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仄聲

  • 格律有秘密,補寫促鑒賞
    去聲、入聲統稱為仄聲。但是,由于語音變遷,現在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普通話里讀上聲和去聲的基本是古仄聲字,但普通話里讀陰平陽平的除了大部分是平聲字,還有一小部分是古入聲字,即仄聲字。2.平仄相間。一句詩里要做到平仄相間,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指在絕句或律詩中,每一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忽略(五言則是第一、三字),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做到平仄相間。我以杜甫《登高》第一、二句為例,“風急天

    師道·教研 2023年7期2023-08-17

  • 《浣溪沙》詞律發微
    髻鬟”,“宿”字仄聲,“離”字平聲,“慢”字仄聲;韋詞“清曉妝成寒食天”,“清”字平聲,“妝”字平聲,“寒”字平聲。上闋第二句第一、三字,韓詞“六銖衣薄惹輕寒”,“六”字仄聲,“衣”字平聲;孫詞“江邊一望楚天長”,“江”字平聲,“一”字仄聲。上闋第三句第一、三字,韓詞“慵紅悶翠掩青鸞”,“慵”字平聲,“悶”字平聲;韋詞“卷簾直出畫堂前”,“卷”字仄聲,“直”字仄聲;下闋第一句第一、三字,韓詞“羅襪況兼金菡萏”,“羅”字平聲,“況”字仄聲;韋詞“指點牡丹初綻

    名作欣賞 2023年14期2023-05-18

  • 看似尋常最奇崛 ——賞《聲聲慢》的疊字之美
    起,接以“覓覓”仄聲的重疾,“冷冷”的仄聲緊承其上,“清清”的平聲緩緩落下,“凄凄”的平聲延續上句的平聲,“慘慘”的仄聲突然響起,“戚戚”的仄聲緊跟。平聲徐緩,仄聲重疾,這一組疊字就形成了徐緩重疾的變化,且重疾的仄聲在句中形成了兩次高潮。平仄交錯形成的抑揚頓挫,疾徐變化,是這組疊詞在音樂上表現出的第二種美感?!耙挕睂儆谌肼暋板a”部,“清”屬于平聲“庚”部,“戚”屬于入聲“錫”部,所以該句押的是入聲“錫”韻。江永《音學辨微》中講,“平聲音空,仄聲音實,平聲如

    中學語文 2023年5期2023-04-05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用韻分析
    下中緩緩前行。而仄聲韻的韻腳“吼、斗、走”則拉近了畫面的距離,對漫天黃沙里的細節進行特寫,通過斗石亂走來寫狂風,突出邊地的惡險環生。但在這樣的苦境下,將士們非但不畏懼,反而斗志昂揚,腳步隨著風速變得更快?!懊?、撥、戈”幾個仄聲韻腳便是再次渲染行軍中的緊湊、激昂的氣氛。最后詩人預想戰爭大捷,亦是通過短促有力的仄聲韻來表達出將士們十足的自信。反觀平聲韻腳的詩句,描寫的畫面則是相對靜態?!昂箽庹簟薄靶鞅薄俺幩北M管亦是描寫動態,但與“風怒吼”“石亂走”等相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2年31期2022-05-30

  • 品讀絕妙巧對
    連疊韻。上聯都是仄聲字,而下聯則都是平聲字。這很明顯,是屬于音韻對,對仗工整自然。你看,一只鹿在屋北獨居,而溪流的西面卻有一大群雞在“咯咯”齊鳴,寥寥數字,就把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情態描繪出來,讀之真是難以忘懷。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副對聯,巧在上聯“此木”合為“柴”字,“山山”合為“出”字;下聯“因火”合為“煙”字,“夕夕”合為“多”字。這叫并對聯?!安瘛碑斎簧缴浇杂?,點火當然會有“煙”;“煙”當然夕夕多,因為有人就會有煙火。

    科教新報 2022年11期2022-05-30

  • 動詞的精妙
    大致相當于古代的仄聲。對聯講究平仄,末尾最嚴。上聯末尾字字音必須為仄聲,下聯末尾字字音必須為平聲。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上下聯末的“壽”和“門”就分別是仄聲和平聲。春聯的內容也有許多講究。譬如,“春好禾苗壯,人新稻谷豐”是體現農民對新的一年期望與祝福的春聯?!鞍儇浟宅?,柜盈春夏秋冬貨;大樓興旺,客滿東西南北樓”是宣傳商業繁榮的春聯??梢?,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業,都會有不同的期望與祝福。1.在短文括號里填入合適的關聯詞。2.下列哪些是春聯的特

    作文周刊·小學三年級版 2021年8期2021-07-07

  • 淺識楹聯平仄規律
    第三聲、第四聲,仄聲有升有降。但是在現代漢語中,大多數的漢字都是平聲,極少數為仄聲。遵循楹聯中的平仄,可以使得楹聯的節奏音韻不那么單調,讀來抑揚頓挫,更顯音律和諧之美。在我引導學生認識平仄時,我考慮到了趣味性,畢竟學習古人的文學藝術,受到時空的限制,以及現代漢語具體表達方式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難度。在簡單的對對子游戲過后,我揭示對聯中平仄的內涵,學生有一定了解后,告知學生,在楹聯中平聲用符號“—”表示,仄聲則用符號“丨”表示。張老師的名字叫“張勇華”,

    課外語文·下 2021年4期2021-06-15

  • 淺識楹聯平仄規律
    第三聲、第四聲,仄聲有升有降。但是在現代漢語中,大多數的漢字都是平聲,極少數為仄聲。遵循楹聯中的平仄,可以使得楹聯的節奏音韻不那么單調,讀來抑揚頓挫,更顯音律和諧之美。在我引導學生認識平仄時,我考慮到了趣味性,畢竟學習古人的文學藝術,受到時空的限制,以及現代漢語具體表達方式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難度。在簡單的對對子游戲過后,我揭示對聯中平仄的內涵,學生有一定了解后,告知學生,在楹聯中平聲用符號“—”表示,仄聲則用符號“丨”表示。張老師的名字叫“張勇華”,

    課外語文 2021年12期2021-05-17

  • 近體詩平仄規律“五原則推導法”
    (非韻腳)必須用仄聲。因此根據音步原則、“對”的原則、“粘”的原則,推出一行詩的最后一字是仄聲,如果不是韻句,就保留仄聲,如果是韻句,就要更改為平聲;反之,推出一行詩的最后一字是平聲,如果不是韻句,就改為仄聲,如果是韻句,就要更保留平聲。也就是說,“(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最后一字是“仄”,如果出現在非韻句,就保留;如果出現在韻句,最后一字就改為“平”,整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平”;同理“(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最后一字是“平”,如果出現在韻句,就保

    紅河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1-01-15

  • 一部破解格律詩深層密碼之作 ——讀《節奏說》有感
    ;三、四聲,稱為仄聲。在古代漢語中,平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是仄聲。平聲字與仄聲字按一定規律組合,就形成了詩句中悅耳動聽的節奏。押韻、平仄、對仗,是近體詩的三大要素,其中平仄又是近體詩的最重要特征。作者李啟隆緊緊牽住平仄這個“牛鼻子”,以“平仄是詩的節奏”這句話來解說平聲字與仄聲字的組合規律。在我們漢語中,假若5個字一句,像外星人那樣說話全用平聲或仄聲就沒有節奏,若是按“平仄平仄平……”這樣簡單組合,節奏又會太單調,不能產生音樂美。于是,作者運用組合排

    工會博覽 2020年27期2020-10-23

  • 貼春聯那回事
    一個字,上聯應是仄聲,下聯應為平聲??纯丛蹅冞@副春聯的最后兩個字,‘貴是仄聲,‘安是平聲,所以上聯是‘迎喜迎春迎富貴,下聯是‘接財接福接平安。這里的學問可不是一點點哦!”我恍然大悟,原來貼春聯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很多傳統文化知識呢。僅僅靠學一篇課文肯定不行,我還得多看書。開始貼春聯了,我在兩張春聯的背面貼一些雙面膠。確定好位置后,撕掉雙面膠,小心翼翼地把它們端端正正地貼在了門上。大功告成!不管是春聯、“?!弊?,還是窗花,它們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

    課外生活·趣知識 2020年2期2020-05-19

  • 題畫詩賞析
    相同,而且要做到仄聲起平聲落。前聯兩句,“清泉”對“松濤”,名詞對名詞,“震”對“響”,動詞對動詞,“彝寨”在“寨”字是仄聲字,“聲急”的“急”字是平聲落韻,做到平仄相對。后面兩句“黑”對“黃”形容詞,“狗”對“?!泵~,“搖尾”對“過橋”,動賓詞組,“賓客”對“田野”名詞,“到”是仄聲字,“詩”是平聲字,做到仄起平落,符合聯句的平仄要求。最末兩句是尾聯,第七句寫扶貧干部深入千家萬戶,走進農家門,促膝談心的具體行動,第八句寫黨的富民政策,雖然脫貧了,還要增

    云南農業 2020年2期2020-03-26

  • 關于“花重錦官城”的“重”
    ,在這首詩里,是仄聲字。這是詩詞格律規定的。通過詩詞格律檢測,《春夜喜雨》是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檢測結果顯示,它的平仄非常完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盎ㄖ劐\官城”的平仄格式為:平仄仄平平。明白這點,才不會誤會古人的意思。2仄聲的“重”zhòng1.分(fèn)量較大,與“輕”相對:~負?!??!浚╨iàng)?!?。舉~。負~。2.程度深:~色?!??!??!珓?。平聲的“重”

    少男少女·校園 2020年1期2020-02-14

  • 淺談詩教重返初中課堂的價值
    、四、六字依次為仄聲、平聲、仄聲,則下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依次應為平聲、仄聲、平聲?!凹摇笔瞧铰?,“燕”是仄聲,“春”是平聲,符合要求。同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第二、四、六字依次為平聲、仄聲、平聲,則下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依次應為仄聲、平聲、仄聲,“草”是仄聲,“能”是平聲,“馬”是仄聲,也符合要求。故正確答案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睂W生經過系統性的學習,熟悉詩詞的格律要求,便可輕松解決類似疑問。二、理解意象

    科學咨詢 2020年38期2020-01-07

  • 看“詩詞大會” 談古韻潮音
    ”“擱”古語都念仄聲,入聲字;在國語則都念平聲,[chī][hē][gē],均為第一聲陰平;在潮語都念仄聲,[ngiag4迄][hag4瞎][goh4閣]均為第四聲陰入。在這里,潮語全部保存古音。再舉一例:“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姓名中的 “白”字,古語中念仄聲,入聲字;國語念平聲,[bái]第二聲陽平;潮語念仄聲,[bêh8伯8]第八聲陰入。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用國語閱讀古典詩詞是連“詩仙”和“詩魔”的姓名都念錯了。入聲問題是國語辨識平仄的最大障礙,

    嶺南文史 2019年2期2019-12-16

  • 小學古詩“平仄誦讀法”的魅力與陷阱
    合并為一類,為“仄聲”(“仄”即“傾斜”“不平”義)。一個個漢字組成的語句,如果平仄參差,發聲就是由一個個不同音長音高音調的音符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節奏、抑揚頓挫的樂句,誦之如歌。1.平長仄短節奏強明代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云:“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泵枋隽怂穆暤陌l音特征,從音長的角度看,即平長仄短。就是說,平聲字發音長一些,仄聲字發音短促一點。格律詩講究平仄,句內平仄相間,句間平仄相對,這就形成了長長短短相互交替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19年2期2019-09-10

  • 問吧問吧
    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是平聲(現代漢語中一聲和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為仄聲)。只要分清了平仄,分清左右還不是小菜一碟!一個人能獨立演奏大型編鐘嗎?王沁龍 山東省滕州市善南街道賈莊小學答:編鐘本身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型打擊樂器,但能否一個人獨立演奏要取決于編鐘的數目!我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數目較少,大多是三枚“組合裝”,一個人完成演奏的難度不算太大。自春秋時期以來,編鐘的數目逐漸多了起來,有九枚的,也有十三枚的,而像曾侯乙編鐘這

    藝術啟蒙 2019年2期2019-09-10

  • 春聯來了
    楚上下聯從平聲、仄聲上區分,上聯的最后一個字為仄聲(現代漢語中的第三聲和第四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現代漢語中的第一聲和第二聲)。2.貼橫批古人書寫順序是從右至左,而現在很多橫批則從左向右書寫。所以,面對大門,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的寫法,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如果橫批是從左向右的現代寫法,則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小鏈接:宋朝宰相呂蒙正少時家貧,曾與母親同住寒窯,以乞討為生。有一年春節,他在家門上貼了副春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意指缺

    創新作文(3-4年級) 2019年2期2019-08-12

  • 吟出古詩之美
    五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不重要,而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則非常重要。第二條,同句相間,即一句之中,平聲和仄聲要間隔開,就是說二四六字的平仄要間隔開。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第三條,同聯相對。一聯之中,平仄要相對,就是相反,所以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平聲,第二句的第二個字就得是仄聲,第二句的第四個字就得是平聲,第二句的第六個字就得是仄聲,構成“仄平仄”。第四條,鄰聯相粘。鄰聯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它們挨著,但不是同一聯。它們的平仄要粘起來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9年5期2019-06-13

  • 汾河片方言古全濁聲母今讀的三種類型
    音時,平聲送氣,仄聲部分送氣,部分不送氣。此外,襄汾汾城全濁聲母清化后逢塞音、塞擦音時,平聲大部分送氣,小部分不送氣,仄聲大部分不送氣,小部分送氣,似乎也不能籠統地歸并為平不送仄送型。本文研究范圍指《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7]中原官話汾河片,共29個市縣,分為3個小片:(1)平陽小片:霍州市、古縣、洪洞縣、臨汾市市轄區、浮山縣、翼城縣、曲沃縣(以上皆屬山西?。?;(2)絳州小片:新絳縣、襄汾縣、侯馬市、聞喜縣、稷山縣、萬榮縣、絳縣、垣曲縣、夏縣、沁水縣

    長治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4-28

  • 始進家塾
    時,必要用平聲對仄聲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仄聲對平聲。等到四字對作得合格了,就可以學五言詩,不要再作對子了?!揪褪抡撌隆克夭膬热葸x自蔡元培先生自寫自傳、自編年譜以及自述性文章合集——《蔡元培自述》。文章可讀性極強,個人的記憶中承載著家國的歷史。書中,蔡先生對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讓人陶醉其中,可見想要寫好自述類的文章是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的。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48期2018-12-18

  • 聲聲慢:溪水流淌著秋天的緩慢
    來竹子每抖動一片仄聲的葉子,尖尖的溪水就回它一個平聲的嘆息秋天的陽光把調子降成了聲聲慢我腳下的每一寸鄉土都在錯落的季節低處呻吟溪水流淌著秋天的緩慢。風吹過竹簫無孔成曲,吹醒了我的滄海丹竹是長句,黃竹是短句陽光瀉下的是一道歲月的懸崖只要腳下一滑,我便跌下疼痛的深淵四十余年時光,一溪流水已不夠敘述我或深或淺的腳印,故鄉或高或矮的秋天這個午后,惶恐扶住了忐忑穿過竹林,陽光用顫抖的聲音朗讀著秋水,斑駁的光影一片明亮一片陰暗,恰似我從少年走來時光的身上,一貼貼或新或

    揚子江詩刊 2018年6期2018-11-13

  • 不合格春聯舉例并淺析
    識,上聯的末尾用仄聲字,下聯的末尾用平聲字。還要避免三平尾(末尾三個平聲字相連)。當然內容肯定是吉祥的或頌揚的。順便談談“平仄”,如果是按照舊聲韻四聲分,為平、上、去、入,其中“平”又分陰平(如方言中的“汪”、“香”類讀音)、陽平(如方言中“王”、“祥”類讀音),總稱“平聲”,簡稱“平”,“上”“去”“入”三聲統稱“仄聲”(如方言中的“平”聲以外的讀音,即不平便仄的意思),簡稱“仄”;如果按照新聲韻(普通話聲韻)分,四聲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

    科學導報·學術 2018年40期2018-10-21

  • 識別入聲字的兩種方法
    個地方用平聲字和仄聲字都是可以的,那么就這首詞來說,“匣”和“易”是平聲上聲還是去聲入聲就很難判斷。其實這兩個字都是入聲。有的詞牌是一韻到底,而且押入聲韻,也就是說韻腳的字都是入聲。我們可以結合那些耳熟能詳的詞牌來掌握入聲字。例如“念奴嬌”“滿江紅”“賀新郎”“雨霖鈴”“憶秦娥”“聲聲慢”“蘭陵王”就屬于一韻到底而且押入聲韻。周邦彥的《蘭陵王·柳蔭直》: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漂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

    新鄉學院學報 2018年10期2018-02-24

  • 聲聲慢:溪水流淌著秋天的緩慢
    來竹子每抖動一片仄聲的葉子,尖尖的溪水就回它一個平聲的嘆息秋天的陽光把調子降成了聲聲慢我腳下的每一寸鄉土都在錯落的季節低處呻吟溪水流淌著秋天的緩慢。風吹過竹簫無孔成曲,吹醒了我的滄海丹竹是長句,黃竹是短句陽光瀉下的是一道歲月的懸崖只要腳下一滑,我便跌下疼痛的深淵四十余年時光,一溪流水已不夠敘述我或深或淺的腳印,故鄉或高或矮的秋天這個午后,惶恐扶住了忐忑穿過竹林,陽光用顫抖的聲音朗讀著秋水,斑駁的光影一片明亮一片陰暗,恰似我從少年走來時光的身上,一貼貼或新或

    揚子江 2018年6期2018-01-17

  • 貼對聯
    的,最后一個字是仄聲的為上聯,仄聲一般指三四聲,而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像我們貼的這副對聯,‘福來平安地就是上聯,‘財進幸福家就是下聯?!眿寢屢贿厧兔σ贿呄蛭医忉屩?。 “貼個對聯還有這么多講究??!媽媽,你怎么知道這么多?”我好奇地問?!皬木W上查的唄,你有不懂的問題也可以上網找答案?!眿寢屝χ卮鹞?。貼完大門的對聯后,屋門的對聯都是我安排的位置。還別說,這現學現賣真管用,我一副對聯也沒弄錯。貼完了對聯,爸爸開始貼“?!弊?。咦,爸爸怎么這么粗心,把“?!弊?/div>

    作文大王·中高年級 2017年12期2018-01-16

  • 古詩格律的啟蒙
    與古代漢語關于平仄聲的定義不一樣。古人將漢語聲調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而在現代漢語中,入聲早已消失。人們現在習慣將平聲定為“平”,而將上聲、去聲、入聲定為“仄”。為了方便孩子們理解,教學上,一般將“|”表示仄聲,“-”表示平聲。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平仄劃分如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自主劃出詩句的平仄,學生不難發現,“日、盡、入、欲、目、更、上、一”讀去聲,是仄聲,“海、里”讀上聲,也應是仄

    湖南教育 2017年18期2017-07-12

  • 華也 花也
    聲,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并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4期2017-06-23

  • 古詩格律的啟蒙
    與古代漢語關于平仄聲的定義不一樣。古人將漢語聲調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而在現代漢語中,入聲早已消失。人們現在習慣將平聲定為“平”,而將上聲、去聲、入聲定為“仄”。為了方便孩子們理解,教學上,一般將“|”表示仄聲,“-”表示平聲。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平仄劃分如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自主劃出詩句的平仄,學生不難發現,“日、盡、入、欲、目、更、上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5期2017-06-05

  •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聲情之美的建構
    選韻腳、大量運用仄聲字、講究聲母、巧用疊音字等環節全方位建構作品的聲情之美,憑借漢字的聲母、韻母、聲調等手段烘托急于傾訴、欲言又止、愁悶凄苦的詞人形象。作品文字的聲音效果與作者的情感達到高度統一。李清照;聲聲慢;聲情語言的音、形、義等要素中,聲音與意義的關系最遠??墒?,文體不同,文字的聲音的價值也不同。詩詞在很大程度上是音樂文學,其文字之“音”在諸文體中最有價值。詩詞文字的聲音在更大程度上對應一定的情感與意義,因此,欣賞者讀詩、詞、曲時,當明了文字的聲情。

    韶關學院學報 2017年7期2017-04-12

  • 簡論李商隱格律詩中“思”字的平仄異讀現象
    為三類:一、讀作仄聲,該現象在李詩中達十一處;二、平仄均可,皆處在非音節點上,達十二處;三、讀為平聲,符合近體詩功令要求,較為常見。從格律詩用韻及上下文語境的角度出發,推測造成“思”字在李詩中平仄異讀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迎合格律詩的用韻規則和表達“似”字的意義。李商隱;格律詩;思;平仄;異讀李商隱(約812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隱作詩講究格律,對仗齊整,注重平仄聲韻之和諧?!稘h語大字典》中注解“思”字為:“sī《廣韻》息茲切,平之心。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2-10

  • 粵語童謠的語音特色研究
    別可分為平聲韻、仄聲韻、混合聲韻三種,但究其童謠句數,則無固定規則可循。1.平聲韻童謠平聲韻,是讀音中劃入平聲的單字類別?!捌铰暋钡陌l聲平和,是漢字聲調的一種,與“仄聲”相對應?;浾Z中的平聲包括上平音和下平音,調值分別為1和4。童謠節選1、2、3分別展示了平聲韻歌謠語句的押韻形式。童謠節選1賣羊賣咩,賣到老鼠擔遮。狗仔忙住去拉蛇,蛇擺尾,似風車,……童謠節選2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聽朝阿媽要趕插秧啰,阿爺睇牛佢上山崗喔蝦仔你快高長大啰,幫手阿爺

    嶺南文史 2017年4期2017-02-07

  • “更”字陣中,“詩詞大會”全軍覆沒
    代漢語第四聲即古仄聲。而從全國挑選出來的整整一百名詩詞精英、大會賽手,也清一色都予以認同了,竟然全錯啦!“勸君更盡一杯酒”句,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贝颂幍摹案?,如果讀第四聲即仄聲的話,是表示程度的,和很、最一類,詞性屬(程度)副詞。程度副詞可以和形容詞鏈接,修飾形容詞,如更美麗、很丑陋、最鮮艷,但不能和名詞、動詞鏈接來修飾名詞、動詞?!皠窬M一杯酒”中的“盡”,詞性已經成為動詞,喝、飲一類的意思?!案弊x

    聲屏世界 2016年3期2016-11-20

  • 課堂上的歡聲笑語
    平聲,三聲四聲為仄聲),平聲要讀的舒緩綿長一些,而仄聲則要讀得短促緊急一些。爸爸一邊打著手勢,一邊引導我們讀詩??墒谴蠹以谧x“城”的時候,總是讀得比爸爸的手勢快半拍。爸爸告訴我們:“讀這個字的時候,想象長城的長度——長城有多長,讀的時候就拖多長時間?!焙呛?,這下好了,我們一下子都會讀第一句了??傻谌湓姟皠窬M一杯酒”中有三個仄聲相連,不好讀,站起來讀的一個女生,腳下打著節拍,依然讀不好,最后,還是爸爸打著節拍,她才勉強讀出一點味道來。我舉手了,爸爸請我

    作文與考試·小學高年級版 2016年4期2016-03-31

  • 船山詞的格律缺陷*
    韻》中第十一部的仄聲“梗、敬”等韻,其中下闋第二三韻腳“枕”屬于第十三部仄聲“寢”等韻,不押韻?!陡┳印け疽舛住分械牡谝皇住靶痹聶M”,它的詞調格式屬于《詞譜》中的第一體,屬于四換頭押韻方式,其中下闋三仄韻押第三部仄聲“尾、賄、未”等韻,第二韻腳“絮”屬于第四部仄聲“御”等韻,不押韻?!端{歌頭·驚夢》屬于《詞譜》中第三體的格式,上下闕兩仄韻不為一韻,其中上闋兩仄韻中“茀”屬于第十八部仄聲“物”等韻,“藥”屬于第十六部仄聲“藥”等韻,兩者不押韻,上闋下闋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3-16

  • 捕捉“三美”讀活詩詞
    語氣是通過平聲、仄聲表現出來的。要讀出詩歌的語氣,就要讀準平聲和仄聲。如,《游子吟》中的“縫”字是平聲,如果讀成仄聲fèng就會損傷音節的和諧。一般而言,朗讀詩歌時要注意平長仄短(平聲讀得輕而緩,仄聲讀得重而急),這樣才能從整體上表現詩歌跌宕起伏、委婉動聽的音韻美。其次,語氣還要通過輕音、重音、升調、降調等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先讓學生聽范讀,并用“/”表示間隔,用“↑”表示升調,用“↓”表示降調,用“·”表示重音。學生邊聽邊體會邊標記。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6年2期2016-03-07

  • 徽州方言古濁聲母仄聲字背離陽調現象
    徽州方言古濁聲母仄聲字背離陽調現象□池田健太郎本文討論古濁聲母仄聲字背離陽調現象,分析表明:古全濁仄聲今讀送氣清聲母字多數歸陽調;而今讀不送氣音的按照其次方言表現不同,祁婺和績歙片大部分背離陽調,而休黟片則看不出明確的傾向。由聲母今讀和聲調歸屬的關系來看,徽州方言的古濁聲母仄聲字背離陽調現象很可能來自江淮官話。古濁聲母字背離陽調現象 徽州方言 江淮官話一、引言本文擬討論徽州方言古濁聲母的聲調歸屬。討論的范圍限于清代徽州府6縣,其中績溪縣、歙縣、屯溪市、休寧

    現代語文 2015年27期2015-11-26

  • “兩只”黃鸝還是“兩個”黃鸝?
    陽平的字;仄,指仄聲字,主要包括現在聲調為上聲、去聲的字和古代的入聲字。按照讀音來區分,平是平順的意思,聲音比較響亮動聽,能拖長,也就是如一條平坦的路徑,可以順利地走下去。仄是傾斜的意思,屬仄聲類的字,聲音比較拗曲難聽,較短促。絕句有四種基本的平仄格式,這首詩的平仄即為其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的首字可以不論平仄(七絕首句仄起不入韻),但第二個字必須是符合格式。在宋末平水人劉淵依據唐人用韻情況編著的《平水韻》

    國學 2015年8期2015-05-30

  • 讓古音在詩詞中活起來
    、平聲韻古詩出現仄聲韻字的時候古音中,有一些字的讀音屬于通音,既可讀成平聲,又可讀成仄聲,視需要而定,這些字不是很多,如“看”、“聽”、“醒”、“浪”等。但要知道的是,古詩中絕不可能出現以平聲字入韻卻出現仄聲韻字的情況。一旦看到現代漢語中仄聲字出現在平聲韻的古詩中,就要格外注意了。如果一定按仄聲來讀,就會顯得晦澀別扭,破壞了古詩音節和諧流暢、瑯瑯上口的美感。比如:無題〔唐〕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5年2期2015-05-25

  • “一三五不論”之我見
    平仄)”,首字用仄聲,就以對句“今上岳陽樓(平仄仄平平)”,將首字改為平聲拗救之。七言的第三字(頭節首字)在“不盡長江滾滾來(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必須用平聲字;如改用“大江(仄平)”,就會變成除韻腳外,句中“仄仄仄平仄仄平”式,犯了“孤平”之忌。七言特殊句式如“正是江南好風景”的第三字不能用仄聲字。二、腹節首字“兩個黃鸝鳴翠柳”的“鳴”必須平聲;如改成仄聲,則三連仄不美?!耙恍邪樕锨嗵臁迸c“渚清沙白鳥飛徊”的第五字改用平聲,就犯尾字“三連平”之忌?!皠e來

    文史雜志 2014年5期2014-09-15

  • 貞觀的“觀”讀平讀仄?
    ;宮觀的“觀”是仄聲,讀如灌。唐太宗年號“貞觀”的“觀”究竟怎么讀?前次央視“百家論壇”一位講師把它讀成“關”的音,而主持人卻讀成為“灌”的音,誰對誰錯?筆者以為,有探討的必要?,F在先從唐代人詩句里找依據,因為那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事,不可能弄錯。杜甫五言絕句《復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貞觀銅牙弩,開元錦獸張?;ㄩT小箭好,此物棄沙場。這首詩頭兩句用了兩個年號開頭,“貞觀”對“開元”,當時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伴_元”這兩個字全是平聲,與它相對的“觀”字就非讀成仄聲

    文史雜志 2014年3期2014-06-09

  • 且吟且誦學詩文
    字分聲調呢?叫平仄聲——平聲和仄聲: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把“平仄”這兩個字寫在旁邊?!柏啤笔且粋€“廠”字加一個“人”字,“人”在里面不能出來就是“仄”。好,把這兩個字讀一遍,“平”“仄”。陳老師現在講了一個概念,現在普通話的一二聲在古代歸在什么聲里?生:平聲。師:現在普通話的三四聲歸在古漢語的什么聲里?生:仄聲。師:古代漢語還有一個聲調叫入聲,是屬于仄聲調里的。入聲在現代漢語的一二三四聲字群都有,只不過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沒有,所以陳老師今天不講入聲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14年1期2014-03-18

  • “中華好詩詞”音訛集正
    詩詞”多將其讀為仄聲。其實,它們均應屬平聲。因為依照格律,例1平仄譜式應為平平仄仄平,例2例3均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例4例5例6則為仄仄平平仄仄平,“看”字均出現于非平不可的位置。特別是例5例6,“看”字均出現于句尾韻腳,而格律詩又絕對排斥仄聲韻,故其當為平讀確而無疑。此處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在平水韻中,“看”字分屬上平聲十四寒和去聲十五翰,可知“看”字平讀,實自有其依據。(二)忘“忘”字在“中華好詩詞”中,也出現過多次,如下列幾則:1.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詩

    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2-12

  • 中古並母、定母在廬江方言今音中的演變 ——以順港鄉為代表點的廬江城關片話的讀音為準
    聲變為/p‘/,仄聲變為/p/。(二)中古並母在廬江方言今音和普通話中的演變,其仄聲字有少數的例外,即變為送氣的清音/p‘/[2],這也是相同的,具體如表6(表中及此后文中所涉及到的普通話的讀音均以《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4]的讀音為準)所示:表6:中古並母在廬江方言今音與普通話中的演變,仄聲字有少數例外,即變為送氣的清音/p‘/王力《漢語史稿》中提到今天的北京話里中古並母在濁音清化中仄聲字有少數的例外:/b‘/—/p‘/,并列舉了“佩叛畔牝曝瀑”[2

    巢湖學院學報 2013年1期2013-12-12

  • 七言絕句創作的講評修改——結合西安交通大學的學生習作
    三句尾字“際”為仄聲,不押韻,符合要求。下面看句中的節奏點平仄排列情況:第二句“我長貫今”①本文用“○”表示平聲字,“●”表示仄聲字,“◎”表示平聲韻。的節奏點均為仄聲,“志”字當為平聲;第三句“片浮歸際”的“天”字當為仄聲。這些修改起來很簡單:將“長”一詞,改為語意相近的“宏”;將“歸際”三字中的“天際”一詞,移至該句的第五、六字位置,把平聲的“歸”字改為仄聲的“去”字,移至句尾,整體表達為“天去”,即符合平仄。第一句“人神”的節奏點平仄排列符合要求,但

    陜西開放大學學報 2013年1期2013-04-06

  • 從語音角度看“相”和“廝”的關系
    詩中,“相”有押仄聲韻的情況;2.今天方言中“相”、“廝”的讀音來自于中古的同一入聲。語音;相;廝;關系“相”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兩個意思,“(1)共,互相,交互。(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保?]1033“廝”唐宋之后有三個意思,“(1)古代對服雜役者的蔑稱。(2)役使。(3)相;互相?!保?]378“廝”的前兩個意思唐代以前已經出現,并且兩者有很明顯的引申關系;第三個意思“相;互相”唐代以后才出現,與前兩個意思也看不出有什么源流關系,它可能是一個假

    臺州學院學報 2010年4期2010-09-14

  • 試析《詞林韻釋》中全濁聲母清音化情況
    一部位的次清音;仄聲字變成不送氣音,即同一部位的全清音。另外,仄入聲字變成平聲之后,依然不送氣。我們為了能更好的看清事實,采取了逐個的詳細的舉例方法(限于篇幅,我們在文中沒有列出全部例子)。群見東紅[上]共[群]珙拱鞏[見]東紅[去]供貢贛羾[見]共[群]邦陽[上]強[群]襁襁[見][去]絳降洚虹[見]糨強[群]齊微[入作平]及笈極[群]急給級汲吉戟撠革激擊殛亟棘襋[見][入作上]伋墼吃芨急給擊戟激撃殛棘[見]屐[群]溪群車夫[上]曲麹屈詘[溪]倔[群]蕭

    池州學院學報 2010年4期2010-04-04

  • 律詩拗救淺議
    平聲字,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在七言(||——||—)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字,也叫犯孤平?!爆F分三點說明如下:①“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下一個平聲字?!边@句話用意不清。為何要除掉韻腳那個平聲字呢?假設是|||——這樣的句型,除掉一個韻腳的平聲字,不也是孤平了嗎?如果是為了說明需要有兩個平聲字聯在一起才算不孤,就說韻腳雖有一個平聲字,但沒有聯在一起,就顯得明白一些。②“五言第一字必須用平聲”,這句話說的很明確,正因為很

    東坡赤壁詩詞 2009年4期2009-09-09

  • 淺談格律詩的平仄規律
    ,上、去、入就是仄聲。平聲是一個平調,不升不調,而且比較長。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仄聲有升有降,而且比較短。兩類聲調在詩文中交替,就能使聲調有所變化,不至于單調。古代的平聲字,在普通話里已經變為陰平和陽平。古代的仄聲字也有一小部分變為普通話里的陰平和陽平。這也就是說,普通話里讀陰平和陽平的字絕大多數屬平,極少數屬仄。古代仄聲中的上聲字,在普通話中大部分還讀上聲,小部分讀去聲,古代仄聲中的去聲字,在普通話中還讀去聲,還有古代一部分仄聲中的入聲字,在普通話中也讀上

    學周刊·下旬刊 2009年10期2009-07-09

  • 勵志與勸勉
    用平聲韻,雖沒有仄聲韻那種奔騰激越和沖天豪氣,但對學子們的勉勵與規勸之情溢于言表。調寄滿江紅,一是為抒發昂揚的心情和精神,二是為了激勵并敦促學生努力學習。在填寫過程中,反復考慮到詞的格律要求,同時又注意不因格律形式妨礙表情達意,在無法兼顧兩者時,優先考慮意義和習慣用法。同時又因韻文忌重復,因此措辭用字有意錯開,力避重復。具體而言,上半闋開首“學貴有恒”,按照平仄要求,本該用平聲字,改為如“學貴能恒”,但考慮成語的慣用性,依然保留了“有”這一仄聲字。上半闋“

    新課程·下旬 2009年12期2009-06-13

  • 貞觀的“觀”該怎樣讀
    ;宮觀的“觀”是仄聲,讀如灌。唐太宗的年號“貞觀”的“觀”怎么讀?央視“百家講壇”一位講師把它讀成“關”,而主持人卻讀成了“灌”,誰對誰錯?現在先從唐人詩句里找依據:因為那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事,不可能弄錯。杜甫五言“律絕”《復愁》十二首中有一首:貞觀銅牙弩。開元錦獸張?;ㄩT小箭好,此物棄沙場。詩句用了兩個年號開頭,“貞觀”對“開元”,皆是盛唐的太平盛世?!伴_元”全是平聲,與它相對的“觀”字就非讀成仄聲不可。再看杜牧一首“陽關體”七絕:蟪蛄寧與雪霜期,圣哲難教

    文史雜志 2009年6期2009-03-29

  • 用“層”代“陣”的妙處
    ”讀zhèn,是仄聲字,“層”讀cénɡ,是平聲字,把仄聲的“陣”字,讀成平聲的“層”,自然形成一種舒緩的詠嘆調,便于抒發衷情;二是從字義上看,“陣”是表時間的量詞,側重于時間發展的進程,過去了不能再倒回來,消逝在流程中,只能經歷,難以疊加累積,是可遇不可貯之物,而“層”是表空間的量詞,側重于空間的疊加與累積,可以在層面上進行疊加,是可遇可貯之物;三是從語境上說,“一層秋雨一層涼”就是說時間流程上的“秋雨”與抽象感覺的“涼”是呈層面疊加關系,而不會隨時間的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08年11期2008-12-18

  • 還是明白曉暢為好
    上聯落腳的字多取仄聲,這聯的“壺”字卻是平聲;下聯落腳應平,而這聯的“椀”卻是仄聲。讀起來,便失去了一些聯趣。從平仄對仗的要求上看,此聯除了“蜀人”對“巴土”,“春載一壺”對“藝奔土椀”以外,在結構相應和平仄相對方面全都犯了禁,特別是文理方面,更令人費解,幾乎不知所云?!捌邨怠笔顷懹鹪伈柙娒涞母爬?,贊美好茶給人一種飄飄若仙的感受,可是“古來閑聞巴土潤物”接在上頭,怎么聯系法?要是“閑聞古來”如何如何,意思還算明白,現在顛倒過來“古來閑聞”,難道指古人聽到

    龍門陣 2006年4期2006-04-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