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試

  • 清代會試分區錄取制述論
    摘 要:會試是科舉制度考試的方式之一,為較鄉試高一級的科舉考試。由于古代區域文教發展水平不均衡與區域錄用名額分配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如何在“掄才”的過程中既能“憑文錄取”又能兼顧到區域錄用名額分配公平,成為科舉制度設計者關注的問題。到了清代,在歷代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最終推出了分區錄取制度。本文就此問題展開論述。關鍵詞:清代 會試 分區錄取制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23)01-10-15科舉被稱為封建時代的“掄

    貴州文史叢刊 2023年1期2023-07-11

  • 文學中的萬千氣象
    的是考生在鄉試、會試和殿試中接連奪魁,連續獲得解元、會元和狀元,是古代士子夢寐以求的榮耀。鄉試、會試和殿試是科舉中分量最重的三場考試,開考時間的選取也十分講究。鄉試時間一般選在子、卯、午、酉年的八月(為表述方便,本文農歷月用漢字表示,陽歷月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即三年考一次,也稱“大比”。會試在鄉試次年的暮春三月(明代及清初為二月)舉行,地點在京師,也是三年考一次。會試放榜后不久,就會舉行殿試,殿試時間一般在初夏的四月。在此不妨分析一下《紅樓夢》中賈雨村的科

    百科知識 2023年11期2023-06-21

  • 從下第舉人到乙榜進士:元代科舉副榜制度的形成、實踐及影響
    則主要是在鄉試、會試層面增錄副榜。而從特奏名到副榜的轉變,則是在元代完成的。元代副榜制度的推行,意味著一部分原本應該被歸入落第之列的士子,雖然沒有參加更高一個層級考試的機會,但中選者亦可獲得任官資格??婆e體系中一個介于中式者和下第者之間的群體就此出現,副榜亦成為整個科舉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補充部分。目前,有關宋代特奏名、明清副榜的研究已有不少,①有關宋代特奏名、明清副榜、清代中正榜、明通榜的研究,參見張希清:《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宋代卷)》,上海:上海人民出

    社會科學 2022年10期2022-12-17

  • 清代科舉“未殿試”成因再探析
    赴京師”參加禮部會試,成功中式者需要在京等待月余繼續參加殿試和朝考。因此,與試者參加會試中式而沒有參加殿試是為“未殿試”,而未與殿試者正式的功名稱謂應該是“貢士”或“中式舉人”?!柏暿俊边@一稱謂在清代官、私諸多著作中均有記載。例如,在《清史稿·選舉志三》中就有“試舉人于京師,曰會試,中式者為貢士”的記載。③趙爾巽等纂:《清史稿》卷108,志83,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147頁?!兜拦忏~梁縣志》則直白的記述到“國朝進士未殿試之時稱貢士”。①徐瀛,白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4期2022-11-24

  • 廖平《會試朱卷》考論*
    張林杰會試,是我國明清科舉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睹魇贰ぞ砥擤枴みx舉志二》載:“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盵1]通過會試者,即為貢士,才有資格參加后面的復試、殿試、朝考??忌鷧⒓涌婆e考試時用墨筆所寫的答卷稱為墨卷;為防止考官舞弊,由專人用朱筆謄錄考生的答卷稱為朱卷(亦作硃卷)。顧廷龍在《清代硃卷集成》序言中說“清代有一種風氣,新中式的舉人、進士都要將自己的試卷刻印以分送親友,親友在其開賀之日亦必還贈禮品以

    教育與考試 2022年5期2022-10-29

  • 清代科舉考試制度淺論
    45年),鄉試和會試均要考三場,分別在八月和三月(最初是在二月)舉行??婆e考試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考生不限年齡與次數。鄉試和會試試卷,不論是否考中,在放榜后都可以領回自己的試卷。會試是全國競爭,鄉試則是各省錄取名額為定額。鄉試施行定額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娟P鍵詞】 清代;科舉;鄉試;會試【中圖分類號】K24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6-0048-02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

    今古文創 2021年46期2021-12-21

  • 什么叫連中三元
    京城舉行的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中試者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的監生皆可應考,中試者為貢士,也叫中試進士,第一名稱會元。貢士須于次月參加殿試。殿試亦名“廷試”,由皇帝親自在殿廷上策問會試錄取的貢士,以定甲第,高中第一名為狀元。由此可知,科舉考試中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或殿元。若一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了第一名,則稱為“連中三元”。這是科舉考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進士復讀
    試不值一提,還是會試時見高低,到時候定要讓章兄向我低頭認輸!”章子厚不以為然道:“平時不如我,會試也一樣!”劉銘嘴上不說,但暗中加倍用功。轉眼到了大比之年,兩人都參加了會試,放榜出來,章子厚得了二甲頭名,劉銘和另一個京籍舉子分獲榜眼、探花,狀元被外省舉子奪得。章大人很開心,章子厚卻悶悶不樂,章大人不解,便問他怎么了。章子厚對父親道:“父親,這些年來,我一直被人們拿來和劉銘比較。之前,劉銘名次一直在我之下,這次會試卻壓我一頭,面子上實在過不去啊,所以我決定復

    民間文學 2021年7期2021-11-20

  •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重要的考試——“會試”。會試在春天舉行,是舉人(全國各省在鄉試中考中者)才有資格參加的考試。清朝時,會試考中者稱為貢士,這些人有資格參加由皇帝親自主考的全國最高級別考試——殿試。因為殿試考中者可加官進爵,盡享榮華富貴,所以古代讀書人多把進京趕考、考中進士作為終生奮斗的目標。這一過程猶如一步登天,被人們譽為“鯉魚跳龍門”。明清貢院的南門正對著現在的建國門內大街,最初街的對面有條小胡同,叫“老人胡同”。當時,從這條胡同走到街對面的貢院,僅十幾步之遙,這短短的一

    東方少年·閱讀與作文 2021年12期2021-01-21

  • 進京趕考官府出路費
    成熟后,入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以“公車”來代稱。在有些朝代,官府干脆直接給舉子發車船費,即公車費。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規定:舉人參加京城會試,由各省布政使給予盤纏?!鞍不帐畠?,江西、湖北皆十七兩,福建十五兩,湖南十四兩,廣西十二兩,浙江、河南皆十兩,山西七兩,陜西六兩,甘肅、江蘇皆五兩,直隸、四川皆四兩,山東一兩,廣東二十兩,惟瓊州府增十兩,每名三十兩?!杯傊輰儆诮裉旌D鲜?,最為偏遠,因此給予的資助也最高。清代不僅會試有公車費,對于參加鄉試(考舉人)的

    科教新報 2020年33期2020-12-28

  • 古代科舉考試中的“會試”與“殿試”
    代科舉考試中的“會試”,一般于鄉試結束后的第二年在禮部舉行,故又稱“禮闈”;因舉行時間一般在二月或三月,故又稱“春闈”。參加會試者是鄉試中榜的舉人。清代時,因舉人赴京趕考由布政使發給路費,故又稱入京應試者為“公車”。1895年,康有為聯合各省赴試舉人聯名上書,便被稱為“公車上書”。會試前先要對舉人進行磨勘與復試。所謂“磨勘”,實際是中央政府對各省鄉試進行的一次檢查。鄉試放榜的當天,各省便派人將舉人的朱卷與墨卷送至禮部,并由禮部組織有關部門的官員進行磨勘,即

    讀者·校園版 2020年24期2020-11-30

  • 清代北京科舉趣聞
    要匯集京城,參加會試和殿試。殿試要定出當年的狀元,這是古代讀書人一生最為榮耀的時刻,而狀元產生的過程充滿神秘和不確定性,因此圍繞著狀元,衍生出許多趣聞。馬虎主考官鬧笑話據載,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會試,主考官是頗有名氣的潘祖蔭,他得知江南著名才子張謇參加考試,特命同考官認真閱卷,不要把張謇這樣的才子遺落了。到發榜時候,張謇卻偏偏落第。潘祖蔭很納悶,就去查底卷,結果發現張謇的卷子最初是考官熙麟閱批的,潘祖蔭就責怪熙麟閱卷水平不高,甚至懷疑他從中作梗。經過

    百姓生活 2020年3期2020-08-29

  • 古代科舉考試,哪些情況會延期
    延期 ?鄉試 ?會試【中圖分類號】D691.3 ? ?【文獻標識碼】A中國自1979年起,高考有24年固定在7月7、8、9日三天舉行。2003年,出于減少酷暑和洪澇災害影響的考慮,在廣泛征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改到6月7、8日兩天。而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高考延遲一個月,在7月舉行,成為引人注目的大事。在一定意義上,高考有如現代的科舉,科舉有如古代的高考。那么,科舉考試時間是非常固定的嗎?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也出現過延期

    人民論壇 2020年18期2020-07-23

  • 明代《會試錄序》的史料價值探析
    350007)《會試錄》作為研究明代科舉的主要文獻之一,其《序》中對會試舉行時間、參與官員、應試和中式人數、取士標準、士子應試參考書目的記載,為研究明代會試提供了豐富珍貴的原始史料。另外對明代會試舉行的程序、明代科舉的發展歷程、士子文風變化的記述,為明代科舉、政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史料。目前學界對明代會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會試錄》、程文、主考官及會試評卷標準,尚無專門對《會試錄序》的研究。本文擬對《會試錄序》的史料價值予以分析、評述。一、為研究明代科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1-07

  • 古代考生“落第”后還有哪些人生選擇
    883)進京參加會試的考生超過1.6 萬,最終只有380 人進士及第。那么,古代考生在京落第后,還有哪些人生選擇呢?古代考生“復讀”是常態林則徐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年(1805)首次來京參加會試,但出師不利,名落孫山。嘉慶十三年(1808)二次赴京應試,再次落第。遂獨居一室,閉門謝客,潛心研讀,嘉慶十六年(1811)第三次進京參加會試,以殿試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被賜進士出身。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等職,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虎門銷煙”被譽為

    中外文摘 2019年22期2019-11-27

  • 文章令皇上拍案叫絕的狀元
    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還是被魯鐸奪去了,他僅僅得了第四名??岛2环?,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我絕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絕,送皇上審閱時,孝宗也贊不絕口,聲稱:“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遂朱批康海為狀元。當初會試時康海不服魯鐸的氣,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氣,第二名孫清便是一個,他對眾人說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強多了。不過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時的文章,

    家教世界·創新閱讀 2019年2期2019-03-18

  • 文章令皇上拍案叫絕的狀元 ——康海
    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還是被魯鐸奪去了,他僅僅得了第四名??岛2环?,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我絕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絕,送皇上審閱時,孝宗也贊不絕口,聲稱:“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遂朱批康海為狀元。當初會試時康海不服魯鐸的氣,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氣,第二名孫清便是一個,他對眾人說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強多了。不過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時的文章,

    家教世界 2019年4期2019-02-26

  • 為何明代會試、殿試改至北京舉辦要早于永樂遷都?
    2年),為壬辰科會試、殿試舉辦之年。二月舉行會試,三月初一日舉行殿試,這是明代在南京舉辦的最后一科會試、殿試。自永樂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始,明代會試、殿試皆在北京舉辦。從此以后,南京的科場地位一落千丈,不僅喪失了東亞世界科舉體系的中心地位,也不再是整個帝國獨一無二的科舉中心城市。明代會試、殿試由南京改移至北京舉辦,要早于永樂皇帝朱棣遷都北京之詔的發布和實施。對于這一重要的歷史事實,學界迄今尚未予以合理的解釋。實際上,會試、殿試舉辦城市改移先于遷都,既

    文史雜志 2019年1期2019-01-21

  • “前三甲”不是“前三名”
    中者為舉人;三為會試,會試是全國性考試,考中者為貢士;四為殿試,殿試在會試后舉行,由皇帝在宮中主持。貢士均可參加,以成績高低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取若干名(一般有幾十名乃至百余名);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取若干名(有幾百名之多)。如此看來,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試中榜進士中的第三等。因此,中國科舉制度的“三甲”,并不是指狀元、榜眼、探花。明

    意林繪閱讀 2018年11期2018-11-30

  • “前三甲”不是“前三名”
    “解元”);三為會試,會試是全國性考試,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四為殿試,殿試在會試后舉行,由皇帝在宮中主持,也叫廷試。貢士均可參加,以成績高低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3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取若干名(一般有幾十名乃至百余名);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取若干名(有幾百名之多)。如此看來,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試中榜進士中的第三等。因此,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

    科教新報 2018年31期2018-10-21

  • Research Project: Specialized Language Analysis
    的馬在它前面,它會試著超過它。有時候騎師會拉著它為最后的沖刺節約體力。最終,馬開始以它最快的速度跑。那個看著他最喜歡的騎師騎馬的激動的男孩兒,已經興奮了好多天,雖然他什么都沒有說。但悄悄的,他打算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名騎師,而他的馬會第一個沖過終點。Matthews translation馬知道什么時候該它比賽。它怎么知道的呢?它的早餐并不充足。(對此它非常生氣)。它背上沒有鞍。它被領著來到正面看臺,而不是騎著。它被領進正面看臺的下面一個不尋常,特殊馬欄。馬

    校園英語·上旬 2018年7期2018-09-08

  • 古代那些“落第不失志”的考生
    83年)進京參加會試的考生超過1.6萬,最終只有380人進士及第。那么,古代考生在京落第后,還有哪些人生選擇呢?古代有“復讀”一說嗎?又有哪些“落第不失志”的名人?錄取名額最少時只有96人根據明清時的科舉制度,省級考試叫“鄉試”,國家級考試叫“會試”,“會試”由禮部主持,考場設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今建國門橋西北部),考中了便稱為“貢士”或“進士”。人們常言“進京趕考”,說的就是參加會試。明清時貢士的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清代每科自百余名至二

    新傳奇 2018年32期2018-09-06

  • 宋應星的坎坷成功路
    們又前往京師參加會試,但是,兩人卻都名落孫山。兄弟倆并沒有氣餒,而是決定下次再去參加會試。為了做好應試準備,他們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 ? 1619年,宋應星兄弟進京會試,但是命運好像又跟這兄弟倆開了一個玩笑,他們仍未考中。他們以為第三次可以成功,又于1623年第三次進京會試,結果又以失敗告終。就這樣,宋應星兄弟一連參加五次會試仍未考中。當時,宋應星已經45歲,寶貴的青壯年時期,就這樣消磨在科舉上面。從此他們斷了科舉之念。雖然宋應星五次進京會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23期2018-07-06

  • 莫名其妙中進士
    詩人方翥當年參加會試,準備交卷時,忽然覺得腳下有什么東西,隨手撿起,發現是一份未做完的試卷。方翥看了看試卷,其文通暢,文筆優美,覺得棄之可惜,加上尚有些時間,便將試卷接著做完,順手交了上去。后來,他在朝廷任秘書省正字時,一日與同僚無意中談及此事。沒想到第二天,有一位同僚穿戴整齊,上門來拜訪,并當面感謝方翥的無私幫助。原來,他就是當年地上那份試卷的主人。會試當天,他感到身體不適,實在無力支撐下去,便踉踉蹌蹌地離開了考場,試卷也不知所終,他對結果更是沒抱希望。

    百家講壇(藍版) 2017年3期2017-12-29

  • 莫名其妙中進士
    詩人方翥當年參加會試,準備交卷時,忽然覺得腳下有什么東西。他隨手撿起,發現是一份未做完的試卷。方翥看了看試卷,其文通暢,文筆優美,覺得棄之可惜,加上尚有時間,便將試卷接著做完,順手交了上去。后來,方翥在朝廷任秘書省正字時,一日與同僚無意中談及此事,沒想到第二天有另一位同僚穿戴整齊,上門來拜訪,并當面感謝方翥的無私幫助。原來他就是當年地上那份試卷的主人。會試當天,這位同僚感到身體不適,實在無力支撐下去,便踉踉蹌蹌地離開了考場,試卷也不知所終,他對結果根本沒抱

    愛你 2017年18期2017-11-23

  • 古代“大考”時間有何講究
    五代時期,每年的會試能及第的人數很少,有時只有三四人,后梁前期一兩年甚至無人應試。當然,“三年大比”也會影響人才選拔的效率。為了彌補周期過長的缺憾,古代朝廷會通過“制舉”、“恩科”等特種考試來作調整,以突破“三年一考”的制約,給“等不及”的優秀學子提供機會。古代“大考”一般安排在哪天?在科舉時代,除大考年限規定與現代高考有所不同外,考試日期的安排上也有很大差別,科舉考試一般都安排在春季和秋季。據《新唐書·選舉志下》,隋朝科舉,“十一月為選始,至春乃畢?!睆?/div>

    閱讀時代 2017年8期2017-09-11

  • 莫名其妙中進士
    詩人方翥當年參加會試,準備交卷時,忽然覺得腳下有什么東西,隨手撿起,發現是一份未做完的試卷。方翥看了看試卷,其文通暢,文筆優美,覺得棄之可惜,加上尚有些時間,便將試卷接著做完,順手交了上去。后來,他在朝廷任秘書省正字時,一日與同僚無意中談及此事,沒想到第二天,有一位同僚穿戴整齊,上門來拜訪,并當面感謝方翥的無私幫助。原來,他就是當年地上那份試卷的主人。會試當天,他感到身體不適,實在無力支撐下去,便踉踉蹌蹌地離開了考場,試卷也不知所終,他對結果更是沒抱希望。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8期2017-08-21

  • 清代科舉文人官年現象及其規律
    錄、朱卷履歷、鄉會試錄、鄉會試同年錄、鄉會試職官錄、題名錄、登科錄以及各種形式的科舉齒錄(如鄉會試同年齒錄、考取教習齒錄等)*朱卷、鄉會試錄、鄉會試同年錄、鄉會試同年齒錄、題名錄、履歷便覽的區別,參見馬鏞:《清代鄉會試同年齒錄研究》,第一章,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有集中記錄外,還散見于詩文、筆記、日記、年譜等文體中,這些文本共同構成了浩瀚的官年文獻群。特別是朱卷履歷和各種形式的科舉齒錄,存世數量都在萬份以上,形式又較為相近,很容易混為一談,但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7-18

  • “連中三元”知多少
    預選形式,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形式。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秀才可以參加,考中的叫舉人,可稱老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會試是鄉試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參加,第一名稱會元。殿試是由會試合格者參加,由皇帝主持,或任命大臣代理主持。這是科場上一種最高層次的考試,合格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所謂“三元及第”,指的是鄉試第一名解元,會試第一名會元,殿試第一名狀元。一人連得三案首為小三元。連得鄉試解元、會試會元、殿試狀元者

    作文周刊·七年級版 2017年11期2017-07-12

  • 從明朝會試看科舉制
    0000)從明朝會試看科舉制王玉皎(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00)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會試是科舉制度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對會試簡況分析,來研究會試的特點、作用及對科舉考生的影響,從而對科舉制度有更深的了解??婆e制;會試;貢生科舉制是古代中國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朝,科舉制經過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婆e制最早的考試程序并沒有會試,但是唐宋時期的省試相當于后來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3期2017-04-15

  • 明代遂寧進士考
    文據《登科錄》《會試錄》等相關原典,對明代遂寧(含今轄蓬溪縣、射洪縣)進士總數及其基礎信息作出了較為詳實的考證,對深入研究遂寧地區明代社會、文化、家族等提供了線索。進士;明代;遂寧;蓬溪;射洪遂寧市在明代共產生45名進士。其中遂寧縣進士30名,分別是:趙鑒、黃紀、張贊、俞紀、張倫、徐綱、黃珂、王勤、余本實、席書、王翀、黃偉、杜寀、王完、王寧、席彖、王瑄、席春、陳講、楊名、黃崋、馮綬、席上珍、徐承嗣、方叔忠、王之杰、張所養、呂大器、李實、呂潛;蓬溪縣進士8名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4-13

  • 落榜之后
    發,趕往京城參加會試。宋應星先沿長江東下至江蘇,再由大運河北上,水陸并進,最終歷時四個多月,于次年年初趕到京城。但在會試中,他不幸落榜。此后,宋應星又參加過三次考試,但均告失敗。那時,他已41歲。人生還有什么目標可以追求呢?宋應星想起自己四次上京赴考,腳步遍布江西、湖北、安徽等十多個省,行程加起來足有萬里。由于他對農業和手工業感興趣,因而每到一處,都會去田間、酒坊、染坊等地看看,遇到新的技術和機械,還會記下來或是畫下來,筆記已有一大沓。他索性投入對這些筆記

    視野 2017年6期2017-03-28

  • I Like Music
    聽音樂。有時候我會試著唱歌。我喜歡音樂我喜歡聽各種各樣的音樂,音樂給我帶來了快樂。當我覺得不開心的時候,我會聽音樂,那讓我放松。我最喜歡的歌曲是《永不言棄》,歌詞很勵志。這首歌告訴人們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永遠都不要放棄。這首歌激勵著我前進,去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注釋hobby 愛好magical 神奇的sense 感覺fall asleep 睡覺relieves 解除;減輕inspiring 鼓舞;激發get over 克服

    小學生學習指導(高年級) 2017年12期2017-02-17

  • 探尋沈瑜慶的鄉試、會試經歷
    尋沈瑜慶的鄉試、會試經歷韓 陽本文通過敘述沈瑜慶在京參加鄉試、會試的經歷,力圖還原當時士人參加科考的場景,了解時人的科考狀態和社會交往情況。沈瑜慶 鄉試 會試 經歷沈瑜慶(1858-1918)字愛蒼,號濤園,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父沈葆楨為晚清重臣,官至兩江總督。自幼出身仕宦,熟讀儒家經典,兼習章奏古近體詩,儒學教養深厚。1879年沈葆楨卒于江督任上,家道蹉跌,生計茫然,一門之命,懸于十指。沈瑜慶料理完家事,遠游以謀食計,科考入仕為途。鄉試,中國古代的科舉

    長江叢刊 2016年26期2016-11-26

  • 張明弼的卒年與其跋本《大明會試錄》
    年與其跋本《大明會試錄》□ 彭令張明弼,明清間文學家、學者,古文詩賦名重一時。顧啟、姜光斗撰《張明弼事略》中有如下介紹:“張明弼,字公亮,明末清初文學家。他的散文《避風巖記》,將自然景物與自己在封建官場的痛苦感受揉為一體,深刻揭露了明末政治的黑暗與腐朽,由于感情濃烈、風格潑辣,成為我國游記文學園地中的一枝奇葩。他的傳記作品《冒姬董小宛傳》是十分珍貴的史料,多次被著名學者王夢阮、陳寅恪、唐圭璋等所引用?!薄稄埫麇鍪侣浴酚洝榜T其庸說:‘張明弼, 明末江蘇金壇人

    收藏家 2016年10期2016-11-04

  • 科舉之后
    發,趕往京城參加會試。宋應星先沿長江東下至江蘇,再由大運河北上,水陸并進,最終歷時4個多月,于次年年初趕到京城。但在會試中,他不幸落榜。此后,宋應星又參加過3次考試,但均告失敗。那時,他已41歲。人生還有什么目標可以追求呢?宋應星想起自己4次上京赴考,腳步遍布江西、湖北、安徽等10多個省,行程加起來足有萬里。由于他對農業和手工業感興趣,因而每到一處,都會去田間、酒坊、染坊等地看看,遇到新的技術和機械,還會記下來或是畫下來,筆記已有一大沓。他索性投入對這些筆

    讀者 2016年22期2016-11-01

  • 彩票救姻緣
    下就有個機會,連會試都能高中!”賀吉日心中一動,他中了鄉試后,第二年春天就要赴京參加會試,可他心里特別沒底。此時聽劉小黑這么一說,并不認為他說的是酒話,連忙追問,但劉小黑已經喝醉了,伏案而睡。賀吉日起身去搖劉小黑的身子,沒把人搖醒,卻搖下來一封信。他撿起信打開一看,不禁又驚又喜。原來,這竟是本次會試主考官給他內侄的一封密信,說只要侄子在匿名的試卷上做文章時,在文中嵌入“水煙袋”三個字,主考官就會選他高中!賀吉日心想,一定是那個主考官的侄子到劉小黑的店里買紙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16年18期2016-10-26

  • 中國古代書生要背多少書
    試)、舉人復試、會試、會試復試、殿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第一名為狀元)。在這一連串的考試之前,書生要背誦多少書呢?據程曦《中國歷史軼聞》一書統計:《論語》:11705字;《孟子》:34685字;《書經》:25700字;《詩經》:39234字;《禮記》:99010字;《左傳》:196845字。合計407179字。這40多萬字全都要精讀背熟。此外,更要看是原作幾倍數量的注釋,還有其他非讀不可的典籍、史書、文學書籍等等??梢?,狀元并不是擺設,沒有真才實學,是絕對

    課外語文·中 2016年10期2016-09-10

  • 充滿血腥的高考分省起源 ——明初血榜案
    開國以來的第九次會試。這天,朱元璋在皇宮的奉天殿里批閱奏章。他順手拿起一道奏折??粗粗?,眉頭皺了起來,接著憤怒地將手拍在龍案上。這是一份禮部送呈的奏折,上面說的是這次會試,舉子們鬧事了。這次會試共錄取貢士52人。發皇榜的那一天,一個沒有被錄取的舉人無意中發現,52個貢士中全都是南方人,沒有一個北方人。他把這個發現一說,立即引起人們的注意。大家仔細一看,果然是這么回事。人們再仔細一琢磨:這次會試的主考官是劉三吾,副考官是白信蹈,還有別的考官都是南方人。??!

    山海經 2016年11期2016-07-31

  • 什么是“連中三元”
    某個考生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連考得“解元”“會元”“狀元”。這種說法大約出現在宋代。宋代及以后的科舉考試中,讀書人首先在縣、府參加考試,通過考試的稱為“生員”,俗稱“秀才”??嫉谩靶悴拧焙?,才算獲得了參加正式考試的資格。接下來,首先是參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舉行的“鄉試”,因為在秋天舉行,俗稱“秋闈”。此考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鄉試考中,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芭e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中舉者正式跨入士大夫階層。通過鄉試

    作文周刊·小學五年級版 2016年7期2016-06-29

  • 明清科舉的三級四試
    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一、院試——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主考官是學政,由皇帝任命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員到各省任職,任期三年,任期內要依次到所轄各府、州去主持院試。院試又分歲試和科試兩種。所謂歲試,即俗話說的童生考秀才,通過歲試,童生就算是“進學”了,成為了國家的學生,稱為生員,亦即秀才。歲試成績優良的生員,方可繼續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準許參加更高一級的鄉試,叫作“錄科”。中了秀才,就脫離了平民階層,走上了仕途的起點,地位會比普通

    初中生學習·低 2016年5期2016-05-14

  • 多士盈庭:元代會試的實施過程
    盈庭 ———元代會試的實施過程申萬里(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摘 要:會試是元朝科舉的第二場考試,屆時有大約三百通過鄉試的舉人從全國各地出發,前往大都參加考試。舉人出發以前需要做一些準備,特別是籌備赴考經費。舉人到達大都以后,一般租住在麗正門外,或準備考試,或進行一些社交活動。正月十五日以后,會試考試程序開始啟動,二月初一日開始在大都南中書省東側的至公堂考試。會試考官一般由中書省、翰林國史院、禮部等部門文職官員組成,考場分八個區,考試實行

    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6-01-06

  • 清朝科舉落榜生的出路
    寥。以光緒九年應會試考生16000多人來看,只“賜陳冕等三百八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其錄取率約為1.9%,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98%的科舉考生都成落榜生。那么,清代如此眾多的落榜生除了繼續攻讀再考外,還有哪些出路呢?第一種是“半工半讀”,這是清代科舉落第者所通行的方式。一邊工作養家糊口,一邊繼續攻讀,以待下屆再考。譬如清朝官至左副都御史的吳大澂,早年經歷鄉試、會試兩級考試落第之后,都有一段邊教書邊準備考試的時光。34歲那年才中榜,繼而成為大臣、著

    人民周刊 2015年2期2015-09-10

  • 魏源科考不順有原因
    源,首次參加禮部會試??荚嚽?,好友陶澍暗示他去考官穆彰阿門下拜拜“碼頭”,但他一是仗著自己是上年度的“南元”,試卷受到道光帝的贊賞,二是看不起穆氏的人品,恥為他的門生,沒有去拜這個“碼頭”,這一年會試名落孫山便是“必須的”了。時過三年,魏源企圖東山再起,躊躇滿志地再次邁進會試考場。這一回,他與龔自珍的考卷都被房考官劉逢祿推薦上去了。然而,上年穆彰阿不取的人,自然無人敢取。劉逢祿無奈地賦《兩生行》贊之惜之,稱“更有無雙國士長沙子,孕育漢魏真經神,尤精選理躒鮑

    文史博覽·文史 2015年2期2015-04-30

  • 雍乾時期明通榜小議
    清雍正乾隆間,在會試落卷內選文理明通的舉人補授出缺的學官,因于正榜外續出一榜,名為明通榜。乾隆五十五年后停止?!?[1]其概念不甚全面,除補授出缺的學官外,明通榜進士尚可以補授知縣,銓選中書,補任教諭,并且允許繼續參加會試。社科院的李世瑜先生對明通榜作如下定義:“明通榜始創于雍正朝而推行于乾隆朝,它是在會試落選的試卷中,再挑選一批所謂文理明通者,于正式榜文之外另出一榜。而入選此榜者,其中一部分人文具屬可取者,準其一體殿試,多數人可取而文稍次者,則由吏部記名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年8期2015-03-29

  • 惜字如金
    年在京都長安舉行會試。會試題目是《終南望余雪》,要求每個考生寫一首五言六韻的12句狀景詩??忌鷤兌奸_始揣摩題目,思考著怎樣寫好這首詩,以求取功名。一個叫祖詠的年輕書生是王維的好朋友,很有文采。他看罷試題后,沉吟良久,然后寫了一首五言絕句: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睂懲曛?,欣然起身交卷。監考官走到他跟前,看到他只寫了一首五言絕句。不按題目作答,最終會被淘汰,所以監考官看到祖詠要交一張未完的答卷,覺得十分驚奇。他問祖詠:“你為什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4年12期2015-02-04

  • 幸運的密碼
    仆人,赴京城參加會試。有一天,正當羅倫憂于囊中羞澀之際,仆人神秘地拿出了一只金釧,追問金釧來歷,才知道是三天前他們住旅館時仆人在地上撿到的。羅倫一聽,就不高興了,說:“別人的東西,怎么能據為己有呢?再說學習難道只是為了追求富貴嗎?”考慮到會試時間,仆人又說:“你要還給人家可以,只是如此往返,恐怕就趕不上京城的會試了。等考完再還回去吧!”可羅倫一口拒絕:“這東西一定是仆人丟掉的,萬一他們的主人拷訓他們至死,是誰的過錯?我寧可不參加會試,也不能讓別人死于非命!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3期2014-05-09

  • 日積月累
    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與殿試三級。鄉試是省一級的考試,考試合格者稱為舉人,鄉試中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如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就被人們稱為“唐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稱為貢士,并能參加最高一級的進士考試——殿試。會試中的第一名則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策問,以確定他們的名次。殿試合格者稱為進士,而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endprint

    小學生·新讀寫 2014年3期2014-03-20

  • 上天不虧老實人
    )狀元。畢沅參加會試之前,是清廷軍機處的職員。乾隆二十五年的禮部會試,他和單位同事諸重光、童鳳三都參加了考試,并且發揮得都不錯,考得都很理想。會試結束后的兩天時間,是主考官閱卷的時間。那年的殿試,又是主考官由原來的14人減為8人的第一年,蔣溥、秦蕙田、介福、張泰開等8個閱卷的考官有2個是大學士,6個是院部大臣。與歷次科考一樣,試卷都是密封的。閱卷大臣看到滿意的文章,就在上面畫個圈,然后以得圈多少排名次。畢沅的同事浙江余姚人諸重光不但文章出色,字也寫得漂亮,

    知識窗 2013年5期2013-05-14

  • “三甲”并非前三名
    資格參加考進士的會試;會試錄取后還要參加殿試,名義上由皇帝確定進士名次。進士的名次分為一甲、二甲和三甲,這里“甲”是等級的意思。一甲就是一等,二甲就是二等,三甲就是三等。其中一甲共三名,賜“進士及第”。一甲第一名亦稱狀元,一甲第二名亦稱榜眼,一甲第三名亦稱探花,合稱“三鼎甲”,取三足鼎立之意。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所謂“同進士”,也就是準進士,等于候補或備取。新聞報道中把前三名說成“名列三甲”,顯然是想用科舉考試中名列一

    知識窗 2011年5期2011-05-14

  • 鄉試、會試和殿試
    各地舉薦進京參加會試的秀才;到明代,成了鄉試合格秀才的專稱。鄉試第一名稱解元,讀書人成了舉人才有資格進入更高層次的會試。開考前,每名考生被分在貢院內一間獨立考屋,稱為“號舍”。開考時,考生提著考籃進入貢院,籃內放各種用品,經檢查后對號入座。然后貢院大門關上,三天考期完結前不得離開,吃、喝、睡都得在號舍內。每次各省鄉試錄取的名額不一,按各地文風、人口而定。鄉試發的榜稱為“乙榜”,又稱“桂榜”。會試和殿試通過鄉試的舉人,可于次年三月參加在京師舉行的會試和殿試。

    作文周刊·八年級讀寫版 2009年19期2009-08-11

  • 說“進士”(中)
    指,就是舉人通過會試并獲得貢士的出身之后,再進一步通過殿試排定名次、被賜予的出身或被賜予這一出身的人。要獲得進士的出身,成為進士,最關鍵的是要通過會試。明清時期的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性的考試。因為各省舉人會集于京師參加考試,所以稱“會試”;由于是禮部主持的,考試的地點在禮部貢院,所以稱“禮闈”;又因為考試一般都在春天進行,所以也稱“春闈”“春試”“春榜”。會試的名稱雖然開始于金朝,但唐宋時期的禮部試或省試就相當于實質上的會試了。明朝的會試,始于洪武四年

    中國教師 2009年11期2009-07-22

  • 何為杏花何為桂
    ”。清代的科考,會試在春季,鄉試在秋季,得中者分別為進士、舉人。因而,春、秋二季,乃求取功名者“金榜題名”“一鳴驚人”之時。而杏花、桂花正分別開放于春、秋。因此,“二月杏花”“八月桂”實際上是喻指春天的會試和秋天的鄉試。打動人心的并非“杏花”、“桂花”,而是能使他們“出人頭地”的種種考試。正因如此,才有“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起早睡晚”。所謂賞花隨時,熱愛生活的“新解”,實在有負對聯作者的良苦用心。

    讀書 1983年8期1983-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