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痛

  • 腦卒中后難忍的肩痛是怎么回事?
    各種損傷,如偏癱肩痛,影響后期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且容易產生抑郁情緒,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什么是偏癱肩痛?偏癱肩痛是腦卒中后偏癱側肩部疼痛的總稱,是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40%以上,且肩痛的程度會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偏癱肩痛多發生在腦卒中后第2周內,若腦卒中伴隨肩痛,疾病治療和康復的難度會增加:肩痛會影響患者自我照顧、維持平衡、體位轉動及步行的能力,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另外,肩痛持續會影響睡眠,可導致焦慮、抑郁,甚至對生活喪失信心。因此,及

    科學生活 2023年9期2023-10-16

  • 肌張力增高在卒中后肩痛中的發病機制和研究進展
    卒中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總體發病率為30%~80%。一般表現為患側肩關節疼痛,可伴有肘部及手背部腫脹疼痛、上肢肌張力異常、肩周肌肉萎縮、肩關節主被動活動受限等。通常發生在上肢康復的黃金期,一般在卒中后2~3個月發病,4個月內達到高峰。不少患者出現夜間痛,影響夜眠質量,而且長期的疼痛還會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一步影響患者康復積極性。因此卒中后肩痛嚴重制約著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復進程

    中國康復 2022年3期2022-10-16

  • 皮內針結合肌內效貼扎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效果
    肩手綜合征患者的肩痛、手腫脹、BICT腱鞘炎、SASD炎及上肢運動功能。[關鍵詞]皮內針;肌內效;肩手綜合征;肩痛;手腫脹[中圖分類號]R24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0616(2022)11-0102-04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病率為12.0%~74.1%,其可分為3期,第I期主要表現為肩手部疼痛、運動受限,手部腫脹、皮膚色澤改變[1],該期治療意義較大。疼痛

    中國醫藥科學 2022年11期2022-07-11

  • 肩痛有隱匿疾病
    肩痛不全是肩關節的問題,不要忽略其他“元兇”。 肩痛的禍首多是肩袖損傷。肩袖撕裂患者常會出現肩痛、上舉無力等癥狀,但與肩周炎不同,患者在他人幫助下可將上肢舉過頭頂。長期從事網球等運動、提舉重物、摔跤時手臂撐地,都可能造成急性肩袖撕裂。 頸椎不好,連累肩膀。注意電腦顯示屏應比視線略低。 左肩疼痛,當心心梗。肩部及心臟疼痛的感覺神經很接近,所以心臟出現問題時,也可能會引起左肩痛。有些冠心病、心絞痛等患者沒有胸口壓榨性疼痛等典型癥狀,只有肩膀痛或牙疼、腹痛等,易

    文萃報·周五版 2022年22期2022-06-09

  • 早期康復治療對中風后偏癱肩痛的臨床效果評價
    方案對中風后偏癱肩痛患者的適用性。方法:將38例中風后偏癱肩痛患者劃分至2組(對照組19例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19例接受常規治療并盡早介入康復治療),而后展開組間數據對比。結果:觀察組經治療后,無論是上肢功能改善還是疼痛緩解情況均有更明顯優勢,呈P<0.05。結論:偏癱肩痛在中風患者當中有著非常高的發病率,盡早對其介入康復治療則能有效解決患者存在的疼痛、肢體活動受限等問題。關鍵詞:中風;偏癱;肩痛;早期康復治療;MBI分值中風即腦卒中,這類急性腦血管病變的

    醫學前沿 2022年5期2022-05-22

  • 偏癱后肩痛肩關節肌骨超聲征象與疼痛程度相關性研究
    1000)偏癱后肩痛常發生于卒中后,主要影響患者肩關節活動,增加了患者痛苦,所以偏癱后肩痛的及時治療至關重要[1]。肌骨超聲具有準確、安全、無輻射優點[2], 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肩痛疾病的診斷。本文旨在探討肩痛患者肩關節肌骨超聲征象,為偏癱肩痛患者精準治療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就診偏癱患者并單側肩痛患者32例,2例資料不全,最終30例進入研究組,另32例偏癱非肩痛進入對照組?;颊吣挲g66~78歲,平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年22期2022-01-12

  • 關節松動技術聯合肌內效貼扎技術對偏癱患者肩痛的療效觀察
    、日常生活能力和肩痛的康復效果良好。關鍵詞:關節松動技術;肌內效貼扎技術;肩痛腦卒中后肩痛(HSP,hemiplegic shoulder pain),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的發病率在16%-84%[1]。肌內效貼貼扎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康復治療手段,在運動損傷的康復中運用的較多[2],進幾年才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運用起來,關節松動技術是傳統的康復治療技術,在臨床的康復治療中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肩痛有較好的療效,本文旨在將兩種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2期2021-12-27

  • 關節松動技術聯合肌內效貼扎技術對偏癱患者肩痛的療效觀察
    、日常生活能力和肩痛的康復效果良好。關鍵詞:關節松動技術;肌內效貼扎技術;肩痛腦卒中后肩痛(HSP,hemiplegic shoulder pain),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的發病率在16%-84%[1]。肌內效貼貼扎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康復治療手段,在運動損傷的康復中運用的較多[2],進幾年才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中運用起來,關節松動技術是傳統的康復治療技術,在臨床的康復治療中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肩痛有較好的療效,本文旨在將兩種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2021-11-18

  • PNF聯合關節松動對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合關節松動對偏癱肩痛的影響。方法;將40例偏癱后出現肩關節疼痛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20人;第一組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第二組實驗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肩關節松動治療和上肢PNF治療。分部治療2周、4周、8周后通過上肢Fug--Meyer運動功能評定、VAS、NRS疼痛功能評定。結果;兩組患者上肢Fug--Meyer運動功能評定、VAS、NRS疼痛功能評定均有改善,但第二組改善更明顯。結論;PNF聯合關節松動偏癱肩痛是有效的方法。關鍵詞? PNF技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1年3期2021-09-10

  • 推拿治療肩痛療效的meta分析
    評價推拿手法治療肩痛的療效。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網(CNKI)、維普(VIP)和萬方(WanFang)數據庫,對檢索到的具有隨機對照試驗(RCT)的數據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11篇RCT,1 100例肩痛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推拿手法治療肩痛,在視覺模擬評分(VAS)、肩關節功能活動度、上肢肌力評分、生活能力評定方面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關鍵詞 肩痛 推拿 meta分析中圖分類號:R244

    上海醫藥 2021年15期2021-09-07

  • 針刺聯合雷火灸治療肩痛的臨床療效觀察
    【關鍵詞】針刺;肩痛;雷火灸;生活質量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普遍提升,我國慢性疾病發病率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肩痛是現階段我國人民群眾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針對肩痛患者因局部肌腱、韌帶損傷以及肩關節囊炎癥、局部軟組織粘連、關節腔積液等導致的肩部腫脹,中醫學者認為可通過針刺的手法進行改善[1]。本文旨在觀察針刺聯合雷火灸治療肩痛的臨床療效,并探究此種療法的臨床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針灸康復科門診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期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8期2021-09-02

  • 臨床肩痛病的情況調查
    貴陽)0 引言肩痛病是以肩部疼痛為主癥,伴肩關節功能不同程度活動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2]。Abboud 等通過臨床檢驗方式發現血脂含量在全層肩袖損傷患者中的表達明顯升高,考慮血脂對肩袖損傷有附加作用。Carbone 等發現吸煙與肩袖損傷的發生及肩袖撕裂的程度呈正比關系,考慮與尼古丁減少氧對組織供應有關。既往多項研究發現肩痛癥多發于女性患者,且以右手為主,認為該病有明顯優勢手差異[3]。馮金升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所致肩痛常發生于優勢右手;Porcell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13期2021-03-26

  • 頸段夾脊穴溫針灸結合體針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臨床療效觀察
    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評價針灸在腦卒中后肩痛治療中產生的療效。 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溫州市中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部及景山康復中心接受治療的64例患者納入研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頸段夾脊穴溫針灸加常規體針治療,對照組僅行常規體針治療,共治療4周。在治療前、治療后4周,對患者行疼痛評分量表(VAS)、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MBI)、簡化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改良Ashworth量

    中國現代醫生 2021年36期2021-02-15

  • 水濾紅外線-A照射聯合肩部強化訓練對卒中后偏癱肩痛的影響
    對卒中后偏癱患者肩痛的影響。方法:將48例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2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康復治療+肩部強化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肩部水濾紅外線-A照射治療。分別在治療前、治療4周結束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偏癱側肩痛,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E)評定上肢運動功能,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結果:治療4周后,2組患者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3期2021-01-04

  • 您真的了解五十肩嗎
    人到中年,一提到肩痛,馬上就會想到肩周炎,俗稱“五十肩”,因為它好發于50歲左右的人群。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永利介紹,肩周炎,即粘連性肩關節囊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因患病以后,肩關節活動受限,仿佛被凍結或凝固,所以俗稱“凍結肩”“凝肩”。肩周炎慢性發病,病程長、進行性是其特點。初為輕度肩痛,后逐漸加重,夜間疼痛尤重。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尤其外展、外旋最明顯(用手摸自己的頭后部),嚴重者不能完

    保健與生活 2020年23期2020-12-23

  • 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
    30061)偏癱肩痛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報道顯示其在外國的發病率高達60%左右,而在我國的發生率約為40%〔1〕。一般情況下,在腦卒中發生后2~3個月會發生肩痛,發病后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睡眠、生活及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并因無法緩解而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同時也增加了家庭負擔。因此,評估偏癱肩痛時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找出其相關影響因素,對患者及家屬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分析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0年20期2020-11-02

  • 肌骨超聲影像技術在肩痛患者中評估及介入治療的應用分析
    影像技術被應用到肩痛患者中的作用與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直到2019年12月這一時間段中,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4例肩痛病例,對所有患者都處于肌骨超聲影像技術引導下對糖皮質激素進行注射,觀察比較其最終的結果。結果:對于肩峰下滑囊的總注射率,急性肩痛患者較慢性肩痛患者更高;對于肩關節疼痛評分、功能障礙評分,注射1周后、注射1個月后、注射3個月后較注射以前更低(P【關鍵詞】 肌骨超聲影像技術;肩痛;介入治療【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9期2020-10-26

  • 分析強化肩胛帶訓練及早期康復治療對經針灸治療的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的臨床療效
    探討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采取強化肩胛帶訓練及早期康復的治療效果。方法:本次研究70例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均為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收,根據先后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訓練治療,研究組則開展強化肩胛帶訓練及早期康復治療,準確評估各組疼痛評分(VAS)、上肢運動功能評分(FMA)。結果:在VAS評分方面,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同對照組相比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7期2020-10-09

  •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肩關節半脫位、肩痛等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發生關節痙攣1例、肩關節半脫位2例、肩痛2例,總發生率為16.67%(5/30),明顯低于對照組腦卒中患者的33.33%(10/30)(P【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腦卒中;關節痙攣;肩關節半脫位;肩痛文章編號:WHR2020054009腦卒中是由于突發性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疾病,病癥的持續時間可長達24h以上[1]。腦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多發病及常見病,大約有60%~70%的中風患者經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5期2020-09-06

  • 肌內效貼對腦卒中后偏癱肩痛影響的Meta分析
    貼對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影響。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Allied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A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及中國

    中國醫藥科學 2020年1期2020-03-02

  • 腦卒中后偏癱側肩痛的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
    并發癥之一,偏癱肩痛發病率高,總體為30%~80%,發病高峰在腦卒中后4個月內[4]。臨床上常表現為患側肩關節疼痛,上肢主動或被動活動受限,手部腫脹,尤其以手背明顯[5],嚴重影響偏癱上肢運動功能,限制肩部活動。而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在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中所占比例較大,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響較重,嚴重增加了上肢康復難度[6],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偏癱肩痛發病原因較多,發病機制復雜,治療方式紛雜繁多,有時難以選擇針對性的治療,給臨床工作帶來很大困惑,導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0年15期2020-01-09

  • 肌骨超聲對肩痛患者的影像學研究
    ] 目的 探討對肩痛患者實施肌骨超聲檢測后獲得的臨床效果。 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肩痛患者作為實驗對象;依據年齡的不同進行分組,分別設為A1組(青年組≤44歲11例)、A2組(中年組45~59歲 22例)以及A3組(老年組 ≥60歲 17例);針對所有患者臨床均選擇肌骨超聲方法完成疾病診斷,就診斷結果展開統計分析。 結果 所有肩痛患者疾病中,喙突下滑囊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肩鎖關節退行性變、肩胛下肌肌腱病變、肩峰下滑

    中外醫療 2019年30期2019-12-25

  • 針灸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的臨床效果分析
    灸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因中風并發偏癱性肩痛患者80例作為本次治療對象,經樣本抽取法隨機分為針灸聯合治療組與西醫單純治療組,各40例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效果與NIHSS評分、ADL評分。結果:針灸聯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7.5%顯著優于西醫單純治療組的87.5%(P結論:針對中風后偏癱肩痛的患者采用針灸治療,安全可靠、療效確切,可推廣應用?!娟P鍵詞】針灸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臨床效果【中圖分類號】R24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9期2019-10-21

  •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緩解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肩痛的效果分析
    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肩痛的療效。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鏡婦科手術的300例患者,按照手術順序編號,單號設為對照組,雙號設為觀察組,每組150例。對照組年齡(48.37±7.81)歲;體質量(62.32±7.73) kg,體質量指數(23.68±2.24) kg/m2,手術類型: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31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57例、腹腔鏡宮外孕手術12例、腹腔鏡子宮次全切除術22例,腹腔鏡輸卵管疏通術28例

    貴州醫藥 2019年9期2019-10-12

  • 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肩痛的臨床觀察
    康復訓練對中風后肩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本院60例中風后肩痛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進行康復評定后,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手功能療法、關節松動訓練、作業療法、氣壓治療等現代康復訓練,以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再加用針刺療法,針刺取穴以患者患側的肩髃、肩髎、肩貞、臂臑、曲池、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為主,每日1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療5天,且連續治療4周。結果 經4周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肩部疼痛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9年8期2019-10-08

  • 肌源性肩痛診斷新思路
    研究方法對肌源性肩痛的相關肌肉的解剖結構、診斷方法、臨床癥狀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分析。目的是為了了解肌源性肩痛相關肌肉的解剖結構及疼痛癥狀,為其合理地提供診斷方法,從而為準確地診治肌源性肩痛提供指導意見。結果表明:導致肩痛的肌肉主要有岡上肌、三角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提肌、肩胛下肌、胸大肌、肱三頭肌、背闊肌、大圓肌、喙肱肌、上后鋸肌、前鋸肌、肱二頭肌、斜方肌等。這些肌肉部分起止點相同,且某些肌肉疼痛部位大致相同,但產生的肩痛癥狀不一。因此,在診斷時需全面評

    體育師友 2019年3期2019-09-02

  • 虛擬情景模擬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肩痛康復創新方法研究
    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肩痛恢復的影響。方法:選擇初發腦卒中單側偏癱患肢肩部疼痛的4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24例。兩組患肢均給予常規綜合康復治療,包括功能訓練、物理因子治療、作業治療等。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輔以虛擬情景模擬訓練(助動運動方式完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周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通用量角器及Wolf評分評定兩組肩痛程度、肩關節活動度及上肢運動功能。結果:治療前,兩組肩痛程度、肩關節活動度及Wolf評分比較,

    中國醫學創新 2019年3期2019-08-15

  • 針刺聯合身痛逐瘀湯治療中風偏癱后肩痛的臨床體會
    應用于中風偏癱后肩痛治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到我院就診的中風偏癱后肩痛患者,共64例為此次研究的對象。以隨機雙盲法將患者等分為常規組(n=32,給予常規治療,即指導關節鍛煉)和治療組(n=32,給予針刺與身痛逐瘀湯聯合治療),治療兩個月后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常規組治療有效率為78.13%(顯效15例、有效10例),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6.88%(顯效18例、有效13例),組間對比顯示P【關鍵詞】針刺;身痛逐瘀湯;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7-08

  • 溫針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康復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 將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腦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15例。參照組給予“手足十二針”配合康復治療,研究組給予溫針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的肩關節外展角度(ROM)、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上肢運動功能Fugl-Meyer(FMA)評分和功能獨立性評定(FIM)量表評分,并觀察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于參照組,差

    中國當代醫藥 2019年6期2019-04-10

  • 大學生低頭族頸肩痛影響因素調查及原因分析
    生;低頭;頸痛;肩痛現如今,互聯網已經進入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它不但改變了信息的傳遞與獲得方式,而且也在不斷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產生發展,我們進入了”觸屏時代”。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由于擁有較好的資源以及學習、娛樂等也隨之成為了這些產品的高使用率群體,由于需要經常低著頭,所以被稱為“低頭族”。如果低頭時間過長會使頸椎間盤出現老化,繼而出現慢性勞損。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 于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川北醫

    人人健康 2019年3期2019-04-02

  • 腦卒中后偏癱肩痛患者生活質量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
    01613)偏癱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國外HSP的發病率為5%~84%[1]。我國 HSP 的發病率為 34%~53%,通常 HSP出現在卒中后 2~3個月 ,最早為卒中后 2周[2]。HSP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影響睡眠質量、導致抑郁等負性情緒產生,而且會延緩和阻礙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降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延長住院時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4]。本研究旨在調查腦卒中后HSP患

    上海護理 2019年3期2019-03-21

  • 中風后肩痛針灸治療研究進展
    造成了嚴重負擔。肩痛是腦卒中患者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21%~72%[2]。中風肩痛會嚴重影響患側肢體功能恢復,并可誘發患者心理障礙,故在康復治療時應予以積極解決。西醫康復治療多采用運動療法、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等方式緩解患者癥狀,中醫傳統治療則以針刺、推拿、火罐等為主。近年來有將中醫針灸治療與現代康復相配合的治療方式,療效較單一治療更為滿意。本研究旨在對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后肩痛的研究進展進行分析總結,現綜述如下。1 腕踝針治療張招娣等[3]在治療中風肩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9年6期2019-02-12

  • 電子脈沖敷貼儀早期干預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較兩組患者的偏癱肩痛發病率、上肢運動功能評測量表(Fugl-Meyer)評分及疼痛數字(NRS)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偏癱肩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Fugl-Meyer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電子脈沖敷貼儀;運動療法;腦卒中;偏癱;肩痛[中圖分類號] R749.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1(a)-0066-04Application eff

    中國當代醫藥 2018年31期2018-12-26

  • 早期康復干預對持續卒中后肩痛預后的影響
    05200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PSSP)不僅發生在卒中后早期,也發生在恢復后期,但一般發生在卒中后8~10周[1],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被定義為持續卒中后肩痛(persistent poststrok should pain,pPSSP),其發病率在卒中后肩痛中接近65%[2-3]。早期康復干預有利于減少肩痛的發生,已成為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重要手段。CHAE等[4]對電刺激治療PSSP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認為,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8年19期2018-12-13

  • 探究腦卒中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康復訓練方法
    麗琴【摘 要】 肩痛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影康復進程,還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腦卒中患者肩痛癥狀出現的原因有多種,這些原因大都是由于患者的肌肉、關節功能或結構的病變引起。臨床經驗表明,腦卒中患者肩痛是可以靠康復訓練緩解甚至徹底消除的,本文將深入分析腦卒中患者肩痛癥狀出現的原因,并總結現有的康復訓練的方法,供臨床參考?!娟P鍵詞】 腦卒中;肩痛;原因;康復訓練【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1期2018-12-07

  • 康復介入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重癥患者功能恢復及常見并發癥發生的影響
    并發癥肺部感染、肩痛發生情況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9月湖州市中心醫院EICU內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重癥患者96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重癥康復組、早期康復組、常規康復組,每組各32例。重癥康復組患者在入院第1天開始康復介入,早期康復組在生命體征穩定48 h后、常規康復組在入院2周后開始康復介入。三組患者在入院、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時分別進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數(MBI)、Fugl-

    中國醫藥導報 2018年17期2018-09-26

  • 雷火灸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60例臨床觀察
    合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臨床效果。方法:收治中風后肩痛患者60例,隨機均分兩組。對照組給予雷火灸治療,研究組給予雷火灸配合針刺治療。收集所有數據結果并做相關的比較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 雷火灸;針刺;中風;肩痛中風后肩痛是中風后常見的臨床并發癥,越早得到有效治療,患者的預后越好。本次研究應用雷火灸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的臨床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2014年11月-

    中國社區醫師 2017年18期2018-02-12

  • 針灸推拿聯合康復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療效探究
    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腦卒中后肩痛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25例。對照組行常規西醫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灸推拿聯合康復療法,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及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1個月治療后,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及FMA評分均有所改善, 且觀察組疼痛評分(1.03±0.55)分及FMA評分(27.36±9.60)分

    中國實用醫藥 2017年35期2018-01-15

  • 肌內效貼治療腦卒中相關肩痛
    估計腦卒中后偏癱肩痛(HSP)的發病率高達70%。由Kenzo Kase開發的肌內效貼(KT)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已經越來越受歡迎。這項研究調查了KT對偏癱肩痛患者的潛在獲益。研究所納入到受試者為21例病程在6個月之內的單側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患者。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KT組或假KT組。兩組患者都接受了常規的康復訓練。KT組應用了肌肉止點到起點和空間校正技術。對照組接受了相似但是無張力的貼布形式,并且沒有跨關節。貼布保留三天,移除一天,以這種模式重復三周。研究者

    中國康復 2018年2期2018-01-12

  • 肌骨超聲影像分析肩痛患者流行病學及影像學特點
    肌骨超聲影像分析肩痛患者流行病學及影像學特點賀涓涓 竇祖林 解東風 朱菊清 李 娜 衛小梅 蔡桂元 姜 麗(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630)目的采用肌骨超聲影像分析肩痛患者的流行病學及影像表現特點。方法對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科門診連續收治的肩痛患者進行肌骨超聲檢查,結合臨床資料對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橫斷面分析。結果共收集116例肩痛患者,其中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各占22.4%、44.0%和33.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年22期2017-12-11

  • 推拿結合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24例臨床分析
    刺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的有效性。方法: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8例中風后偏癱肩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對照組24例,患者以刺針聯合電針治療肩痛;試驗組24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推拿治療。治療前后,以VAS量表評估患者肩痛情況。結果:試驗組治愈23例,好轉1例,治愈率95.8%,總有效率100%;對照組治愈20例,好轉4例,治愈率83.3%,總有效率100%。組間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中外醫學研究 2017年6期2017-03-30

  • 氣彈式體外沖擊波治療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沖擊波對偏癱患者肩痛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60例伴有肩痛的偏癱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進行綜合常規康復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氣彈式體外沖擊波治療( pneumatically ballistic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ESWT治療前和一個療程后進行目測類比法(VAS)肩痛評估、肩關節活動度(ROM)測定以及上肢運動功能(Fugl-Meyer評分)評定。結果 兩組患者在一個療程的治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7年1期2017-03-27

  • 腹針療法聯合傳統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臨床療效觀察
    統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符合納入標準的40例中風后肩痛患者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采用腹針療法聯合傳統針刺治療;對照組20例,僅通過傳統針刺治療。結果 腹針治療組有效 11例,顯效 7例,無效 2例,總有效率為 90% ; 對照組有效 10例,顯效 5例,無效 5例,總有效率為 7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明顯差異(P關鍵詞:腹針療法;中風;肩痛肩痛多見于中風后1~3個月,是中風后較多見的并發癥,其特點是患側肩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

    醫學信息 2016年34期2017-02-22

  • 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病因分析及治療進展
    吳軍發,裴松偏癱肩痛是腦卒中后偏癱側肩部疼痛的總稱,其發生率為30%~80%[1-2],疼痛可出現在休息時、肩關節主動或被動活動時,極大地阻礙了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訓練,降低了生活質量。本文綜述近些年國內外研究,了解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主要病因,以及基于病因的康復治療進展,以便為科學規范診治偏癱肩痛提供更好的依據。1 肌肉軟組織因素及治療1.1 肩袖、肱二頭肌肌腱疾病及治療 偏癱肩痛患者肩袖肌腱末端病和撕裂、肱二頭肌肌腱炎、滑囊炎等的發生率較高。Barlak等[

    中國康復 2017年4期2017-01-11

  • 不同留針時間對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療效的影響
    對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療效的影響于川,申斌,許世聞(北京市平谷區中醫醫院,北京 101200)目的 觀察不同留針時間對針刺治療中風后肩痛的臨床療效影響。方法 將60例患者隨機分配至30 min組和60 min組,每組30例。兩組針刺方案均選用相同取穴,每日針刺1次,每星期治療5次,共治療20次。并于治療前、治療4星期后分別采用VAS評分、肩痛頻率、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進行評定。結果 治療后兩組各項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0.01)

    上海針灸雜志 2016年8期2016-09-07

  • 耳穴壓豆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及細胞因子的影響劉艷嫦王寶君張旱愉肖宵518028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摘要目的:探討耳穴壓豆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及細胞因子的影響。方法:將300例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采用耳穴壓豆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對照組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兩組均采用通用的視覺模擬評分(VAS)、舒適度評分(BC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肩部疼痛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年9期2016-06-22

  • 肩痛常來擾追根要尋源
    常因肩周炎而倍受肩痛折磨,日久,以為肩痛就一定是肩周炎。其實除了常見的肩周炎外,還可能由更嚴重的疾病如肺尖癌、冠心病、頸椎病等引起。反復肩痛原是肺尖癌作怪肩部的肌肉都是“跨界”的,一端附著在肩部,另一端附著在胸、頸、上臂等部位。除了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因外傷或慢性勞損引起的慢性炎癥(即肩周炎)會導致疼痛外,胸、頸、上臂等部位出現病變,也會“殃及”肩部。肺尖部的癌腫稱為上溝癌。由于肺尖的周邊區域有許多神經根和神經叢,如支配頸部皮膚和肌肉的頸叢以及支配肩背部及上肢

    老年世界 2016年4期2016-05-06

  • 婦科腹腔鏡術后病人肩痛干預研究進展
    科腹腔鏡術后病人肩痛干預研究進展范翠平,朱瑜摘要:介紹了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的原因以及減輕術后肩痛的術前、術中、術后干預方法,提出通過循證手段,尋求簡單易行的辦法,形成集束化干預策略,以緩解腹腔鏡術后病人肩痛。關鍵詞:腹腔鏡術后;肩痛;護理干預;婦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技術已在婦科盆、腹腔疾患中廣泛應用。其作為一項侵入性治療措施,可引起很多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是婦科病人腹腔鏡術后出現肩部疼痛,疼痛程度甚至超過切口疼痛,有報道其發生率為

    護理研究 2016年16期2016-03-09

  • 羅哌卡因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肩痛的臨床分析
    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肩痛的臨床分析張敬瑩(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5)【摘要】目的 分析羅哌卡因在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100例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對照組不給予其他處理,觀察組給予羅哌卡因,對比兩組鎮痛情況。結果 觀察組肩部疼痛發生率為20.00%,對照組為38.0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4 h、8 h、12 h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中國醫藥指南 2016年1期2016-01-29

  • 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肩痛的影響
    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肩痛的影響劉新聶亞冬單冰竹徐文玉蔣蘋(秦皇島第一醫院,河北秦皇島066000)摘要〔〕目的觀察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老年患者肩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腦卒中后肩痛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超短波及中藥熏洗治療。結果治療4 w后,患者在疼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兩組目測類比定級(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Fugl-Meyer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10期2015-12-29

  • 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及季肋下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
    討婦科腹腔鏡術后肩痛及季肋下疼痛的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間在我院婦科接受腹腔鏡手術后發生肩痛及季肋下疼痛的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行常規護理)和觀察組(60例,給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后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關鍵詞:腹腔鏡;肩痛;季肋下疼痛;護理干預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出血少、損傷小、住院時間短、并發癥

    延邊醫學 2015年26期2015-10-21

  • 雷火灸結合推拿手法治療中風后肩痛臨床研究
    拿手法治療中風后肩痛臨床研究[摘要]目的:觀察雷火灸結合推拿手法治療中風后肩痛的臨床療效。方法: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于推拿治療前先在疼痛肩關節行雷火灸,對照組單用推拿治療。結果:治療后兩組間肩關節疼痛數字評價量表評分、肩關節活動度、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好于對照組。結論:雷火灸結合推拿手法治療中風后肩痛效果較好。[關鍵詞]中風;肩痛;雷火灸;推拿腦卒中(Stroke)是指由于急性腦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5年12期2015-03-12

  • 腹腔鏡手術后肩痛的研究進展
    4)腹腔鏡手術后肩痛的研究進展陳 梅 綜述 劉春華*審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北京 100034)對腹腔鏡術后肩部疼痛的發生機制及處理方法進行綜述,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了術后肩痛的發生,這些因素包括殘余CO2對膈神經的直接刺激、氣腹張力對膈肌纖維的牽拉、頭低臀高位所致膈下積液刺激膈肌及膈神經。有效的處理方法有氧療法、降低氣腹壓力、水排氣法、膝胸臥位、放置引流管或排氣管等。腹腔鏡手術; 肩痛* 通訊作者,E-mail:liuchunhua0225@sin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2年8期2012-08-15

  • 肩痛非并肩周炎
    不足,不明原因的肩痛多被武斷地診斷為肩周炎。事實上,引起肩痛的病因多種多樣,不應把肩周炎作為各種肩痛的“替罪羊”。止痛不能全靠功能鍛煉肩痛或肩關節活動受限,表現為肩關節上舉困難,梳頭、穿脫上衣、沐浴等最簡單的日常生活都變成了難題。疼痛可向后背部或上肢放射,甚至伴有夜間疼痛,經常于睡眠中痛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很多肩痛患者不去專業醫生處就診,而是自認為肩周炎,根據道聽途說的一些經驗,在家里進行功能鍛煉、自我康復,導致誤診誤治,甚至造成病情惡化。其實,肩

    家庭醫學 2009年11期2009-04-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