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印

  • 篆刻的學習與創作
    主要是對古璽、秦漢印重視的結果,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對秦漢印的直接描摹并非一種最佳取法。對于具體的篆刻作品,從科學審美的角度看,我覺得應該更細化一些,類似于《詩品》《畫品》,根據風格進行劃分。這樣分,它的豐富性就遠遠超越了所謂大寫意、小寫意或者一般的兼工帶寫。篆刻作品在風格上可以是沖淡的、高古的,也可以是雄渾的……從而使篆刻的呈現更加豐富多彩。漢印學習可以分成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簡單的模仿,第二個層面是能夠用模仿得來的技巧進行一定意義的表達。在這個基礎上有所

    老年教育 2023年7期2023-08-23

  • 漢印照片打印機隨心所印留存美好
    能實現照片立得。漢印推出的熱升華照片打印機CP2100,顏值高、畫質出彩、App功能豐富,讓你輕松得到紙質照片。作為影像記錄和呈現的工具,照片打印機首要考慮的就是打印的效果。與一般口袋照片打印機使用熱敏ZINK技術不同,漢印CP2100采用的是熱升華技術。通過精細的溫度控制,漢印CP2100的打印色階可以達到256級灰度,色彩過渡更加平滑。通過3種基色相互融合,漢印CP2100打印的照片色彩更加飽滿明艷,真實還原照片色彩,畫質堪比照相館。漢印CP2100還

    計算機與網絡 2023年6期2023-05-14

  • 老年人學習篆刻的常見問題
    古璽《陽樂侯相》漢印一、提高鑒賞水平。不少老年朋友在年輕時已經喜歡上篆刻藝術,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機會進行系統的學習。即使有一部分愛好者長期堅持創作,但由于缺乏指導、審美能力跟不上等原因,常常把一些并不優秀的作品當作范本進行臨習。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提高創作水平,反而養成不良的創作習氣。因此,老年朋友在學習篆刻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提高鑒賞水平,多看歷代經典印譜,多讀篆刻史類書籍,多向真正的專家請教,這些都是提高鑒賞水平的重要途徑。老年人學習篆刻不必

    老年教育 2023年3期2023-04-05

  • 老年人學習篆刻的常見問題
    古璽《陽樂侯相》漢印一、提高鑒賞水平。不少老年朋友在年輕時已經喜歡上篆刻藝術,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機會進行系統的學習。即使有一部分愛好者長期堅持創作,但由于缺乏指導、審美能力跟不上等原因,常常把一些并不優秀的作品當作范本進行臨習。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提高創作水平,反而養成不良的創作習氣。因此,老年朋友在學習篆刻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提高鑒賞水平,多看歷代經典印譜,多讀篆刻史類書籍,多向真正的專家請教,這些都是提高鑒賞水平的重要途徑。老年人學習篆刻不必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23年3期2023-04-05

  • 學習篆刻應從漢印入手
    介堪《部曲將印》漢印學習篆刻當從漢印入手,此主要就法度與境界而言。書法至晉而極盛,然初學者為何仍須從唐人入手?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唐人書法法度森嚴。漢代為我國歷史上國勢強盛之時代,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無不使用印章。其用途之廣泛,制度之嚴密,制作之精工,面目之豐富,精神之充沛,皆空前絕后。以今日時髦話謂之為篆刻“黃金時代”或“藝術頂峰”,均無不可。漢印法度之嚴首先在篆法。漢代已通行隸書,篆書乃莊嚴場合用之。漢代制度規定必須具備相當之文化者方得為吏?!稘h書·藝文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23年1期2023-02-08

  • 學習篆刻應從漢印入手
    介堪《部曲將印》漢印學習篆刻當從漢印入手,此主要就法度與境界而言。書法至晉而極盛,然初學者為何仍須從唐人入手?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唐人書法法度森嚴。漢代為我國歷史上國勢強盛之時代,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無不使用印章。其用途之廣泛,制度之嚴密,制作之精工,面目之豐富,精神之充沛,皆空前絕后。以今日時髦話謂之為篆刻“黃金時代”或“藝術頂峰”,均無不可。漢印法度之嚴首先在篆法。漢代已通行隸書,篆書乃莊嚴場合用之。漢代制度規定必須具備相當之文化者方得為吏?!稘h書·藝文

    老年教育 2023年1期2023-02-08

  • 秦漢璽印姓名考析(續十)*
    SY319收錄了漢印“妾痤偷”(5)周曉陸主編: 《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北京: 中華書局,2010年,第200頁。,劉釗指出“痤偷”讀作“痤愈”。(6)劉釗: 《古文字中的人名資料》,《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 岳麓書社,2005年,第366頁?!皞R(濟)”之名與這些“傷病字+巳(已)”或“傷病字+偷(愈)”人名的取義顯然是相類似的?!洞晦r堂捐贈西泠印社藏品圖鑒》185收錄有秦印“王湯齊”(圖2)(7)西泠印社編: 《椿農堂捐贈西泠印社藏品圖鑒》,杭

    出土文獻 2022年4期2023-01-05

  • 談談篆刻
    史上光輝的一頁。漢印的字體大多方正堂皇,與隸書有相通之處,所用的書體即所謂“繆篆”亦稱“摹印篆”。后人集漢印文字編成《漢印分韻》《漢印文字征》,成為很好的工具書?!冻仃柤邑?span class="hl">漢印從事篆刻創作,必須繼承漢印的傳統,這是大家公認的一條準則。初學者可以選擇平直方正的漢印進行臨摹,以汲取營養?!渡虾2┪镳^藏印選》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其中秦漢印部分不乏精美之作,可供賞玩研究。當然,師法古印也不可為其所羈。誠如潘天壽所說“心有古人毋忘我”,要在作品中反映自己的面目

    老年教育 2022年5期2022-06-10

  • 小學篆刻教學中漢印臨創的教學實踐
    【摘 要】漢印在中國篆刻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學習篆刻必先學漢印。對于小學生來說,漢印的學習艱難而又枯燥。如何將“險絕”模式轉化成“平正”模式系統學習?認識漢代印章很重要。漢印教學可以從最基礎的篆刻開始,規范篆刻操作的習慣,探究印章臨刻的選擇,摸索創作漢印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方寸之間的奧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文化自信?!娟P鍵詞】小學篆刻教學;漢印;臨創教學【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3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2年2期2022-03-17

  • 小學篆刻教學中漢印臨創的教學實踐
    動,奇正相生?!?span class="hl">漢印是古代印章藝術的一座高峰,有很高的學習價值。它樸實無華,渾厚靜肅,又變化多姿。吳昌碩先生曾說過:“學印先學漢印?!币驅W校社團課程設置的緣故,學生層次參差不齊,本課針對四年級時已初步學習過基本刀法、章法等的學生,在他們升入高年級后,繼續學習篆刻時,會有一定的幫助。鄧散木在《篆刻學》中提出:“古印不盡可學,要當擇善而從。其平正者、質樸者、有巧思者可學,板滯者、乖繆者、過纖巧者不可學?!币虼?,筆者認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學古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

    江蘇教育 2022年13期2022-03-07

  • 淺析鄧散木的篆刻
    刻臨摹最多的當屬漢印。漢印是華夏文明的結晶,它布局嚴謹,古樸典雅,風格多樣,為歷代刻印者所取法。從臨摹漢印入手,往往事半功倍,有經驗的學人在臨摹的基礎上旁收博采,融人己法,力求自成一家。鄧散木選擇的正是這樣的師承傳統的治印之路。他重視對漢印的學習,研究漢印的文字、章法,風格和韻味;研究漢印的鑿刻手段和鑄造工藝;除此之外,他還認真研究明清印人學習漢印的有關情況。在對漢印有所全面認識以后,鄧散木主張:師法漢印,須『遺貌取神,如果『遺神取貌』,『必人板滯一路』。

    書法賞評 2021年2期2022-01-23

  • 新書推薦
    次系統性梳理?!?span class="hl">漢印精華》作 者:(清)何昆玉、何瑗玉集輯,黃耀忠編出 版 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內容簡介:《漢印精華》是《十鐘山房印舉》眾多版本中的一部別裁。相比《十鐘山房印舉》壬申本,何氏兄弟集輯的《漢印精華》孤本揀選基礎更大,而且多鈐抑六十三面。此次出版的《漢印精華》力圖反映原鈐印譜將印泥鈐抑在紙張上微呈堆積的印蛻質感。為復呈原譜的精彩神韻,本書選近二百精華放大三十六倍,本譜開本闊大,故選六印單頁盡大(放大約一百倍)、六印雙頁盡大(放大約二百倍),纖毫畢

    大學書法 2021年6期2021-12-15

  • 黃牧甫篆刻的“斷舍離”
    牧甫篆刻斷絕了以漢印為指歸以外所有不需要的東西。黃牧甫篆刻由浙派入手,進而學習清代篆刻大家鄧石如(1743―1805)、吳讓之(1799―1870)及趙之謙(1829―1884)等人,其間反反復復,往返肆力于諸家之間,直到漢印出現在他的視線中。從他的人生軌跡來看,光緒八年(1882)及光緒十三年(1887)兩次到廣州,光緒十一年(1885)到北京,是他大規模接觸到漢印的重要節點,特別是第二次在廣州協助吳大澂(1835―1902)編拓二千方古印為《十六金符齋

    新美術 2021年5期2021-11-25

  • 持續改善,不斷進取 ——廈門漢印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漢印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漢印是卓越的系統打印解決方案制造企業,專業領域涵蓋數碼印花打印、Pos打印、移動打印、條碼標簽打印、照片打印、掃描設備的生產制造以及智能應用軟件、多平臺驅動程序和嵌入式應用的開發,全公司申請的300多項專利使公司成為行業先鋒,并有多項創新。公司擁有超過30000平米的專業化生產基地,并與多家權威科研院所達成戰略合作,憑借自主研發的核心精密技術,實現構建物聯網時代的信息互聯。公司秉持“持續改善,不斷進取”的企業理念,為家庭、商業、工業

    網印工業 2021年8期2021-08-25

  • 兩漢燒溝四印芻探
    漢文帝劉恒之后,漢印方慢慢開始汰棄字格,迨及漢武帝太初年間(公元前104年至前101年),徹底擺脫邊欄界格。沙孟?!队W史》中提道:“西漢中葉以后,印章基本上已不用邊欄界格,文字逐漸向平方整齊一路發展,筆畫多帶隸意,與說文不盡符合,端重豐腴,填滿字格,當時也稱為‘繆篆’,取其結體綢繆縝密之意?!币勒者@種觀點,我們不難發現,“郭忠私印”與“郭躬印信”便是典型的漢代“繆篆”體式。燒溝漢墓出土的這四枚印章均系私印,不像官印那樣,有相應的職官制度可資查考。從文物鑒

    老年教育 2021年7期2021-07-28

  • 如何學習古璽印
    多數人都是從學習漢印開始走進篆刻世界的。漢印是經典,但漢印僅僅是篆刻世界里的一種印式。相對而言,古璽在章法上更加活潑自由,在字法上更加多變,其刀法具有更多待探索的空間,創作過程也更能抒發情感。通過一方方姿態萬千又奇譎恣肆的古璽,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感受戰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自由氣氛,感受秦人的豪爽、楚人的浪漫……準備挑戰一種難度更高的印式,或許是我們開始學習古璽的起點。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印式來學習什么呢?以下幾點,與初學古璽的朋友們分享?!豆诺肋叀逢?維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2021-05-25

  • 漫談肖形印的文化內涵
    及的?!杜8麍D》漢印 1.9cm×1.9cm比如“人事類”肖形印,漢印中有方《牛耕圖》,見于《齊魯古印》續編。印面上一人一牛,上空似是飛鳥掠過,表現了漢代的農耕生產。人在牛后扶犁耕地,雖然牛角不凸顯,但牛的形象卻十分豐滿。作者經過藝術加工,將田園生活場景反映在小小的印面之中,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提煉。這類牛耕題材的肖形印非常少見,但是出土的漢代牛耕石刻畫像卻有很多,可以相互參照。又比如漢印《牛形象人》,當代印學家葉其峰先生指出,此印所刻畫的是一種戴假面的舞蹈

    老年教育 2021年4期2021-04-22

  • 我的篆刻學習之路
    說:“你可以練習漢印了。所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印之宗漢’,練習時要選擇那些章法方正、線條質感強、筆畫粗細均勻、字形端正的漢印臨刻,先從形似著手,逐步熟練了再追求神似?!睘榇?,我專門購買了《漢印分韻》《漢印三百品》《漢印臨摹印譜》。一接觸漢印,我便被那平整端莊、渾樸自然的藝術風格所吸引。只要有時間,我就陶醉于漢印臨摹之中,磨石、選印、上石、臨刻、對比、再刻,充分享受著與石對話、刀走石開的快樂。一年多下來,我共臨刻漢印60多方,從“篆刻小白”變成篆刻愛好者

    老年教育 2021年3期2021-03-22

  • 漢印的直線美和曲線美
    □劉 江巧工司馬漢印的制作有鑄、鑿、琢、鐫等多種技法,因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線條。其形有粗、細、直、曲、方、圓,其位有橫、豎、斜、傾,其性有剛、柔、勁、秀,其別有大、小、長、短等等。其中,直線和曲線,則是篆刻線條的主要形態。一.直線美漢印中的文字構成線條,以直線為主。直線表現出堅硬、力量、嚴肅、質樸等特點。但在不同制作手段下,不同印材所表現出來的線條感覺與審美心態也各不一樣。1.雄渾的線。其線的形態較粗較長,表現出雄渾、豪放、蒼勁之感。由于密而實,且主要線橫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淺議篆刻的臨摹
    的好辦法。三、從漢印入手古印有奇有正、有拙有巧,建議剛開始臨摹時要從平正的一路入手。具體地說,先學漢印中平直、平正的白文印,在臨摹漢印達到一定程度后再臨摹較復雜的戰國古璽,直到臨摹歷代名家的篆刻作品。邊學習邊實踐,才能逐步加深認識,少走彎路。漢印歷來被認為是篆刻的典范。吳先聲在《敦好堂論印》中談及:“印之宗漢也,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睗h代自西漢至東漢,前后共經歷了四百二十余年,西漢初期的印章帶有不少秦印的風格,如“田”字格式的框欄等。但在之后的印章中很快

    劇作家 2020年1期2020-03-02

  • 印式視閾下的元代仿漢印研究
    ⊙ 王培仿漢印風是篆刻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印章形式。漢印是篆刻史上絕大多數篆刻家最初的學習范本。篆刻家個性化印風的形成,也離不開對于漢印的學習。仿漢印風創作也一直伴隨著篆刻藝術發展的始終??梢哉f,仿漢印風創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個元、明、清篆刻藝術水平的高低。因此,仿漢印是一個經典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元代作為篆刻藝術真正自覺的時期,是篆刻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以往對于元代仿漢印的研究多是從篆刻史或是仿漢印賞評的角度來展開。本文將從印式

    大學書法 2020年1期2020-02-14

  • 漢印雙名釋讀四則
    與“牽女”相類,漢印中還有以“牽男”為名的?!冻吻镳^印存》77頁著錄如下一方漢印(圖二):印文為“梁牽男”。此印中“牽”字下部亦從“木”,而“木”上部分與上舉秦漢文字中常見的將“牽”上部寫作“袤”的寫法有兩點不同。第一,此字上部“衣”旁僅有上部筆畫,而將下部省略。這種省略“衣”旁下部的“牽”字在秦漢早期隸書中也經常出現,比如孔家坡漢簡289貳“牽?!焙衔闹盃俊弊鳎ā犊住?3頁),馬王堆帛書《周易》行58上“牽羊悔亡”之“牽”作(《馬集》一9頁)[4],馬

    考古與文物 2019年6期2020-01-15

  • 論東漢官印中的曲線
    。關鍵詞:篆刻;漢印;曲線一、東漢官印中的曲線概述關于東漢官印,可能很多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方、整、勻,而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東漢時期的官印是漢印中最成熟的,再往后的官印則過于匠氣,不足一觀。而兩漢之前的官印,自我們能看見的早期的大量的戰國時期的官印開始,一直到我們要談到的東漢時期,官印中的文字都在進行印化。文字在進行印化的中心思想大概是兩點:其一,將文字填充印面;其二,讓文字的線條方向符合印邊框的方向。這種印化方向的來的結果便是方、整、勻,也就形成了兩漢時期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2019-11-12

  • 漢印之美 ——由《山陽尉丞》和《渭成令印》談起
    □李 陽漢印,一般指漢至魏晉時期的印章。其風格端莊凝重、蒼拙樸茂、方中寓圓、渾然天成;筆畫方中寓圓而剛柔相濟;線條粗細均勻而疏密得當;字形拙中寓巧而自然舒展、增減筆畫合乎法度;章法排布挪讓曲直而巧拙天成,輕重疏密而虛實呼應,朱白相間卻趣味橫生。正是這些獨特的形式特征,形成了漢印豐富多變而又統一含蓄的美,純正甘醇而又風規自遠。漢印是有“官”“私”之分的,由于等級關系,官印在用材、紐制、文字排列及印綬的用色上皆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印章由官府督造(圖1)。私印由私

    老年教育 2019年10期2019-11-07

  • 漢印的功能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全面的了解,展示漢印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價值。關鍵詞: 漢印;功能;藝術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及文化底蘊。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藝術中,印章是一種別樣的存在。它以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形式為人們所喜愛,它的發展幾乎影響了整個中國文化涉及的區域,貫穿了中國文明的各個方面。它源于周朝,興于漢代,形成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印宗秦漢”時代。一、漢印的社會功能漢代是印章發展的鼎盛時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印章文化。從類別上來看,這一時期的印

    人物畫報 2019年3期2019-10-25

  • 陳巨來篆刻摹古觀芻議
    看出其取法古璽、漢印、元朱文等,“入古出新”的同時,不斷地深化其印學理論體系,并在技法上形成個人醇雅、精致的篆刻作品類型。對于陳巨來篆刻,其師趙叔孺評價:“陳生巨來,篆書醇雅,刻印醇厚,元朱文為近代第一?!?的確,陳巨來為近代元朱文印領域最專一精能的實踐者,以元朱文這種獨特的篆刻藝術形式作為展示其才華的舞臺,將其審美追求、精神風貌融入作品當中,從而成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透過這些作品,我們不但能夠看出陳巨來與古為徒的學習經歷,還可以看到他篆刻藝術的取法淵源

    書法賞評 2019年3期2019-10-23

  • 篆刻學習心得
    ;體會一、什么是漢印在印學中“漢印”的概念比較寬泛,前人往往稱之為“漢魏印章”。它不僅包含西漢、新莽、東漢幾個印章發展的黃金時期,而且涵蓋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印章。其間的共同特征是,官印統一采用摹印篆或繆篆,陰文,行款方式、印面大小與印材選用有一脈相承的明確制度。從藝術的角度看,漢印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官?。òㄨT印與鑿?。?、私?。ò娮庩栁挠?、鳥蟲篆印、肖形印和圖文并用?。?,以及由這些印章鈐印而成的封泥。印面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二、漢白文印的特點觀

    藝術大觀 2019年12期2019-09-28

  • 探析文彭篆刻風格特點
    詞:文彭;篆刻;漢印;文人篆刻一、文彭簡介文彭(1498—1573),中國明代的篆刻家,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三橋居士,出生于長洲(今江蘇蘇州),在南京做過國子監博士,還在北京做過國子監博士,后人都尊稱他為文國博、文博士,或者兩京國博,享年七十六。文彭因為受到其父文徵明的影響,不僅對詩書畫都很精通,而且非常擅長篆刻,喜愛且專注于篆刻。春秋戰國以來,文彭不僅開創了中國篆刻流派的先河,而且引領文人篆刻的風潮,將篆刻藝術推向高潮,并走向成熟。吳門印派中人才

    大觀 2019年3期2019-08-01

  • 韓慶民的書法、篆刻情懷
    甫,后涉吳昌碩及漢印,對漢印浸淫尤勤。由于慶民在單位大小是個領導,平時較忙,再加上他有一手祖傳正骨推拿醫術,而且在我們當地稍有名氣,最主要則是他有著一顆大善之心。業余時間為患者治病二十余年從不收錢,落下個“大善人”的美譽。在當下能與慶民兄比肩者,鮮也。此舉令人感嘆!平時的忙碌,對于自己所鐘愛的藝術就少有時間靠上,每次與我談及,總是一臉的無奈。前天他告訴我,準備將治病這一塊交與學生,自己退出,以便將心靜下,專心為藝。是啊,魚和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無論何種藝術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9年3期2019-07-31

  • 略論“自然天趣”審美觀下的浙派仿漢式創作
    671003)秦漢印尤其是漢印,以其豐富的審美類型和深厚的內涵,一直是明清以來印人學印的重要途徑和賴以開派出新的寶貴源泉。但在西泠八家生活的年代,印壇卻存在著以臨仿漢印代替創作的“贗古”風氣和妍巧甜熟印風流行的景況[1],正如余正先生所說:“‘崇尚秦漢'是文(彭)、何(震)而后印家創作的宗旨和指南,從提倡復古,到墨守不化,幾百年間,秦漢印的優良傳統,已從祖宗家法演變成印學發展的桎梏,被蒙上了厚厚的歷史塵垢?!盵2]于是,如何超越時弊、獨創新意便突出地擺在了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7-10

  • 印隨法生 印外求印
    又是先秦文學和秦漢印的源頭。宋元以后,中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轉移到東南地區。明初,文人治印之風盛行,即使明清兩代乃至民國,中心轉移到北京,明清流派印風似乎對長安印壇影響亦不明顯。西泠印社、冰社、北京書法篆刻研究會等印社團體相繼成立,西安印壇依然沉寂。查閱歷代的印譜、典籍,鮮有關于西安印人的記錄。這些印人的活動僅停留在自娛自樂或友朋酬唱的形式上。迨至近現代,只有陳廷堯、李滋煊和張邯三位印人頗有影響。為了搭建研究印學的平臺,1979年春,李滋煊與篆刻界同人發起并

    書畫世界 2019年4期2019-06-12

  • 近代寫意印式對漢印的借鑒
    張慧敏摘 要:漢印可謂是篆刻界的藝術寶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古至今,影響深遠。近代寫意印式大多是從漢印中汲取養料和精華,吳昌碩、齊白石以書入印、以畫求印的形式也離不開漢印,這使晚清及近代寫意印式篆刻獨樹一幟,引領時代風騷,為近代篆刻藝術的發展添上濃重的一筆。關鍵詞:寫意印式;漢印;篆刻漢印,對于近代寫意印式的繁榮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使“寫意派”篆刻與其他流派構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目前,有關“寫意印風”這一專題的研究文獻僅有數篇,如彭曉敏的《明清篆刻藝術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3期2019-04-27

  • 韓慶民的書法、篆刻情懷
    甫,后涉吳昌碩及漢印,對漢印浸淫尤勤。由于慶民在單位大小是個領導,平時較忙,再加上他有一手祖傳正骨推拿醫術,而且在我們當地稍有名氣,最主要則是他有著一顆大善之心。業余時間為患者治病二十余年從不收錢,落下個“大善人”的美譽。在當下能與慶民兄比肩者,鮮也。此舉令人感嘆!平時的忙碌,對于自己所鐘愛的藝術就少有時間靠上,每次與我談及,總是一臉的無奈。前天他告訴我,準備將治病這一塊交與學生,自己退出,以便將心靜下,專心為藝。是啊,魚和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無論何種藝術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19年3期2019-04-26

  • 漢印無窮的魅力淺析
    齊放、百家爭鳴。漢印以其龐大的數量,繁多的種類和嘆為觀止的藝術水平,而聞名于世,成為了后世印章學習的楷模。一、漢代印章的特點中國古代印章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了三個階段的發展,這三個階段分別為新石器時代、夏商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漢代、魏晉時期,漢印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即成熟期,代表著中國印章的成熟,而這與繼承前代的成果和經驗是密不可分的。漢王朝建立后,印章文化獲得了發展的契機。漢印與漢隸相比,具有共同的特點即嚴謹樸素、端莊厚重,這一特點,使其迅速獲得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19年3期2019-01-12

  • 從黃牧甫到李尹桑 ——論李尹桑印風形成、發展及其印學審美、創作觀
    理。不僅上追秦璽漢印,還旁參鐘鼎、石鼓、詔版、權量、錢幣,獨開一家蹊徑,一時間,嶺南印人多追慕之。李尹桑 (1882-1945),原名茗柯,字尹桑,別署秦璽,璽齋,后以字行。原籍江蘇吳縣,幼隨父寄居廣州,遂隸籍番禹。李尹桑是黟山派嫡傳弟子,用功最勤,善于思考,頗得黃牧甫稱許。作為南方黟山派的代表,李尹桑的交往對于其印風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根據 《李尹桑印存》所載印章、跋文,在整理后發現,李尹桑的交往還是比較廣泛的。除了與老師黃牧甫的交往之外,黃牧

    書法賞評 2018年4期2018-09-04

  • 虛實觀念在漢印中的體現
    漢印歷經漢代數百年時間的發展,其規模、體制、藝術審美意識都得以發展完備,達到了一定的歷史高度,形成了我國印章藝術史上巍峨的峰巒。因此前人稱:“印之宗秦漢也,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span class="hl">漢印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凝聚了多少先人的智慧和心血,承載了多少厚重的文化積淀!漢印中早已滲透中國古典美學的審美意識。漢印利用漢字的欹正、大小、字形的夸張、位置的挪移、線形的變化(包括線的粗細、長短、伸縮、盤繞、穿插等)使之形成有和無、疏和密來達到虛實和諧之美。一、前人

    江蘇教育 2018年53期2018-09-01

  • 虛實觀念在漢印中的體現
    和“實”的統一。漢印延續的時間長達數百年,厚重的文化積淀,無數匠工的創作實踐,在漢印中早也滲透了老子的“有”“無”“虛”“實”的審美意識?!娟P鍵詞】漢印;虛實;審美;研究【中圖分類號】G29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18)53-0065-03漢印歷經漢代數百年時間的發展,其規模、體制、藝術審美意識都得以發展完備,達到了一定的歷史高度,形成了我國印章藝術史上巍峨的峰巒。因此前人稱:“印之宗秦漢也,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span class="hl">漢印的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18年7期2018-07-12

  • 淺談漢印
    魅力,突出表現了漢印對后世深遠的影響?!娟P鍵詞】印章文化;漢印中圖分類號:J3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234-01漢代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漢王朝軍事的強大,使之擴大了版圖,同時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為其他社會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文學、藝術無不超越前代,漢辭、漢賦以華麗的辭藻和飽含貴族氣息而聞名于世,而畫像石、畫像磚則生活氣息濃厚。在這么一個璀璨絢爛的時代,漢

    戲劇之家 2018年11期2018-06-08

  • 初學印者優選的三類印風
    風入手:一是從秦漢印尤其漢印入手,二是取法明清流派印風如浙派、皖派等,三是直接從學于近當代印家。那么,這三者各有什么特點和優劣呢?《領略古法生新奇》來楚生一、漢印眾所周知,漢代是我國印章發展史的一個巔峰時期。漢印對于印章的基礎研習,無論是篆法、章法還是刀法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和取之不盡的寶庫。篆法上,我們看到的大量漢印都是相對平整勻稱的統一風格,這構成了漢印的基石。但仔細研讀漢印,我們又會發現其往往在平正中生出萬千變化,展現出“大巧若拙”“大道若簡”的

    老年教育 2018年5期2018-05-30

  • 大方渾厚的漢印
    顯得較為工整。但漢印的印章文字又有別于小篆,因為漢代印章多為正方形,印章字數也以四字為多。要把豎長形的小篆寫在正方形的空間里,只有把原來的豎畫寫短,筆畫上下距離縮小,所以就形成了漢印文字的特殊字體,人們把它稱為“繆篆”,它的特點有:橫平豎直、筆畫均布、線條折疊、充滿頂格等。欣賞漢印,除了可以從印章文字中感受筆畫的曲直美,還能感受到印章因時代久遠形成的古樸美。漢印的材質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金、銀、銅、玉等,其中以銅印為多,因為銅印的造價低、制作方便。但銅的硬度

    閱讀(高年級) 2018年10期2018-05-14

  • 經典漢印欣賞
    □ 馮生經典漢印欣賞□ 馮生印文:雎陵家丞時代:西漢材料:銅通常四個字的漢印,四字之間留紅的基本形狀是“十”字形。而此印中,“雎陵”兩字的左右結構拉開了比左右兩列字更寬的距離,留紅為兩縱一橫的“”形,視覺上造成了三列字的錯覺。此印的變化處在于兩縱一橫的字間留紅的形狀:左縱留紅略呈“S”形,右縱留紅略呈反“S”形,兩者相反相成;一橫則呈鋸齒狀,上下緊密咬合。另外,“雎”字的右側豎畫與“陵”字的右側中豎左傾,頂向印章右邊,形成有力的支撐,使之分而不散。印文:右

    老年教育 2017年9期2017-10-14

  • 第八講 篆刻學習之臨摹
    手臨???答案是:漢印。清人吳先聲說:“印之宗漢也,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备凶碳揖唧w指出:“撫擬漢印者宜先從平實一路入手,庶無流弊矣?!?span class="hl">漢印形式豐富,風格多樣,即使是平實一路,也有諸多不同的情趣。據多年經驗,從白文印入手為宜。在白文印的臨摹順序中,先從中粗筆畫開始,其次為粗筆畫(滿白文?。?、細筆畫和綜合線條變化。漢印中有一些朱文印,因其數量少,不易選擇,故以黃牧甫的方朱文印替代,兼取漢印封泥的拓本作為范印。圓朱印的臨摹和切刀印風的臨摹選取清至近代篆刻家

    老年世界 2017年8期2017-08-23

  • 容軒讀印 ——漢代私?。ㄉ希?/a>
    張君憲印薛就私印漢印之所以成為后世篆刻藝術的典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體現了儒家所倡導的莊重典雅、醇和古樸的審美理想,這種審美理想也是中國兩千年來的主流審美意識。漢代私印以白文印為主體,白文私印以勻滿平正為基本風格特征。吾丘衍在《學古編》中言:“漢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過寸許?!薄鞍孜挠?,必逼于邊,不可有空,空便不古?!蔽崆鹧艿恼撌?,無論是對篆書的取舍、印式的選擇及基本特征等都是以漢印為皈依的,這些論述為“印宗秦漢”的觀念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漢印中千變萬

    藝術品 2017年7期2017-07-25

  • 篆刻步驟
    ,最后選擇以白文漢印形式表現(圖1)。漢印四字法以平均分界為基準,每字空間相同,筆畫多者盡量減省,筆畫少者則線條略增肥,以求整體空間之均勻平衡?!敖迸c“子”字各略作空疏處理,并呈對應協調。水印上石:將設計好的印稿用小筆蘸濃墨書寫在吸油紙上(圖2),把吸油紙對準石章四角蒙于印面,四周余紙折下固定好,以防錯位。用干凈毛筆蘸清水(水不必過多,微濕即可),潤濕印稿紙,使紙與石相貼(圖3)。用生宣吸干印面多余水分,反復壓磨使墨跡反印于印面上(圖4)。奏刀:執刀分為

    少兒美術·書法版 2017年10期2017-06-30

  • 漢印文字變化規律分析漢印創作
    呂泉燁摘 要:漢印文字的變化極其豐富,大致可以分為規整、簡省、繁復、挪移、替代等情況,從這些變化上可以分析和認識漢印創作的一些規律,從而指導漢印創作。關鍵詞:漢印文字;漢印創作[本文系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重點創新項目,課題名稱:漢印文字中的訛變,項目編號:2015YZD011]漢印文字的“變化”有一定規律。漢印文字的變化是“隸變”中的一小部分,“隸變”總體上是沿著簡化、草化、抽象化形成的。而漢印文字的變化是“隸變”過程中一種比自然書寫和變化過程更加“過分”的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7年4期2017-06-09

  • 怎樣臨摹漢印
    祝竹怎樣臨摹漢印祝竹臨摹漢印是學習篆刻藝術的入門途徑。通過學習繆篆文字,養成入印文字規范的良好習慣;學習漢印的章法,營造平衡穩定的印面;訓練嚴謹的規矩,蒙養博大的氣象;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臨摹前應當有一些必要的刀法訓練;最好是在臨摹的階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書印稿的訓練;要重視形似,重視規矩與法度。臨摹的對象選擇平正工穩、清晰完整的漢印作品為好;多讀、多寫比臨刻漢印更重要。漢印;臨??;目的;方法文人摹仿漢印風格治印,如果從宋代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通過臨摹

    江蘇教育 2017年29期2017-06-05

  • 臨摹漢印的方法
    □祝 竹臨摹漢印的方法□祝 竹《阿陽長印》漢代官印臨摹漢印的具體做法,許多基礎讀物,都可以參考,這里不再贅述。以筆者臨摹漢印的體會,在此對有興趣臨摹漢印的讀者提些建議:首先,臨摹漢印前,應當有一些必要的基礎訓練。學習刻印的初始,要刻一些簡單的線條,了解石性,掌握用刀的方法,進而能把簡單的文字刻成形。待有了一定的控刀能力之后,再開始臨摹文字較少、筆畫簡單的漢印。這樣由簡至繁,循序漸進,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第二,盡量不采用取巧的方法?,F在許多指導臨摹漢印的讀物

    老年教育 2017年2期2017-03-08

  • 臨摹漢印的目的
    □祝 竹臨摹漢印的目的□祝 竹《廣漢大將軍章》 西漢 銀印傳世數以萬計的官私漢印,是漢印風格的載體,每一方印都能傳達當時印風的古老信息,都有其可供學習和借鑒的意義。但也應該看到,在漢印風格流行的800年間,出于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印人之手的作品自有風格差異。毫無疑問,水平也會有高下之分。其中,會有相當多的作品屬于平庸之作,甚至是有缺陷的作品。為了獲得最佳效果,臨摹漢印時,必須根據學習目的選擇漢印中的精品作為臨摹范本。因此,明確學習目的顯得尤為重要。那么

    老年教育 2017年1期2017-02-10

  • 戰國私璽釋文“當”之誤
    誤差甚遠,且斷為漢印,亦不恰當。訛傳無益,有必要予以勘正。圖一 肖彼一、“當”應為“肖”為便于讀者對字形結構的辨識和判斷,文中所附印圖作了放大處理。印文右字,其上部筆劃略有殘斷,但不影響對該字字形的判斷,釋“當”,為“肖”(趙)之誤?!墩f文》:“肖,骨肉相似也,從肉,小聲?!薄叭狻睘橄笮巫郑▓D二),《說文》:“肉,胾肉,象形?!彼^胾肉,即切成的大塊肉,字內兩“《”筆,以示肉之紋理。肖同趙字,《說文》:“趙,趨趙也。從走,肖聲?!痹趹饑彰t中,“趙”皆寫

    東北史地(學問) 2016年4期2016-12-01

  • 明清印章款識中的崇漢觀
    藝術的角度分析了漢印藝術的基本特征: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與隸相通,后人不識古印,妄意盤屈,且以為法,大可笑也。多見古文家藏漢印,字皆方正,近乎隸書,此即摹印篆也。漢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過寸許……唐用朱文,古法漸廢,至宋南渡,絕無知者,故后宋又皆大謬。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正方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③吾衍強調以漢印為格局的“古法”,其關于漢印美的研究,成為了印論研究的先河??上?,礙于時代所限,當時漢印出土不多,印譜低劣,習者不廣,故

    書法賞評 2016年4期2016-11-21

  • 《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釋文校訂四則
    文之失。關鍵詞:漢印 釋文校訂 漢印20世紀新出土古璽印浩如煙海,以博物館、地方為單位的璽印圖錄都相繼出版,其中集大成者,當屬周曉陸先生主編的《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以下簡稱《集成》),此書采取譜錄形式,輯錄了20世紀出土的、大部分已經發表的中國古代璽印?!都伞穼λ珍洯t印的尺寸、質地、鈕式等作了詳細記錄,并作目錄以便檢索數據源。其所收璽印之多、所著錄信息之廣,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都伞肥珍浀沫t印都注有釋文,其中絕大多數釋文皆準確無誤,但浩

    現代語文 2016年9期2016-11-14

  • 《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釋文校訂四則
    ,校訂釋文之失。漢印 釋文校訂 漢印20世紀新出土古璽印浩如煙海,以博物館、地方為單位的璽印圖錄都相繼出版,其中集大成者,當屬周曉陸先生主編的《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以下簡稱《集成》),此書采取譜錄形式,輯錄了20世紀出土的、大部分已經發表的中國古代璽印?!都伞穼λ珍洯t印的尺寸、質地、鈕式等作了詳細記錄,并作目錄以便檢索數據源。其所收璽印之多、所著錄信息之廣,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都伞肥珍浀沫t印都注有釋文,其中絕大多數釋文皆準確無誤,但浩

    現代語文 2016年27期2016-11-01

  • 名印欣賞之漢印(續)
    倪文東名印欣賞之漢印(續)□ 倪文東作品簡介印文:和福。時代:漢。材料:玉。尺寸:縱23毫米,橫23毫米。作品欣賞:此印,為漢代玉印中典型的白文印代表,是學習篆刻者必須臨摹的一方白文印。它體現了線條的勁挺,如玉箸一般,同時,也彰顯了印面的布白勻整。這方印是漢代私印中的代表作,代表了工穩平整一路的風格。線條的處理富有張力,筆畫的搭接自然圓融,很好地體現了書寫與刻制的結合之妙。印面線條的處理也極見功力和情趣,“?!弊帧笆尽辈颗缘闹本€及右旁的圓,與“和”字左偏旁

    老年教育 2016年9期2016-10-27

  • ?;韬钅埂捍髣⒂浻 恍】? 文、熊長云
    為“大劉記印”。漢印自名為“記印”者,例見羅福頤《漢印文字征》著錄的“齊有記印”、“記印”等,均屬私印。首先應討論所謂“大劉”。?;韬顚儆谕踝雍?,所封者皆劉氏宗族,與印文劉氏相合。漢印中多有“巨+姓氏”之例。陳介祺《十鐘山房印舉》著錄有“巨李”、“巨孟千萬”等印。陳漢第《伏廬藏印》著錄有“巨董”、“巨陳君”等印。羅振玉《赫連泉館古印存》著錄有漢印“巨張千萬”、“巨董千萬”。上海博物館藏有漢印“巨蔡千萬”。此外,亦有“大+姓氏”者,如《十鐘山房印舉》著錄有“

    讀者欣賞 2016年6期2016-06-13

  • 略論吳昌碩的寫意印風
    派”入手,后專攻漢印,以“陽剛之美”為主要的審美風格。丁敬、鄧石如、趙之謙等篆刻大家,對吳昌碩由漢印之法到灑脫自然的寫意印風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表現出吳昌碩學習篆刻的思路和對古訓的傳承。一、印內求印吳昌碩早期的印章,多為對漢印的傳承和發展。他曾作詩《刻印》曰:“天下幾人學秦漢,但索形似成疲癃。我性疏闊類野鶴,不受束縛雕鐫中……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誰所宗?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标U述了其獨特的印學理念。在對漢印的傳承基礎上,他的創作追求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2016-06-13

  • 漢印創作
    上次采訪,您談了漢印的臨摹,我們臨摹都是要為創作服務的,漢印在對歷代篆刻家有怎樣的影響?能談一談你的理解和看法嗎?李大蒙(以下簡稱李)李:印章的歷史極為久遠,目前認為發源于商代以前,發展到漢代,其形制規模及藝術性均達到歷史的高峰。當時的印章均為匠人制作,是實用印章,后經過元代文人的倡導,至明清時期,文人篆刻成為主流,外加印章的美學思想日漸成熟,篆刻藝術達到第二座高峰。漢印這一印式的風格種類豐富,真可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分朱布白間蘊含著中正、古樸、渾厚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16年5期2016-05-30

  • 李大蒙訪談之漢印臨摹
    習篆刻者一般先從漢印入手,對這種觀點請談一談您的理解和看法嗎?李大蒙(以下簡稱李):印者,信也。印之作用,不言而喻。漢印作為一種獨立的印式,它既區別于古璽印式,又不同于宋、元朱文印式。漢印所確立的印式典范,奠定了印章藝術的法則,成為后世印人的金科玉律,直至當下評判印章、印家水平的圭臬。漢印的分期,主要分西漢、新莽、東漢三個時期。若再細分,西漢又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但如果從整個印章發展史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印章的印文字體、印文布局、制作方法、藝術風格等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16年3期2016-03-29

  • 樸質無華 妙造自然 ——漢印之美芻議
    妙造自然 ——漢印之美芻議文 王 鑫漢印在中國篆刻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平正、飽滿、莊嚴的基調,渾穆、淵雅、沉雄的范式確立了其具有典范意義的規矩和程式,這不單是一種文化成果,更是智慧的結晶。欣賞漢印,傳承這種規范與程式,便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最好繼承。漢印;篆書;審美中國的篆刻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眾多藝術門類中的一朵奇葩。而漢印更是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達到了最成熟的階段,它以其平和醇厚、莊重典雅的面貌,成為后世歷代印人心摹手追的不朽典范。漢代大統一的政

    天工 2015年4期2015-04-10

  • 和敬清寂印存(一)
    璽類,圖4~7為漢印類,圖8為魏碑入印,圖9為行草入印。中國古代藝術中,以“金石書畫”為最輝煌。印人自古有“金石家”之美稱,所以“金石”也可以代表印章,近代則稱篆刻藝術。三者之中,畫最易入門,因有色彩與形象故也;書法僅此墨色,有線條而無形象,自是較難。印章之天地最小,僅方寸之間,而其學則最廣,故反列書畫之前。同一印文,能手刻上幾十方形神各異之印原非難事。圖1為長方形朱文古璽,所用文字為古璽文,既周朝所用之古文字中之一類,頗有古奧玄譎之韻味。圖2為方形(古璽

    茶葉 2012年1期2012-12-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