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聲

  • 身心在場的闡釋民族志文本寫作
    排瑤“歌堂”儀式音聲闡釋民族志》寫序,一時間犯難。除了忙亂之外,還有學理上的顧慮。我強調“親歷的知”,卻沒有做過嶺南排瑤“歌堂”民俗儀式的田野工作,因此不具備寫序的資格?!靶峙_具有音樂學、音樂人類學、音樂哲學、闡釋學和符號學等跨學科知識儲備,方法論思考也很深入……”這樣的謬贊把我抬高到云端下不來,只好試著進入她提供的景象霧里看花。她給我提示:“其實,這部著述,只是以排瑤音聲為例,重點是以實驗性的‘闡釋民族志’文本解讀民俗音聲的一種范式建構探索,方法論意義更

    音樂生活 2023年1期2023-03-22

  • 從“音”和“聲”談老子音樂美學的現實意義
    5000)引言“音聲相和”“大音希聲”的思想來自古代圣人對文化現象的實踐和體驗,它不僅揭示了事物之間內在的特質,也概括了中國諸家思想的美學意義。在閱讀整理相關文獻后,筆者發現,大多數文章都圍繞音樂美學思想這一主題來開展研究,將老子的音樂美學思想與現實意義相聯系的文章較少。筆者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對當今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在文化開放包容的今天,正確看待本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以客觀的態度對比中西音樂文化,從而傳承與創新優秀的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老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16期2022-12-05

  • 嵇康《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探究
    特質,并將其歸為音聲的自然屬性之一,不受人的哀樂情感影響,而哀樂則是人們心中的情感,為此音聲并不具備哀樂的“名”與“實”,這與儒家傳統樂論觀中的“聲有哀樂”截然相反。一、音聲之“無?!比寮医浀涿}“樂言情”指出,音樂是人們用于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手段,從此,人們的喜、怒、哀、樂便與音樂藝術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儒家經典《禮記·樂記》之中的“情動于中,故形于聲”一句再次對情感及音聲間的關系作出了詮釋,即內心產生情感會形成一定的聲音,也正是因為二者之間的聯系是自

    黃河之聲 2022年11期2022-11-21

  • 佛教東傳初期的“空”論與音聲之美
    的言說,其中觸及音聲的部分就得以呈現出來。關于音聲的“空”無自性之美,佛經有多處闡發。譬如《中陰經》用“非想非非想”之“定”來觀音聲之“空”;《大方等大集經》用“十二因緣”將音聲串入各個因果相隨的環節中,去正向、反向雙重論證音聲之“空”,或者將涵蓋所有事物的“一切法畢竟空”籠罩于音聲之上,直接得出音聲為“空”的結論。原始佛教“空”在中土翻譯的過程中,逐漸融入于文學、藝術領域,促成了佛教的音聲審美觀。二、佛教譯經:依“空”而立的音聲之美佛教東漸的初期,“空”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22年2期2022-11-06

  • “音樂—空間”全文本與話語符號學敘述① ——以曹本冶民間儀式“音聲聲譜”理論為對象
    曹本冶“儀式中的音聲”的“音聲”概念作為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聲音組合,生動地詮釋著民間儀式“音樂-空間”的互構狀態及聯動關系,其中的“音聲聲譜”模型是該“音聲”理論體系的核心構成。應該說,“音聲聲譜”理論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當代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乃至民族音樂學學科的繁榮和發展,但其在實踐層面也遭到某些后學者的濫用甚至被奉為一種方法論神話。在“音聲聲譜”實踐語境中,“音聲”應是從屬于儀式境域中有意蘊的聲音景觀(主位),而不僅僅是聲音的聽覺結果(客位)。然而,理論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22年2期2022-07-05

  • 道德經①
    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h-),前后相隨?!咀g文】有和無相互對立而生,難和易相互對立而成,長和短相互對立顯現,高和下相互對立依存,音和聲相互協調,前和后相互跟隨?!竞喿ⅰ?span class="hl">音聲相和:從字面解釋是“聲、音是相互對立而和諧的?!焙唵蔚陌l音叫作“聲”,聲的組合,叫作“音”,“聲”的和諧連綴,才構成了悅耳的音樂。我會背給家長聽星期四是以圣人處(ch^)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ji3o)?!咀g文】所以圣人用無為的方法來處理事情,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我會背給家長聽星期

    格言·校園版 2022年26期2022-07-04

  • 賦體“聽聲類形”的藝術運造及其審美特征
    553004)音聲具有稍縱即逝、隨生隨滅的特點,很難像其他呈現“具象形式”的藝術那樣表現出空間的實在感,其本質上體現為抽象性和模糊性。因此,要對音聲(非物理屬性)進行描述,就必須建立在接受感覺即聽感外化的基礎上。語言符號的介入,無疑讓抽象化的音聲具有了可釋義的手段,語言通過字段的結構性表征系統、詞義組合構建的名實對應關系來表達意義,聽感的外化以語言為介質得以實現。文學語言利用自身獨特的闡釋性對音聲進行轉譯,通過語言文字的精繪營構,達成以語像呈現聲像的審美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3-16

  • 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圖“音聲之相”研究*
    》中所描繪的凈土音聲,在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圖上以圖像方式完美呈現。要真正明白圖中所要表達含義,應在贊嘆壁畫之精美的同時聽到無上之妙音。這需要進入佛教音聲觀念,從佛音、樹音、天樂、鳥鳴的綜合一體的樂畫中,運用敘述佛教典故與解讀音聲體形象的模式,結合樂畫所指的音聲想象,讓圖像化的聲音重現“音聲之相”。佛教音樂的發生在于“根、塵、識”的三緣和合?!案睘槿酥行詸C能,“識”為人之理性機能,但在壁畫這種空間藝術中,音聲無法以“塵”相顯現。經變圖也稱變相,就

    音樂文化研究 2022年4期2022-03-09

  • 文化重構與聲景變遷 ——以瑤族 “還家愿” 與 “盤王節” 儀式音聲為例
    針對民俗節慶儀式音聲景觀的研究逐漸成為一個學術熱點。民族音樂學關于音聲景觀的研究主要強調其文化屬性、構成要素、音聲形態、儀式象征等諸問題的考察。尤其關注到音樂表演文本與文化空間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音樂的藝術形態與文化表征、文化隱喻之間的指涉關系的思考。關于 “音聲景觀” 這一概念的思考更多地將音樂藝術形態結構與文化隱喻的勾連關系置于特定的民俗、歷史、社會、國家、政治、區域等綜合語境中進行立體多維地分析考察,而不是只關注音樂的藝術形態與物理學意義上的聲音形態

    民族藝術研究 2021年6期2022-01-14

  • 共享·互文·場域
    職”儀式場域中,音聲的共享是其鮮明的區域文化屬性的獨特表達,在人神之間、眾神之間以及西樂的穿插中儀式的神圣性與世俗性是梅山民間信仰文化音聲觀念的表征,包涵豐富的所指和意指意義?;ノ男灾饕憩F在原始巫儺文化的遺存、民間山歌的運用、師公教與道教儀式文本之間的借用與交織上。關鍵詞:梅山;儀式;音聲;拋牌;奏職中圖分類號:J6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21)04-0099-10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族性音聲的多重表達:湘西苗族接龍儀式的音樂人類學考察
    滿族群特性的儀式音聲,可分為三個方面:“器神互滲:法器音聲的族性顯現”、“人神認同:樂器音聲的族性表達”、“詩意對話:族性歌腔的身份表征”,三者共同構成了湘西苗族接龍儀式場域族性音聲的多重表達,強化了湘西苗族的族群認同。關鍵詞:湘西苗族 ;族性;音聲;接龍;儀式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21)06-0066-13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1.06.010“接龍”與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6期2021-01-11

  • 關于《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的一些思考
    體現,其核心就是音聲有無哀樂。嵇康通過代表本人觀點的“東野主人”與自設的對立角色“秦客”的八次辨難,來闡述“聲無哀樂”的核心音樂美學觀。嵇康論述了兩個互相聯系的主要觀點,即音聲是自然客觀的,它并不包含主觀哀樂的情感;音聲與情感并無因果聯系。首先,嵇康說“音聲”與本質程度的“樂”是有一定區別的,其認為的“音聲”只是單純的外在形式,指的是“音聲”的自然屬性,因此,他反復強調聲無哀樂的美學觀點。他反對“心戚者則形為之動,情悲者則聲為之哀”、“聲使我哀,音使我樂”

    魅力中國 2020年27期2020-12-08

  • 呼和浩特市觀音寺儀式音聲實地考察
    九的法會中的儀式音聲的文化屬性與社會功能進行探究,從而對儀式音聲進行研究,從而對寺廟儀式音聲進行有效地保護與傳承。通過對佛教音樂的研究,可以形成對中華民族這一重要音樂文化遺產的全新認識,并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關鍵詞:呼和浩特;觀音寺;儀式;音聲一、觀音寺的簡介觀音寺2011年2月10日在大雄寶殿內舉行了開光法會,寺院分為上、下兩院,上院為祖寺,下院為新寺。新寺位于呼和浩特市郊區的東烏素圖村。寺院始建于1988年,2002年竣工,寺院坐西向東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9-10

  • 電影《小城之春》音聲的“詩化”語境
    和音樂共同構成的音聲“詩化”意蘊的闡釋,來完成整個影片音聲語境的解析和釋義。關鍵詞:《小城之春》語境 音聲 念白電影《小城之春》是中國20世紀40年代的戰后劇情片,由費穆執導,石羽、李緯、韋偉、張鴻眉等人主演,其中配樂擔任作曲及樂隊指揮的是黃貽鈞。由于本文是對電影音聲的分析,不止于配樂部分,由此還需提到負責電影錄音的苗振宇。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后,發生在江南小城中,一個已婚女人意外與昔日情人重逢的故事。與其他同時期電影的濃厚政治色彩所不同的是,這部電影將視

    聲屏世界 2020年10期2020-08-14

  • 廟會祭祀音聲的田野與思考
    莊“龍牌會”祭祀音聲的構成,并進行相關思考。關鍵詞:龍牌會 音聲 思考信仰,是人內心對于自然、祖先或其他事物的崇拜。以期風調雨順、平安喜樂,人們往往通過舉行祭祀儀式對自己的信仰表示忠誠。為使氣氛濃重、熱烈,古往今來的祭祀儀式中,音樂多為不可或缺的元素。每逢二月二“龍牌會”,范莊及周圍十里八村的鄉親會到龍牌前“報到”,而“報到”的方式即上香、獻祭、唱誦經書抑或其它音樂表演方式。分析“龍牌會”的祭祀音聲構成,對于了解當地民間信仰體系、傳統音樂元素具有相當重要的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2020-07-09

  • 民間儀式中執儀人的用樂意象及類型探究 ——以贛中南地區“跳覡”儀式為例*
    展示”過程中,“音聲”在確保儀式表演的有效性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音聲”切入儀式研究成為音樂人類學者思考的問題,并在儀式記錄、音聲分析、儀式用樂等方面有豐碩成果。在“音聲象征”[1]研究基礎上,從儀式執儀人的用樂意象角度,參考索緒爾“語言——言語”的理論,探究儀式執儀人的用樂(創——演)過程, 進而提出儀式中“執儀人如何在特定場域中建構音聲”的思考。列維-斯特勞斯認為:“文化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現象,它表現了人類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排列和分類的通性;文

    贛南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5期2020-03-16

  • 跨文化視野下基于人類學范式的聲景研究綜述
    ]曹本治的《儀式音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一書將儀式語境中的音樂景觀作為研究對象,著重關注信仰、作為信仰儀式展現部分的音聲、作為主體的人及其行為三者間的互動,同時,該書關于“信仰、儀式、音聲”理論構想的建立與實踐也為研究儀式音樂提供了理論框架以及方法論支撐。[6]不同于以聲音為本體的相關自然學科的研究范式,基于人類學范式對聲音的整體性研究實際上是將聲音及其所產生的場域作為一種文化事件來理解,以聲音為切入點,重點突出聲音的發生場景中人與時間、空間的互動,和聲音對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1-18

  • 大涼山畢摩音聲治療的現實意義研究*
    610000)音聲治療起源于人類活動的早些時期,主要是宗教儀式、巫儺儀式中對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在當時文化氛圍下,音聲治療被人們確信是極具效力的,音聲治療的深厚的文化根基,使現在諸多少數民族和民間活動中,大量保存了音聲治療的案例。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有這樣一圈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畢摩,他們是彝族的老師,他們世代傳送經書、口耳相傳吟誦經文,掌管著本民族的知識、文化、信仰,協調著民族的傳統社會關系。畢摩利用本民族經驗、知識、技能為患者治病消災,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黃河之聲 2019年22期2019-12-16

  • 湘中民間儀式音聲的 “在地化”與互文性研究
    開對湘中民間儀式音聲 “在地化”與 “互文性”的研究力度不夠。截至目前,學界主要關注于湘中民間巫、道、儺互融特點的 “和娘娘”“酬還都猖大愿”“師公拋牌”等儀式音樂的個案研究,缺乏對其儀式音聲建構過程展開深入的方法論思考。綜觀以往的研究,代表成果主要有:其一,20世紀60年代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主編的 《湖南音樂考察報告》①中國音樂研究所編:《湖南音樂普查報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16—418頁。,搜集了很多湘中區域民間宗教儀式唱

    民族藝術研究 2019年5期2019-11-08

  • 悲離中的音聲觀照 ——評《悲歡離合—長江流域漢族聚居地區喪葬儀式音聲個案與比較研究》
    聚居地區喪葬儀式音聲個案與比較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年出版,下文簡稱《悲歡離合》)正是筆者近期有幸拜讀的著作?!侗瘹g離合》是齊琨繼《儀式空間中的音聲表述——對兩個喪禮與一場童關醮儀式音聲的描述與分析》后新推出的一部學術成果。其個案之詳細、論點之新穎、視角之獨特,無疑是儀式音樂研究領域又一力作。全書分“綜述篇”“個案篇”“比較篇”三大部分,對長江流域漢族喪葬儀式現象進行詳盡調查與研究,為讀者展現長江上、中、下游十地漢族喪葬儀式與音聲的豐富樣貌。該著結

    民族音樂 2019年3期2019-01-10

  • 四川平武白馬藏族婚俗儀式中的音聲元素探析
    究現狀,本文將以音聲*“音聲”(soundscape)是由曹本冶先生提出,是指一切儀式行為中聽到或聽不到的音聲,其中還包括一般意義上的“音樂”(曹本冶 2008:27)。作為切入點來探討白馬藏族婚俗儀式音聲形態,以及儀式中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并且通過對白馬藏族婚俗儀式音聲的研究,擴大對白馬藏族儀式音樂研究的視域,以此來填補當前學界所忽略的白馬藏族個人與家庭性儀式音樂的研究空白。二、白馬藏族婚俗儀式音聲種類與形態白馬藏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由于

    西藏研究 2018年1期2018-05-25

  • 什么樣的朗讀學生最喜歡
    施讀者之“志”。音聲的產生和發出,必須植根于施讀者(有聲語言的創作者)之內心的感動和共鳴。應該努力挖掘作者的“意”“風”“志”“情”“德”,以洞觀文字作品的全貌,然后,才出乎朗讀之口,聞于受讀者之耳?!袄首x”不是單純的 “清晰響亮”的念字出聲,而是傳情達意的再創作,是“成于外而化乎內”的統一性的自然流露。形式:朗讀是首動聽的歌我們只是將心弦朗讀所呈現的完整的聲音表征的狀態稱之為“語音流”而已。朗讀的聲音形式都不是勻速、水平、直線行進的,朗讀的聲音狀態是一條

    學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2018-05-14

  • 什么樣的朗讀學生最喜歡 ——心弦朗讀方式析理
    施讀者之“志”。音聲的產生和發出,必須植根于施讀者(有聲語言的創作者)之內心的感動和共鳴。應該努力挖掘作者的“意”“風”“志”“情”“德”,以洞觀文字作品的全貌,然后,才出乎朗讀之口,聞于受讀者之耳?!袄首x”不是單純的 “清晰響亮”的念字出聲,而是傳情達意的再創作,是“成于外而化乎內”的統一性的自然流露。形式:朗讀是首動聽的。我們只是將心弦朗讀所呈現的完整的聲音表征的狀態稱之為“語音流”而已。朗讀的聲音形式都不是勻速、水平、直線行進的,朗讀的聲音狀態是一條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8年15期2018-03-04

  • 西方儀式學理論與中國儀式音聲研究的相關性
    儀式行為與儀式中音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以音聲為切入點的儀式音聲研究,借助與音聲密切相關的“行為”和“信仰”作為理論工具,從音樂學的角度探求其信仰體系以期獲得對音聲、儀式行為、信仰間互動關系的全面認知。然而由于學科對象的差異,“學術界以往對中國信仰體系的研究主要匯集在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內”,并未涉及對儀式中的音聲這一客觀現象的研究。因此以音樂學的角度去剖析和理解信仰體系之中的儀式傳統不僅能幫助我們加深對音聲與儀式和信仰互動關系的認知,同時也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年3期2018-02-12

  • 西方儀式學理論與中國儀式音聲研究的相關性
    儀式行為與儀式中音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以音聲為切入點的儀式音聲研究,借助與音聲密切相關的“行為”和“信仰”作為理論工具,從音樂學的角度探求其信仰體系以期獲得對音聲、儀式行為、信仰間互動關系的全面認知。然而由于學科對象的差異,“學術界以往對中國信仰體系的研究主要匯集在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內”,并未涉及對儀式中的音聲這一客觀現象的研究。因此以音樂學的角度去剖析和理解信仰體系之中的儀式傳統不僅能幫助我們加深對音聲與儀式和信仰互動關系的認知,同時也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8年2期2018-02-11

  • 淺談黃梅戲唱詞音聲的地域性音樂價值
    生共鳴。三、唱詞音聲是構成黃梅戲地域性音樂價值的基礎元素由于地域多元化,我國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因此,我國音樂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擁有非常豐富的地域文化種類,各地域方言的不同才更加創作出優秀的富有地域價值的聲樂。所以說創作出與方言有關的音樂才是抓住了音樂的中國特性,對于唱詞來說,它代表雙重藝術符號,一個是文學方面的,另一個是音樂方面的。唱詞音聲就是指的唱詞的音樂方面,而作為唱詞的音樂符號,其又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顯性方面的,一個是隱性方面的,顯性方面

    大眾文藝 2018年12期2018-01-27

  • 烏拉特婚禮儀式音聲的田野考察
    要 烏拉特婚禮音聲作為文化的一種存在,它隨著時間、環境、地點的不同,也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這種變遷后依然存在的文化,值得我們用文字記錄下來的。關鍵詞 烏拉特婚禮 地域特色 音聲中圖分類號:K892.22 文獻標識碼:A蒙古族婚俗可以說是一部“活態”的百科全書,在民族傳承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濃縮了蒙古族的歷史、信仰、民俗、文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蒙古族婚俗隆重而獨特,起源于蒙古遠古時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時期,流傳至今仍保流著古老的游牧民族特色。烏拉特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年31期2018-01-09

  • 最具魅力
    “禪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音聲轉為幫助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丑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了?!迸┲髟賳柕溃骸岸U事怎么做呢?”無德禪師:“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合乎佛法的事?!迸┲鞲M一步問道:“禪心是什么心呢?”無德禪師道:“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迸┲髀牶?,一改從前的驕氣,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財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麗,對人總謙恭有禮,對眷屬尤能體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0期2017-12-19

  • 淺議大板瑤掛燈儀式中的原生態誦唱音聲角色* ——以廣西防城區高林瑤寨大板瑤掛燈儀式為例
    式中的原生態誦唱音聲角色* ——以廣西防城區高林瑤寨大板瑤掛燈儀式為例郭 冉(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原生態誦唱音聲常貫穿引領宗儀的整序進行,也為瑤族這個不斷遷徙的民族構建了較完整的集體音聲角色認知途徑。廣西防城區大板瑤透過族群本體信仰掛燈儀式中的造詞聲調,表敘解構了包含著行思符號的族群認同思維,揭示了區域內生物本能與原生音聲雜糅交錯的形態范式。大板瑤;掛燈儀式;原生態;誦唱音聲:角色文化系統中某一部分的變遷,引起其他部分的相應變遷

    黃河之聲 2017年11期2017-09-03

  • 呼和浩特回族日常禮拜儀式“近音樂”音聲分析
    拜儀式“近音樂”音聲分析韓 璐(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 200444)文章記錄了一場呼和浩特五時拜禮拜儀式的全過程,從觀察儀式信仰的性質入手,汲取民族音樂學田野工作的方法,深入呼和浩特回族聚居區進行調研,運用“儀式音聲研究框架”中的核心模型——“音聲聲譜”對其中的音調進行分析整理,展示了呼和浩特回族宗教禮拜儀式音聲的運用及基本形態特點。呼和浩特;回族;“五時拜”;儀式;儀式音聲一、第一節 日?!拔鍟r拜”禮拜儀式實錄(一)“五時拜”簡述禮拜是伊斯蘭教基本宗教

    北方音樂 2017年8期2017-06-06

  • 中土音聲人理念的存在與消解
    項陽中土音聲人理念的存在與消解項陽音聲,是中國周代固有概念,與樂密切關聯又有區隔。佛教在天竺時期由于戒律形成了僧尼將音聲以為工具論和世俗以為伎樂供養論的兩分樣態。入中土的佛教為維系僧尼持戒修行,形成依附寺院伎樂供養的音聲人群體。經魏晉南北朝涵化,隋唐時期太常寺中官屬樂人以音聲人定位,其后佛教將音聲供養與音聲法事合一,僧尼動樂現實存在,無需再有依附寺院的世俗音聲人。由是無論國家還是寺院都不再用音聲人的概念。音聲;音聲人;寺屬音聲人;佛教音樂樂在中國是一個很有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2-15

  • 《漢文佛經音樂史料類編》
    一音(誦經、說法音聲之一);七、 聲才和辯才(誦經、說法音聲之二);八、 如來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三);九、 菩薩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四);十、 體裁和語文;十一、佛教音樂傳入中土;十二、 中土佛教音樂:唱頌音樂;十三、 中土佛教音樂:歌舞雜戲;十四、 日本僧侶所記錄的音樂。這十四個部分分神話、體裁、樂器、哲學、音聲、記錄等項目,基本涵蓋了佛教音樂的各個方面,為中國音樂史、中國古代文學、漢語史、中國藝術史、中國古代哲學等諸多學科,提供一部極其有用的音樂

    古典文學知識 2016年6期2017-01-09

  • 淺談佛教儀式中的音聲——以早課為例
    淺談佛教儀式中的音聲——以早課為例張曉陽(西華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佛教儀式中的音聲是指佛教儀式中的人聲、器聲等。佛教儀式中音聲是佛教文化傳遞的重要途徑,在儀式中聲音與樂器的變化為信眾傳遞著佛教文化。在今天,佛教音聲逐漸成為一種藝術,本文通過自身實踐以及查閱文獻資料,以佛教的早課中的音聲為例,分析總結佛教音聲中的主要特征以及其意義所在,希望能為佛教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微薄之力。儀式音樂;佛教;音聲一、儀式音樂研究的主旨及意義儀式是人

    戲劇之家 2016年19期2016-10-31

  • 《漢文佛經音樂史料類編》
    一音(誦經、說法音聲之一);七、 聲才和辯才(誦經、說法音聲之二);八、 如來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三);九、 菩薩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四);十、 體裁和語文;十一、佛教音樂傳入中土;十二、 中土佛教音樂:唱頌音樂;十三、 中土佛教音樂:歌舞雜戲;十四、 日本僧侶所記錄的音樂。這十四個部分分神話、體裁、樂器、哲學、音聲、記錄等項目,基本涵蓋了佛教音樂的各個方面,為中國音樂史、中國古代文學、漢語史、中國藝術史、中國古代哲學等諸多學科,提供一部極其有用的音樂

    古典文學知識 2016年4期2016-10-15

  • 浙中南宗教儀式音樂的活態傳承與保護研究
    鍵詞:宗教儀式 音聲 活態傳承 保護對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追隨詩、書、禮、樂的過程中,相互之間體現音樂魅力及價值,對信仰與文化魅力的學習都擁有一種全新的認識,在聲音、樂曲、儀式、文化之間的銜接之中,無形的內容占據了主體,三合一的整體價值讓儀式的展現更加全面,重要的聲音內容替代了儀式行為的主要內容。根據儀式的舉行以及聲音配合的主體價值,體現處信仰與文化環境的整體魅力,讓思想得到傳遞,讓信仰在宗教環境中得到完全的釋放,傳遞信息更加強化,讓宗教儀式成為一種媒體

    藝術評鑒 2016年11期2016-05-30

  • “聲音”探源
    3)關關、噰噰,音聲和也。③(《爾雅·釋詁》)“聲”“音”在《爾雅》中共出現3例,且都是作為解釋詞出現。例(1)中“聲”指的是具有一定樂調的聲音,例(2)中“聲”指的是模擬草動、綢衣相碰或小鳥發出的聲音,而例(3)中“關關”“噰噰”均指鳥鳴時發出的有一定樂律的和諧之聲??芍稜栄拧分械摹奥暋庇袃蓚€含義,一是指具有一定樂調的聲音,另一個則是指物體相互碰撞而發出的聲音。而“聲”前一旦有“音”的加入,意義的重心就會向“音”靠攏,指符合一定的韻律,具有審美特征的聲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6年1期2016-04-27

  • 我對“唱詞音聲”的探索
    00)我對“唱詞音聲”的探索張卓然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0)【摘要】筆者近期拜讀了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音樂學系錢茸教授有關“唱詞音聲”相關的文章。此文對“唱詞音聲”做一篇綜述,主要涉及到唱詞音聲析與新版“雙六選點”[1]。在錢教授的多篇文章中,都大篇幅地介紹了演唱中認識到唱詞音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雙六選點”作為唱詞音聲的重中之重,地位是不可忽視的?!娟P鍵字】唱詞音聲;“雙六選點”國內聲樂界對“依字行腔”“依腔行字”的探討從未有過停止

    北方音樂 2016年10期2016-02-03

  • 客家民間傳統儀式音聲研究 ——以五華 “扮古事”為例*
    客家民間傳統儀式音聲研究 ——以五華 “扮古事”為例*張快彩 黃東陽五華 “扮古事”, 是廣東五華客家人為紀念宗族始祖誕辰的民間傳統儀式活動。 “音聲”是儀式展現中的一部分,扮古事整個儀式中自始至終被各種音聲覆蓋,音聲是構成扮古事儀式的結構因素,是五華人與人、人與神交流互動的特定符號。本文試圖以音聲為切入點,將其置于儀式和信仰環境中分析音聲體系的結構、在儀式中的運用、音聲的制作過程,以達到對 “儀式中音聲”內涵的宏觀認知。這是一個從“點”(音聲的形態體系)

    學術研究 2015年3期2015-12-15

  • 0-12月齡嬰幼兒不同頻率聲導抗測試研究
    1000Hz探測音聲導抗測試的結果,探討不同頻率探測音聲導抗鼓室圖在評價該年齡段嬰幼兒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200例0~12月聽力正常嬰幼兒分成4組,每組50例:新生兒期(0~28d)、1~3月齡(±3d)、4~6月齡(±7d),7~12月齡(±7d),用GSITympStar 2型中耳分析儀對200例(400耳)均行226Hz、678Hz和1000Hz探測音聲導抗測試,分析不同年齡組嬰兒、不同頻率鼓室探測音聲導抗圖形的特點。結果 ①226Hz探測音測試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5年3期2015-12-01

  • 《漢文佛經音樂史料類編》
    一音(誦經、說法音聲之一);七、 聲才和辯才(誦經、說法音聲之二);八、 如來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三);九、 菩薩音聲(誦經、說法音聲之四);十、 體裁和語文;十一、佛教音樂傳入中土;十二、 中土佛教音樂:唱頌音樂;十三、 中土佛教音樂:歌舞雜戲;十四、 日本僧侶所記錄的音樂。這十四個部分分神話、體裁、樂器、哲學、音聲、記錄等項目,基本涵蓋了佛教音樂的各個方面,為中國音樂史、中國古代文學、漢語史、中國藝術史、中國古代哲學等諸多學科,提供一部極其有用的音樂

    古典文學知識 2015年5期2015-10-10

  • 《琵琶行》:音聲特點與人生際遇的契合
    差萬別。如果從對音聲描寫最細膩生動、構思最精巧的角度來看,首推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 年),宰相武元衡遭到藩鎮刺殺,白居易直諫抓兇卻被貶潯陽,一腔幽怨遂寄托于此詩。白氏精通音律,對音樂與人情、思想的關系有精微的認識。他在《與元九書》里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音有韻,義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聚則情見,情見則感易交”。就是說,音樂的韻律和思想的類型可以和諧統一;借助于音樂,抽象的思想感

    語文天地 2015年22期2015-08-15

  • 以中釋西解讀西方隱性理性思維控制的“靜默” ——個體儀式音聲《4’33”》
    ” ——個體儀式音聲《4’33”》黃 璟(福建省莆田學院音樂學院 福建莆田 351100)本文將西方音樂史研究的方法論“以中釋西”置于音樂學家于潤洋提出的“西方音樂在中國的未來之路”的前瞻性學術背景中,以“拼貼”①的手法,借用民族音樂學“音聲”的概念,以連接禪宗與“音聲”的關系為立足點,從個體儀式音聲的角度對這部作品進行音樂本體分析,指出西方理性思維從顯性開始轉向隱性,評價其意義。西方音樂 以中釋西 禪宗 個體儀式音聲 西方隱性理性思維2013年3月,著名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9-04

  • 呼和浩特大召寺音聲的實地考察
    地考察來研究儀式音聲的運用,將其作為呼和浩特社會文化的大背來闡述其音聲的特點及功能。關鍵詞:呼和浩特 大召寺 晾大佛 查瑪舞 儀式 音聲筆者于2013年7月22日(農歷6月15)早晨7點多從師大西門乘坐公交車來大召寺。通過對大召寺“晾大佛”法會的儀式音聲的考察,研究其內蒙古呼和浩特社會文化的大環境中的儀式音聲的特點及功能。一、“大召寺”簡介呼和浩特首座藏傳佛教寺院—“大召寺”。蒙語稱之為“伊克召”,意為“大廟”?!按笳佟毕挡卣Z。漢語稱之為“無量寺”。位于內

    藝術評鑒 2014年14期2014-08-26

  • 淺談彝族儀式音聲研究
    5)淺談彝族儀式音聲研究劉通(西南民族大學 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彝族是一個崇尚儀式的民族,生產生活中充滿著豐富多彩的儀式音聲文化。本文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彝族儀式音聲研究近20年來學術回顧的基礎之上,結合彝族儀式研究的部分案例,淺談彝族儀式音聲研究的發展。彝族;儀式;音聲彝族傳統儀式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多彩的儀式文化生活為開展彝族儀式音聲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關注儀式研究,將為彝族儀式音聲研究開拓思路。儀式音聲和儀式是分不開的,儀式是儀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2014-08-19

  • 論朝鮮音聲署的起源和演變
    古代朝鮮音樂機構音聲署就已經出現。韓國學者張師勛在《韓國音樂史(增補)》第三章第一節中提到音聲署出現在真興王十三年(552年)甚至更早,并未指出是受中國影響。本文筆者將從音聲署的名稱以及內部樂官情況并結合歷史脈絡進行分析,綜合論證朝鮮音聲署深受唐文化的影響,從而探其音聲署的起源和演變問題。一、由音聲人探音聲署1.“音聲”二字的由來“音聲人”一詞最早見于唐高宗時撰成的《唐律疏議》:太常音聲人,謂在太常作樂者,元與工樂不殊,俱是配隸之色,不屬州縣,唯屬太常,義

    人民音樂 2014年6期2014-07-31

  • 以和為體 ——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音樂本體論
    目的論的方式定義音聲。這一點現在已經為多數美學史或音樂理論研究者所認同。如張法認為,《聲論》提出的音樂與情感的關系這一問題的背后是“藝術的自主性問題”[1]89;葉朗認為,嵇康“認為音樂(藝術)和社會生活沒有任何聯系”,其積極意義是“人們對于藝術的審美形象的認識的深化”[2]198。因此,雖然《聲論》的第八回問難大談音樂的“移風易俗”問題而讓人疑惑此論的真正目的①,但《聲論》所包含的樂理思想及審美思想也是應當獨立進行考察的。在嵇康看來,儒家以樂的功用性價值

    宜賓學院學報 2014年10期2014-03-12

  • 論大乘佛教“以音聲為佛事”的觀念*——佛教吟誦的理論基礎研究
    張培鋒“以音聲為佛事”是大乘佛教入世度生的重要方便法門,這種觀念的形成對于佛教音樂、經典的吟誦、唱贊等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由于中國有著悠久的禮樂文化傳統,中國佛教尤其重視音聲在傳播佛法中的作用即所謂“聲教”,形成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中國佛教音聲文化,直到今天,佛教的唱誦方式仍然在各地寺廟中流傳不絕,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貴遺產之一。一“以音聲為佛事”一語并不見于翻譯之佛教經典,最早出自陳隋之際天臺智者大師所著《金光明經玄義》卷上:“此娑婆國土

    文學與文化 2013年4期2013-08-15

  • 《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誤釋
    導致對其章旨和“音聲相和”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的誤釋?!独献印?;“音聲相和”;誤釋6“音聲相和”是《老子》音樂美學思想的核心命題,對其語義所指,蔡仲德理解為:“‘音’指藝術之聲,是世俗之美;‘聲’指自然之聲,是世俗之丑?!?span class="hl">音聲相和’即認為‘音’之美與‘聲’之丑既互相依存,又可以互相轉化,其美丑是相對的,不可靠的;而對‘道’而言,對無聲之至美而言,人為之‘音’就不是美而是丑,所以應該無為,而不追求人為的音樂之美?!盵1]103將“音聲相和”釋為美丑互相依存

    紅河學院學報 2012年1期2012-12-27

  • 不同年齡嬰幼兒1 000Hz和226Hz探測音聲導抗結果分析
    和226Hz探測音聲導抗隨年齡的變化很重要。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因聽力篩查未通過而轉診的1 306例(2 612耳)4天~2歲嬰幼兒的聽力學資料,統計其1 000Hz和226 Hz探測音聲導抗測試結果,分析兩者一致性,總結各月齡1 000 Hz和226 Hz探測音聲導抗測試評估中耳功能的準確性,為臨床選擇合適的探測音聲導抗測試提供理論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聲導抗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因聽力篩查未通過而轉至廣州市兒童醫院聽力??凭驮\的1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2年4期2012-12-23

  • 《老子》“音聲相和”釋義輯述
    00)《老子》“音聲相和”釋義輯述范衛平(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漢語系,甘肅合作 747000)關于《老子》“音聲相和”的語義所指,歧解頗多,或從自然、生活現象理解,或從音樂文化事象闡釋其義,也有隨意注解、不知所云的情況。這種現象也反映出現代學術研究的某些局限和誤區,譬如為了“創新”而忽視對已有的正確觀點的吸收和申述,為了“精確”地闡釋,條分縷析的注釋反而造成理解的不正確和闡釋的不準確。因此,如何用現代漢語的思維方式和話語體系闡釋古代文獻的語義所指,仍是一個值得

    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2012-04-07

  • 嵇康《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思想中的典型命題及其論證*
    ”)(一)關于“音聲”之“體”“音聲”之“體”①關于“體”,蔡仲德先生在《中國音樂美學史》注釋說:“體”,本體,本質?!安佟?操守,節操?!岸取?制度,法度。這里“操”、“度”即指“體”(“音聲”的本體、本質)?!?span class="hl">音聲”七句是說音樂和氣味一樣,無論善與不善,其本質都不因人們的愛憎、哀樂而有所改變。其它可參見修海林先生《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一文的研究。,在《聲無哀樂論》中,其含義大致可分三層:一是抽象的概念,一般的概念。就整個音樂的本質而言,音樂是客觀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3期2011-04-12

  • 正常嬰幼兒1 000 Hz和226 Hz探測音聲導抗結果分析
    226 Hz探測音聲導抗資料,旨在進一步了解1 000 Hz和226 Hz探測音鼓室聲導抗測試評估不同月齡嬰幼兒中耳功能的準確性、探討其評估嬰幼兒中耳功能的作用。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648例(1 296耳)經鼓氣電耳鏡檢查鼓膜及外耳道正常的嬰幼兒,均無遺傳性聾家族史,無外耳道畸形、耳漏及耳外傷,無耳毒性藥物使用史,無上呼吸道感染及腭裂等其他疾病。全部對象ABR正常,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篩查通過,排除了感音神經性聾。其中,男449例,女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0年6期2010-01-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