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藜麥

  • 藜麥種子丸?;钸m倍數篩選
    子丸?;夹g,對藜麥種子進行了不同倍數的丸?;庸?,改變藜麥種子形狀、擴大藜麥種子體積。并對不同倍數的藜麥丸?;N子進行發芽試驗和大田種植試驗,從而篩選出最適的藜麥種子丸?;稊担?span class="hl">藜麥種子丸?;耐鈿ぶ亓渴钦麄€種子重量的倍數,以下簡稱倍數)為滑石粉∶膨潤土∶自制添加劑=15∶5∶2,3.0倍加藥處理。關鍵詞 藜麥;丸?;?;最適倍數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3-0182-04doi:10.3969/j.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13期2023-07-31

  • 津藜系列藜麥芽苗期耐鹽堿特性評價
    較好的品系,用于藜麥新品種選育,以津藜系列7個藜麥品種為供試材料,在T4(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T5(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T6(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9)3種不同混合鹽堿脅迫處理下,測定了藜麥種子的發芽率、胚根長和幼芽鮮質量,并利用耐鹽堿系數和隸屬函數值對7個藜麥品種進行耐鹽堿特性評價。結果表明:不同混合鹽堿脅迫對藜麥

    天津農業科學 2023年7期2023-07-12

  • 鄉村振興背景下永昌縣藜麥特色農產品營銷模式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
    產業發展。目前,藜麥作為甘肅省永昌縣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其規模效應正在逐步形成。但現階段藜麥產業營銷渠道的拓展受到限制,營銷模式的優化對于永昌縣藜麥產業升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提高永昌縣藜麥的市場知名度及占有率,帶動永昌縣農業產業發展,在對永昌縣藜麥產業發展現狀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當前永昌縣藜麥主要的營銷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品牌宣傳與建設、建立綠色生態和追溯制度、拓展服務模式、加大政策和人才支持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關鍵詞 鄉村振興;藜麥;農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1期2023-06-07

  • 復合有機生物菌肥對寒旱山區藜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作物之一。為探索藜麥生產中利用復合有機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肥方案,實現藜麥綠色生產,以隴黎1號為指示品種,選用8種不同成分的復合有機生物菌肥,在不改變天祝寒旱山區藜麥生產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復合有機生物菌肥對藜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基施復合有機生物菌肥LNNK2020-FLPF004[有機質≥20%,總養分≥15%(5-6-4),中量元素≥5%(2-1-2),微量素≥2%(Fe+多效唑+Mn+Se),有效活菌數CFU≥5億個/g,

    甘肅農業科技 2023年5期2023-06-05

  • 不同藜麥品種(系)在寒旱山區的種植表現
    摘要:為探明不同藜麥品種在寒旱山區的適應性與豐產性,篩選出適宜種植的優良藜麥品種。以隴藜1號、隴藜4號為對照,對引進的8個藜麥品種(系)在天??h松山鎮進行種植試驗。結果表明,8個藜麥品種(系)均能成熟,折合產量為1 529.02~3 391.76 kg/hm2,其中LYLM-5折合產量最高,為3 391.76 kg/hm2,較對照品種隴黎1號、隴黎4號分別增產13.79%、20.98%;青藜4號、蒙藜4號折合產量較高,分別為3 313.53、3 255.1

    甘肅農業科技 2023年4期2023-05-07

  • 不同密度對旱地藜麥產量性狀的影響
    琴摘要:為了確定藜麥在白銀市種植的適宜密度,以品種銀藜1號為試驗材料,采用方差分析和處理間多重比較差異顯著性分析,試驗觀察了不同定植密度對藜麥生育期、主要性狀以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定植密度為株距40 cm、行距50 cm時,銀藜1號的性狀、產量表現最好,折合產量為1 791.67 kg/hm2,建議推廣應用。關鍵詞:藜麥;白銀;密度;產量;旱地中圖分類號:S 519?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1

    甘肅農業科技 2022年6期2022-07-09

  • 不同藜麥品種在東鄉半干旱區的適應性表現
    摘要:為探明不同藜麥品種在東鄉地區的適應性與豐產性表現,以期篩選出適合東鄉地區種植推廣的藜麥品種,對引進和自育的14個藜麥品種在東鄉不同生態區進行了適應性試驗,結果表明,在老莊村試點,品種隴藜1號(CK)表現出良好的抗倒伏性與豐產性,隴藜5號表現出良好的抗倒伏性與較好的豐產性;在米家村試點和南陽洼村試點,隴藜5號均表現出良好的抗倒伏性與豐產性。隴藜5號表現出優異的早熟特性,籽粒品相也優于隴藜1號。綜合評價認為,隴藜5號在東鄉半干旱地區具有更高的推廣價值。關

    甘肅農業科技 2022年6期2022-07-09

  • 藜麥米糠高纖餅干的研制
    究開發一種添加有藜麥和米糠的低糖低脂高纖餅干。方法: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研究玉米油粉對餅干品質的影響。結果:餅干的最優配方為低筋面粉100 g、全蛋液30 g、米糠8 g、藜麥22 g、玉米油25 g、水20 g、白砂糖12 g、鹽1 g和小蘇打0.5 g。最終得到高纖餅干的粗纖維含量為2.08%,堿度為0.29%,水分含量為2.92%。結論:在此配方和工藝條件下制作的餅干表面金黃、色澤均勻、口感酥脆以及斷面層次清晰,具有谷物獨特香味,品質檢測符合要

    食品安全導刊·中旬刊 2022年6期2022-07-06

  • 施肥量對旱作區藜麥生物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究了不同施肥量對藜麥生物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藜麥的株高、主穗長、生物產量、籽粒產量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施用藜麥專用肥(N-P2O5-K2O為13-22-10),籽粒產量達3 622.45 kg/hm2,與不施肥處理相比增產1 377.55 kg/hm2,增產率61.36%,效果明顯。關鍵詞:藜麥;施肥量;生物性狀;產量中圖分類號:S519?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1-14

    甘肅農業科技 2022年5期2022-06-09

  • 藜麥ZF-HD轉錄因子的全基因組鑒定及其對鹽脅迫的響應分析
     顧閩峰摘要:以藜麥的高質量基因組為參考,對藜麥鋅指同源異型結構域(ZF-HD)轉錄因子基因CqZF-HD進行全基因組鑒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其編碼的蛋白質理化性質、二級結構、亞細胞定位、保守結構域以及基因結構、系統進化關系進行了分析。同時,利用前期轉錄組測序結果分析了CqZF-HD家族基因在鹽脅迫下的表達模式。結果表明,在藜麥中共鑒定出21個ZF-HD轉錄因子,大部分定位在細胞質,二級結構以無規則卷曲為主,氨基酸序列長度68~284 aa,相對分子質

    江蘇農業學報 2022年2期2022-05-16

  • 得榮縣藜麥高產種植技術
    摘要:藜麥產業是得榮縣委、政府繼釀酒葡萄產業之后著力培育的又一項富民興縣農業支柱產業。本文從氣候、土壤選擇、整地、施肥、覆膜、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技術提出標準化操作規程,規范種植技術。關鍵詞:藜麥;種植技術;產量提升1氣候條件藜麥對氣候、土壤、水肥條件的要求極為苛刻,比較喜歡涼爽的氣候,適合在晝夜溫差大且光照時間比較長的地區進行生長。通過近幾年的試驗、示范,總結出適合得榮縣種植藜麥的海拔高度和氣溫:海拔2500米至3600米的半高山和高山,年降水量

    科學家 2022年3期2022-04-11

  • 藜麥營養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進展
    景 林小暉摘要:藜麥營養價值高、次生代謝產物豐富,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免疫應答等生理活性,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本文綜述藜麥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及其營養保健功效,為藜麥在食品藥品方面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關鍵詞:藜麥;營養;生物活性Research Progress on Nutrition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LIU Xue, SONG Jingjing, LIN Xia

    食品安全導刊 2022年3期2022-04-01

  • 海拔和經緯度對藜麥生長及品質的影響
    楊釗摘要:為確定藜麥在甘肅省的適宜種植區,通過對甘肅省12個生態區(7市12縣)種植的藜麥進行田間調查及分析檢測,探討海拔和經緯度對藜麥生育期、長勢及籽粒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地理位置對藜麥生育期、長勢和籽粒品質均具有顯著影響,變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生育期、產量、品質、株高。藜麥生育期與海拔呈極顯著負相關(P < 0.01),而與經緯度呈顯著相關(P < 0.05),籽粒產量與緯度呈顯著正相關;株高與海拔和經度均呈顯著負相關(P < 0.05),粗蛋白含量

    甘肅農業科技 2022年2期2022-03-23

  • 外源水楊酸對鎘脅迫下藜麥幼苗生長生理的緩解效應
    SA)對鎘脅迫下藜麥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為降低藜麥生產中重金屬脅迫提供理論依據。以藜麥“Tomico Quinoa”為供試品種,通過施加不同濃度(50、100、150 μmol/L)外源水楊酸處理,探究200 μmol/L鎘脅迫下外源水楊酸對藜麥幼苗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200 μmol/L鎘脅迫處理顯著降低了藜麥生長指標,并影響藜麥生理指標。鎘脅迫使藜麥幼苗的生物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葉綠素含量明顯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江蘇農業科學 2022年4期2022-03-11

  • 臨夏縣推廣藜麥種植的思考和建議
    一社的臨夏縣眾塬藜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藜麥的經驗總結,發揮“調結構,轉方式,保增收”重要作用,以推廣藜麥種植,增加農民收入。關鍵詞:藜麥;種植;發展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藜科藜屬植物,有5000~7000多年的種植歷史,適宜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300毫米的高海拔山區生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全谷全營養完全蛋白堿性食物,富含鋅、鎂、鈣、鐵、鉀、硒、磷等礦物質,種植前景廣闊。藜麥是喜冷涼和高海拔的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性。臨夏

    新農業 2022年3期2022-02-28

  • 藜麥生產工藝流程設計
    段天榮摘 要:藜麥是一種全營養食品,開發藜麥精深加工產業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通過闡述藜麥加工產業現狀,總結了藜麥加工工藝和重點工序,介紹了一種藜麥加工工藝流程,旨在生產出精品藜麥。關鍵詞:藜麥;加工工藝;產業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已有5 000~7 000年的種植和食用歷史[1]。藜麥富含蛋白質、人體必需的9種氨基酸、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且具有低熱量、低脂和低糖的優勢,被國際營養專家譽為“營養黃金”“糧食之母”“超級谷物”“素食之王”等。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

    食品安全導刊 2021年8期2021-09-12

  • 藜麥種皮中總皂苷提取工藝的優化及種皮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比較研究
    曉農摘要:本文對藜麥一層種皮中總皂苷的提取工藝進行研究。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選取乙醇濃度、提取時間和料液比三因素三水平并利用Box-Behnken desingn(BBD)試驗設計,確定皂苷提取工藝的優化組合條件為:乙醇濃度90%、提取時間24 min、料液比1:30 (g/mL)。在該條件下提取皂苷的含量預測值為21.78 g/100 g,驗證值為21.84 g/100 g,相對誤差為0.27%。與正交試驗優化的工藝條件下提取的藜麥皂苷含量有所增加。采用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3期2021-09-10

  • 藜麥的營養功能及其蛋白和皂苷提取的研究進展
    明摘 要:綜述了藜麥的營養成分、生物活性物質、藜麥蛋白質和皂苷提取技術的研究進展,為藜麥的進一步研究和產品開發提供科學依據。關鍵詞:藜麥;營養成分;生物活性;蛋白質;皂苷藜麥是古老的安第斯糧食作物,生長于高海拔山區,具有抗寒、抗旱、抗貧瘠和高鹽堿土的特點[1-5]。由于藜麥富含蛋白質、礦物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等[6-8],NASA將它作為理想的“太空糧食”[9-10]。2013年設為國際藜麥年,藜麥被認定是未來最具潛力的作物之一。目前,中國的青海、甘肅和山西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21年4期2021-09-10

  • 寧夏藜麥引種試驗研究初報
    出適宜寧夏種植的藜麥(Chenopodium quinoa)品種和區域,試驗于2017—2018年在寧夏海原、鹽池、彭陽、同心、西吉5個地點根據當地環境特點試種不同品種藜麥。結果表明:彭陽、同心、西吉試點連續2年試種失敗;鹽池試點2017年低產,為3.69 kg/hm2,2018年絕產,均不適合藜麥種植生長;海原試點連續2年各試種品種均試種成功,且適應性、豐產性最好,田間表現基本一致,其中‘條藜1號和‘隴藜1號產量和適應性最好,能夠在海原縣示范種植。本試驗

    農學學報 2021年12期2021-09-06

  • 有關藜麥的專利技術研究進展
    檢索,對我國有關藜麥的專利申請趨勢、申請人的類別、主要申請人及有關藜麥的專利申請涉及的主要領域進行了統計分析,歸納總結了藜麥的發展趨勢應用范疇,為有關藜麥的行業提供一份有益的專利技術發展態勢報告。關鍵詞:藜麥;專利技術;專利數據庫藜麥(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又稱為南美藜、印第安藜、奎藜、奎奴亞藜、藜谷和昆諾阿藜等,是一種營養價值突出的功能性健康食品。藜麥不僅富含多酚、黃酮、皂苷、多糖、多肽和蛻皮激素等活性成分,還含有豐富的維

    食品安全導刊 2021年7期2021-09-05

  • 不同濃度離子鈦浸種對藜麥種苗生長的影響
    胡霞摘 要 以藜麥品種Negra Collana為材料,研究了不同離子鈦濃度浸種對藜麥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的影響。結果表明,離子鈦溶液浸種的藜麥幼苗葉片生物量和葉綠素含量明顯升高,尤其1∶500濃度浸種效果尤為明顯。說明離子鈦浸種對于提高植株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有明顯的作用,為揭示離子鈦的增產效應提供了理論依據。關鍵詞 藜麥;抗水解穩定離子鈦;生理生化;四川省松潘縣中圖分類號:S51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

    南方農業·下旬 2021年5期2021-09-05

  • NaCl脅迫對藜麥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迫下兩類不同地區藜麥品種幼苗的耐鹽機制,該文利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對來自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LD-13(低鹽地區)和來自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的‘WL-192(高鹽地區)的2個藜麥品種的種子和幼苗進行鹽脅迫處理,研究了種子萌發指標(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生長指標(鮮重、根長、莖長)及生理指標(MDA含量及SOD、POD、CAT活性)等的變化。結果表明:低濃度鹽(NaCl濃度小于250 mmol·L-1)脅迫下,2個藜麥品種種子的萌發、幼苗生長及生

    廣西植物 2021年6期2021-08-16

  • 2018年康保氣候條件對藜麥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
    王麗潔摘要 藜麥因其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廣泛的適應性,近年來在康保大面積推廣種植。為找出康保氣候條件對藜麥生長發育的影響,為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種植藜麥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分析了2018年康保氣候資料以及同時段藜麥物候觀測資料。結果表明:2018年康保藜麥生長期,≥10℃積溫為1 077.4℃,平均氣溫為14.7℃,降水量為356.4 mm,日照時數為1 579.6 h,氣候條件基本能滿足藜麥生長發育需要;2018年5月康保凍害以及6月的階段性干旱,對藜麥的生

    農業災害研究 2021年1期2021-08-02

  • 藜麥抗旱性研究進展與展望
    大的非生物脅迫。藜麥作為一種新型的糧食作物,對干旱、鹽脅迫、土壤貧瘠和凍害等非生物脅迫均有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作為土壤與氣候逆境條件下的優選作物。篩選、培育耐旱藜麥品種并探明藜麥抗旱相關機制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藜麥產量與品質,以及提供抗旱基因資源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筆者從藜麥在干旱脅迫條件下的抗旱機制、生理生化指標和基因及轉錄組研究等方面分別進行概述,為藜麥抗旱性鑒定工作提供借鑒,并對今后藜麥抗旱性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關鍵詞:藜麥;抗旱性;研究進展;展望;非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11期2021-07-26

  • NaCl脅迫對藜麥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迫下兩類不同地區藜麥品種幼苗的耐鹽機制,該文利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對來自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LD-13(低鹽地區)和來自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的‘WL-192(高鹽地區)的2個藜麥品種的種子和幼苗進行鹽脅迫處理,研究了種子萌發指標(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生長指標(鮮重、根長、莖長)及生理指標(MDA含量及SOD、POD、CAT活性)等的變化。結果表明:低濃度鹽(NaCl濃度小于250 mmol·L-1)脅迫下,2個藜麥品種種子的萌發、幼苗生長及生

    廣西植物 2021年5期2021-07-19

  • 高原藜麥種植技術與方法分析
    張建民摘要:藜麥又被稱為未來食品、太空糧食、營養黃金等,具有較高的發展潛力。藜麥生長環境和生物學特性比較特殊,所以在土壤貧瘠、海拔高的地區種植具有優勢。我國從2010年開始種植藜麥作物,效果明顯。隨著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增加,人們越來越重視食物的營養價值,對藜麥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本文對高原藜麥種植技術和方法進行分析,為我國農業發展貢獻出力量。關鍵詞:高原特色農業;技術推廣;藜麥前言:甘肅省天??h位于青藏高原邊緣,從降水量、溫度、地形等方面和安第斯山相似度非

    錦繡·上旬刊 2021年8期2021-07-16

  • 高原藜麥種植技術與收獲方法
    麗摘? ? 要:藜麥屬于藜科作物,具有豐富和全面的營養價值,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之一。1985年,中國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獲得了5個品種,之后在西藏地區鑒定其適用情況,在此后的5年內,連續進行了試種和適宜播種期試驗,證明該作物在拉薩能夠正常成熟,之后開始在西藏其他地區相繼種植,種植面積逐漸擴大,成為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闡述了高原藜麥種植技術與方法,供參考。關鍵詞:高原;藜麥;種植技術;方法文章編號: 1005-269

    種子科技 2021年8期2021-07-11

  • 氣相色譜法測定藜麥中肌醇的方法研究
    用氣相色譜法檢測藜麥中肌醇的含量。樣品用70%乙醇超聲提取30 min,取上清液減壓蒸發至干,加入4 mL硅烷化試劑80 ℃衍生20 min,經正己烷萃取后,經HP-5色譜柱分離,FID檢測器測定,以出峰時間定性,外標法定量。結果表明,肌醇在0~20 μg/mL,肌醇的濃度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r2>0.999,檢出限和定量限分別為0.5 mg/100 g和1.5 mg/100 g,在3個添加水平下回收率為89.5%~102.3%,相對標準偏差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10期2021-07-01

  • 近紅外光譜法快速檢測藜麥蛋白含量
    [目的]建立一種藜麥粗蛋白含量快速、無損、簡便的測定方法,為藜麥的資源評價和品質育種提供技術支持。[方法]以100份藜麥種質資源為材料,其中80%為校正集,20%為驗證集,掃描得到藜麥近紅外原始光譜,利用OPUS/QUAN T5.5光譜定量分析軟件建立藜麥蛋白質含量的快速檢測模型。[結果]采用一階導數+矢量歸一化光譜方法進行預處理,結合化學方法測定數據建立藜麥粗蛋白近紅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預測效果最好,藜麥粗蛋白近紅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驗證決定系數為0.918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9期2021-06-22

  • 6個藜麥新品系在寧夏海原旱作區的引種評價
    陳國雄摘要:以藜麥新品種隴藜4號為對照,對6個引進的藜麥新品系在寧夏海原旱作區的表現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引進的6個藜麥新品系和對照隴藜4號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為110~116 d。株高、穗形、籽粒顏色、千粒重、莖稈易折度等性狀在隴藜4號和6個引進的藜麥新品系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參試的藜麥新品種(系)的折合產量為3 245.78~7 872.89 kg/hm2,其中以CA4-1折合產量最高,為7 872.89 kg/hm2,較對照品種隴藜4號增產9.4

    甘肅農業科技 2021年5期2021-06-20

  • 寒旱山區藜麥引種試驗初報
    照,對引進的8個藜麥品種蒙藜1號、蒙藜4號、貢扎8號、LYLM-8、GSQ-9、LYLM-5、LXM、LHW在寒旱山區進行引種試驗,以篩選適宜寒旱山區種植的藜麥品種。結果表明,引進的8個藜麥品種均能在寒旱寒山區成熟,折合產量2 084.97~3 745.10 kg/hm2,其中蒙藜4號生育期、抗倒伏性、農藝性狀、經濟性狀表現優異,且折合產量最高,為3 745.10 kg/hm2,較對照隴藜1號、隴藜4號分別增產13.80%、16.94%;GSQ-9生育期、

    甘肅農業科技 2021年4期2021-05-12

  • 石墨烯濃度對藜麥幼苗根系促進影響的二次曲線擬合分析
    MS培養基,測定藜麥幼苗根系投影面積,利用回歸分析法對石墨烯濃度與藜麥幼苗根系投影面積進行二次曲線回歸,得到回歸模型并進行檢驗,研究石墨烯濃度與藜麥幼苗根系投影面積變化的規律。結果表明,模型的P值小于0.05,說明該模型可以良好地反映兩者之間的關系;模型的R2值為0.984,回歸系數達顯著水平。因此該模型適合描述石墨烯濃度和藜麥幼苗根系投影面積的關系,可以對試驗結果進行科學預測。關鍵詞 二次曲線擬合;石墨烯;藜麥;幼苗根系中圖分類號 S519文獻標識碼 A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8期2021-05-11

  • 藜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
    興摘? ? 要:藜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相較于油菜、小麥等大田作物,藜麥的經濟效益是它們的15倍以上,同時藜麥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而且抗逆性強、非常耐旱、種植簡單,因此深受農民喜愛。為了進一步提高藜麥栽培技術水平,結合實踐,主要對藜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初步探討。分析了藜麥的特性及種植過程中的前期準備工作,并闡述了藜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如藜麥最佳種植時間選擇、科學控制藜麥種植密度、田間控制措施及適時收獲等各項技術內容,希望能為藜麥種植工作者提供一

    種子科技 2021年2期2021-03-16

  • 藜麥病蟲害防治措施初探
    瑗摘 ? ?要:藜麥是一種全谷全營養完全蛋白堿性食物,也是我國一種傳統的糧食作物。調查研究顯示,藜麥的蛋白質含量與牛肉相當,并且富含豐富的氨基酸、賴氨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對食用者益處非常多,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擴大了藜麥的種植面積。但是藜麥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會影響產量和質量。為此,要加強對藜麥病蟲害的防治。關鍵詞:藜麥;病蟲害;防治技術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4-0078-02 ? ? ? 中國圖

    種子科技 2021年24期2021-02-07

  • 藜麥光合特性及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與產量的關系
    等5個品種(系)藜麥為試驗材料,研究藜麥的光合性能、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與產量的關系。分別在分枝期、現穗期、開花期、灌漿期、成熟期測定中上部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蒸騰速率(Tr)、葉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葉綠素含量以及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成熟后測定產量。結果表明,5個品種(系)藜麥的產量存在顯著差異,隴藜4號的產量最高。藜麥葉片的Pn、Gs、Tr、WUE隨生育進程推進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Ci與

    江蘇農業學報 2021年6期2021-01-29

  • 永昌縣藜麥種植的適宜性及存在的問題
    吉德摘要:為掌握藜麥在永昌的適宜性和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整理2017—2019年永昌藜麥生育期資料,結合氣象資料和土壤養分實測資料,用對比分析法分析藜麥的生育期與氣象條件之間的關系和造成藜麥減產的原因。結果表明:永昌藜麥全生育期為139天,整個生育期內所需的平均積溫為2363.9℃,4月下旬是藜麥的最佳播種期;種植藜麥后的土地,氮、磷、鉀的減少幅度較大,對耕地質量存在不良影響;播期推遲、連陰雨天氣、種植土地未進行倒茬都是造成藜麥減產的原因;藜麥的種植要根

    農學學報 2021年7期2021-01-18

  • 沿海地區氮肥形態對藜麥生長和單株籽粒干質量的影響
    不同形態的氮肥對藜麥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蘇藜一號藜麥作為試驗材料,根據尿素(100%銨態氮)、尿素和硝酸銨鈣混合(50%銨態氮+50%硝態氮)、硝酸銨鈣(91%硝態氮+9%銨態氮肥料)這3種施氮差異和是否添加硝化抑制劑3,4-二甲基吡唑磷酸鹽(DMPP)設置6個處理,比較不同處理間藜麥的性狀、生物量積累和分配的差異,分析不同氮肥對藜麥生長和產量影響。結果表明,與不施氮肥(CK)相比,施用氮肥能明顯促進藜麥植株的橫向擴展,改變藜麥葉形,增加單株生物量(增幅達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3期2021-01-02

  • 紅薯藜麥餅干的研制
    、紅薯泥28g、藜麥粉29g。在此工藝下的感官評分為84分。[關鍵詞]紅薯,藜麥,餅干,感官評定中圖分類號:TS2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6藜麥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并且具有抗氧化、降糖等生物學功效不僅如此,藜麥本身不含麩質蛋白,是麩質過敏人群良好的谷物選擇[1]。而紅薯富含淀粉、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十余種礦物質,營養價值均衡,其高含量的膳食纖維有促進腸道蠕動的功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0年6期2020-12-14

  • 藜麥高產栽培技術
    李鵬摘要? ? 藜麥是一種抗旱能力和耐寒能力強、富含營養的農作物,目前在國內各地都已經開始廣泛種植。在此背景下,加強對藜麥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不僅能夠有效推動當前我國藜麥產業的創新發展進程,同時還能調整種植業結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诖?,本文主要介紹了藜麥高產栽培技術,包括茬口選擇、土壤耕作與處理、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播種、查苗補種、間苗與定苗、肥水管理、防止出現倒伏及病蟲害防治等,以期為藜麥種植戶提供一定的參考。關鍵詞? ? 藜麥;高產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21期2020-12-14

  • 不同播期藜麥主要營養及抗氧化成分分析
    2號(白藜)2個藜麥品種為材料,于2018年4月1日、4月15日、5月1日、5月15日、6月1日、6月15日、7月1日和7月15日在云南省麗江市分8期進行播種,收獲后測定其主要營養成分總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和皂苷含量以及藜麥抗氧化成分類黃酮、維生素E、抗壞血酸(VC)和花青素含量,研究不同播期對藜麥主要營養成分和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影響。結果顯示,紅藜的營養品質和保健功能均優于白藜,且紅藜的主要營養成分和抗氧化成分含量較高;播期對藜麥營養品質和抗氧化

    江蘇農業學報 2020年5期2020-12-09

  • 吉林西部地區藜麥栽培技術
    結了吉林西部地區藜麥栽培技術,包括播前準備、品種選用、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運輸存貯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關鍵詞 ? ?藜麥;栽培技術;吉林西部地區中圖分類號 ? ?S519 ? ? ? ?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9-0031-02藜麥屬藜科雙子葉植物,株高幾十厘米到3 m不等,根屬淺根系,序狀花序,主梢和側枝都結籽,自花授粉。種子為圓形,藥片狀,直徑1.5~2.0 mm,不同品種的種子大小、顏色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9期2020-12-07

  • 西昌市藜麥引種試驗初報
    應于西昌市種植的藜麥品種,引進了7個藜麥品種進行試驗。結果表明,7個藜麥品種在西昌市均能夠正常出苗、開花、結實和成熟,生育期從短到長順序依次為PI51036、隴藜3號、青藜1號、隴藜1號、冀藜1號、冀藜2號、Ames21909。隴藜1號的營養生長階段時間最長,其次是Ames21909和冀藜1號。不同品種之間植株形態特征和產量性狀差異較大。產量為1 532.39~2 811.64 kg/hm2,以冀藜1號最高,其次是隴藜1號,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綜合各品

    甘肅農業科技 2020年11期2020-12-06

  • 藜麥為原料的雪糕制備
    要:目的:開發以藜麥為主要原料的藜麥雪糕。方法:通過正交實驗法和響應面法對雪糕配方進行優化。結果:最優的藜麥雪糕配方為2%藜麥、15%奶油、6%冰糖,并加入15%牛奶、4%奶粉、4%綠豆、2%玉米淀粉、1%檸檬汁、0.02%鹽和50.98%水。此配方得到的藜麥雪糕色澤呈淡綠色,適口性好,具有藜麥的香味,有嚼勁,口感細膩,沒有冰晶感,甜度適中,感官評定分數達86.64,適合大眾的口味。結論:藜麥雪糕的營養全面,符合現代人們喜愛綠色、健康產品的消費理念。關鍵詞

    現代食品·下 2020年10期2020-12-04

  • 藜麥種子黃酮提取條件的優化
    云摘要:為了探討藜麥(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種子黃酮的乙醇提取最佳條件,進而為藜麥黃酮的開發和高黃酮品種的篩選提供理論依據,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探討了乙醇體積分數、料液比、提取時間和提取溫度對藜麥種子黃酮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因素對藜麥種子黃酮提取含量的影響程度為乙醇體積分數>提取溫度>料液比>提取時間。藜麥種子黃酮最佳提取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90%、料液比1∶50(g∶mL)、提取時間50 min和提取溫度50 ℃

    湖北農業科學 2020年18期2020-11-23

  • 藜麥新品種隴藜4號選育報告
    業研究所利用高代藜麥材料LUR-10采用系統選育結合栽培馴化的方法選育而成的藜麥新品種。2014 — 2015年參加甘肅省藜麥多點區域試驗,2 a 10點(次)平均折合產量為2 912.7 kg/hm2,較對照品種JLLM增產13.9%。2015年參加甘肅省藜麥多點生產試驗,平均折合產量 為2621.7 kg/hm2,較對照品種JLLM增產14.5%。該品種生育期108~121 d,株高138.6~176.8 cm。籽粒白色,圓形藥片狀,直徑約1.8~2.

    甘肅農業科技 2020年8期2020-11-09

  • 溫度對隴藜1號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果表明,隴藜1號藜麥種子在5~30 ?℃條件下均能發芽,隨著溫度的升高,種子起始萌發時間和發芽結束時間提前,種子的發芽率(GR)、發芽勢(GE)、發芽指數(GI)、活力指數(VI)變化規律基本相同,25 ?℃處理時種子發芽的各項指標最好,各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種苗根的數量和長度及莖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生長速度也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種子出苗率從高到低依次為25、20、30、15、10、5 ?℃,各處理間除20與25 ?℃處理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各處理間差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19期2020-11-02

  • 膠東半島砂姜黑土冬耕春播藜麥栽培技術
    砂姜黑土冬耕春播藜麥栽培技術,包括地塊選擇、冬前翻耕、品種選擇、播前準備、早春適期播種、補種及間苗定苗、土肥水管理、化控、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關鍵詞 ? ?藜麥;冬耕春播;栽培技術;砂姜黑土;膠東半島中圖分類號 ? ?S519 ? ? ? ?文獻標識碼 ? ?B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01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7期2020-09-17

  • 天??h高原寒旱區藜麥產業全程機械化推廣探究
    顧建環摘 要 藜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應用與推廣,甘肅省武威市天??h農業農村局農牧機械推廣站與各所科研機構合作并深入各大農機生產企業,最終與相關機具生產企業共同合作研發出適宜藜麥生長的藜麥播種與收獲機具,為當地藜麥產業發展增添助力?;诖?,分析天??h高原寒旱區藜麥產業發展現狀和藜麥機具的開發應用情況,提出促進藜麥產業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相關策略。關鍵詞 藜麥;機械化;農機具;甘肅省天??h中圖分類號:F326.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

    南方農業·下旬 2020年5期2020-08-12

  • 壯大藜麥產業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地區,鼓勵和扶持藜麥等抗逆性強、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雜糧作物生態作物種植,對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種植業結構,帶動養殖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助推農牧業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藜麥 生態 綠色 高效一、藜麥的品種性狀及內蒙古發展藜麥產業的比較優勢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適合在高海拔和干旱瘠薄的土地上種植,甘肅、青海、山西、云南和內蒙古等都是我國主要的種植地區。因其營養成分較為全面、豐富,

    北方經濟 2020年5期2020-06-01

  • ?洞庭湖區藜麥苗菜種植試驗初探?
    為了提高洞庭湖區藜麥苗菜種植技術,以隴藜1號和云南紅2個藜麥品種為材料,選用復合肥和有機肥,研究不同混合肥施用量對藜麥苗菜生長、營養成分和經濟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1)與隴藜1號相比,云南紅的出苗率較高,其中以復合肥1 200 kg/hm2+有機肥3 000 kg/hm2處理最高;(2)云南紅4~6對葉時的株高和鮮產均高于隴藜1號,復合肥1 200 kg/hm2+有機肥3 000 kg/hm2、復合肥1 800 kg/hm2+有機肥4 500 kg/hm

    湖南農業科學 2020年2期2020-05-06

  • 淺談藜麥的高產栽培技術
    蘭摘 要:本文對藜麥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分析,重點研究了種植藜麥的前期準備工作,種植工作和生長過程中的防治工作。包括最佳種植時期、合理密度的選擇、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為藜麥種植者提供技術參考。關鍵詞:藜麥;栽培技術;田間管理藜麥富含人體所需氨基酸,是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的谷物。藜麥適應性強,適宜溫度范圍為14~18℃,可耐酸堿范圍為4.5~9.8。在古交市的土壤、氣候條件下,對藜麥的高產栽培進行實踐,找到最高產種植方式。一、藜麥的特性藜麥屬于藜科植物,是雙子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4-07

  • 不同收獲時間對藜麥籽粒產量及物理特性的影響
    究不同收獲時間對藜麥籽粒產量和物理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5次收獲時間可分別對應種子的乳熟期、黃熟前期、黃熟后期、完熟期和枯熟期,各品種不同收獲時間籽粒產量的變化趨勢相同,均隨著收獲時間的延遲不斷增加,至開花后30 d收獲產量最高,之后又略有降低,開花后35 d的產量與開花后30 d的產量差異不顯著,開花后25 d的產量與開花后30 d的產量差異未達極顯著水平,開花后15、20 d的產量與開花后25、30、35 d的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同時隨著收獲時間的延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21期2020-03-08

  • 藜麥種皮中總皂苷提取工藝的優化及種皮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比較研究
    曉農摘要:本文對藜麥一層種皮中總皂苷的提取工藝進行研究。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選取乙醇濃度、提取時間和料液比三因素三水平并利用Box-Behnken desingn(BBD)試驗設計,確定皂苷提取工藝的優化組合條件為:乙醇濃度90%、提取時間24 min、料液比1:30 (g/mL)。在該條件下提取皂苷的含量預測值為21.78 g/100 g,驗證值為21.84 g/100 g,相對誤差為0.27%。與正交試驗優化的工藝條件下提取的藜麥皂苷含量有所增加。采用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1期2020-03-08

  • 我國藜麥主要病蟲害防控探究
    旺姆摘 要 藜麥相對于我國傳統的糧食作物,不僅有超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近年來由于人們對藜麥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其需求量和種植面積隨之增加,但其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頻繁出現并逐年加重。因此,從病蟲害的為害癥狀和化學防治角度介紹我國藜麥各種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旨在促進藜麥病蟲害的防控。關鍵詞 藜麥;病害;蟲害;防控中圖分類號:S435.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2.0

    南方農業·中旬 2020年11期2020-03-02

  • 基于藜麥轉錄組的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徑解析
    細胞器。該文基于藜麥轉錄組數據,對藜麥油脂合成相關的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徑基因進行挖掘,并對基因表達模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藜麥中,與脂肪酸生物合成相關的基因序列共87條,涉及乙酰CoA羧化酶和β-酮脂酰ACP合成酶等關鍵酶,其中編碼長鏈?;o酶A合成酶基因和β-酮脂酰ACP還原酶數目最多。通過基因表達模式分析發現,與脂肪酸生物合成相關的基因在種子表達中呈現整體上調模式,可能與種子中油脂形成和積累密切相關。對藜麥乙酰CoA羧化酶亞基編碼基因進行分析發現,ac

    廣西植物 2020年12期2020-01-18

  • 白城地區播期和播量對藜麥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的]選出白城地區藜麥的最佳播種期和播種量。[方法]以白城市農業科學院系選品系編號2013-BL113藜麥為材料,在白城地區采用兩因素裂區試驗設計,以播期為主處理、播量為副處理,研究播期和播量對藜麥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隨著播期的延遲,生育期逐漸縮短;株高、無效分枝、單株重和小區產量受播期影響顯著,有效分枝和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受播種密度影響顯著;在試驗設計范圍內,最佳播種時期為5月6日,最適宜種植密度為56 700株/hm2,產量最高達到2 359.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24期2020-01-04

  • 海水脅迫下藜麥根系形態發育及生理響應
    0%和70%)對藜麥植株生長、根系形態結構及生理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低于30%海水脅迫下,藜麥地上部生長受影響較小,株高和葉面積有所降低,莖粗和地上部生物量并沒有受到顯著影響,而根系總根長、最大根長、根表面積、根體積、根系平均直徑及根尖數均表現出降低趨勢;隨著海水濃度的進一步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對地下部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根冠比逐漸降低。與根系形態發育相比,藜麥根系生理活性的變化在耐鹽過程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根系活力隨海

    山東農業科學 2019年11期2019-12-24

  • 藜麥的基因及基因組研究進展
    鋼 余鑫摘 要 藜麥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唯一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單體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研究價值。隨著第二、三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藜麥的基因組全貌得以揭示,各類基因轉錄組及重要基因家族研究進一步展開?;诖?,對近年來藜麥基因及基因組學的主要研究進行了綜述。未來藜麥的基因研究仍需加強對關鍵性狀和活性成分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調控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為藜麥生長發育和代謝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關鍵詞 藜麥;基因;基因組;研究進展中圖分類號:Q943.2

    南方農業·下旬 2019年7期2019-11-22

  • 藜麥抗氧化肽制備工藝研究
    酶和中性蛋白酶對藜麥蛋白提取液進行酶解制得抗氧化肽,通過單因素試驗篩選出最佳蛋白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為指標,通過響應面試驗對酶解條件進行優化,并采用HPLC法對酶解液進行氨基酸種類及含量的測定。結果表明,藜麥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備工藝為木瓜蛋白酶、酶解pH值6.63、加酶量2.36%、酶解溫度58.44 ℃、酶解時間1.0 h。藜麥抗氧化肽中共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絲氨酸的含量最高,為65.46%。關鍵詞? ? 藜麥;抗氧化肽;酶解;響應面試驗;HPLC

    現代農業科技 2019年14期2019-10-16

  • 試論藜麥的推廣前景及栽培技術
    吳亞軍摘 要:藜麥雖然成為了全世界公認的時尚健康食品,但是在我國國內還是非常陌生。因此就需要進一步推廣種植,讓更多人們認識到其營養價值,并且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本文對于藜麥的營養價值、推廣前景以及栽培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關鍵詞:藜麥;推廣前景;栽培技術藜麥不僅營養價值非常高,營養還非常齊全,口感非常好,食用方法也極為簡單?,F如今已經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和關注,更是成為了全世界公認的一種高營養植物食物。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就要不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19年7期2019-10-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