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系膜

  • 腸系膜肥厚的CT 影像學表現研究
    2 年的6 例腸系膜肥厚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經2~3 次CT 檢查隨訪發現病灶無明顯改變,經手術治療后,病理檢查證實?;颊咧心? 例,女2 例;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57 歲。自發病到初次CT 檢查時間1 個月~2 年。部分病例外周血 HYPERLINK "http://www.wiki8.com/baixibao_40628/" HYPERLINK "http://www.wiki8.com/baixibao_40628/" 白細胞 HYPERL

    中國實用醫藥 2022年23期2022-11-21

  • 多層螺旋CT對腸系膜脂膜炎的診斷意義
    213000)腸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是一類發生于腹腔內腸系膜脂肪上的慢性非特異性的炎癥,發病率較低,由研究者Ogden等[1]在1965年首次提出,病灶主要發生在小腸系膜,偶也可見于結腸系膜和網膜[2]。其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診斷腸系膜脂膜炎的金標準為病理組織學活檢。臨床上獲取腸系膜組織標本相對困難。目前的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掃描在組織分辨及解剖結構的顯示方面具有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年4期2022-03-29

  • 腸系膜器官:解剖學概念及相關疾病研究進展
    )經典概念認為腸系膜不是連續性結構,包括小腸系膜、橫結腸系膜和直腸系膜[1]。傳統觀念認為升、降結腸區域系膜與后腹壁融合屬于胚胎發育異常,是由于該區域系膜與腹膜壁層融合失敗形成[2-3]??紤]升、降結腸區域系膜為一連續性整體有助于系膜病理學的發展[4]。最早在1832年由Jones Quain等學者描述小腸系膜與右側橫結腸系膜為一連續性結構[5]。Coffey等[6]認為,腹腔和盆腔為一個單一的空間,腹腔和盆腔的腸系膜、韌帶和器官間具有連續性和相互連接性。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21年9期2021-10-22

  • 現代膜解剖理論及其在左半結腸手術中的應用*
    2]。從完全直腸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到全結腸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不斷發展,外科醫師把最初從直腸手術得來的經驗運用到結腸上,也得到了很多驚喜。本文旨在回顧結直腸外科膜解剖的發展過程,梳理膜解剖理論的一些概念,其中又著重描述左半結腸的膜解剖精要部分,幫助外科醫師結合自身的經驗更好地運用于自己的實踐,提高手術質量。1 膜解剖的興起關于結直腸的膜解剖,最重要的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21年3期2021-08-09

  • 多層螺旋CT對腸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學特征及臨床意義
    13)田 斌*腸系膜脂膜炎是臨床不常見的腸系膜疾病之一,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即小腸系膜出現慢性炎性細胞浸潤、脂肪壞死和纖維組織,形成假腫瘤征[1]。腸系膜脂膜炎患者隨訪期間病變均較穩定[2]。該病屬于良性發展病變,預后較好,但由于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需及早進行有效診斷。腸系膜炎中主要采用影像學,傳統B超及CT分辨率不高,極易出現誤診或漏診,多層螺旋CT的出現避免了上述弊端,受到臨床醫生學者廣泛關注[3-5]?;诖?,本研究就北京市和平里醫院放射科收治的7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1年3期2021-03-07

  • 腹腔鏡輔助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管瘤術式選擇和經驗分析
    050000)腸系膜淋巴管瘤系腸系膜先天性淋巴管發育畸形,兒童發生率為1/20 000,男女之比為1.5∶1~3∶1,約90%患者在2歲前被診斷出[1-2]。腸系膜淋巴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特征,術前診斷困難,多表現為無癥狀的腹部腫塊,但若出現并發癥,則根據腫塊的大小和位置可表現為急腹癥[1]。腸系膜淋巴管瘤多位于空腸和回腸系膜之間,少部分位于結腸系膜,術前常因繼發腸扭轉、腸梗阻而誤診為其他腫瘤[2]。腸系膜淋巴管瘤特別是位于腸系膜根部的瘤體,處理非常困難,選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1期2021-02-06

  • 生豬腸系膜淋巴結的剖檢
    7700)生豬腸系膜淋巴結剖檢是生豬屠宰檢疫胃腸脾崗(白臟崗)的一個環節,操作簡單,但在短時間內快速準確找到并扇形展開腸系膜淋巴結是該崗位操作的關鍵。1 腸系膜淋巴結的定位(1)官方獸醫首先找到盲腸,因腸系膜淋巴結緊挨盲腸,提起盲腸,順勢就可以找到腸系膜淋巴結。(2)官方獸醫看拉出腸子下端,有一段透明的、沒有內容物的腸段,即空腸,提起空腸,在左上方就可以找到腸系膜淋巴結。(3)官方獸醫也可以找腹部外拉出腸管的最底端有“裙邊”的部分,即腸系膜淋巴結。2 腸系

    獸醫導刊 2020年22期2020-12-28

  • MSCT在腸系膜血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214500)腸系膜血管性病變通常表現為腹痛、腹脹等,臨床缺乏特異性,容易和其他常見病相混淆,容易誤診及漏診[1]。隨著 CT掃描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多層螺旋 CT應用范圍廣泛,從而加強了對腸系膜血管的解剖、相關疾病的認識與研究。1 腸系膜血管的解剖腸系膜血管主要包括腸系膜上動、靜脈。腸系膜上動脈是腸管的重要供血動脈,起自胸12~腰2椎體層面腹主動脈前壁,位于胰腺頸、體背側往下行走,于胰腺頸部下緣與十二指腸水平部進入腸系膜根部。與之伴行的腸系膜上靜脈在十二指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9期2020-12-15

  • 128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腸系膜上動脈相關病變的臨床診斷觀察
    521031)腸系膜上動脈是一根滋養十二指腸以下,到橫結腸中段的腸管的一條動脈,是營養腸系膜的重要營養血管,確保腸系膜的正常工作[1-2]。腸系膜上動脈病變包括夾層、栓塞、狹窄等,臨床會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3]。臨床常將血管造影作為診斷此類疾病的診斷標準,但其屬于有創檢查,且檢查時間較長,患者耐受性較低[4]。本研究中筆者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筆者醫院接受治療的24例腸系膜上動脈相關病變患者作為觀察組,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20期2020-10-20

  • 腸系膜脂肪代謝異常的CT 診斷及其分型
    杜 斌 胥廣賀腸系膜脂肪代謝異常(mesenteric fatty metabolic abnormality)既往認為是少見疾病,發病率低,臨床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但隨著肥胖人群增多,其發病率增高。對于該病的相關文獻報道增多,近年來該病逐漸被臨床及影像醫生所重視。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我院81例腸系膜脂肪代謝異?;颊叩腃T表現,提高診斷準確率,并依據影像表現對其分型,為后期臨床合理治療提供有效幫助。方 法1.臨床資料收集我院2013 年至今經影像及臨床診斷的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20年3期2020-07-31

  • B型主動脈夾層累及腸系膜上動脈缺血側支循環通路開放的初步研究
    李鐵錚 郭 曦腸系膜上動脈血流灌注不足所導致的腸缺血是嚴重威脅生命的臨床急癥,一旦發生延誤治療預后極差[1]。但夾層累及腸系膜上動脈導致的血流灌注不良臨床表現常缺乏特異性,其癥狀常因夾層撕裂引起的胸背痛及腹痛掩蓋而表現隱匿,早期診斷困難,而腸缺血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2]。主動脈CTA可以精確評價腸系膜相關血管的異常,對于夾層受累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灌注不良類型進行精確評估,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5例B型夾層累及腸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20年2期2020-04-17

  • 螺旋CT在老年人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裂[1]。腸及腸系膜損傷易導致腸壞死、腸出血及引發周圍臟器病變,因此選擇快速高效的檢查方法對老年人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進行確診,有助于盡快的為臨床確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從而減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3]。螺旋CT是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本研究選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73例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螺旋CT在老年人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匯報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2期2019-12-09

  • 腸系膜脂肪代謝異常的MSCT 表現
    112700)腸系膜脂肪代謝異常是一組發生于腸系膜脂肪組織疾病的總稱,包括腸系膜脂肪營養不良、腸系膜脂膜炎及回縮性脂膜炎。既往認為是少見?。?],發病率低,臨床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近年來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多,其發病率上升,對該病的報道也增多,逐漸被臨床及影像醫師所重視。筆者收集我院2013年7 月至2018 年7 月收治的81 例經病理證實的腸系膜脂肪代謝異?;颊?,分析其MSCT 表現,以提高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9年6期2019-12-06

  • 先天性橫結腸系膜裂孔疝誤診為小腸腫瘤一例報告
    ,趙巖,鄭志超腸系膜裂孔疝是腸管或腹內臟器、組織通過腸系膜的缺孔或薄弱處形成的一種腹內疝,可分為經結腸系膜疝和經小腸系膜疝。先天性橫結腸系膜裂孔疝臨床上少見,其發病急且病情變化快,術前診斷較困難,誤診率高[1]?,F報告我科手術治療誤診為小腸腫瘤的先天性橫結腸系膜裂孔疝1例,希望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避免誤診。1 病例報告患者 女,81歲。主因上腹部飽脹不適3 d,伴惡心嘔吐2 d,于2018年5月17日就診于我院?;颊? d 前進食牛奶200 mL 后腹脹不

    天津醫藥 2019年3期2019-04-09

  • 腸系膜損傷CT診斷的臨床研究進展
    體的小腸以及小腸系膜在患者的腹腔內所占體積比較巨大,分布十分廣泛,但是人體沒有給予于小腸及小腸系膜足夠堅強的保護。因此,人體內的小腸及小腸系膜比較容易受到損傷,在腹部臟器損傷中占了四分之一。造成人體腸系膜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暴力(車禍,高空墜落,摔傷)將小腸擠壓到了患者的腰椎體,小腸受到擠壓后,腸管內容物向腸管上下進行移動,形成高壓閉袢性腸段。腹腔內的壓力驟然增加,導致患者的腸管破裂或是腸系膜受到損傷[1-3]。腸系膜損傷的發病率原本不高,遠遠低于肝脾損傷的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3期2019-02-26

  •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伴積氣1例
    1)圖1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伴積氣CT表現 A.平掃示腸系膜上動脈根部密度增高(箭); B.增強掃描門靜脈期示腸系膜上動脈根部閉塞(白箭),門靜脈內可見液-氣平面(黑箭); C.MPR示腸系膜上動脈根部閉塞(白箭)及腸系膜上動脈積氣(黑箭),腸腔積氣,腸壁變??; D.VR示腹腔干及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患者男,71歲,1天前無明顯誘因突發上腹痛,陣發性加重,伴惡心嘔吐,有排氣,無排便;既往風濕性心臟病史10余年。查體:全腹壓痛、彌漫性腹肌緊張。CT:腸系膜上動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8年11期2018-11-21

  • 腸系膜根變異一例
    作中發現1例小腸系膜根的變異,在medline及cnki檢索后,未發現有類似的小腸系膜根部變異報道?,F撰文如下。尸體,男性,50余歲。腹壁未見手術切口的痕跡,小腸各段位置正常,空、回腸有不同程度的狹窄,最窄1.5cm,最寬4cm;小腸系膜根中部有一卵圓形缺損,無結構與腹后壁相連,缺損處長度達10.5cm、寬度達4.5cm。缺損處前緣系膜增厚,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內含大量脂肪組織和3個較大的淋巴結,有來自于腸系膜上動、靜脈的分支和屬支分布,血管較少;后緣無系

    解剖學雜志 2018年4期2018-10-11

  • 提高質量和數量的腸系膜疏松結締組織鋪片制作方法
    ,并且實驗動物腸系膜利用率不高?,F探討了一種既能夠保證質量,又能夠一次性大批量制作鋪片的方法,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1 材料和方法1.1 腸系膜擴展器的準備選擇1條12號或者13號(直徑約0.25cm)鐵絲(或者銅絲),長度100~110cm,要求平滑、無彎曲。首先對鐵絲兩端做圓滑處理,再在一端緊套一段軟橡膠空心管,要求鐵絲不得從管另一端穿出。將鐵絲彎曲制作成螺旋彈簧(外徑7~9cm、節距約0.5cm、總圈數約4圈),作為腸系膜擴展器

    解剖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10-09

  • 腸系膜淋巴結炎”要治嗎
    的檢查結果會有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即腸系膜淋巴結炎,這種情況往往令家長疑惑又緊張——聽到“淋巴”兩字總覺得是大病,“腸系膜”又不知是什么東西。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常見診斷的方方面面。腸系膜淋巴結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腸及結直腸區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為何會有腸系膜淋巴結炎患者被呼吸道柯薩奇B(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后,由于遠端回腸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回腸及結直腸淋巴結多,病毒及其毒素自上呼吸道沿血循環到達該區域淋巴結,引起腸系膜或腹

    家庭用藥 2018年7期2018-09-19

  • 55例腸系膜血管病變患者64排128層螺旋CT血管造影表現分析
    梁騰飛,李保衛腸系膜血管病變多為外科急腹癥,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1]。目前,診斷腸系膜血管病變主要依賴血管成像技術,其中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可清晰顯示病變部位、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2],是診斷腸系膜血管病變的金標準,但DSA屬于有創操作,且耗時較長、價格昂貴、對血管壁顯示效果欠佳[3]。近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及其圖像后處理技術發展,采用最大密度重組(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組(multiplanar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8年4期2018-06-12

  • 人體發現新器官
    一個新器官——腸系膜。得益于這項研究,醫學院的學生們自2016年開始就已經將腸系膜作為一個獨立器官來學習研究。全球最著名的醫學教科書《格氏解剖學》也已經更新了這一最新定義。腸系膜是懸吊、固定腸管腹膜的一部分。生在軀體左右兩側的腹膜在腸的背側和腹側相合,分別形成背側腸系膜和腹側腸系膜,又可分為小腸系膜、橫結腸系膜、乙狀結腸系膜、右結腸系膜和直腸系膜。一百多年來,我們都認為連接腸道和腹部的腸系膜是由多個單獨部分組成的碎片結構。然而,最新研究發現腸系膜是一個連續

    金秋 2017年14期2017-10-24

  • 腸系膜脂膜炎的臨床癥狀、CT影像特點及病理分析
    方文亮 吳繼雄腸系膜脂膜炎的臨床癥狀、CT影像特點及病理分析中信惠州醫院醫學影像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6)翟建春 石安斌 楊秋云 方文亮 吳繼雄目的探析腸系膜脂膜炎的臨床癥狀、CT影像表現及病理特點。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23例腸系膜脂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行多層螺旋CT掃描,總結患者臨床癥狀、CT影像學表現及病理特點。結果腸系膜脂膜炎臨床癥狀以腹脹、上腹痛、發熱及消瘦、納差等為主要表現。23例腸系膜脂膜炎患者中,11例炎性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年3期2017-03-29

  • 多排螺旋CT對腸系膜扭轉的診斷價值
    215331)腸系膜扭轉[1]是臨床上較為常見而且極為嚴重的急腹癥之一。因為腸系膜扭轉導致的腸梗阻患者約占有15.00%,特別是絞窄性腸梗阻。確診為該疾病的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急促,患者極容易導致休克,病死率高達15.00%~40.00%,因此,臨床上需要引起重視。對于腸系膜扭轉患者,及早診斷,及早給予對癥治療是非常重要?,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入院的腸系膜扭轉患者10例研究對象,男7例,女3例,年齡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81期2017-03-07

  • 超聲診斷腸系膜扭轉1例
    訊作者超聲診斷腸系膜扭轉1例喬金瑩 李 琳 楊 波※腸系膜扭轉 超聲1.病例資料患者,男性,61歲。因腹痛伴惡心嘔吐8小時就診?;颊叱手匕Y體征,強迫右側臥位。3月前行胃大部切除術,其他無特殊。超聲檢查:左中上腹見范圍7.4×4.3cm團狀高回聲包塊,呈環狀分布,內見迂曲管狀無回聲(圖1)。超聲提示:左上腹部異?;芈晥F,腸扭轉可能。增強CT可見左中上腹部至盆腔上緣區域腸系膜呈“漩渦狀”改變,腸系膜腫脹,周圍密度增高,考慮小腸系膜扭轉。術中見腸系膜順時針扭轉3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16年5期2016-11-30

  • 腸系膜脂膜炎超聲診斷特點
    施建偉,徐信洪腸系膜脂膜炎超聲診斷特點施建偉,徐信洪目的探討腸系膜脂膜炎超聲診斷特點。方法總結13例經臨床及手術后病理證實的腸系膜脂膜炎超聲表現。依據超聲診斷標準診斷13例。結果13例病例中9例病變位于空腸腸系膜,3例位于回盲部、1例位于胰腺周圍,超聲表現分三期,最典型的表現是腹腔內病變部位腸系膜形成包塊。結論腸系膜脂膜炎臨床表現無特征性,超聲檢查有助于腸系膜脂膜炎的診斷。腸系膜;包塊;脂膜炎;超聲表現腸系膜脂膜炎是一種少見的腸系膜脂肪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

    現代實用醫學 2016年7期2016-08-31

  • 腸系膜脂膜炎的MSCT表現
    張東軍 周新宇腸系膜脂膜炎的MSCT表現張東軍 周新宇目的 回顧性分析腸系膜脂膜炎的MSCT表現,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方法 搜集MSCT診斷為腸系膜脂膜炎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行平掃及雙期動態掃描,分析其MSCT表現。結果 10例病例均起至腸系膜根部,增強后均未見明顯強化,2例延伸至左側結腸系膜。其中8例見脂肪環征,6例可見腫瘤假包膜征,3例見木梳征,5例病灶內見小結節,2例病灶內見囊變,有4例患者有腹部手術病史,1例有胰腺炎病史。結論 腸系膜脂膜炎的MS

    中國療養醫學 2016年5期2016-07-31

  • 急性腸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現
    6091)急性腸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現楊立臣 王長日 張瑞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 (遼寧 大連 116091)目的:分析急性腸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現,為急性腸系膜血管梗塞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方法:選取確診為急性腸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為觀察對象進行研究,所有患者經采用螺旋CT機進行檢查。結果:46例患者經CT平掃檢查,結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腸系膜動脈梗塞,CT檢查可見梗阻近端動脈顯著增寬,梗阻遠端動脈在則顯著變細。其中22例存在腸系膜靜脈梗塞,CT檢查可見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6年22期2016-02-05

  • 能譜CT雙低劑量在腸系膜動脈成像中的應用研究
    CT雙低劑量在腸系膜動脈成像中的應用研究鄧乾華 江國銀 劉衛明 袁知東 518036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目的:觀察和評價能譜CT使用低管電壓(100 kVp)和低濃度(270mgI/m L)等滲對比劑(雙低劑量)掃描對腸系膜動脈成像的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例正常人腸系膜動脈給予能譜CT雙低劑量掃描,比較分析原始圖像和重組圖像上腸系膜動脈的主干及分支顯示情況。結果:20例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及分支、腸系膜下動脈主干均能被顯示。原始圖像和重建圖像對腸

    中國社區醫師 2015年18期2015-01-27

  •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的早期診斷及DSA介入治療
    杰 侯國新急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的早期診斷及DSA介入治療馮素萍 馬英杰 侯國新目的 探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的早期診斷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療價值。方法 8例經增強CT診斷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缺血患者, 經右側股動脈穿刺插管, 行腸系膜上動脈造影, 3例腸系膜上動脈夾層動脈瘤放置支架, 3例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及2例腸系膜上動脈血栓采取溶栓、取栓、擴血管及支架植入, 術后常規給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比較DSA治療前后腹痛、血管再通情況。結果 3例腸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16期2014-07-07

  • 腸系膜脂膜炎伴血管瘤穿刺活檢后并發大出血一例
    report·腸系膜脂膜炎伴血管瘤穿刺活檢后并發大出血一例傅林峰,劉海龍,徐宏偉腸系膜脂膜炎;活組織檢查;并發癥;大出血臨床資料患者男,31歲。因“上腹部不適3周余”來院檢查。腹部平掃CT見腸系膜脂肪與軟組織混雜密度占位,大小為4 cm× 5 cm,有“脂肪環征”和“假包膜征”,提示腸系膜脂膜炎。B型超聲提示臍周大片腸系膜增厚伴回聲不均。為明確診斷到上級醫院行B型超聲引導下腸系膜腫塊穿刺活檢術,術后漸感腹部持續隱痛不適,不劇,可忍受,未予重視,直接回家休養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4年11期2014-06-09

  • 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螺旋CT診斷價值
    用,在急腹癥中腸系膜血管栓塞越來越多被發現,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的死亡率逐年下降[1],但腸系膜血管栓塞仍是一種威脅生命的血管急癥,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恢復腸系膜血供,防止腸管壞死非常重要[2],現回顧性分析20例腸系膜血管栓塞的影像學資料,探討螺旋CT 對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診斷價值,提高急性腸系膜血管栓塞診斷的準確性。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搜集近4 年來診斷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1~79 歲,平均年齡64.2 歲,7例手

    西南軍醫 2014年6期2014-03-03

  • 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對閉合性腸和腸系膜損傷的診斷價值*
    [1],而腸及腸系膜損傷在腹部創傷中的發生率為1%~5%,早期臨床診斷困難,較嚴重的腸及腸系膜損傷如果不及時診治,容易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本文回顧性對比分析我院閉合性腸和腸系膜損傷患者的手術結果與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表現及診斷結果,探討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在腸和腸系膜損傷中的診斷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收集2007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30例閉合性腸和腸系膜損傷患者的手術及腹部增強CT資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6~72歲。平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4年2期2014-01-21

  • 多層螺旋CT對腸系膜原發非腫瘤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214500)腸系膜是腹腔內的重要結構之一,包括小腸系膜、橫結腸系膜、闌尾系膜和乙狀結腸系膜[1],內有血管、脂肪、神經、淋巴等組織,可發生腫瘤性病變及非腫瘤性病變,后者又可分原發或繼發病變,但因對其關注不夠,相關的全面描述、CT表現報道很少?,F搜集我院自2007年8月~2013年4月經手術或隨訪證實的44例腸系膜原發非腫瘤性病變,對其MSCT表現及其診斷價值進行全面分析,從而進一步提高診斷水平。1 材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2007年8月~2013年4

    吉林醫學 2013年34期2013-11-13

  • 腸系膜上動脈MSCTA在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
    礎與臨床研究·腸系膜上動脈MSCTA在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袁 銓,徐 翔(上虞市人民醫院,浙江 上虞 312300)目的:探討腸系膜上動脈MSCTA在急腹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42例腸系膜上動脈MSCTA病例,分析其臨床及影像表現,篩選臨床表現為急腹癥且MSCTA有診斷價值者,探討腸系膜上動脈MSCTA在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結果42例腸系膜上動脈MSCTA,臨床表現為急腹癥的27例,MSCTA陽性15例,其中腸系膜上動脈夾層3例,腸系膜上動脈栓塞2

    浙江醫學教育 2013年2期2013-10-17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腸系膜上動脈病變
    510150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作為腹部腸道的主要供血動脈之一,與腸系膜下動脈(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共同構成的腸系膜動脈是腹部主動脈的重要分支[1]。由于腸系膜上動脈供血范圍廣泛,主要包括:十二指腸、胰腺、空回腸及部分結腸等,因此,其病變及與之相關的病變在臨床上均會引起相應的表現,如:急慢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而這些臨床表現通常缺乏特異性,易與常見的病

    中國衛生產業 2013年1期2013-08-15

  • MSCTA 在兒童腸旋轉不良伴中腸扭轉中的診斷價值
    兒表現為中腹部腸系膜根部漩渦狀包塊(圖1a);1例表現為右中上腹部軟組織密度包塊,相鄰腸管走行紊亂。CT增強掃描6 例患兒表現為腸管、腸系膜及其系膜血管圍繞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根部,呈典型“漩渦征”(圖1b、1c、2a~c);4例患兒表現為腸管及其系膜血管圍繞腸系膜上動脈根部排列,形成“漩渦征”(圖3a),其中1例同時伴有腸壁積氣(圖3b),1例表現為右中上腹部軟組織密度包塊輕度強化,腸系膜上動脈與腸

    放射學實踐 2013年9期2013-02-15

  • 腸系膜上靜脈大出血一例
    499)醫源性腸系膜上靜脈損傷多為切口暴露不充分視野不清所致,且出血較兇猛,如不及時處理后果較嚴重,術中要充分暴露手術野,仔細解剖,盡量避免損傷,如出現腸系膜上靜脈損傷出血,應果斷充分延長切口,壓迫腸系膜根部止血并迅速解剖出腸系膜上靜脈,找出血管損傷處并進行修補止血。1 病例簡介患者,男,49歲,因“間歇性腹痛、腹脹1個月”,診斷為,“橫結腸癌”于2011年4月23日入院,常規術前準備后在全麻下行手術治療,術中見腫瘤位于橫結腸中段直徑約8cm,腫瘤侵犯橫結

    海南醫學 2012年7期2012-04-10

  • 16層螺旋CT對腸系膜損傷診斷的探討
    528000)腸系膜損傷早期癥狀和體征缺乏特異性,臨床術前診斷困難,常延誤治療,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正確診斷并合理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1]。螺旋CT在腸系膜疾病診斷中的價值越來越高,是評價腹部損傷的重要影像學檢查方法。本文通過對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腸系膜損傷手術患者126例行螺旋CT的診斷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經手術證實的腸系膜損傷患者126例,男89例,女3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14期2011-06-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