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史

  • 南宋世變背景下“詞史”作品的形成與特點
    0000)引言“詞史”常見的含義有二個,一是對詞這一文體整個發展演變歷史過程進行梳理的簡稱,二是對具有歷史性特質詞作的指稱。前者是指詞的發展史,即“詞”的史;而后者是指詞作者有意識地將歷史事件如實記錄在詞作中,反映出詞作與歷史的密切聯系,從詞作中可以讀出歷史的意蘊,從而使人逐漸產生“詞史”的觀念?!?span class="hl">詞史”一詞最早見于清代周濟的《介存齋論詞雜著》,其曰:“感慨所寄,不過盛衰;或綢繆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饑,或獨清獨醒,隨其人之性情、學問、境地,莫不有由衷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9期2023-11-29

  • 試論清人之明詞評點體系
    理、總結整個千年詞史角度所下的定論,清人持論大多如此。但清人忽略的是,整個明代詞史,實則是由一個個作家個體創作的獨特性與創造性所組成。簡單、直接地對整個明詞成就的否定,就是對明代詞人個體成就的忽略與輕易抹殺。這種對明詞籠統地一概否定的定性評價一方面與清人對明詞漫不經心的批評態度有關,也與詞話、序跋等文獻難以施展的文體特征有關。與詞話、序跋相比,評點這一批評方式“最為傾心的是文本本身的優劣,它努力挖掘的是文學的美究竟何在以及何以美,它注重對文本的結構、意象、

    今古文創 2023年1期2023-05-30

  • 21世紀以來民國時期清詞選本研究綜述
    詞體中興的輝煌清詞史也走向終局。然而,清詞史的終結并不意味著詞體的銷聲匿跡,施議對先生在《當代詞綜》的前言中寫道:“詞這一特殊詩體,實際上并未被歷史所淘汰……無論社會發生過多大變化,文學領域出現過什么熱潮,詞這一特殊詩體總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一種文學樣式;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關頭,或者國家、民族處于危難時刻,人們總喜歡運用這一特殊詩體為時代吶喊,或自抒心曲。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變革,詞作者從現實生活中不斷吸取養分,不斷充實自己,詞的視野越來越寬闊,詞的形式也越

    安順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8

  • 詞學正變論研究綜述
    究具指導意義。二詞史上,正變論于宋開了先河,蘇軾“以詩為詞”創新填詞方式,李清照批評蘇詞“句讀不茸之詩爾”(《詞論》),持論詞“別是一家”,而由此引發了正變之爭。至明代,傳統詞學正變論逐漸發展。如明人在尊尚婉約詞體的基礎上,有了尊婉抑豪之論?!霸~須宛轉綿麗,淺至儇俏……一語之艷,令人魂絕,一字之工,令人色飛,乃為貴耳。至于慷慨磊落,縱橫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王世貞《藝苑卮言》)到清代,詞學正變討論更為激烈,各家暢所欲言,為該領域的研究奠基。而詞家或

    安順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11-28

  • 蔣春霖戰爭詞之賦筆特質小議
    ”,認為其詞是“詞史”的代表。在上文中我們討論了“賦筆”在杜詩和屯田詞中的“詞心”和“詞史”體現。而對于鹿潭詞來說,前人多討論的是其“詞人之詞”的藝術價值或“詞史”的歷史意義。關于蔣春霖以“賦筆”將“詞心”和“詞史”二者有機合一的探討仍不多見。在我看來,“詞心”更注重詞抒發感情的功能,以身外之境觸動身內之境,以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訴之筆端,“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進而以一人之愁苦,寫一國之愁苦,這也就注定了“詞心”更注重感官上的刺激。而“詞史”則是詞學發

    大眾文藝 2021年3期2021-03-16

  • “憂生念亂之嗟,一于倚聲發之”
    中體現了強烈的“詞史”意識,戊戌變法、庚子之亂至清朝覆滅等重大社會事件在其詞作中都有深深的投影。得益于比興寄托、借物遣懷、托景見意等藝術手法的運用,彊村筆下的“詞史”呈現出沉抑綿邈的美學風貌。關鍵詞:朱祖謀 “詞史” 沉抑綿邈朱祖謀(1857—1931)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時代。其傳硯弟子龍榆生云:“彊村先生四十始為詞,時值朝政日非,外患日亟,左袵沈陸之懼,憂生念亂之嗟,一于倚聲發之?!盿彊村遭逢亂世,感時傷懷是他詞作的突出內容,反映時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了不起的歲月
    氣哄哄地登上中國詞史的巔峰。 閑居的日子,是寧靜的日子。春日的農村,一派生機勃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此時,他是否醉在了這閑適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呢? 閑居的日子,是詩酒的日子。雪后初晴,好友陳亮來訪,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端起了酒杯。酩酊大醉的辛棄疾百感交集,面對好友不僅吟出“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豪放語,詞作一路大刀闊斧,使人心潮澎湃。待到“可憐白發生”,一切又

    小天使·初中版 2020年12期2020-09-10

  • 書邊余言
    。著有《晚清民國詞史稿》《江湖夜雨讀金庸》《詩詞課》等。讀書是治學者的家常衣飯。一方面千手千眼,有無數法門,不好說;一方面如魚飲水,寒暖自知,也不必說。今應編者邀約拉雜談之,恐無高明之見,徒增笑耳,姑借袁枚《牘外余言》之名,稱之“書邊余言”,或自我解嘲之方也。金庸小說開篇首列金庸小說或許就很不得體,但就我有限的讀書經歷而言,金庸小說實在是讀得最多、最精細之一種,無可回避。我讀金庸,超過三十年;講金庸,超過上百場,甚至還把講座整理成了一本小書《江湖夜雨讀金庸

    南方周末 2020-07-162020-07-16

  • 清初世運與文人心態對“詞史”觀念建構的影響
    214122)“詞史”觀念源于“詩史”,取杜甫“詩史”之“存史”“補史”之意,意在將詞與經史并論,擴充詞的表現領域。這一文體觀行于甲申易代之時,由陳維崧明確提出[1]614-620[2]101-107、144,在清末遺民中掀起一輪高潮,學界對此已有所研究。筆者認為,對“詞史”觀念的討論,不應局限于詞體發展的內生性維度,須在政治、歷史、文學三者的關系中加以理解。而且由于在文學內部,詩與詞本身具有不同的功能劃分,所以“詞史”觀念之構建,不僅意味著文學對史學功能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6-04

  • 論知人論世對晚清“詞史”理論建構的影響
    的提高而衍生出“詞史”的概念?!?span class="hl">詞史”本有兩種涵義,一種是指詞這種文體的發展史,屬于文學史的范疇,一種是比附杜甫“詩史”而來的概念,指能夠反映歷史,記述時事政事,寄寓感慨的詞作。本文要探討的“詞史”取后者之意。目前,學術界涉及清代“詞史”的研究為數不多且集中在個別突出作者及其作品上,吳偉業的《梅村詞》、陳維崧的《湖海樓詞》、蔣春霖的《水云樓詞》等。研究者通過論述這些作品的藝術特色、思想內涵、對前代的傳承以及作者的審美趣味,思想傾向和身世遭遇等具體闡述“詞史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14

  • 清代“詞史”理論構建過程
    之間反復搖擺?!?span class="hl">詞史”理論的構建是對既有詞體表現模式的突破,這一理論成果從明清易代之際的柳州詞派已肇其端。清初以來,明確提出“詞史”理論,呼喚詞史的,大體看來,主要有陳維崧、周濟、謝章鋌等人[1]503,其他詞人則主要從詞的創作實踐上佐證了“詞史”理論,如蔣敦復、蔣春霖、林則徐等人。一、“詞史”觀念溯源自五代《花間集》出,以溫庭筠為首的詞人詞作就成了“花間范式”的典型代表。從歐陽炯《花間集序》來看,這時的詞多用來描寫綺筵公子,繡幌佳人,成了以資酒性的佐歡工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5期2020-03-14

  • 論王蘊章的“詞史”觀
    秋平云室詞話》《詞史卮談》(未完)《梁溪詞話》(已佚),單篇文章有《詞學一隅》,種類頗豐。時人蓬壺在《續小說家別傳》中評價他“善填詞,作小說,亦以詞彩擅長,楚楚有致”?!?〕可見,其詞彩之美甚至影響到小說創作。然而,由于一貫被目為鴛鴦蝴蝶派作家,所編報刊亦被劃入“禮拜六”派,王蘊章的詞學思想一直遭到冷落。王蘊章幾種詞學著述中,《詞學》最具系統性,已初步具備現代學術著作的基本架構,然而書中觀點基本因襲常州詞學,略無創見。而王蘊章詞學思想中最具特色也最為其所重

    理論界 2020年8期2020-03-03

  • 清代詞學理論與詩教傳統的矛盾與融合 ——以知人論世在“詞史”理論構建中的應用為例
    并提出了完整的“詞史”理論,才從觀念上使詞獲得與詩文同等的地位。本文所要探討的“詞史”并非指文學史范疇內的詞文體的發展史,而是指從杜甫“詩史”概念演化而來,能夠反映當時社會歷史的詞作?!?span class="hl">詞史”理論的形成與儒家詩教傳統在清代詞學領域不斷擴大的影響密切相關。詞學對早于其成熟的詩學從內容、立意、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了多方借鑒,尤其是在號稱“詞學之集大成”的清代,詩與詞的聯系日益緊密。為實現詞尊體的目的,常州詞派開創者張惠言不惜以歪曲詞意的方式依附于詩教,而諸如“溫

    隴東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03

  • 近代詞的史實書寫與“詞史”建構
    世的傳統窠臼?!?span class="hl">詞史”從理論到創作得到了徹底貫徹,“重拙大”成為近代詞創作的新傾向。詞是隋唐時期隨著燕樂的流行逐漸興起的娛樂文學,是樂工歌妓與文人互動的成果,其原始功用相當于流行歌曲。與承載著言志、教化以及科舉功能的詩、文相比,詞以其輕松的娛樂性、生動的抒情性深受各階層喜愛,也正因如此,詞體被打上了末技小道的標簽。北宋后期,在宋徽宗的推崇下,詞體地位大為提升,但在正統文人心目中,詞是娛樂揚才的工具,其文體價值仍不能夠與詩、文相匹敵。南渡之后,在樂禁、崇雅等

    江西社會科學 2020年11期2020-02-11

  • 淺論龍榆生的東坡詞研究
    。他將東坡詞置于詞史發展中研究,并結合“蘇門四學士”詞、辛棄疾詞進行分析,打通東坡詞緣起、發展、影響之脈絡。通過對蘇辛詞完整、清晰的批評,龍榆生建立詞學批評三個標準——“情境”“修辭”“聲律”,并在理論上對常州詞派的學詞門徑提出修正意見。一、論蘇軾詞之分期與特點在《東坡樂府綜論》中,龍榆生將蘇軾詞風分為三期:杭州至密州為第一期,自徐州貶至黃州為第二期,去黃以后為第三期。龍榆生認為,蘇軾在杭州至密州時期,有“少年氣度,瀟灑風流,故其詞亦清麗飄逸”[1]306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1-19

  • 論晁補之對柳永詞的繼承與開拓(一)
    時,其創作成就和詞史地位由此也可以得到確認和評定。同時,晁補之是“蘇門四學士”中現今存詞最多的詞人,共169首,且其詞成就頗高。柳永是詞史上第一位專業填詞的詞人,是詞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詞體改革的先驅,他不僅創作了許多家喻戶曉的名篇詞作,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度頗大,同時,對于后世詞人的創作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也難免受其影響。從詞的體制上來看,柳永作為詞體改革的先驅,首創或首用了一大批的詞牌,李清照《詞論》中有云:“柳屯田永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0年43期2020-01-11

  • 論晚清詞人對“詞史”觀念的實踐與疏離 ——以創作為中心
    455000)“詞史”觀念是清季詞家為推尊詞體而提出的一種詞學理論,它強調詞反映社會現實和展現文人真實情感體驗的功能。晚清外有敵人入侵,內有人民起義,硝煙彌漫、動蕩不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文人以詞為載體,將反侵略的愛國豪情及戰火紛飛的亂世場景等寫入詞中,抒發個體心靈的憤懣、傷痛、彷徨與憂慮,展現出一代文人特定的心靈狀態,是對“詞史”觀念最直接的實踐和展示。同時,由于傳統的詞為“艷科”“小道”觀念的積重難返,又因詞體本身所固有的“言情”特質,故在苦難的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1-07

  • 從創意與用調角度分析蘇軾的詞史地位 ——以《水調歌頭》《浣溪沙》為例
    勤對于蘇軾作品在詞史上地位的分析,可以從宏觀的視野進行考察,也需要從微觀的層面來分析和觀照,《水調歌頭》《浣溪沙》中的創作詞調和影響值得我們去考察和分析,了解蘇軾在宋代詞史的地位和價值。一、《浣溪沙》《浣溪沙》是蘇軾常用的詞牌,其中有非常多的內容題材和風格特色,蘇軾被后人稱作唐宋小令“低調”中第一人,同時,唐宋詞壇上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調就是小令,在創意與用度方面有著深刻的意義和影響。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浣溪沙》的作品數量也越來越多,唐五代共有98 首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19年4期2019-12-18

  • 七十年來中國大陸金代文學研究論著述評(二)
    。黃兆漢的《金元詞史》是第一部金元詞史專著,雖然此作尚有缺乏理論深度,對一些詞人風格把握欠準確等不足,但其在對金元詞大量文獻資料的梳理、對詞體藝術發展線索的探尋、對詞人詞作的論析評斷等方面,都顯示了作者謹嚴的態度和認真的思考。對于金代詩、詞研究來說,《遼金詩史》和《金元詞史》這兩部斷代分體文學史著皆具有篳路藍縷之功,毫無疑問,在學術史上有著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十余年后,王廣超出版了《金元詞史論》。該著共分五章,分別是“借才異代”時期、“國朝文派”時期、蒙元時

    名作欣賞 2019年28期2019-10-18

  • 夏承燾先生治詞業績及其成就平議
    的研究,關于唐宋詞史的理論研究和傳統詞論的現代批評,等等,向來是被作為中國現代詞學的“典范”為人所稱道的。一在夏承燾之前,詞壇之巨擘為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朱氏側重詞籍考證,鄭文焯熱衷于詞源斠律,況周頤以詞學批評見長,他們的治學對于晚清民初的東南詞壇影響甚巨。在上述三人中,夏承燾與朱祖謀有過較多接觸,《天風閣學詞日記》多處提到他與朱祖謀交往情況,在晚年撰寫的《我的治學道路》中也談道:“我們通了八九回信,見了三四次面,每次求教,老人都十分誠懇給予開導?!庇?/div>

    古典文學知識 2019年5期2019-09-23

  • 試論譚獻的詞體觀*
    2]。周濟提出“詞史”說及詞“寄托出入”說來推尊詞體。張惠言、周濟推尊詞體,目的是使詞與詩賦文筆具有同樣的地位。譚獻尊體的詞學觀是對常州詞派尊體觀的繼承,具體說來,譚獻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推尊詞體。其一,通過“上溯風騷”的方式,指明詞關乎風雅比興,以“寄托”說作為尊體的手段。譚獻《復堂詞錄敘》云:愚謂詞不必無《頌》,而大旨近《雅》。于《雅》不能大,然亦非小,殆《雅》之變者與?其感人也尤捷,無有遠近幽深,風之使來。是故比興之義,升降之故,視詩較著,夫亦在于為之

    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2-10

  • 文獻集成 嘉惠學林 ——評《民國詞學史著集成》
    ,研究詞學、撰寫詞史蔚然成風,尤其是詞史的撰寫,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詞學研究中的一大亮點。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如胡適等人,運用進化論及“活文學”的文學史觀,確立了詞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詞史撰寫隨之列上日程。1926 年胡云翼撰著的第一部“現代”的斷代詞史《宋詞研究》出版,其后,詞史著作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大量涌現,成為民國詞學研究的一大景觀。民國詞學史著作就作者而言,不僅新派學者如胡云翼、鄭振鐸等撰寫詞史,傳統學者如劉毓盤、王易等也紛紛編撰詞史

    中國韻文學刊 2018年2期2018-11-13

  • 詞史時空向度的雙重書寫 ——唐圭璋先生的詞史研究論略
    孫啟洲 馬 睿詞史通常都是一種歷時性的研究,主要是展現詞體從興起到衰落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要清理一個斷代或特定的歷史時期個體詞人的特點、貢獻,以及詞人群體和流派的形成發展,探究他們對于詞發展過程的影響和意義。唐圭璋的研究不拘于此,他在搜集詞史資料的同時,還注意詞的創作與地域、家族的關系,考慮到詞史發展過程中的空間地理因素,與當下興起的文學地理學研究不謀而合,為詞史研究開拓新的視野。唐圭璋雖然沒有詞史專著,但在其詞學論文集《詞學論叢》和與潘君昭合著的《唐宋詞

    華夏文化論壇 2018年1期2018-07-24

  • 命非天定,運始人為
    誣的殤,何來古代詞史巔峰的辛棄疾?金兵入侵,年僅21歲的辛棄疾擦亮手中那把劍,劍鋒所指,向北方,躍馬揚鞭上戰場。時過境遷,小伙子在金戈鐵馬中磨礪得更為剛毅,面對主將被殺、隊伍潰散的爛攤子,年僅23歲的他果斷率領幾十人突襲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一時間小伙子聲名鵲起,名重一時。但辛棄疾忠而被誣,在許多呈送上來的證據面前,他沒有辯解,“英雄已盡中原淚,臣主原無北伐心?!碧斓仉m大,但容不下一個英雄,酒杯雖小,卻能映五湖倦容。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他擦一把淚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8年20期2018-05-26

  • 道咸間詞人對“詞史”特質的自發建構
    之際略添神采的“詞史”之作。[1]這些詞作為后人研究清史提供了可資“論世”的史料,另一方面,就詞學批評來說,此類詞作的出現正是道咸詞人對“詞史”特質的自發構建。一、道咸“詞史”之作的內涵“詩史”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領域的一個專有名詞,第一次把“詩史”當作一個詩學概念來使用的是晚唐的孟棨。宋人詩話中普遍出現“詩史”,并把其創立為一種崇高的詩學理念,敬獻給詩人杜甫。沿著“詩史”的批評思維,在詞學批評領域也出現了“詞史”批評概念。清初的陳維崧首次明確將“詞史”概念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8年4期2018-02-06

  • 淺論李煜詞的主題分類及其詞史地位
    煜詞的主題分類和詞史地位。李煜詞的主題各異,從主題與風格上可大致分描寫宮廷宴飲、奢華生活的;描寫國破后對故國之思故土難離的愁思悲痛與抒發對人、物的離愁別緒等幾種主題??傮w來說,李煜詞作突破了花間詞的窠臼,承上啟下,為宋詞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關鍵詞:李煜 詞 主題 詞史李煜(937年-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李煜于公元961年繼位后尊宋為正統,以年年納貢保平安,直至975年金陵城被宋軍攻破被俘至開封、封違命侯后被宋太宗賜酒毒死于汴京。李煜

    祖國 2018年22期2018-01-10

  • 曾迺敦及其《中國女詞人》
    從斷代角度來觀照詞史發展,1912—1949年間的民國時期,可以說是時間跨度最小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的詞學,既有對晚清四大家所代表的傳統理論的繼承,又有對新文化、新思想的吸收與借鑒,一些學者把進化論等思想引入詞學研究中,產生了一批與傳統詞話迥然不同的詞史類著作,比如胡云翼的《宋詞研究》《中國詞史大綱》,劉毓盤的《詞史》、壽的《詞學講義》等,成為詞學研究的閃光點。在民國詞史著作中,曾迺敦先生的《中國女詞人》,可以說是一部富有時代色彩的專題性詞史。值得一提的是

    古典文學知識 2017年2期2017-03-27

  • 明詞研究新標桿 ——讀余意教授《明代詞史
    讀余意教授《明代詞史》楊傳慶(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一直以來,明詞被認為是中國千年詞史的最低谷,素有“中衰”之論,晚清陳廷焯更是聲稱詞“亡于明”*[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孫克強編:《白雨齋詞話全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163頁。。詞學史上首先站出來維護明詞形象的著名詞學家當是況周頤,他說盡管明詞“誠不足當宋元之續”,但因劉基、夏言、陳子龍、夏完淳、王夫之的存在,就不能說詞亡于明,故“昔人謂詞絕于明,詎持平之論耶?”*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2017-03-11

  • 直擊詞史真相的力作 ——《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評介
    晶?□書評直擊詞史真相的力作 ——《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評介張 晶吉林師范大學的孫艷紅教授雖為后學,但近年來著述頗豐,圍繞詞史方向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帶有個人著作里程碑性質的,當屬《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這部扛鼎之作。該書2014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全書十七章,洋洋53萬言,是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優秀成果。通讀全書,能夠感受到作者用力甚勤,全面梳理了唐宋詞本體特征的發展演變過程。讀來給人視角新穎、體察入微、行文酣暢之感,實為近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12-17

  • 龍榆生的詞史思想與價值お
    韓辰摘要:龍氏的詞史思想是近代史學與傳統詞學相結合的產物。在“一代有一代之音樂制度”、“一代有一代之社會風尚”兩大詞史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上,龍榆生更為客觀、理性地闡釋了“詞”的發展歷程,突破了傳統詞學中“空言標榜”的習氣和拘于“四聲清濁”的“圖譜之學”,為中國近代詞學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關鍵詞:龍榆生;詞史;詞學;近代;史學中圖分類號: I206.5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6)06009205從19世紀中葉開始,西方文明開始大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05-14

  • 論近代閩中詞學
    閩中詞學;特點;詞史意義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4.12一、問題的提出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堪稱近代福建詞學理論的集大成之作,“若以理論的建設來說,晚清重要的詞學論著中,謝章鋌的《賭棋山莊詞話》可說是最不標榜特定宗旨、最不具備流派色彩、也是最難以把握其思想風格者之一”[1]182。也因此前人關于近代閩中詞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上,而對閩中詞學所呈現出的整體理論思想缺乏應有的重視,故本文擬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4-16

  • 吾鄉詞史仗君傳 ——評《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
    10000)吾鄉詞史仗君傳 ——評《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王衛星(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廣州510000)[摘要]吾鄉嶺西詞及詞學在清代發展壯大,后來居上,被譽為千年傳統詞學的結穴之地,是詞學地域研究中繼往開來的重要環節。同鄉李惠玲所著《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通過對清代嶺西四大詞人群的界定及綜合考察,全面系統地梳理了嶺西詞史,是對嶺西詞壇進行整體研究的首部專著。在研究中充分發揮嶺西人研究嶺西詞的優勢,以豐富資料與詳實考證為依托,綜核名實,明辨源流,故能高屋建瓴

    梧州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7

  • 論晚清“詞史”意識的自覺
    00)?論晚清“詞史”意識的自覺周佳慧(吉首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詞史”說自清初被提出后,便一直存在于清代詞學中。起初出現于詞選序言及詞評中。發展到晚清,常州詞派從尊體角度出發,認為詞也應具有干預現實的作用?!?span class="hl">詞史”意識在部分詞人的創作中初露端倪,“詞史”概念卻并未成形。直到周濟借“詩史”概念明確提出“詞史”這一具有確切含義的術語,“詞史”觀念在越來越多的詞人創作中得到體現,詞史概念基本確立?!?span class="hl">詞史”觀念是在特定學術背景下形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6年11期2016-03-07

  • 二十一世紀以來張先詞研究綜述
    對比、接受影響、詞史地位、地域文化等方面。對張先研究史進行梳理,有利于從宏觀上把握其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和影響。宋代;詞壇;張先詞張先(990—1078)是宋代詞壇具有承啟性質的人物。劉毓盤《詞史》云:“永既卒。先獨享老壽。以歌詞聞天下。而協之以雅。蘇軾猶及與之游。故亦好為詞?!盵1](75)宋代詞壇中,張先與柳永齊名,二人對詞體的開拓都做出了不同的貢獻,后人也多將二人進行對比研究。而獨張先高壽,與后來的蘇軾等人交游唱和,并對蘇軾“以詩為詞”的創作產生了極大影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3-03

  • 區域性詞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評許伯卿新著《浙江詞史
    5211)區域性詞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評許伯卿新著《浙江詞史》李建華(寧波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近若干年來,文學地理學研究持續升溫,成果迭出。與此相應,區域文學研究也方興未艾,成為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詞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學研究中的一門顯學,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呈現出繁榮興旺的喜人景象。但遺憾的是,直到2014年上半年,尚未見區域性詞史專著公開出版。因此,許伯卿教授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新近刊行之《浙江詞史》,便具有了填補區域性詞史研究空白的

    中國韻文學刊 2015年2期2015-11-14

  • “一編珠玉存文獻”① ——沈祖棻的“詞史”創作與詞學傳統
    ——沈祖棻的“詞史”創作與詞學傳統黃阿莎(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人文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沈祖棻創作了大量與歷史現實題材有關的詞作,且多用比興寄托的手法。這一風格鮮明的創作特色既與她早年接受的詞學教育有關,也與晚清以來的詞學傳統有關。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沈祖棻亦有所超越,創作出大量獨具特色的“詞史”作品。關于這一點的深入討論,有助于我們理解其詞學思想。沈祖棻;詞史;晚清詞學傳統沈祖棻的《涉江詞》廣受贊譽,但眾人贊譽的著眼點,卻并不一致。如章

    中國韻文學刊 2015年2期2015-11-14

  • 從“詩史”到“詞史”——論杜甫詩史觀對清代詞史觀的影響
    評領域。清代的“詞史”說源于詩史觀,卻又與當時政治及學術生態環境關系密切。結合詩史、詞史的發展軌跡及清代詞史觀與清代學術嬗變關系來考察這一文學、文化現象,對把握清代文學思想史較有意義。一、導論“詩史”是唐宋人對杜甫詩學成就的禮贊,晚唐孟棨《本事詩》首次出現“詩史”之稱:(李白)常出入宮中,恩禮殊厚。竟以疏乞歸。上亦以非廊廟器,優詔罷遣之。后以不羈流落江外,又以永王招禮,累謫于夜郎。及放還,卒于宣城。杜所贈二十韻,備敘其事。讀其文,盡得其故跡。杜逢祿山之難,

    杜甫研究學刊 2015年2期2015-11-14

  • 回蕩百年的悲憤絕唱 ——晚清詞人葉衍蘭、梁鼎芬眼里的甲午戰爭
    、時事入詞——“詞史”的藝術特色及局限(一)詞中的歷史詩詞寫作,無非抒情、敘事、寫景、狀物,作為詩言志的產物,尤以抒情為宗。即令寫景狀物敘事,也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記事寄懷。兩組二十首菩薩蠻以“甲午感事”冠名,若不是如此重大的時事題材,若不是深深刺痛了詞人心靈,以致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詞人斷不至于興起十首組詞的浩繁工程,且與詞友同作,讓詞這個通常只表現小題材,多為“鏤玉雕瓊、裁花剪葉”的文學形式,承擔起重大題材的使命。這是對清初以來詞壇逐漸明朗的“詞史

    心潮詩詞評論 2015年1期2015-11-14

  • 論詞學批評中的“以詩比詞”
    擬,從而對其進行詞史定位的詞論。這其中又有單獨和系統的比擬之別,單個詞人與詩人的比擬,最為突出的是借與重要詩人的比擬以標榜詞人的地位,如江藩跋《詞源》云:“玉田生與白石齊名,詞之有姜張,如詩之有李杜也?!雹庠牟⑽磳@種比擬的原因作任何分析,而純粹是欲借李、杜在詩史上的崇高地位以將姜、張置于詞史的相應位置,表達其強烈的推崇之意。再如吳蔚光《自怡軒詞選序》云:“文極于《左》,詩極于杜,詞極于姜。其余皆不離乎此者?!敝苯咏枧c《左傳》、杜甫的并列關系,將姜夔放在

    江海學刊 2015年2期2015-04-18

  • 詞史流變視野下的黃庭堅詞
    ■郭凌云 程郁綴詞史流變視野下的黃庭堅詞■郭凌云 程郁綴關于黃庭堅詞的評價,在詞史上呈現兩極分化:陳師道、李清照等人對黃庭堅詞多有推崇,陳廷焯等人卻認為黃庭堅于詞“直是門外漢”。若將黃庭堅詞的評價放在詞史發展的坐標中,采用共時性和歷時性的方法,從學習民間文化得與失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觀照,探討黃庭堅詞在詞體雅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更好地了解詞史流變,把度北宋詞壇創作及發展的微妙走向。黃庭堅;俗詞;雅詞;詞史郭凌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北京

    江西社會科學 2015年11期2015-04-14

  • 詞史”意識:蔣春霖、柳永詞比較研究
    摘要:“詞史”這一詞學理論由清代詞論家正式提出,并被清代詞人實踐于創作中。被譚獻稱之為“倚聲家杜老”的蔣春霖在創作中就實踐了這一理論。而“詞史”意識遠在清代之前就出現在詞人詞作中,譚獻在《復堂詞話》中說“耆卿正鋒,以當杜詩”,柳永在詞中所表現的太平盛世,是無意識地體現了“詞史”價值。蔣春霖、柳永詞作中的“詞史”意識表現又有著相似和差異。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200(2015)05-0068-04收稿日期:2014-12-22作者簡介:戴 倩,

    文山學院學報 2015年5期2015-03-20

  • 閱讀《浙江詞史》,欣賞浙詞精彩——兼談解讀作為文學批評
    版社刊行之《浙江詞史》①,是首部成功的區域性通代詞史專著。拜讀《浙江詞史》,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浙江地方文化對詞這一文體的影響,而且可以全面把握浙江詞的發展情況和總體特色。另外,《浙江詞史》重視臚陳代表性作家作品,進行賞析和論證的撰述特色,是解讀式文學批評的又一次成功運用,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茲將筆者研閱該書的幾點體會和認識寫在這里,與同好分享。一、閱讀《浙江詞史》,了解浙江地域文化對浙江詞的深刻影響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同地域的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形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2-22

  • 劉毓盤與民國詞壇
    大中國文學系里‘詞史’這門功課從此再沒有人敢繼續他講下去。這一點,也可證明近代詞學的消沉和先生在詞壇上的地位了?!保?]43這里所說的中國詞壇,指的是民國詞壇。那么,這位劉子庚先生在民國詞壇上到底擁有怎樣的地位呢?劉子庚(1867-1928),名毓盤,字子庚,號噙椒,浙江江山人。生活在晚清民初的劉毓盤,既是一位大學教授,又是一位詞人。1919年9月,劉毓盤至北京,任北京大學教授,所教課程便是詞學、詞史等,又撰寫了《詞史》一書。同時,他又創作了不少詩詞作品,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3-29

  • 宋季詞史作品探討
    濟可能是最早提出詞史概念、指出詞史現象的詞學專家。一、詩史界定詩史、詞史是特定的概念,有著特定的內涵。而要界定“詞史”,就必須先講清“詩史”。古今都有學者將詩史觀念的產生追溯到先秦、孔孟,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詩史概念的正式提出在晚唐。唐末孟棨的《本事詩·高逸》以“當時號為詩史”贊譽杜甫詩[2],給人這樣的印象:似乎把杜詩看作詩史在唐代已成共識,其實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當時”資料,卻僅此一家之言。入宋以后,詩史之說才蔚然成風,這主要表現在對杜甫詩歌的闡釋上,由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3-29

  • 中國韻文研究
    息。劉華民《宋季詞史作品探討》一文頗有創獲,該文對宋季具有“詞史”內涵和所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進行闡釋,提出宋季詞史作品數量雖遠不如詩史,但也卓然可觀,饒有特點。這些論點可補宋代詩詞發展史之闕,甚或可推動詩詞相關理論問題的研究。薛玉坤、羅俊龍《民國詞壇“四聲之爭”鉤沉——以午社詞人為中心》一文探討的問題涉及當今詞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在材料挖掘上有深度,在寫法上又頗有新意。論文從午社詞人切入,通過午社詞人和午社外詞學名流對詞創作中要否嚴守四聲的爭論,來透視他們各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3-29

  • 吳偉業“詞史”觀及其影響*
    念及梅村詞本身在詞史上的貢獻并無足夠重視。事實上,梅村詞在清代曾一再被推為本朝詞家之“冠冕”。其詞學觀念與創作實踐,對清代“詞史”觀的確立與后世“詞史”創作具有開山之功和深遠影響,有力地推動了明末清初詞風的轉變。本文擬從吳偉業的詞學觀念、創作實踐、影響與傳播三個方面,論述他在清代“詞史”觀形成發展過程中的貢獻,以及對后世“詞史”創作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一、 吳偉業“詞史”觀內涵在明朝滅亡以前,吳偉業與當時多數詞人一樣,以詞為“艷科”,創作了大量纏綿悱惻的艷情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5期2014-03-12

  • 南宋“詞史”意識的自覺
    10032)一“詞史”是清代詞人在傳統詩學啟發下提出的一個詞學話語。清代詞人在推尊詞體的運動中,逐步豐富和確立了“詞史”的概念,其目的是去除詞的娛賓遣興、閑居鼓吹的娛樂功能,將詞提升至與詩相同的文學表達地位。清人關于“詞史”的定位,其著眼點不在于詞從情境上去接近詩,而在于肯定詞與詩同樣有著“筆補史闕”的社會功能。明清易代之際,陳子龍、夏完淳等詞人面對山河之變,已有以史實入詞、以詞紀事的傾向,是詞人自覺的將“詞史”意識運用到創作中。清初陳維崧萌生出較為明確的

    中國韻文學刊 2013年1期2013-11-14

  • 詹安泰“詞選研究”的學術意義
    野、深厚的積淀、詞史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試述詹安泰之于詞選研究的學術意義?!稄乃稳说奈宀吭~選中所看到的一些問題》一文最早于1958年發表在《光明日報》文學遺產???47期上,后收入吳承學、彭玉平師編撰的《詹安泰文集》中。這是較早出現的關于唐宋詞選本綜合研究的專題論文,“是將詞選進行比較和綜合研究的一個成功嘗試”。該文以曾 的《樂府雅詞》、黃 的《花庵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和《中興以來絕妙詞選》、趙聞禮的《陽春白雪》、周密的《絕妙好詞》這五部現存的宋人詞選為研

    名作欣賞 2013年12期2013-08-15

  • 近百年詞經眼文獻概說
    不得不在進入百年詞史敘述之前對文獻進行一點粗略的分類敘說:總集類??偧糠謶淄剖┳h對先生的《當代詞綜》(以下簡稱“施選”)。早在1976年,施議對即已萌生了編選一部《當代詞綜》的想法,“擬將清季四大詞人之后名家代表作匯為一編,以補詞史之闕,并作為當代人讀詞、品詞、填詞的參考書”②。在夏承燾、吳世昌、黃壽祺等先生的支持下,1983年春,該書正式向海內外詞壇名家征稿。1988年,全書竣事,共選作者三百馀家,作品三千馀首。是編采擇廣博,揀選精當,足可稱保存一代

    新文學評論 2012年2期2012-12-18

  • 晚清“詞史”意識與詞論建構及創作的關系
    0250)晚清“詞史”意識與詞論建構及創作的關系于廣杰1,2,蘇 濤2(1. 河北大學 古籍整理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2;2. 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天津 300250)“詞史”意識的形成源于風雅精神和詩敎傳統,與“史詩”創作遙相呼應。這種詞脫離傳統的“情愛”題材,用詞體特有的格調意趣、抒情方式、語言風格反映社會現實、歷史事件,表現士人的歷史責任感和政治擔當精神,從而使詞這種文學體裁與詩歌合流,尤其在晚清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詞史”創作的潮流。在梳理詩史與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1期2012-02-15

  • 謝章鋌詞及詞學研究綜述
    的詞及詞學在清代詞史及詞學史上可分得重要一席。近年來關于他的專論文章逐漸增多,研究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成績斐然。但是,仍有諸多方面尚需進一步認識和討論。本文擬分段、分類對謝章鋌研究現狀加以述評。一 謝章鋌詞及詞學文獻的整理謝章鋌的詞學文獻較為豐富。其詞集名《酒邊詞》,共八卷,收詞405首。另《聚紅榭雅集詞》六卷收其詞85首?!顿€棋山莊余集》附詞3首。另據陳慶元先生主編《謝章鋌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收其軼詞28首(含一殘句),現存詞作共計521首

    中國韻文學刊 2011年4期2011-11-20

  • 黃昇“以選為史”與當代編輯的學術使命
    作品為中心的唐宋詞史。雖然由于一些客觀因素,《花庵詞選》也存在若干詞作品鑒失衡、考訂不精的缺點,但其“以選代史”的編輯實踐對當代編輯提升編輯藝術、增強學術使命感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黃昇;《花庵詞選》;以選代史;編輯如同其它類型的文學選本,詞選具有網羅放佚的文獻學功能,也在刪汰繁蕪之際起到衡鑒評騭的作用。而且,詞選還能通過所選詞作,反映出歷史文化的基本風貌,即“選詞所以存詞,其即所以存經存史也夫?!盵1]此外,在缺乏體大思精的詞史著作的古代,詞選還起到了構建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11期2011-04-08

  • 詞的音樂性:詞史教學中應該加強的內容
    0)詞的音樂性:詞史教學中應該加強的內容朱大銀(巢湖學院中文系,安徽 巢湖 238000)詞是音樂文學,既有文學性又具有音樂性。在詞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說明詞的文學性,還要多聯系詞的音樂性,加強詞的音樂性教學;尤其從詞的音樂性入手來解釋詞學現象,可以幫助學生對詞史、詞作家、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文學史;詞;音樂性詞是音樂文學,這是常識。詞的音樂性是指詞的可入樂性,即詞是可以唱的,同時,詞的音樂性還包括詞的押韻、句式、結構等方面應該符合歌唱需要這一特征;詞的文

    巢湖學院學報 2010年2期2010-08-15

  • 試評析李清照的《詞論》
    》不僅對她之前的詞史做出了系統準確的總結,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理論主張,扶正了詞在文學史的地位,而且還提出了在詞創上語言要協于音律、結構完整、藝術手法有鋪敘、精神格調高雅、典重的理論主張,為中國古代詞藝理論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对~論》既有其局限性又有進步性。關鍵詞:李清照 《詞論》李清照作為我國詞壇上一位杰出的女詞人,她的論文《詞論》不僅對她之前的詞史做出了系統準確的總結,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理論主張,扶正了詞在文學史的地位,而且還提出了在詞創上語言要協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3期2009-06-04

  • 秦觀詞在現當代的接受
    有很高的成就,在詞史上有承前肩后的重要作用。傳播是秦詞走向讀者從而實現其藝術生命的一個重要環節,秦觀的詞史地位也主要是在傳播的歷史進程中逐步確立和凝定的。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學思潮下,秦觀的歷史地位被文學史著作評價不盡相同。20世紀30年代有幾本文學史比較有影響,曾毅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出版于1931年,將宋詞分為南北二派,重點評述歐陽修詞,對柳永也有較高的評價,對秦觀的評論則是一筆帶過,只是說:“時人多以秦七詞情韻兼勝,清運婉約為工?!眲⒋蠼芩幍摹吨袊?/div>

    科教導刊 2009年24期2009-05-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