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鲆

  • 牙鲆腸道益生菌的分離篩選及益生效果評價
    為獲得安全有效的牙鲆益生菌,從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腸道分離到94株菌,經溶血性、消化酶活力測試篩選出3株候選菌:Y1、Y5、I66,進行16S rDNA分子鑒定,分別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idophilus)和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經安全性檢驗后,開展為期4周的投喂試驗,分別將3株菌以1×108 CFU·g-1 添加到飼料中

    天津農業科學 2023年8期2023-08-16

  • 牙鲆細胞因子M17蛋白原核表達及其多克隆抗體制備
    的作用。為了制備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17蛋白的多克隆抗體,將M17基因插入pET-32a原核表達載體,構建M17基因原核表達質粒pET-32a-M17。將構建的質粒pET-32a-M17轉化感受態大腸桿菌BL21(DE3)細胞,通過IPTG誘導M17蛋白表達,利用Ni-NTA親和層析柱純化M17重組蛋白。利用純化的重組M17蛋白免疫小鼠獲得M17多克隆抗體(抗血清)。結果顯示,IPTG誘導后M17蛋白分子質量大小約為50.

    天津農業科學 2023年8期2023-08-16

  • 池塘-工廠化接力養殖模式牙鲆肌肉營養成分變化分析
    廠化接力養殖模式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長發育過程中肌肉營養成分變化特征,利用肌肉營養測試方法測定了池塘牙鲆幼魚與工廠化接力養殖商品魚生化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結果表明:池塘幼魚粗蛋白、粗灰分與工廠化養殖商品魚相近,幼魚粗脂肪含量高于商品魚,水分含量基本相同。池塘幼魚18種氨基酸總量、必需氨基酸指數均高于工廠化養殖商品魚,而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工廠化養殖商品魚。池塘幼魚各種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工廠化養殖商品魚。營養價值評價結果

    河北漁業 2023年5期2023-07-06

  • 牙鲆TAK1基因的表達分析及免疫功能探究?
    的表達[12]。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屬硬骨魚綱鰈形目牙鲆牙鲆屬,是中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養殖物種,近年來高密度的集約化養殖使得牙鲆易受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嚴重阻礙了牙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13-15]。遲緩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tarda)屬革蘭氏陰性胞內寄生致病菌,是一種牙鲆養殖過程中常見的致病菌,能夠引起牙鲆的腹水病和出血性敗血癥,嚴重危害牙鲆的健康生存[16-18]。與哺乳動物不同,作為變溫、低等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3-14

  • 牙鲆黏膜IgM與多聚免疫球蛋白受體同源分子的應答動態研究?
    pIgR可以結合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鯉(Cyprinuscarpio)、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coioides)等魚類的四聚體免疫球蛋白M(IgM)[7-9]以及虹鱒 (Oncorhynchusmykiss)、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大西洋鮭(Salmosalar)等魚類的二聚體IgT[10-11];牙鲆pIgR可以介導IgM-抗原復合物跨上皮轉運至腸黏液中[12];滅活鰻弧菌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8期2022-08-15

  • 牙鲆“鲆優2號”試養效果評估
    300221)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生活在我國渤海、黃海、東海以及日本、韓國和朝鮮等東亞國家沿岸海域的一種鲆鰈魚類,也是天然捕撈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1]。鑒于近年來牙鲆野生資源急劇減少[2],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牙鲆的商業化人工育苗和養殖,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推廣,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的主導品種之一[3-4]。牙鲆養殖曾在天津市海水魚養殖中占重要地位,大多采取工廠化養殖的方式[5],主要分布于漢沽區,其次為

    北方農業學報 2022年3期2022-08-08

  • 牙鲆感染遲鈍愛德華氏菌的miRNA轉錄組分析
    300387)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屬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牙鲆屬(Paralichthys),是重要的水產養殖魚類.牙鲆生長過程中易感染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從而引發疾病,影響牙鲆的產量和品質.由于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病率較高且傳染性強,比病毒和真菌的覆蓋面更廣泛[1-2],因此細菌感染致病是牙鲆養殖研究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遲鈍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4-15

  • 北戴河牙鲆、半滑舌鰨
    鮮美。當地養殖的牙鲆品種叫北鲆一號,是2011年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新品種,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試驗站研發,這個品種的牙鲆魚多為雌性、抗病性強,成活率特別高,品質好。除了北鲆一號,當地工廠化養殖的還有半滑舌鰨,它是家常美食“酸菜魚”的原料,口感爽滑,魚肉久煮不老,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DHA,目前每斤市價達到了80元左右。據介紹,近年來,我省海水工廠化特色水產養殖正在向生態、健康、綠色養殖模式發展,養殖水體不斷增加,2021年

    河北農業 2022年2期2022-03-24

  • 長山列島鄰近海域褐牙鲆資源豐度的時空分布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
    04)1 引言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隸屬于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牙鲆屬(Paralichthys)[1],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在黃海、渤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2]。褐牙鲆為暖溫性底層魚類,棲息于泥沙底質水域。褐牙鲆對鹽度耐受范圍廣,具有選擇底質以及潛沙行為[3]。長山列島地處黃海、渤海之間,是多種漁業生物種類洄游的必經之地[4]。1959-198

    海洋學報 2022年2期2022-02-18

  • 2種規格全雌牙鲆池塘養殖效果分析與評價
    066100)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是中國沿岸分布的唯一鲆科魚類,因其個體大,味道鮮美,是中國北方海水養殖重要經濟種類[1]。目前國內牙鲆主要養殖方式有工廠化養殖、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等方式,其中工廠化養殖主要分布在山東、天津、河北和遼寧等省市,池塘養殖主要分布于遼寧和山東等省,網箱養殖主要分布在福建省[2-3]。工廠化養殖中養殖環境便于人工控制,但攝食餌料單一,腹部黑化比例高,導致其市場價格比正常牙鲆低20%以上,影響經濟效益

    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 2021年5期2021-11-20

  • 牙鲆PIK3R3-like基因的表達分析及重組表達?
    266237)牙鲆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亞洲沿海地區的海水增養殖魚類,近年來牙鲆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方式加速了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傳播速度,限制了牙鲆養殖業的發展。遲緩愛德華氏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腸道致病菌,能侵染人和包括牙鲆在內的多種硬骨魚,被侵染的牙鲆常表現出腹腔積水、內臟充血和體表出血等癥狀,對牙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1]。牙鲆作為低等脊椎動物,其免疫機制以先天性免疫為主,因此在基因層面對牙鲆的免疫系統及免疫反應機制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可以針對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11期2021-10-30

  • 牙鲆頭腎巨噬細胞的分離培養與鑒定*
    細胞的理想材料。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國重要的海水增養殖魚類,近年來,牙鲆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方式加速了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傳播速度,使得病害頻發,嚴重限制了牙鲆養殖業的發展。對牙鲆的免疫系統及免疫反應機制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可以針對不同病原體研制出相應的有效對策,從而對疾病進行預防與控制,減少養殖中的經濟損失。熒光定量PCR及轉錄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牙鲆感染遲緩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前后腎臟中C

    漁業科學進展 2021年5期2021-08-25

  • 餌料強化劑對牙鲆苗種繁育期存活及生長的影響
    ,研究其對繁育期牙鲆苗種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輪蟲強化密度為450個/mL,鹵幼強化密度為150個/mL。當輪蟲強化劑使用量為0.09 g/L,強化時間12 h,鹵幼餌料強化劑使用量為0.10 g/L、強化時間20 h時,牙鲆苗種的發育、馴化情況最好,存活率最高,生長速度最快。通過對強化持續期的對比發現,強化餌料投喂20 d時牙鲆苗種變態存活率趨于穩定,無白化、病害發生,個體生長均勻、生長速度快。關鍵詞 牙鲆;輪蟲;鹵蟲;強化劑使用量中圖分類號 S96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10期2021-06-15

  • 不同條件下牙鲆血清免疫學指標的比較
    化、運輸應激等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免疫學指標的影響,以引進的“鲆優2號”抗病牙鲆和普通牙鲆為試驗材料,通過肉眼區分無眼側有無黑化,在不同生長階段采集樣本,采樣前有無施行包裝運輸等手段,將研究對象分為7個試驗組,分別測定溶菌酶(LYS)活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補體3(C3)和補體4(C4)含量等6種免疫學指標。結果表明:試驗組1各項檢測指標均低于試驗組2,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22期2020-12-21

  • 養殖牙鲆致病性弧菌的鑒定及藥敏分析
    某養殖廠養殖1齡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突發病害,表現為腹水病癥狀。取患病的5尾養殖牙鲆的鰓、肝、脾、腸道、腹水為材料進行細菌分離及純培養,選擇優勢菌株通過全自動細菌分析儀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對該菌株進行鑒定,結果表明分離純培養的14株菌(DS200401-DS200414)共鑒定出2種,其中1種為該病的致病菌:弧菌屬燦爛弧菌(Vibrio splendidus)。隨后進行人工感染試驗和藥敏試驗。用12種抗菌藥物對3種菌進

    河北漁業 2020年7期2020-07-17

  • 牙鲆FEL1基因的表達及功能分析?
    異性。這為本研究牙鲆中FEL基因的表達模式提供了參考。牙鲆是中國重要的養殖魚種,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病原菌的入侵造成了牙鲆大量死亡,對牙鲆養殖業構成嚴重威脅[14]。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牙鲆免疫相關基因的功能進行研究,可以為抗病藥物和免疫佐劑的開發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提高養殖效率和食品安全性。對于保證中國海水養殖業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牙鲆為研究對象,利用體外細菌和病毒類似物刺激牙鲆卵巢細胞系,檢測牙鲆FEL1基因的時間依賴性表達模式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05-28

  • 牙鲆中miRNAs與甲狀腺激素受體TRβ的相互作用研究
    的調控[3]。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屬鰈形目,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沿海,是目前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在褐牙鲆胚后時期,有從仔魚向稚魚轉變的奇特現象,變態期間,眼睛逐漸遷移至身體同一側,魚體形態也由側臥轉變為平臥,生活方式也由浮游性轉變為底棲性。研究表明,褐牙鲆的變態發育受甲狀腺激素(TH)調控,而甲狀腺激素主要依賴于與其受體(TRs)結合發揮生物學作用[4-5]。甲狀腺激素受體可分為不同亞型,包括TRαA、TRαB和TRβ,

    水產科學 2020年3期2020-05-25

  • “北鲆2號”與普通牙鲆規?;B殖生產性能對比
    究“北鲆2號”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實際養殖中生產性能的優劣,選用“北鲆2號”和普通牙鲆各10萬尾進行大規模工廠化養殖對比實驗,兩個品種分別設置投喂鮮活餌料和配合飼料實驗組,在其它養殖環境條件完全相同的條件下,經過1年的養殖,對生長速度、餌料利用及成活率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投喂鮮活餌料還是配合飼料,“北鲆2號”的生長速度均具有顯著優勢(P關鍵詞:“北鲆2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河北漁業 2020年3期2020-04-07

  • 牙鲆耐低氧性狀相關的QTL 定位研究
    318000)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屬鰈形目、鰈亞目、鲆科、牙鲆亞科、牙鲆屬。分布于中國、日本和韓國等東北亞沿岸,是重要的經濟魚類,也是重要的海水養殖對象。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牙鲆的自然資源衰退嚴重,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養殖勢在必行。耐低氧性狀是高密度集約化養殖中最重要的經濟性狀之一,有研究表明,耐低氧能力與魚類的生長發育、攝食繁殖、代謝行為、免疫能力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因

    科學養魚 2020年1期2020-03-03

  • 雌核發育、野生及養殖牙鲆形態差異分析
    曦摘要:通過測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傳統形態學和現代框架結構特征數據,利用方差、聚類、主成分和判別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雌核發育牙鲆、野生牙鲆、養殖牙鲆的形態特征差異。結果顯示:雌核發育牙鲆、野生牙鲆、養殖牙鲆間38個指標存在顯著差異(P關鍵詞: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形態差異;多元分析;聚類;主成分;判別分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隸屬硬骨魚綱,鰈形目,鲆科[1-2]

    河北漁業 2019年11期2019-12-11

  • 回捕牙鲆生長和攝食狀況調查研究
    以秦皇島海域回捕牙鲆為材料,應用分子標記將其分成放流和非放流2組,采用形態學測量、鑒定方法并結合DNA條形碼技術對比分析了2組牙鲆的生長和攝食狀況。結果顯示:(1)放流牙鲆的體長和體質量略大于非放流牙鲆,肥滿度、脂肪含量和腸體比值略小,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各參數值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2) 2組牙鲆的空胃率較高,攝食強度差異不顯著(P>0.05);(3)胃含物組成和種類基本一致,包括魚類、軟體動物、多毛類和蝦類;(4)針對4種不可辨認的胃含物提

    天津農業科學 2019年5期2019-06-11

  • 牙鲆cbx2基因的分子特征與組織表達
    的作用未見報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隸屬于鰈形目(Pleuronectiforms),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之一,雌性個體較雄性個體大且生長快[14],其性腺發育與分化的分子機制一直是近年來魚類生殖發育研究的重點。鑒于cbx2基因在哺乳動物性發育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PCR克隆和生物信息學方法鑒定了牙鲆cbx2基因,并采用RT-PCR技術分析了其在牙鲆不同組織的表達,旨為進一步闡明cbx2基因在牙鲆性腺發育和分化中的

    生物技術通報 2019年4期2019-05-09

  • 河北省2018年度鲆鰈類養殖病害流行情況及防控建議
    aximus)、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和半滑舌鰨(Cynoglossussemilaevis),這三個品種的養殖總量占比在95%以上;另外,還有少量的圓斑星鰈(Veraspervariegatus)、條斑星鰈(Veraspermoseri)和星斑川鰈(Platichthysstellatus)[1]。從養殖區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秦皇島和唐山地區,滄州地區有少量養殖。從養殖模式看,大菱鲆和牙鲆主要為工廠化流水養殖,半滑舌鰨除流水養

    河北漁業 2019年4期2019-04-24

  • 牙鲆的疾病及其防控方法(7)
    區的海面網箱養殖牙鲆出現這種皮膚寄生蟲病,發病沒有特別的季節性?!景Y狀】小型蟲體,因為出生時呈透明狀,故不易發現(大量寄生于牙鲆時,蟲體因接觸淡水而發白)。大量寄生這種寄生蟲時,魚體因摩擦患部而形成外傷(牙鲆的鰭條),見到魚體上有這種外傷時可懷疑有該病,不過,應找到寄生蟲才能確診這種疾病?!静∫颉窟@種疾病是由屬于單殖類的石斑本尼登蟲(Benedenia epinephe1i)寄生在宿主鰭條和體表而引起的。成蟲蟲體長2~3mm,皮膚蟲是相當小型的。該蟲原本是

    漁業致富指南 2019年2期2019-01-06

  • 不同水色對漠斑牙鲆幼魚生長的影響
    在不同水色下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幼魚體重和全長增長以及生長效率和存活率的情況,找到適合漠斑牙鲆幼魚生長的最適水色,在漠斑牙鲆幼魚生長最適溫度25 ℃下,采用人工色素調節水色的方法設定五個水色組,即黃褐色A、藍色B、綠色C、黑色D、紅色E水色組以及對照組F,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研究在這五個不同水色下漠斑牙鲆幼魚體重和全長增長、生長效率、存活率的情況。結果表明,當水色是黃褐色A時漠斑牙鲆幼魚體重增長和全長增長最快。在

    河北漁業 2019年12期2019-01-02

  • 基于rGroEL和rOmpC的牙鲆遲緩愛德華氏菌 血清學診斷試紙條的制備?
    L和rOmpC的牙鲆遲緩愛德華氏菌 血清學診斷試紙條的制備?王欣茹, 唐小千??, 繩秀珍, 邢 婧, 戰文斌(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3)本實驗旨在制備一種基于重組抗原rGroEL和rOmpC的遲緩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tarda)血清學診斷試紙條,用于定性檢測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 血清中抗遲緩愛德華氏菌的抗體水平。前期研究發現分子伴侶蛋白GroEL和外膜蛋白OmpC是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12-22

  • 牙鲆原代腎細胞培養及其對牙鲆彈狀病毒的易感性研究?
    266003)牙鲆原代腎細胞培養及其對牙鲆彈狀病毒的易感性研究?張家林, 唐小千**, 繩秀珍, 邢 婧, 戰文斌(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水產動物病害與免疫實驗室,山東 青島 266003)為探索牙鲆彈狀病毒(HIRRV)對敏感宿主牙鲆腎臟原代細胞的敏感性,本研究分別采用組織塊移植法和胰酶消化法對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腎臟細胞進行分離和原代培養。研究顯示,采用組織塊移植法進行培養后,會出現較多的成纖維樣細胞,而采用胰酶消化法進行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1期2018-12-13

  • 大豆異黃酮對褐牙鲆頭腎巨噬細胞免疫相關基因表達的體外研究
    66109 )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是我國主要的海水養殖魚類之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我國北方大面積養殖。但隨著集約化養殖的發展,由于養殖密度高、投餌頻率增加及水體污染等原因,褐牙鲆感染疾病的幾率大大增加,病害問題已成為制約褐牙鲆養殖業健康發展的瓶頸。探討免疫防治新途徑,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是實現褐牙鲆健康養殖的可靠保障。而通過營養調控提高魚類的免疫力,已被證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1]。大豆異黃酮是來自大豆的主要植物雌激素

    水產科學 2018年6期2018-12-11

  • 牙鲆魚、多寶魚肌原纖維蛋白性質比較
    116034)牙鲆魚(Paralichthysolivaceus),別名鲆魚,為硬骨魚綱、鲆科,是比目魚的一類。多寶魚,學名大菱鲆(Psettamaxima),為硬骨魚綱鰈形目鲆科菱鲆屬海洋底棲魚類。以上兩種魚都屬鲆魚類,因肉質白嫩、鮮美可口受到消費者的喜愛。2016年我國鲆魚產量為11.8萬噸[1]。魚肉是一種優質的食物資源,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所含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2-3],營養價值高。魚肉及魚肉制品呈現的結構、形態、色澤、香氣、味道等性質

    食品工業科技 2018年12期2018-07-11

  • 牙鲆抗遲緩愛德華氏菌病家系的繼代選育與早期速生家系篩選*
    261418)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國北方沿海地區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之一。近年來,牙鲆的大規模工廠化養殖發展迅速,高密度的工廠化養殖和長期的近親交配導致牙鲆種質退化、病害頻發、產量下降,嚴重妨礙了牙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王志敏等, 2005;司飛等, 2017)。遲緩愛德華氏菌病是由遲緩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引起的水生動物疾病(陳愛平等,2011),俗稱腹水病。該病具有感染率高、感染后死亡迅速

    漁業科學進展 2018年3期2018-06-19

  • 牙鲆精氨酸酶Ⅱ基因的克隆以及免疫應答表達分析*
    等(2016)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克隆得到了284 bp的中間片段,并對其二級結構進行了初步分析,但沒有分析其與免疫的相關性。牙鲆俗稱牙片、偏口等,是中國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之一(雷霽霖, 2011),因其具有極好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而受到大家的喜愛。但由于過度捕撈,野生牙鲆數量銳減。同時,工廠化養殖近親繁殖嚴重,使得種質資源嚴重退化。傳染病造成的牙鲆大面積死亡現象時有發生,給養殖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雷霽霖,2011; 莫

    漁業科學進展 2018年3期2018-06-19

  • 高溫與性激素誘導對褐牙鲆kiss2和gpr54-2基因表達的影響
    平衡[17]。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屬鰈形目,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與其他大多數鰈形目魚類一樣,雌性褐牙鲆較雄性個體生長快,其性別控制研究在魚類性別決定和性腺分化及生產中都具有重要意義[18-19]。魚類由于處于較低的分類地位,其性別分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許多環境因子如溫度、激素、pH、密度、光照等均可能影響其性別分化[20-21],其中溫度和激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22]。本實驗室先前已克隆和鑒定了褐牙鲆kiss2及

    水產科學 2018年2期2018-03-27

  • 水產學
    池塘和工廠化養殖牙鲆腸道菌群結構的比較分析李存玉,徐永江,柳學周,等摘要:腸道是宿主體內微生物的主要聚集區,腸道菌群與宿主共同進化,并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定植菌群、宿主與環境之間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系統,共同完成宿主對環境的適應調控、營養代謝、生長發育、健康保障等生理過程。人類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起始于19世紀后期,近年來生物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腸道微生物研究快速發展,特別是在美國“國家微生物組計劃”的推動下,人類對腸道菌群的演替規律、生理功能及其與健康的關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2018年10期2018-02-08

  • 不同日齡漠斑牙鲆的耐鹽性研究
    艷艷 王紅華漠斑牙鲆體側扁,體寬較大,身體左側呈灰褐色,分布不規則斑點,腹部顏色較淺,且能隨周圍環境而變化,同齡魚雌體大于雄體。具有肉質細膩、營養豐富、生長快、食性雜、品質優、適應范圍廣、抗病抗逆性強、耐低氧易運輸等特點。目前我國已有黃海水產研究所及山東、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引進原種,并人工繁育成功。因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養殖前景十分廣闊。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試驗幼魚選擇體形完整、體色正常、無畸形、游動迅捷的36日齡、46日齡、56日齡、

    新農村 2018年8期2018-01-22

  • 遲緩型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誘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LR1及TLR2基因的表達分析*
    tarda)誘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LR1及TLR2基因的表達分析*李慶亞1周 密1張 潔1鄭津輝1耿緒云2潘寶平1孫金生1,2高 虹1①(1.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天津市動植物抗性重點實驗室 天津 300387; 2.天津市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天津 300221)Toll樣受體是一類重要的蛋白質分子, 參與固有免疫系統, 在哺乳動物在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 TLR1和TLR2基因可以形成異源二聚體, 進而啟動宿主的固有

    海洋與湖沼 2017年4期2017-12-14

  • 牙鲆NR4A1基因在甲狀腺素誘導仔魚變態中的表達調控分析
    ,喻 杰,付元帥牙鲆NR4A1基因在甲狀腺素誘導仔魚變態中的表達調控分析施 楊1,居 慧2,喻 杰2,付元帥2(1.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上海 200235;2.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上海 201306)NR4A1基因是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在信號轉導早期通過對靶基因的特異性轉錄調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克隆了NR4A1基因cDNA序列,檢測了其在牙鲆變態中和成魚各組織中的表達模式,分析了其在外源甲狀腺素

    海洋漁業 2017年4期2017-09-04

  • 牙鲆早期發育階段CRH基因表達及受甲狀腺激素的影響
    :【目的】探析褐牙鲆仔魚早期發育階段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基因(CRH)的表達情況及受甲狀腺激素的影響作用,為開展牙鲆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學依據?!痉椒ā客ㄟ^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褐牙鲆早期發育階段CRH基因表達量,以ELISA測定褐牙鲆仔魚甲狀腺激素(T3和T4)水平,并測定經外源T3浸泡處理后早期發育褐牙鲆仔魚CRH基因表達量的變化情況,探究CRH和甲狀腺激素在褐牙鲆早期發育階段的影響及作用關系?!窘Y果】1~8日齡褐牙鲆仔魚CRH基因相對表達量呈先升高后

    南方農業學報 2017年2期2017-05-30

  • 遲緩愛德華氏菌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牙鲆的血細胞數量變化*
    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牙鲆的血細胞數量變化*甄夢曉, 邢 婧**, 繩秀珍, 唐小千, 戰文斌(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水產動物病害與免疫學研究室,山東 青島 266003)重組表達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淋巴細胞表面標志分子CD3的蛋白,制備出其兔多克隆抗體(多抗),采用免疫雙熒光流式細胞術,觀察外周血白細胞中的T、B淋巴細胞并計算其比例。分別向牙鲆腹腔內注射107CFU/mL的遲緩愛德華氏菌和其滅活疫苗, 于0、1、3、5、7、9、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3-11

  • 試析牙鲆養殖技術與病害防控
    陳磊摘要:牙鲆魚隸屬于鰈形目,原產于美國大西洋沿海,有且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我國大多稱之為比目魚,它具有營養豐富、生長快、品質優、環境適應能力強、抗病力強等特點,商業捕撈價值很高,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本文主要介紹和分析了牙鲆魚的生物學特性及養殖繁育技術和病害的防控。關鍵詞:牙鲆;養殖技術;病害防控前言牙鲆魚在90年代初期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引入山東,進行繁育與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之成為我國沿海海水養殖的一個新興產業。一、牙鲆魚的生

    新農村 2016年6期2016-06-15

  • 牙鲆emx1基因的克隆及表達
    201306)牙鲆emx1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孫文慧 張俊玲 施志儀 孫近近 向玉婷 陳曉武(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農業部淡水水產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306)為闡述空通氣孔同源框1(empty spiracles homeobox 1,emx1)基因在牙鲆發育中的作用,通過PCR技術克隆牙鲆emx1基因,運用BioEdit、MEGA等軟件分析其序列結構特征,并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分析其在牙鲆早期發育和組織分布中的表達情況。結果成功獲得一長

    生物技術通報 2016年6期2016-06-10

  • 牙鲆注射免疫鰻弧菌滅活疫苗后13種免疫相關基因表達的變化?
    266003)?牙鲆注射免疫鰻弧菌滅活疫苗后13種免疫相關基因表達的變化?薛潔, 宋曉青, 邢婧??, 戰文斌(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動物病害與免疫學研究室,山東 青島 266003)摘要:為制備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滅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4、8、12、24、48、72、96 h和7、14 d取脾、頭腎、鰓組織,提取mRNA,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3個組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3-24

  • 牙鲆dazl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
    201306)牙鲆dazl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孫近近,張俊玲,孫文慧,施志儀(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農業部淡水水產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上海 201306)dazl(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基因是多種物種精子發生的重要調控因子,為探討該基因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性腺發育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術克隆了牙鲆dazl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結構,

    海洋漁業 2016年4期2016-03-04

  • 2013年秦皇島海域牙鲆增殖放流跟蹤調查與效益分析
    2013年放流的牙鲆進行了四個航次跟蹤調查,根據每個航次捕獲牙鲆數量及其生物學測定,結合對昌黎、撫寧漁船實際捕獲牙鲆數量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北戴河牙鲆放流后,隨著時間推移,放流牙鲆逐漸從北戴河沿岸向深水區遷移,牙鲆幼魚大多分布在扇貝養殖區內。2009—2013年連續五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牙鲆放流生態效益顯著,牙鲆種群逐漸恢復,其優勢度逐年增加,從8.02變為237.0,優勢類別已從一般種、常見種,上升為重要種。關鍵詞: 秦皇島海域;牙鲆;增殖放流;跟蹤調查

    河北漁業 2015年11期2015-11-18

  • 野生與養殖牙鲆肌肉營養成分的比較
    57)野生與養殖牙鲆肌肉營養成分的比較韓現芹,賈磊,王群山,汪笑宇,陳春秀,尚曉迪(天津渤海水產研究所,天津300457)測定野生(捕自黃海)和工廠化養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飼以配合飼料)肌肉的一般營養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比較野生與養殖牙鲆肌肉營養成分差異。結果表明,野生牙鲆肌肉鮮樣中粗脂肪含量低于養殖牙鲆,粗蛋白含量高于養殖牙鲆,粗蛋白、粗脂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者水分和灰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15年6期2015-09-21

  • 2013年秦皇島海域牙鲆增殖放流本底調查與分析
    物量現狀,進行了牙鲆增殖放流適宜性分析。結果顯示,調查海域環境條件符合牙鲆增殖放流要求,其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及透明度,均在牙鲆生長適宜范圍內。海域牙鲆主要餌料生物量平均值約580 kg/hm2,評價等級為Ⅴ級,很豐富,可為牙鲆放流苗種的存活及生長提供有利條件。牙鲆仔稚魚敵害生物種類主要是口蝦蛄和尖尾鰕虎魚,生物密度分別為134 ind./h和16 ind./h,但因主要集中在離岸較遠區域,對牙鲆放流苗種的危害不大。調查海域適宜進行牙鲆增殖放流。關鍵

    河北漁業 2015年6期2015-06-24

  • 牙鲆早期胚胎發育的鹽度脅迫研究
    要:研究了鹽度對牙鲆受精卵的沉浮性及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受精卵在海水鹽度30以上為浮性,鹽度27.5時為懸浮,鹽度25以下為沉性;孵化期適鹽范圍為25~45,最適鹽度范圍為30~35;在鹽度15~20和45~50下,牙鲆受精卵孵化率顯著下降,仔魚的畸形率大幅上升;牙鲆原腸期對鹽度變化的耐受力高于囊胚期,囊胚期高于4細胞期。關鍵詞:牙鲆;鹽度;早期;胚胎發育中圖分類號:S917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

    天津農業科學 2015年6期2015-06-16

  • 海豚鏈球菌胞外產物的抗原性及免疫保護效果研究*
    6003)以健康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為攻毒對象,檢測了5株海豚鏈球菌(Streptococcusiniae)菌株的毒力特性。結果顯示,菌株NUF849、NUF812、NUF701、NUF693和NUF633對牙鲆的半數致死濃度分別為3.0×105、1.1×106、4.2×107、1.2×107和2.4×107CFU/mL。以平板玻璃紙法分別制備5株海豚鏈球菌的胞外產物,SDS-PAGE分析其蛋白組成。結果顯示,5株海豚鏈球菌胞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3-20

  • 野生與池塘、工廠化養殖牙鲆肌肉理化品質及質構特性比較研究
    池塘、工廠化養殖牙鲆肌肉理化品質及質構特性比較研究胡 盼 高 喬 韓雨哲 姜志強 霍圃宇 蘇 鵬(大連海洋大學, 農業部北方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 大連 116023)實驗以牙鲆為研究對象, 測定野生與池塘、工廠化養殖牙鲆肌肉的持水性、膠原蛋白含量、肌纖維直徑和質構特性, 以了解3種生長方式下牙鲆肌肉理化品質及質構特性的差異。結果表明: (1) 3種生長方式牙鲆有眼側及無眼側肌肉的滴水損失均呈野生組>池塘組>工廠化組(P<0.01); 工廠化組失水率顯著小

    水生生物學報 2015年4期2015-02-28

  • 溫度和鹽度對褐牙鲆幼魚滲透生理及抗氧化水平的影響
    201306)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俗稱比目魚、高眼、平目、左口、偏口魚、牙片等, 屬硬骨魚綱(Osteichthys)、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牙鲆屬(Paralichthys), 主要分布于朝鮮半島、日本、俄國遠東沿岸海區和我國的黃渤海、東海及南海。近年來, 隨著海水養殖熱潮的掀起, 褐牙鲆作為名貴的暖溫廣鹽性底棲魚類, 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海水增養殖魚類之一。鹽度和溫度是水產

    水生生物學報 2014年1期2014-11-05

  • 牙鲆變態期間核酸、總蛋白的變化及其與生長的關系
    雪紅等摘要:研究牙鲆變態期間核酸、總蛋白及其比值的變化,并確定其與生長的關系。結果顯示,DNA濃度在22~32日齡保持相對穩定,在32~34日齡急劇升高,在36日齡達到最高。RNA濃度在24日齡升至峰值,在32日齡降至最低,之后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趨勢??偟鞍诐舛仍?2~29日齡呈升高趨勢,之后先降低再上升。DNA、RNA含量及總蛋白含量在變態期間均保持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趨勢,在32~36日齡快速增長。RNA/DNA比值在22~24日齡呈上升趨勢,然后下降直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3期2014-07-16

  • “鲆優1號”牙鲆和親本群體的表型及遺傳性狀變異分析
    3)“鲆優1號”牙鲆和親本群體的表型及遺傳性狀變異分析田永勝1,齊文山1,2,姜靜1,2,王磊1,3,張英平1,2,劉萬軍1,3,陳紅林1,2,陳松林1*(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071;2.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上海,201306;3.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山東青島 266003)牙鲆是我國及大西洋沿岸天然捕撈和養殖的主導品種,對其遺傳資源保護及養殖新品種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人工

    海洋學報 2014年6期2014-06-01

  • 牙鲆、夏鲆及其雜交子代核型與DAPI帶型分析
    266071)褐牙鲆、夏鲆及其雜交子代核型與DAPI帶型分析隋 娟1, 馬道遠1, 肖志忠1, 徐世宏1, 肖永雙1,2, 武寧寧3, 劉清華1, 李 軍1(1. 中國科學院 海洋研究所, 山東 青島, 266071; 2. 中國科學院 海洋研究所(南通)海洋科學與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00; 3. 青島市漁業技術推廣站, 山東 青島, 266071)為了深入剖析褐牙鲆與夏鲆雜交后代的染色體結構, 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低滲-空氣干燥法制

    海洋科學 2014年3期2014-03-07

  • 雙單倍體牙鲆的性腺發生、性別分化及早期發育的研究
    141)1 前言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同時它還具有生長快、繁殖能力強、洄游性小和回歸性強的特點,是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重要的海水增養殖魚類[1]。牙鲆雌雄個體差異較大,雌魚的生長速度明顯快于雄魚。人工養殖條件下這種差異更加顯著。在生產中,養殖全雌牙鲆比養殖普通牙鲆能大幅度提高養殖產量,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人工誘導雌核發育,實現牙鲆養殖全雌化,對提高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根據

    中國工程科學 2014年9期2014-01-02

  • 牙鲆與夏鲆雜交及回交子代胚胎發育及早期生長比較
    266109)牙鲆與夏鲆雜交及回交子代胚胎發育及早期生長比較隋 娟1, 徐世宏1, 王文琪2, 馬道遠1, 肖志忠1, 肖永雙1, 劉清華1, 李 軍1(1. 中國科學院 海洋研究所, 山東 青島 266071; 2. 青島農業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9)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夏鲆( Paralichthys dentatus )進行了正反交及回交實驗, 并比較了正反交、回交子代的胚

    海洋科學 2012年6期2012-10-23

  • 牙鲆繼饑餓后的攝食和生長的研究
    津300384)牙鲆繼饑餓后的攝食和生長的研究王慶奎1、2,姜志強1,王靜波1,史會來1,姜海波1(1.大連海洋大學農業部海洋水產增養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遼寧大連116023; 2.天津農學院天津市水產生態及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300384)對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體重5.93 g±1.20 g)繼饑餓后的攝食和生長進行了研究。牙鲆饑餓5 d(S5)、10 d(S10)和15 d(S15)后恢復喂食20 d,對照組持續喂食20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1年1期2011-03-17

  • 對照組和雌核發育牙鲆血清中睪酮與雌二醇水平的比較
    對照組和雌核發育牙鲆血清中睪酮與雌二醇水平的比較孫 鵬1,2, 尤 鋒1, 李 軍1, 宋宗城3, 張培軍1(1. 中國科學院 海洋研究所 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 青島 266071; 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東海水產研究所 農業部海洋與河口漁業資源及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上海 200090; 3. 威海圣航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 威海 264200)采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測定和比較了人工誘導的雌核發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

    海洋科學 2011年12期2011-01-12

  • 牙鲆dmrt1基因的克隆及其與P450arom基因的組織表達分析
    100039)牙鲆dmrt1基因的克隆及其與P450arom基因的組織表達分析文愛韻1,2, 尤 鋒1, 孫 鵬1, 徐冬冬1, 吳志昊1, 馬得友1, 李 軍1,張培軍1(1. 中國科學院 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山東 青島 266071; 2. 中國科學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通過基因組步移和3’RACE獲得了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dmrt1的cDNA全序列, 該基因開放閱讀框全長

    海洋科學 2010年11期2010-09-24

  • 牙鲆淋巴囊腫病自愈過程中細胞因子的表達研究*
    島266061)牙鲆淋巴囊腫病自愈過程中細胞因子的表達研究*邢明青1,孫修勤2**,鄭風榮2,鄭明剛2,洪旭光2,曲凌云2,吳謖琦2(1.中國海洋大學生命學院,山東青島266003;2.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青島266061)中國北方養殖牙鲆的淋巴囊腫病一般發生在水溫較低的10~12月,之后隨水溫的升高腫瘤脫落、出現自愈現象。搞清自愈機理,是有效抑制和減少淋巴囊腫病的重要科學內容。本文研究了不同飼育水溫下健康和患淋巴囊腫病牙鲆細胞因子的表達變化,初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12期2010-01-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