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頜骨

  • 鼻內鏡輔助治療上頜骨囊腫34例臨床分析
    島市中心醫院)上頜骨囊腫是一種常見的頜骨良性病變,根據其組織來源及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牙源性囊腫和非牙源性囊腫[1],前者最為多見[2]。大多數囊腫早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常在行CT或X線檢查時發現,患者因異常臨床癥狀就診時,囊腔通常已發展較大并伴隨骨質破壞,合并面頰腫脹、隆起等容貌改變[3]。該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傳統手術方式為經口入路切除或刮治,但創傷較大,患者恢復慢,且術后易出現上頜竇瘺、繼發感染、囊腫復發等并發癥[4]。近年來,鼻內鏡經

    精準醫學雜志 2023年2期2023-08-23

  • 上唇壓力對單側牙槽嵴裂上頜骨形態結構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阻生、口鼻瘺、上頜骨生長發育不良等為特征,導致進食、吞咽、發音及心理等一系列問題[1-3]。單側牙槽嵴裂患者上頜骨出現生長發育不良的病因,除了內在的因素直接導致缺損以外,外界的環境因素,如周圍肌肉的力量、手術的時機和術式、瘢痕的形成等因素均有可能對上頜骨的形態結構造成影響[4-7]。其中,來源于唇裂術后瘢痕組織對上頜骨的持續壓力在外界環境因素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而且該手術通常在早期就已實施,過大的上唇壓力貫穿生長發育的始終,逐漸引發了上頜骨形態結構的變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5期2023-02-07

  • 鼻內鏡下上頜骨囊腫開放術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上頜骨囊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516300)上頜骨囊腫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頜骨內良性囊腫性疾病。此病主要分為牙源性囊腫和非牙源性囊腫兩種類型,頜骨含牙囊腫和根尖囊腫均屬于牙源性囊腫,鼻腭囊腫和正中囊腫均屬于非牙源性囊腫。上頜骨囊腫患者在發病的早期一般無任何癥狀,僅通過影像學檢查能看到病變部位出現低密度影,多數患者均是在進行牙科檢查或治療時才發現上頜骨囊腫的存在。此病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患牙顏色變暗、神經壞死等臨床表現,但此類表現仍無特異性。用傳統手術治療上頜骨囊腫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

    當代醫藥論叢 2022年11期2022-06-15

  • 腭裂術后硬腭前后部瘢痕對上頜骨生長影響比較的有限元分析
    瘢痕組織攣縮是上頜骨發育不足的主要原因,其發生機制一直是學者研究的熱點,但腭裂術后腭部不同部位瘢痕對上頜骨生長的影響情況研究甚少。本實驗采用三維有限元技術分別對完全性與不完全性腭裂術后硬腭前后部位瘢痕力進行分組模擬,比較其對上頜骨生長的影響機制,以期為腭裂術式選擇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和方法1.1 腭裂上頜骨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將一右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螺旋CT數據進行處理,使其能夠被Ansys軟件所讀取,形成命令流文件。并將組織設定為均質、連續且各向均同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22年2期2022-03-31

  • 鼻內入路自體肋軟骨塊鼻基底填充在鼻整形中的應用
    骨;自體移植;上頜骨;鼻小柱基底;鼻翼基底[中圖分類號]R6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2)02-0035-03Application of the Nasal Base Filling of Intranasal Approach Autogenous Costal Cartilage Block in RhinoplastyZHOU Ke,WANG Yan,LIU Xiaosheng,LIANG Haibi

    中國美容醫學 2022年2期2022-03-17

  • 3D打印技術在上頜骨切除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030001)上頜骨參與眶底、眶下裂、顴骨上頜骨復合體、鼻腔底部和外側壁等重要結構的構成,對面中部美學形態及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頜面部骨缺損常因腫瘤切除、外傷、感染等原因引起,各種原因造成的上頜骨缺損會嚴重影響吞咽咀嚼、咬合發音、通氣等重要生理功能[1-2]。上頜骨缺損的修復方法主要包括自體組織修復和贗復體修復[3-4]。近20年來,3D打印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自體組織瓣修復法日趨精準化、個性化。本文主要就3D打印技術在自體組織瓣修復上頜骨缺損中的應用現狀進行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22年6期2022-02-17

  • 唇腭裂術后瘢痕與上頜擴弓聯合前牽引治療對上頜骨發育影響比較的有限元研究
    腭裂術后常伴發上頜骨發育不足[3~5],其中手術瘢痕為最主要因素[6,7],包括唇裂術后瘢痕所致的持續性上唇壓力[8]與腭裂術后瘢痕組織攣縮所致的腭部瘢痕力[7]。針對唇腭裂患者出現的上頜發育缺陷,上頜擴弓聯合前牽引治療能對上頜骨發育起到明顯促進作用,并已成為唇腭裂術后正畸治療的一種必要手段[9,10]。對唇腭裂手術瘢痕與術后正畸治療這兩種力量的比較國內外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有限元技術,對唇腭裂術后瘢痕力與上頜擴弓聯合前牽引力進行模擬分析,進而將其對上頜骨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8-10

  • 鼻內鏡下不同入路手術治療上頜骨囊腫的療效分析
    061000)上頜骨囊腫是指上頜骨內出現液體性囊性腫物。隨著該病患者病情的進展,其可出現上頜骨膨脹破裂的情況[1]。該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較高,其發病部位主要在鼻腔的外側壁和下鼻甲前端的前下方。該病患者發病的位置特殊,在發病早期無疼痛等不適的癥狀,故其病情易被忽視。大部分的患者在病情被確診時,其頜骨已被嚴重破壞,需接受手術治療[2]。采用傳統的手術方法治療上頜骨囊腫的創傷性較大,并可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形態。近年來,鼻內鏡手術成為臨床上治療上頜骨囊腫的主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10期2021-05-27

  • 頦下島狀皮瓣在修復上頜骨ClassⅡb缺損的臨床應用
    閆星泉 翟沁凱上頜骨是構成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結構,因上頜骨惡性腫瘤切除術所導致的頜骨缺損,及術后組織的瘢痕攣縮、腭咽閉合的破壞影響了患者的美觀、語音、張口及功能。目前,利用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及股前外側皮瓣等[1]在修復上頜骨缺損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對于范圍較局限、位于上頜骨后份且未過腭中份的缺損,利用上述方法修復缺損較為復雜,術后并發癥相對多,且組織量相對過大。對于無區域性淋巴結轉移的上頜骨低度惡性腫瘤術后ClassⅡb缺損[2],本研究嘗試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1年1期2021-04-28

  • 優化牙支持式上頜骨前部牽引成骨術與上頜骨Le Fort Ⅰ型前徙術治療唇腭裂患者的效果及對其腭咽部結構的影響分析
    完全改善并解決上頜骨發育不足等問題。因此,目前臨床普遍認為針對相對嚴重的上頜骨后縮或生長發育穩定的患者,可考慮行上頜骨Le Fort Ⅰ型前徙術治療,從而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改善面型和咬合功能目的[4]。然而,由于唇腭裂患者往往合并修復術后瘢痕以及較大的前移量,在接受正頜手術后具有極高的復發率,且伴隨著硬腭的不斷前移,會導致軟腭受牽拉向前,繼而加劇腭咽閉合不全。上頜骨前部牽引成骨術作為唇腭裂的治療術式之一,主要是通過手術截骨促使上頜骨前部骨塊緩慢分離,繼而為牽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21年3期2021-04-24

  • 錐束CT對上頜骨快速擴弓前后三維位置變化評估價值
    短時間內可擴大上頜骨,擴展腭中縫,是上頜橫向發育不足的主要治療手段[1]。錐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用三維錐形束生成的三維圖像可以在3個正交平面(軸面、冠狀面、矢狀面)上觀察、測量及標注,因其具有放射量低、空間分辨率高、三維成像精度高等突出優勢,在口腔臨床得到廣泛應用[2]。本研究通過觀察CBCT下頜骨快速擴弓前后三維位置變化,旨在探討CBCT對上頜骨快速擴弓前后三維位置變化的評估價值?,F報道

    臨床軍醫雜志 2021年2期2021-03-17

  • 鈦板外固定+牽引釘腭部橫向牽引治療新鮮上頜骨矢狀骨折的應用
    張 梅,王昭領上頜骨矢狀骨折為發生于上頜腭部正中或旁正中部位的縱行骨折,常由于暴力作用于上頜骨前部引起,可單獨發生,亦可合并有頜面部多發骨折或其他部位損傷,報道的發生率為8%~46%不等,并有逐步上升的趨勢[1-5]。上頜骨矢狀骨折的典型表現是骨折段的扇形頰向外展,導致咬合錯亂及面部增寬等,治療的關鍵在于復位外展的骨折段并保持愈合期的穩定[2-7]。有關治療方法主要有頜間或頜內牽引、正畸治療、切開復位內固定等,這些方法在解決骨折問題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難以避免

    口腔醫學 2021年1期2021-02-27

  • 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上頜骨骨折的臨床療效
    宋卓英 楊丹上頜骨骨折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骨折部位在上頜骨,而上頜骨又是人體面中部的重要骨骼,從整個面部的骨骼而言,上頜骨的解剖結構極為復雜。由于上頜骨之中,上頜竇比較薄,受到外力的沖擊就容易發生骨折,故上頜骨骨折一般為受到比較強力的外力作用而引發。上頜骨骨折后極容易對患者的口腔功能、頜面形態造成影響,不僅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也同樣影響著患者的心理,使患者產生較多負面情緒[1]。人們日常的生活需要上頜骨的功能性,社交中也需要其美觀性,加上上頜骨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年24期2021-02-03

  • 上頜骨非囊性病變X線錐形掃描的影像特點分析
    ] 目的 分析上頜骨中非囊性病變X線錐形掃描(CBCT)的影像特點,從而總結出CBCT對診斷早期惡性腫瘤的價值。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9年5—12月期間接收的198例上頜骨腫瘤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病理類型設為惡性腫瘤組和良性腫瘤組,兩組例數均為99例。收集198例患者的相關錐形掃描CT的影像學資料后,分別統計兩組在影像資料、牙根吸收、上頜竇破壞的數據進行分析。 結果 惡性腫瘤組影像學資料上骨質破壞10.10%,組織受累11.11%高于良性腫瘤組,差

    中外醫療 2020年30期2020-12-28

  • 下唇正中-頜下入路在上頜骨切除術中的運用
    陳 雯 周何強上頜骨是顏面中部的支架,左右各一,互相對稱,由一體、四突和四面組成,主要作用是支撐和保護周圍組織,維持口腔頜面部的外觀與功能[1-2]。傳統的上頜骨切除術手術徑路是Weber-Fergusson切口[3],此切口具有手術區域暴露充分、手術過程中操作方便等優點,但術后上唇、鼻側和下眼瞼會留有明顯疤痕,而且有可能導致內眥和鼻淚管損傷,嚴重影響面部外形和功能。隨著修復重建技術的進步以及功能性外科新概念的提出,手術要求在根治性切除腫瘤同時,最大限度地

    實用癌癥雜志 2020年8期2020-12-27

  • 手術矯治唇腭裂頜骨畸形相關并發癥
    %的患者會繼發上頜骨發育不全[3-5]。臨床表現為上頜骨后縮呈凹形輪廓、前牙反頜、牙列擁擠等[6]。正畸外科聯合正頜外科或牽引成骨術前徙后縮的上頜骨,個性化同期后退相對過度發育的下頜骨以及外科輔助快速擴弓等,是治療唇腭裂繼發頜骨畸形的常用手術方式,臨床效果顯著[7]。但術區瘢痕攣縮、牽拉會導致上頜骨回縮復發,過度前移后縮的上頜骨會改變腭咽部的空間關系,且感染、神經損傷、口鼻瘺等并發癥臨床并不少見[8-10]。1 骨性復發唇腭裂是國際上最早提出并開展序列治療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20年1期2020-12-09

  • 唇腭裂術后瘢痕及上頜擴弓聯合前牽引治療對上頜骨發育綜合影響的有限元分析
    前牽引治療能對上頜骨發育起到明顯促進作用,已成為唇腭裂術后正畸治療的必要手段[6-7]。唇腭裂患者經正畸治療后上頜骨發育情況尚存在爭議,且以往研究多為臨床觀察[8-9],受觀察周期等影響因素限制。本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唇腭裂上頜骨有限元模型,對唇腭裂術后瘢痕力及上頜擴弓聯合前牽引力進行模擬,分析其綜合作用下上頜骨的發育情況,以期從理論上對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療后的上頜骨發育情況進行解釋。1 材料和方法1.1 唇腭裂上頜骨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原腭裂上頜骨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6期2020-12-08

  • 唇腭裂術后生物力對上頜骨影響的有限元分析
    腭裂術后常出現上頜骨發育不足[3-5],大部分學者認為手術因素為其生長受限的主要原因[6-9],其影響機制一直作為研究熱點。以往主要通過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受樣本量、觀察周期及可重復性等因素制約,其結果尚存在較大爭議[9]。唇裂術后上唇壓力[10]、腭裂術后腭部瘢痕力[11]為手術后瘢痕攣縮所產生的影響上頜骨發育的2 種最主要生物力,本研究通過有限元技術對兩種生物力進行工況加載,研究其對上頜骨的作用機制,可重復性好,且不受觀察周期等影響因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5期2020-12-07

  • 頜面部骨折臨床分析
    頜骨的骨折以及上頜骨的骨折例,其中也涉及到了上下頜骨的頜面部多發性骨折例、其中對于單純性髁狀突骨折患者仍舊使用保守治療方法,其余的病例都是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手術治療。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和手術后均沒有產生嚴重的并發癥。根據對患者的隨訪,可以發現其中有個別的患者會出現骨折線愈合欠佳、面容欠佳以及顳下頜關節強直的癥狀,其他并發癥并沒有出現。結論是在對頜面部骨折進行治療時,可以選擇堅固內固定方法進而縮短骨折的愈合期,使病情得到盡快的恢復?!娟P鍵詞】頜面部;下頜骨

    介入醫學雜志(英文) 2020年4期2020-08-31

  • 改良下唇旁正中-頜下入路在上頜骨(次)全切除術中的應用
    646000上頜骨切除術經典手術入路為Weber-Fergusson切口,上唇正中全層切開,自鼻小柱下方向外繞過患側鼻翼,沿鼻外側向上至內眥下方向后沿眶下緣1.0 cm作橫行切口[1]。該手術切口不僅可充分暴露病變區域,而且可以在直視下完整地切除上頜骨,但術后上唇、鼻面溝和下瞼部會留下明顯的瘢痕,并可能損傷內眥和鼻淚管,造成術后面部瘢痕影響美觀以及引起下瞼外翻、溢淚等并發癥。為了避免術后并發癥和減少面部瘢痕,學者對上頜骨手術切口進行了改進,先后提出了口內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08-06

  • 不同部位瘢痕對腭裂上頜骨發育影響的有限元研究
    腭裂術后常伴發上頜骨發育不足[3-5],大部分學者認為腭裂手術創傷及術后瘢痕組織攣縮為其主要原因[6-8],其發生機理一直作為研究的熱點。文抑西等[9]曾對腭部瘢痕力進行研究,但是腭部不同部位的瘢痕力對上頜骨的作用情況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有限元技術,對腭部不同部位的瘢痕力對上頜骨的影響進行分組對比研究,為腭裂術式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基礎選取一男性17 歲右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進行螺旋CT掃描與三維重建,將其圖片應用ANSYS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1期2020-07-01

  • 瘢痕對唇腭裂上頜骨生長影響的有限元分析
    2],然而術后上頜骨常出現發育不足現象[3~5],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其發生機制一直作為研究熱點,以往主要通過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究,受觀察周期、可重復性等干擾因素的限制,其機制的描述尚存在較大爭議[6]。本實驗通過三維有限元技術對唇腭裂術后瘢痕組織所產生的兩種生物力,上唇壓力[7]及腭部瘢痕力[8]進行模擬,觀察其對上頜骨的作用情況,文抑西[9,10]與作者[10]曾對上唇壓力、腭部瘢痕力分別進行模擬分析,但是同時加載兩種工況,模擬唇腭裂手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3期2020-06-17

  • 基于X線同步輻射吸收CT和X線相襯CT牙周炎大鼠模型離體上頜骨成像
    較分析大鼠離體上頜骨ACCT與PCCT成像特點,觀察基于PCCT技術評估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價值。1 材料與方法1.1 動物分組與建模 將購自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實驗中心的6只8周齡SD雄性大鼠隨機分為牙周炎組(n=3)和正常組(n=3),大鼠體質量220~250 g,中位體質量234.5 g,SPF級,許可證編號:SYXK(津):2019-0002。參照文獻[11]采用“絲線結扎+高糖飼養”法構建牙周炎模型,將0.2 mm正畸結扎絲纏繞大鼠右上頜第一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0年5期2020-06-02

  • 采用組織瓣修復上頜骨缺損36例臨床分析
    切除術后形成的上頜骨缺損會導致口鼻腔瘺或口腔上頜竇瘺,毀損咀嚼、吞咽和發音等多種功能,嚴重影響患者的面部外形及生活質量[1]。由于局部腫瘤不易控制及上頜骨結構的復雜性,上頜骨缺損的修復是頭頸重建外科最具爭議和挑戰性的領域[2]。贗復體是修復上頜骨缺損的傳統方法,但也具有漏氣、需摘下清潔、異物感及需多次更換等缺點[3]。近年來,帶蒂組織瓣、血管化游離組織瓣移植特別是計算機輔助的鏡像技術和3D 打印技術已成為上頜骨缺損重建的新方法[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采

    天津醫藥 2020年3期2020-04-15

  • 護理干預對口腔癌術后上頜骨缺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口腔癌手術后的上頜骨缺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結果分析。方法:將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名口腔癌手術后上頜骨缺損的患者按隨機的順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有患者各25名。對照組患者行普通護理,治療組患者在普通護理基礎上再采取系統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結果:干預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各項功能如:心理功能、語音功能和總體評價等方面的得分均顯著的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各項功能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口腔癌手術后上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年13期2019-09-10

  • 運用模型外科治療上頜骨矢狀骨折1例并文獻回顧
    婷,李旭,雷凡上頜骨骨折多發生于高能量所致的面中部損傷,如機動車事故,運動損傷等,并常合并其他外傷,最常見的是顱腦損傷。1901年Le Fort 為我們總結了在受到鈍力擊打后,上頜骨沿薄弱的骨縫斷裂的三種典型骨折方式。上頜牙槽突是上頜骨非常堅固的部分,而腭部相當于支持牙槽突的弓形后方,上頜矢狀骨折相對于上頜骨Le Fort骨折發生較少,約占面中部骨折的8.0%~13.2%[1],但上頜骨矢狀骨折往往合并Le Fort骨折的各個類型,并常伴有咬合紊亂,這樣復

    安徽醫藥 2019年6期2019-05-24

  • 上頜骨發育不足上頜竇形態的錐形束CT測量研究
    250001)上頜骨發育不足是臨床上引起安氏Ⅲ類錯頜畸形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為面中部外形扁平,顏面部凹陷畸形,且常伴牙齒反頜,患者咀嚼功能較差。頭顱側位片測量蝶鞍中心、鼻根點及上牙槽座點間的夾角(sella-nasion-point A,SNA)小于正常,蝶鞍中心、鼻根點及下牙槽座點間的夾角(sella-nasion-point B,SNB)正常,上牙槽座點、鼻根點及下牙槽座點間的夾角(point A-nasion-point B,ANB)小于正常值[1]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9年2期2019-03-28

  • 上頜骨牙源性囊腫刮除手術的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對上頜骨牙源性囊腫患者進行囊腫徹底刮除手術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對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頜骨牙源性囊腫患者行囊腫徹底刮除手術治療,對患者術區腫脹消退、術后傷口感染、傷口愈合、牙齦再附著、術后復發、骨質改建、骨質修復等情況隨訪觀察。 結果 73例患者術后腫脹消退時間為1~4 d。73例患者術后均未發生傷口感染,傷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齦再附著情況好,術后均未見復發。術后未見并發癥。骨質改建效果好,骨質修復的效果因影像學

    中國現代醫生 2019年36期2019-02-22

  • 一種新型個性化鈦網的數字化建模和生物力學研究
    該研究通過構建上頜骨有限元模型,探索一種近似于天然牙牙槽嵴美學形態的TM的建模方法,分析對比新型個性化TM、傳統打印TM重建上頜骨骨缺損后結構應力、位移等參數變化,探討新型個性化TM的設計優勢,以及是否存在受力缺陷,為后期臨床實驗應用提供理論參考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TM幾何模型建立1.1.1影像采集和三維重建 從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口腔種植科選取1名志愿者進行錐形束CT(CBCT)掃描,將醫學數字成像與通訊(DICOM)數據導入mimics19.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8年12期2019-01-08

  • 改良上頜骨次全切除術的臨床探析
    118002)上頜骨腫瘤常會導致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功能障礙和面部畸形,對上頜骨腫瘤患者機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帶來不良影響,而且,導致上頜骨腫瘤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選取合適的微創且高精準性的手術方式予以上頜骨腫瘤患者及時治療非常關鍵,有助于上頜骨腫瘤患者的頜面部功能和外形恢復。本文將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納入分析并實施治療的36例上頜骨腫瘤患者作為分析及研究的資料,探討改良上頜骨次全切除術的臨床應用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將20

    當代醫學 2018年33期2018-12-13

  • 3D打印技術輔助個性化鈦網聯合頰脂墊和前臂皮瓣修復上頜骨缺損
    325015)上頜骨是構成面中份的主要顱面骨,對于維持面型和口鼻腔功能尤為重要。上頜骨的良惡性病變常常會造成上頜骨的缺損,繼而對面型、咀嚼、發音、吞咽等功能造成嚴重破壞。相較于下頜骨缺損的修復,上頜骨缺損的修復更具有挑戰性,除了傳統的贗復體修復外,國內外學者還嘗試通過手術的方法用各種皮瓣、骨瓣、鈦網等方式進行修復[1-6]。 但是由于上頜骨的復雜三維結構,目前的修復方式都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3D打印技術是一種快速成形技術,它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高溫

    溫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8年6期2018-06-21

  • 上頜前方牽引治療上頜骨發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類錯 方法的研究進展
    牽引治療方法對上頜骨施加的矯形力是通過牙齒和硬腭等組織間接地作用于上頜骨,是最傳統也是現階段臨床最常用的上頜前方牽引的治療方法。大多數臨床醫師了解該方法的適用情況和優缺點,因此本文僅對此進行簡單總結。牙支持式前方牽引方法一般為口內裝置配合前方牽引面具同時使用,常用的口內裝置主要包括:①鑄造式固定裝置;②帶環式固定裝置,包括帶環-唇腭弓式固定裝置、帶環-腭側基托/擴弓器式固定裝置;③基托式粘接裝置;④基托式活動裝置;⑤固定矯治器主弓絲上前方牽引。傳統的牙支持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8年3期2018-02-12

  • 上頜骨切除術后上頜骨缺損的修復
    于金超 張天宇上頜骨作為面部的重要結構之一,對面部的形態美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參與鼻腔、眼眶和口腔的組成。發生在上頜竇及其相鄰結構的惡性腫瘤常需要進行上頜骨切除術,從而引起上頜骨缺損,包括黏膜缺損、面中部骨架缺如和相鄰軟組織缺失[1],導致面部畸形,同時也影響吞咽、咀嚼和言語功能[2-3]。在進行上頜骨修復重建時,既要注意功能的恢復,也要兼顧面部三維外形的修復,因此上頜骨缺損的修復存在著一定的難度[4-5]。本文就目前上頜骨切除術后上頜骨缺損修復的進展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8年2期2018-01-16

  • 上頜骨切除術后上頜骨缺損的修復”點評
    李華斌 孫希才上頜骨是面中部的重要結構之一,除參與吞咽、咀嚼和言語功能外,對面部形態美學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上頜骨的缺損常繼發于外傷及腫瘤手術后,針對上頜骨缺損修復的治療方案尚有爭議,缺乏統一的標準。功能和外觀恢復是目前上頜骨缺損修復的重要評價指標。1 上頜骨缺損的分類文中詳細總結了上頜骨缺損的各種分類方法,包括Brown、Cordeirro、 Triana、Okay、Aramany、Spiro、Davison和Wells等分類法。上述方法分別從不同角度對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8年2期2018-01-16

  • 切開復位及鈦板內固定在上頜骨骨折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及鈦板內固定在上頜骨骨折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梁曦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高橋鎮中心衛生院 (湖北 武漢 437000)目的:觀察上頜骨骨折患者通過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以回顧性的方法研究經過治療的42例上頜骨骨折患者,患者均為2010年2月~2017年2月來本院接受治療。對患者的發病原因、診斷治療時機以及臨床表現等實施有針對性的研究觀察,以鈦板貼合的方式對患者骨折位置實施固定,同時著重分析手術切開復位和內固定技術的使用要求、注意事項以及臨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7年18期2017-10-12

  • 上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的臨床研究①
    475002)上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的臨床研究①陳鴻禧(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2)目的:研究上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堅固內固定治療的效果,以此幫助頜骨骨折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方法:抽取2014-08~2016-08收治43例上頜骨骨折患者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設定為觀察組,再取同期收治的上頜骨折折患者實施頜間固定治療設定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張口度、張口型的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治療時間、口臭、咬合錯亂等情況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張口度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7年2期2017-06-05

  • 堅固內固定在顴骨上頜骨復合體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固內固定在顴骨上頜骨復合體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謝芳蘭(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西撫州344000)目的分析堅固內固定在顴骨上頜骨復合體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45例顴骨上頜骨復合體骨折患者,根據患骨折類型及部位選擇相應手術治療,分析患者治療效果。結果45例患者術后切口一期愈合,無切口感染、面神經損傷、鈦板排異、固定物松動等并發癥的發生,術后CT見骨折斷端愈合良好。隨訪至今,患者咬合關系正常,張口不受限,顴面部豐滿,復視者恢復正常。結論堅固

    當代醫學 2017年9期2017-04-13

  • 鼻內鏡手術治療突至上頜竇的上頜骨囊腫11例
    療突至上頜竇的上頜骨囊腫11例王春雨 王永福*趙元陽 張芬 王貝貝 李志云 張慶泉**目的 探討鼻內鏡下治療突至上頜竇上頜骨囊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對11例突至上頜竇上頜骨囊腫在鼻內鏡下行下鼻道進路的上頜骨囊腫開放術,對合并鼻腔底病變者同時行鼻腔底開放手術,切除部分囊壁。結果 隨訪1~99個月,平均39個月,所有囊腫無復發。結論 鼻內鏡下治療突至上頜竇或上頜竇合并鼻腔底的上頜骨囊腫簡單易行、創傷小。(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7,17:132-134)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2017年2期2017-03-20

  • 北京同仁醫院采用“3D打印”精準修復上頜骨成功救治腫瘤患者
    本刊訊 上頜骨腫瘤是頭頸外科常見病,治療時需將上頜骨部分或全部切除,而切除后的上頜骨如何修復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點。上頜骨居顏面中部,左右各一,連接構成中面部的支架,切除上頜骨將嚴重影響患者的面容。傳統方法是用軟組織修復患者的上頜骨,但外形與功能恢復均不佳。近日,北京同仁醫院頭頸外科在為一名25歲患者成功切除上頜骨腫瘤的基礎上,首次嘗試采用3D打印技術精準修復上頜骨,既保住了患者的性命,又留住了患者的美貌。該名患者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年輕女性。近半年來,患者出現左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年17期2016-10-17

  • 上頜骨復合性損傷的救治和效果分析
    學高等??茖W校上頜骨復合性損傷的救治和效果分析姚積龍 史文浩 江西醫學高等??茖W校目的:對上頜骨復合性損傷的病例特點、救治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對152例上頜骨復合型損傷患者的病例進行了詳細的回顧性分析。結果:在152例患者當中,有2例患者在搶救中就已經死亡,其余的150例患者當中治愈率為32.67%。上頜骨閉合性骨折的治愈率要比開放性骨折的治愈率更高,而內固定手術治療的效果要比保守治療的效果更好,一期手術的治愈率明顯要比二期手術的治愈率更高。結論:上

    決策與信息 2016年23期2016-10-10

  • 上頜骨復合性損傷的救治和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對上頜骨復合性損傷的病例特點、救治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對152例上頜骨復合型損傷患者的病例進行了詳細的回顧性分析。結果:在152例患者當中,有2例患者在搶救中就已經死亡,其余的150例患者當中治愈率為32.67%。上頜骨閉合性骨折的治愈率要比開放性骨折的治愈率更高,而內固定手術治療的效果要比保守治療的效果更好,一期手術的治愈率明顯要比二期手術的治愈率更高。結論:上頜骨復合性損傷患者之所以搶救不成功是因為搶救中出現了出血和窒息的情況,在治療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2016-05-30

  • 唇腭裂患者上頜骨生長發育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唇腭裂患者上頜骨生長發育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郭凌燕 (綜述),陳林林 (審校)(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南昌 330006)關鍵詞:唇腭裂; 上頜骨; 發育唇腭裂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在我國,其患病率為1.624‰[1]。目前,對于唇腭裂畸形的治療,大家普遍主張早期手術。然而,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發現,早期實施手術的唇腭裂患者成年后常常繼發有不同程度的上頜骨生長發育畸形,如面中部凹陷(嚴重者呈蝶形臉),牙弓狹窄,牙列擁擠,咬合

    實用臨床醫學 2016年1期2016-04-05

  • 骨顯像上頜骨額突濃聚灶隨訪及CT對照分析
    nyan骨顯像上頜骨額突濃聚灶隨訪及CT對照分析宋 樂 SONG Le袁慧書 YUAN Huishu張衛方 ZHANG Weifang張燕燕 ZHANG Yanyan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核醫學 北京 100191目的 部分腫瘤患者骨顯像發現上頜骨額突單發放射性濃聚灶,診斷困難,并且相關研究較少。本文旨在探討骨顯像上頜骨額突放射性濃聚灶的性質及原因,以提高對該病變的認識。資料與方法 選擇上頜骨額突放射性濃聚但不伴其他骨轉移瘤的21例患者,分析骨顯像放射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5年7期2015-12-22

  • 正畸結合上頜前部牽引成骨矯治嚴重骨性畸形唇腭裂觀察
    完全糾正了患者上頜骨發育不足癥狀,骨骼型從嚴重的Ⅲ類變為Ⅰ類。結論嚴重骨性畸形唇腭裂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正畸結合上頜前部牽引成骨矯治方法進行治療,具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嚴重骨性畸形唇腭裂;正畸結合;牽引成骨;上頜前部;矯治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50唇腭裂是臨床醫學中一項常見的面部發育畸形疾病,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如手術瘢痕和先天條件等,唇腭裂患者上頜骨普遍會表現為發育不足,1/3面部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17期2015-01-23

  • 唇腭裂患者上頜骨發育的研究進展
    審校唇腭裂患者上頜骨發育的研究進展姜嬋媛 綜 述 尹寧北 審校唇腭裂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頜后縮,自身發育不足、功能性及醫源性的因素均能引起上頜骨發育受限。我們對唇腭裂患者的顱底形態、上頜骨形態、上頜骨與顱底的關系,以及引起上頜后縮的原因進行綜述。唇腭裂上頜骨發育上頜后縮唇腭裂是發病率最高的先天性顱面部畸形。自身發育不足,功能性以及醫源性的因素常導致唇腭裂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頜骨后縮[1-5]。上頜骨發育缺陷可引起牙槽骨,牙弓形態以及相應軟組織的畸形[6]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15年5期2015-01-21

  • 牙槽嵴裂植骨術對上頜骨發育的影響
    。唇腭裂手術對上頜骨發育的抑制作用已經得到學者的一致認可[2],并已通過動物實驗證實[3],但牙槽嵴裂植骨術對上頜骨發育的影響研究筆者所見報道尚少,并且不同學者在植骨時機及植骨術對上頜骨發育的影響研究上得出了不同結論[4,5]。學者們根據植骨手術對上頜骨發育的可能影響提出了一期植骨(<2歲)和二期植骨,二期植骨又為早二期(2~5歲)、早中二期(6~8歲)、晚中二期(9~12歲)、晚二期(12歲以上)[6]。目前多數學者贊成二期植骨,且多選擇晚中二期植骨,認

    河北醫藥 2014年1期2014-10-10

  • 上頜骨復合體骨折堅強內固定術式的研究進展綜述
    的研究發現,顴上頜骨的復合體相關骨折常發病在23歲~39歲的男性之間,發病率為80~90%之間,其中80%左右主要由于交通事故傷造成[1]。根據Zingg的分類可以分成A、B和C型三類骨折,其中B型及C型的骨折比較常見。A型骨折表示顴弓骨折和顴骨的部分骨折,B型骨折表示完全單發的顴骨骨折、周圍的骨分離和顴骨的復合體,C型骨折表示多發顴骨骨折,可稱為復雜性的骨折[2]。骨折的斷骨復位和恢復是保證患者正??祻偷幕A,但是臨床術后經常會發生一系列并發癥[3]。目

    中國醫療美容 2014年1期2014-08-15

  • 非手術治療上頜骨骨折46例
    代慶非手術治療上頜骨骨折46例趙皖平1,王素芬2,李代慶1上頜骨骨折;自攻頜間牽引釘;頜間牽引;非手術治療上頜骨位于面部中份,與鼻骨、顴骨和其他顱面骨相連,上頜骨骨折是頜面部常見的骨折之一[1]。武警浙江總隊醫院口腔科于2004-01至2013-12采用非手術治療上頜骨骨折46例,療效較好。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46例中,男39例,女7例;年齡18~67歲,平均(39.6±10.2)歲。車禍致傷29例,摔傷9例,打擊傷6例,其他原因2例。骨折Lef

    武警醫學 2014年11期2014-07-18

  • 45例成年患者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手術后上頜骨形態特征分析
    斷的生長發育,上頜骨后出現一定程度的發育不良,從而造成牙咬合紊亂等畸形。為了探究上頜骨的發育是否與唇腭裂手術有直接的關系,本研究特選取分析了45例成年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資料,并將其與45例同齡正常人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45例成年單側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26.9±1.65)歲;均接受過唇腭裂修復手術,未接受過唇腭裂手術之后的相應矯正畸形的手術。對照組選自來本院就診的其

    中國醫學創新 2014年17期2014-06-07

  • 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在上頜骨額突骨折中的應用之我見
    三維成像技術在上頜骨額突骨折中的應用之我見李義軍 王超峰河南省太康縣人民檢察院 河南 太康 461400外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到打擊而致損傷,構成骨性鼻腔的鼻骨及上頜骨額突更易受到波及。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檢查使其診斷率大大提高,故傷后懷疑有上頜骨額突骨折者,應在第一時間做此檢查。法醫臨床學;螺旋CT三維成像檢查;上頜骨額突骨折外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到打擊致損傷。上頜骨居顏面中部,左右各一,互相連接構成中面部的支架。上頜骨有體部和四個鄰近骨相連的骨突,如額突與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年21期2014-03-23

  • CT檢查在鑒定鼻骨與上頜骨額突骨折中的應用價值
    查在鑒定鼻骨與上頜骨額突骨折中的應用價值王銘雍目的:探究與分析CT檢查在鼻骨骨折與上頜骨額突骨折中的診斷價值及其對法醫鑒定的意義。方法:選取60例面部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影像學檢查并觀察其骨折病變情況。結果:該組患者中鼻骨骨折43例,占71.67%;鼻骨骨折合并上頜骨額突骨折11例,占25.58%;單純上頜骨額突骨折17例,占28.33%。結論:鼻骨骨折與上頜骨額突骨折作為面部外傷中較為常見的類型,CT檢查提供了客觀、準確、有效的診斷,在法醫臨床

    醫學與法學 2014年3期2014-03-11

  • 基于頸椎骨齡定量分期法的上頜發育不足患者最佳矯形時機的探討*
    6歲。1.2 上頜骨前牽治療利用正畸前牽引面具對患者進行上頜骨前牽以促進上頜骨發育,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在患者上頜制作帶有墊的活動矯治器,前方帶有牽引鉤,然后應用正畸前牽引面具。每天牽引16h,每側牽引力量均保持在300~500g之間,治療時間為6個月。待面中部凹陷和前牙反改善后停止前牽引,治療前后拍攝頭影測量X 線片。1.3 頭影測量X線片比較分析對治療前后的頭影測量X 線片進行比較,由于本實驗主要對上頜骨前牽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因此選取了反映上頜骨發育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年2期2013-12-23

  • 種植支抗在上頜骨矯形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內外種植支抗在上頜骨矯形治療中的應用研究情況作一簡單回顧。一、上頜骨矯形種植支抗的穩定性研究種植支抗應用于頜骨矯形治療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于種植支抗在矯形力作用下能否保持穩定。早期報道的作為正畸支抗植入的種植體在31d內全部脫落,沒有獲得預期的穩定性。隨著牙種植體修復系統的成熟、發展以及種植體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提高,特別是Branemark[5]及其同事提出的“骨性結合”概念,證明鈦合金種植體表面和活性骨組織之間在結構和功能上能夠達到直接的結合。Deguch

    云南醫藥 2012年5期2012-08-15

  • 額骨鋼絲懸吊-上頜竇填塞技術治療雙側上頜骨粉碎性骨折15例
    塞技術治療雙側上頜骨粉碎性骨折15例王道欣(山東省梁山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梁山272600)目的額骨鋼絲懸吊—上頜竇填塞技術治療雙側上頜骨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研究。方法自1994年2月至2012年2月間,隨機選擇15例上頜骨粉碎性骨折病人行額骨鋼絲懸吊—上頜竇填塞技術治療,隨機抽樣選擇以前用傳統法手術病例15例做對照。結果15例病人術后咬合正常,咀嚼無異常,軟組織傷口無感染,復視得以糾正,面型較傷前無改變。和對照組相比,面中部塌陷治愈率提高26.67%,咬合紊亂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年8期2012-06-19

  • 上頜骨骨折錯位5例治療體會
    11年5月收治上頜骨骨折錯位患者5例,經手術矯形治療,均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5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21~43歲,平均29歲,5例患者中,1例被毆打致上頜骨骨折,2例為車禍所致,1例因不慎由井架上摔下所致,1例由建筑物上摔下所致,均有顱腦損傷,在顱腦損傷治愈后轉本科治療上頜骨骨折,入口腔科前先固定上頜骨,5例患者中,2例LeoforfeⅢ型,3例為Ⅱ型,傷后最短1.5月,最長4.0月,具體骨折情況見表:表1 5例上頜

    中國實用醫藥 2011年27期2011-08-24

  • 口腔腫瘤術后頜骨缺損的修復重建
    化皮瓣移植1 上頜骨缺損的修復重建上頜骨是面中份骨骼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周圍組織提供支持和保護作用,對于口腔頜面部的外形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6]。Wuillemin于 1988年提出上頜骨缺損修復的標準,即塑造顴面外形,保存上頜竇生理功能及重建腦部,為義齒修復提供骨支持。由于其多個組成部分復雜的解剖及功能特點,使得上頜骨的重建具有挑戰性。上頜骨的修復重建必須清除缺損,給面中部的各個組成單位提供足夠的結構支持,以及恢復面中部的咀嚼和語言功能等基本

    河北醫藥 2011年3期2011-04-09

  • Le FortⅡ Ⅲ型上頜骨骨折
    ortⅡ、Ⅲ型上頜骨骨折,此手術進路較大程度地暴露了上頜骨及4個突起,易進行上頜骨骨折解剖復位及穩固固定。術后面部無手術瘢痕,此手術特別適用于閉合性復雜Le FortⅡ、Ⅲ型上頜骨骨折,現介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5例病例,男4例,女1例。年齡21~52歲,系交通事故或高處跌下致頜面部畸形、咬合錯亂伴失血昏迷等來院就診,術前均行上頜骨三維及頭CT檢查。確診為閉合性Le FortⅡ、Ⅲ型上頜骨骨折,先搶救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困難、失血、顱腦

    中國實用醫藥 2010年35期2010-08-15

  • 正常人上頜骨的生物力學分析
    王成燾正常人上頜骨的生物力學分析沈 毅 孫 堅 李 軍 王冬梅 王成燾目的建立正常人顱頜面骨三維有限元模型,并對上頜骨進行生物力學分析。方法對正常男性行螺旋CT掃描,應用數字影像傳輸以及MedGraphics和ANSYS 8.0軟件建立顱頜面骨三維有限元模型,模擬正常咬牙合力來觀察上頜骨的應力分布和位移。結果建立了正常人顱頜面骨三維有限元模型,包括273 191個單元和260 988個節點。加載后上頜骨表現為壓應力,應力集中于尖牙區、第一磨牙上方和蝶骨翼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09年1期2009-04-11

  • 顳肌瓣加預制鈦網復合松質骨Ⅰ期重建上頜骨缺損
    要]目的:探討上頜骨腫瘤切除后面部缺損的功能及外形修復方法。方法:回顧分析1999~2003年我科因腫瘤行上頜骨全切術或次全切除術的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均行顳肌瓣加預制鈦網復合松質骨Ⅰ期上頜骨重建。術前制作上頜骨缺損區的鈦網支架,腫瘤切除后即刻植入,充填髂骨骨松質,并以顳肌瓣包裹重建上頜骨。結果:所有8例患者,術后面部外形滿意,發音正常,顳肌瓣生長良好,鈦網固定穩定。結論:用顳肌瓣及鈦網修復上頜骨缺損,方法簡便,手術切口隱蔽,對頜面部塌陷畸形、口鼻腔穿通造

    中國美容醫學 2004年1期2004-08-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