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湖

  • 邛海主要入湖河流氮、磷入湖污染負荷特征研究*
    )、總磷(TP)入湖負荷中分別至少有11 188.20、2 752.56、259.33 t 來自面源污染[8]。因此,同時開展流域點源、面源入湖污染負荷估算對流域水環境污染防治與湖泊富營養化修復具有重要意義。排污系數法、模型法、水文分割法是目前污染負荷的主要估算方法[9]91,[10]2867,[11]126。排污系數法對數據要求較低,應用性強,但實際上只是計算了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的產生量,并不能代表實際的入湖污染負荷[9]91。模型法理論上可以得到較為準確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23年9期2023-09-23

  • 鄱陽湖入江水道輸沙能力與出湖沙量關系及沖淤調整規律
    湖出湖泥沙總體隨入湖泥沙減少而呈減少趨勢,但2001年左右開始顯著增加,入江水道深泓下切,斷面面積擴大?,F有研究普遍認為[1-4],自2001年長江河道采砂被禁止后,鄱陽湖采砂業迅速興起,是出湖泥沙顯著上升和斷面面積擴大的主要原因。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遙感技術或結合泥沙數值模擬,建立鄱陽湖水體透明度或懸浮泥沙濃度與采砂船只數目之間的關系得到。但該研究方法存在考慮因素不夠全面,機理分析不夠深入,采砂分布缺乏詳細數據,出湖泥沙和采砂之間的定量關系不明確等缺點,得

    水利學報 2023年8期2023-09-19

  • 駱馬湖:多部門聯合整治水域生態環境
    擊非法捕撈、違法入湖垂釣、“三無”船舶非法載客、無證駕駛機動船舶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駱馬湖水域環境秩序。整治行動前,支隊會同公安、海事等部門組織專人,對日常巡查發現、群眾舉報反映的“三無”船舶非法載客、違規入湖垂釣線索進行梳理、分析、研判,確定重點整治范圍,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并對巡查范圍、檢查事項、處置措施等進行具體安排,統一行動要求,嚴明執法紀律,確保專項行動有序推進、落地見效。聯合執法中,各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通過暫扣涉漁“三無”船舶、登記保存違法

    科學養魚 2023年7期2023-09-12

  • 南四湖及其入湖河流水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四湖。其多年平均入湖年徑流量為37.4 億m3,湖東、西、北3 面承接蘇、魯、豫、皖四省的水量約為5.24 億m3。從韓莊閘、藺家壩閘兩座水利樞紐流出的水量來看,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7 億m3。南四湖屬淮河流域,水系豐富,跨山東、江蘇、河南、安徽4 省38 縣(市),總流域面積為3.17 萬km2。其中,山東省境流域面積為2.62 萬km2。南四湖入湖河流有53 條,呈輻聚狀集中于湖。其中,湖東有28條,為山溪性河流;湖西有25 條,為平原坡水性河流。山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2年12期2023-01-14

  • 太湖主要入湖河道船舶水污染影響及防治對策
    中區之一,流域出入湖河道共計215 條,其中江蘇省內主要入湖河流共計15 條。研究表明,河道污染物輸入是太湖主要的外源污染[1],而主要入湖河流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入湖總量均占河流入湖總量的90%以上[2]。另一方面,內河水運歷來是太湖流域的重要運輸方式,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水環境污染問題。然而當前針對太湖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道歷年水質變化趨勢[3]、入湖污染物通量[2,4]、入湖污染物輸移速率[5]、河流沉

    中國水運 2022年12期2023-01-07

  • 2007—2020年引江濟太環境效益分析及工程優化調度研究
    引江濟太及環湖入湖河流水質變化趨勢分析根據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監測數據,統計了2007—2020年引江濟太期間望虞河入湖總磷、總氮濃度,并根據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健康狀況報告中入湖水量及入湖氮磷通量計算了太湖環湖入湖河流總磷、總氮平均濃度,結果見圖1和圖2。其中2007—2020年引江濟太期間,望虞河望亭立交入湖水質總體穩定,望虞河年均入湖總磷濃度在0.101~0.149mg/L之間波動,總體呈穩定的趨勢,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

    水利建設與管理 2022年9期2022-10-15

  • 望虞河出入太湖磷通量計算分析
    計算方法望虞河出入湖水量和斷面總磷濃度相乘即可計算磷通量。2007—2021 年水量數據來自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入湖斷面沙墩港橋2007—2009年水質數據來自每月一次流域巡測,2010—2021年水質數據來自自動監測站。2 結果與討論2.1 望虞河出入湖水量2002—2021 年,望虞河年均入湖水量7.54×108m3,相較1986—2001 年增加了13 倍。2015 年以來,年均入湖水量4.40× 108m3,僅為2002—2014 年的47.70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22年7期2022-08-18

  • 醫療數據湖建設及醫療數據治理探索*
    數據,針對不同的入湖目的,同一份原始數據還可能有多種滿足特定內部模型格式的數據副本。數據湖中被處理的數據可能是任意類型信息,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醫院希望通過數據湖建設及數據治理提升醫療數據內涵質量,加強醫療數據價值挖掘,幫助臨床及管理部門快速獲取有用信息并通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為醫院運營管理和科研業務提供支撐。2 醫療數據湖建設發展概況2.1 數據湖發展及定義2.1.1 發展過程 數據管理經歷了數據收集、數據庫、數據倉庫階段。數據庫面向應用,每個

    醫學信息學雜志 2022年6期2022-08-06

  • 太湖流域上游降水量對入湖總氮和總磷的影響
    地占比上升,導致入湖氮磷數量超過環境容量,底泥營養物質濃度升高[2],湖體總磷濃度居高不下[3],同時在盛行風向的定常風下,太湖湖區出現眾多大小不一的環流,污染物容易積聚[4],為太湖藍藻水華頻繁暴發提供了條件。因此,探索環太湖河道入湖總氮和總磷通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降雨對進入太湖流域河道的氮磷負荷有著重要影響。陳潔等[5]分析了不同降雨強度下大浦河流量和營養鹽負荷的變化,發現入湖河道流量對降雨強度的響應具有滯后性,雖然河道水體總氮和總磷

    水資源保護 2022年4期2022-07-21

  • 河流氮磷和水量輸入對太湖富營養化的影響機理研究
    因素[6-7].入湖河流是外源氮磷負荷輸入湖泊的主要途徑[8-10]. 近年來,我國在河流氮磷輸入負荷及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11-12]. 然而,基于我國典型湖泊主要入湖河流ρ(TN)、ρ(TP)對比研究及其對湖體富營養化的影響分析表明,目前入湖河流ρ(TN)、ρ(TP)水平仍然是我國一些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13]. 另外,水量及其導致換水周期的變化也是一些湖泊水體ρ(TN)、ρ(TP)和富營養化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13

    環境科學研究 2022年6期2022-06-22

  • 環太湖出入湖水量變化探析
    分圍繞環太湖出、入湖水量變化的分析研究,重點關注1986年之后環太湖出、入湖水量的時空變化特征。而此前關于環太湖出、入湖水量變化的相關研究,大都是從全年角度進行的概括性分析,且主要是基于行政區劃層面來分析不同省市間出、入湖水量的變化,其目的在于解決地區之間水資源分配上存在的矛盾,以期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2-3]。而作為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的太湖流域,對水資源的統籌規劃更應該從整體出發,基于水資源分區的角度進行精細化分析,進而實現合理高效的水資源調度

    江蘇水利 2022年4期2022-04-26

  • 環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特征及入湖污染負荷估算
    為了揭示洱海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以總氮(TN)、總磷(TP)、氨氮(NH3-N)、化學需氧量(CODcr)為污染物指標,對27條主要入湖河流進行水質、水量監測以及沿程追蹤調查。同時結合同期降水數據和湖區水質監測資料分析,闡述了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質特征,估算了入湖污染負荷,并評估了入湖污染負荷對湖區水質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① 2014~2016年27條主要河流入湖總水量在2.87億~4.74 億m3,汛期入湖

    人民長江 2022年1期2022-04-01

  • 層次分析法在撫仙湖入湖河流水質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面源污染物是通過入湖河流進入湖泊的,因此控制入湖河流污染物對于湖泊治理至關重要,而科學客觀地評價入湖河流的水質污染狀況,是在進行入湖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前必須進行的基本工作。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撫仙湖入湖河流的水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為撫仙湖入湖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奠定基礎。1 原理與方法層次分析法(AHP-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匹茲堡大學T.L.Saaty教授首先提出的,它用一定標度把人的主觀判斷進行客

    環境科學導刊 2022年1期2022-02-23

  • 環太湖各水資源分區入出湖河流總磷濃度與負荷變化分析*
    兩支,在湖州匯合入湖;黃浦江水系以黃浦江為主干,是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平原河網,黃浦江是流域最重要的排水通道;沿江水系位于太湖北部,主要河道包括新孟河、新溝河、望虞河等重要的沿江引排通道;位于杭嘉湖平原南部的入杭州灣河道,是流域南排的重要通道.隨著太湖流域高度密集化的農業生產和高速城市化的發展,太湖富營養化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1-2]. 磷作為湖泊富營養化的重要控制因子,控制湖體磷濃度一直是治理太湖富營養化的重點[3-4]. 太湖水體磷濃度主要受出入湖

    湖泊科學 2022年1期2022-01-12

  • 太湖TN、TP、藍藻生物量變化趨勢
    來,雖然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質總體改善,但是太湖湖體卻出現磷升、氮降、藍藻生物量升高的特殊變化趨勢。本文通過分析太湖TN、TP、藍藻生物量等生態環境要素的相互關系,探明太湖藍藻、TP異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議,為下階段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提供借鑒。1 數據分析1.1 太湖湖體TP、TN、藍藻生物量變化趨勢數據來源主要為太湖流域管理局歷年太湖健康狀況報告基礎資料。太湖流域管理局在太湖共布設33個采樣點,采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平均值,分析得出2007年

    江蘇水利 2021年11期2021-12-04

  • 洪澤湖出入河流及湖體氮、磷濃度時空變化(2010-2019年)*
    展,氮磷等營養鹽入湖通量增多,近年來也多次出現了藍藻水華現象,并長期處于中輕度富營養化狀態[9]. 根據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監測結果,總氮、總磷為影響洪澤湖水質的主要指標,長期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標準,有些月份甚至為劣Ⅴ類;2017-2019年間洪澤湖共計發生過9次藍藻水華,最大發生面積從最初的16 km2增加到36 km2,藍藻水華面積有逐年增大的趨勢,發生藍藻水華的風險也逐漸加劇. 近年來,已有學者對洪澤湖水質狀況、富

    湖泊科學 2021年6期2021-11-03

  • 城市化背景下白洋淀入湖營養鹽負荷模擬研究
    量的營養鹽負荷輸入湖泊,致使世界范圍內超過75%的湖泊已經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或正轉變為富營養化狀態[1-3],使得湖泊原有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制約著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定量評估湖泊入湖營養鹽負荷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評估湖泊營養鹽負荷的模型方法主要包括機理模型和經驗模型[4]。前者雖能精確評估營養鹽負荷,但所需參數較多,限制了其在產匯流機制不明確、監測數據較為缺乏的流域中應用[5];后者基于黑箱式的方法規避了產匯輸移過程的復雜性與隨機性,所需參

    生態學報 2021年19期2021-10-29

  • 滇池入湖河流pH時空分異特征及其變化機理
    任務。以滇池主要入湖河流pH為主要研究對象,一方面是因為經過多年治理,滇池水質由Ⅴ類上升為Ⅳ類[17-19],但滇池水體pH仍偏高,均值為8.83[20],藍藻暴發的現象頻發[21],而滇池主要入湖河流pH遠低于滇池pH[22]。另一方面則因為當前滇池流域水環境研究以營養鹽為主[23-25],而滇池流域水體pH的研究仍未得到詳細的揭示。因此對入滇河流pH的變化機制的研究,不僅是研究滇池富營養化現象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也是治理滇池富營養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div>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1年26期2021-10-08

  • 我國典型湖泊及其入湖河流氮磷水質協同控制探討*
    磷等營養鹽大量輸入湖體并長期累積于沉積物和生物體等,從而極大加速了湖泊富營養化進程和生態系統結構等變化. 目前,富營養化也已經成為我國湖泊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之一[4].外源氮、磷營養鹽負荷的輸入,例如含氮磷生活、工農業生產廢水的輸入等,是引起湖泊氮磷負荷急劇增加并引起藍藻水華暴發的主要因素之一[5-7]. 近年來我國對外源氮磷的輸入負荷,尤其是點源輸入負荷控制取得了積極成效[8],湖泊富營養化及藍藻水華治理需要進一步協同開展外源削減、內源控制以及生態修

    湖泊科學 2021年5期2021-09-23

  • 浙江省出入太湖河道水量水質及污染物通量變化(2007-2019年)*
    因,因此研究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變化的時空規律,對于湖體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8]. 目前針對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變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入湖污染物通量[9-11]、污染物輸移速率[12]、入湖河道水質與湖體水質的響應關系[13]等方面,研究范圍主要位于太湖流域江蘇片區,而針對太湖流域浙江片區的研究相對較少[14-16],尤其是缺少10年以上長時間序列的浙江片區出入太湖河道水量、水質及污染物通量方面的分析.太湖流域浙江片區位于浙江省北部

    湖泊科學 2021年5期2021-09-23

  • 陽澄西湖入湖河道水質時空變化特征
    )濃度升高可能與入湖斷面的總氮濃度升高有關,總磷(TP)濃度升高可能與河道內源和降水等因素有關;金文龍等[4-5]分析了陽澄湖的氮磷營養鹽的時空變化特征,結果表明湖體總氮濃度的變化與周邊入湖河道水質密切相關,其中陽澄西湖主要受湖體西線入湖河道影響;顧爐華等[6]開展了七浦塘引水對陽澄湖河網水環境影響的模擬研究,表明七浦塘引水對北線河道的影響最為顯著,陽澄湖西湖水質有所改善;何捷等[7]基于2016—2017年監測數據對陽澄西湖及其入湖港口水質的分析表明,氮

    水資源保護 2021年4期2021-08-14

  • 洱海水動力特性與入湖污染物遷移擴散規律研究
    形態、環流結構、入湖污染物遷移擴散規律及其時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尤其是在新時代治水新思路“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指引下,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污”整治、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簡稱“七大行動”)等措施在快速有序推進和落實,洱海水質近期也出現了一些可喜變化。因此,本文結合近年洱海保護治理措施下的水質監測數據及其環境背景條件,基于數學模型仿真技術研究洱海的水動力特性及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07-13

  • 太湖水體交換周期變化(19862018年)及對水質空間格局的影響*
    力度的流域治理,入湖水質有明顯改善、各種污染源得到削減.但自2016年以來磷出現反彈,2017年出現大面積的水華,尤其是東太湖也開始出現水華.磷反彈、水華持續大面積暴發、東太湖出現水華的原因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關于磷反彈的原因,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推測,“全球氣候變暖”[1],“藻的泵吸”[2],“引江濟太”[3],“2016年洪水”[4],“東太湖水草的退化”[5]等,都成為了討論的對象.在這些原因分析中,2016年特大洪水進太湖水量多出60.8億m3,入湖

    湖泊科學 2021年4期2021-07-07

  • 洞庭湖水質及出入湖主要污染物通量變化趨勢分析
    面因素影響,三口入湖水量減少,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持續時間延長,部分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困難[1-2];受人為活動影響,洞庭湖區濕地面積不斷萎縮,濕地景觀破碎化問題突出[3-4];水污染形勢嚴峻,大部分湖泊斷面水質持續超標[5-6]。目前,針對洞庭湖流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濕地水位與植被覆蓋[7-9]、沉積物污染及釋放風險[10-11]、洪水遭遇規律[12-13]、水文情勢變化特征及模擬[14-15]、水質評價[5,16-17]、營養鹽通量[18]等方面。由于洞庭湖

    三峽生態環境監測 2021年2期2021-06-30

  • 環太湖各水資源分區入出湖水量及貢獻分析
    等[4]對湖西區入湖水量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并通過主成分回歸建立了湖西區巡測段入湖水量估算模型;沈國華等[5]分析了2000年前后3個水資源分區入出湖水量變化對太湖水環境的影響;季海萍等[6]從行政區劃層面研究了環太湖入出湖水量的變化規律及成因;王冼民等[7]根據2010年實測水文氣象資料,采用EcoTaihu模型模擬了太湖及各湖區營養鹽狀況,計算了太湖適宜換水周期。但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相關研究通?;谛姓^分析入出湖水量變化趨勢,而基于水資源分區分析的

    水資源保護 2021年3期2021-05-19

  • 1990-2019年江蘇片區入太湖水量變化及原因分析*
    虞區為太湖主要的入湖分區,近30年來這兩個片區的入湖水量約占流域總入湖水量的60%~80%[6],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而陽澄淀柳區雖然也屬于江蘇片區,但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不足全流域入湖水量的2%,因此本研究僅將湖西區和武澄錫虞區作為本文的研究范圍. 對于一個湖體來說,入湖流量來源于自然降雨徑流和外部引水,主要影響原因可初步確定為降雨量和蒸發量、土地徑流系數以及外部引調水3部分[7]. 陶雨薇等對太湖流域湖西區的降雨量進行了長序列突變分析,發現湖西區近年來降

    湖泊科學 2021年3期2021-05-10

  • 基于Copula函數的連河通江湖泊防洪安全設計:以洪澤湖為例*
    ,多條通道,同時入湖,基本不存在壩址洪水這一概念;2)相比山谷型水庫,大型過水性湖泊,特別是平原區的湖泊的水面面積較大,在湖區的降水基本不用匯流或者匯流時間很短,產流效果非常明顯,對湖泊水位的影響極其顯著,使得洪水更加難以控制;3)多數大型過水性湖泊的湖區范圍內均存在著較多的蓄滯洪區,且部分蓄滯洪區的啟用標準相對較低,通常需要采用水動力學方法模擬洪水在湖區的演進情況,而大多山谷型水庫不存在該方面的需求[1-2].設計洪水是水利工程防洪安全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湖泊科學 2021年3期2021-05-10

  • 2013—2019年烏梁素海排干入湖污染負荷與湖區水質的響應關系
    此,研究烏梁素海入湖排干污染物輸入情況及湖區水質變化情況對烏梁素海水環境治理尤為重要[1]。入湖污染負荷量是單位時間內通過入湖河道某一過水斷面的污染物質量。不管是針對內陸水庫、湖泊、海灣等水體,還是流域、省市邊界等區域,估算河道污染負荷量,都可以為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水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撐[2]。已有學者闡明并計算了烏梁素??偟?、總磷等污染物的入湖污染負荷量[3-4],但缺少烏梁素海入湖污染負荷與湖體水質的相關性分析。本文基于烏梁素海水質的時空特征,從不同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3-19

  • 陽澄湖環湖河道總磷通量變化分析
    進出湖河道水量及入湖總磷通量趨勢進行分析,識別出總磷的主要來源區域和各主要河道總磷通量比重[4],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防治和改善措施。2 進出湖水量分析2.1 進出湖流量分析目前環陽澄湖進出湖骨干河道共31條,環陽澄湖河道流量測驗斷面設置情況如圖1所示,2017~2020年3月的年平均出入湖流量見圖2。由圖1、2可知,環陽澄湖西線河道以入湖為主,其中流量較大主要入湖河道為白蕩、白兔涇、界涇。東線和南線以出湖為主,其中流量較大的主要出湖河道為東線的鰻鯉涇以及

    綠色科技 2021年2期2021-03-10

  • 西南油氣田數據湖入湖技術研究
    據和油田特色數據入湖,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并與集團總部主湖構成連環湖架構,最終實現和主湖數據邏輯統一、分布存儲、互聯互通、就近訪問的目標。1 技術方案1.1 結構化數據入湖結構化數據共享存儲采用MPP(大規模并行處理器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數據庫技術,能夠將任務均衡分解到多個節點同時進行運算,有效的解決了大規模的數據作業計算,緩存和IO帶來的性能問題[1]。結構化數據入湖前需要先開展數據模型的建設和主數據入湖。各

    數字通信世界 2020年12期2021-01-07

  • 鄱陽湖出入湖徑流量變化過程及與長江相互作用關系
    氣候變化引起的出入湖徑流量變化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國內學者運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如綜合多年數據系統分析鄱陽湖流域各水文控制站和湖口站的水沙變化特征[4-5]。運用小波分析法分析鄱陽湖流域五河水文控制站徑流量的周期變化特征,認為存在2~4 a的周期變化[6-7]。運用M-K檢驗法對鄱陽湖流域徑流序列進行趨勢和突變分析[8],定量化描述長江對鄱陽湖水量變化的影響[9]和湖口站水位的高低對湖內水位變化的影響[10]。定量計算和分析三峽水庫蓄水期對鄱陽湖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12-19

  • 洪澤湖北部主要入湖河道陣發性水質污染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定在Ⅳ類,但主要入湖河道水體水質較差,尤其是冬季,入湖河道容易產生陣發性水質污染。為加強洪澤湖管理和保護,保障湖體水質,江蘇省成立并調整完善了洪澤湖管理委員會,提出了“到2021年湖區消除Ⅴ類水、國控斷面優Ⅲ類比例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的保護目標,不斷改善洪澤湖水生態環境狀況。本次研究針對洪澤湖北部宿遷市宿城區5條入湖河道開展水質監測,根據2015—2019年水質變化情況,分析陣發性水質污染產生的原因,為洪澤湖管理和保護提供技術支撐。1 洪澤湖湖體與入湖河道水

    江蘇水利 2020年11期2020-11-27

  • 撫仙湖入湖河流氮磷的時空分布特征
    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湖泊,這部分營養物質在風力和密度梯度等物化作用下與湖水混合,直接造成水體污染;同時,這些污染物又可通過沉積作用和礦化作用成為湖泊內在污染源,造成湖泊二次污染[6-7].因此,入湖河流中元素氮、磷的相關研究是整個湖泊系統水體富營養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撫仙湖位于我國西南云貴高原,是我國最重要的戰備水源地,儲水量2.062×1010m3,占全國淡水湖泊總蓄水量的9.16%.撫仙湖理論換水周期長達167 a,生態系統簡單脆弱,一旦污染將很難治愈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0-17

  • “引江濟太”對2016年后太湖總磷反彈的直接影響分析
    江濟太”經望虞河入湖水體的TP濃度年平均值為0.118 mg/L,2010-2018年全太湖TP濃度月平均值為0.076 mg/L,由于經望虞河引入太湖的長江水磷指標高于太湖平均水平[13],“引江濟太”是否引起太湖TP濃度升高自然而然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關于“引江濟太”對太湖水質的影響,之前研究者有過一些研究. 賈鎖寶等[14]、姜宇等[15]整理了2007年“引江濟太”入湖口及太湖內無錫、蘇州幾個主要取水水源地的逐日總氮(TN)、TP數據,認為“引江濟太

    湖泊科學 2020年5期2020-09-09

  • 環太湖江蘇段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與湖區水質的響應關系
    環太湖228條出入湖河道中,江蘇省入湖河流占比74.6%;多年平均入湖水量為108.8億m3,江蘇省入湖水量占比76.0%[5]. 因此環太湖江蘇段入湖河道污染物輸入情況對太湖水環境尤為重要.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是單位時間內通過入湖河道某一過水斷面的污染物質量[5]. 不管是針對內陸水庫、湖泊、海灣等水體,還是流域、省市邊界等區域,估算河道污染物通量,都可以為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水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撐[6]. 目前太湖地區,已有學者闡明污染物出入湖輸移速率[

    湖泊科學 2020年5期2020-09-09

  • 太湖入湖污染物通量監測與計算方法研究
    主要通道和紐帶,入湖河道帶入的污染是湖泊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4]。針對太湖入湖污染物通量監測及計算能更好地掌握入湖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為太湖污染治理提供支撐,具有重要的意義。太湖大體承接三路上游來水:一是苕溪水系,發源于浙江天目山;二是西路南溪水系;三是北路水系[5]。太湖的出湖河道主要集中于湖泊東部和北部,包括望虞河、太浦河等,其余眾多中小出湖河道構成太湖的出水河網。根據2009~2017年環太湖監測結果,浙江省入太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16.4%~30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20年7期2020-07-01

  • 鄱陽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質控制限值研究
    間分布上表現為由入湖口向湖區遞減的趨勢[3],且湖區水質與入湖支流關聯度較大,其中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河”的氮磷輸入是鄱陽湖入湖污染負荷的主要來源,其占入湖負荷總量的80%左右[4]. 入湖河流是湖泊氮磷輸入的主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對湖泊水質起著決定性作用[5-6]. 因此,在現行水環境管理基礎上,如何合理制定入湖河流氮磷水質控制限值,有效進行氮磷污染控制,是目前鄱陽湖水環境管理的重點和難點.近20年來,國內外逐漸形成了基于目標總量控制的水質管

    環境科學研究 2020年5期2020-06-01

  • 土地利用驅動下洱海流域入湖河流水質時空分布規律
    發展意義重大。而入湖河流是湖泊主要水資源的補給通道,也是絕大部分污染物入湖的主要輸移通道,其水質水量變化直接影響湖泊水質,因此科學掌握入湖河流水質時空變化特征對于湖泊水質保護和改善至關重要[1-3]。河流水質受地形、地質、氣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等人為因素多層次和多尺度的綜合影響,呈現出復雜的時空變化特征[4-5]。目前國際上已對許多大江大河開展研究,如歐洲的萊茵河、多瑙河[6-7],北美的密西西比河[8],非洲的尼羅河[9],印度的恒河[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20年1期2020-02-22

  • 洱海入湖河道水質評價及面臨的挑戰
    ,從而導致洱海的入湖水量、水質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入湖污染負荷增加的速度遠遠超過保護治理的進程[2],如任其發展下去,洱海的生態環境將承受滅頂之災,加強洱海流域水環境治理、發展新形勢下的節水技術已經刻不容緩。為了解洱海入湖河道的現狀,本文通過實地調查、資料收集及查閱云南省水資源公報等方法,從入湖河流水環境及發展趨勢、水質現狀評價、河道治理狀況對洱海入湖河道現狀進行分析。圖1 洱海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圖1 入湖河流水環境現狀與發展趨勢洱海流域內主要入湖河道有27

    陜西水利 2019年9期2019-10-25

  • 滇池流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與研究
    主城區暴雨特征、入湖洪水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對滇池流域暴雨洪水特征進行總結。滇池流域為長江水系的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游區(圖1),流域面積2 920 km2。河流水系主要集中于滇池的北、東、南三面,尤以北面為主;西面為陡峭西山。滇池為中國三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面積310 km2,20年一遇正常高水位1 887.50 m對應容積15.6億m3,汛期限制水位1 887.20 m對應容積15.0億m3,汛期防洪湖容0.9億m3。昆明市主城區分布于滇池北岸,受西南暖濕

    人民珠江 2019年4期2019-04-20

  • 基于BATHTUB模型的陽澄西湖入湖河道氮磷營養鹽控制分析
    類活動的影響下,入湖河道帶入的氮磷營養鹽是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4,5]。由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6]里缺失河流入湖水質中總氮的評價標準,河流、湖泊總磷控制指標標準不一,沒有考慮地方性湖泊[7]特征,不利于入湖污染有效控制和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引入湖庫水質模型可以為水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如天津于橋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方案[8]。本文依據陽澄西湖入湖河流監測數據及BATHTUB模型,模擬計算入湖河道水質與湖區水質的響應,提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8年4期2018-08-30

  • 滆湖污染源調查與分析
    本研究對滆湖主要入湖河流進行水量水質監測,分析滆湖主要污染物來源,以期為滆湖富營養化控制和環境保護提供參考。1 研究方法1.1 調查布點滆湖主要出入湖河流有扁擔河、夏溪河、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殷村港、漕橋河、太滆運河、武南河等[6],其中出湖河流主要分布在湖東岸,入湖河流在西岸。根據入湖河流的特點與分布,在扁擔河、夏溪河、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等5條入湖河流布置5個水量水質觀測點位,滆湖入湖河流觀測點分布見圖1。1.2 水樣采集與分析每2個月采樣1次,

    江蘇農業科學 2018年5期2018-04-09

  • 太湖流域水污染物入湖總量監控體系構建探討
    在著主要水污染物入湖總量不清、監控頻次不高等問題。因此,研究和解決主要水污染物的入湖總量監控問題迫在眉捷。1 江蘇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入湖總量監控現狀及問題目前,太湖流域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已基本形成,各控制斷面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也陸續投入運行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環境保護部門的例行監測工作仍以環境質量監測為重點,構建的水環境監測網絡及監測體系也以此為中心,主要獲取瞬時的環境質量數據。流域內的主要水污染物入湖總量監控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總量監測能力較為薄弱。2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8年9期2018-02-02

  • 白馬湖西岸入湖河流污染特征解析
    012白馬湖西岸入湖河流污染特征解析儀慧民1,2,3,胡小貞2,3*,代丹2,3,吳明紅1,陳錦華2,31.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上海 200444 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生態環境創新基地,北京 100012 3.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 100012白馬湖;入湖河流;氮磷營養鹽;聚類分析;因子分析湖泊流域隨著經濟發展污染負荷大量輸入,引起湖泊水質污染和富營養化[1-2]。湖泊富營養化是我國湖泊當前面臨的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2017年6期2017-11-10

  • 環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負荷量對太湖水質的影響及趨勢分析
    47)環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負荷量對太湖水質的影響及趨勢分析謝艾玲1,2,徐 楓1,向 龍2,徐 彬1,林琳琛2,王春雷3(1.太湖流域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江蘇 無錫 214024; 2.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3.重慶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重慶 401147)基于2007—2014年環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質監測資料以及湖區水質監測資料,以CODMn、NH3-N、TP、TN為主要污染指標,闡述入太湖各湖區污染負荷量的時空分配,評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9-27

  • 2007年以來環太湖22條主要河流水質變化及其對太湖的影響?
    了解太湖湖區以及入湖河流的水質變化趨勢,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太湖湖區以及環太湖22條主要入湖河流2007-2014年水質監測資料,按行政區劃分析22條主要入湖河流的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和總氮濃度變化趨勢以及其與太湖水質關系.結果顯示,江蘇省境內河流2007年以來污染物濃度普遍高于浙江省,但主要入湖河流總體上呈好轉趨勢,并且河流各指標的濃度變化與太湖的水質變化密切相關,驗證了河道污染物輸入作為太湖主要的污染物外源,直接影響太湖水質的變化,指出對入

    湖泊科學 2016年6期2016-11-24

  • 太湖流域流經不同類型緩沖帶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
    經不同類型緩沖帶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胡小貞,耿榮妹,許秋瑾,蔣麗佳,林娜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12)為研究太湖流經不同類型緩沖帶的入湖河流水體氮污染特征,于2011年9-12月連續對流經4種不同類型緩沖帶入湖河流沿程共32個樣點進行采樣,分析各樣點的氮濃度及變化趨勢.結果表明,流經農田型緩沖帶入湖河流中總氮濃度由緩沖帶外進入緩沖帶內不斷減小,到入湖河口處有輕微上升;流經養殖塘型、村落型緩沖帶入湖河流中總氮濃度由緩沖帶外進入緩沖帶內變化

    湖泊科學 2016年6期2016-11-24

  • 滇池入湖河流磷負荷時空變化及形態組成貢獻*
    0051)?滇池入湖河流磷負荷時空變化及形態組成貢獻*李樂1,2,3,王圣瑞1,2,王海芳3,張蕊1,2,焦立新1,2**,丁帥1,2,余佑金1,2(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12) (2: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湖泊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湖泊生態環境創新基地,北京 100012) (3:中北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太原 030051)研究了2013年滇池主要入湖河流總磷(TP)及各形態磷濃度的時空變化與入湖負荷

    湖泊科學 2016年5期2016-10-12

  • 呼倫湖主要入湖河流克魯倫河豐水期污染物通量(2010-2014)*
    0)?呼倫湖主要入湖河流克魯倫河豐水期污染物通量(2010-2014)*李衛平1,陳阿輝1,于玲紅1**,楊文煥1,殷震育1,楊培峰1,焦麗燕2(1:內蒙古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包頭014010)(2:山東暉澤水務(青州)有限公司,濰坊262500)為控制呼倫湖的水體惡化趨勢,利用2010-2014年的水質監測數據首次對呼倫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魯倫河豐水期(6-8月)氨氮、總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進行詳細研究.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對水質進行

    湖泊科學 2016年2期2016-10-12

  • 入湖河流水環境健康評價體系構建及其應用
    215000)入湖河流是一種特殊的河流類型,它是湖泊流域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湖泊陸域污染物入湖的主要輸送者。我國湖泊入湖河流具有類型多樣、地貌豐富、生態多樣化等特征,但受長期人為強烈干擾的影響,不同類型入湖河流往往水質污染嚴重、河道渠道化、河流生態健康嚴重受損,清水產流機制出現退化,難以輸送清水入湖,因此開展入湖河流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迫在眉睫[1]。對入湖河流進行保護與治理,首先要了解其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沒有科學的依據則難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6年6期2016-03-23

  • 苕溪入湖污染物通量計算及區域污染物影響權重分析
    0098)?苕溪入湖污染物通量計算及區域污染物影響權重分析楊柳1,逄勇1,2,王雪1(1.河海大學環境學院,江蘇 南京210098; 2.河海大學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210098)摘要:為研究苕溪流域入太湖污染物通量的時空變化特征規律,在苕溪流域水文水質同步監測基礎上建立一維水動力水質數學模型。利用經率定驗證的苕溪流域模型,結合枯水年P=90%(2003年型)、平水年P=50%(1995年型)、豐水年P=20%(1981年

    水資源保護 2016年1期2016-02-29

  • 鄱陽湖流域主要河道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陽湖流域主要河道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羅 勇,伍恒赟*,李 瑩,萬志勇,張起明,賈娟娟,肖南嬌(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330039,南昌)采用對入湖河道水質水量同步監測的方法,通過水質水量數據計算進入鄱陽湖主要污染物通量以及主要污染物負荷比,為江西省有效減排入鄱陽湖污染負荷比,保障鄱陽湖流域水質安全,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科學依據。水質;水量;入湖通量;污染物負荷比0 引言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居中緊連長江中、下游交接處南岸,地理坐標115°49′E~11

    江西科學 2014年5期2014-09-08

  • 夏季滇池不同來源溶解性有機磷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來源(滇池湖體、入湖河流和大氣降雨)水樣,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機磷(DOP)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酶水解技術表征了其 DOP生物有效性.結果表明,滇池湖體、入湖河流和大氣降雨 DOP濃度分別在 0.001~0.117,0.002~1.722,0.006~0.112mg/L(平均0.027,0.197,0.037mg/L),分別占溶解性總磷(DTP)的 18.3%~92.5%,4.2%~100%,25.4%~100%(平均 55.3%,60%,58.9%),不同

    中國環境科學 2014年12期2014-04-28

  • 滆湖氮磷來源及總量分析
    總量計算3.1 入湖河道帶入量根據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常州分局實測水量資料及部分推算結果,湖的5條主要入湖河道中干河、北干河、湟里河、夏溪河、扁擔河2005~2009入湖水量和總氮、總磷入湖量見表1,2005~2009年平均入湖污染物量各河道分配情況見表2。根據各河道帶入湖體內的污染物量,采用等標污染負荷法計算各河道多年平均等標污染負荷量和等標污染負荷比,旨在找出主要污染源。根據以下公式計算各河道的等標污染負荷量和污染負荷比見表3。表1 2005~200

    治淮 2013年1期2013-09-13

  • 簡述烏倫古湖入湖水量及湖水位情勢分析
    吉力湖和布倫托海入湖水量及水位變化情勢。2 方案擬定根據《烏倫古湖生態保護及可持續利用規劃》,為保障洄游性魚類所需要的水深、流速及洄游通道要求,規劃了烏倫古湖生態補水工程。在規劃擬定的工程布局基礎上,為盡可能恢復烏倫古河流域原有生態,顯著減少布倫托海湖水向吉力湖倒灌發生的時間和倒灌水量,考慮了多種方案。方案擬定原則如下:(1)根據吉力湖聯通布倫托海的庫依尕河斷面及實際情況分析,為保證吉力湖的水量能夠自流到布倫托海,大小海子的水位差盡可能保持在0.4m以上。

    中國水能及電氣化 2013年6期2013-04-16

  • 滇池入湖河道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效果年淺析
    50228)滇池入湖河道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效果年淺析溫清宇(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云南昆明 650228)對國家 863計劃滇池入湖河道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效果年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了淺要的分析。污染防治;效果年;入湖河道;滇池1 滇池概況滇池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湖泊,有“高原明珠”之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流域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成為我國污染最嚴重的 3個大型湖泊之一??萍疾繉Φ岢刂卫硐嚓P科技研究十分重視,在“九

    環境科學導刊 2010年1期2010-10-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