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地

  • 衛星互聯網
    、通信載荷建模、星地融合業務處理和測運控,共收錄了來自國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論文9篇?!睹嫦虻蛙壭l星的星地信道特性研究與仿真》探討了目前低軌衛星關于星地鏈路信道的標準化進展,分析了影響星地鏈路信道特性的因素及計算方法,為低軌衛星星地鏈路設計提供了參考?!?span class="hl">星地融合網絡中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多業務緩存策略》《基于星地協同的低時延任務卸載算法》分別對星地融合中業務卸載和緩存進行了研究?!痘谧钚√鴶档男亲W絡拓撲抗毀性分析》從星座網絡的抗毀性角度,提出了一種基

    無線電通信技術 2023年5期2024-01-01

  • 6G星地融合與手機直連技術
    天基通信為擴展的星地融合發展趨勢,通過支持手機直連衛星等,滿足全時、全域通信需求。星地融合網絡近年來一直是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關注焦點,其中涉及星地融合策略與用頻規劃、無線組網架構、標準演進、資源調度、信號捕獲與跟蹤、接入選擇與切換控制、通感導算融合等大量關鍵科學技術與工程設計問題。在上述背景下,為了將我國星地融合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呈現給讀者,進一步推進行業交流和技術發展,我們組織了本專題。面向從業務到體制的星地融合發展趨勢,《星地融合網絡:一體化模式、用頻與應

    無線電通信技術 2023年5期2024-01-01

  • 首次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成功
    光通信終端開展了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并取得成功。這標志著該公司已成功實現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全業務鏈的工程化。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完成業務化應用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隨著星座時空分辨率的不斷提高,其產生的數據量呈幾何級增長。星地數傳鏈路帶寬已成為制約衛星海量數據下傳的核心問題?!凹す馔ㄐ乓蚓哂懈邘?、低延遲、安全性好等特點,成為海量數據超高速傳輸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遍L光衛星激光通信地面站技術負責人王行行表示。2020年3月,長光衛星同步組建基于業務化

    科學導報 2023年73期2023-10-28

  • 面向6G的天地一體無線網絡技術研究
    化,一方面造成了星地/星間通信鏈路性能變化大、穩健性差等問題[2,8-9];另一方面也存在低軌衛星網絡下衛星用戶因服務衛星頻繁變化導致用戶在星間頻繁切換的問題[10]。同時衛星網絡拓撲的高速動態變化也導致天地一體融合網絡中星地/星間路由的建立、維護等在高效、可靠、安全方面存在挑戰[3]。這一切導致天地一體融合網絡在全域覆蓋及業務協同上存在極大挑戰。② 星地信道環境差異巨大。衛星網絡與地面網絡的信道傳輸條件差異巨大,主要體現在傳輸時延、多普勒頻偏和信道多徑等

    無線電通信技術 2023年5期2023-10-11

  • 導航星間鏈路體制星地時間同步性能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間鏈路技術應用于星地時間同步是一種較好的遠程高精度時間傳遞方法。文獻[2]提出了一種不依賴預報鐘速信息的星地時間同步方法,直接利用原始偽距測量值進行星地時間同步。文獻[6]在理論上推導了星間鏈路體制下星地雙向時間同步的數學模型,對1 h、1 d的鐘差數據進行擬合,擬合精度均優于0.3 ns。文獻[7]介紹了Ka頻段的雙向測量模型,分析了影響時間同步精度的多個評價指標。文獻[8]提出了一種基于最小二乘擬合的星地雙向時間同步和測距算法,算法時間同步精度優于3

    測繪通報 2023年9期2023-10-10

  • 基于星地協同的降水數據插值方法及其適用性*
    鈺春,鄭志威基于星地協同的降水數據插值方法及其適用性*徐 勇,郭振東,盤鈺春,鄭志威(桂林理工大學測繪地理信息學院,桂林 541006)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研究區,協同地面氣象站點降水數據和TRMM以及GPM衛星降水數據,利用六種Anusplin插值模型,基于驗證站點實測降水數據對比分析星地協同降水數據插值結果與單一的TRMM和GPM降水數據、TRMM和GPM降尺度降水數據,以及基于地面氣象站點插值降水數據的優劣,進而為獲取地面氣象站稀缺地域的高精度、高分辨

    中國農業氣象 2023年8期2023-08-24

  • 星地時間比對大氣誤差修正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遞技術作為支撐,星地時間比對是實現精密時間傳遞的重要技術手段[3].目前常用的星地時間比對法有激光時間比對法、單向時間比對法及雙向時間比對法.星地激光時間比對法可實現百皮秒量級的時間比對精度[4],但是由于激光傳播過程中,受云霧、降雨等因素影響較大,其可靠性不強[5],且不能全天候工作.星地單向時間比對法[6-7]受電離層、對流層及軌道等的影響較大,因此其時間比對精度較低.而星地雙向時間比對法由于其具有授時精度高、實時性好、受環境影響小等特點,近年來已成為

    全球定位系統 2023年2期2023-05-29

  • 一種低軌衛星星地鏈路評估系統的設計
    衛星通信系統中的星地鏈路具有長延時、高誤碼、上下行帶寬有限且不對稱等鮮明特性,是影響空間網絡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開展星地鏈路特性評估具有重要意義。1 星地鏈路評估的必要性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星地鏈路的驗證及評估等工作,迫切需要建立真實可信的實驗驗證平臺,鏈路評估技術是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星地環境構建中的關鍵技術之一。星地鏈路評估工作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1 評估星地鏈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低軌衛星通信系統中,大氣對空間無線電波傳輸的影響取決于無線電傳輸頻

    無線互聯科技 2023年1期2023-03-20

  • 地月空間星地雙向單程測量高精度模型
    而實現更高精度的星地或星間的時間比對和距離測量。該方法在科學探索及工程項目上得到了廣泛應用。由美國宇航局,德國宇航局和德國波茨坦地學中心等機構合作研制,于2002年發射的重力回溯及氣候實驗(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項目使用K/Ka頻段的DOWR載波相位測量實現了兩相距約220 km的低軌衛星之間的微米級相對距離測量和優于1 μm/s的距離變化率測量,用于高精度監測地球重力場變化等[1-2]

    宇航學報 2023年2期2023-03-18

  • 非完美條件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星地融合網絡性能分析
    007)1 引言星地融合網絡(Integr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 ISTNs)具有覆蓋范圍廣、傳輸數據通量高、可連接用戶數多和抗毀性強等特性,是在遇到地震、臺風等極端自然災害之后重建通信鏈路的最有效途徑[1]。近年來,隨著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 IoT)、車聯網(Internet-of-Vehicles, IoV)、遠程醫療等其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急切需求,星地融合網絡在學術界和工程領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23年2期2023-03-01

  • 星地一體化網絡干擾建模與性能分析
    景中均明確提出了星地融合這一發展方向,用以構建海、陸、空、天一體化通信網絡,滿足用戶無處不在的多樣化業務需求[4-9]。然而,隨著5G商用化的推進及5G終端設備的增多,5G新興頻段與傳統衛星頻段的頻譜資源碰撞問題逐漸凸顯。特別地是,5G FR1頻段干擾衛星C波段(3 400~4 200 MHz)地球站空對地固定業務的情況頻發。例如,2019年7月,中國電信位于上海臨港的5G基站干擾武警海警衛星同頻地球站,導致該衛星通信中斷50多分鐘[10]。除了頻段重疊,

    無線電工程 2022年12期2022-12-30

  • 星地雙向時差測量系統周跳探測與修復算法
    引 言目前常用的星地時間頻率傳遞方法主要有雙向時差測量及時間同步法、單向時間同步法、倒定位法以及激光測距法.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其中雙向時差測量及時間同步法可以實現較高的時間同步精度,呂宏春等[1]分析了星間鏈路體制下的雙向時間同步精度,其1 h鐘差擬合精度能夠達到0.15 ns. 但以上基于偽碼的雙向時差測量仍無法滿足對高精度的時間頻率基準的應用. 載波相位測量相較于偽碼測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張鵬飛等[2]分析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下載波相位時間傳遞

    全球定位系統 2022年3期2022-09-04

  • 星地融合5G 網絡架構增強技術研究*
    都是獨立發展的,星地系統之間以及不同衛星系統之間無法互通,形成了“煙囪”效應,既不能支持服務共享,又容易造成重復投入,造成網絡低效和資源浪費,不利于通信產業的發展。而5G 網絡經過多年的技術迭代,其技術體制、網絡功能、接口協議等已經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已經發展為成熟的商用網絡,為全球用戶提供了一致的用戶體驗。因此,衛星網絡可以借助國家大力發展5G 網絡的契機,完成與地面5G 網絡體制的融合,從而發展成能夠覆蓋全球的,且能夠提供統一、標準化服務的商用通信系統

    電子技術應用 2022年6期2022-07-22

  • 基于OSSK調制的MIMO星地激光通信上行鏈路系統
    310018)星地激光通信利用激光代替微波作為通信載體在衛星與地面光學站之間傳遞信息,具有無頻譜限制、帶寬寬等特點[1]。然而激光光束穿越大氣時,近地面湍流引起的折射率起伏將影響光束的傳輸質量,破壞激光光束的相干性,從而引起光強閃爍、光束漂移和到達角起伏等一系列大氣湍流效應[2-4]。光束漂移是由于受到大于光束直徑的渦旋影響,導致光束傳播方向發生隨機偏折,下行鏈路中傳輸光束到達近地面湍流時,其直徑已遠大于大氣的渦旋尺度,所以下行鏈路的光束漂移很小,因此本

    中國計量大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05-16

  • 基于虛擬拓撲的低軌衛星路由切換算法仿真
    速移動,容易導致星地鏈路的不斷切換,造成頻繁的路由重構。目前,國內外眾多研究人員針對LEO衛星網絡路由協議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各種針對LEO衛星系統的路由算法已經被相繼提出。文獻[2,3]通過在報文中攜帶評價鏈路優劣的權重信息,在變化的拓撲中能快速的找到最優路徑。但是這類算法完全忽略了衛星網絡的運行規律,不能體現衛星網絡相對于其它自組織網絡的優勢。文獻[4]提出一種等長時間段快照序列路由改進算法,在每個時間段形成的拓撲快照中,刪除在這個時間段即將關閉的

    計算機仿真 2021年9期2021-11-17

  • 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4600 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32 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厘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據了解,整個網絡覆蓋我國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 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總距離4600 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行

    銀潮 2021年2期2021-11-13

  • 一種星地協同的路由協議處理架構方案*
    直接制約了大規模星地IP路由技術組網的應用[5]。由于衛星具有嚴格的軌道運動特點,并且衛星載荷處理能力往往受到較多限制,因此絕大多數衛星IP網絡路由設計都結合衛星(群)的運動軌道進行。例如,張曉娜[6]等提出的基于SDN的星地協同的一體化路由架構,通過結合衛星運動軌跡計算生成路由;呂原草[7]等提出的一種星載高速路由器設計方案,用于解決星地多節點組網條件下的高速路由交換問題;Long等提出的針對雙層LEO/MEO衛星網絡的QoS路由算法[8],該算法通過遺

    空間電子技術 2021年4期2021-11-10

  • 軟件定義的星地組網體系架構研究*
    相結合,構建一個星地融合組網體系架構是未來網絡的重要發展趨勢[2]。星地融合組網體系作為一種新型網絡架構,采用微波、太赫茲或者激光鏈路進行信息傳遞,具備星上處理、星上路由等功能,達到異構網絡的互聯互通特性。通過對天網和地網的有效融合,并結合地面網絡低時延和衛星網絡廣覆蓋等特性,可實現異構網絡資源的高效管理。星地融合網絡可廣泛應用于多媒體內容分發、遙感信息觀測、應急救援場景、智慧交通等領域,為用戶提供無縫、穩定的全場景全時接入服務[3]。目前,星地融合組網體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 2021年9期2021-10-08

  • 基于5G及演進的星地融合空口傳輸技術*
    向更深層次發展,星地融合的空口傳輸技術是一個重要方向。3GPP從R14開始成立了“NR支持NTN的解決方案”工作組,探討新空口(New Radio,NR)傳輸技術用于NTN場景的可行性[2-3]??梢?,星地融合、統一空口是將無線網絡延伸擴展至“空天地?!钡闹匾緩?,是拓寬無線網絡時空維度,滿足不同接入需求,實現萬物互聯的重要手段。本文第一章分析星地融合傳輸的應用現狀以及星地融合空口設計的發展趨勢;第二章介紹3GPP NTN的空口傳輸技術;第三章基于5G技術

    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 2021年9期2021-10-08

  • 航天測控系統星地測控對接模式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00)0 引 言星地測控系統一般由衛星測控系統和地面測控系統兩部分組成。從衛星發射直至衛星壽命結束,星地測控每天都在進行,完成對衛星軌道的測量、遙控指令發送、衛星遙測數據接收和監視。由于這兩部分通常由不同的生產商負責研制,星地之間能否協調一致地工作是衛星測控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衛星發射前,通常要進行星地對接試驗(國外稱為星地測控兼容性測試),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主要是檢驗衛星測控系統與地面測控系統接口指標的符合性,確認星地雙方各項性能、功能的兼容性、協調性

    電訊技術 2021年9期2021-09-29

  • 軟件定義的星地融合智能無線網絡
    過深度整合構建的星地融合網絡,可以在人口密集區域發揮高密度基站的優勢,實現大容量海量接入;在人口稀疏區域發揮衛星廣域覆蓋的優勢,實現全地域全時隨選接入。參考文獻[4]探討了現有地面網絡架構在星地融合網絡中的可用性,并深入討論了星地融合網絡的系統集成、協議優化、資源管理和分配等問題。參考文獻[5]針對未來應用極大容量的需求和星地鏈路較長的傳播時延等問題,總結了星地融合網絡在保障服務質量方面所涉及的關鍵網絡功能。參考文獻[6]介紹和分析了衛星通信網絡和地面移動

    電信科學 2021年6期2021-07-15

  • 時間同步領域數字多波束天線系統性能評估
    衛星和地面站進行星地時間同步完成衛星和地面站之間的時鐘同步,衛星鐘差參數通過地面設備上行注入給衛星后廣播給用戶,實現衛星鐘差的預報。星地時間同步系統中多采用桁架式、轉臺式等反射面天線實現。近年來,數字多波束天線廣泛應用于衛星導航、航天測控等領域[3-5]。數字多波束天線在數字域實現波束形成和調制解調處理,能夠同時產生多個工作波束,波束轉換快、靈活性強,可以實現同時與多顆導航衛星進行星地時間同步[6]。由于其具備傳統的桁架式、轉臺式等反射面天線所不具備的優點

    無線電工程 2021年5期2021-05-08

  • 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實現跨越4600公里星地密鑰分發
    /徐海濤 劉方強星地量子通信網(圖/環球網)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厘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月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

    發明與創新 2021年5期2021-04-11

  • 導航星座星間星地一體化數據交互技術研究
    據通過境內衛星的星地鏈路實現與地面的交互;即通過境內衛星中轉,可以實現境外衛星與境內地面站間的前返向數據傳輸。本文分析了全球導航星座星間鏈路與傳統星地鏈路在數據交互機制上存在的矛盾,并提出星間星地一體化數據交互的解決方法。1 導航星座星間鏈路與傳統星地鏈路數據交互機制的矛盾傳統的星地鏈路數據交互機制具有持續固定聯通的特點,與時分多址輪詢建鏈體制的導航星座星間鏈路區別明顯。為高效地實現星間、星地聯合數據交互,要求地面系統調整數據分發及接入模式去適應星間鏈路。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2021年1期2021-03-16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澳犹枴睜渴帧熬删€”,構建了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經過兩年多穩定性、安全性測試,實現了跨越4600公里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凇安豢煞指睢薄安豢煽寺 钡攘孔犹匦?,量子通信被稱為“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多領域具有應用前景。通信行業專家介紹,量子通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1期2021-01-15

  • 利用星地差分GPS的地基測控系統實時標校方法
    ?;跇诵Pl星和星地差分GPS的地基測控系統測量誤差標校方法是克服以上傳統方法缺點的有效途徑。這種標校方法采用裝載了星載GPS接收機的衛星作為標校衛星平臺,與裝載于地面測控站的GPS接收機形成星地差分系統,獲得的高精度星地基線估計結果作為參考基準對地基測控系統測量誤差進行校準。而與基于非差GPS定軌的標校方法相比,這種星地差分GPS方法的優點包括:1)無需精確已知地面衛星跟蹤站坐標。2)星地差分GPS方法可以消除導航星鐘差、接收機鐘差對基線估計結果的影響。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2020年6期2020-11-26

  • M 分布星地激光通信鏈路相干正交頻分復用系統誤碼性能研究
    059)1 引言星地激光通信是連接星間光網和地面光網的紐帶,分為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目前,星地通信網絡中采用微波作為通信波段。無線光通信與微波通信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數據傳輸率高、信息保密性好、設備體積小、重量輕以及低功耗的特點,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1]。然而,衛星與地面之間的激光通信系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氣湍流的影響。大氣湍流會造成折射率起伏進而破壞激光光束的相干性,產生一系列的大氣湍流效應,如光強閃爍、光束漂移、到達角起伏、光束寬展等,都直接影響系統

    通信學報 2020年10期2020-11-03

  • 星地融合的3GPP標準化進展與6G展望
    相應的工作組進行星地融合的標準化研究,國內的CCSA也于2019年成立了航天通信技術工作委員會(TC12)開展星地一體化的研究工作。其中3GPP立項的非地面網絡(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致力于將衛星通信與5G融合,解決新空口(New Radio,NR)支持NTN的關鍵問題。相比ETSI推出的相對成熟的DVB S2/S2X衛星協議,衛星通信技術是首次在3GPP進行標準化,其標準化工作將為6G星地融合研究奠定技術基礎。而未來空

    衛星與網絡 2020年9期2020-03-24

  • 基于星地鏈路的垂直降雨場反演方法*
    1101)在分析星地鏈路幾何結構及傳播模型的基礎上,研究基于聯合代數重建技術的星地鏈路反演二維垂直降雨場的方法.利用實測降雨資料構建3類降雨場,并搭建3條17 GHz垂直極化星地鏈路進行數值仿真.實驗結果表明:單星地鏈路無法實現二維垂直降雨場的重構,反演場與真實場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56,0.504和0.364;基于雙星地鏈路的反演結果和真實場的相關系數均高于0.98,平均偏差分別為0.122,0.159和0.537 mm/h,歐式距離均低于 0.9 m

    物理學報 2020年2期2020-02-18

  • “海洋二號B”星地系統轉入業務化運行
    軌測試通過評審,星地系統轉入業務化運行。測試結果表明,HY-2B衛星平臺、載荷、地面系統工作穩定,星地系統各項功能全部實現,圖像清晰,信息特征豐富,數據產品質量良好,性能滿足研制總要求。HY-2B衛星技術指標和衛星方案的優化使整星性能大幅優于HY-2A衛星,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衛星地面數據處理可靠,數據產品的制作已經實現7×24不間斷的業務化運行能力,在海洋、氣象、環保、應急等領域開展的臺風連續跟蹤、災害性海浪、極區海洋環境等觀測監測方面效果良好,應用潛

    衛星與網絡 2019年5期2019-12-24

  • 光學測繪衛星星地相機夾角在軌實時定標方法
    [1]。通常利用星地相機主光軸之間夾角轉換關系,將星相機所測量的姿態轉換為地相機的外方位角元素。但由于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受到各方復雜因素的影響,例如壓力、振動、溫度等,導致星地相機夾角、星相機測量數據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系統性誤差及隨機誤差,直接影響外方位角元素精度。筆者依據天繪一號衛星長期積累的大量實測數據和理論研究,對星相機的測量誤差以及星地相機夾角在軌定標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熱彈性形變誤差是造成星地相機主光軸夾角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因素,制約了定位精度。針對上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19年5期2019-11-08

  • 黃永梅:執光電之手 牽天地一線
    衛星發射升空后,星地量子通信實驗正式開始。遙遙星地,飄渺一線,科學家們要做的,就是為天上的衛星與地面的望遠鏡終端系統建立穩定的“對話通道”。5個地面望遠鏡中,4個由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負責研制與實驗,該所黃永梅研究員正是量子衛星科學實驗系統地面望遠鏡系統技術總指揮。黃永梅,1989年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光電所,多年從事光電自動跟蹤控制技術研究,自2007年開始領導星地量子通信地面光學通信終端系統的研制與實驗工作,被稱為“地空對話”技術的“女掌門”

    科技創新與品牌 2019年9期2019-11-01

  • 基于低軌星座的星地路由技術研究
    EO衛星通信系統星地路由技術展開研究。LEO衛星網絡路由技術承擔數據傳輸任務,是衛星通信系統的重要技術組成。由于服務業務種類的的快速增加,LEO衛星網絡的傳輸壓力越來越大,LEO衛星網絡的路由面臨諸多挑戰。LEO衛星網絡路由技術包括星間路由和星地路由。星間路由實現衛星之間數據傳輸路徑的選擇。目前, 星間路由技術已有較多研究, 按照解決 LEO 衛星星座網絡拓撲結構快速變化問題的不同方式,當前的星間路由算法劃分為系統周期分割法(虛擬拓撲)、覆蓋區域分割法(虛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 2019年10期2019-10-29

  • 國內首套星地模擬對接系統啟用
    國首套基于S頻段星地模擬對接系統,近日在該中心渭南測控站正式投入使用,其能夠優化測控資源,大大縮短航天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時間。據介紹,這套星地對接模擬系統的研制工作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牽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704所等單位抓總負責。渭南測控站承擔著我國大多數航天發射測控任務,因而成為安裝該系統的首選。據悉,目前衛星研制方已在該站完成了未來14次航天發射任務的模擬星地對接任務。

    科學導報 2019年42期2019-09-03

  • GNSS星地協同運行研究現狀及技術展望
    ,毛 瀟GNSS星地協同運行研究現狀及技術展望黃雙臨1,王冬霞1,2,3,郭 睿1,2,3,劉曉萍1,李曉杰1,毛 瀟1(1. 32021部隊,北京 100094;2.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 430077;3. 中國科學院 上海天文臺,上海 200030)為了進一步研究北斗系統星地協同運行相關技術,通過介紹GPS、GLONASS、Galileo、BDS 4大GNSS星地協同運行現狀,總結出星地協同運行的關鍵性問題,得出對我國衛星導航系統

    導航定位學報 2019年3期2019-08-28

  • 衛星通信與5G融合關鍵技術與應用
    。本文首先介紹了星地融合的發展歷史,分析了星地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而提出了星地融合的設計思路,并在此基礎上對可能涉及到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探討;最后,給出了未來衛星與5G相融合的應用場景設想。1 國際星地融合現狀與趨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移動衛星通信的發展,關于衛星與地面移動通信相互融合的討論與嘗試就從未停止。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服務,然而在山地、荒漠及海上等地區,由于基站架設困難,衛星成為地面的補充和延伸。如今,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即將進入5

    國際太空 2018年6期2018-07-18

  • 多站聯合星地時間同步及預報性能分析
    曉杰 ?多站聯合星地時間同步及預報性能分析楊偉鋒1,3,唐桂芬2,蘇冉冉2,李曉杰2(1. 北京市海淀信息中心,北京 100063;2. 北京衛星導航中心,北京 100094;3. 北京信息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94)無線電雙向法通過上行與下行觀測量比對實現星載鐘與地面站時間同步,比對過程中消除或削弱了絕大多數的公共誤差項,因此時間比對精度高。衛星不可視時該方法不能實施,此時衛星鐘預報精度只能依賴衛星鐘自身的物理性能,不可視弧長越長衛星鐘預報精度衰減越

    時間頻率學報 2018年2期2018-06-26

  • 基于插件的星地資源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81)基于插件的星地資源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孔慶玲,韓 續,張 瑩,張 玲,李 苒,林興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81)通過總結當前星地資源管理系統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針對當前星地資源管理系統開發設計中存在的研制周期短、擴展性要求強等問題,并結合其發展方向,基于插件技術建立星地資源管理系統,將系統開發分為系統框架開發、星地資源數據庫建立和功能插件開發3部分。提出星地資源管理系統開發的思路是在新技術支持下,對星地資源管理系統

    無線電工程 2017年11期2017-10-16

  • 星間鏈路體制下的星地雙向時間同步方法
    星間鏈路體制下的星地雙向時間同步方法呂宏春1,2,3,盧曉春1,3,4,武建鋒1,3,5(1.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西安 710600;2.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3. 中國科學院精密導航定位與定時技術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600;4. 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北京 101408;5. 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北京 101408)推導了星地雙向時間同步的數學模型,提出了在星間鏈路體制下進行星地雙向時間同步的方法,計算

    宇航學報 2017年7期2017-08-11

  • 星地時間異步條件下快速建鏈方法
    050081)星地時間異步條件下快速建鏈方法王曉玲,楊再秀,鄭曉冬(衛星導航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 石家莊 050081)針對星地時間異步而導致衛星與地面設備無法正常建鏈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星地時間異步條件下星地快速建鏈的方法,闡述并分析了1 pps秒脈沖同步下星地信號收發關系,設計了針對大鐘差衛星信號的盲捕算法,給出了盲捕模式下的星地快速建鏈流程,并采用地面設備對星進行了無線試驗驗證,實現了星地鐘差在1 s范圍內的星地快速建鏈。輪詢建鏈;盲捕

    無線電工程 2017年5期2017-04-25

  • 極化復用在遙感衛星接收系統中的工程化應用
    應用技術,通過對星地聯合隔離度影響進行理論分析、星地無線極化復用試驗,驗證了極化復用技術實現可行性,采用極化對消解調技術,并通過衛星雙點頻極化復用模式數據的實際接收試驗,驗證了衛星極化復用模式數據接收可靠性,實現了雙頻點四通道極化復用的工程化應用。極化復用技術;低軌遙感衛星;極化對消;極化隔離;交叉極化0 引言目前,采用功率利用率較高的二相調制(BPSK)或四相調制(QPSK)方式的低軌遙感衛星,在X頻段進行星地數據傳輸,頻率范圍一般均符合國際電信聯盟(I

    無線電工程 2017年3期2017-03-02

  • 基于OPNET的星地光網絡性能測試仿真平臺研究
    基于OPNET的星地光網絡性能測試仿真平臺研究張 娜(西昌學院汽車與電子工程學院,四川西昌 615013)為了測試星地光網絡的性能,設計了一種基于OPNET的星地光網絡性能測試仿真平臺;介紹了平臺的總體技術架構,探討了星間鏈路建立的條件;采用最大接入仰角與最長服務時間加權的方式,完成星地鏈路的衛星接入服務;按照切換呼叫優先的策略完成業務傳輸中的衛星切換服務,確保星地鏈路不間斷的通信能力;根據最小鏈路代價和首次命中原則,實現星地光網絡的路由與波長的動態分配;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 2016年8期2017-01-13

  • 星地鏈路信息干擾流程可視化建模研究
    的程度日益提高,星地信息鏈路已經成為偵察監視、通信聯絡、指揮決策等行動的基礎設施和支撐要素[1].從近幾場高科技局部戰爭可以看出,星地信息鏈路在各種軍事活動中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敵方星地信息鏈路的干擾破壞活動已經成為對抗雙方爭奪“制信息權”的主要活動之一[2].星地鏈路信息干擾流程可視化研究,有助于辯證、系統地分析空間信息攻防時機、信息攻防行動的可行性、作戰流程管理和武器裝備等多方面的問題,找出影響和制約空間信息攻防行動的主要矛盾,解決空間信息攻擊

    指揮與控制學報 2016年1期2016-10-31

  • 四大科學實驗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的目的是在高精度捕獲、跟蹤、瞄準系統的輔助下,在實現地面與衛星之間建立超遠距離的量子信道的基礎上,進行衛星與地面之間、基于誘騙態和基于糾纏的量子密鑰生成和分發,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以量子密鑰為核心的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實驗,從而為建立全球范圍的量子通信網絡打下技術基礎。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近年來,隨著光纖量子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通過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過程組建真正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已經成為可能。這一實驗將在實現高速星

    中華兒女 2016年17期2016-09-10

  • 顧及測距系統誤差的星地/星間聯合定軌
    及測距系統誤差的星地/星間聯合定軌張 博1,2,賈小林2,陳 虓3,毛 麗41.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空間信息學院,河南 鄭州,450052;2.西安測繪研究所,陜西 西安,710054;3.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陜西 西安,714043;4.91039部隊,北京,102401利用仿真星間鏈路測距數據并加入±75cm的白噪聲和60cm的系統誤差,參考地面站觀測數據仿真星地觀測數據,依據星地/星間聯合定軌原理,進行聯合定軌解算,并討論了星間測距系統誤差對聯合解算結果的

    測繪科學與工程 2015年3期2015-04-20

  • 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星地任務優化調度研究
    于改進遺傳算法的星地任務優化調度研究馬冬青1,王蔚21.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832.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星地任務優化調度是利用特定的星地資源合理地安排星地任務。由于星地任務眾多而資源有限,而且星地任務受星地可見性以及多方面約束,星地任務調度問題十分復雜。針對星地任務的特點,建立了星地任務調度問題模型,提出了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星地任務優化調度算法。算法采用按適應度排名輪盤賭選擇、順序交叉、隨機對換變異的算法要素。針對遺傳算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4年6期2014-07-07

  • 星地傳感網QoS路由機制研究進展
    6)天地一體化的星地無線傳感器網絡能夠全方位收集數據,可廣泛應用于生態環境保護、林業防火監測和地震等各種突發災害評估與救援等領域[1-2]。業已部署星地傳感網的空間段網絡大多由運行在靜止軌道面的衛星組成,對地面網關要求較高。為滿足立體化、實時監測的需求,空間段網絡正從傳統的靜止軌道布網轉向低軌道面或多層軌道面混合組網。較低的軌道高度極大地降低了鏈路傳播時延,網關復雜度和功耗要求明顯降低,使得星地傳感網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然而,衛星高速運行造成的拓撲不穩定以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3年13期2013-04-14

  • 高精度星間時差測量探討
    分別測量三顆星的星地時差值,相互求差得到星間時差值。本文重點討論地面測控設備測量星間時差的方法。2 測量原理星間時差測量應先完成星地時差測量,然后得到星間時差值。2.1 星地時差測量副星相對主星的星間時差測量是以地面時間為基準,首先測量每個星相對于地面的星地時差。在擴二非相干模式星地時差測量公式為:[1]式中:Δt為星地時差;τ空間為空間距離時延;t′2為星上時間采樣值;t′3為地面時間采樣值;Φup1為上行偽距信息;Φup2為下行偽距信息;Rpn為上下偽

    載人航天 2012年1期2012-09-21

  • 實時高速信息傳輸『太空寬帶』不再遙遠
    載進行了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試驗并取得圓滿成功。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解決了一個航天領域的世界難題:如何使衛星所獲取的海量信息,快速、準確地傳輸給地面?哈工大教授馬晶介紹說,星地激光通信屬于衛星激光通信的一個組成部分,簡言之,就是將衛星和地面用激光鏈接起來,形成空間的信息高速公路,進行數據的傳輸。去年10月25日,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鏈路雙向捕獲跟蹤試驗取得成功,這被認為是我國衛星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今年2月21日,在星地激光通信試驗在

    共產黨員(遼寧) 2012年8期2012-07-27

  • 基于GNSS的通信星座系統的時間同步研究
    信衛星星座系統的星地時間同步處理,基本上都依賴全球布設的地面站系統來完成。比如,具有星間鏈路的銥星(Iridium)系統有11個全球分布的地面站;不具有星間鏈路的全球星(Globalstar)系統需要300 多個地面站。然而,由于我國地面站的分布區域有限,地面站只能在衛星過境的短時期內觀測到星地時差,為了實現高精度同步,必然對硬件性能(比如,時鐘)和星地時差預報模型的估計精度提出過高要求,從而導致星座系統總成本和工程實現的困難程度大大上升。顯然,這種以地面

    航天器工程 2010年6期2010-12-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