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

  • 5000 年前良渚人的一天是怎么過的
    地區,生活著一群良渚人,他們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5000 多年前,尚玉的良渚人在余杭的山間平原建立了良渚文明的都城——良渚古城。他們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卻遙遠而神秘。5000 年前的良渚人每天都做些什么?他們的生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又有哪些區別?通過考古學家的發現,這些謎團正逐漸被揭開……良渚人吃什么良渚古城鐘家港河道出土的菱角在我們的猜想中,五千年前的人好像過著食不果腹、茹毛飲血的日子,其實,良渚人的食譜相當豐富。良渚文化時期處于古地理氣候的

    中學生天地(A版) 2023年5期2023-06-29

  • 良渚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它是繼西湖和京杭大運河之后杭州第三項世界文化遺產。春節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良渚古城遺址,領略那里五千年前中華文化的魅力。大年初四,我們從家里出發,不一會兒便來到了良渚古城遺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沙土廣場,聽解說員介紹,這里竟然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區域——莫角山宮殿遺址。雖然昔日的宮殿已成一片廢墟,但是,一粒粒金黃的沙土,似乎在訴說著古人的智慧;一片片房屋的遺址,似乎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宮殿遺址的西側是反山王陵,陵墓中的陪

    小讀者·愛讀寫 2022年5期2022-07-07

  • 動物考古揭秘:“良渚人”愛吃什么肉
    ,5000年前的良渚人創造了輝煌的文明,而這一文明的基礎就是發達的稻作農業。不過,“良渚人”并不是僅吃米飯,他們的餐桌上少不了鮮美的肉食。近期,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考古平臺,作為“探秘良渚·文明之源”系列活動的重頭戲,“良渚的動物世界”展覽正在舉行。在這里,觀眾可以了解5000年前“良渚人”愛吃什么肉?!啊?span class="hl">良渚人應該吃豬肉最多,其次是鹿肉?!闭憬∥奈锟脊叛芯克膭游锟脊艑<宜捂榻B說,在良渚古城遺址里出土的哺乳動物骨骼中,豬骨約占80%,鹿骨約占10%。展

    華聲文萃 2022年7期2022-07-06

  • 良渚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它是繼西湖和京杭大運河之后杭州第三項世界文化遺產。春節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良渚古城遺址,領略那里五千年前中華文化的魅力。大年初四,我們從家里出發,不一會兒便來到了良渚古城遺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沙土廣場,聽解說員介紹,這里竟然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區域——莫角山宮殿遺址。雖然昔日的宮殿已成一片廢墟,但是,一粒粒金黃的沙土,似乎在訴說著古人的智慧;一片片房屋的遺址,似乎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宮殿遺址的西側是反山王陵,陵墓中的陪

    小讀者 2022年10期2022-05-28

  • 良渚古城遺址價值與經營原則
    蔣旭峰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是良渚文化的典型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見證地。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其作為世界遺產所具有的價值也應進一步得到展示和發揮。良渚文化最早發現于20世紀30年代,因良渚遺址而得名,學界普遍認同施昕更先生為良渚文化的最早發現人,這也是良渚文化考古的發端。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這一名稱,考古學界將其視為定論。2007年,良

    炎黃地理 2022年1期2022-03-13

  • 良渚古城遺址價值與經營原則
    撰文/蔣旭峰良渚文化最早發現于20世紀30年代,因良渚遺址而得名,學界普遍認同施昕更先生為良渚文化的最早發現人,這也是良渚文化考古的發端。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這一名稱,考古學界將其視為定論。2007年,良渚古城遺址被發現。此后,浙江省有關部門制定了長期的考古規劃,逐步厘清了良渚古城遺址的基本狀況。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的遺產價值和社會價值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豐富的遺產價

    炎黃地理 2022年1期2022-03-03

  • 良渚博物院:深掘中華歷史弘揚愛國情懷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美麗洲公園內,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良渚文化的考古遺址博物館。博物院總占地面積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由英國著名建筑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設計,建筑風格簡潔大氣,體現了藝術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和諧融合。博物院常規展覽面積4000余平方米,分為3個展廳,基本陳列展覽主題是“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覽依托“水鄉澤國”“文明圣地”“玉魂國魄”三個展廳,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了良渚文化的文化

    浙江林業 2021年7期2021-09-08

  • 看得見的良渚
    看見5000年—良渚王國記事》入選“文明薪火”類好書。這本書匯集了作者馬黎近十年來寫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記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來的歷程。推開一扇窗,看見5000年,通過這本書,看到考古背后的故事。保持對閱讀的熱忱,讓我們從關注一本好書開始,步履不停?!犊匆?000年—良渚王國記事》一書時間跨度縱躍5000年,該如何敘述每一個重要時刻?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v貫近1000年的文物分布,發生于5000年前的重要時刻,80多年一代又一

    藏書報 2021年17期2021-05-30

  • 看見5000年
    見5000年——良渚王國記事這是一本記錄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遺歷程的大眾讀物,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個方面:復雜的王國古城、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統、超精微雕刻具有統一精神信仰內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產;良渚考古80余年的歷程:良渚的初始發現、良渚王墓的發現過程、良渚古城的發現、良渚水利系統的發現;良渚申遺的歷程:良渚申遺文本的產生、良渚申遺評審。作者馬黎是《錢江晚報》的記者,長期蹲守考古現場,深度追蹤報道良渚遺址考古、申遺過程近10年。她的相關考

    飛碟探索 2021年6期2021-01-21

  • 首個“杭州良渚日”暨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啟動
    7月6日,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首個“杭州良渚日”暨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活動啟動。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于躍敏、市政協主席潘家瑋等出席活動。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干事奧托內等發來視頻祝賀。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進一步提升良渚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3期2020-09-28

  • 80件實物、99幅圖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遺全程
    ic3月21日,良渚博物院在閉館56天后正式恢復開放。同時,一個新展覽也開啟了。為了紀念良渚申遺成功,讓更多人了解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背后的故事,“見證——良渚申遺之路展”在良渚博物院臨展廳對公眾開放。這個展覽有些特別——這是一個以新聞式的視角、紀實感的故事、現場感的表達為展陳方式的主題展覽。良渚古城遺址為何能成功申遺?申遺有何意義?展覽將通過80件實物、99幅圖片,以及多個互動新媒體,首次全景式展現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背后的歷程,揭開那些不為人知的動人故

    文化交流 2020年4期2020-04-20

  • 多維視角探源中華文明
    振奮的好消息,“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作為東亞地區首個入選世界遺產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它的入選將大大推動世界對于中華文明“上界”的承認與理解。在“良渚”舉世聞名的同時,我們也不禁想要進一步探尋“良渚古城遺址”是怎樣的存在,“良渚文明”有著怎樣的內蘊。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學者集體編纂而成的“良渚文明”叢書是一套

    北方人 2019年22期2019-12-03

  • 書訊
    良渚古城綜合研究報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本書為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與多學科研究成果的匯總,是一部較為全面的綜合性研究報告,對良渚古城城墻、城內貴族墓地、城內宮殿區、城外遺址、城郊祭壇、外圍水利工程等考古發掘工作以及良渚文化中神權與王權的體現、治玉技術、古城營建工藝、古城興衰與環境等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匯總。全書由“良渚與太湖”“宗教—王權與藝術”“治玉技術與工藝”“良渚城的興建”“城內的貴族墓地”“城墻遺址的考古”“城河

    中國文化遺產 2019年4期2019-11-18

  • 良渚玉器 跨越千年的愛戀
    玉鵬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杭州也成為擁有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作為良渚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良渚玉器,也更加為收藏界人士所關注。想要了解良渚玉器,其發現、研究的歷史是不能忽略的,希望通過本文的梳理,為您勾勒出這段長達千年的發現史。如果以1936年施昕更的考古發掘為標志,良渚遺址從發現到申遺成功歷經83年時間。實際上,作為良渚文化重要遺存的玉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為人所知。其不僅被著錄于中國現存最

    中國收藏 2019年8期2019-10-28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數量世界第一
    Комитет Всеми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Объединенных Наций по вопросам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уки и культуры (ЮНЕСКО) внёс развалины китайского древнего города Лянчжу в Список Всеми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в качестве культур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После этог

    伙伴 2019年8期2019-09-24

  • 刷屏的史前遺址
    決議,將中國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一時間,“良渚”這兩個字迅速占據了各大新聞頭條。在中國的考古史上,恐怕難有一個史前遺址,能獲得大家如此之多的關注,那么這一次,良渚到底有何不同?這次申遺的成功,意味著中國已有55處世界遺產,將與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同時,這也意味著中華5000年文明找到了有跡可循的科學證據,填補了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城市考古遺址在世界遺產名錄當中的空白。但良渚古城遺址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意義并不止于此……發現良渚揭開古國文明的

    環球人文地理 2019年8期2019-09-18

  •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發現
    一座5000歲的良渚古城展露在世界面前,中國古文明一角的光輝閃耀于世人。今天世界擁抱著良渚,良渚古城遺址被接納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員,世界由良渚的發現看到了文明中國初始出現時那一角的絢爛。良渚自發現以來,特別是近10多年來,考古不斷有令人振奮的新發現,這也不斷更新、提升著我們對良渚的認識。良渚考古發現大體可以歸納為三大時段,即陶器、玉器與大型墓葬、城址與大型水利工程,這三大發現認知時段。最早是良渚考古的奠基階段,此刻我們特別懷念前面兩代學者,他們大都已經作古

    公關世界 2019年20期2019-09-10

  • 良渚文明叢書” 輸出多語種版權
    學出版社舉行的“良渚文明叢書”多語種合作出版簽約儀式暨“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據了解,“良渚文明叢書”是浙江省文物局“面向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的保護研究成果應用及轉化”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學者,圍繞近年來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集體編纂而成,從不同的主題系統地講解了良渚文明的重要方面。叢書自7月7日出版面世以來,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目前已輸出英語、俄語、吉爾吉斯語、馬

    出版人 2019年9期2019-09-09

  • 良渚先民 一日三餐吃什么?
    良渚人飲食的可是非?!爸v究”的。太湖流域盛產水稻,這自然成為當時他們的主食之一。作為主食的稻米,在良渚古城屢有發現。在莫角山東坡灰坑內,發現了2.6萬斤炭化稻谷,很有可能是宮殿區糧倉失火后傾倒而成。除此之外,由于地緣關系,水里的螺蚌魚蝦、陸上的鹿豬牛雞也成為良渚先民的食物,“飯稻羹魚”輔以狩獵和飼養家畜,具有平衡的膳食結構。此外,果蔬類的南酸棗、桃、李、杏等,淀粉類的菱角、芡實和蓮,都是良渚先民的可食用植物。偶爾,結束一天的勞作,先民們也會拿出自制的米酒,

    杭州 2019年26期2019-09-08

  •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叢書”
    學出版社出版的“良渚文明叢書”的首發式暨“走向世界的良渚文明”展高校行啟動儀式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基礎圖書館舉行?!?span class="hl">良渚文明叢書”是浙江省文物局“面向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的保護研究成果應用及轉化”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學者,圍繞近年來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集體編纂而成,從不同的主題系統地講解了良渚文明的重要方面。叢書定位為面向大眾的通俗類科普讀物,以期更好地傳播良渚文明,講好良渚故事。

    出版人 2019年8期2019-08-26

  • 感知良渚文明的前世今生
    木槌重重落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作為中國目前所能確證的最早的文明,良渚文明是輝煌而神秘的存在?!鞍耸d面朝黃土苦讀無字之書櫛風沐雨,五千年源溯良渚注解華夏文明石破天驚”,四代良渚遺址考古人多領域、全方位的發掘研究,使良渚文明得以有更深入的發現和更廣泛的傳播,不斷刷新我們對良渚遺址、良渚文化以及中華文明起源的認知?!?span class="hl">良渚文明”叢書,

    出版人 2019年8期2019-08-26

  • 翻開11本書,讀懂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叢書發布現場。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良渚文明,感受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良渚文明》叢書做了全方位立體解密?!?span class="hl">良渚文明”叢書一套書共11冊,是浙江省文物局“面向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的保護研究成果應用及轉化”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學者,圍繞近年來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集體編纂而成,從不同的主題系統講解了良渚文明的重要方面。叢書包含——《神王之國:良渚古城遺址》《

    文化交流 2019年7期2019-07-26

  • 良渚大美
    尋,我們再一次與良渚文明相遇,感受到曾經的輝煌。從考古人的手繪,到學者專家的書寫,這個“史前王國”的景象仿佛歷歷在目。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更是在保護遺址本體的前提下,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展示良渚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讓古老的中華文明更好地走近普羅大眾。An Overview of LiangzhuThe majestic palaces of Liangzhu are long gone, but we can imagine the splendor and glo

    文化交流 2019年7期2019-07-26

  • 看見良渚玉,看見千年
    玉琮王良渚古城,是良渚王國權力與信仰的中心,而玉器作為權力與信仰的載體,在良渚王國中占據極其特殊的地位。玉文化與治玉精神傳承至今。而玉象征的含義,也為良渚新時代的文化發展注入新的內涵。良渚好玉良渚古城遺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總量達1萬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為隨葬品出土于分等級墓地,總數不少于7000件,材質以透閃石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鉞、玉璧、三叉形器、冠狀飾、錐形器、玉璜、半圓形飾、柱形器、玉鐲、玉織具、玉紡輪等,以

    文化交流 2019年7期2019-07-26

  • 淺談紫砂“良渚情懷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回眸過往,朦朧的良渚文化成為秦漢以降各朝的謎,宋代與清代帝皇對它有過憧憬,以器物顯崢嶸。宋時聽聞上古的“神器”而不得,亦或是玉料稀貴,故以瓷器代之以祭器。而嗜玉成癖的乾隆皇帝藏良渚古玉為最,這些都是前代對良渚文化感性的認知。這款紫砂“良渚情懷壺”(見圖1)便是對良渚文化傳承的結果,值得考析。圖1 良渚情懷壺1 紫砂“良渚情懷壺”的造型紫砂“良渚情懷壺”造型端莊大氣、古韻盎然、器型古樸,線條簡潔流暢、寓意深邃,將良渚文化以刻繪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壺器為半

    江蘇陶瓷 2018年4期2018-09-17

  • 良渚文化 文明之光
    ,位于杭州城北的良渚古城遺址如同一部凝固的歷史,無聲地傳遞著穿越5000年時光的精神力量。早在5300年前,良渚先民在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36000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締造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開創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歷史先河。今年1月,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正式致函聯合國,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近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良渚古城遺址調研中提到,良渚古城遺址實證了中華5000年文明史,實證了杭州

    杭州 2018年29期2018-08-24

  • 良渚紀行
    ■“良渚偉大得不真實?!蔽腋袊@道。身邊的同學點點頭:“嗯,尤其想到這一切誕生于石器時代?!碑斕と?span class="hl">良渚博物館的那一刻,當真正觸及這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時,良渚才被我真正理解。在五千年前,偉大的良渚人就已經擁有了精致細膩的玉器,沒有人能解釋得了匠人們如何在堅硬的玉器上雕刻如此復雜的紋飾。指甲蓋大小的地方要畫63條紋路,讓我贊嘆有加,究竟要用多少時間和多少物質基礎才能支撐這龐雜的工程呢?而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磨玉的工具竟然是石英砂和麻繩。良渚“神徽”的出土,竟

    中學時代 2018年5期2018-07-21

  • 良渚紀行
    屬中學 周欣桐“良渚偉大得不真實?!蔽腋袊@道。身邊的同學點點頭:“嗯,尤其想到這一切都誕生于石器時代?!痹?span class="hl">良渚博物館,我和同學都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早晨五點多鐘起床,我帶著滿臉倦意聽了一場有關良渚的講座。迷迷糊糊度過了兩個小時,收獲了一點最初的印象和迷蒙的憧憬。直到踏入良渚博物館的那一刻,當真正觸及這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老文明之時,良渚的意義才被我所理解。在五千年前,偉大的良渚人就已經擁有了精致的玉器,沒有人能解釋得了那時的匠人如何在堅硬的玉石上雕刻如此復雜的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5期2018-05-18

  • 良渚博物院,讓史前文明走進公眾視野
    文任日瑩良渚博物院,讓史前文明走進公眾視野文任日瑩受訪人:馬東峰良渚博物院院長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顯示出了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良渚遺址為研究世界早期文明起源提供了獨特的見證。在良渚博物院里,隱藏著一段已消逝的歷史,它記載了五千年前,一個文明古國的物質和精神世界。記 者:作為一座以良渚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良渚博物院于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吸引無數游人前去一探“神秘古國”,請您談談博物院設計和建設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杭州 2017年8期2017-09-12

  • 良渚博物館:平民化的專業博物館
    良渚博物院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良渚美麗洲公園內,是一座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館,于2008年9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院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000多平方米,內設3個常規展廳、1個臨時展廳以及文物專用庫房、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信息資料中心和為公眾開放的休閑場所等。開院3個多月,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21萬人次,形成了“專家叫好、百姓叫座”的良好局面。博物院基本展覽總主題為“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類或

    中國文化遺產 2009年1期2009-03-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