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本

  • 基于書法勢理論的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和刻本《十七帖》對比
    以來,人們認為“刻本《十七帖》為王羲之草書之集大成者,鴻篇巨幅字數眾多,一卷在手便能得窺書圣草書全貌”。文章從“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王羲之草書的起收筆方式入手,利用書法勢原理分析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和刻本《十七帖》墨跡效果(即書法勢)的不同,特別是其起筆和收筆的筆墨效果(即筆法勢),不同的原因是應用了不同的書法勢因素,最終得出刻本《十七帖》的書風不能代表王羲之草書本來面貌的結論。關鍵詞:書法勢理論;王羲之;摹本;刻本;草書法帖;《十七帖》中圖分類號:J292

    藝術科技 2023年13期2023-07-06

  • 一簑煙雨任平生
    了貢獻。關鍵詞:刻本;稿本;抄本,鄉邦文獻盛世修史,乃自古以來的傳統。明修《永樂大典》,清修《四庫全書》,皆為后代保存文獻無數。今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圖書館續繼其志,在文化強國的背景下,將其所藏古籍文獻目錄匯編成《四川省委黨校圖書館藏線裝書圖錄》(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一書,既與讀者方便,又摸清了自己的家底,一舉兩得,善莫大焉。四川刻書,淵源有自。從宋代以來,四川一直都是刻書的中心,第一部《開寶大藏經》即刻于成都。今眉山所刻宋版之書,是藏書家奉若拱璧

    文史雜志 2023年2期2023-05-30

  • 論《周易程氏傳》的版本及流傳
    程氏傳》;版本;刻本;古籍流傳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3-0136-05程頤(1033—1107),字正叔,河南洛陽人,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易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周易程氏傳》《粹言》《遺書》等,被后世合編為《二程集》。元豐元年(1078),程頤潛心孔孟之道。元豐八年(1085),程頤被授予汝州團練推官、西京洛陽國子監教授等職,次年受命為崇政店說書,擔任宋哲宗的老師。自元祐三年(1088)至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3年3期2023-05-30

  • 《醫貫》考略*
    (1628年)重刻本每卷端均有“太史青雷薛三才訂正”字樣,而薛三才卒于1619年。因此,《醫貫》成書年代可以確定為1617年。呂評《醫貫》又稱《呂氏醫貫》,呂氏詳列書證對《醫貫》全文進行校評,對趙氏觀點有褒有貶,便于后人閱讀、理解,對《醫貫》的流傳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只因受“文字獄”牽連,呂評《醫貫》被列為禁書而焚毀殆盡。3 版本考證3.1 版本信息概述:《醫貫》曾受明清時期“養火派”推崇而廣為傳刻,后世流傳版本眾多。本次收集到的薛訂《醫貫》版本有:明崇禎

    浙江中醫雜志 2022年9期2022-09-20

  • 《飲膳正要》三種明刻本比較*
    )《飲膳正要》初刻本問世,迄今已近700年。因年代久遠,此刻本僅殘存卷三的部分內容,現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2]。明代曾據初刻本至少5次翻印。其一是明初刻本(具體年代不詳),現僅殘存卷一的部分內容,藏于國家圖書館。其二是明景泰七年(1456年)刻本,其卷次完整,文字與插圖清晰,刻工精美,現一藏于國家圖書館,另一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其三是明成化本。據日本森立之《經籍訪古志補遺·醫部》[8]載:“《飲膳正要》三卷,吉田安手抄本,首有天歷三年虞集序,次忽思慧上表,

    河南中醫 2022年7期2022-06-09

  • 密韻樓藏元刻本《南豐先生元豐類稿》版本關系初探
    文粹》(簡稱“宋刻本”),共10卷,收文107篇;金刻本《南豐曾子固先生集》(簡稱“金刻本”),共34卷,收詩94首,文188篇。宋刻本與金刻本都是選本,現存最早的完整《元豐類稿》是元大德八年(1304)丁思敬刻本《元豐類稿》(簡稱“大德本”)。明代刻本主要有正統十二年(1447)宜興令鄒旦刻本(簡稱“正統本”),成化八年(1472)南豐令楊參刻本(簡稱“成化本”),嘉靖二十三年(1544)王忬刻本(簡稱“王忬本”),隆慶五年(1571)邵廉刻本(簡稱“隆

    中國韻文學刊 2022年1期2022-04-21

  • 從敦煌寫本看現存《普曜經》的翻譯及流傳
    翻版”。從寫本到刻本,《普曜經》語言經歷復雜變化,通過考察異文推測南方系統諸刻本與敦煌寫本最相近,中原系統刻本相似度最低,這個差異與其底本來源不同有密切關系。南方系統內部諸刻本《普曜經》有較明顯的分野。關鍵詞:敦煌寫本;刻本;翻版;異文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2)01-0107-13On the Translation and Spread of the Extant LalitavistaraM

    敦煌研究 2022年1期2022-03-28

  • 館藏古籍《增訂四書補注備旨》刻本考*
    訂四書補注備旨》刻本統計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雕版印刷業在清朝至民國時期得到了極大發展。官刻、民刻書坊遍及大江南北,出版圖書種類、數量繁多?,F在能看到的古代科舉用書是杜定基增訂的《四書補注備旨》,其出版發行數量在清朝至民國時期是最多的,甚至在全國各類圖書館及個人收藏古籍中也是數量最多的古籍之一?!拔墨I整理需旁搜遠紹、博稽經史?!盵1]現對各類圖書館、博物館能夠見到的清代、民國時期《四書備旨》刻本粗略統計如下(包含時間和堂號,統計參考主要來源于各圖書館網

    圖書館學刊 2022年3期2022-02-17

  • 《西陂類稿》版本新考
    1711)宋氏精刻本、宋至等增刻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光緒四年(1878)鉛印本、三賢政書本、清抄本、河南中醫藥大學藏抄本和民國六年(1917)宋氏重刻本?!段髭轭惛濉返淖姹臼强滴跷迨?1711)宋氏精刻本。全書共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十二詩文,卷二十三詞,卷二十四序,卷二十五和卷二十六記,卷二十七雜著,卷二十八題跋,卷二十九尺牘,卷三十和卷三十一行述、墓志和祭文,卷三十二至卷三十七奏疏,卷三十八和卷三十九公移,卷四十《迎鑾日紀》,卷四

    平頂山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11-27

  • 豬飼彥博《史記歷書管窺》稿本與刻本
    書館藏有《管窺》刻本一部。這不僅有助于全面、系統評介《管窺》的學術成就,也為考察《管窺》從稿本到刻本的一系列變化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從學界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還未有論著涉及過《管窺》的稿本,對《管窺》刻本的研究也極為稀少。國內僅有楊海崢對《管窺》的刻本做過簡短的介紹。[2]日本櫛田夏織對豬飼彥博做過專題研究[3],然其文著重探討豬飼彥博的考證方法,對于《管窺》的稿本信息及該書由稿本到刻本的一系列變遷,則未置一詞。由此可見,學術界對于《管窺》的研究尚有繼續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21年2期2021-10-13

  • 2020北京德寶秋拍成交穩健清代精寫刻本仍為市場熱點
    版古籍和清代精寫刻本頗受藏家喜愛。元版書和明版書是本次拍賣的亮點之一。其中,元刻本《新編方輿勝覽》為明代葉盛、近代王崇煥藏本,雖僅2冊,但仍以15萬元的善價落槌。明代白綿紙印本中較為稀見的是明成化十年(1474)謝穎刻本《養生月覽》二卷,該書由成化間錢塘縣知縣謝穎校正刊刻,分上下兩卷,卷前有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周守忠序,刻印頗精,經查,全國公藏單位中,僅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從未在拍場亮相,此書以12萬元起拍,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28萬元的價格落槌。3

    藏書報 2021年3期2021-09-10

  • 20部公私藏宋刻本與今天對話
    悅讀宋韻節”之宋刻本展在浙江圖書館展出。首屆“悅讀宋韻節”之宋刻本展是四大館——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以及民間私人藏書的聯合展覽,在全國尚屬首次。其重點展出的20部現存珍品宋刻本,大多為宋代浙江人所刻的精品,比如,誕生在西湖邊的世綵堂本《昌黎先生集》,湖州府學刻的《論語集說》,紹興府刻、宋元明遞修本《論衡》等,且均為國家一級文物,是世代相傳的珍品、孤品,其意義重大,價值無雙?!按舜握褂[展出了四家公藏10部、民間私人收藏10部宋刻本

    藏書報 2021年43期2021-05-30

  • 以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辨偽識誤
    的幾乎不存在。翻刻本,版式.每頁的行數、每行的字數與原刻本一樣,甚至字體與原刻本酷似,但是板框的大小尺寸與原刻本不可能完全相同,細微的差別是一定有的。王重民先生的高明之處在于發現了這一客觀存在,并將這種差別,作為鑒別古書版本的一種方法。在《提要》中,每部書所標注的板框尺寸,即此書第一卷第一頁的板框的精確數據(精確到毫米),為我們提供了鑒定此書版本的依據(此頁雕板有變形、斷裂等除外)。有一年,上海某拍賣公司上拍了一部《新刻張太岳先生集》,拍賣圖錄上標為明刻本

    藏書報 2021年27期2021-05-30

  • 古人做書為什么不加頁碼
    大系統,這就是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官刻本。凡由官方有關機構負責刊印的書,統稱官刻本。在官刻本中,歷史最久,也最有名的是監本,它是由封建王朝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即太學)負責校理刊印的,一般都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用書而頒行全國。私刻本。凡私人出資在自己家中刊印的書稱私刻本。這種刻本大都不以營利為目的。史載五代蜀相毋昭裔為布衣時,曾向人借《文選》《初學記》,而人多有難色。于是為相之后,首刻此二書。毋昭裔所刻書,乃最早的私刻本。坊刻本。凡書坊所刻書,皆稱坊刻本。書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3期2021-03-18

  • 董天工《武夷山志》版本流傳及整理略論
    未(1847)重刻本,清董天工撰。天工字典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在崇安縣南三十里,道書以此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山周圍百二十里,溪九曲,大峰三十六,相傳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漢武帝嘗祀之,見《史記·封禪書》,祀以干魚,不知果何神也。是書據其凡例稱,蓋合衷穉生、徐德望、王適菴、王草堂,四種《武夷山志》,互參詳訂,匯成一編,共為二十四卷。其卷一曰總志上;卷二曰總志中;卷三曰總志下;卷四曰星野、形勝、祀典、敕封、九曲全圖、九曲棹歌;卷五曰一曲上圖附;卷六曰一

    武夷學院學報 2021年11期2021-03-07

  • 《劉克莊集箋?!肪硪恢辆砦逶娧a校補注
    方面,主要參考宋刻本《后村居士集》(2)《后村居士集》宋刻本流傳多部,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日本靜嘉堂文庫、早稻田大學等。靜嘉堂本與早稻田本,是同一版木所印,而《全宋詩》劉克莊詩一至十六卷,是以鐵琴銅劍樓舊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為底本。關于這幾種流傳于世的宋刻本,詳見高橋智:《古籍流通的意義──善本和藏書史》,《中國典籍與文化》,2010年第1期,并參考辛更儒:《劉克莊集箋?!ふf明》,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頁。本文補注所用宋刻本為早稻田大學藏宋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1-16

  • 歷代《文選》刻本中的《陶征士誄》文獻輯說
    悟森歷代《文選》刻本中的《陶征士誄》文獻輯說蘇悟森(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蕭統《文選》不僅選錄了陶詩,還收入了顏延之的《陶征士誄》?!短照魇空C》是除陶詩之外,現存最早記錄陶淵明生平資料的文獻,是陶淵明經典化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陶淵明形象研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匯輯歷代《文選》刻本中有關《陶征士誄》的文獻,可為陶淵明研究提供較為豐富的材料和更為廣闊的視角?!段倪x》; 歷代刻本; 《陶征士誄》; 陶淵明形象顏延之乃陶淵明

    銅仁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1-07

  • 歷代《文選》刻本中的陶詩文獻輯說
    悟森歷代《文選》刻本中的陶詩文獻輯說蘇悟森(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蕭統《文選》選錄陶淵明詩文,擴大了陶淵明的影響,推動了陶詩的傳播。唐李善、五臣相繼為《文選》作注,成為陶淵明詩文的較早注釋者。后代文人對《文選》的評點,涉及陶詩者頗多?!段倪x》在陶淵明詩文經典化過程中的作用巨大,匯輯歷代《文選》刻本中與陶詩相關之文獻,可為陶淵明及其詩文研究提供較為細致的材料和多元的視角?!段倪x》; 李善注; 陶詩; 歷代刻本在陶淵明詩文經典化過程中

    銅仁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01-07

  • 刻本 拍場傳奇
    麻沙鎮南劉仕隆宅刻本《鉅宋廣韻》五卷以3000萬元起拍,經過一番激烈爭奪后以8510萬元的高價拍出。近年來,拍賣市場偶露真容的宋版書寥寥,又以零本居多,全卷者極為罕見。此本《鉅宋廣韻》五卷為全本。此書也為宋版孤本,全書字體細勁,結體謹嚴,筆畫頓挫感明顯,有宋徽宗瘦金體遺意,卷首提行題作“鉅宋重修廣韻一部”,依次敘明字數、作者、諸家序言。值得一說的是,此套宋刻本曾在2012年以3450萬元創造了當時單件古籍拍賣的成交價。而在早幾個月前的春拍中,有兩件宋刻本

    中國收藏 2019年1期2019-03-28

  • 明清刻本誰最紅
    林晨由于宋元刻本極為罕見,不少藏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明清刻本。其中,明代刻本,尤其是明嘉靖以前的刻本頗受藏家追捧。明初刻本出現在市場上的量比較少,價格也頗高;嘉靖刻本以白棉紙居多,刊刻精美,身價不俗。如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推出的明嘉靖刻本、馬端臨撰《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紙本就拍得1495萬元的高價。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付拍的《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卷》也以690萬元的佳績拍出。從數量上來講,在當前的拍場上最常見的還是清刻本。清刻本通常分為官刻本、私刻本

    中國收藏 2019年1期2019-03-28

  • 從宋蜀刻本《昌黎先生文集》看刻本文字的主要形體特征
    6011)《宋蜀刻本唐人集叢刊》(以下簡稱《刻本》)是我國宋代四川地區刊刻的唐人別集[1],經元、明、清官私收藏,流傳至今?!拔覀冎?,古籍在流傳過程中,文字不斷地被‘當代’化。傳世古籍一經六朝以迄唐五代人染指,無不打上俗字的烙印。至宋以后刊版流行,則又往往以正字改易俗字?!盵2](P159)宋蜀刻本年代去唐不遠,且處于楷書發展成熟期,因此它是研究近代漢字形體演變的重要材料,頗受學界重視?!皬膶懕巨D化為刻本、鉛印本,對漢字的規范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問題

    皖西學院學報 2018年6期2019-01-18

  • 《坡仙集》版本述略
    為明萬歷二十八年刻本,歷代版本歸類不下五種。因古本真面目難見,今人研究多引用前人著錄,此中又有存疑,故以手中三種版本與李贄年譜書信等材料入手,推測考證《坡仙集》版本源流,以供參考。關鍵詞:《坡仙集》;版本;李贄;刻本作者簡介:張晨坤(1992-),女,漢族,四川遂寧人,四川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文獻。[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2宋以后蘇文選本不絕,晚明以《坡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4期2018-11-12

  • 黑水城文獻中所見的宋代避諱字研究
    括為數不少的宋代刻本文獻。對于黑水城文獻中的宋代刻本文獻中的避諱字,學界一般是針對某一文獻進行過單獨研究,尚未有人進行總體的整理與研究。通過對黑水城文獻中所見的宋代避諱字的研究,我們分析了流入西夏的宋代文獻的版本及來源。最后,結合黑水城文獻的實例,聯系史籍記載,舉出了些宋夏互相避諱的例子。該文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入手,希望能引起學界的關注,以期推動對黑水城文獻的進一步研究。黑水城文獻;西夏;避諱字;宋代刻本;版本黑水城文獻的朝代構成,跨越了晚唐五代、宋、遼、

    西夏研究 2018年1期2018-03-12

  • 《金匱要略廣注》版本研究
    書館現藏有一部清刻本,刻印工藝精良,序目完整?,F結合可見的文獻資源對長春中醫藥大學《廣注》清刻本行文獻學及版本學分析,明確了該版本《廣注》較高的文獻價值。進一步探索該版本的文獻信息,將為研究明清《金匱》注家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督饏T要略廣注》;版本對比;李彣《金匱要略廣注》(以下簡稱《廣注》)為清代錢塘名醫李彣所著。全書共三卷、二十五篇。其成書不晚于清康熙三年(1664),刊行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為《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匱》)第一本全注本[1]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年4期2017-03-28

  • 遼寧省圖書館入藏滿文古籍圖書概況與入選珍貴古籍名錄書目
    本類型有:寫本、刻本、抄本、石印本、鉛印本和影印本,其中多數是刻本。版本好書品高是清宮精寫本、內府(包括武英殿)刻本。如:漢滿三十二體《御制盛京賦》,遼圖藏有乾隆十三年(1748)內府精寫本、同年武英殿刻本以及1932年大連右文閣影印乾隆十三年武英殿刻本,這三種版本書品俱佳。遼圖入藏滿文古籍有120種是清內府刻本、寫本,約占入藏滿文古籍種數的45%。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錄3部滿文古籍,其中漢滿三十二體《御制盛京賦》即是遼圖藏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

    蘭臺世界 2017年2期2017-02-14

  • 《音學偶存》的版本系統及其差異*
    字本和光緒十二年刻本兩種版本系統。通過考察,上海圖書館藏本實為活字本,而非刻本?;钭直竞?span class="hl">刻本在內容上差異較大,活字本為未定本,刻本為定本?!兑魧W偶存》;版本系統;差異1 《音學偶存》及其作者《音學偶存》,又名《韻學偶存》《均學偶存》《韻學》,初稿成書于1870年,作者郭師古。郭師古,江西永新人,譜名瑜,字樸臣,號退庵、遁庵、玉屏山人,青山樵者。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貢。曾從尹繼美學,隨瞿鴻禨游河南、江南。嘗為泰和萃和書院山長,永新小學教習。精《詩經》及

    圖書館研究 2016年5期2016-11-18

  • 伏跗室舊藏稿本《稱謂錄》考略*
    員梁章鉅編著,其刻本伏跗室亦有藏。本文通過對稿本考略,兼述稿刻本間之淵源,兩書互為印證,足可見梁氏《稱謂錄》編撰緣起以及從成稿至付梓竣工之全過程,實積父子兩代之心血?!斗Q謂錄》三十二卷,清梁章鉅編撰、梁恭辰???。道光至光緒間朱格稿本。六冊。存十三卷:卷三至四曰稱謂錄,卷五至十二曰稱謂廣錄,卷二十九至三十一又曰稱謂錄,今依行世刊本規范題名,作《稱謂錄》三十二卷[2]。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單黑尾,左右雙邊,版心依次題卷次、稱謂分類名及葉碼,版框18.3

    天一閣文叢 2016年0期2016-03-16

  • 《五雜組》明刻本考述
    7)《五雜組》明刻本考述王蕾(遼寧省圖書館, 遼寧 沈陽 110167)謝肇淛所著《五雜組》明代有兩個刻本,分別為“明刻本”及“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潘膺祉如韋軒刻本”。對兩個刻本的刊刻時間、序、內容等方面進行考察,“明刻本”當在“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潘膺祉如韋軒刻本”之前刊刻,史料內容更豐富。謝肇淛 五雜組 版本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五雜組》明代謝肇淛所著,為筆記文獻。全書十六卷,分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其內容多引古事

    圖書館學刊 2016年11期2016-02-12

  • 和刻漢籍與中國刻本之比較 ——以日本江戶時期與中國清代之刻本為對象
    )和刻漢籍與中國刻本之比較 ——以日本江戶時期與中國清代之刻本為對象鄭曉霞(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200241)刻本漢籍在中、日兩國都是重要的古籍版本類型,相互之間雖然有很深的歷史、文化淵源,版本形態也有諸多相似之處,然本質上卻是打上很深民族文化烙印的獨立文化遺產,因此,在版本學研究中不能混為一體。本文以中國清代與日本江戶時期的刻本漢籍為對象,對這一觀點進行闡述。刻本漢籍清代江戶時期比較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5年3期2015-04-10

  • 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鲍I疑
    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北圖年譜》乃此刻本之影印本)進行對勘①。由于種種原因,《江藩集·江子屏先生年譜》存在些許問題,高明峰先生曾撰文指出部分問題[2],今作一續補。一、文字訛誤(1)成裕從容謂先生曰[1]375。按:核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容”是“旁”之訛字。本作“成裕從旁謂先生曰”。(2)足下天資高厚,閉門窮經,比來必有所得[1]377。按:核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門”乃“戶”之訛字。本作“足下天資高厚,閉戶窮經,比來必有所得”。(3)后望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5年1期2015-03-20

  • 《大戴禮記》版本新論
    卷本正文,韓元吉刻本是今十三卷本的源頭。關鍵詞:大戴禮記;十三卷本;刻本;抄本;韓元吉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4)04-0154-05《大戴禮記》傳世版本以十三卷本為主,歷代史志目錄、公私書目均有記載。關于《大戴禮記》十三卷本的由來,黃懷信先生認為《隋書經籍志》著錄的十三卷本即盧辯節選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本,隋唐傳本與今本不異,惟尚未分出《明堂》篇,今傳本即盧本之舊①;甘良勇先生則認為《大戴禮記》版本有三個

    中州學刊 2014年4期2014-06-27

  • 論光緒《沾化縣志》的手抄本與刻本 ——兼論地方志叢書和工具書對該志著錄的不足
    縣志》的手抄本與刻本 ——兼論地方志叢書和工具書對該志著錄的不足李沈陽(光緒)《沾化縣志》刻本行世后,稿本也在流傳,并為世人傳抄,出現了與刻本并行的手抄本。手抄本與刻本相比,在卷次安排、收錄內容和措辭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刻本更符合修纂地方志的規范,但手抄本不僅保存了刻本未收錄的許多篇章,而且可以彌補刻本闕頁的內容,自有價值。一些地方志叢書工具書在著錄該志時,往往對兩者不加辨別,且忽視手抄本。(光緒)《沾化縣志》 手抄本 刻本 比較沾化縣地處山東北部,宋慶歷

    史志學刊 2014年5期2014-04-11

  • 易水學派師承私淑著述考
    1532)安正堂刻本等4種刻本;《潔古珍珠囊》明嘉靖萬卷樓刻本 (原題李東垣先生珍珠囊);《臟腑標本藥式》張元素撰 (清)周學海校正,1927年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鉛印本;《藥性賦》原題 (金)張元素撰見《醫要集覽》;《黃帝八十一藥注難經》張元素注,抄本;《張氏藏府藥式補正》張元素撰,(清)趙書堂注、(民國)張壽頤補正,1921年嘉定張氏體仁堂鉛印本;《潔古家珍》見《濟生拔粹》。已佚有《醫方》30卷、 《藥注難經》、 《潔古本草》、《產育保生方》、《補闕錢氏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4年2期2014-04-01

  • 《齊東野語》版本述略
    :《齊東野語》;刻本;點校本;影印本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201-02周密,字公瑾,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牟陽老人等,是南宋知名學者。他一生博洽多聞,在詩詞創作、史學撰述等方面頗有建樹。其著有《齊東野語》、《草窗韻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云煙過眼錄》、《浩然齋雅談》等作品?!洱R東野語》乃周密在南宋亡后所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然其志終不忘中原,故戴表元序其父之言:‘身雖居吳,

    學理論·中 2013年8期2013-09-25

  • 滄海有遺珠——《明文類體》考釋
    8厚冊④,全用明刻本拆散按類編排而成,與《明文案》(殘稿存天一閣)編法相仿,開卷可見大量清乾隆間的禁毀書,更有許多竟是諸書目中未見失傳之書。七十年代顧廷龍攜沈津來浙江圖書館見到此書,甚贊“是一部稀有的好書!”謝國楨南下江浙訪書,見過此書也極為稱頌。此書既無目錄,又無序跋,封葉僅題“今文類體”書名。內收書哪些,價值幾何?編者為誰,緣何不署名?書名“今文”,是為明人所編?書出黃宗羲故里,與《明文案》、《明文?!酚泻侮P系?于此種種謎團,筆者著手對此書進行了整理與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3年4期2013-08-15

  • 國家圖書館藏《三元經》版本考述
    (1454年) 刻本 (殘本,書號:151854)、明天順四年(1460年) 刻本 (書號:151853)、明刻天順五年(1461年) 印本(書號:02256)、明天順六年(1462年) 萬氏刻本(書號:06449)、無紀年明刻本(約出天順年間,書號:05326)、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 刻本(書號:05109)、明刻正德二年(1507年)焦璉印本(書號:06566)、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刻本(書號:XD10592)、明萬歷《續道藏》本(萬歷三十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2年3期2012-02-15

  • 刻本和精刻本
    些常被提到,如初刻本、重刻本、影刻本、精刻本等等。顧名思義,初刻本就是第一次刻印的書稱初刻初印本,這種本子最受人重視。重刻本是指這塊書版的字畫漫漶不清又到處斷板,干脆另起爐灶,重刻此書。自然,重刻本肯定比這書的初刻本晚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一般地說,重刻本不大受藏家重視。但是情況并不絕對。有些人的著作,刊印者在最初收集的時候,限于條件,未能完備,只能先行雕印。過些年后,網羅不少佚文佚著,再行刊印,但書名并未改變,是為重刻本。而這種重刻本,其內容因比初刻增添許多

    文物天地 2011年11期2011-12-31

  • 《文潞公集》版本考辨
    集宋刊為四十一卷刻本,名為:《文潞公集》四十卷,補遺一卷。以下書目有載:《直齋書錄解題》:《文潞公集》四十卷,補遺一卷。[5]759《文獻通考·經籍考》:《文潞公集》四十卷,《補遺》 一卷。[6]1.1.2 《略集》二十卷明刻本《文潞公文集》附石林葉夢得《序略》:公平生所為文章,上自朝廷典冊,至于章奏議論,下及詞賦歌詩閑適之辭,世猶未盡見。兵興以來,故家大族多奔走遷徙,于是公之集藏于家者散亡無余。其少子維申稍討求追輯,猶得二百八十六篇,以類編次,為《略集》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0年6期2010-07-12

  • 《尚書考異》版本比較研究*
    本、孫星衍平津館刻本。臺灣故宮藏舊抄本年代最早,有了它,可以大體推測《尚書考異》在傳寫過程中致誤之由。文淵閣抄本最為常見,四庫館臣在將此書收入《四庫全書》時,對書中許多訛誤作了校正。平津館刻本最為完整,它不僅比前兩個抄本多出兩萬余字。而且更全面而系統地對《古文尚書》進行了辨偽搜證工作。但此本雖經顧廣圻、孫星衍兩位清代大學者“詳加校正”,但書中仍沿襲了故宮舊抄本的許多錯誤。這也就是說,《尚書考異》迄今尚無一部理想的版本。本文通過《尚書考異》版本的比較研究,以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3期2010-04-08

  • 《春秋左傳正義》考校
    本(以下簡稱“阮刻本”)是目前從事文史研究者常備的重要文獻,北京大學出版社以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的阮元??獭妒涀⑹琛窞榈妆?,以簡、繁兩種字體先后于1999年和2000年出版了《十三經注疏》的標點本,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研習。而《續修四庫全書》中亦收《春秋左傳正義》三十六卷,其所據底本為宋慶元間刊本,曾被阮元譽為“宋刻《正義》中之第一善本”,阮元《十三經注疏??庇洝ご呵镒髠髯⑹栊?庇洝芳匆来吮痉志?。筆者將阮刻本、繁體及簡體標點本《春秋左傳正義》通讀一遍時獲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0年10期2010-03-22

  • 刻本刻本和坊刻本
    要組成部分,即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這三者也稱為中國古代刻書事業的三大系統,現將三者分別論述。先說官刻本。宋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秘書監、茶鹽司、漕司、轉運司、郡庠以及各府、州、縣學等等。元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各路儒學,府學、興文署等等。明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國子監及經廠、各府、州、縣等等。清代官府刻書的機構有內府、武英殿、揚州詩局、各省官書局及各府、州、縣等等。宋代中央刻書單位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國子監。國子監是國家最高教育機關,其中一項主要職能

    文物天地 2009年6期2009-06-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