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德剛

  • 鄭重的豁達人生
    谷孫、陳佩秋、唐德剛五位,我也曾采訪過,因此讀起來既親切又新鮮。鄭重是前輩高人,寫來功力不凡。賈植芳家和陸谷孫、鄭重家都很近。我曾在吳中杰教授的帶領下幾次拜訪賈先生,陪他逛書店,吃飯時他喜歡吃甲魚、喝黃酒,還笑著對我說:“我有一句格言:飯店多去,醫院少去,火葬場慢去?!碑斷嵵厝グ菰L賈植芳時說:“賈先生,我感到你有一顆不安定的靈魂?!辟Z先生聽了這話,愣愣地看著鄭先生,說:“你要搞大批判的話,很能打中我的要害?!编嵪壬f,從賈先生的《獄里獄外》以及其他回憶的文

    書屋 2023年5期2023-05-19

  • 愛惜羽毛
    慎小心。他曾對唐德剛先生說:“人家以為我寫文章,總是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其實我寫文章是極慢的?!崩钭谌试u價道:“適之先生,愛惜羽毛?!睈巯в鹈?,古代成語,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边@里,羽毛比喻人的聲望。愛惜羽毛則是說為珍惜自己的名聲,行事十分謹慎。梁啟超先生也是個“愛惜羽毛”之人。梁啟超先生遺墨真跡可稽考者約有三萬件,而件件足珍,其中沒有一件是“茍且落筆”的。胡適以為:“因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

    思維與智慧 2022年18期2022-06-18

  • 愛惜羽毛
    慎小心。他曾對唐德剛先生說:“人家以為我寫文章,總是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其實我寫文章是極慢的?!崩钭谌试u價道:“適之先生,愛惜羽毛?!睈巯в鹈?,古代成語,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边@里,羽毛比喻人的聲望。愛惜羽毛則是說為珍惜自己的名聲,行事十分謹慎。梁啟超先生也是個“愛惜羽毛”之人。梁啟超先生遺墨真跡可稽考者約有三萬件,而件件足珍,其中沒有一件是“茍且落筆”的。胡適以為:“因為梁氏成名太早,他知道他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22年6期2022-06-17

  • 唐德剛的反問
    籍華人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哥倫比亞大學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口試,口試由幾位老教授負責。因為主要是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所以,對于教授們所提出的問題,無論學生怎么回答,他們都會找出充足的理由予以否定,學生們常常被弄得滿頭大汗也過不了關。這天,輪到唐德剛參加口試了,教授們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林肯是不是奴隸的解放者?”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來特別簡單,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但實際并非如此。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唐德剛回答“是”,教授們便會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2022年1期2022-01-20

  • 唐德剛的反問
    之道,還施彼身唐德剛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大學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口試,口試由幾位老教授負責,因為主要是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所以,當教授們對學生提出問題,無論學生怎么回答,他們都會找出充足的理由給予否定,學生們常常被弄得滿頭大汗也過不了關。這一天,輪到唐德剛參加口試,教授們向他提出一個問題:“林肯是不是奴隸的解放者?”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來特別簡單,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但實際上卻麻煩得很,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唐德剛回答“是”,教授們便會引經據典找

    做人與處世 2021年20期2021-12-14

  • 《歷史的“三峽”》等二則
    史的“三峽”》唐德剛? 著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20年12月出版本書為胡適關門弟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唐德剛之著作。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社會進入曲折動蕩的“歷史三峽”,開始了緩慢的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多少精英參與其間,匯入這股波濤洶涌的歷史大潮。他們搖旗吶喊,奮勇爭先,浪卷船翻,驚險莫名。他們言忠信、行篤敬,默默耕耘,把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慢慢地推向現代化。在本書中,歷史學家唐德剛不為親者隱、不為尊者諱,對這些風云人物的功與過逐一分析,不

    領導文萃 2021年17期2021-11-05

  • 走近史學大家唐德剛
    莫過于“吾皖”唐德剛先生和余英時先生。余先生的深刻、博大,從許多根本觀念上極大影響了我們這一代學人;唐先生的博學、幽默、機智,善于敘述,會講故事,讓一代又一代中文讀者從他的作品中獲得了純學術作品所不曾有的情趣,又獲得了金庸作品中所不具備的學術。唐先生是“我們安徽”肥西人,1981年再訪大陸時,曾回老家省親,并到我所在的安徽大學講學,從而讓我們身處封閉環境的學子得見國際一流學者的風采,聆聽唐先生的妙語。我依然記得唐先生在分析中美學術差別時,借用當時中國的政治

    新晨 2021年1期2021-04-12

  • 胡適晚年的“老學生”唐德剛
    馬勇唐德剛(1920—2009),歷史學家、傳記作家,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39年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195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館長;1972年,受聘為紐約市立大學教授、亞洲研究系主任;2009年10月26日,逝世于美國舊金山佛利蒙家中。代表作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顧維鈞回憶錄》等。01吾皖“老母子”幽默博學,妙人妙言當今中文讀書界,最具影響力的莫過于“吾皖”唐德剛先生和余英

    讀書文摘 2020年3期2020-05-11

  • 一次“遺忘”
    而,據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書中披露:當胡適和唐德剛談到錢鐘書的《宋詩選注》時,胡適卻說:“我沒見過他(指錢鐘書)?!边@是怎么一回事呢?胡適是個非常善于交際的人,僅見過一面的人他都很久不忘,怎么會不記得見過三次面的錢鐘書呢?況且,錢鐘書雖然當時還沒有后來那么大的名氣,但當時也算得上是個相當有名的學者了,胡適怎會對與他的見面一點印象都沒有呢?還是楊絳為我們解開了這一謎底,楊絳后來在文章中分析說:“這可能是‘貴人善忘’。他同時又說‘大陸上正在清算他(指錢鐘書)’,憑

    小品文選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唐德剛先生 的新詩
    王渝最初接觸到唐德剛先生的新詩是《煙蒂》。因為喜歡這首詩,我有意地尋找唐先生作品,發現他在文學創作上是個多面手,小說《我的女上司》,笑中有淚,極其幽默地描繪出留學生涯的孤寂凄苦。再后來唐先生成了我的男上司。我在他當館長的哥倫比亞中文圖書館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管理報紙。也是由于《煙蒂》,我開始知道1940年到1950年早來的留學生中,有一群愛好文學的圍繞在胡適身旁,組成了一個文學團體“白馬社”。胡適具有“新詩老祖宗”的稱謂,他們這個社團里面詩風興盛也就是必然

    南方周末 2019-05-232019-05-23

  • 不怨不逢年
    黃奕臻讀罷唐德剛的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我感覺自己做了一個悠長的夢。我仿佛見證了近百年前的血與火、生與死、喜與哀,那是我不曾經歷的,但這些事跡卻從未遠離,它寫在了我們民族的歷史中。對我來說,這本書喚醒了一段塵封的記憶——它被反復以知識的形式灌輸到我們的腦海中,深藏在我們的意識之下,成為潛流。直到讀畢,板結的歷史才終于鮮活起來。此書乃以小人物的視角,敘述近代中國幾十年的滄桑與苦難。不同于一般小說敘述方式的是,作者的視角并不完全專注于其中的男、女主角,而是時

    書屋 2019年4期2019-04-24

  • 詩人唐德剛
    傅鏗唐德剛先生可以說屬于民國時代的最后一代知識人。他和黃仁宇、夏志清、周策縱和余英時諸先生一樣,都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來到美國就學,少年時代經歷了民國年間的動亂和烽火,同時也沐浴了民國年間的濃厚書香。他們身上積淀了民國年代的逸風、情趣和想望,我們不妨稱之為“民國情結”。他們筆下所沿傳下來的詩歌傳統(尤其是他們所寫的舊體詩詞),則是那種民國心結的最佳體現和表達。詩歌是以特定的形式來優美凝練地表達詩人的情感;民國最后一代知識人的舊體詩詞表達了他們人生經歷中

    書屋 2019年4期2019-04-24

  • 再訪唐德剛: 聽唐德剛說張學良口述糾紛始末
    時差之后即告訴唐德剛,我在紐約。隔日,他即駕車接我們去了他家。沿著哈德遜河行駛的路上,他給我們講了他住家周圍的故事,特別講了我們在途中看到的那座大房子,他想讓我們去參觀,因為時間短促,我們沒有去。而他住的房子,我們倒是上上下下地參觀了一番。那棟磚木結構小樓為地面兩層,地下一層。地下一層似乎是他的貯藏室。沿著露天木樓梯拾階而上,便是他起居之所在。然后又看了他的那座園子,園子很大,由于沒有整理修剪,倒是有些自然原生的味道。待回到二樓坐定之后,我說還要繼續未談完

    讀書文摘 2018年11期2018-11-17

  • 這個時代,不需要你記住一切
    的。胡適先生是唐德剛先生的師父。胡適晚年寫《柳如是傳》,唐德剛幫襯著。到了1990年代,唐德剛喟然感嘆:有數據庫了,有互聯網了。師父二十年的功夫,如今一個下午就做完了。胡適先生、錢鍾書先生、王國維先生那代國學大師,固然個個過目不忘、胸中包羅萬象,但他們沒趕上互聯網時代啊。哪位說了:若他們趕上了呢?嗯,恐怕他們也樂意用互聯網的。因為,古書與現代信息,實在不是一個體量。在古代,書確實少??鬃幼x書都要韋編三絕。蔡文姬的爸爸蔡邕為當時大文士,家里藏書不過八百。蔡文

    青年文學家 2018年16期2018-09-13

  • 透過唐德剛先生再探口述史
    者——華裔學者唐德剛先生(1920-2009),身為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中國部最早的研究員之一,所著的著作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憶,也為我國口述史學及其方法論提供了有力參考。一、唐德剛對口述史的認識口述歷史以筆錄、錄音、錄像的方式,整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觀點。這種方式古已有之。在我國傳統史學中,唐德剛認為,我國有文字記錄的“口述檔案”可追溯到孔子的《春秋》,而后的《論語》、《史記》都是口述史著作,《史記》中荊軻刺秦這一典故更是最早的“口述歷

    西部論叢 2018年8期2018-09-03

  • 這個時代,不需要你記住一切
    的。胡適先生是唐德剛先生的師父。胡適晚年寫《柳如是傳》,唐德剛幫襯著。到了20世紀90年代,唐德剛喟然感嘆:“有數據庫了,有互聯網了。師父20年的工夫,如今一個下午就做完了?!焙m先生、錢鍾書先生、王國維先生那代國學大師,盡管個個過目不忘、胸中包羅萬象,但他們沒趕上互聯網時代啊。若他們趕上了呢?嗯,恐怕他們也樂意用互聯網。因為古書與現代信息,實在不是一個量級。在古代,書確實少??鬃幼x書都要韋編三絕。蔡文姬的爸爸蔡邕為當代大文士,家里藏書不過800。蔡文姬說

    讀者·校園版 2018年14期2018-06-28

  • 這是時代,不需要你記住一切
    的。胡適先生是唐德剛先生的師父。胡適晚年寫《柳如是傳》,唐德剛幫襯著。到了1990年代,唐德剛喟然感嘆:有數據庫了,有互聯網了。師父二十年的功夫,如今一個下午就做完了。胡適先生、錢鐘書先生、王國維先生那代國學大師,固然個個過目不忘、胸中包羅萬象,但他們沒趕上互聯網時代啊。哪位說了:若他們趕上了呢?嗯,恐怕他們也樂意用互聯網的。因為,古書與現代信息,實在不是一個體量。在古代,書確實少??鬃幼x書都要韋編三絕。蔡文姬的爸爸蔡邕為當時大文士,家里藏書不過八百。蔡文

    讀書文摘·經典 2018年5期2018-05-11

  • 這個時代不需要你記住一切
    的。胡適先生是唐德剛先生的師父。胡適晚年寫《柳如是傳》,唐德剛幫襯著。到了20世紀90年代,唐德剛喟然感嘆:有數據庫了,有互聯網了。師父二十年的功夫,如今一個下午就做完了。胡適先生、錢鍾書先生、王國維先生那代國學大師,固然個個過目不忘、胸中包羅萬象,但他們沒趕上互聯網時代啊。哪位說了:若他們趕上了呢?嗯,恐怕他們也樂意用互聯網的。因為,古書與現代信息,實在不是一個體量。在古代,書確實少??鬃幼x書都要韋編三絕。蔡文姬的爸爸蔡邕為當時大文士,家里藏書不過八百。

    意林原創版 2018年3期2018-04-03

  • 這是時代,不需要你記住一切
    的。胡適先生是唐德剛先生的師父。胡適晚年寫《柳如是傳》,唐德剛幫襯著。到了1990年代,唐德剛喟然感嘆:有數據庫了,有互聯網了。師父二十年的功夫,如今一個下午就做完了。胡適先生、錢鍾書先生、王國維先生那代國學大師,固然個個過目不忘、胸中包羅萬象,但他們沒趕上互聯網時代啊。哪位說了:若他們趕上了呢?嗯,恐怕他們也樂意用互聯網的。因為,古書與現代信息,實在不是一個體量。在古代,書確實少??鬃幼x書都要韋編三絕。蔡文姬的爸爸蔡邕為當時大文士,家里藏書不過八百。蔡文

    看天下 2017年35期2018-01-09

  • 唐德剛的機智
    籍華人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哥倫比亞大學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口試??谠囉蓭孜焕辖淌谪撠?,因為主要是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所以,對教授們所提出的問題,無論學生怎么回答,他們都會找出充足的理由給予否定,學生們常常被弄得滿頭大汗也過不了關。這一天,輪到唐德剛參加口試了,教授們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林肯是不是奴隸的解放者?”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來特別簡單,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但實際上卻麻煩得很,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唐德剛回答“是”,教授們

    領導文萃 2017年23期2017-12-21

  • 懷念唐德剛:廣陵散從此絕矣
    家的名字,就叫唐德剛。2009年10月26日,唐德剛先生在舊金山家中安然辭世,同時帶走的,還有他別具一格的史風。他的身后,留下了《胡適雜憶》《胡適口述自傳》《李宗仁回憶錄》《袁氏當國》《晚清七十年》等重要著作。它們所帶來的影響,在整個華語文化界不會淡漠下來。首先是臺灣島內媒體,報道了先生辭世的訊息,隨后大陸媒體也蜂擁而上。這就是輪回。他曾經在歷史中尋找他人的人生,現在,輪到別人在歷史中尋找他的人生了?!昂m最好的好后學”“胡適最好的好后學”——胡適去世之后

    椰城 2017年11期2017-12-09

  • 唐德剛的機智
    籍華人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哥倫比亞大學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口試??谠囉蓭孜焕辖淌谪撠?,因為主要是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所以,對教授們所提出的問題,無論學生怎么回答,他們都會找出充足的理由給予否定,學生們常常被弄得滿頭大汗也過不了關。這一天,輪到唐德剛參加口試了,教授們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林肯是不是奴隸的解放者?”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來特別簡單,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但實際上卻麻煩得很,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唐德剛回答“是”,教授們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7年7期2017-07-31

  • 聽董鼎山憶兄弟之間
    域的開創者,非唐德剛先生莫屬。他關于胡適、李宗仁、張學良等人的口述歷史,都被視為經典之作。1918年,在我就讀復旦大學時,從美國歸國的唐德剛曾來我們學校講述自己的寫作經驗。那時我還無緣讀到其整理的口述歷史著作,不過,他提及的人物與歷史,他的采訪經驗,都讓我茅塞頓開。我第一次知道走進歷史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上世紀80年代,唐德剛的口述歷史著作陸續引進出版,《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顧維鈞回憶錄》等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敞亮的窗戶,讓我們可以走進歷

    環球人物 2017年9期2017-05-31

  • 胡適夫人江冬秀的識見
    《胡適雜憶》(唐德剛著作)的序言里直言不諱:“在表面上看來,胡適夫婦恩愛白首,非常幸福,但我總覺得江冬秀女士不能算是我們一代宗師最理想的太太,二人的知識水準相差太遠了?!彼J為江冬秀常常打麻將,弄得胡適工作情緒不佳,在精神上顯出老態:“太太一打牌,家里客人多,胡適既無辦公室可去,要靜心讀書寫文章,也不可能了。這樣長期伺候太太打牌,胡適即使有早年的壯志雄圖,也消磨殆盡了?!?920年,胡適寫了一首《我們的雙生日(贈冬秀)》的詩:他干涉我病里看書,常說:“你又

    同舟共進 2017年3期2017-03-21

  • 張學良口述歷史的呈現方式與歷史價值探析
    虹霖、郭冠英、唐德剛、日本廣播協會(NHK)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中心訪問張學良拉開了帷幕。傅虹霖將張學良的一生作為其攻讀美國紐約私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張學良的政治生涯》的論述核心,曾三次由美國飛往臺灣,接觸臺灣政界高層,獨闖張學良府邸,但未達成親自與張學良本人交談的目的[1]18。盡管如此,她訪問了臺北與內地可以佐證張學良一生經歷的人士,其中包括東北軍將領張作相的外甥——周鯨文。作為唯一獲得蔣介石許可破例面見張學良的周鯨文,他向傅虹霖詳細講述與張學良

    蘭臺世界 2017年6期2017-03-11

  • 《美國的崛起》等八則
    從甲午到抗戰》唐德剛等著 臺海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本書輯錄了唐德剛、吳相湘等史學大家關于兩次中日戰爭的重要文章,其中唐德剛關于“汪精衛投敵始末”的系列長文首度在國內結集出版?!兜胤街厮堋菜囆g的挑戰與機遇》金江波 潘力著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公共藝術的本質精神必然彰顯“地方重塑”的內涵。本書論述從公共藝術到“地方重塑”、“地方重塑”的核心價值、“地方重塑”的鄉土情懷等?!兜蹏L暴:大變革前夜的俄羅斯》張建華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

    領導文萃 2017年2期2017-02-13

  • 大師這樣面對“被輕視”
    先生和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就是這樣的人。楊聯升先生193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系,1940年赴美就讀于哈佛大學,1942年獲碩士學位,1946年獲博士學位,因在學術上建樹頗豐,所以聲名遠播、海外稱雄,乃至有“漢學界第一人”之譽??墒?,這樣一位大家,卻也遇到了“被輕視”的問題。那是1955年,曾就讀于香港新亞書院并師從著名學者錢穆先生的青年學人余英時到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雖然早在余英時到哈佛之前,楊聯升教授就已經是大名鼎鼎的漢學家了,但在當時,余英時對楊聯升教

    雜文月刊 2016年12期2017-01-10

  • 從《張學良口述歷史》探究口述史研究方法
    的刻板的印象。唐德剛;張學良口述史口述史學,由美國人喬·古爾德于1942年提出。使用口述方法從事歷史研究由來已久。西方有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東方則有司馬遷的《史記》?,F代口述史學一般以194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立口述歷史研究室為開端。嚴格意義的口述歷史概念:有錄音記錄(包括手記、照片、實物、錄像等);有完善的就歷史發展有意義的事件或人物的研究計劃;有訓練有素的訪談者;按學術規范的整理、分類和保存,主要依據此進行的學術研究。與以往的口述資料相比

    辦公室業務 2016年20期2016-11-26

  • 一本好看的故事書,僅此而已
    閱讀這本被稱為唐德剛先生遺著的《段祺瑞政權》前,我是滿懷期待的,但一讀之下,實在不免所望。唐先生的行文一貫活潑,娓娓道來之余,更善于觸類旁通,讀其書自可視為一種享受,只是讀過之后,并不能從中獲得什么新知或啟發。要判斷一本歷史書的價值,首先要看它征引的資料。從唐德剛在本書中所列參考書可知,其史料基本出自大陸學者章伯鋒、李宗一編的6卷本《北洋軍閥(1912—1928)》《張國淦文集》,幾乎沒有使用任何檔案、報刊;同時,參考書籍亦不過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南都周刊 2016年4期2016-02-25

  • 時間的塵埃
    傅鏗唐德剛先生上世紀五十年代寫的一些作品在八十年代初結集出版,取名為《五十年代底塵?!罚ㄒ韵潞喎Q《塵?!罚?,其中包括他初試傳記手筆的處女作《梅蘭芳傳稿》,以及幾篇反映當時美國留學生生活的短篇小說?!皦m?!币徽Z取自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五十年代初的一句名言:“等到塵埃落定再說”。唐先生在1979年寫的序言說:“在五十年代飄散的塵埃,也早已落定——落在一起,結起像一層薄薄的絲棉?!边@批塵封的舊稿對當時的作者來說,引發了深深的懷舊之感,猶如飄散的春夢和秋云?!秹m?!?/div>

    書屋 2015年10期2015-09-10

  • 好一本糊涂賬
    本糊涂賬。他給唐德剛做歷史口述,談著談著就偏題,叫他說“東北易幟”“西安事變”,說著說著就變成和女人的軼事。連談走訪歐洲的事兒,他都要得意地談及墨索里尼的女兒。他就像自己總結的那樣:“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彼^的愛女人,其實也沒有逃脫張愛玲的那句“朱砂痣”和“蚊子血”的比喻,得不到的總歸最好,到手了,也不過爾爾。比如于鳳至,連溥杰都夸她是美人,張作霖也喜愛她的為人處事,可是在張學良那里,不過是一句“你是賢妻良母呀,可是張學良恰好不要賢妻良母”。和趙四小

    愛你·心靈讀本 2015年4期2015-07-06

  • 張學良的朱砂痣
    本糊涂賬。他給唐德剛做歷史口述,談著談著就偏題,叫他說“東北易幟”、“西安事變”,說著說著就變成和女人的軼事。連談訪歐洲的事,他也要得意地談及墨索里尼的女兒,“喜歡上我了,喜歡得不得了”,他就像自己總結的那樣:“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彼^的愛女人,其實也沒有逃脫張愛玲的那句“朱砂痣”和“蚊子血”的比喻,得不到的總歸最好,到手了,也不過爾爾。比如于鳳至,連溥杰都夸她是美人,張作霖也喜愛她的為人處事,可是在張學良那里,不過是一句“你是賢妻良母呀,可是張學良

    讀書文摘 2015年6期2015-06-09

  • 平民傳奇:環衛工教出名校博士
    漢的環衛工師傅唐德剛,歷時八年自學英語,不僅輔導了身邊眾多同事的孩子考上大學,如今更教出了一位名校博士!消息一出,社會熱議:唐師傅為何會對英語如此著迷,又是如何將這份學習的快樂傳遞出去的?帶著這些疑問,2015年8月初,本刊記者張小婧特邀武漢市江漢區城管清掃二隊的唐德剛進行了專訪——我是個快樂的“苦行僧”當初,唐德剛像著了魔一樣迷戀英語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一個環衛工人,學哪門子外語呀?不但以后沒什么用處,還白白浪費了鈔票。就連他的父親也勸他:英語與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5年10期2015-05-14

  • 張學良的朱砂痣
    本糊涂賬。他給唐德剛做歷史口述,談著談著就偏題,叫他說“東北易幟”“西安事變”,說著說著就變成和女人的逸事。連談訪歐洲的事,他也要得意地談及墨索里尼的女兒,“喜歡上我了,喜歡得不得了”,他就像自己總結的那樣:“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彼^的愛女人,其實也沒有逃脫張愛玲的那句“朱砂痣”和“蚊子血”的比喻,得不到的總歸最好,到手了,也不過爾爾。比如于鳳至,連溥杰都夸她是美人,張作霖也喜愛她的為人處世,可是在張學良那里,不過是一句“你是賢妻良母呀,可是張學良恰

    意林 2015年6期2015-05-14

  • 好一本糊涂賬
    本糊涂賬。他給唐德剛做歷史口述,談著談著就偏題,叫他說“東北易幟”“西安事變”,說著說著就變成和女人的軼事。連談走訪歐洲的事兒,他都要得意地談及墨索里尼的女兒。他就像自己總結的那樣:“平生無憾事,唯一愛女人?!彼^的愛女人,其實也沒有逃脫張愛玲的那句“朱砂痣”和“蚊子血”的比喻,得不到的總歸最好,到手了,也不過爾爾。比如于鳳至,連溥杰都夸她是美人,張作霖也喜愛她的為人處事,可是在張學良那里,不過是一句“你是賢妻良母呀,可是張學良恰好不要賢妻良母”。和趙四小

    愛你 2015年7期2015-04-20

  • 情場(外一篇)
    家兼傳記文學家唐德剛,曾給很多名人寫過傳記。他在史學界名氣很大,以史料權威、態度認真著稱,開創了別開生面的寫史方式,是中國口述歷史的開創者之一,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民國歷史資料。不過,他在寫作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秘密,他采訪過的這些著名民國老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全都是選擇性失憶,能給自己添彩的事記得清清楚楚,說起來眉飛色舞,而自己不大光彩的事,卻“想不起來了”,或“記不清楚了”。他筆下的傳主胡適、張學良、李宗仁、顧維鈞全一個樣兒,一到關鍵時刻就胡言亂語。唐德剛回憶

    雨花 2014年8期2015-03-24

  • 文學立場、文化切入與文體新造——唐德剛《紅樓夢》研究述略
    文體新造 ——唐德剛《紅樓夢》研究述略李春強(南京師范大學 泰州學院,江蘇 泰州225300)摘要:唐德剛是海外紅學研究頗具影響的學者。他充分尊重《紅樓夢》作為文學作品的本質特征,深入挖掘《紅樓夢》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因素,同時能夠充分吸收西方之學說,在《紅樓夢》研究方面具有獨特的學術眼光。唐德剛的《紅樓夢》研究因別開生面的個性而被學界所熟知。關鍵詞:唐德剛;文學立場;文化沖突;作家紅學收稿日期:2015 - 07 - 21 2015 - 06 - 19作者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1-22

  •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唐寶民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曾與大學者胡適有過多年交往,二人還曾合作寫成了《胡適口述自傳》一書。唐德剛自認是胡適的弟子,對胡適這位老師極為尊敬。需要注意的是,唐德剛雖然尊敬胡適、在與胡適的交往過程中時時執弟子禮,但在學術問題上卻毫不含糊,不因胡適是老師就盲從他的觀點,而是敢于對胡適的觀點進行挑戰。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轟動一時的《文學改良芻議》,在這篇文章中,胡適提出寫文章的八點主張: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

    前線 2014年7期2014-12-23

  • 亦凡亦圣胡適之——唐德剛《胡適雜憶》漫評
    。但是,我敢說唐德剛的《胡適雜憶》不是這樣的作品。唐德剛上世紀50年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認識了寓居于此的胡適,很快成為忘年交,以學生之禮事之幾近十載,對于晚年胡適的生活頗為了解。從游期間,唐氏應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完成了《胡適口述自傳》的整理撰寫工作,《胡適雜憶》便是為《胡適口述自傳》寫的一篇“短序”。這篇“短序”洋洋灑灑十余萬言,早已超出序言的體例,只好另成專書出版。當年《胡適口述自傳》的整理出版主要是向域外讀者了解胡適提供一些資料,盡管從表面上看來

    電影評介 2014年9期2014-09-19

  • 選擇性失憶
    家兼傳記文學家唐德剛,曾給很多名人寫過傳記。他在史學界名氣很大,以史料權威、態度認真著稱。他開創了別開生面的寫史方式,是中國口述歷史的開創者之一,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民國歷史資料。不過,他在寫作過程中發現一個秘密,他采訪過的這些著名民國老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全都是選擇性失憶——能給自己添彩的事記得清清楚楚,說起來眉飛色舞;而對于自己不大光彩的事,卻“想不起來了”,或“記不清楚了”。他筆下的傳主胡適、張學良、李宗仁、顧維鈞全都如此。唐德剛回憶說,給李宗仁作《李宗

    讀者 2014年20期2014-05-14

  • 回憶唐德剛教授
    部書店”看到了唐德剛教授的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因其為臺灣原版,是1988年2月1日遠流出版公司初版的,價極昂,吾又囊中羞澀,故向臺灣的張香華老師提及,豈料她特意寄了一套初版本給我,而且還是繞道香港由詩人犁青再寄給我的。當時我已開始姓名學的研究,常從正史、野史中尋覓資料,無暇細讀小說。而初讀《戰爭與愛情》的興奮,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經驗。愚以為:《戰爭與愛情》肯定不讓《圍城》,應該在其上,才是較為客觀的事實。1992年7月17日,我居然拜見了唐德剛教授,我敬

    書屋 2014年3期2014-04-09

  • 情 場(外一篇)
    家兼傳記文學家唐德剛,曾給很多名人寫過傳記。他在史學界名氣很大,以史料權威、態度認真著稱,開創了別開生面的寫史方式,是中國口述歷史的開創者之一,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民國歷史資料。不過,他在寫作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秘密,他采訪過的這些著名民國老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全都是選擇性失憶,能給自己添彩的事記得清清楚楚,說起來眉飛色舞,而自己不大光彩的事,卻“想不起來了”,或“記不清楚了”。他筆下的傳主胡適、張學良、李宗仁、顧維鈞全一個樣兒,一到關鍵時刻就胡言亂語。唐德剛回憶

    雨花 2014年8期2014-02-17

  • 大家都很二
    !”原來如此。唐德剛給李宗仁作回憶錄時很搞笑,老李說得正起勁,小唐打斷:“你這段說得不對,1927年你沒在這個地方?!崩侠罘籽?。過一會兒小唐又打斷:“這里面有個事情你沒說?!崩侠罹秃?。待小唐再打斷的時候,老李怒喝:“我說怎樣就怎樣!”每次都不歡而散。唐德剛說這些老家伙有個特點:全都是選擇性失憶,一到關鍵時刻就胡言亂語。胡適、張學良、李宗仁一個樣兒。給張學良作回憶錄的時候,唐德剛準備了第一手資料,每當老張罵罵咧咧的時候他就拿出來,然后老張就囁嚅道:“好吧,

    讀者 2013年5期2013-12-25

  • 關于圖書捐贈者著錄的思考
    過鐘鼎文先生、唐德剛先生以及李世雄先生的贈書。這其中,有很多珍貴的圖書資料,具有較高的使用和收藏價值。1.2 團體捐贈者與個人捐贈者相對應,團體捐贈者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圖書供應商捐贈。書商向圖書館供應的圖書中,會有一些錯發的、或裝訂錯誤又不影響閱讀的圖書,書商會有選擇性地贈與圖書館,也省去了再運回的麻煩。二是院校之間對口幫扶捐贈?,F在各院校圖書館之間交流廣泛,圖書資料的互助捐贈既能減少各館文獻資源的冗余,又能補充館藏建設滯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3年2期2013-03-27

  • 胡適晚年:紐約米貴,居之不易
    大使館華裔職員唐德剛只好常拿打工用的汽車來接送他。江冬秀在紐約言語不通,交通不便,只好蜷伏在小公寓里,燒飯,打麻將,看武俠小說。江冬秀一打牌,家里客人多,房子小,胡適不能安心讀書寫文章,干脆伺候她打牌,有時他也親自參加牌戰。江冬秀可以終日過燒飯、打牌、看武俠小說的生活。胡適不能這樣,要吃飯,要生活,就要干工作。他最初在紐約普林斯頓大學任中文藏書部館長之職。這一職位,很少洋學者可以擔任,是一份閑差,每年領取幾千美金貼補家用而已。他也在美國著名學府作過短期講學

    百家講壇 2012年4期2012-02-11

  • 唐德剛著《李宗仁回憶錄》的價值
    回憶錄》的撰寫唐德剛,一九二零年生于安徽合肥,一九四三年從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畢業后在安徽學院政史系任教,一九四八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歷史學家艾倫-芮文斯(AllenNevins)設立口述歷史研究室,1957年,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中國口述歷史學部試辦成立,成為該??谑鰵v史學部的一個支部,開始對流亡美國的國民黨政要進行口述訪問,陸續完成了對胡適、李宗仁、孔祥熙、

    黑龍江史志 2011年18期2011-08-15

  • 在紐約上空飄散的“五四”遺風
    舊友重逢 右起唐德剛,王方宇,夏夫人王洞,何靈琰, 夏志清,心笛(浦麗琳),劉教授。攝于1988年紐約何靈琰府上。2009年10月26日,著名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先生去世于美國舊金山家中。消息傳入國內,引起史學界巨大震動。唐德剛在中國大陸地區以作家、口述歷史學家聞名,他的《胡適口述歷史》、《李宗仁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梅蘭芳傳稿》、《史學與紅學》等著作廣受好評。但鮮有人知的是,唐德剛還是一位活躍的新詩詩人。有人估計,唐德剛生前大概“有詩三百首”,不過

    小康 2010年3期2010-02-06

  • 我的朋友胡適之
    識了“小朋友”唐德剛。這位“小朋友”經常跑胡適家蹭飯吃,順便幫胡家干點體力活,當然也聊學術話題。在當時的唐德剛看來,胡適是個需要照顧的、和藹可親的老人,而不是那個大名流、大學者。后來,哥倫比亞大學成立“中國口述歷史學部”,胡適的口述歷史便由唐德剛來做。整理好胡適口述歷史后,唐德剛就著手為口述歷史寫篇“短序”,結果,下筆如有神,一發不可收,竟寫成一篇十幾萬字的“長序”,只好獨立出來,另外出書,這就是《胡適雜憶》。后來,《胡適雜憶(增訂本)》,由華東師范大學出

    廣東第二課堂·初中 2009年11期2009-12-11

  • 唐德剛:歷史還可以這樣寫
    名美籍華人學者唐德剛,因腎衰竭在美國舊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9歲。唐先生是歷史學者。一般說來,學者通常不大會成為公眾人物,何況是冷僻的歷史學界。但唐德剛的去世,還是在公眾引起喧嘩。唐先生的公眾化在于,他對中國歷史的學術貢獻或許不能使其成為學界普遍認可的大師,但他游離于學院派之外的歷史書寫者身份,使他在史界同行中更像一個作家,在喜歡故事和史評的讀者群中則像一個思想者。他的作品在讀者中產生了遠勝于專家們的震撼力和影響力,就構成了公眾懷念的理由?!叭趾f,七分唐

    中國新聞周刊 2009年41期2009-11-16

  • 逝者
    頑童學者唐德剛本刊記者李宗陶昨天,唐德剛先生的骨灰灑入太平洋。他在《晚清七十年》末尾曾有豪言:這個民族終有一日邁過“歷史的三峽”,到那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我們在喝彩聲中,就可以揚帆直下,隨大江東去,進入海闊天空的太平之洋了”。莫非,他早就擇定了歸寂處?讀唐德剛愈久,愈能讀出海外華人內心深處的寂寞。這種寂寞,是一種身在局外、牽掛局內,卻又使不上勁、幫不上忙的寂寞。它藏在那些說書人式的嬉笑怒罵和夸張佻達里。這個出生在民國、1948年去國的活潑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45期2009-11-12

  • 追著張學良的歷史奧運
    唐德剛曾說:“寫一個人的傳,你要比他自己還要了解他?!?span class="hl">唐德剛說的是李宗仁,遇到張學良,他當然視此為不世機遇。他要寫本The Book而不是a book(一本書)??上?,沒寫出來,但在寫的過程中,他“比他自己還了解他”,了解了a person(一個人)。唐德剛后很感慨地說,張的歷史,多已公布于世,但你我講,就算對,仍只屬小道消息;只有他本人講,才屬第一手??上б患砟甑暮檬陆o弄壞了。1930年11月12日,中華民國陸??哲姼笨偹玖顝垖W良和蔣介石等人合影。張學

    鳳凰周刊 2009年3期2009-07-29

  • 唐德剛:文史不分的最后絕唱
    一處將打一家,唐德剛的唐氏散文,真的可以說是“無人可仿,無人可冒”,仿也仿不到筋骨,冒也冒不到神髓。年輕時的唐德剛教授自詡體壯如牛,常常夜以繼日整理口述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又去哥倫比亞大學工作,如此不知疲倦,也許暗暗地為他晚年的生涯埋下了憂患的伏筆。晚年的他體弱多病,日日夜夜承受著腎病的折磨,直到2009年10月26日,89歲一向樂觀開朗的唐德剛先生,終于可以和他的師友們——胡適、李宗仁、顧維鈞……一起在天堂會聚,坐而論史,徹夜長談。胡適最好的學生記得和胡適

    新民周刊 2009年43期2009-05-30

  • 太子豪杰
    ”便折向而行。唐德剛是華人歷史學家中難得的聰明人。依據誰錢多跟誰走的報酬法則,大多數聰明人都去金融界禍國殃民了,留在學術圈的聰明人特別少,歷史研究又是一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的學問,尤其養不住聰明人。有一個唐德剛,已屬幸事。搞歷史講究知人論世。唐德剛勝在知人,他看人看得準,看得深,能揆情度理,不人云亦云。他的歷史人物研究,資料詳備,下筆活潑,有體諒,知分寸,顧及人性的復雜,臧否得宜。當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走向共和》,以重寫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等人而一

    新民周刊 2009年20期2009-05-30

  • 說書人唐德剛
    獨特風格的史家唐德剛,作為一個有著憂國之心、民族情緒而并沒有走向極端民族主義的海外華人唐德剛,已經真正地從學院進入了民間,從精英邁向了大眾,從海外回歸了中國,他在他的作品中一定會不斷地復活,與一代代讀者重逢。在華裔史學界,唐德剛先生也許不能算是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但絕對是最具有獨特性的學者之一。他的主要成就是《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胡適雜憶》等著作,以及一系列史料價值極高的口述歷史《李宗仁回憶錄》、《張學良口述歷史》、《顧維鈞回憶錄》等。從某種意義

    南風窗 2009年24期2009-05-30

  • 世緣
    秀的那句話:“唐德剛是胡老師最好的學生?!苯衲甑谝坏篮鱽硪u前幾天,唐德剛先生在舊金山過世。消息傳來,并不令人意外,老先生臥病好幾年,且年高九旬,此刻歸去,也算是福壽了。只是世緣難舍,作為一名深受啟發的讀者之外,對于唐先生,我總有另一份難說的感激之情。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我剛從軍中退伍下來,前途茫茫。只知道自己徹底厭倦此前所學,決心棄工就文,改行念歷史。白天里,在一家補習班當導師,管理一群十七八歲吱吱喳喳的小女生。晚上閉門讀書,準備插班考試,錢穆、傅樂成

    新民周刊 2009年43期2009-05-30

  • 唐德剛:“中國口述歷史”第一人
    時空的交叉點與唐德剛相逢。唐德剛感嘆:“歷史學家應乘此千載難逢的時機,找出這類人物在中國歷史演進過程中成長的經過,把他們與整個‘民國史作平行的研究?!卑雮€世紀后的2009年10月26日晚,這位擅述他人故事、亦莊亦諧的歷史學家,帶著自己的故事和對歷史的洞察,于89歲高齡安然離世。拜訪唐德剛先生2007年,紐約的秋天讓人心醉,11月28日中午,在唐太太的指引下,我從紐約坐計程車到了新澤西唐府。這是一幢獨立的房子,周圍樹木成林。唐太太已在門口等候,引入二樓客廳后

    博客天下 2009年22期2009-05-19

  • 唐德剛 中國口述史學第一人
    周為筠晚年的唐德剛體弱多病,讀書作文日益艱難,但依舊終日孜孜不倦地沉湎于歷史研究。不幸的是女兒光佩一次幫他整理電腦資料時,由于對中文不甚了了,竟一不小心把他數十年積存的史料全部格式化。多年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旁人聞之都為其扼腕嘆息,何況視之為生命的學者本人呢?唐德剛得知后如五雷轟頂,眩暈中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嘴中不斷念著佛經來強忍情緒。片刻后他轉念一想,頓時豁然開朗——“甑已破矣,顧之何益!”之后再有人同情地關問此事,唐德剛總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就像那位不

    鳳凰周刊 2009年32期2009-05-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