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治

  • 黨建引領社會共治的理論基礎、時代意義與實踐路徑
    時代黨建引領社會共治提供理論基礎?!皣摇鐣崩碚搩忍N著二者的平衡,讓黨和國家權力實施的恰如其分,又不會過度擴張,在此基礎上對公民的自由與權力進行有效保障是這一理論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種矛盾也逐漸激化起來,制度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矛盾、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的矛盾、利益主體結構調整的等問題,亟需在法治基礎上實施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發展方略。在黨委、政府、市場和社會體系日益完善的條件下,單純依靠政府或是市場的一元治理結構顯然不適應當下經濟和社會發展

    經濟師 2023年3期2023-05-30

  •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路徑研究
    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加強風險交流,強化普法和科普宣傳,鼓勵社會監督,完善投訴舉報機制”。2022年國務委員、國務院食安委副主任王勇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指出“健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治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這表明,改變原先單一的政府監管和企業自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讓人人監管,走社會共治之路勢在必行。1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必要性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到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再到2015年的新《中華人

    食品安全導刊 2023年1期2023-03-07

  • 水治理中的國家與社會“共治” ——以明清水利碑刻為觀察對象
    成了國家與社會“共治”的水治理模式。因而所謂“治水國家”[4]43“治水社會”[5-6]“水利社會”[7-8]只是對中國治水歷史和模式在某一階段和某一角度的觀察、描述和概括。海外學界從水利視角對治理中的國家與社會關系進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卡爾·魏特夫(Karl.A.Wittfogel)①卡爾·奧古斯特·魏特夫(1896—1988),美國學者,原籍德國。。魏特夫通過對東亞和南亞平原三角洲地區的研究,認為東方國家的國家和社會的形成及其關系與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管理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11-23

  • 共治背景下警察執法公信力提升對策研究
    摘要:新時代“共治”的社會治理背景與警察執法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作為警察執法活動與民眾社會期待互動作用的結果,警察執法公信力具有鮮明的主體間性,這與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同治理模式相一致。隨著民眾主體意識的覺醒與警察執法互動性的增強,僅從警察自身出發采取措施提升執法公信力,效果并不顯著,甚至有陷入“塔西佗陷阱”的風險。共治背景下警察執法公信力的提升既要堅持黨委領導核心地位,牢記警察機關的主體責任,同時還要協同社會力量,發揮民眾參與的力量,強化法治保障

    領導科學論壇 2022年6期2022-07-13

  • 城市老舊小區治理的實踐邏輯
    、文化嵌入及合作共治四個方面。城市老舊小區治理應以尊重居民意愿為先,通過資源保障動員居民參與,以文化嵌入培育社區意識和形塑居民行為,同時政府力量、市場力量和社會力量就社區公共事務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在建立議事機制、嵌入機制、動員機制和互惠機制的基礎上展開合作共治。關鍵詞:社區治理;老舊小區;共治;實踐邏輯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8BZZ010)。作者簡介:曹逸航,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200234)。中圖分類號:D669.3文獻標

    領導科學論壇 2022年8期2022-05-30

  • 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法律與政策“共治”研究
    化的法律與政策“共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監測范圍需要進一步拓寬,市場準入條件不夠科學合理。通過實踐調研可以看出,在當前的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所涉及的市場容量和范圍往往沒有得到充分的拓寬,通常情況下只是在體制范圍內的環保部門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監測范圍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在社會以及市場方面的監測機構,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容量,往往會采取壓低價格的方式,不計成本低以搶占市場份額,或者通過篡改環境監測相關數據,爭取更多用戶,由此導致整個生態環境監測服務市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12期2022-02-06

  • 賦權理論的權能融合轉向:現象、空間與意蘊詮釋
    到統合、從分治到共治的權能總體性建構過程。綜合起來看,基于權能融合的賦權理論,乃是在社會總體轉型的基本情境中,立足于權能增長及其辯證運動,并通過構建權能共治共同體,來解決社會轉型中相對弱勢方權能不足的問題,以實現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權能發展,進而推動實現社會有效轉型的過程。關鍵詞:賦權理論;權能融合;共治;公平中圖分類號:C91-03文獻標識碼:ADOI:10.13411/j.cnki.sxsx.2021.04.008Convergence of the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12-08

  • 以“共治”達“高質”——基于多元主體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之路
    的人才。三、多元共治: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治理之路治理即“多個主體參與其中共同管理事務并承擔責任的過程,是一個多種機制上下互動、多種資源相互整合的過程,其特征具有多元性、民主性和協同性”[10]。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是“治理”概念的固有含義。如前所述,雖然多元主體對研究生教育有著各自不同的期盼,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一主體期盼的達成均離不開研究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滿足多元主體的期盼,提升其教育獲得感,必須改變傳統的自上而下的以政府為主導的單一的管理模式,使每一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2-03

  • 進出口食品安全“國際共治”策略研究
    協作,實施“國際共治”[1-2]。本文研究了進出口食品“國際共治”的內涵和相關國際規則,分析了實施進出口食品“國際共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推進“國際共治”策略建議,以期為國際貿易食品“共治”提供理論參考。1 進出口食品安全“國際共治”的內涵“共治”即共同治理?!爸卫怼保╣overnance)一詞來源于拉丁文和希臘語,原意是控制、引導和操縱。根據全球治理委員會的定義,“治理”是各種公共或私人機構以及個人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在食品安全領域,我

    口岸衛生控制 2021年2期2021-11-30

  •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失地農民安置社區治理研究
    系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一理念為鄭州市航空港區失地農民安置社區的轉型與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安置社區改善了失地農民的居住狀況,但社區治理也面臨著觀念落后、主體單一、體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要堅持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為指導,擴大參與主體,健全治理機制,構筑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區治理新局面。以鄭州市航空港區鄭港辦事處為例,分析失地農民安置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關鍵詞 共建;共治;共享;失地農民;社區治理中圖分類號:D669.3 文獻

    南方農業·中旬 2021年9期2021-11-19

  • 胡瑗經學的核心思想
    民本、重中庸、重共治。這些思想不僅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如針對佛老的挑戰、李翱的“滅情”說等),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理學家的繼承。關鍵詞:經學;性情;中庸;民本;共治中圖分類號:B2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21)07-0114-07胡瑗(993—1059),宋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所創建的“明體達用”之學,為宋朝培養了大批人才,影響深遠,故受到了皇帝、大臣的高度贊譽,如文天祥曰“經義治事,深究體用”①。學界對此進行了相

    中州學刊 2021年7期2021-09-16

  • 新時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推進路徑研究
    就必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就必須厘清共建是前提,共治是手段,共享是目的,三者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這一邏輯關系。本文以平涼市為例,通過分析平涼市目前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推進平涼市“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建議。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平涼市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4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

    現代商貿工業 2021年24期2021-08-17

  •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的樂山實踐與探索
    “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鄙鐣卫?,當以“共建”為基礎,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建設;以“共治”為核心,形成治理合力;以“共享”為目的,讓社會治理成效公平惠及每一個人。樂山市全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要加強黨委領導,把好社會治理“政治方向”;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確保矛盾“基層化解”;持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增強社會治理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構建基層社會治理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21年3期2021-07-20

  • 教育治理視角下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政策與成效分析
    以多元主體和協調共治為核心特征的教育治理,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與成效中愈發凸顯。目前,我國初步構建了國家與地方聯動,教育部、工信部、科技部等跨部門、多主體的教育信息化政策體系,并取得了資源建設的全覆蓋與多樣化、環境不斷優化升級的階段性成效。為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回應社會關切,建議創建以教育信息化為載體支點,支持多元主體共治的參與機制和政策環境,國家層面發揮宏觀引導作用,各級各類政府聯動互通,企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發揮靈活的制度優勢和平臺作用,學校、家長、教師

    基礎教育參考 2021年4期2021-05-12

  • 提升城市風險治理能效的精細化管理路徑
    管理;城市風險;共治;數字化城市規模越大,遭遇災害后損失的可能性越大。作為超大城市,上海未來將面臨更多復雜而不確定的挑戰。如何增強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防范化解城市重大風險,走出一條符合上海城市特點和發展規律的風險治理現代化新路子,這是亟待上?;卮鸬臅r代之問。一般而言,風險在城市規劃中肇始,在建設中成型,在運行中藏匿,在發展中演變。風險的周期性、演變性、多樣性、放大性及疊加性,特別是新冠肺炎防控的實踐都說明超大城市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2期2021-04-02

  • 共建共治共享:新時代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公共性建構及其價值辨梳
    :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構建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制度和理念創新。共建共治共享標識出社會治理共同體獨特的公共性意蘊,各自相對應于“多元參與+核心領導”的公共性主體系統、“制度維系+文化涵育”的公共性建制系統、“縱向提升+橫向普惠”的公共性效能系統。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權責、公私、政社等價值范疇的互動關系予以辨梳,進而深入理解內嵌于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公共性語義,明確我國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創新的學理內涵與現實意義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2-16

  • 對上海老舊小區治理的觀察與思考
    [關鍵詞]社區;共治;自治;黨建[中圖分類號]? D66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0)10-0046-03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實踐中,作為第二戰場,社區疫情防控在政府公共資源“無限”供給和支撐下展開,或者說政府共治對小區自治實現了在特殊時期和場景下的強勢替代和全面覆蓋。作為基層小區疫情防控黨員志愿者,本人直觀和具體地觀察了政府主導的“美麗家園”改造后的小區,既有的居委、業委、物業、業主、租戶多元主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20年10期2020-11-06

  • 緊扣共建共治共享 創新高速公路建設管理
    摘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的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體系的提出,為優化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效能找到了新路徑。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高速公路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涉及撥付資金量大、人員參與范圍廣、政府和社會協同程度高,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的社會

    西部論叢 2020年7期2020-10-20

  • 新形勢下碧江區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卉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社會治理必須以社區治理為支撐。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對社會治理問題進行了闡述,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舉措,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

    時代人物 2020年15期2020-10-09

  • 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商圈黨建的實踐探索
    并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商圈非公黨建“三共”新格局,切實破解城市商圈黨建難題。關鍵詞:非公黨建;商圈黨建;共建;共治;共享;三峽廣場中圖分類號:D2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09-0105-02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把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對于堅持和加強黨對城市工作

    學理論·下 2020年9期2020-09-22

  • 芻議城市社區治理法治體系建構
    法治體系 自治 共治1城市社區治理法治體系之界定法治體系的界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1]進行法治體系建設,首先需要正確認識法治體系的內涵、外延及其內在邏輯結構。而何為法治體系?《決定》進行了闡釋,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

    中原商報·科教研究 2020年19期2020-09-10

  • 淺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農村社會治理;共治;治理水平一、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社會治理的內涵(一)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根本的民生問題,不僅關系著人們的需要的糧食質量問題,也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在國家建設過程中,農業問題也應該與時俱進,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是針對三農問題的重要指示和政策,在先進的發展理念引導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堅持發展農業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使得農村在各個方面都可以獲得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0期2020-09-10

  • 淺析遼朝前期民族思想
    漢族;民族思想;共治【中圖分類號】K24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2-0062-03遼朝,作為我國一個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崛起于唐末,既沒有和北魏一樣,選擇徹底漢化,也擺脫了“胡虜無百年運”的命數。從一個小小的部落聯盟,到統一整個北方草原,甚至發展到長城以南,占領燕云十六州,與北宋對峙百年,究其原因,其前期的民族思想十分關鍵,以此才奠定了大遼王朝。一、遼朝前期的時代背景契丹

    今古文創 2020年12期2020-09-10

  • “共建共治共享”的歷史向度、價值維度與實踐行度
    【摘 要】“共建共治共享”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實踐,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屬性和社會主義國家本質特征的內化體現。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論,要抓住完善社會治理體制、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推動治理重心下移三大重點任務,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娟P鍵詞】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9-01

  • 淺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農村社會治理;共治;治理水平進入21世紀之后,“三農”問題一直都是黨中央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村農業農民事關我國民生根本,必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此推動“三農”的持續健康發展。在國家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社會治理還存在很多不足,必須引起重視。因此,需要認清農村社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入現代化的治理理念,根據當地實際優化治理機制,以適應時代變化,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農民,促使農村經濟發展。一、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20年7期2020-07-26

  • 運用公投化解沖突的局限與啟示:北愛爾蘭案例
    路,實現由分治向共治轉變,依靠共治打造共同利益連結,為解決問題找到了突破口,并取得實質性進展。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公民投票未必是化解沖突的有效手段,權力下放未必是解決分離主義的靈丹妙藥。這些經驗和教訓對我國遏制和解決分離主義問題,實現中央政府對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關鍵詞:北愛爾蘭;公民投票,政治協商;分治;共治中圖分類號:D7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378(2020)04-0033-10北愛爾蘭

    統一戰線學研究 2020年4期2020-07-16

  • 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法律與政策“共治”研究
    之間互助共濟的“共治”格局將成為未來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治理的重要制度特征。事實上,環境法律與環境政策不僅在外在形式上,而且在效果上已經成為推進中國環境治理的兩類最為重要的制度工具。前者以穩定且體系性較強為優勢,后者則以靈活且因地制宜見長。在日趨復雜、交叉的現代環境治理領域,二者之間的分工協作既滿足了環境法治的穩定性、長期性要求,也符合中國當下環境治理工作的靈活性、階段性要求。[13]由此,對各地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反思其間存在的制度缺陷,基于法律與政策之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6-10

  • 共建共治共享視閾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現狀與對策研究
    ,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不僅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在社會建設方面的重要實踐,更是優化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市場主體信用缺失問題嚴重,市場主體的信用缺失不僅不利于維護人民的合理利益,更不利于維護社會長久穩定的可持續發展趨勢。如何堅持在共建共治共享視閾下完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是當前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只有積極融入新的社會治理格局,尋求順勢而為的對策與方法,才能突破阻礙,展開新局面。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67期2020-05-23

  • 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大變局,要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社會治理新風向,形成和諧的社會秩序、高效的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中提升幸福感、獲得安全感、共享改革成果。而打造社會治理新格局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只有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以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為原則,著力提升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本質內涵,才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實質的集中體現。[關鍵詞]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中圖分類號

    黨政干部學刊 2020年4期2020-05-10

  • 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背景、挑戰與舉措
    代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內容。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提出順應了時代潮流,符合人類社會治理方式發展規律,也是中國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面臨著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社會組織發展滯后、公眾參與意識不強和能力不足、共同體精神缺失等挑戰。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須堅持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等原則,加強政府治理能力、發展完善社會組織、提升公眾參與意識、培育共同體精神。[關鍵詞]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

    黨政干部學刊 2020年5期2020-05-10

  • 社區治理的經驗與啟示
    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共治自治格局,對探索中國特色社區治理模式具有積極的意義?!碴P鍵詞〕 社區治理 共治 自治一、“同心家園”社區治理模式“同心家園”建設起始于2016年,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區“1+6”文件精神,根據上海市委“創新機制體制、做實基層基礎”的工作要求,創造性提出的補短板、強基層的社區治理舉措;是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區域化黨建引領作用,以形成自治共治機制、促進共建共享為重點的基層治理方法;是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社區文明程度

    遼寧經濟 2020年4期2020-04-26

  • 小區+黨建,促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部;小區;共建;共治;共享革命戰爭時期,黨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探索“把支部建在小區”,以社區黨委為核心、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點,以小區黨支部為接觸點,推進黨建工作向新領域、縱深化方向發展,是全面堅持黨的領導、街道社區同向發力、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模式的創新與探索。一、現狀分析(1)社區黨建工作取得重大成績,多樣化的居住形態給社區黨建提出了新的課題。目前國家很多城市在社區黨建方面取得重大成績。比如佛山南海區在社區黨建方面取得了

    科技風 2020年8期2020-03-23

  • 行業協會商會參與社會治理的多元路徑分析
    充機制與參與社會共治的協同機制。通過對溫州市行業協會商會案例的考察發現,溫州商會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在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完善安全生產等社會管理事項,開展行業自律、助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參與環境自治等社會自治領域,以及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培養社會人才充分就業與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等社會共治方面進行了探索性實踐。為了更好地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參與社會治理,黨委與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行業協會商會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多元化角色,同時要賦權賦能行業協會商會以增強其參與社會治理的能

    治理研究 2020年1期2020-02-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