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文學

  • 典型之典型塑造藝術
    細細品讀長篇報告文學《張桂梅》,并聯系當前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的實際,認為《張桂梅》一書為當前報告文學創作提供了諸多有益啟示。啟示之一:關于典型塑造問題;啟示之二:真正的女性意識書寫;啟示之三:把握人間煙火氣;啟示之四:少見的第二人稱敘事;啟示之五:莫忘微言大義;啟示之六:不談文化的文化及報告文學創作的起承轉合問題。這些或許對當下報告文學創作是切實可行的參考。關鍵詞:報告文學 《張桂梅》 典型 李延國 王秀麗人們普遍對頌歌體報告文學不感興趣,但為了弘揚正能量,

    百家評論 2023年2期2023-05-30

  • 延安時期前期的文學譯介
    上以散文中的報告文學為主,并兼具其他類型的散文、新聞評論、小說等文體。同時這些譯文大多數來自蘇聯,呈現出以上特點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意識形態密切相關。本文通過《新中華報》上的譯文分析,以期豐富對延安時期的翻譯研究?!娟P鍵詞】 前期延安;《新中華報》;文學翻譯;報告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8-0042-04【DOI】10.20024/j.cnki.CN4

    今古文創 2023年8期2023-05-30

  • 高凱《綠子午》的生態敘事藝術
    楠內容摘要:報告文學作家高凱秉持著“讓大森林回歸大森林,把子午嶺還給子午嶺”的初心與準則,立足于時代新變與生態文明的宏大視角,在強調紀實性與文學性的基礎上建立復調式多聲部敘述、非情節化敘述、大眾化結合精英化、歷時共時交匯、典型塑造等一系列多維度多元化的敘事視角,以立體生動的報告文學語言表達再現了巍峨蔥郁的子午嶺、不凡不屈的子午嶺人和可歌可泣的子午嶺“青史”。關鍵詞:高凱 《綠子午》 報告文學 生態敘事圍繞著近年備受矚目的新時代生態環境建設與改革的熱點話題,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5期2023-05-24

  • 路遙的漢中之旅
    路遙 王蓬 報告文學 《漢中盆地行》物質年代的精神堅守1988年,沸騰的80年代即將走到了盡頭,文學神圣年代的純真夢想,也終將讓位于下一個時代的商業大潮。來自南方經濟特區金錢財富的招引和誘惑,越來越多地席卷了中國文壇上那些曾經傾心膜拜繆斯的詩人和作家。造富的空氣、社會的轉型,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不得不做出改變,否則將難以容身。面對洶涌而至的市場經濟浪潮,身為著名作家,路遙的內心是悲哀而無奈的。他曾經自嘲式地對身邊的同事、青年作家航宇說道:“我也是人,又不

    名作欣賞 2022年9期2022-07-04

  • 報告文學《大國治村》的三維檢視
    容摘要:長篇報告文學《大國治村》作為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作者圍繞“三治融合”的鄉村振興主題,以質樸規整的筆觸記敘了浙江省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將切實可行的發展經驗為后繼者娓娓道來??傮w而言,作品主題明朗,結構靈動,語言鮮活,堪稱反映鄉村治理問題的報告文學典范之作。關鍵詞:報告文學 《大國治村》 鄉村振興 結構 語言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大國治村》,該作者李英緊緊圍繞“推進國家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2年8期2022-05-30

  • 新疆文化資源融入兵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徑
    作品大系——報告文學卷》為例,將其中紀實性描繪的英雄人物、自然風物、歷史鉤沉進行整理凝練,與思政教育的教學形式充分融合,打造新時代思政課堂,提升思政教育的課程魅力,完成新時代輸送培養人才的任務。關鍵詞:新疆文化;報告文學;兵團高校;思政教育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7-0008-0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0

    學周刊 2022年7期2022-03-14

  • 論徐遲“十七年”創作中的科學轉向
    他“新時期”報告文學創作的成就和影響。關鍵詞:《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年”文學;徐遲;報告文學以1978年1月《哥德巴赫猜想》的發表為重要標志,徐遲的創作開啟了一個新階段。在“科學的春天”里,徐遲圍繞著科學題材創作了大量科技報告文學,取得巨大成功。這段創作歷程是他文學創作生涯成就最輝煌的時期?,F今,大多數對徐遲的關注,多集中在“科學的春天”里,聚焦新時期科技報告文學的創作中,卻恰恰忽略了徐遲“十七年”期間創作的潛在影響。需要明確的是,徐遲之所以能夠在新時期

    當代文壇 2022年2期2022-03-07

  • 丹心一寸譜壯歌
    蒙壯歌》? 報告文學? 沂蒙精神在《沂蒙壯歌》的后記中,厲彥林反復談到這部長篇報告文學歌頌的主體是沂蒙山區“普普通通的人民群眾”,且始終以“平民眼光聚焦沂蒙大地”,要為“普普通通的沂蒙人歌功頌德、樹碑立傳”!而這種以人民情感為本位的寫作站位正是作品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脫貧攻堅類的重大題材其實并不好寫,寫出彩則是難上加難,因為宏大主題所凝結的巨大情感和思想指向若沒有深描的能力、確鑿翔實的調研與走訪,以及深入透辟的思考,很容易流入空疏,正如識者所論,脫貧攻堅題

    百家評論 2022年1期2022-03-03

  • 沂蒙精神的一曲新的時代頌歌
    時代頌歌? 報告文學在廣袤壯闊的華夏大地上,有多處最能代表現代以來中國革命精神氣質和中國人民奮斗歷程的歷史地標性熱土,沂蒙地區是其中之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提出“沂蒙精神”以來,沂蒙精神即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而浸染著沂蒙精神的沂蒙大地和人民便成為文學藝術不斷謳歌與表現的對象,并產生了報告文學《沂蒙九章》、電影《沂蒙六姐妹》、電視連續劇《沂蒙》、民族歌劇《沂蒙山》等許多廣具影響的優秀作品。厲彥林新近創作的長

    百家評論 2022年1期2022-03-03

  • 論茅盾與中國現代報告文學
    :茅盾對現代報告文學發展的理論貢獻體現在明確了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厘清了文體的流變問題、預見了文體的開放發展。茅盾豐富的報告文學創作一方面發揮了報告文學輕騎兵的功能,彰顯批判性的戰斗品格,另一方面優化了紀游體報告文學的結構,突出政論性的文體特征,還豐富催生了報告文學多樣化的文體形態。同時,茅盾積極發揮作為文學編輯的功用,重視扶持報告文學作家成長,助推了文體的大眾普及。關鍵詞:報告文學;理論與實踐中圖分類號:I207.5 ? ? ?文獻標志碼:A ? ? ?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12-27

  • 論茅盾與中國現代報告文學
    :茅盾對現代報告文學發展的理論貢獻體現在明確了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厘清了文體的流變問題、預見了文體的開放發展。茅盾豐富的報告文學創作一方面發揮了報告文學輕騎兵的功能,彰顯批判性的戰斗品格,另一方面優化了紀游體報告文學的結構,突出政論性的文體特征,還豐富催生了報告文學多樣化的文體形態。同時,茅盾積極發揮作為文學編輯的功用,重視扶持報告文學作家成長,助推了文體的大眾普及。關鍵詞:報告文學;理論與實踐中圖分類號:I207.5 ? ? ?文獻標志碼:A ? ? ?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12-27

  • 談“時代報告劇” 《在一起》的審美意識形態
    【摘要】 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新興文體,從產生至今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發展,它是具備及時性、紀實性、文學性的一種文學體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以電視為依托的電視報告文學發展尤為突出。電視報告文學基于報告文學的基本特征但又超越報告文學,它傳播更為廣泛,感染力更強。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國電視報告文學迎來了一次新的發展。2020年年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提出“時代報告劇”的概念,隨之誕生了一系列具有時代印記的電視報告文學,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是一部以“抗疫

    今古文創 2021年46期2021-12-21

  • 飽含深情的時代書寫
    部優秀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大河平野》在謀篇布局、語言表達、情感意蘊等層面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作者孟中文立足黃河灘區遷建工作實際,將這一重要扶貧攻堅計劃置于歷史和時代的雙重語境之中,用飽滿的筆觸記錄下她所觀察到的基層生活和灘區人民的精神風貌,不僅在客觀詳盡的敘述之中寄寓了自己對土地與鄉村的眷戀與深情,更充分彰顯了當代作家的時代使命和自覺擔當。關鍵詞:孟中文? 《大河平野》? 報告文學? 鄉村敘事? 時代書寫出生于“水滸之鄉”鄆城的魯籍作家孟中文,始終將自己對

    百家評論 2021年5期2021-11-30

  • 何建明近年報告文學創作的思想深度與“引領”作用
    明是當代中國報告文學寫作的領軍人物,創作了許多優秀報告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史結伴同行,真實深刻地反映著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表現了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偉大力量和改變自己命運掌握自己前途的時代精神。何建明的創作促進了中國報告文學的進步與發展,使報告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關鍵詞:何建明;報告文學;當代何建明是中國報告文學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也是中國報告文學的一面旗幟。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 2021年5期2021-11-18

  • 報告文學的前世今生
    背 景報告文學是舶來品,起源于歐洲,在中國被定名于20世紀30年代。近百年來,報告文學在中國不斷地發展壯大,盡管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成熟的理論體系與之呼應,但它卻在中國的文學實踐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近年來,隨著非虛構寫作在美國的興起、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的設立,以及白俄羅斯紀實文學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榮獲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報告文學展現出了巨大的拓展空間和蓬勃生機。本期“非常觀察”欄目特邀《中國作家》雜志編輯佟鑫女士主持,由她邀請報告文

    江南 2021年6期2021-11-08

  • 垂聲謝后世 義使令名彰
    提要:唐明華報告文學的特點之一就是畫面感極強,因此本文就從畫面入手,深入分析了《乳娘》對人性的光輝,圣潔的愛與天性善良的紀念和禮贊;進而闡述了紅色文化的傳承是需要善良、悲憫和正義的基因的,紅色基因是通過人性、人格來遺傳的;并指出《乳娘》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歷史與現實相互勾連,慘烈與柔情相交織,犧牲與奉獻相輝映,母與子命運同頻共振。文章最后解析了《乳娘》的審美機制,并指出這一感人至深的報告文學佳作,為建黨一百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關鍵詞:唐明華 乳娘 人性 紅色

    百家評論 2021年4期2021-10-23

  • “現代化腳印”的文學紀實與思辨
    觀照方式。其報告文學的顯明特質體現在敏銳的現實性和厚重的歷史感、強烈的反思意識和批判精神、持續的探索意識和超越勇氣等方面。關鍵詞:楊黎光;報告文學;現實性;反思意識;藝術探索在當代中國,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三十余年時間里,相比較小說作家的虛構,報告文學作家以非虛構的方式和勇者的姿態,直面社會現實并予以形象再現。毋庸置疑,楊黎光是這其中最為耀人眼目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楊黎光,70年代畢業于安徽大學中文系, 90年代初開始從事文學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 2021年3期2021-09-10

  • 書寫崛起中國的故事、智慧和精神
    部社會進程型報告文學,它書寫了廣東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十二年社會史,并將“人民性”作為“小康史”的重要內涵,著力書寫人民奮斗的故事。因此,此書的小康敘事,不僅是見證時代、表現現實,更通過敘事塑造一種信念,傳遞奮斗的激情和夢想的力量。這部作品對廣東小康史的書寫,呈現的是一個崛起的國家及其人民的故事、智慧和精神。因而,敘述小康廣東,就是講述崛起中國,也是提煉一個走向復興的民族的精神氣象。關鍵詞:《奮斗與輝煌》;小康社會;民族精神;報告文學2020年12月,四卷本報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 2021年2期2021-09-10

  • 評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手法
    部典型式人物報告文學作品。何建明通過描寫村支書黃大發的經歷來真實地反映時代背景,又以文學的手法將人物塑造為“山神”的藝術形象,具有感染人的無限魅力。作者巧妙地將真實性與文學性有機結合,牢牢把握住人物報告文學創作的核心內容,同時以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融會貫通地運用到作品中,運用“場景式”的敘事方式推進整個事件的發展,對報告文學文體的藝術表現進行了全新探索。關鍵詞:報告文學;創作手法;人物形象;敘事報告文學兼備新聞與文學的雙重特質,可將新聞性與文學性進行高度統一,

    雨露風 2021年11期2021-03-02

  • 文藝副刊,報告文學不應缺席
    摘 要:報告文學自誕生以來就是報紙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近幾年,一些報紙副刊上的報告文學在漸漸減少,甚至蹤影難覓,這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從思想認識、作者人才、制度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詞:文藝副刊;報告文學;人才機制;文新結合中圖分類號:I20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224-03一、報告文學是報紙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報告文學自誕生以來就是報紙副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v觀中國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8期2020-09-10

  •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國內容提要:報告文學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齊欣的長篇報告文學《泰山脊梁》堪稱報告文學講好中國故事的典范之作,也是一部少有的能讓人落淚的作品。本文從選材精當,緊扣主旋律;人性關愛,至善至誠;多舛命運,牽動人心;人間煙火氣,濃郁鄉土味四個方面對該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進而評述了該作以主人公蘇慶亮三次人生選擇的曲折命運為主線結構故事,展開敘事,營造了懸念迭起、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精巧的藝術結構突顯了報告文學的審美魅力。關鍵詞:報告文學? 蘇慶亮? 人性? 命運? 情節

    百家評論 2020年6期2020-09-10

  • 現代報告文學的發展困境分析
    衛瑋摘要: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在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報告文學佳作越來越少,報告文學的發展也遇到了相關困擾,本文針對報告文學近年來發展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報告文學發展的瓶頸所在。關鍵詞:現代;報告文學;發展困境報告文學的佳品眾多,20世紀早期有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夏衍創作的《包身工》、中期王石、房樹民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70-80年代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黃宗英的《小木屋》,90年代趙瑜的《馬家軍調查》等等。然而,

    文存閱刊 2020年9期2020-08-18

  • 審美困境與報告文學自身特殊性
    要:近年來,報告文學呈現數量多、精度低的反差,受市場冷遇的同時也面臨創作斷層、內部文體之爭的困境。報告文學的文體價值和審美價值值得反思和重新挖掘。報告文學有著鮮明的文體特殊性,作為知識分子的非虛構寫作,報告文學具有時代責任和審美意義雙重品格。報告文學的“講真話”是基于采訪、文獻、敘事、語言等全面的美學建構。關鍵詞:報告文學;審美困境;文體特殊性;趙瑜報告文學存在著問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不好看”和“看的人少”,這些問題存在了一段時間。在文學整體式微的時代,

    當代文壇 2020年3期2020-05-14

  • 報告文學需再建文體的自信
    分眾的時代,報告文學的影響力在明顯地消減,新媒介和各種跨體新文類,都在改變和擠壓著報告文學既有的生存空間與生長的生態語境。之前很久在平面媒質層面,流行的口述史、人物傳記、采訪紀實、深度報道、情感講述等,就已經以邊界含混的跨文體的方式蠶食著報告文學的地盤。而進入新媒體快速發展時期,報告文學的現狀與未來的命運更是令人擔憂,最大的挑戰來自互聯網,此外還有圖像、視頻、影視、專題片、紀錄片這些多維立體媒質的多面夾擊,共同構成了對報告文學的全方位沖擊。報告文學這一有著

    長江文藝 2020年2期2020-04-26

  • 在“非虛構”挑戰下的報告文學
    佳雯當下提到報告文學,總將其與“非虛構”對標,使二者互為假想敵。盡管兩個概念均為二十世紀的舶來品,但二者的存在場域和發展語境都大相徑庭。1980年代引進中國的非虛構概念在當時并未立刻受到廣泛注意,直至蟄伏到新世紀才緩緩拉開狂歡序幕,并聲稱報告文學這個龐然大物是“恐龍已死”。被經濟浪潮沖上時代沙灘的“非虛構”,在發展之中便始終隱含著某種市場邏輯。不同于“非虛構”初入中國時的“冷遇”和在市場經濟中的“熱遇”,在報告文學概念被引入之前的五四時期,謝婉瑩的《二十一

    長江文藝 2020年2期2020-04-26

  • 建國七十年貴州報告文學概觀
    七十年來貴州報告文學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地反映整個中國建國七十年來報告文學發展的狀況。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有思想、史料、文體等多種價值。對于報告文學來說,思想上的有效性是第一位的。如果我們把建國七十年來貴州思想上有效的報告文學看作一個整體,我們就能從中看到一部貴州社會的發展史。在近些年來社會急遽發展的情況下,以歐陽黔森“脫貧攻堅三部曲”為代表的貴州報告文學,為了能夠更好地承擔其社會功能,也在文體觀念和藝術方式上不斷創新,促進了報告文學文體的變革。關

    藝術評鑒 2020年3期2020-03-28

  • 報告文學與非虛構寫作的維度差異
    速發展時期,報告文學所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受眾人群最大的互聯網,同時也受到不同傳播介質諸如圖像、視頻、影視、專題片、紀錄片這些多維立體介質的多面夾擊,其未來發展也會受制于強勢的以技術、資本、生產流水線所聯手的新的文藝生成機制的擠壓。新媒體寫作的日益繁盛以及媒體融合所產生的分眾效應,正在掣肘著報告文學的創作,并且在傳播接受效應中凸顯出來,而報告文學自身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干預社會的實用功能的削減與喪失、創作觀念與表現形式的固化、疏離青年受眾的傳播方式與手段等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03-02

  • 非虛構與非虛構寫作
    非虛構文體有報告文學、特稿,以田野調查和參與式觀察代替“我問你答”的采訪已成為趨勢。關鍵詞:非虛構;非虛構寫作;報告文學;民族志;參與式觀察非虛構寫作在當下是個熱詞,眾說紛紜,尚無公認定義。屈指算來,我從事非虛構寫作已35年,先是當記者,從事特稿寫作,后又寫報告文學,在《當代》《中國作家》《北京文學》等媒體發表相關作品200多萬字。應該說,對非虛構寫作的認識和體會還是有一些。不過,在理論家、評論家和學者面前,猶如樹下小草,有點誠惶誠恐。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對

    當代文壇 2019年6期2019-11-25

  • 淺析報告文學作品多樣性的藝術表現
    本書不僅具有報告文學的“真實性”,尤其更具“文學性”,徐劍聚焦一個個人物來寫,塑造了血肉豐滿的中國導彈人形象,在題材內容的選取、敘事表現、人物塑造的呈現上,可謂是極富感染力,這是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關鍵詞:報告文學;強軍;真實性;文學性一、豐富與個性化的敘事語言報告文學依托于文字語言而存在,閱讀者首先接觸到的便是語言本身,不論是客觀的描寫、主觀的抒情,還是生動的狀物、典型的寫人都需要依靠賦予創造性的精妙語言來實現。[1]報告文學富有“文學性”,就要求作

    北方文學 2019年26期2019-10-16

  • 非虛構文學與報告文學的真實性之辯
    格摘? 要:報告文學自新文學誕生起就以其即時性和真實性的特征屹立于文學之林,并在一定時期起到了政治宣傳的作用。近年來以《人民文學》開非虛構文學專欄為起始,非虛構文學這一外來概念成為了文學界不可忽視的一隅。本文將非虛構文學與傳統報告文學進行比較并探討二者的真實性特征。關鍵詞:非虛構文學;報告文學;真實性[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01就真實性而言,非虛構文學與報告文學都繼承了文學的真實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淺談報告文學的真實與虛構
    徐琪摘 要:報告文學自傳入我國以來發展迅速,也提供了諸多富有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的研究話題,報告文學中“真實與虛構”的關系便是焦點問題之一。徐遲作為一名新時期報告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家,對報告文學創作及理論研究的貢獻十分突出。徐遲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在真實的基礎上虛構”觀念對報告文學甚至其他敘事文體創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關鍵詞:報告文學;徐遲;真實與虛構中圖分類號:I10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149-0

    今傳媒 2019年8期2019-09-03

  • 芻議語文教學中如何解決“報告文學”概念的界定問題
    摘 要:“報告文學”是語文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報告文學的概念界定,目前一些著作中還存在分歧,厘清其關鍵的含義,對語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關鍵詞:語文教學;報告文學;概念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75-0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67報告文學是語文教學中接觸比較多的一種文體,在眾多的文學刊物中也比較常見。由于它遵循真人真事的寫作方法,受

    學周刊 2019年26期2019-08-27

  • 非虛構寫作的興起、假想敵與對立面
    以虛構文學、報告文學、紀實文學為假想敵,似乎也放過了自己真正的對立面,而圍繞它的爭論,由于關乎“現存文學秩序”,也容易在無意中走向意氣之爭與利益糾纏。本文以中國非虛構寫作現象為研究對象,在梳理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它興起的潛在因素和現實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非虛構寫作真正的對立面是一切違反真實、匿藏真相的虛假寫作,非虛構寫作和虛構文學、報告文學、紀實文學等應取長補短,共同反對虛假寫作,為新時代文學作出自己的努力。關鍵詞:非虛構寫作;創意寫作;報告文學;真

    當代文壇 2019年4期2019-07-15

  •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也談報告文學的藝術魅力
    個人很喜歡看報告文學,它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貼合時代的人物原型是吸引我的關鍵所在。報告文學要貼近時代潮流,緊跟社會熱點和新聞人物,文體的新聞特性必須具備,否則也就沒有寫作的必要了。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報告文學的寫作更是應該如此,“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文字體現作者對時代和社會的關注,體現知識分子身上背負的促進時代和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報告文學作者要想真正做到“為時而著”,就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把握時代脈搏,

    名作欣賞 2019年36期2019-07-13

  • 新世紀以來中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綜述
    型,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發展演進僅百年有余。然而,狹小的時域并非暗淡無光,現代報告文學創作實績之燦爛輝煌有目共睹?!栋砉ぁ贰墩l是最可愛的人》《哥德巴赫猜想》《中國農民調查》《西部的傾訴》《天使在作戰》《木棉花開》《那山,那水》等典型文本所掀起的社會影響力讓這一年輕文體迅速“由附庸蔚為大國”,成為現代文壇最為重要的生力軍之一,并在1930年代和1980年代達到了該文體的兩大巔峰時期。時代不斷更迭,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文本數量、藝術水準、作家人數、讀者接受及其社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03-21

  • 報告文學的春天正在到來
    李春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北京 100013)據統計,最近幾年來全國各刊物和報紙每年的報告文學發表量達到8萬篇(部)。凡有重大事件發生,各級政府和宣傳部門常常組織報告文學作家進行創作,企業家們更是樂于此道,經常出資請作家寫報告文學。報告文學一方面在沿著自己的道路前進,一方面又受到方方面面的誘惑和制約。所以,這種繁榮現象的背后,卻伴隨著深深的無奈。面對現實中的報告文學創作,我簡單梳理了一下,集中起來,有如下幾個問題:一、虛的多,實的少真正的報告文學作品,應該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1期2019-03-18

  • 報告文學《一個記者的九年長征》的寫作特色
    義。關鍵詞:報告文學 《一個記者的九年長征》 價值追尋 人物塑造 藝術表達整整9年的時間,為了推動呼格冤案再審,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的記者湯計先后寫了9篇內部與公開報道,成為了八十四年來,唯一獲得“新華社第001號”勛章的新華社記者。正是這樣一位謹記“勿忘人民”箴言的盡職記者讓同是草原兒女的作家艾平,拋開了以往擅長的散文寫作,重溫一個記者走過的九年長征之路。她曾在接受《呼倫貝爾新聞午間道》的采訪中這樣說:“因為湯計是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的政法部主任,在內蒙古工作了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8年10期2018-11-27

  • 中國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作會舉行
    刊訊 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與河北省作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作會日前在河北正定舉行。國內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評論家與青年報告文學創作者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爸袊嗄?span class="hl">報告文學作家創作會”是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直接領導下,定期舉行的文學活動,旨在為全國青年報告文學創作者、評論家和文學編輯建立一個研討報告文學采訪創作、編輯出版、理論批評及其他問題的對話與交流平臺。本屆創作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藝思想,圍繞如何使用報告文學講好中國故事、如何提升報告

    現代企業 2018年6期2018-09-21

  • 李春雷:報告文學的方向
    八歲》,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搖著輪椅上北大》等19部,中短篇報告文學《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和《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等100余篇。曾獲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四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五屆)等。系中宣部確定的“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7年當選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當選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今天跟大家探討“報

    時代報告 2018年4期2018-07-09

  • 報告文學:文體的時代尷尬 ——對報告文學“生存艱難”的本體質疑
    鄧曉雨報告文學:文體的時代尷尬 ——對報告文學“生存艱難”的本體質疑鄧曉雨報告文學在我國20世紀60年代起到傳播社會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90年代以后報告文學在文學生活中的價值逐步降低,不僅報告文學沒有80年代的輝煌期,甚至已經逐步衰退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其實報告文學出現這一狀況是由于其問題的定位,文體“不三不四”的出身,讓這種既是文學又不是文學的問題,受到發現限制,報告文學面對這一狀況,就應保有原來的優勢的基礎上,不斷的革新,摒棄發展中與時代脫軌的內容,努力

    長江叢刊 2016年30期2016-11-26

  • 首屆青年報告文學評論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8日,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和文藝報社聯合主辦的“首屆青年報告文學評論家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協會十樓會議室召開。本次研討的主題為“增強社會擔當,推進報告文學理論建設”。資深報告文學作家、評論家與青年報告文學作家、評論家共30余人,就報告文學的文體特質、報告文學與非虛構作品、報告文學的真實與虛構等理論問題進行探討。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在講話中指出,報告文學堪當以文學講好中國故事的先鋒,加強青年報告文學評論家隊伍建設,有利于營造團隊氛圍,從而推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6年6期2016-06-27

  • 相見語依依,把酒話桑麻
    日下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多功能廳,舉行在京報告文學作家會員新年茶話會。是日,北京的天氣雖然正值三九的嚴寒日子,可是,來自京城各方的一百多位報告文學作家卻都喜氣洋洋地匯集到了這里。人們各致見面的欣喜,共話一年來報告文學的收獲,一片歡快融融的氣氛。這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活動。每次簡樸的聚集和交流,都會給會員們留下愉快的記憶。這樣清茶薄點聚會所蘊含的,是報告文學創作隊伍的人氣、精神,是一種對中國報告文學創作前景充滿信心的勇氣。今年,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5年2期2015-08-01

  • 略論關于報告文學的寫作
    裴麗新報告文學是反映時代特征,描寫人物或事件的作品,它也是報刊上最活躍的體裁之一。因而,具有普及性以及群眾性,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我作為一名從事新聞工作的基層編輯,對此,需要經常撰寫這種文體,現在就我所掌握的報告文學寫作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報告文學首先要突出真實性報告文學來源于現實,其中所寫的人物都是真人真事,因此,首先必須要求它具有真實的一面,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報告文學中的人物都是活動在現實生活的舞臺上,他們有各自真實的姓名

    參花(上) 2015年7期2015-05-30

  • 開拓與創新——評《何建明評傳》
    第一:第一部報告文學作家評傳,第一部由學術團隊(共11 人)集體撰寫的作家評傳。它的價值與特點也因此而生。一《何建明評傳》作為我國第一部報告文學作家的評傳,開拓了作家評傳的新領域,使報告文學作家成為作家評傳的新對象。這有利于吸引學術界更多地關注報告文學報告文學作家,有利于提升報告文學研究的理論水平,有利于構建和完善報告文學研究體系,有利于增強報告文學的影響力。在《何建明評傳》問世之前,有詩人評傳,譬如周勛初的《李白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0期2015-03-29

  • 報告文學研究
    持人:丁曉原報告文學研究【主持人語】新的世紀,從中國報告文學的穩中有進,到美國非虛構寫作的流行,以及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的設立,都表明了這是一種全球性的重要的時代文體,值得學界對這一文體作深入的探討。本期推出報告文學研究專欄,表示了我們對報告文學文體發展和理論批評的關注。這里刊發5篇論文。作者大多為活躍于報告文學評論界的評論家,論文的選題大多關涉報告文學創作和批評的重要存在。報告文學的理論批評既要守本,維護文體非虛構的寫實倫理,強調去虛構是報告文學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5年1期2015-03-20

  • 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第八屆學術年會綜述
    000)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第八屆學術年會綜述張 玨(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第八屆學術年會在福州市鳳凰假日酒店舉行,來自全國七省一市的報告文學評論家、理論家、作家2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就中國報告文學如何面對日益多元的寫實分解局面、在堅持與創新中走向新的輝煌;“中國夢”的理想實踐過程與報告文學創作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關系;海峽兩岸報告文學、報導文學比較研究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習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3-20

  • 電視報告文學新聞性真實性和藝術性新探
    在發生變革,報告文學開始朝著視頻化、音像化方向延伸和拓展,電視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新聞與文學結合的傳播樣式,也在不斷完善和創新,其中有部分電視媒體已將電視報告文學作為紀錄片創作的深化模式和有益補充。筆者將從電視報告文學的新聞性、真實性和藝術性三個層面入手,對此作一番新的探索。 一、題材的新聞性 報告文學是一種具有新聞報道和紀實文學雙重特性的體裁,通常以文學手法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第一要素是新聞性?!?span class="hl">報告文學作為新聞和文學的雜交品種,跨屬于新聞和文學兩

    采寫編 2014年6期2015-02-02

  • 輝煌與重生
    潤的故事,對報告文學以及這種文體所承載的時代精神一無所知。如果不是從事媒體這一行業,我想我與《哥德巴赫猜想》,與報告文學很難再有交集。參加工作之后,我接觸到的第一種文體便是報告文學。十多年過去,報告文學已經式微。作為一名編輯,我收到的所謂“報告文學作品”大多走上了“歌功頌德”之路。很長一段時間,我有些茫然無措。及至《時代報告》逆勢而上,開設“作品”欄目,并將“報告文學·經典回顧”作為其中一個分支,出于職業習慣,我每每循著選編過的經典片段找來原本同步閱讀。除

    時代報告 2014年12期2015-01-17

  • 21世紀:報告文學能否迎來新的輝煌
    李丹自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勵了一代甚至是幾代人為中華名族崛起而努力之后,時間向前走了三十多年。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和深度興趣的報告文學作品卻少之又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難以回避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還需要報告文學?2014年10月26日~28日,在河南堯山舉行的2014中國報告文學創作年會上,一群當代報告文學作家坐到了一起,再次談論起報告文學的未來走向。這個時代是否需要報告文學對于“我們是否還需要報告文學”這樣的疑問,中國作協

    時代報告 2014年12期2015-01-17

  • 關于舉辦2014年全國報告文學創作會的通知
    014年全國報告文學創作會的通知2013年10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聯合在蘇州常熟沙家浜成功地舉辦了“2013年全國報告文學創作會”之后,各地代表反映,這樣認真總結交流報告文學創作經驗的會議,對于基層作家理解和從事報告文學創作,非常的開眼界,長知識,有幫助,紛紛建議以后能夠每年舉辦一次這樣的創作會議。鑒于各地作家的熱切期望和要求,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聯合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決定舉辦“2014年全國報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4年9期2015-01-08

  • 近現代轉型時期的特殊文體——中國報告文學起源論辨析
    )較之于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界一直以來的豐收景象,理論研究界的寒磣無疑是令人感到苦澀而又無奈的。雖然已有多代的學者前赴后繼地跋涉在這一塊熱土之上,但收效甚微。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對報告文學文體的一些基本范疇的認知無法達成學術性的共識。不管采用什么樣的理論方法對報告文學進行闡釋與探究,都必須將之放置于歷史發展的真實場域中予以客觀地呈現,這點不容置喙。而歷史的吊詭正在于,這一時間場域的設定一直以來都處于各抒己見的混亂狀態。對于任意的文體而言,文學本體性的研究都必然地要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3年5期2013-04-02

  • 評丁曉原《文化生態視鏡中的中國報告文學
    張 霞報告文學是一種晚生的文體,是近代文化轉型的產物,自其產生至今不過百余年。這一新創獨特的文體與20世紀、一路同行,并在20世紀的30年代和80年代一度掀起熱潮,成為中國文學版圖上的重要存在。但對于報告文學的研究,歷來學者多從歷史敘事角度,建構由背景加作家加作品的編年體式的報告文學史,角度重復、單一。如何研究這一獨特文體,尋找適合于這一文體的研究范式?丁曉原的專著《文化生態視鏡中的中國報告文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著眼于報告文學兼具新

    文藝報·周五版 2009年24期2009-06-24

  • 報告文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李朝全報告文學作為一種特別能直面社會現實的獨特文體,近年來也面臨著生存發展的危機。一是創作者隊伍萎縮,青黃不接,特別是青年作者匱乏;二是樹碑立傳式的廣告文學、有償報告、媚俗媚世文學的沖擊,報告文學作品的戰斗性、參預現實的熱情和能力大大降低;三是發表園地消減,許多文學報刊不設報告文學欄目,基本不發報告文學作品或評論。報告文學作家和刊發報告文學作品的文學報刊幾乎都遇到了生存的困境,有時創作或發表一些帶有廣告性的作品似乎亦是無奈之舉?!?008年底《中國青年報

    南方文壇 2009年6期2009-04-07

  • 評丁曉原的《文化生態視鏡中的中國報告文學
    新世紀以來的報告文學理論與批評,就不能不提到丁曉原教授的名字。在我看來,丁曉原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報告文學研究最為重要的領軍人物之一,這誠如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評論》原主編何西來先生所言:“報告文學創作的繁榮,促進了或催生了報告文學理論研究的發展和實證批評進步,出現了如李炳銀、丁曉原、王暉這樣很有實力的報告文學研究的專門家……”。其實,丁曉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涉足報告文學研究,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然而,其名聲大振主要是在新世紀以

    文藝爭鳴 2009年12期2009-01-21

  • 時代的報告
    刊物仍以發表報告文學作品為主,兼發散文、特寫、游記、回憶錄、傳記文學等作品,以及報告文學的評論,并選載外國報告文學作品。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上,發表了夏衍的《關于報告文學的一封信》和馮牧的《報告文學應當有廣闊的道路》,丁玲的《回憶潘漢年同志》和蕭三的《賀龍將軍》,張鍥、李玲修、丁寧等的報告文學作品,王蒙、李準、嚴秀、碧野、袁鷹等的散文,還有傳記文學《徐海東將軍傳》和法國、美國的報告文學作品的選載?!稌r代的報告》每月三日出版,每期定價0.48元。各地郵局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1983-0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