響
    2020)。土壤有機碳平均周轉時間是衡量土壤碳庫穩定性的重要指標(Torn et al.,1997)。根據土壤有機碳庫和異養呼吸可以估算土壤有機碳平均周轉時間,其平均周轉時間取決于有機碳含量和異養呼吸的相對變化率(Garten et al.,2006;Wang et al.,2018)。土壤有機碳平均周轉時間的估算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Six et al.,2002)。以往有研究者通過模型模擬、野外觀測、室內培養實驗等方法研究了氣候因素(如溫度)、海拔高度等

    生態環境學報 2021年6期2021-09-09

  • 云南不同林齡橡膠林土壤有機碳含量變化及影響因子*
    異性[4]。土壤有機碳不僅是生態循環和土壤肥力研究的關鍵內容,還是生物進行生命歷程必需的物質[5],其含量受多種環境因子的影響[6],包括氣候和土壤等因素[7],其中氣候因子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最為突出。在中國,以省級單位為尺度的土壤有機碳研究表明:土地利用類型和土壤質地是影響土壤有機碳含量的主導因子[8]。土壤質量是影響橡膠樹生長以及產膠量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目前有關土壤理化性質和有機碳等在農業生產中的研究較多,但有關橡膠林土壤有機碳及影響因子的研究鮮有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21年3期2021-06-11

  • 中亞熱帶森林土壤有機碳的海拔梯度變化*
    30031)土壤有機碳庫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庫,是陸地植被碳庫的2~3倍[1]。森林土壤碳庫約占全球陸地土壤碳庫的16%~26%[2-3]。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氣候過渡帶極易受到氣候波動的影響,氣候過渡帶的土壤碳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更為迅速和敏感[4-5],如反應更敏銳的土壤呼吸、土壤碳礦化等碳循環過程,從而影響森林土壤碳存儲和釋放[5-6]。然而,以往的土壤碳庫研究更多是集中在典型氣候帶下的生態系統,主要探討經營等措施、林齡等對土壤碳庫的影響[7-8],如

    土壤學報 2020年6期2021-01-05

  • 亞熱帶紅壤區不同植被恢復類型土壤有機碳δ13C特征
    ),從而引起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變化過程中發生新老有機碳的更替[1-2]。C3和C4植物屬于不同類型的光合型植物,二者光合途徑的差異,導致其體內光合產物13C含量存在差異[3]。地上植被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來源,土壤有機質的腐殖化和礦化過程伴隨著碳同位素的分餾,從而使土壤有機碳的δ13C能夠記錄植被的δ13C信息,成為判斷土壤有機碳來源的重要手段[4-5]。目前土地利用變化后有機碳來源研究大多集中在森林或自然草地開墾

    核農學報 2020年11期2020-12-04

  • 不同溫度下添加綠肥對旱作農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10127)土壤有機碳礦化直接影響著土壤碳庫向大氣的排放量,對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化有著深遠影響,是土壤碳循環的重要過程之一[1-4]。土壤有機碳礦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土壤溫度、土壤理化性質、土壤微生物活性等[5-9]。溫度敏感性指標(Q10)表示溫度變化對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的影響程度,Q10越大,表明土壤有機碳礦化受溫度影響就越大[10]。而添加外源性有機物能夠增加底物供應,促進有機碳礦化,改善土壤質量[11-12]。渭北旱塬是我國重要的旱作農業區之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20年5期2020-11-21

  • 青海湖流域季節性凍土區坡面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3-4]。土壤有機碳含量變化受多因素綜合影響,包括氣候、植被、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等[5-8]。坡面是最基本的地貌單元[9],坡向和坡位通過控制水分和光照因子在坡面上的分布,改變局地水熱條件,從而形成不同的植被及土壤類型,影響土壤有機碳的輸入與礦化[11-12]。目前關于坡面土壤有機碳的分布特征已有較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低山丘陵區[13-15]、黃土高原區[8,16]、喀斯特地區[17-18]、東北黑土區[19]和部分祁連山草原草甸帶[20-22]等。綜

    生態學報 2020年18期2020-11-12

  • 上海市綠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儲量的估算①
    。而城市綠地土壤有機碳庫主要聚集于表層[5],因此,研究城市綠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儲量具有重要意義。Edmondson 等[6]分析了英國萊斯特市不同土地覆蓋對家庭花園和非住宅綠地有機碳儲量的影響,發現城市綠地0 ~ 21 cm 土壤的有機碳平均密度為99 t/hm2。羅上華等[7]對北京市不同類型綠地0 ~ 20 cm土壤有機碳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城市不同類型綠地土壤中有機碳含量差異明顯,行道樹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其他類型綠地,而其他類型綠地土壤有機碳含量

    土壤 2020年4期2020-10-05

  • 都山林場不同林分下土壤有機碳的分布特征
    [1]。森林土壤有機碳主要來自于森林植被,因此,植被群落特征、光合利用率等是影響土壤有機碳含量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影響森林土壤碳庫的因素包括森林植被枯落物的礦化分解速率、植物根系分泌物、海拔等[2],其中,不同植被類型下其枯落物的礦化分解和根系分泌物等的差異性導致了森林土壤有機碳庫也存在明顯差異[3]。另外相關研究也表明,森林土壤有機碳儲量與林分之間有密切關系,不同林分表現出很大差異[4-6]。因此,森林生態系統植被類型是影響森林土壤有機碳庫的主要因素之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09-05

  • 喀斯特洼地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
    定指導意義。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儲量巨大,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影響因素,能夠對土壤質量、產量和生態環境以及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8-10]。土壤有機碳主要來源于動植物殘體及部分分解產物、微生物分泌物和土壤腐殖質,受植被類型、海拔高度、土壤性質等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11-13]。土壤理化性質在土壤生態系統中存在交互影響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土壤化學性質(土壤酸度、養分等)通過微生物活動影響土壤質量以及植物生

    森林與環境學報 2020年2期2020-06-20

  • 江蘇沿海典型灘涂圍墾區土壤有機碳時空異質性①
    ]在研究表層土壤有機碳與圍墾年限相關性時提出在圍墾過程中,濱海鹽土發揮了極大的固碳作用,土壤pH 朝著更適宜植物生長的方向變化,土壤鹽分逐漸降低。王琪琪等[13]提出在灘涂圍墾活動下,土壤的鹽分和含水量在圍墾初期急劇下降,肥力水平逐漸提高,土壤環境得到改善。此外,灘涂經過圍墾利用后,由于其植被、地形以及人類干預程度、土壤本身存在一定的空間異質性[16-18],加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植物殘體歸還量的差異使得土壤有機質輸入存在差異,加強了土壤有機

    土壤 2020年2期2020-06-15

  • 不同種植密度對臺灣榿木人工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
    程的調控而對土壤有機碳含量造成影響。臺灣榿木(Alnus formosana)生長快,干型通直,根系發達且有根瘤菌伴生,具備固氮能力,是優良的生態經濟樹種,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本研究以臺灣榿木為對象,通過設置不同種植密度,測定不同種植密度下土壤有機碳含量及相關環境因素,探討種植密度對臺灣榿木人工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及其影響土壤有機碳含量的過程,以期為臺灣榿木生態經營和碳匯功能評估提供基礎數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位于南寧市武鳴區丁當鎮

    廣西林業科學 2020年1期2020-05-14

  • 近30年國內外土壤有機碳研究進程解析與展望
    的重要指標。土壤有機碳可通過土壤功能調節直接影響土壤質量,還可通過碳循環間接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目前土壤有機碳的研究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個焦點。全球陸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大約1 200~2 500 Pg,約是大氣碳庫的2倍,生物碳庫的3倍[1],因而土壤有機碳的微小變化將會引起大氣中CO2濃度的較大波動,因此研究土壤有機碳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2]。國際上早在18世紀80年代人們關注土壤中的黑色物質開始,土壤有機碳的研究就進入萌芽時期,但起初由于土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3期2020-05-06

  • 半干旱區土壤有機碳時空變異特征研究
    2],其中,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不僅是準確評估土壤碳庫儲量的關鍵指標,也是研究土壤碳庫動態變化規律與土壤質量演變的重要內容。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土壤有機碳復雜的空間異質性常常導致不同時空尺度上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3-4]。在空間上,由于不同研究區的地理位置跨度較大,自然條件和人為活動的顯著差異均導致土壤有機碳在空間上的變異;而在時間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的頻繁轉換,加之缺少多年連續的數據資料支撐,這均給土壤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20年3期2020-03-15

  • 耕作方式對晉中玉米田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
    的碳庫,農田土壤有機碳庫約占土壤碳庫的10%,是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1]。土壤有機碳動態變化是當前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2-3]。采用合理的農業管理措施能夠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實現土壤固碳[4]。土壤耕作直接作用于農田土壤,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很大。一般認為,傳統翻耕措施能夠破壞土壤結構,加快土壤有機碳分解,導致土壤有機碳含量降低[5];而免耕等保護性耕作由于對土壤擾動較小,土壤有機碳礦化減弱,能夠提高土壤有機碳的含量[1]。但亦有研究表明,免耕僅增

    山西農業科學 2020年2期2020-02-29

  • 地下水位和長期施肥對紅壤性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特征的影響*
    10128)土壤有機碳庫是全球碳庫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土壤有機碳庫的輕微變動便會改變大氣環境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影響全球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改變陸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1-2]。而土壤有機碳礦化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極其重要的生物化學過程,土壤養分元素的釋放與供應、土壤質量的保持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等均受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和動態過程的影響[3]。因此,揭示土壤中有機碳礦化的規律對于土壤養分的科學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施肥是影響土壤有機碳礦

    土壤學報 2019年6期2020-01-15

  • 采伐殘余物不同處理方式對杉木幼林土壤有機碳 組分和相關酶活性的影響*
    碳庫約占全球土壤有機碳庫的73%,為森林地上部分有機碳庫的2~3 倍[1-2]。森林土壤有機碳庫的微小變化會對全球碳平衡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當前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經營措施,如森林采伐和火燒對土壤碳庫影響問題頗受重視。特別是在森林采伐過程中會產生包含大量營養物質的采伐殘余物,它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來源。輸入土壤中的有機質數量和質量的微小變化均有可能影響森林土壤有機碳的累積或損失。國內外學者研究了森林采伐后采伐殘余物不同處理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庫的影響,通常認為采伐

    土壤學報 2019年6期2020-01-15

  • 影響土壤有機碳動態變化的因素研究進展
    10866)土壤有機碳(SOC)包括非腐殖質和腐殖質部分有機碳。 非腐殖質有機碳包括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腐殖質有機碳包括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1]。土壤有機碳循環是地球表層系統中碳庫主要流通途徑,影響土壤碳庫與大氣碳庫之間的交流,制約著全球碳循環[2]。 研究表明, 全球1 m 深度土壤中有機碳量約為1500 Gt、2~3 m 深度土層中含量約842 Gt[3]。 每年全球土壤呼吸作用的碳量為68~100 Pg,土壤有機碳每年分解釋放到大氣的CO2量

    北方果樹 2019年4期2019-12-04

  • 水稻田土壤有機碳研究進展
    4)1 引言土壤有機碳作為土壤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土壤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1],不僅對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產生影響,更對稻田農作物生長起到重要作用。合理的調節稻田土壤碳含量不僅能夠減少土壤CO2排放量,改善土壤酸堿平衡,進而提高土壤質量達到糧食高產的目的。我國對土壤有機碳研究相對較晚[2],對于稻田土壤有機碳研究多存在于含量研究,土壤有機碳變化規律研究以及土壤有機碳礦化作用研究。本文通過對土壤有機碳的重要性以及土壤有機碳影響因素和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揭

    綠色科技 2019年6期2019-11-29

  • 上海市林地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及其與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
    00232)土壤有機碳作為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量約占陸地生物圈碳庫的2/3,是大氣碳庫的3倍。土壤碳庫的微小變化都會影響全球有機碳庫的收支平衡[1],因此,土壤碳庫在全球碳循環中具有重要地位[2]。林地作為陸地生態建設的核心,具有較強的固碳作用和碳匯能力,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固碳能力在林地建設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發現[3]:中國東北林區不同森林類型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和有機碳密度均以表層土壤最高,且隨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漸減少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9年6期2019-11-13

  • 外源碳輸入對華北平原農田和濕地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溫度敏感性的影響*
    原農田和濕地土壤有機碳礦化及其溫度敏感性的影響*魏圓云1,2, 崔麗娟1, 張曼胤1,2**,劉魏魏1,2, 王大安1,2, 楊 思1,2, 肖紅葉1,2(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濕地生態功能與恢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91; 2. 河北衡水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衡水 053000)研究外源碳輸入和氣候變暖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對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機碳的穩定和積累機制以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為期35 d的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19年10期2019-10-15

  • 三工河流域琵琶柴群落凋落物對土壤有機碳固定的影響
    550025土壤有機碳是土壤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全球碳循環具有重要作用。據估計,土壤有機碳儲量為1500 Pg[1],是陸地生物量的2.4倍[2],大氣碳庫的2倍[1],土壤有機碳儲量的輕微變化會對大氣CO2濃度產生顯著影響[3]。面對全球變暖,減緩大氣CO2的增速成為科學界的重要研究主題[4]。熱帶和溫帶地區的生產力雖然較高,但其持續固碳的潛力較為有限[5]。面積廣闊的干旱區一方面可以通過鹽堿土本身的中和反應吸收大量CO2,以無機碳的形

    生態學報 2019年14期2019-09-04

  • 秸稈還田方式和數量對棕壤有機碳活性的影響
    要問題。農田土壤有機碳庫在全球碳庫中屬于最活躍的部分,對維持全球碳庫平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土壤有機碳是土壤碳素的主要存在形態和主體,主要指存在于未分解或半分解有機殘體和腐殖質中的碳,土壤有機碳庫的組成直接影響著土壤碳庫的保存和供應能力[4]。根據土壤有機碳不同組分的活性和周轉率的高低,可將土壤有機碳庫劃分為活性和惰性兩大不同的組分[5]?;钚杂袡C碳在土壤碳庫中所占的比例通常較小,是植物和微生物所需養分的直接供應庫,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可在土壤總有機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19年3期2019-07-24

  • 長期施肥對褐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因此,農田土壤有機碳的礦化規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熱點之一。土壤有機碳的礦化是陸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生物化學過程,直接影響到土壤養分的釋放與維持、土壤質量的保持。土壤有機碳的礦化受溫度[4-5]、水分[6]、質地[7]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碳循環受人類農業綜合管理活動的影響,施肥作為培育土壤肥力的主要手段,直接影響土壤有機質的組成和性質,由此影響著土壤有機碳的礦化。陳濤等[8]通過對湖南省稻田土壤研究發現,3個監測點中化肥配施有機肥顯著增加了C

    河南農業科學 2019年6期2019-06-28

  • 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對半干旱區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①
    形對半干旱區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①李 龍1,秦富倉1,姜麗娜2,姚雪玲3,王曉軍4(1 內蒙古農業大學沙漠治理學院,呼和浩特 100018;2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新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91;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所,北京 100091;4 內蒙古天睿水土保持生態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內蒙古包頭 014030)以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為研究對象,以實地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土地利用方式與地形的變化,對敖漢旗0 ~ 100 cm深度土壤有機碳含量的空間分

    土壤 2019年2期2019-05-09

  • 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
    碳庫主要包括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庫和土壤無機碳(Soil in?organic carbon,SIC)庫,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約為陸地植被碳儲量的3倍,是大氣碳儲量的2倍[2]。農田生態系統是陸地土壤碳庫中最活躍且固碳潛力最大的碳庫之一[3],也是唯一能被人類活動干預影響的部分[4],具有多種經濟、社會和生態功能[5]。全球耕地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0.62%[6],玉米作為世界三大主糧之首,是中國種植面積最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9年3期2019-04-08

  • 蘆葦凋落物輸入和淹水對濕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響。凋落物是土壤有機碳的主要來源,目前對森林(王曉峰等, 2013; 袁淑芬等, 2015)、草原(王若夢等,2013)、農田(王嬡華等, 2011)生態系統的研究都已廣泛證實了,凋落物輸入的改變將顯著影響土壤有機碳礦化,但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研究仍較為匱乏。濕地生態系統往往具有開放或半開放的水體,容易接受外部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同時由于濕地生態系統自身獨特的理化環境,使得其土壤有機碳礦化的變化規律和影響因素可能與其他陸地生態系統存在差異(張林海等, 2011)

    濕地科學與管理 2019年1期2019-04-03

  • 鄂西南七姊妹山兩種泥炭蘚濕地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的對比研究
    嚴重,濕地中土壤有機碳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嚴重。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全國各地泥炭蘚濕地土壤有機碳的監測。目前,有關泥炭蘚濕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興安嶺等寒溫帶地區[2,6],亞熱帶地區有關泥炭蘚濕地土壤碳儲量研究涉及較少[1],多關注泥炭蘚濕地植物多樣性調查和環境特征的監測[3,7-8]。鄂西南七姊妹山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山地氣候,該區域分布有960 hm2的泥炭蘚濕地,其泥炭蘚層較神農架大九湖泥炭蘚濕地保存得更好,其蘚丘可見厚度達30 cm,具有明顯

    湖北林業科技 2018年6期2019-01-21

  • 農田土壤固碳與增產協同效應研究進展
    同效應。農田土壤有機碳與作物增產協同效應存在一定的閾值,且該閾值具有一定的區域差異。東北地區土壤有機碳閾值約為C 44~46 t/hm2,西北和華北地區約為C 22~28 t/hm2,南方地區約為C 33~37 t/hm2。經驗方程和模型模擬結果表明,在不同區域,農田土壤每固定C 1.0 t/(hm2·a)有機碳,糧食作物產量可平均提升約0.7 t/hm2,但該響應值在各地區明顯受到相應的環境及農田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響。深入理解農田固碳過程及其與作物生產力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7年6期2018-01-05

  • 崇明島深層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及碳儲存特征分析*
    ?崇明島深層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及碳儲存特征分析*張翰林1,宋 科1,施 儉2,吳 裕3,鄭憲清1,何七勇1,李雙喜1,張娟琴1,申廣榮3,呂衛光1**(1.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上海 201403;2.崇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202150; 3.上海交通大學低碳農業中心,上海 200240)對上海崇明島開展5種不同種植類型(糧田、菜田、果園、生態林和濕地)1m深度土壤的碳普查,應用地統計方法分析其深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空間分布特征,研究不

    中國農業氣象 2017年9期2017-09-16

  • 閩北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閩北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鐘兆全(福建省順昌縣國有林場,福建 南平 353200)以閩北毛竹林為研究對象,通過野外調查獲取林分、地形和土壤相關基礎數據,分析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與林分因子及地形因子間的關系,探討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的主要影響因子。結果表明:閩北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小,總體均值為(25.55±12.05)g·kg-1,變異系數為47.16%;不同土層中,毛竹林土壤有機碳含量與立竹度和海拔呈正相關關系,與

    福建林業科技 2017年2期2017-09-05

  • 基于配方施肥數據集的有機碳含量與溫度和降水量相關性研究
    平均降水量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按照年平均溫度<5、5~10、10~15、15~20、>20℃以及年平均降水量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600 mm和>1600 mm等區間,分別研究了每個降水區間內自第二次土壤普查后近30年來年平均溫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對土壤有機碳影響的密切程度,結果表明:年平均溫度低于10℃時,土壤有機碳含量與年平均溫度的相關性比其與年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6年7期2016-09-18

  • 基于GIS技術的土地利用變化對表層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以富錦市為例
    式及其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密度的影響[3-5]。Wang等認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機碳密度也不同,各個類型中,濕地土壤有機碳密度最高,沙漠土壤有機碳密度最低[6]。Guo等對74個關于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庫的影響的文獻結果進行了meta-analysis分析,結果表明,從草地變為人工林、從森林變為人工林和農田后土壤有機碳庫分別下降10%,13%和42%[7]。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濕地保護地區,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2%[8],富錦市又是三江平原的重要腹地,

    水土保持研究 2015年6期2015-12-16

  • 結合土地利用與克里格插值的區域土壤有機碳空間表征方法
    格插值的區域土壤有機碳空間表征方法顧成軍1,2,3, 史學正1, 于東升1(1.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2.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3.滁州學院 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壤采樣點準確預測土壤屬性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诤颖笔∪珖诙瓮寥榔詹閿祿?,運用方差分析研究了使用土地利用和克里格插值來表征區域表層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的可行性。結果表明:土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2期2014-09-21

  • 商河縣耕層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儲量研究
    4)0 引言土壤有機碳庫作為全球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氣候變化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Bohn(1976),Eswaren(1993),Lacel1eB.(1998),Bernoux(2002)等眾多學者對各自國家甚至全球的土壤有機碳庫進行了估算[1-5]。此外,潘根興、王紹強、孫文娟等學者均對我國不同區域土壤有機碳密度與儲量進行了估算[6-12]。孫維俠、史學正等人(2005)基于中國1∶100萬土壤數據庫,對中

    山東國土資源 2014年8期2014-03-20

  • 沿?;鶐r質海岸防護林不同林分類型土壤有機碳礦化研究
    不同林分類型土壤有機碳礦化研究高智慧1,張曉勉2,3,岳春雷3,張 勇4,陳賢田5,林 蔭2,王 泳3,郭曉平2,王 珺3,張金池2*(1. 浙江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杭州 310020;2. 南京林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7;3.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23;4. 浙江省林業生態工程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5. 浙江省三門縣林業特產局,浙江 三門 317100)以浙江省沿?;鶐r質海岸防護林的 3種主要林分類型濕地松

    浙江林業科技 2013年5期2013-05-11

  • 黔南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機碳的研究
    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機碳的研究潘忠松1,丁訪軍2,戴全厚1,許豐偉1(1.貴州大學 林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 2.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5)以黔南地區獨山縣國有林場不同林齡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機碳為研究對象,對獨山縣國有林場土壤有機碳含量和土壤有機碳密度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①不同林齡馬尾松林土壤有機碳含量及密度分別在9.98~15.93 g/kg和9.69~14.48 kg/m2范圍之間,平均值為11.98 g/kg和11.2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2年2期2012-12-28

  • 基于遙感數據的孝義市土壤有機碳空間格局
    30801)土壤有機碳作為土壤肥力以及環境質量狀況的重要特性,是制約土壤理化性質的關鍵因素,保持土壤中充足的有機碳是土地可持續利用和作物高產的先決條件[1,2]。土壤有機碳空間格局的研究既是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又對研究土壤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地統計學方法已經被證明是分析土壤特性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變異規律的有效方法之一[3],但其較少考慮到影響土壤有機碳空間分布的過程因素,無法全面模擬環境因子對土壤有機碳分布的影響,而且地統計方法耗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年6期2012-09-11

  • 亞熱帶日本落葉松中、幼齡林土壤有機碳密度和分配特征
    松中、幼齡林土壤有機碳密度和分配特征馬豐豐, 張燦明*, 羅 佳, 牛艷東, 吳天樂(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本文基于32塊樣地土壤數據,對亞熱帶日本落葉松中、幼齡林的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1)中齡林的有機碳含量、有機碳密度明顯高于幼齡林;(2)混交林的有機碳含量、有機碳密度明顯高于純林;(3)0~80cm的土壤有機碳密度為172.25t/hm2。有機碳主要集中在表土層0~20cm處,此表土層有機碳密度分別

    湖南林業科技 2010年4期2010-11-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