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顳葉

  • 3D 磁共振ASL 灌注成像在顳葉癲癇灶定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礙性、慢性疾病。顳葉癲癇屬于癲癇常見疾病類型,多由海馬硬化導致的,發病率高達75%左右[1]。但實際診斷中發現,諸多顳葉癲癇患者伴明顯發作史以及持續發作的臨床表現,但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 等常規序列診斷顯示海馬呈正常狀態,且診斷發現海馬硬化陽性率未達到70%,因而影像診斷建議從微觀角度證實海馬灌注的異常情況[2]。磁共振動脈自旋標記(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屬于新型灌注成像診斷技術,其屬于無創灌注成像,且無需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3年16期2023-11-10

  • 難治性顳葉癲癇繼發雙側強直-陣攣發作的風險因素分析
    TCS)是難治性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常見的發作形式之一,它嚴重影響了TLE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其生命,比如癲癇患者的強直-陣攣發作與癲癇相關的傷害和事故的發生有明確相關性[1]。此外,術前有biTCS也是TLE術后療效欠佳的一個因素[2],同時也是TLE術后出現新的精神問題的獨立預測因素[3]。而且,強直-陣攣發作也增加了癲癇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23年1期2023-02-15

  • 兒童期起病的顳葉癲癇術后療效的預測因素分析
    負面影響[1]。顳葉癲癇是定位相關性癲癇中最常見的癲癇類型,而且常常表現出耐藥性,是潛在的需要手術治療的對象。盡管,兒童顳葉癲癇的手術治療被認為是安全的、有效的[2],但仍有很大部分兒童期起病的顳葉癲癇,由于種種原因而沒有采用手術治療。D'Orio 等[3]報道顯示兒童期起病且最終進行手術治療的顳葉癲癇中,僅有23.1%的病人是在兒童期進行手術。兒童期起病的顳葉癲癇面臨著獨特的長期心理挑戰,尤其是在發作沒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時,抑郁等慢性疾病導致的心理和社會影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2年10期2022-11-28

  • 低場MR在鼻咽癌放射治療后顳葉放射性腦病中的診斷價值
    預后風險[1]。顳葉是鼻咽癌患者放射性腦病的高發位置,嚴重影響放射質量和軀體健康,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不利于患者生存期延長,需及時干預治療[2]。目前,尚無特效的顳部放射性腦病治療方法,早期診斷及干預,可控制病情進展,減少神經功能損害,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減輕神經功能損害和致死風險。MR是臨床常用的放射性腦病診斷方法,近年來,放射性腦病低場MR的診斷價值逐漸受到了臨床領域的重視,但是其應用于鼻咽癌放療患者的診斷效果尚不明確。因此,本文選取2021年1月—2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年18期2022-10-10

  • 正常成年人顳葉周圍結構的CT影像學研究
    顳溝數目,探討了顳葉生理性萎縮之間的生理年齡的相關性概念和年齡特點。方法:納入了218名滿15周歲和滿88歲以上的健康成人,其中健康男性有108人,女性110人。觀察主要內容數據和主要統計參考指標數據主要數據包括性別、年齡、雙側顳角、側裂池裂池裂池寬度值范圍和雙側顳溝數。結果:顳角寬度標準值范圍一般范圍為從0.92至6.78 毫米,雙側顳角寬度、雙側裂池寬度、顳葉溝數一般都會與性別年齡等變化幅度呈負的正向相關。結論:比較了不同的生理年齡前后的顳角寬度、顳池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9期2022-05-23

  • 伴單側杏仁核肥大顳葉癲癇臨床分析☆
    sis,HS)或顳葉內側硬化是顳葉癲癇的常見病因,而杏仁核作為邊緣系統和顳葉內側結構的重要組成之一,在顳葉癲癇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夠重視。文獻報告,伴杏仁核肥大(amygdala enlargement,AE)顳葉癲癇可能是顳葉癲癇的特殊亞型,其臨床特征相對特異,相關研究報告逐漸增多[1-16],尤其在日本[2,6-7,10-11,15],而國內學者僅有少數報告[17-20]。本研究擬回顧性分析總結伴單側AE顳葉癲癇的臨床資料,并隨訪預后,進一步探討AE與顳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22年12期2022-02-22

  • 癥狀性顳葉內側癲癇和顳葉外側癲癇患者的腦電圖特征
    市 341000顳葉癲癇是癲癇常見類型,約占所有癲癇類型的30.0%~50.0%,其病理特征以海馬硬化為主[1]。目前根據癲癇不同病因分為特發性、癥狀性及可能的癥狀性癲癇,對于癥狀性顳葉癲癇患者而言,外傷、感染、熱性驚厥等是其主要誘因,不同誘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均會促進疾病進展,加重患者病情[2]。另外顳葉癲癇因病變分布位置差異,分為顳葉內側癲癇及顳葉外側癲癇,顳葉內側癲癇是指源于海馬、杏仁核、海馬旁回的局部癲癇性發作。顳葉外側癲癇也叫顳葉新皮層癲癇,是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12-24

  • 不同發作先兆的顳葉癲癇患者臨床特征及手術療效分析
    現的感覺癥狀,在顳葉癲癇中很常見,典型表現為內臟感覺(如胃氣上涌、惡心)、精神心理癥狀(如心慌、恐懼、幻覺)、體驗性感覺(如似曾相識或陌生感)、嗅覺和味覺異常等,且部分發作先兆在癲癇術前評估中具有一定的定側或定位價值[1,2]。此外,以往有報道提示具有不同先兆的顳葉癲癇患者其術后療效也存在差異[3,4]。本文對我中心收治的手術治療的顳葉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有無發作先兆顳葉癲癇患者間的臨床特征及術后療效,為顳葉癲癇的臨床診治提供更多理論參考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21年11期2021-12-23

  • 快樂感喪失是癡呆征兆
    ,很可能是患有額顳葉癡呆癥。缺少體驗愉悅的能力被稱為快感缺乏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額顳葉癡呆癥患者存在記憶障礙。為探究其中關系,研究團隊選取了87名額顳葉癡呆癥患者、34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51名健康老人。通過臨床診斷發現,額顳葉癡呆癥患者中有55人為行為變異性額顳葉癡呆癥,24人為語義性額顳葉癡呆癥,8人為進行性非流利性失語。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相比,額顳葉癡呆癥患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快感缺乏癥。額顳葉癡呆癥患者的額葉和

    保健與生活 2021年21期2021-11-11

  • Temporal plus epilepsy定義及其臨床特征探究
    一致。(6)雙側顳葉電活動有相互抑制作用。(7)顳葉癲為腦網絡疾病,未切除足夠網絡結點。(8)切除區邊緣形成新的癲源 區(EZ)[2,7,9,11?16]。存在一側海馬硬化的顳葉癲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發作期和發作間期腦電圖、MRI、fMRI和神經心理學研究均顯示其具有非常復雜的腦網絡,包括顳葉及其與之緊密相關的腦區[1]。代表顳葉癲復雜的腦網絡,用于統一顳葉癲特殊的多腦葉電臨床表現[17]。例 如Kahane等[18]報 告60例TPE患 者,47%(28例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21年7期2021-10-18

  • 難治性顳葉癲癇的手術治療方式及其療效研究
    藥物難治性癲癇。顳葉癲癇占藥物難治性癲癇的60%~80%,常見病因為海馬硬化、腫瘤、海綿狀血管瘤、動靜脈畸形、蛛網膜囊腫和皮層發育不良等[1];而其中60%~90%的患者可通過手術治療得到控制[2]。武漢腦科醫院神經外科自2009年12月—2019年12月,對105例難治性顳葉癲癇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術中在皮層腦電圖監測下調整手術方式,取得了較好的療效?,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中男68例,女37例;年齡1~71歲,平均31.4歲;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1年3期2021-07-15

  • 顳葉癲癇認知障礙的神經網絡機制
    統變性疾病,其中顳葉癲癇是指發作起源于顳葉的癲癇類型,是成人和青少年最常見的難治性部分性癲癇。積極控制癲癇發作是顳葉癲癇患者的基本需求和目標,而其面臨的更大痛苦往往是癲癇合并癥所帶來的困擾,尤其是認知功能的減退,可對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1-4]。有文獻報道,顳葉癲癇病患者患老年性癡呆具有更高風險[5]。顳葉癲癇患者普遍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到目前為止,其認知受損的神經機制尚未形成共識。明確顳葉癲癇認知功能損害的機理對防治該類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顳葉

    廣東醫科大學學報 2020年3期2020-03-03

  • 刺激特定腦區可恢復老年人記憶力
    按照特定節律刺激顳葉和額葉前部,可以逆轉年齡相關的工作記憶衰退。在青年人群中,工作記憶與腦區內部以及腦區之間的特定神經互作有關。據信這個過程涉及額葉前部和顳葉的兩種神經振蕩模式(或稱腦波),即gamma節律和theta節律。額葉前部和顳葉的theta振蕩同步也與工作記憶相關,可能會促進這些腦區的長程互作。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的Robert Reinhart和John Nguyen利用腦電圖(EEG)檢查這類互作在老年人中有何變化,以及與工作記憶有何關聯

    醫藥前沿 2019年26期2019-12-11

  • 記性不好?因為久坐“傷腦”
    之一。久坐會讓內顳葉(與記憶有關的組織)縮小、變薄,造成記憶力下降。內顳葉位于兩側太陽穴下方,與記憶和大腦學習有關。自然狀態下,內顳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縮小。研究發現,久坐會使內顳葉體積縮小的進程加快。每天靜坐超過15小時,內顳葉就會比只坐5小時的人的小10%。研究首次指出,久坐導致大腦某些區域變薄,進而引發記憶力下降,甚至癡呆,揭示了久坐“傷腦”的原理。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9年9期2019-10-21

  • 腦電圖診斷顳葉癲癇的價值探討
    復雜部分性癲癇,顳葉癲癇有較高的患病率。多數顳葉癲癇患者伴顳葉內側硬化現象,也被稱為海馬硬化[1]。在導致機體出現顳葉癲癇的眾多因素中,海馬硬化發揮重要作用,其病理改變為海馬神經元喪失及神經膠質增生。顳葉癲癇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可能導致患者病情進展,轉變為頑固性癲癇,藥物難以控制。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頑固性癲癇,有效率為70%~90%,而手術過程中采取積極措施,對致癇灶進行準確定位,是確保手術治療效果的關鍵[2]。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腦電圖診斷,但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9年6期2019-09-24

  • 老年人工作記憶成功恢復
    —按特定節律刺激顳葉和額葉前部,成功恢復了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實現了逆轉與年齡相關的工作記憶衰退。此次,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羅伯特·瑞恩哈特和約翰·阮的團隊研究顯示,老年人接受主動的腦刺激后,老年人執行任務的準確性上升,與左顳葉皮層中的theta節律和gamma節律之間的互作增強相關,而且左顳葉皮層和額葉前部之間的theta節律同步增強了。

    科學導報 2019年23期2019-09-03

  • 左側顳葉孤立性Rosai-Dorfman病1例
    52)圖1 左側顳葉Rosai-Dorfman病 A.T1WI; B.T2WI; C.DWI; D.病理圖(HE,×200)患者女,40歲,以“無明顯誘因持續性左側頭痛伴頭暈、惡心20天,言語不清、語速減慢伴記憶力下降1周”入院。頭部MRI:平掃示左側顳葉團塊狀混雜短T1(圖1A)、長T2信號(圖1B),周圍見大片稍長T1、稍長T2信號;黑水像呈混雜信號;DWI(圖1C)未見彌散受限,SWI示病變內片狀低信號;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MRS示病變NAA、Ch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9年8期2019-08-24

  • 癥狀性顳葉癲癇顯微外科手術療效分析
    4031臨床上,顳葉癲癇屬于癲癇綜合征的一種,具有各種各樣的發作形式。顳葉癲癇患者經過1 年以上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后,每個月癲癇發作一次以上,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便為難治性顳葉癲癇[1]?,F階段,臨床上治療癥狀性顳葉癲癇和難治性顳葉癲癇的主要方式為手術,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藥物治療。以往臨床上所用的傳統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大、并發癥發生率高等諸多缺點,所以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受到了較大限制[2]。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顯微手術在該疾病治療中得

    中國醫藥科學 2019年14期2019-08-13

  • 磁共振陽性的顳葉癲120例
    像。海馬硬化伴有顳葉皮質發育不良 31例,單純海馬硬化57例,雙側海馬硬化6例,顳葉內側腫瘤6例,顳葉內側蛛網膜囊腫5例,顳葉內側血管畸形5例,顳葉外側結構異常10例,且均局限在前顳部。所有患者均進行數字視頻腦電監測(VEEG),平均監測時間36 h,9例頭皮腦電圖未監測到發作,111例捕捉到1~5次的發作。105例發作起始區均局限在單側顳區,其中6例頭皮腦電不能定側,MRI顯示雙側海馬硬化,通過立體定向引導植入深部電極,再進行VEEG監測證實發作起始于單

    武警醫學 2019年12期2019-03-21

  • 鼻咽癌海綿竇侵犯調強放療后放射性顳葉損傷的臨床分析
    其中95%都屬于顳葉損傷[3]。因此,針對于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顳葉損傷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治療方案,是我國醫學界迫在眉睫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4]。有研究[5]顯示,放射性顳葉損傷能夠嚴重損害人體。本研究根據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分析了鼻咽癌海綿竇侵犯調強放療后放射性顳葉損傷的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位,所有患者均進行放射治療。

    中國醫藥科學 2018年23期2019-01-11

  • 顳葉內側病變相關性癲癇外科治療研究進展
    眾一 鄭彤 董玲顳葉癲癇是難治性癲癇的最常見類型,約占藥物難治性癲癇的60%~80%[1]。許多研究報道,外科手術治療顳葉癲癇可取得較好的效果[2]。隨機試驗研究也證實了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前顳葉及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成為顳葉手術的標準術式。海馬硬化(HS)是顳葉內側癲癇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占顳葉內側癲癇外科手術的65%~70%[4]。除了海馬硬化,顳葉內側其它病變如局部腦皮質發育不良(FCD)、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DN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9年11期2019-01-04

  • 中年的行為異?!J識癡呆的另一面
    種癡呆類型——額顳葉癡呆。我們首先從一個病例開始——張大媽,今年60歲,是一位性格樂觀、開朗,做事干凈利索的阿姨。平素總是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4年前,不知何故開始出現情緒低落,不愿意與人交流,起初家人以為是因為“更年期綜合征”,未予以重視,但癥狀未見好轉,逐漸加重,人也變得懈怠,不愿意做家務,曾診斷為“抑郁癥”,治療效果不佳。2年前,性格又變得過分開朗起來,經常直接說出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嫌天氣熱,直接剃了光頭。人也變得“摳門”,經常

    養生大世界 2018年10期2018-10-18

  • P300在顳葉癲癇認知功能障礙中的研究進展
    明650032)顳葉癲癇是起源于顳葉的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所導致的慢性腦部疾病,是最常見的癲癇發作類型并在難治性癲癇中約占65%~75%。其最具特征的表現是患者認知功能障礙[1],所謂認知功能障礙,即指人腦接受外界事件刺激并將其轉化為自身內在心理活動的過程受到阻礙,臨床上常表現為記憶障礙、語言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執行力和計算力下降等癥狀[2]。事件相關電位是當前國內外評價各種疾病所導致認知功能障礙最前沿的一種神經電生理檢查技術,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腦誘發電

    實用醫學雜志 2018年9期2018-03-19

  • 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對于顳葉癲癇患者的不良反應分析
    平、奧卡西平對于顳葉癲癇治療均有效,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差異。本研究探討了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對于顳葉癲癇患者的不良反應,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抽取80例2016年1月—2017年2月顳葉癲癇患者按隨機表分組。對照組男性、女性各有26例、14例,年齡8~35歲,平均(20.73±5.21)歲。發病時間10d~3年,平均(69.17±1.13)d。觀察組男性、女性各有25例、15例,年齡8~36歲,平均(20.14±5.27)歲。發病時間10d

    醫藥前沿 2018年10期2018-03-15

  • 顳葉加海馬切除術治療頑固性顳葉癲癇的療效
    710032)顳葉癲癇是最常見的癲癇類型,多見于成人及青少年,占部分性癲癇的30%,頑固性癲癇的50%以上[1]。有報道70%通過手術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2]。本文選取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外科近5年對46例頑固性顳葉癲癇患者,行前顳葉加海馬切除術,占同期癲癇外科治療的28%。術后隨訪6~24個月,效果顯著,無死亡及嚴重的手術并發癥?,F將其臨床資料報告如下。對象與方法一、一般資料本組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齡31.5(7~56)歲,平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7年6期2018-01-11

  • 記性不好?可能是久坐傷腦
    之一。久坐會讓內顳葉縮小、變薄,造成記憶力下降。內顳葉與記憶和大腦學習有關,自然狀態下,內顳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小。研究發現,久坐會使內顳葉縮小的進程加快。每天靜坐超過15小時,內顳葉會比只坐5小時的人小10%。而且,久坐時間超過15小時后,內顳葉每小時就會縮小2%。該發現證明了身體運動和大腦健康有關,久坐傷害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研究指出,久坐導致大腦某些區域變薄,進而引發記憶力下降甚至癡呆。與久坐的人相比,經常運動的人吸入較多的氧氣,血管和大腦細

    意林·少年版 2018年24期2018-01-05

  • 顳葉放射性腦病低場強MRI診斷鼻咽癌放射治療的臨床研究
    550400后顳葉放射性腦病低場強MRI診斷鼻咽癌放射治療的臨床研究宋佳貴州省甕安縣明康醫院 貴州甕安 550400目的:探究低場強MRI診斷應用在鼻咽癌(NPC)放射治療后顳葉性腦?。≧EP)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鼻咽癌放射治療后顳葉性腦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回顧性的對全部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結果:患者病變部位包含50個病灶,其中有12例患者累及單側顳葉,有20例患者累及雙側顳葉,22個右側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7年5期2017-09-20

  • 老年難治性顳葉癲癇患者顳葉組織中神經細胞凋亡與caspase-3、-4表達的關系
    32)老年難治性顳葉癲癇患者顳葉組織中神經細胞凋亡與caspase-3、-4表達的關系李 力 李曉寧 張仁宇(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陜西 西安 710032)目的探討老年難治性顳葉癲癇患者顳葉組織中神經細胞凋亡與信號傳導通路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4表達的關系。方法老年難治性顳葉癲癇患者21例為難治性顳葉癲癇組,術中均切除顳葉組織;選取同期因腦外傷入院行手術入路中必須切除的顳葉組織15例為對照組。免疫組化SP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年16期2017-09-15

  • 對伴有海馬硬化的顳葉內側癲癇患者進行前顳葉切除術的效果探討
    對伴有海馬硬化的顳葉內側癲癇患者進行前顳葉切除術的效果探討王明義(徐州市礦山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0)目的:探討對伴有海馬硬化的顳葉內側癲癇患者進行前顳葉切除術的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間某院收治的38例伴有海馬硬化的顳葉內側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這些患者均進行前顳葉切除術。手術結束后,對這些患者均進行隨訪。在隨訪期間觀察其預后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進行隨訪的結果顯示,這38例患者均未發生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及其

    當代醫藥論叢 2017年14期2017-04-12

  • PET/CT對MRI陰性的顳葉癲癇術前定位和療效的價值分析
    T對MRI陰性的顳葉癲癇術前定位和療效的價值分析劉遠梅第三軍醫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重慶市 400037頭顱MRI是顳葉癲癇的常用術前定位方法,但存在較高的漏診率,故在術前除了MRI檢查外,還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腦電圖檢查、18氟-氟代脫氧葡萄糖-FDG PET/CT(后文用18F代替)檢查。研究并探討18F對MRI陰性顳葉癲癇的術前定位和療效預測價值的有效方法。顳葉癲癇;18F-FDG PET/CT;MRI;腦電圖1 資料與方法1.1 基本資料選取2013年1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7年1期2017-03-20

  • ·專家點評·
    院 欒國明教授:顳葉癲癇是被研究的較深入的一種癲癇類型,早在1970年代,學者們已將顳葉癲癇按照發作起源分為顳葉內側、外側型以及內外側的混合型。外側型的癲癇可以采用裁剪式的手術方式來進行癲癇灶的切除;而內側型或混合型的顳葉癲癇就要處理顳葉內側結構了。其中最為常用的就是spencer法的標準的前顳葉切除。此方法又根據切除的側別是否為語言優勢側而進行不同范圍的顳葉外側皮層的切除,如非語言優勢側新皮層的切除范圍可達到距顳極5.0~5.5 cm;而在語言的優勢側則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7年1期2017-03-06

  • 顳葉癲癇患者發作間期內側顳葉磁共振動態磁敏感對比增強灌注成像研究*
    輝王曉陽 陳自謙顳葉癲癇患者發作間期內側顳葉磁共振動態磁敏感對比增強灌注成像研究*解放軍福州總醫院醫學影像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5)陳建新 付麗媛 梁永剛孫祎繁 肖 慧 李 輝王曉陽 陳自謙目的采用動態磁敏感對比增強(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探討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發作間期內側顳葉灌注改變。方法對經過手術病理證實的15例發作間期右利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年2期2017-03-06

  • 應用基于體素的形態測量學方法研究顳葉癲癇患者腦白質體積變化*
    態測量學方法研究顳葉癲癇患者腦白質體積變化*1.福建醫科大學??偱R床醫學院(福建 福州 350025)2.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醫學影像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25)趙麗梅1付麗媛2吳小偉2李 輝2肖 慧2陳自謙1,2目的運用基于體素的形態測量學(VBM)技術對顳葉癲癇(TLE)患者全腦白質體積進行分析,并探討顳葉癲癇患者大腦內部的結構改變及其規律。方法收集22例顳葉癲癇患者(其中左側顳葉癲癇組11例,右側顳葉癲癇組11例)和15例性別、年齡匹配的正常健康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年2期2017-03-06

  • 基于體素的形態測量學方法分析顳葉癲癇患者腦灰質體積變化*
    態測量學方法分析顳葉癲癇患者腦灰質體積變化*解放軍福州總醫院醫學影像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5)付麗媛 梁永剛 吳小偉 倪 萍 陳建新 肖 慧 李 輝 陳自謙目的采用基于體素的形態測量學方法比較顳葉癲癇患者和正常人腦灰質的體積,探討顳葉癲癇患者腦灰質體積的變化。方法收集22例經手術病例證實的顳葉癲癇患者及15例性別、年齡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別行全腦三維結構像掃描,采用基于體素的形態學測量學(VBM)方法分析病例組及對照組的數據,計算和比較兩組腦灰質的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年12期2017-01-17

  • 腦電圖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同步聯合在顳葉癲癇致癇灶時間和空間定位的應用
    振成像同步聯合在顳葉癲癇致癇灶時間和空間定位的應用田緒平,束漢生,張秋建,巢青[摘要]目的:探討腦電圖和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同步聯合技術在顳葉癲癇致癇灶時間和空間定位中的應用價值。方法:17例有病灶性的顳葉癲癇患者,手術前均接受EEG-fMRI檢查,手術中采用皮層電極和深部電極描記,確定致癇灶的真實位置和范圍,并與EEG-fMRI方法所確定的致癇灶位置和范圍進行比較。結果:7例二者所確定的致癇灶位置和范圍完全相同,10例所確定的致癇灶中心位置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5-11

  • 顳葉癲癇患者前額葉背外側的定量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
    ,龔啟勇,月強?顳葉癲癇患者前額葉背外側的定量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譚喬月,孫懷強,郝南亞,楊喜彪,王維娜,龔啟勇,月強【推薦理由】 該文用磁共振波譜(MRS)研究了顳葉癲癇患者雙側前額葉背外側區(DLPFC)的神經生化改變,并對各代謝物的生理意義及其在顳葉癲癇發病機制中的可能作用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得到了很有價值的結論。文章具有以下特點:①研究具有創新性。既往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顳葉癲癇患者在顳葉外的其他區域存在著廣泛的神經生化改變,但是國內外目前尚無使用MRS研

    放射學實踐 2016年3期2016-04-22

  • MRI與MR擴散成像在顳葉癲癇中的臨床診斷價值
    與MR擴散成像在顳葉癲癇中的臨床診斷價值張國良,趙宏偉,李保全,胡天強,劉靜磁共振成像(MRI);擴散成像(MR);顳葉癲癇;臨床應用顳葉癲癇是臨床上一種難治性癲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經過臨床研究證實,造成顳葉癲癇的常見原因是海馬硬化,而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術前對癇灶的定位、定側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因此,需要加強對顳葉癲癇的診斷[1]。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的有神經電生理學定位技術和神經影像學定位技術,如MRI、磁共振波譜分析(MR

    實用醫藥雜志 2016年11期2016-04-05

  • 顳葉占位性病變伴癲癇患者的手術治療研究
     830001?顳葉占位性病變伴癲癇患者的手術治療研究烏拉別克·毛力提艾克拜爾·亞里坤楊小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烏魯木齊830001【摘要】目的探討顳葉占位性病變伴癲癇患者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多種致癇灶定位技術的聯合應用對手術療效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31例顳葉占位性病變伴癲癇患者術前腦電圖及術后隨訪資料,其中囊性占位7例,海綿狀血管瘤6例,膠質瘤16例,其他病變2例;應用MRI、視頻腦電圖、腦磁圖行致癇灶定位,術中應用皮質腦電圖再次精確致癇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年13期2016-01-27

  • 腫瘤全切術治療顳葉膠質瘤繼發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0腫瘤全切術治療顳葉膠質瘤繼發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邢海濤袁波婁志剛譚占國河南漯河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漯河462000【關鍵詞】膠質瘤;癲癇;腫瘤全切術;顳葉;安全性癲癇為常見慢性神經系統疾病,與腦神經反復異常放電相關,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長期反復發作可影響患者智力及人格[1]。顱內膠質瘤是繼發性癲癇常見病因,多采取手術方案,早期研究者多認為在切除原發灶后,腦電發作源不會誘發癲癇發作[2]。近期研究認為,部分患者單純原發灶雖可經手術切除,而繼發致癇灶仍會引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年11期2016-01-25

  • 1 臨床資料
    青島 26603顳葉癲癇病人臨床特征及腦組織病理變化分析王 群1,胡文杰2,林衛紅3摘要:目的 觀察顳葉癲癇病人的臨床特征以及腦組織病理變化。方法 分析50例顳葉癲癇病人的臨床特征,并在光鏡及電鏡下觀察病人致癇灶腦組織病理變化。結果 顳葉癲癇臨床特征復雜,致癇灶腦組織細胞核、細胞質及線粒體均出現異常病理改變。結論 顳葉癲癇病人發作形式多樣,臨床表現復雜,80%病人頭部MRI異常改變,100%病人腦電圖異常;顳葉癲癇病人腦組織病理改變及超微結構變化顯著。關鍵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年8期2016-01-25

  • 早期識別和手術治療促進顳葉內側癲癇預后*
    別和手術治療促進顳葉內側癲癇預后*周東 鄢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 四川 成都 610041)顳葉內側癲癇是最常見的部分性癲癇。目前國內外研究發現顳葉內側癲癇為進展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癲癇藥物治療并不能治愈顳葉內側癲癇。癲癇手術治療是耐藥性顳葉內側癲癇的主要治療手段,早期識別耐藥性顳葉內側癲癇,并行早期手術治療,將促進顳葉內側癲癇患者預后。本文就早期識別和手術治療促進顳葉內側癲癇預后做一述評,以供基礎與臨床研究借鑒。顳葉內側癲癇; 手術治療; 預后執

    西部醫學 2015年6期2015-02-21

  • 海綿狀血管瘤致顳葉內側癲癇的手術治療
    科常見疾病之一。顳葉內側癲癇(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起源于內側結構海馬鉤回、海馬旁回、杏仁核,其中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較為常見[1]。單純藥物治療難以控制癲癇發作,手術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2-3]。常見的顯微手術治療方式有標準前顳葉切除(standard anterior temporal lobectomy,SATL)、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切除(selective a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年21期2014-12-20

  • 卡馬西平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顳葉癲癇
    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顳葉癲癇張立穎(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礦業集團總醫院神經內科,吉林 白山 134300)目的探討卡馬西平及丙戊酸鈉聯合治療顳葉癲癇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顳葉癲癇患者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卡馬西平單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丙戊酸鈉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6%,對照組為61.4%,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為18

    中國醫藥指南 2014年21期2014-05-18

  • 內側顳葉癲癇患者海馬硬化的影像學研究☆
    劉淑玲 紀勇內側顳葉癲癇患者海馬硬化的影像學研究☆岳偉*張雅靜*管雅琳*相蕾*劉淑玲*紀勇*目的 探討內側顳葉癲癇患者中海馬硬化的比例及影像學特點。方法選擇2012年2月到2013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8例內側顳葉癲癇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測量海馬體積,結合目測法進行海馬硬化的判定,采取磁共振波譜(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NAA (N-乙酰天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4年10期2014-04-28

  • 顳葉新皮質癲癇的病理特點以及其手術效果分析
    切除術用于內側型顳葉癲癇患者的治療以及應用前2/3顳葉切除術對混合型顳葉癲癇患者進行治療以往均有文獻進行了報告[1],但對于新皮質型顳葉癲癇的治療卻是很少有報道,本文就術前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評估后選擇較為適當的手法入路以及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十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NTLE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9~54歲,平均年齡26.5歲,平均病程56.2個月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4年21期2014-03-09

  • 繼續教育園地試題及答題卡
    .鼻出血3.內側顳葉癲癇患者海馬硬化的比例( )A.高于健康人群 B低于非顳葉內側起源的癲癇患者 C.低于健康人群 D高于非顳葉內側起源的癲癇患者4.內側顳葉癲癇海馬硬化( )A.以左側多見 B右側多見 C.雙側多見 D.海馬很少硬化5.大五人格(big five personality,BFP)問卷包括五個維度,分別是神經質和()A.外傾性 B.開放性 C.宜人性 D.盡責性答題卡(多選題)1、( )2、( )3、( )4、( )5、( )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4年10期2014-01-24

  • 美金剛治療額顳葉變性效果不顯著
    沿·美金剛治療額顳葉變性效果不顯著美金剛(Memantine)常用于治療額顳葉變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D)。近期,Boxer等報道美金剛對于額顳葉變性無明顯療效,不建議利用美金剛來治療FTD。該研究中,81例FTD患者被隨機分為美金剛組(39例)和安慰劑組(42例),分別口服美金剛和對應的安慰劑,20 mg/d,治療26周。26周后采用總神經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海南醫學 2013年3期2013-04-08

  • MRI陰性表現難治性顳葉癲癇的手術治療
    I陰性表現難治性顳葉癲癇的手術治療裴家生(綜述) 楊朋范(審校)(安徽醫科大學福州總醫院帶教醫院 神經外科,安徽 福州 350025)顳葉癲癇;MRI陰性;手術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最常見的局灶性癲癇,目前手術已成為常用的治療手段,術后療效已得到證實[1]。顳葉癲癇最常見的病理改變是海馬硬化,高分辨率MRI對其具有高度靈敏性(97%)及特異性(83%),是定位癲癇灶的最基本的影像學手段,而在MRI影像上發現海馬硬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16期2013-01-25

  • 癲癇發作后游走的研究
    30例患者診斷為顳葉癲癇,其余36例患者為顳葉外癲癇(額葉20例、枕葉5例、頂葉3例、未定位8)。共有210次顳葉發作,287次顳葉外發作(額葉149次、頂葉23次、枕葉31、未定位84例)的記錄。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PIW發生率為15/66例(22.7%),22/497次 (4.4%)癇性發作。PIW在顳葉癲癇較顳葉外癲癇常見(12/30 vs 3/36

    山東醫藥 2012年32期2012-02-02

  • 顳葉癲癇情景記憶損害的研究
    為特征。病灶位于顳葉的癲癇稱為顳葉癲癇,其表現可為簡單部分發作、復雜部分發作、繼發性全身發作以及它們的各種組合,顳葉癲癇是成人癲癇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1]。由于顳葉的癇樣放電會引起周圍局部組織的病理改變,包括海馬及其周邊皮質組織,使得顳葉癲癇成為研究記憶機制的最合適及最自然的模型[2]。顳葉癲癇認知功能的影響已為許多研究所證實[3],尤其是對記憶的影響[1]。研究也發現發現長期服用抗癲癇藥如卡馬西平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如記憶、注意力等[4],而且門診隨訪患

    溫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2年4期2012-01-21

  • 認知功能與1 H-MRS波譜功能成像的關系
    NC)組兩側內側顳葉及扣帶回后部1HMRS代謝物比值進行相關分析。1 材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以北京地區50~80歲居民為調查對象,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經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老年病科進行篩查,按照受試者就診次序,對其進行神經心理學評價和臨床體檢,篩選出aMCI組10例、AD組10例和NC組10例,共3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右利者。1.1.1 aMCI組 10例,女6例,男4例,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9.80±6.61)歲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年21期2011-08-02

  • 顳葉切除術與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治療海馬硬化性顳葉內側癲癇療效比較
    )針對海馬硬化性顳葉內側癲癇的手術治療方式目前主要有前顳葉切除術(ATL)和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SAH),但尚不能確定這兩種手術對海馬硬化性顳葉內側癲癇的療效是否對等。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們采用Meta分析法,對已公開發表的關于ATL與SAH治療海馬硬化性顳葉內側癲癇的文獻進行系統定量分析,為海馬硬化性顳葉內側癲癇術式的選擇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選取公開發表的有關ATL與SAH治療海馬硬化性顳葉內側癲癇療效的研究文獻。入選標準:①術前有

    山東醫藥 2011年46期2011-04-13

  • 顳葉癲癇73例手術治療分析
    月,我們對73例顳葉癲癇患者行手術治療,取得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顳葉癲癇患者73例,男44例,女29例;年齡4~54歲,平均24.4歲。病史2個月~30 a,平均26個月。均符合國際癲癇診斷標準[2],全身性痙攣性發作34例,單純部分性發作12例,復雜部分性發作19例,失神性發作8例,發作前有先兆30例,發作時有不自主運動15例。術前均行長程視頻腦電圖檢測和MRI檢查,海馬杏仁核硬化或萎縮38例,占位病變15例,軟化灶9例

    山東醫藥 2010年31期2010-04-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