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朗族

  • 布朗族音樂研究綜述
    100012)布朗族社會歷史和文學的調查工作始于20 世紀50 年代,但對布朗族音樂文化的記錄則起步稍晚。1978 年出版的《少數民族歌曲選》始見有布朗族歌曲的記載,1980 年發表在《人民音樂》上的通訊文章《第一次到北京參加會演的少數民族節目》始見對布朗族音樂活動的報道。20 世紀80 年代,袁炳昌和田聯韜兩位學術前輩對布朗族音樂進行初步調查并發表了《布朗族音樂簡介》,后又有《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的布朗族音樂條目內容,以及建立在之前初步考察基礎

    戲劇之家 2023年29期2023-11-23

  • 云南西雙版納勐??h布朗民間醫藥調研
    【摘 要】 以布朗族民族醫藥文化為研究對象,運用實地調查、人物訪談、查閱收集文獻資料的方法,深入云南省布朗族分布最多的勐??h布朗族聚居地進行田野調查。了解當地經濟情況以及布朗族醫藥在該地區的發展狀況,為實現對布朗醫藥文化的搶救、傳承和保護,以及進一步發掘整理與傳承布朗族醫藥文化打下基礎?!娟P鍵詞】 布朗族;布朗民間醫藥;傳統醫藥【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3)03-0001-05Investig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23年2期2023-06-27

  • 布朗族民歌
    布朗族民歌傳統音樂Ⅱ—1142008 年云南省勐??h國家級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彈唱)是布朗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歌形式,曲調繁多,內容豐富,按題材內容可分為短歌(包括勞動歌、風俗歌、遷徙歌、恨歌、頌歌、情歌、兒歌等)、長篇抒情詩、敘事詩等。主要流行于西雙版納州勐??h的打洛鎮、布朗山鄉、西定鄉和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哈尼族鄉等地,另外還有與打洛鎮一江之隔的緬甸撣邦第四特區布朗族聚居地。布朗族民歌源于該族先民的歌唱,在布朗族民間音樂基礎上吸收傣族音樂形成。布

    心聲歌刊 2022年2期2022-11-05

  • 西雙版納布朗族聚落鄉土景觀影響因素分析
    地形對西雙版納布朗族聚落的影響深入到方方面面,對聚落整體格局的影響則更是直接、深刻。布朗族聚落選址在不過于陡峻的山麓、山腰、山腳留作田地是為了在復雜的山地環境中滿足農耕需求[1]。因此,將平坦地段用作田地,而居住空間選擇在山麓、山腰。由于受到山地地形的影響,布朗族聚落呈帶狀分布,因為在山地環境中,聚落的平面形式要么平行于等高線,要么垂直于等高線,無論是哪種形式,帶狀形式都是最佳的形態。另外,布朗族聚落建筑為了適應地形而呈臺地布置,聚落因此呈現出層層疊疊、錯

    現代園藝 2021年20期2021-12-06

  • 外援幫扶與內生激勵:“直過民族”整體脫貧的布朗族(莽人)模式
    表性與典型性的布朗族(莽人)為個案,總結整體脫貧的布朗族(莽人)模式,以期能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的扶貧脫貧問題提供可資參考的樣本,也能豐富始終致力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與實踐。學界有關直過民族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研究有三個方面的啟發。一是關于直過民族的發展豐富了我國民族理論的觀點:王磊認為,直過民族的發展經歷了生產關系、生產力到全面發展的三重跨越;(3)王磊:《我國“直過民族”的三重跨越》,載《廣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2021-12-01

  • 云南布朗族傳統文化對藥用植物種質多樣性的影響*
    的損失[5]。布朗族分布范圍較廣,民族歷史悠久,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醫藥文化。云南省勐??h是全國布朗族人口最多的縣,由于地處西南邊陲,境內地勢條件復雜,氣候環境多樣,山峰、丘陵等交錯分布,導致了該地很少與外界聯系;而這獨特的地理環境恰也保存了大量豐富的傳統文化與生物資源[6]。但是,隨著21世紀初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和商業爆發性增長,民族傳統文化受到現代文化的強烈沖擊[7],傳統醫藥知識和藥用植物的使用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為保

    西部林業科學 2021年5期2021-09-26

  • 布朗球的價值與功能
    發展的競技價值布朗族人居住的村寨因地理條件的限制相互之間居住的較為分散,這給族人日常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布朗球是布朗族傳統體育中群體性較強的項目之一,是一項具有較強社會行為的體育項目,其項目參與者必需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游戲規則與傳統的道德規范。通過布朗球這一群眾參與性較強的傳統體育項目,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為生活方式、個人習慣等原因產生的隔閡,而且也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族與族之間的交流,為不同個體、不同民族之間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感情交流的平

    當代體育 2021年4期2021-09-10

  • 布朗族飲茶習俗的研究與思考 ——以瀾滄芒景村為例
    650000)布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云南世居少數民族之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布朗族同其他民族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根據《華陽國志》記載,永昌一帶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區,部族眾多,分布很廣,很早就活動在瀾滄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板恕敝械囊恢Ь褪乾F今布朗族的先民[1,2,4,6]。在汗牛充棟的史籍中,從先秦時期起,就出現了有關布朗族先民“百濮”(濮人)部落群族與中原地區頻繁交往和隸屬各王朝的史料記錄,可謂在久遠的年代,布朗族就是我國多民族格局中

    福建茶葉 2020年7期2020-12-22

  • 布朗族的傳統醫藥實踐及其文化解釋
    西南云縣忙懷鄉布朗族兒童的瓦房帽(頭飾)為研究對象,從當地布朗族的醫療實踐和文化解釋兩個層面分析瓦房帽的特征及其傳統藥物使用,進而闡釋布朗族傳統醫藥行為所蘊含的疾病觀、健康觀、思維模式及其疾病防控和治療機制等問題,是理解布朗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新視角,同時,對于拓展醫學人類學研究范圍、豐富人類學實證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娟P鍵詞】 布朗族;瓦房帽;傳統醫藥;闡釋【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0)3-0001-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20年2期2020-04-07

  • 布朗特貢,茶道燕梳
    濮人后裔被定為布朗族,在云南境內主要聚居在兩座高山上,一座是勐??h的布朗山,另一座是原屬于版納、后劃歸普洱瀾滄縣的景邁山,總人數大約為20萬人,因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約為12萬人。諸多依據表明,云南布朗族人是最早發現、利用并自己栽種茶樹的民族,布朗族將他們古代的頭人——叭哎冷尊為“茶祖”,建了“茶祖廟”,一年一度“??挡枳婀潯笔?span class="hl">布朗族最重要的節日,連慶數天,內容包括呼喚茶魂、祭拜茶祖、祈福納祥。芒景寨的“??挡枳婀潯笔敲磕?月13日至17日

    上海保險 2020年2期2020-03-05

  • 保山地區布朗族文化的現代化思考
    678000)布朗族是云南境內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民很早就已經在瀾滄江西岸的永昌一帶居住,后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統治,逐步向南遷徙到鎮康、鳳慶、臨滄一帶,主要居住在人煙稀少的深山中。中原漢族曾稱呼布朗族先民為“樸子蠻”、“樸子”、“撲”、“蒲滿”、“蒲人”等。唐宋時期,“撲人”受南詔、大理政權統治;明朝設順寧府,以蒲人頭人充任土知府。后來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發展為如今的布朗族。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根據本民族人民意愿,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生活的區域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9期2020-01-18

  • 淺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布朗族彈唱
    【摘要】布朗族彈唱是布朗族人民一種常用的表達手法,常常用來表達本民族的文化以及人民對民族的深厚情感,其唱腔委婉生動,可以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其唱腔清脆悅耳,海豚音在它的面前也不過爾爾。根據不同的演唱內容可用不同的三種方式演唱其優美的韻律?!娟P鍵詞】布朗族;彈唱;音調韻律【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引言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經過了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由各個民族的人民在發展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累積沉淀而成的,它維系著各民族之間的情感,使人民之

    中國民族博覽 2019年10期2019-11-29

  • 淺析景邁山布朗族文化與旅游開發
    、佤族、傣族、布朗族、回族、白族、瑤族、傈僳族、苗族、蒙古族、景頗族14個世居民族。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10萬的有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5個民族,人口超過1萬的有布朗族、回族、白族、苗族、瑤族5個民族,其余民族人口均在萬人以下。茶文化作為一種植根于飲茶大眾生活的文化元素,其中所承載和包含的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元素,還有著豐富而全面的精神內涵。普洱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可以借此來提升普洱茶的附加值,獲得更大的財富增長,近年來已經有許多企業開始

    福建茶葉 2019年5期2019-09-12

  • 布朗族民族文化及其特征
    楊慧敏摘要:布朗族是我國人數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自治州、思茅市、臨滄市和保山市。布朗族在與其他民族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豐富多樣民族文化。本文從民俗文化、服飾文化方面探析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及其特征。關鍵詞:布朗族;民族文化;特點布朗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云南特有民族之一,也是我省7個人口較少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總人口近10萬人,主要在西南邊境瀾滄江和怒江流域活動的西雙版納、普洱、臨滄、保山等地的邊疆山區或半山區,與漢、傣、哈

    學習與科普 2019年13期2019-09-10

  • 茶山圣地 布朗風情
    朋友小聚,適值布朗族山康茶祖節,剛好收到了朋友寄來的新茶。茶香縹緲,不禁勾起了對芒景布朗族茶園的回憶。因工作關系,我于2013年到云南省鶴慶縣掛職一年,有機會深入布朗族村寨體驗生活,結交了不少布朗族朋友,時常被他們的熱情和淳樸所感動。布朗族人那些古老而有趣的茶俗與茶文化,于今記憶猶新。以茶為命的布朗族人在我國重要的產茶區—云南省瀾滄縣芒景地區,至今還生長著較多的野生茶樹,保留著世界罕見的一片古茶樹林。每當春季進入采茶季節,經常會看到布朗族女子唱著《采茶歌》

    中華瑰寶 2019年5期2019-09-10

  • “旅游+”視域下淺析景邁山布朗族文化
    民族——景邁山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在為今后的民族文化研究提供素材的同時,提出相關建議與意見,助推布朗族文化的弘揚和景邁山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關鍵詞:普洱;布朗族;文化;旅游0 引言普洱,世界茶樹原產地,古時是百濮、百越居住的“閔濮之鄉”之一。普洱市土地面積占4萬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68.9%,被譽為地球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1]截至2013年,普洱市總人口約254.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55.1萬人,約占總人口的61%。境內有漢族、哈尼族、彝

    藝術科技 2019年8期2019-07-24

  • 詩意地棲居:李俊玲《流水飛花》中的生態審美
    美的視角去關照布朗族女詩人李俊玲的作品《流水飛花》,可以體悟到其詩歌葉脈之源的存在之美、細碎時光中的自然之美、尊重個體價值的生命之美?!娟P鍵詞】 李俊玲;《流水飛花》;布朗族;生態審美李俊玲,云南保山布朗族女詩人,其代表作品《流水飛花》是她個人出版的第一部詩集,云南民族大學黃玲教授高度評價這是布朗族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詩集,它的出版結束了布朗族沒有個人詩集的歷史,可見《流水飛花》在云南當代少數民族女性作家創作中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現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6期2019-07-15

  • 布朗族蜂桶鼓舞文化探微
     郭振華摘要:布朗族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代表性舞蹈,民族特色鮮明,舞蹈形式豐富多彩,與此同時布朗族蜂桶舞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一筆可貴的、無形的文化遺產。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對布朗族蜂桶鼓舞文化進行了研究,對蜂桶鼓舞進行研究并探討國內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為人們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布朗族蜂桶鼓舞文化提供參考。關鍵詞:蜂桶鼓舞 布朗族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9)3—0

    武術研究 2019年3期2019-05-20

  • 布朗族小三弦彈唱淺析
    甸縣文化)施甸布朗族的彈唱起源于生產生活及崇尚自然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隨著社會與歷史演變,彈唱就成了口授民族歷史、身傳歌舞知識以及男女談情說愛選擇配偶的最好方式。筆者從施甸布朗族彈唱的歷史淵源、目前的基本概況與存在狀態著手,探討如何將布朗族彈唱結合時代文化的要求繼承與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span class="hl">布朗族彈唱概述布朗族小三弦彈唱是流傳于施甸布朗族地區的特殊曲藝藝術形式,具有較強的審美情趣而深受百姓喜愛世代沿襲。布朗族是施甸境內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有語言無文字,文化

    民族音樂 2019年1期2019-04-09

  • 自在·自覺·自信:“布朗族彈唱”傳承實踐邏輯及動力
    指外來文化介入布朗族社會前布朗族彈唱在村寨內部或者布朗族社會內部的發生與傳承?!拔幕杂X”意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發展的趨勢,并對文化轉型具有自主能力,以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學者的自主地位”。[3]提出緣由主要是針對少數民族在進入信息社會時如何進行自己的文化轉型這一問題。文化自覺就是要既發揮原有文化的特長,也要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優點。費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覺”,是希望一個民族對自己的

    貴州民族研究 2019年4期2019-03-17

  • 布朗族與拉祜族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比較
    [1]。為了解布朗族、拉祜族兩個云南古老的土著少數民族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采用2014年9~11月對云南省布朗族與拉祜族中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原始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為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水平,針對性的開展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1. 研究對象與方法1.1 對象本課題的調研時間為2014年9月~11月,選取了云南省布朗族與拉祜族聚居區的6所中學學生進行測試,選取測試的民族學生父母均是布朗族與拉祜族,測試學生的年齡按照全國學生體質調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9年11期2019-01-19

  • 特色小鎮鄉村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 ——施甸擺榔金布朗風情小鎮的實證研究
    拓與系統研究。布朗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特有的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施甸縣是我國布朗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主要分布在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和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兩個民族鄉,該兩個布朗族鄉是布朗族傳統文化保留較為系統而完整的地區之一,其布朗族傳統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文章以“施甸擺榔金布朗風情小鎮”創建云南省一流特色小鎮為契機,通過田野調查和入戶深度訪談挖掘、總結施甸布朗族傳統民族文化資源及特點,在系統分析其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中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8年10期2018-12-10

  • 淺析擺榔鄉布朗族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
    何淑婷摘 要:布朗族傳統武術是布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現代社會的變遷和發展,布朗族村寨習俗、文化經濟、社會區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思想意識形態發生了轉變,布朗族傳統武術的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觀察法、訪談法、數據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擺榔鄉布朗族傳統武術文化的開展、傳承情況進行探究和分析,旨在為擺榔鄉布朗族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提供一些依據與參考,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關鍵詞:擺榔鄉 布朗族 傳統武術 傳承

    當代體育科技 2018年20期2018-06-11

  • 布朗族文化與傳承現狀淺析
    徐波[摘 要]布朗族,在中國民族大家庭里,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樣,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布朗族傳統文化正面臨著流失和消逝的危險,本文就怎樣在現代化過程中傳承布朗族傳統文化淺談個人的認識。[關鍵詞]布朗族;文化特點;傳承現狀;保護發展[中圖分類號]K103 [文獻標識碼]A據研究,布朗族是古代“百濮”或“濮人”的后裔,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最初,該民族多分布在紅河、怒江、瀾滄江中下游地區,以后逐步遷至今云南南部邊境沿線和中印半島廣大地區。他們勤勞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6期2018-05-14

  • 回顧與思考:新中國成立以來“布朗族”研究綜述
    45000 )布朗族是云南省 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歷史上長期分散聚居,是“濮”人的后裔。布朗族研究主要以國內為主,國外少見相關研究。國內古代文獻零星記載布朗族先民的社會生活狀況,歷史上也少有專門從事布朗族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者。筆者在收集新中國成立以來布朗族42部研究著作和389篇論文的基礎上,對其歷史文獻及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發現趙瑛[1]只對20世紀80、90年代有關布朗族的編著和專著做了全面梳理,較少涉及研究論文,也未注重介紹研究成果的主要觀點,多數是

    銅仁學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1-28

  • 淺談2000年來布朗族文化發展現狀 ——以施甸縣木老元鄉為例
    滄、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就是云南省少數民族中的代表,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形成相對獨立文化格局,文化特色保存相對完整。但近二十年來,隨著云南省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布朗族傳統農耕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現代商品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傳統文化發展選擇面臨新的問題。一、文化中的“鄉土味道”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產物,布朗族文化是布朗族先民在與自然長期和諧共存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千百年來,布朗族文化作為維系布朗族人民團結進取的重要精神紐帶,被賦予極高的人文內涵。生

    大眾文藝 2018年4期2018-01-28

  • 云南永德布朗族貢母節研究
    縣永康河流域的布朗族作為研究主體,將以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母愛思想的布朗族貢母節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屬于對一個民族節日的全方位研究,展示出一個民族節日全景式的面貌。關鍵詞:布朗族;貢母節;民族文化一、引言布朗族歷史上有“布朗”“烏”“阿佤”“翁拱”等自稱,學術界一般認為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與佤族、德昂族有著深厚的族屬淵源關系。東漢永年十二年(公元69年),漢王朝在哀牢地區設置了永昌郡,統轄今德宏、臨滄及大理南部各縣。三國時期,滇東、滇西地區由于大規模戰

    青年時代 2017年30期2017-11-28

  • 云南施甸縣布朗族體育文化變遷研究①
    9)云南施甸縣布朗族體育文化變遷研究①楊建美(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99)布朗族是云南獨有的老土著民族之一,隨著經濟發展,布朗族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能得到良好傳承而逐漸遺失。該文通過對云南施甸縣布朗族進行觀察法、實地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等對云南施甸縣布朗族體育文化現在的發展情況狀況進行訪談、調查,了解施甸縣布朗族體育文化發展以及變遷的現狀,以便能夠復蘇布朗族體育文化,在現在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施甸縣 變遷 布朗族 體育文化隨著經濟

    當代體育科技 2017年6期2017-11-27

  • 布朗族音樂文化探究
    博物館 楊紅梅布朗族音樂文化探究□ 文 / 云南民族博物館 楊紅梅布朗族是我國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其音樂文化內容豐富、曲調優美,受到布朗族及其周邊地區群眾的廣泛喜愛。布朗族樂器主要可分為管弦樂器與打擊樂器。管弦樂器包括羊角號、嗩吶、竹笛、牛角琴、四弦琴以及三弦等,通常在婚慶等喜慶的節日當中使用;打擊樂器有铓鑼、魚罄、鼓等,其中鼓的種類非常多,包括長鼓、大鼓、木鼓、象腳鼓等,此類樂器通常在宗教活動當中使用。按照音調來區分,布朗族音樂大致可分為索、森、宰、脫

    今日民族 2017年4期2017-05-13

  • 少數民族音樂
    布朗族,是不是名字有些熟悉呢?是不是與之前介紹的布依族名字很相近呢?其實,兩個民族雖然都住在我國的西南地區,但說著兩種不同的語言,因此也沒有多大關系呢。懂得天文地理的布朗族布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以種水稻為主。這種靠天吃飯的民族,對天氣變化特別注重。所以布朗族人不斷總結經驗,積累了不少天氣變化規律的知識,有一套原始的辨別方位、季節和氣候的方法。布朗族人有很多諺語,比如“月亮帶傘要下雨,太陽帶傘要天干”“河澗(jiàn)青蛙咯咯叫,天快要下雨”等。很有意

    琴童 2016年12期2017-01-16

  • 云南布朗族成人Heath-Carter法體型研究
    0387)云南布朗族成人Heath-Carter法體型研究董文靜,杜慧敏,鄭連斌,張興華,賈亞蘭,宇克莉(天津師范大學a.生命科學學院,b.天津市動植物抗性重點實驗室,天津300387)運用Heath-carter人體測量法,對云南布朗族604例(男性248例,女性356例)成人進行體型研究.結果表明,布朗族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型值分別為3.5-6.1-1.6和5.4-5.8-1.0,均屬于偏內胚層的中胚層體型,男性和女性的骨骼和肌肉均較為發達.單因素方差分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12-14

  • 讓芒景布朗族文化世代流芳
    / 譚春讓芒景布朗族文化世代流芳□ 文 / 蘇國文 圖 / 譚春布朗族祭茶魂“想那個地方,青翠的山崗,山花在開放,清泉在流淌;想那個地方,炊煙繞夕陽,茶的搖籃,云的故鄉……”歌曲《想那個好地方》生動描繪了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景邁山秀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據當地傣文石碑記載,景邁山古茶林已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現擁有古茶林面積2.8萬畝、古茶樹320余萬株,是瀾滄江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茶林景觀最典型、文化內涵最豐富、人地關系最和諧的古茶

    今日民族 2016年11期2016-12-10

  • 布朗族傳統村莊老南東村交通體系研究及啟示*
     小 施維克?布朗族傳統村莊老南東村交通體系研究及啟示*楊小 施維克摘 要本文采取實地調研的方式,對云南省布朗族傳統村莊老南東村的現狀交通體系進行分析與評價,預測老南東村未來生產生活方式的發展與交通的關系,分析老南東村傳統干欄式民居在當下交通發展下的適應性,并根據其現狀交通體系的特點,嘗試總結我國山地小聚落臺地式建筑布局的交通組織模式在滿足交通規劃體系條件下的適應性,這對當今傳統村莊發展下的交通規劃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關鍵詞村莊;交通體系;臺地式聚落;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16年2期2016-06-20

  • 普洱地區布朗族民歌的思想內容
    朱蕊摘要:布朗族是普洱14個世居少數民族之一,在他們居住區域流傳著歷史傳說歌、禮俗歌、勞動歌、情歌等多種民間歌謠。這些歌謠展示了布朗族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反映了布朗族感恩自然、崇尚美德的思想情感。關鍵詞:布朗族 民歌 分類 思想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6-0015-03普洱地區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瀾滄、墨江、景谷、思茅、景東等縣,他們的村寨大多數分布于海拔1500米至2300米左右的山岳地帶。布朗族

    藝術評鑒 2016年16期2016-05-30

  • 走進布朗族
    云南,了解一下布朗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布朗族的文化豐富多彩,民間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故事詩和抒情敘事詩,題材廣泛。歌舞頗(pō)受傣族歌舞影響,跳舞時伴以象腳鼓、鈸和小三弦等樂器。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境內的布朗山一帶的布朗族人擅長跳“刀舞”,舞姿矯健有力。少男少女愛跳“圓圈舞”。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布朗族人逢年過節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布朗族人善于種茶制茶,也很喜歡飲茶。姑娘們采下春茶后,制成散茶,又叫“大葉子茶”。她們還能制

    小雪花·成長指南 2016年4期2016-05-20

  • 布朗族稻作文化初探
    人口較少民族的布朗族在這一方面有著屬于自己的理解,因而形成了相對特殊的生活方式。就布朗族的稻作傳統和其在生活中對布朗族人民形成的影響做了介紹。關鍵詞 布朗族;稻作文化;原始宗教中圖分類號:I207.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15--02布朗族作為一個鮮有人知曉的少數民族,是云南省古老的原住民之一,也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現今總人數約9萬人。其聚局或散居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以及保山地區的19個市(縣

    南方農業·下旬 2016年5期2016-05-14

  • 布朗族傳統聚落構成及其禮儀
    治民【摘 要】布朗族傳統聚落是他們居住和生活的場所,是其生產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從不同側面記錄了他們歷史社會、經濟文化和民俗等信息,是布朗族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結晶,反映了他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歷程,具有極高的鄉土文化價值?!娟P鍵詞】芒景村;布朗族;聚落禮儀芒景是一個由668戶、2737人組成的村委會,下轄芒景上下寨、芒洪、翁基、翁洼6個村民小組,其中布朗族占98%,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惠民鎮。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的15

    科技視界 2016年8期2016-04-05

  • 茶祖祭祀儀式與社區互動
    【摘 要】茶在布朗族歷史文化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茶既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又是他們信仰的精神支柱。芒景村的茶祖祭祀儀式是布朗族歷史文化的載體,濃縮了其傳統文化的精華,帶有鮮明的地域性,是社區認同的文化標志。茶祖祭祀與社區互動,對傳統文化道德規范的傳承、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著重要的價值?!娟P鍵詞】布朗族;茶祖祭祀;社區互動1 地域背景景邁茶山位于中國云南省的西南邊陲,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隸屬普洱市瀾滄拉祜自治縣惠

    科技視界 2016年7期2016-04-01

  • 布朗族文化傳承發展的困境及對策探析
    50500)?布朗族文化傳承發展的困境及對策探析李杰1,2(1.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北京100081;2.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昆明650500)布朗族文化是以其宗教文化為核心形成的文化,當前,它的傳承與發展中出現了宗教信仰式微、受到現代化沖擊和影響等不同程度的困境。為使布朗族文化走出困境,應加大對布朗族地區的國家投入、發展民族生態經濟,促進各民族間的相互交流,增強布朗族的民族認同感。布朗族;民族文化;困境;發展[DOI]10.3969∕j.is

    大理大學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3

  • 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年度招標課題“布朗族的民間信仰與鄉村社會秩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MY2014YB04;2014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課題“滇南跨境民族地區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和諧研究”,項目編號:JD2014ZD28。?布朗族民間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基金項目: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標課題“布朗族的民間信仰與鄉村社會秩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MY2014YB04;2014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課題“滇南跨境民族地區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和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8期2015-03-19

  • 史籍中反映的布朗族傳統倫理道德觀念
    唐靜摘 要:布朗族是云南的一個少小民族,也是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民族,其倫理道德思想極為豐富。本文試圖通過漢文史籍的記錄,考察其中透露出的有關布朗族的傳統倫理道德,主要從布朗族家庭婚姻道德觀念、民俗禮儀中的道德思想和誠實守法、守信觀念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關鍵詞:史籍;布朗族;傳統倫理道德布朗族是云南特有的古老民族之一,也是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共有91882人(2000年),史稱布朗族的先民為“濮”。本文試圖通過漢文史籍記錄,考察其中透露出的有關布朗族先民文化,

    卷宗 2015年12期2015-01-07

  • 云南民族社會歷史變遷的影像記憶(九)
    仁 文/尹博林布朗族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的影像工作者在云南拍攝《中國民族志》影片的同時,留下了一批珍貴的圖片資料。本組圖片就是影像先驅們在瀾滄江兩岸等地區記錄下的當地布朗族人生產生活場景。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中下游兩側的山岳地帶,群山起伏,綿延千里,是祖國西南邊疆的天然屏障,這里也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的布朗族居住地。布朗族人民自古以來就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為共同開發和捍衛祖國邊疆作出了極大貢獻。作為跨國境民族之一的布朗族,他們還與居住在緬甸境內的

    云南畫報 2015年9期2015-01-06

  • 云南施甸布朗族舞龍習俗的流變與傳承研究
    銀龍?云南施甸布朗族舞龍習俗的流變與傳承研究楊春立 金黃斌 白銀龍(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采用實地調查等方法,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為背景,對云南省施甸縣布朗族舞龍文化的起源、流變與傳承過程中制約因素分析研究。就布朗族舞龍文化活動的體育特質傳承開發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舉措,為推動施甸縣布朗族舞龍習俗與民族體育發展相結合尋找更好的切入點,提供一定借鑒與參考。民族傳統體育;施甸縣;布朗族舞龍;傳承1施甸縣布朗族與舞龍習俗的情況概述

    體育科技 2014年1期2014-12-05

  • 布朗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教育策略探究
    的變遷與發展,布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必要增強布朗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布朗族地區傳承布朗族優秀文化。為此,要尊重布朗族人民的意愿,實現民族文化的自覺選擇;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布朗族傳統文化教育合力;實施民族語言教學,提高布朗“聽”“說”能力;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布朗族民族傳統節慶活動。[關鍵詞]布朗族;文化傳承;教育策略布朗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大約有人口91882人(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

    黑龍江史志 2014年9期2014-11-25

  • DREAM IN THE JUNGLE
    雨林深處的一個布朗族家庭收留了一個背包客,引發了一連串的歡笑、淚水和沉思In early April, the tropical heat douses the city of Jinghong in a lazy languor. Dogs idly sleep under the branches of gigantic glazed palms. By half past one, the restaurants that were open at

    漢語世界 2014年3期2014-02-25

  • 布朗族傳統信仰的變遷及其現實功能(二)
    著社會的發展,布朗族社區一些儀式活動已經失去了存在的現實意義,但一些傳統信仰及風俗習慣至今依然在布朗族現實生活中存在且延續下來,這主要是因為它們還能滿足人們的某些需要,具有如下現實功能:心理調適功能、生態保護功能及社會整合功能。關鍵詞:布朗族;宗教信仰;變遷;社會功能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哲社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學校教育與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項目編號:No.ZJY1202)的階段性成果。3 傳統信仰的變遷施甸及邦協的布朗族均相信“萬物有靈”

    卷宗 2013年7期2013-10-21

  • 布朗族傳統信仰的變遷及其現實功能(一)
    低下導致歷史上布朗族難以理解及抵御各種自然現象及災害,由此產生“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等原始宗教觀念,施甸的“接木龍”儀式、雙江的“祭”儀式及對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信仰均是這些觀念的現實體現。關鍵詞:布朗族;宗教;傳統信仰歷史上布朗族的生產力水平一度很低、生產方式較為落后,難以抵御各種自然災害,同時生產和生活資料幾乎完全依賴于大自然,加上科學知識極端貧乏,對自然界中發生的各種現象以及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生、老、病、死等這些千變萬化的現象難以理解,更不能掌握與駕馭,

    卷宗 2013年6期2013-10-21

  • 布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實踐與思考*——以 “布朗族彈唱”為例
    650091)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之一,自稱“阿佤”或“阿娃”,歷史上有“蒲滿”、 “烏”、 “翁拱”、“蒲人”、“樸子蠻”等諸多他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意愿統稱為布朗族。史學界一般認為布朗族源自古老的濮曼族群,與佤族和德昂族有著族屬淵源關系,語言上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F有人口約10萬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的勐海、勐臘、景洪,臨滄市的雙江、永德、鎮康、云縣、耿馬,保山市的施甸、昌寧及普洱市的瀾滄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1期2013-08-15

  • 布朗族歷史探源
    郗春嬡摘 要:布朗族既屬人口較少民族,也是云南歷史上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在歲月長河的洗滌歷練下,他們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由于其發展過程歷經磨難,多次流離失所輾轉遷徙,直至明清才安定下來逐步形成今天之格局。關鍵詞:布朗族;歷史;變遷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哲社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學校教育與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以布朗族為個案”(項目編號No. ZJY2012)的階段性研究成

    卷宗 2013年2期2013-05-14

  • 布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研究
    擬以云南勐??h布朗族為例,探討如何加強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關鍵詞:布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云南勐?;痦椖浚罕疚氖窃颇县斀洿髮W郗春嬡所承擔的教育部課題“云南人口較少民族教育實踐與文化變遷”(批號:11YJCZH194)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各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亦是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使命,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國家現代化等

    卷宗 2013年2期2013-05-14

  • 布朗族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關系初探
    屬的主權國家。布朗族是云南省世居的少小民族,探討其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實現民族國家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二、布朗族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歷程布朗族從民族認同到對國家的認同的形成已成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布朗族民族認同的歷程布朗族的民族認同是民族的自覺行為,表現為一種歸屬感。個體對其民族和文化的認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現有的民族認同理論也只能解釋民族認同的一些側面。[3](P98-108)布朗族通常都擁有共同的精

    懷化學院學報 2012年10期2012-08-15

  • 布朗族茶文化及其保護與傳承
    蘇鵬飛摘要:布朗族及其先民創造了豐富的茶文化。本文在總結概括布朗族茶文化的基礎上,分析了布朗族茶文化的特點和形成背景,并從保護布朗族聚居地的生態環境、尊重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發展民族茶產業、將布朗族茶文化的保護與茶馬古道的保護聯系起來、布朗族茶文化旅游開發的方式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布朗族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關鍵詞:布朗族;茶文化;保護與傳承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云南民族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中極具特色的而又重要的組成部分。云南的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35期2012-04-23

  • 布朗族宗教信仰與和諧社會構建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650031)布朗族宗教信仰與和諧社會構建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黃彩文1,李 杰2(1.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云南昆明650031;2.云南民族大學紀委辦公室,云南昆明650031)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往往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普洱、臨滄和保山等地山區或半山區的布朗族,既是我國的人口較少民族,也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和跨境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宗教信仰形態豐富多樣,原始宗教、南傳上座部佛教、基督教和漢傳佛教并存??偟膩碚f,布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12-08

  • 布朗族民俗價值解析
    南民族文化研究布朗族民俗價值解析李淑娟(南開大學 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天津 300071)布朗族是居住在我國云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布朗族人民在其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民俗風情,布朗族民俗研究對我們認識和研究布朗族的社會文化有重要價值。這里以介紹布朗族主要民俗文化為基礎,旨在對其民俗的主要特點及布朗族民俗對其社會的重要價值等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利于我們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態度來看待布朗族的民俗。布朗族;民俗;特點;價值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民群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4期2011-08-15

  • 布朗族民間信仰與差異化族群關系的建構 ——以老曼峨村為個案
    村為個案,分析布朗族如何利用民間信仰建構他們和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差異化的族群關系。筆者于2008年8月、2010年7月先后兩次赴老曼峨村進行田野調查。一、田野點概況布朗族是云南特有的15種少數民族之一,是云南的世居民族。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共有人口91882人,屬于中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少的民族。布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和佤族、德昂族同是古代濮人的后裔。1954年,布朗族被確認為單一民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南部及西南部、西部沿邊地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4期2011-01-18

  • 邦丙布朗族的傳統紡織文化
    7000)邦丙布朗族的傳統紡織文化楊竹芬(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 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云南 臨滄 677000)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部及西南部沿邊地區。布朗族紡織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手工藝,他們有悠久的紡織文化。到唐宋時期布朗族已經有了較高水平的紡織技藝,邦丙的布朗族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傳統的紡織工藝,因“衣”而產生的紡織文化真實地記錄了布朗族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研究布朗族的紡織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3期2010-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