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體詩

  • 錢鍾書舊體詩作的現實價值
    文以錢鍾書全部舊體詩為研究對象,論述其思想與藝術,闡述錢鍾書的獨特思想、學者性格和藝術經驗以及詩心所在,從而確定這些作品在當今社會的存在價值。[關鍵詞]錢鍾書;舊體詩;詩學;槐聚詩存[作者簡介]劉玉凱(1946-),男,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保定 017002)。錢鍾書一生寫過的詩大約有400多首,全為舊體詩。這個數字包括了他的《槐聚詩存》和集外詩。他年輕時自費出版過詩集,已經成為難尋珍本,他自己沒有編過詩的全集,現在坊間流行的是他的《槐聚詩存》,其余可惜大

    關東學刊 2023年4期2023-12-05

  • 以《詩刊》為例淺述舊體詩詞的當代命運
    的瑰寶,而新、舊體詩(詞)則在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中產生了二元對立的現象。兩者在文體上存在著明顯的對立,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鴻溝。盡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董必武、聶紺弩等人的舊體詩詞被認可,但從總體上看,舊體詩詞的復蘇與發展得益于多個因素。首先,社會對傳統文化和國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強,這為舊體詩詞提供了廣闊的土壤。其次,網絡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信息傳播更加便捷,為舊體詩詞的推廣和傳承提供了新平臺。最后,在教育領域中對古代文

    名家名作 2023年19期2023-11-13

  • 舊體詩詞的當代命運 ——以《詩刊》為例
    、引言近年來,舊體詩詞研究逐漸成為熱點,研究成果碩果累累。眾多研究成果之中,個案研究與舊體詩詞入史問題研究較多,回到歷史現場,在報刊上從傳播視角研究舊體詩詞文體命運的成果還比較少。受語言工具所限,舊體詩詞自現代文學開端就被打上“舊”的標簽驅逐出新文學的行列,舊體詩的“非法”性甚至延續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然而隨著《詩刊》創辦與領導人舊體詩詞的發表,區分新舊文學的標準由只看形式擴大到兼顧內容,舊體詩詞在此背景下才獲得呼吸,取得了本該有的“合法性”地位。本

    名家名作 2023年7期2023-09-01

  • 舊體詩一二
    界與出版界。寫舊體詩的人也多了起來。舊體詩借助報刊、網絡等媒體廣為傳播,成為讀者的一大看點。雖然這是一件讓人欣喜的現象,但是好的舊體詩少見,大部分屬于“老干體”。于是“老干體”便成了人們批評目前舊體詩的一個常用概念。舊體詩是指自晚清詩人黃遵憲后一百多年來,用古代詩人常用的古體形式、近體形式、詞曲形式創作的詩詞,也就是“舊瓶裝新酒”。這里有必要指出:古體詩不是泛指古代人寫的詩,而是指格律體出現之前寫的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有人把古代人寫的詩統稱為古

    書屋 2023年6期2023-06-21

  • 新舊的鉤沉與嬗變:論魯迅的舊體詩創作
    容摘要:魯迅的舊體詩創作和他所處的年代一樣,呈現出較為典型的過渡時期特征,因此不免雜糅古典與現代氣質,意象的選擇與詩歌的形式均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傳統。魯迅又結合新文學的發展以及近代以來對“現代性”“民族性”的追求,突破了傳統士大夫的批判層面,將批判的視角落在“人”身上。在新與舊的鉤沉中突破了文體的限制,從內容與詩歌的形式,和雜文“同聲歌唱”,舊體詩具有“雜文化”的特點。關鍵詞:魯迅 舊體詩 “新舊” “雜文化”在魯迅作品的研究領域,相比于雜文,散文集《朝花

    文學教育 2023年5期2023-05-26

  • “新時代組詩”:新舊詩融合的一條重要路徑
    主體與主潮,但舊體詩的存在與復興也是另一條重要的線索,形成了不可忽略的一種文學界面。1949年以后,中國各大詩刊發表的作品也是以新詩為主要對象,舊體詩似乎只是作為陪襯或附錄,但在國家層面也還批準出版了一些專門的舊體詩刊,如《東坡赤壁詩詞》《心潮詩詞》等;同時,人們在報紙上也能時不時地發現有專門的舊體詩詞專欄。在2021年,中國學界還發生了舊體詩是不是可以入史的討論。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討論,就是因為近百年來創作的舊體詩詞沒有入史,而這里所謂的“史”,就是指正統

    星星·散文詩 2023年2期2023-04-15

  • 郁達夫南洋時期舊體詩研究
    郁達夫 南洋 舊體詩郁達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位作家。他于1938年底應邀前往新加坡任《星洲日報》編輯,并任《華僑周報》主編,在新加坡生活近四年。1942年2月初,日軍逼近新加坡,郁達夫、王任叔(巴人)、胡愈之等一批中國作家逃離新加坡,流亡至蘇門答臘島避難。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郁達夫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郁達夫自1938年底抵達新加坡至1945年8月在蘇島犧牲,在南洋生活了將近七年。這七年間,郁達夫創作了許多政論文、散文隨筆、詩詞。文以言志載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新世紀“舊體詩詞熱”的冷思考
    。這是我對中國舊體詩的基本看法?!?span class="hl">舊體詩”這個概念,顯然不會出現在只有文言詩歌創作的語境中,只會出現在有了與之有本質差異的新的形式出現之后,也就是在受到現代西方文化和文學影響的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之后。1918 年夏,任鴻雋在與《新青年》雜志同仁的通信中說道:“公等做新體詩,一面要詩意好,一面還要詩調好,一人的精神分作兩用,恐怕有顧此失彼之慮,若用舊體舊調,便可把全副精神用在詩意一方面,豈不于創造一方面更有希望呢?”①任鴻雋:《新文學問題之討論》,《新青年》

    東吳學術 2022年5期2022-03-23

  • 新詩和舊體詩分工互助的有益探索
    既寫新詩,也寫舊體詩,還樂于把舊體詩翻譯成新詩。他的多方面寫作實踐又一次證明:舊體詩追求偏于靜態的意境,不適于展示心理流程;舊體詩遵循的是在古漢語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精致而嚴格的外在格律(包括句式、平仄、韻腳、對仗等等),難以體現現代漢語的韻味。新詩注重意象的流動,適于展示心理流程;新詩遵循的是以情緒的抑揚頓挫為基礎的內在律,可以發揮現代漢語的特長,而較難在精煉含蓄的境界上與舊體詩精品媲美??梢娦略姾?span class="hl">舊體詩既可以分工并存,又需要相互幫助,取長補短。關鍵詞:舊體

    百家評論 2021年4期2021-10-23

  • 詩詞的現代性
    論是新體詩還是舊體詩,只要踩上這個時代的節拍,就具有現代性。對詩詞的現代性,目前的爭論還主要是在表現形式上,是源于“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束縛,將批判精神用到極端化,完全與舊世界割裂。但實際上,只要這份文化存在,就不可能將傳統全部格式化,用一個全新的系統來取代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才能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文化模式。海納百川、兼收并蓄,才能實現百花齊放。對于詩詞來說,新體詩不要將舊體詩邊緣化,舊體詩也不要排斥新體詩。舊體詩有一種

    心潮詩詞評論 2020年12期2020-11-18

  • 郁達夫舊體詩研究綜述
    說的知名度遠在舊體詩詞之上,但實質上其詩詞素養在現代文學家中亦是可圈可點,與魯迅、田漢并稱為現代文學史上舊體詩詞三大家。因此,研究郁達夫的舊體詩創作是全面了解郁達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思想內涵、藝術特色、詩學淵源三個方面對郁達夫的舊體詩進行分析綜述。關鍵詞:郁達夫;舊體詩;思想內涵;藝術特色;詩學淵源“舊體詩”又稱“舊詩”,是為了區別“五四”文學革命時期誕生的白話新詩而產生的一個概念,主要指現代文人在“五四”之后所創作的古典詩詞。值得注意的是,舊

    青年文學家 2020年11期2020-06-08

  • 郁達夫舊體詩研究綜述
    說的知名度遠在舊體詩詞之上,但實質上其詩詞素養在現代文學家中亦是可圈可點,與魯迅、田漢并稱為現代文學史上舊體詩詞三大家。因此,研究郁達夫的舊體詩創作是全面了解郁達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思想內涵、藝術特色、詩學淵源三個方面對郁達夫的舊體詩進行分析綜述。關鍵詞:郁達夫;舊體詩;思想內涵;藝術特色;詩學淵源“舊體詩”又稱“舊詩”,是為了區別“五四”文學革命時期誕生的白話新詩而產生的一個概念,主要指現代文人在“五四”之后所創作的古典詩詞。值得注意的是,舊

    青年文學家 2020年15期2020-05-13

  • “言說”與“傾聽”
    摘 要:魯迅舊體詩中關于“言說”悖論的書寫伴隨其人生經歷的跌宕,也昭示著風雨如晦的時代氛圍。詩人試圖以“無聲”消解外界嘈雜的攻擊聲,詩中的“寂靜”指向參透“言說”本質后的自足與坦蕩。夜闌人靜中的“傾聽者”則是抒情主人公的另一重姿態,魯迅渴望長夜的終結,執著地期待著一個民族發出真正的屬于自己的聲音。關鍵詞:魯迅 舊體詩 言說引言相較于魯迅的小說、散文和雜文,舊體詩所受到的關注一向較少。魯迅本人也不大熱衷于舊體詩創作,他曾在《集外集·序言》 中說:“我其實是不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舊體詩對比創作研究與實踐
    較少的事實,以舊體詩創作為切入點,先對前人對比創作實踐進行研究闡述和舉例,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命題作詩形式的對比創作,在此基礎上介紹了自身對比創作實踐經驗和創作實例,最后簡要總結并為后續進一步研究和對比創作推薦方向。關鍵詞 人工智能 對比創作 傳統文化 舊體詩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1相關研究背景在文藝研究領域對比研究是一種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文學領域的不同文化、不同語種之間的對比研究,中文研究領域的古文、白話文對比研究,再如音樂領域的民族器樂與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30期2019-12-12

  • 聶紺弩舊體詩的獨在與精神堅守
    作為“紺弩體”舊體詩創作大家,聶紺弩獨到的舊體詩創作為舊體詩體式注入了新型的詞類與樣式,且學術界將視野放置于聶紺弩舊體詩創作方面的研究為數眾多。本文試圖從“史”與“實”之間的鉤沉為研究路向,因此在著重關注史料、史實的前提之下也將聶紺弩的創作及其在創作中的思想動態和精神走向作為主要考察對象,探究聶紺弩舊體詩創作的思想游離與存在場域。關鍵詞:舊體詩;創作身份;精神走向中圖分類號:I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0

    今傳媒 2019年10期2019-11-11

  • 俯首甘為孺子牛
    摘?要:魯迅的舊體詩,大體上可劃分為刻意之作和隨意之作兩大部分??桃庵鞫喑捎谠缙?,隨意之作相較前者為晚。開宗明義,刻意之作多講究格律、對仗和結構布局,內容上也受屈原詩賦的影響,正襟危坐,氣勢奪人。至于隨意之作,雖然隨意,但卻語驚四座。魯迅隨的意,有兩層含義:一是正面傾吐,一是客觀刺激。所謂:刻意隨意并不能截然分開,只能大體區分,刻意中也有隨意之筆,隨意中也有刻意之思,魯迅所作的詩,絕大部分是抒情詩。大智若愚豈止篇,風花雪月閬無緣。黃泉識否東風面,萬紫千紅

    考試周刊 2019年54期2019-08-11

  • 近十年(2006—2016)舊體詩詞研究綜述
    今天無論是寫作舊體詩詞的隊伍還是詩詞刊物,都可謂蔚為大觀。據《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5)》統計,截至2015年,全國以舊體詩詞創作為主的社團有近700個,而以刊載舊體詩詞為主的刊物(包括僅做交流之用和全國公開發行的刊物)已不下600余種。[1]需要說明的是,對詩詞冠以“舊體”之謂,原是五四時期新文化倡導者們對古典詩詞帶有一定貶義的稱呼,以便與白話詩之“新”相區分。時移世變,今天“舊體詩詞”這一稱謂已不再帶有貶義,同時其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作為“傳統

    滁州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3-21

  • 新世紀以降郭沫若舊體詩詞研究綜述
    也創作了大量的舊體詩詞。20世紀80年代以后,對郭沫若的研究雖持續不斷,但一度有沉寂之勢。新世紀以來,郭沫若研究出現了許多新的動向,對郭沫若舊體詩詞的研究即是取得明顯進展的一個方面。相關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史料發掘、佚文的搜集;二是史料與人物關系探微,包括人物與詩歌的關系、詩歌與歷史事實的關系等;三是舊體詩詞的解讀以及賞析。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對新世紀以降郭沫若舊體詩詞研究進行綜述性的概括,以期為學者研究提供更多便利。一、關于舊體詩詞的搜集整理郭沫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2-15

  • 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平議
    詩詞便只能以“舊體詩詞”的名義而存在??梢哉f,五四以后中國“舊體詩詞”實際上是和“新詩”如影隨形地共存著的,沒有“新詩”就沒有所謂“舊體詩詞”,反之亦然。近百年來,“新詩”已然成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主體,而“舊體詩詞”卻始終在主流文學史中付諸闕如。事實上,“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史”已經構成了一個綿延不絕的詩歌史段落。歷史表明:“新詩”并沒有“戰勝”所謂“舊體詩詞”,“舊體詩詞”不僅沒有衰亡,而且一直在堅韌地存活著,并且在新世紀的傳統文化熱潮中日漸引起社

    中華書畫家 2019年10期2019-01-12

  • 沈祖棻文學創作歷程簡論
    歷史小說、詞,舊體詩歌、書信和文學評論等為主要創作形式,體現了沈祖棻不同時期的審美追求。關鍵詞:沈祖棻 新詩 歷史小說 詞 舊體詩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084-02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別字紫曼,筆名絳燕、蘇珂,祖籍浙江海鹽,生于江蘇蘇州。曾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等知名學府學習國學文化,是我國現當代優秀的詞人、詩人、文學家、文論家。與著名文學教授程千帆先生

    現代交際 2018年16期2018-11-26

  • 詩的補課
    詩,指的是古典舊體詩。想想,除小學在語文課本里學過“床前明月光”和“鋤禾日當午”幾首有限的古詩之外,第一次讀舊體詩的詩集,是讀初一的時候。我從同學那里借了一本《千家詩》,是那種清末民初的舊版書,發黃的薄薄馬蓮紙,豎行排印,每一頁的上端,都有一幅木刻古畫,它讓我對舊體詩著迷。我用一個寫作業的田格本,把這本《千家詩》從頭到尾抄了一遍。到現在還記得抄寫的第一首詩是:“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蹦菚r候,每天在一張小紙片上抄一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1期2018-03-07

  • 現代期刊的舊體詩生態場域透析(1917-1927)*
    周軍現代期刊的舊體詩生態場域透析(1917-1927)周軍新文學發生之后舊體詩的生存形態并非“江河日下”漸成學界共識。眾所周知,現代生活是以現代期刊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考察新文學第一個十年舊體詩在現代期刊的傳播情況,有助于去除對舊體詩文學史位置的誤解。通過相關史料的探查,不難發現,舊體詩不僅沒有消退,相反呈現出了新的活力,一方面,現代生活的日新月異與傳統詩學的表達訴求給舊體詩帶來了巨大壓力,而另一方面新舊“對峙”的刺激以及市場的需求又為舊體詩的發展帶來了新的

    文學與文化 2017年2期2017-11-14

  • 文人的黃昏
    0年,是徐燕謀舊體詩寫作較活躍的時期,他創作的舊體詩打上了這一時期特有的歷史烙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詩歌表達由個體小我走向集體大我,二是詩歌形式的變與不變。[關鍵詞]徐燕謀;孫大雨;批判;舊體詩;晚年[作者簡介]劉軍(1979—),男,文學博士,昆山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昆山215300)。徐燕謀,名承謨,1906年生于江蘇省昆山縣(今昆山市)。8歲時隨父母遷居蘇州,15歲考入桃塢中學(今蘇州四中)。1924年考入上海圣約翰大學(今華東政法大學),192

    關東學刊 2017年10期2017-05-30

  • 《吳宓詩話》對舊體詩的新變
    《吳宓詩話》對舊體詩所做出的改變,讓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學及舊體詩歌有一全新的認識,使傳統文學的精髓得以體現。關鍵詞:《吳宓詩話》;舊體詩;新變作者簡介:黃菁(1989-),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文學碩士,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文藝學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文化與文論。[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011922年,以吳宓為代表的學衡派對新文化運動中對舊體詩的過激言論提出批評,他

    青年文學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中華詩詞》的詩論與新時期舊體詩詞文體地位的重申
    的詩論與新時期舊體詩詞文體地位的重申⊙戴 勇[南昌師范學院中文系, 南昌 330030]舊體詩詞文體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文體,其在中國古代文學場域中占據著強勢的文體地位。不過,自“五四”文學革命以降,由于新詩的崛起,舊體詩詞強勢的文體地位受到嚴峻挑戰。進入新時期尤其是世紀之交國學熱潮來襲之時,舊體詩詞文體再次成為人們討論創作的熱點,《中華詩詞》雜志刊載的詩論為舊體詩詞文體在新時期的重申居功至偉?!吨腥A詩詞》 詩論 舊體詩詞文體 重申漢民族文學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名作欣賞 2017年11期2017-01-28

  • 新文學家舊體詩寫作中的矛盾心態
    仲凡?新文學家舊體詩寫作中的矛盾心態李仲凡現當代文學史上,相當多的新文學家寫作舊體詩,其中有些人如魯迅、郁達夫、田漢等的舊體詩還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新文學家的舊體詩創作普遍伴隨著一種非常復雜的矛盾心態,值得特別關注。他們一面創作舊體詩,一面又認為舊體詩的文學價值不如新詩,常常把舊體詩當作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文體,甚至為他們的舊體詩寫作感到不安或自責。聶紺弩有一段描述他寫作舊體詩的矛盾心態的話:“平生每笑魯、郭、茅、達……一面反對文言,一面作舊詩,自詡平生未如此

    詩潮 2016年1期2016-12-08

  •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錢鍾書先生的舊體詩《此心》試賞
    —錢鍾書先生的舊體詩《此心》試賞廣東|傅修海摘 要:本文是對錢鍾書舊體詩《此心》的賞析。錢鍾書的《此心》詩,寫出了其“此心”的瞬間波瀾、心靈風暴。短短四聯八句,足以道出他人生整整一圈的靈魂旅程。其情悲憫,其思博大,蒼涼之感油然而生。關鍵詞:錢鍾書《此心》舊體詩傷春傷別昔曾經,木石吳兒漸懺情。七孔塞茅且渾沌,三星鉤月不分明。聞吹夜笛魂猶警,看動風幡意自平。漫說此中難測地,好憑心畫驗心聲。(錢鍾書:《此心》,1936年)錢鍾書先生以“此心”為題寫詩,蘊涵極深。

    名作欣賞 2016年13期2016-03-13

  • 舊體詩創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素質教育的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評價研究”(JG12029)成果。
    □李先虎?舊體詩創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本文為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素質教育的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評價研究”(JG12029)成果?!趵钕然⒄赫Z文素養包括知識技能和人文素養兩個層面,古詩詞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而當下古詩詞教學局限于知識學習和藝術欣賞,這種詩教的弱化勢必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舊體詩創作,可充分發揮詩教在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中的作用。關鍵詞:語文素養;舊體詩;古詩詞教學“語文素養

    學語文 2016年1期2016-03-02

  • 聞一多新詩理論的正名舊詩傾向
    筑美,必然導致舊體詩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憑著對祖國深沉的愛,再加上對西方有關格律和形式詩論的有意剪裁式借鑒,不難看出他在有意無意中重新喚醒了中國古老詩歌的魅力,找到古典詩歌和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所在。關鍵詞:新詩理論;聞一多;舊體詩;新詩從晚清到五四,從黃遵憲、梁啟超到胡適,從“詩界革命”到“新詩革命”,詩歌一直以來都是站在中國人圖強變革的最前沿,詩歌蛻變的過程印刻著國人擺脫落后圖強復興的心路歷程。中國新詩經歷了新名詞、新意境、新語言、新思想、新道德等等階段

    唐山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2-13

  • 淺論馮沅君抗戰期間的舊體詩
    沅君抗戰期間的舊體詩靳曉岳(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長春130000)【摘要】馮沅君作為著名的女作家和古典文學領域卓有成就的女學者,一直受到文學愛好者和專業研究者的關注。但人們對于馮沅君的關注大多集中在小說和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而馮沅君的舊體詩創作同樣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可觀之處,尤其是其抗戰期間的詩作“或悲、或歡、或怒、或嘲”,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的境遇、心態、思想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這無論是對于全面了解馮沅君本人,還是研究其其它體裁的文學作品都是有所幫助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5期2016-02-01

  • 時國炎《現代意識與20世紀上半期新文學家舊體詩
    上半期新文學家舊體詩》主要以現代意識為研究理論基點,以20世紀上半期新文學家舊體詩創作現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新文學家舊體詩中豐富的現代意識類型之分析,為進一步探索20世紀上半期新文學家的內在心靈世界提供一種新文學史敘述之外的全新研究視角。全書主體以魯迅、郁達夫、朱自清、王統照、郭沫若、胡風、老舍及田漢等新文學大家的舊體詩創作為典范研究對象,從新文學家舊體詩之研究基礎與視角、新文學家舊體詩之創作動因、新文學家舊體詩現代意識類型及新文學家舊體詩“入史”之可能性

    詩潮 2015年10期2015-12-22

  • 詩的補課
    詩,指的是古典舊體詩。想想,除小學在語文課本里學過“床前明月光”和“鋤禾日當午”幾首有限的古詩之外,第一次讀舊體詩的詩集,是讀初一的時候。我從同學那里借了一本《千家詩》,是那種清末民初的舊版書,發黃的薄薄馬蓮紙,豎行排印,每一頁的上端,都有一幅木刻古畫。它讓我對舊體詩著迷,我用一個寫作業的田格本,把這本《千家詩》從頭到尾抄了一遍。到現在還記得抄寫的第一首詩是:“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蹦菚r候,每天在一張小紙片上抄一

    小品文選刊 2015年12期2015-12-15

  • 略談新時期以來舊體詩詞入史問題之討論
    略談新時期以來舊體詩詞入史問題之討論◆ 辜學超由于“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激進主義的進化論的文學史觀,20世紀舊體詩詞長期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各類文學史鮮有提及。然而,在“天演”、“物競”、“淘汰”等文學史觀的沖擊之下,舊體詩詞其實并未被徹底消滅,反而延脈發展,并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舊體詩詞創作群體覆蓋面極廣,不僅有“箋殘墨剩漫抒情”的舊學文人,也有“勒馬回韁寫舊詩”的新文學家,更有“落花時節讀華章”的政治人物??芍^風騷卓絕,洋洋大觀。事實上,自從晚清詩界革命

    新文學評論 2015年4期2015-11-14

  • 舊體詩詞在當代的艱難復興 ———1957 年前后舊體詩詞創作語境考察
    ◆ 張 安舊體詩詞在當代的艱難復興 ———1957 年前后舊體詩詞創作語境考察◆ 張安以追求文學現代性為精神指歸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不僅使得傳統古典詩詞喪失了自身的文學神性,同時亦使得其文學史的正統地位被邊緣化。而且,囿于以“陽春白雪”為精神內核的舊體詩詞傳統與“解放區”文藝大眾化詩學傳統的格格不入,古典詩詞在文學史上的“非法性”地位,更是一直延續到了新中國成立。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7年,新中國的第一個全國性詩歌雜志《詩刊》,卻耐人尋味地刊發了毛

    新文學評論 2015年4期2015-09-06

  • 民國以降舊體詩詞媒介傳播與舊體詩詞文體的命運
    關于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研究的話題,學界已有不少的著述,所取得的成果也近乎碩果累累。(1)但這些著述要么是從文學史的角度,把民國以降的舊體詩詞創作現象從遮蔽的歷史地表中挖掘出來;要么以內部研究的方式研究不同詩人群體的舊體詩詞創作,比如新文學家或現代學人的舊體詩詞創作之類。然而眾多研究卻鮮有從現代傳播視角透視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創作現象的。本文試圖以現代中國的傳播媒介與舊體詩詞文體的關系為中心,主要以民國以降的文學期刊為視角,考查舊體詩詞在百年中國不同時期的文體

    文藝爭鳴 2015年4期2015-05-12

  • 當代舊體詩詞研究述評*
    0275)當代舊體詩詞研究述評*彭敏哲(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廣州510275)當代舊體詩詞研究主要集中在“舊體詩詞”名稱及格律問題探討、舊體詩詞的價值認識、當代舊體詩人個案及群體研究等幾個方面,其成果豐富,角度多元,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當代舊體詩詞;名稱及格律;詩詞價值;個案研究;群體研究“舊體詩詞”這個稱呼是與“新詩”對舉的,在“新詩”的光芒下,舊體詩詞的創作和研究一直比較邊緣。當代舊體詩詞,是指建國以后(1949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3-17

  • 蕭軍1950—1970年代舊體詩中的自我修辭
    作了數量可觀的舊體詩,他在這些舊體詩中呈現出或隱含著多重自我身份及其修辭意圖。這主要表現為隱士、國士和傳道者三種自我身份,而這三種自我身份的文學建構意在實現對“邊緣人”、“待罪之人”等現實身份的修辭性轉換,以期接通意識形態話語所許可的合法身份。這三種身份彼此聯系、貫穿始終,體現了詩人蕭軍重建自我歷史的心理訴求,以及他與意識形態話語之間復雜、隱秘的互動關系。關鍵詞:蕭軍;舊體詩;自我修辭;隱士;國士;傳道者中圖分類號:1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江漢論壇 2014年9期2015-01-30

  • 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平議
    詩詞便只能以“舊體詩詞”的名義而存在??梢哉f,五四以后中國“舊體詩詞”實際上是和“新詩”如影隨形地共存著的,沒有“新詩”就沒有所謂“舊體詩詞”,反之亦然。近百年來,“新詩”已然成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主體,而“舊體詩詞”卻始終在主流文學史中付諸闕如。事實上,“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史”已經構成了一個綿延不絕的詩歌史段落。歷史表明:“新詩”并沒有“戰勝”所謂“舊體詩詞”,“舊體詩詞”不僅沒有死亡,而且一直在堅韌地存活著,并且在新世紀的傳統文化熱潮中日漸引起社

    文藝論壇 2014年20期2014-08-15

  • 冠名“文言詩詞”如何
    退休后喜歡寫些舊體詩詞,送人娛樂不算,還多次塞給媒體要求發表。遺憾的是,該退休官員所寫的舊體詩詞,雖冠以五言七律、[西江月]、[清平樂]之類格律詩詞名稱,但“文縐縐”的字里行間,這些格律詩詞卻完全不講格律規矩,例如其“七律”,二、四、六位置上文字雖勉強押韻,但對仗、比興等全無;而有些所填之詞,僅字數上相同,音韻、四聲等是完全不講究的。自從新文化運動興起后,舊體詩詞的創作就一直走著下坡路,五六十年代時,有毛澤東、董必武、柳亞子等老一代革命家及文人老先生們能寫

    上海采風月刊 2014年7期2014-08-15

  • 論聶紺弩舊體詩詞的“新”與“美”
    小說、雜文和新舊體詩等31種。早年聶紺弩以雜文聞名于世,被夏衍贊為魯迅以后第一人。晚年尤工舊體詩創作,其名聲超過了雜文,聶紺弩舊體詩整體的特點是以雜文入詩,辛辣幽默,冷峻風趣,于平靜中見深沉,從微笑中看淚眼,備受讀者歡迎,也被人稱之為“紺弩體”或“雜文體”,其共著有舊體詩詞640余首。一、聶紺弩舊體詩詞的文學梳理作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的聶紺弩,不僅從事新文學創作,舊體詩詞寫作也多有篇什,是中國現代舊體文學寫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收在《散宜生詩》(人民

    名作欣賞 2014年2期2014-07-13

  • 詩壇的另一道景觀 ——從兩部《河南當代詩詞選》出版所想到的
    為詩壇的主流,舊體詩詞逐漸被邊緣化。邊緣化與退出歷史是兩回事。一百年來,舊體詩詞不但未退出歷史,而且產生了不朽的詩人和詩篇?,F代文學史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新文學與新詩的開拓者,都有舊體詩傳世,而有的人以新詩始卻以舊體詩終。前者有周氏兄弟、郭沫若、郁達夫、茅盾、老舍等;后者有沈尹默、聞一多、聶紺弩等。沈尹默是最早的新詩開拓者之一,也是一顆耀眼的流星,中晚年只寫舊體詩。聞一多早年有傳誦一時的新詩集《紅燭》和《死水》,在他系統閱讀和研究了唐詩后,也嘗試寫舊體詩

    博覽群書 2014年5期2014-03-03

  • “母語的力量是足夠強大的”
    構,主要工作是舊體詩詞的研究、創作、評鑒和對外交流,旨在繁榮和發展優秀的中華傳統詩詞文化。沈念:對舊體詩詞的研究和重視,自然會促進其繁榮發展。我留意到,幾年前,像純文學期刊《芙蓉》、《黃河文學》,如今還有《詩刊》、《詩潮》等刊物都辟有版面刊發舊體詩詞和評論。舊體詩詞被主流文學刊物所關注,說明中華民族的這一文化瑰寶在當下沒有消亡而是被激活,您認為其意義何在?蔡世平:我是在2003年開始寫作“當代舊體詞”的,這之前主要是寫散文。正因為我有兩方面的寫作經歷,既沒

    湖南文學 2011年12期2011-07-26

  • 勸君莫奏前朝曲 且聽新翻楊柳枝 ——也談現代舊體詩
    品也被命名為“舊體詩詞”而被打入文學研究及文學史的冷宮。然而,當我們回顧現代舊體詩詞(“現代舊體詩詞”這個名稱似乎不太準確,但人們還沒有找到一個更恰當的名稱,故暫用之)的百年歷程時,這段歷史卻并不像我們表面所看到和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有些問題引起我們的關注。一、現代舊體詩詞何以“打不倒”考察舊體詩詞的歷史命運,就不能不回望九十年前那場詩歌革命?!拔逅摹毙挛幕\動以摧枯拉朽之勢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舊文化?!拔逅摹蔽膶W革命者高舉徹底砸爛舊文學的大旗,胡適、陳獨秀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1年1期2011-04-02

  • 從散原詩歌的意象變革看舊體詩的現代轉型
    鍵詞:陳三立 舊體詩 現代轉型摘 要:陳三立詩歌雖然繼承自古典詩歌,但其詩歌意象的扭曲與變形其實是現代性的產物,有的甚至具有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特色,是與古代詩歌異質的。因此,陳三立應被認為是用舊體詩歌形式創作的現代詩人,詩歌形式不應成為區分文學現代性的絕對標準。一華人學者王德威在對晚清小說做深入的考察之后,提出了晚清小說“被壓抑的現代性”的著名命題。他寫道:“我主張晚清小說并不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前奏,它其實是‘現代之前最為活躍的一個階段。如果不是眼高于頂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2期2009-02-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