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救性

  • 影響野生紅椿搶救性移栽成活率的敏感性因素分析 ——以白鶴灘水電站庫區紅椿移栽為例
    生植物紅椿實施搶救性移栽。移栽工作從2020年12月持續至2021年3月,作者全程參加了整個移栽過程,共計移栽1 513株。經過多組實踐,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以及移栽技術進行對比,總結出紅椿樹移栽的關鍵技術及對環境的適應性,提出了影響紅椿搶救移栽成活的關鍵因素。1 搶救性移栽特點搶救性移栽工作多是在工程建設中的突發事件或因其他原因導致工作滯后而產生的移栽工作,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更伴有季節不合時宜,移栽難度大。白鶴灘水電站庫區國家二級植物紅椿調查及實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3年7期2023-08-22

  • 鹽津水牛資源現狀及其搶救性保護建議
    前概況,并對其搶救性采集和保護提出了建議,以期為鹽津水牛搶救性保護工作提供參考。1 鹽津水牛資源現狀1.1 形成歷史鹽津水牛形成及飼養歷史悠久,根據昭陽區發掘的古文物青銅器牛頭扣飾推測,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經飼養水牛。民國 《鹽津縣志》 講述:“鹽津各鄉,無論臨河居山,素重飼畜之習。所有牲畜,多系于宅傍隙地,或飼于廄與圈,極少放于原野,以為可免踐踏禾黍,又可收集糞料”。由此可見鹽津水牛不僅形成歷史早,而且飼養普遍,不管河谷或山區,十分重視飼養水牛。方法多

    中國畜禽種業 2023年6期2023-07-25

  • 淺談非遺搶救性保護中傳承人口述史記錄的重要性與發展對策
    加大對非遺文化搶救性保護過程中,非遺傳承人口述史記錄成為重要的途徑之一。實踐證明,這一項工作有助于我國加強非遺文化的檔案館藏建設,有助于保留更多傳統文化的精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在分析非遺搶救性保護中傳承人口述史記錄的基礎上,闡述當前非遺傳承人口述史記錄工作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就此提出發展對策和建議,以期對國內非遺搶救性保護工作、非遺文化監管、國內學者開展相關研究等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傳承人口述史記錄的重要性搶救和

    炎黃地理 2023年3期2023-05-30

  • 破曉或者帶碼的人
    個節節高的日子搶救性采訪突然開始掂量搶救性采訪的真正含義十多年前也就十多年時間真的就像時間不拐一丁點兒彎我寫下他們的名字比述說不遠的過去更方便李玉茹、孫道臨、謝晉、張瑞芳沈澧、劉厚生、田本相錢谷融、朱琳、胡可、舒乙、石曼等等等等,五十多人吧我采訪他們用了兩年時間其實真正的有效時間不足一百天我一路輾轉我深知這樣的采訪經歷不會太多我有我的精打細算我拼命想拽住他們的音容笑貌用的是,曹禺這根線一粒塵埃我們沒有俯下身卻習慣性地說到一粒塵埃來證明一切都明了了可能嗎?那

    海外文摘·文學版 2023年2期2023-02-18

  • 絕不讓雪域高原瀕危種質資源滅失—西藏阿沛甲咂牛與樟木牛搶救性保種全面展開
    普查深入推進,搶救性保種工作全面展開。一、數量不足百頭,消失滅絕風險大2021年年初,農業農村部啟動了為期3年的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青藏高原畜禽遺傳資源重點調查工作隨之展開。根據2021年面上普查和2022年系統核查,阿沛甲咂牛僅存39頭,集中在林芝市工布江達縣仲莎鄉比久村;樟木牛僅存19頭,集中在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樟木鎮幫村。在仲莎鄉比久村可以看到,阿沛甲咂牛體型不大,毛色以黑色或黑花為主,額部白色居多,母牛乳房比當地其他黃牛大。阿沛甲咂牛是在南亞

    中國畜牧業 2022年24期2023-01-26

  • 畜禽普查首戰告捷 全國行政村普查完成率達99.7%
    資源,同步實施搶救性收集保護,畜禽資源普查實現首戰告捷,全國行政村普查率達99.7%,實現了區域全覆蓋、應查盡查,填補了青藏高原區域調查的空白,初步摸清了我國畜禽品種分布狀況,鑒定優質特色新資源18個,搶救性收集保存遺傳材料5萬份,為種業振興開了好頭、作出了貢獻。會議部署了2022年重點工作,要求高質量完成面上普查收尾工作,全面推進畜禽性能測定,對普查未發現品種進行回溯核查,開展畜禽精準鑒定,努力發掘鑒定一批新遺傳資源,加大瀕危品種搶救性收集保護力度。

    甘肅畜牧獸醫 2022年1期2023-01-06

  • 廣東立法保護革命遺址:禁止歪曲英烈事跡
    形下的革命遺址搶救性保護,該條例規定,因突發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革命遺址嚴重損壞的,革命遺址保護管理人應當立即采取保護措施,并向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開展搶救性保護。為明確原狀保護的相關要求,條例規定,對革命遺址實施保養、修繕和保護性設施建設等活動,應當遵循不改變原狀、不破壞歷史風貌、避免過度干預的原則,不得損毀、改變主體結構及其附屬設施。條例還規定,對革命遺址的利用應當與革命歷史氛圍和場所精

    人民之聲 2022年1期2022-12-01

  • 一項刻不容緩的記錄工作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回顧與展望
    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的驗收工作,使筆者深深感到這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以前我們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是有記錄的,但那時主要是為了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或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要求和今天不一樣。從今天的眼光看,我們當年所做的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但無疑不夠全面,不夠系統,不夠細致。特別是從傳承、研究、教學等層面看,我們當時的記錄遠遠不夠,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系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檔案。而今天我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

    非遺傳承研究 2022年3期2022-10-19

  • 重慶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研究 ——以川劇為例
    級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2015 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啟動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2016 年,文化和旅游部下發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操作指南》。 搶救性記錄工程是列入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并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完成318 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工作。 “十四五”時期繼續推進此項工作。目前,在傳承人搶救性記錄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1]。 在國外學界尚沒有“搶救性記錄”一說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畜禽資源普查第一年首戰告捷 今年將進入承前啟后關鍵階段 ——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總結推進會在京召開
    資源,同步實施搶救性收集保護,初步摸清了我國畜禽品種的分布狀況。會議對2021年工作進行了總結。截至2021年年底,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現了首戰告捷,較好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打贏了第一場攻堅戰。一是面上普查實現全覆蓋。普查調查了62.3萬個行政村,占全國應查村總數的99.7%,填報普查數據56萬條,實現了區域全覆蓋。二是發掘鑒定新資源18個。遴選發布“兩頭牛、七只羊、一只雞”十大新發現品種,并重新發現了上海水牛、中山麻鴨、臨滄長毛山羊等第二次調查未

    中國畜牧業 2022年1期2022-02-18

  • 肝硬化和不可控制的靜脈曲張出血患者死亡率的決定因素
    護病房注冊表。搶救性TIPS被定義為:未能控制的OGVB患者在72 h內成功應用TIPS。通過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探討ACLF和TIPS對OGVB控制失敗患者的生存影響。結果顯示,ACLF患者(n=119)的年齡、器官衰竭和WBC均顯著高于急性失代償期患者(AD,n=55)。ACLF患者42 d(47.9% vs 9.1%)和1年的死亡率(61.3% vs 12.7%)顯著高于AD患者(P該研究表明,在OGVB控制失敗的患者中,ACLF的存在和嚴重程度決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1年2期2021-12-25

  • 搶救出來的三峽文物為何“沉睡不醒”
    庫區文物開展的搶救性保護,全國200余所機構的數千名文物工作者參與,共1100余處文物得到保護、約25萬件(套)文物安全出土。由于“重保護、輕轉化”,長江三峽文化資源普遍存在“沉睡現象”?!?0多年過去了,部分三峽文物的研究報告還沒出來?!敝貞c文化界一位見證三峽文物搶救性保護工程的退休干部說,當年搶救性保護的文物中,三峽博物館和三峽庫區部分區縣博物館展示出一小部分,白鶴梁、張飛廟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研究利用情況較好,另外相當多的文物仍在“沉睡不醒”。記者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9期2021-03-15

  • 太原市陽曲縣西殿村龍山時期陶窯遺址搶救性搬遷保護技術研究
    陶窯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搬遷保護。陶窯遺址的整體套箱搬遷保護,公開報道的資料很少,本次搶救性搬遷保護的成功實施,為今后同類型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關鍵詞:龍山時期;陶窯遺址;搶救性;搬遷保護技術0 前言2020年10月中旬,太原市陽曲縣西殿村東南方(規劃中的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內)發現一座陶窯遺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陶窯就生土挖成,窯室頂部無,不見出煙口,火膛、火道、窯床、窯門結構尚存,通長2.63米,通高1.99米。根據出土物及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23期2021-02-02

  • 探析“非遺”的開發和保護 ——以永濟背冰亮膘為例
    2 非遺傳承人搶救性保護工作的必要性非遺的傳承工作從根本上是依賴于人的力量,離開了傳承人,非遺傳承工作也就難以為繼。對于一些具有傳承價值,并且處于瀕危失傳狀態的遺產項目,國家和地方各級組織及時采取搶救性措施,利用文字、圖像、錄音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承人的技藝及自身所傳承的非遺項目進行訪談和整理記錄,并將采集到的有效信息進行分檔歸類,進行永久保存,從而全面、真實地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防止因為傳承人年事已高離去而帶來遺產的消亡,使得無形的文化遺產不被遺失,能

    福建茶葉 2020年1期2020-12-22

  • 中國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局部危巖體獲搶救性保護
    巖體進行修復和搶救性保護。2020年3月,該項目完成招投標,由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組織實施,工期260天,現已開工實施。甘肅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處主任盧秀善表示,近年來,通過爭取國家專項經費,實施了13號窟危巖體加固、環境整治、搬遷壁畫和塑像保護修復、文物數字化保護等項目,有效改善了石窟文物保存環境。此次由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組織實施搶救性保護將更好避免石窟巖體及文物保存受到病害威脅。自2019年天梯山石窟數字化展示項目計劃啟動后,經請示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同意,石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0期2020-08-17

  • 山西保德:林遮峪遺址
    區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發掘墓葬560余座,年代早自青銅時代晚期,晚至唐宋時期,脈絡清晰。四川眉山:大墳包墓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眉山彭山區大墳包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墓葬165座,時代從戰國晚期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初步推斷為古蜀遺民埋骨之地。云南玉龍:為都墓地玉龍縣大具鄉為都墓地遺址年代為春秋戰國時期,日前考古工作者已清理完成59座墓葬。一個墓坑里分層埋葬(最多的有4層)是墓地的特點,每一層有1—2具一次葬遺骸,在其周邊放置有多個二次葬遺骨,這

    大眾考古 2020年8期2020-02-21

  • 大足石刻20年累計實施80余個文保項目
    山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臥佛滲水治理,觀經變、地獄變搶險加固,南山、石篆山石刻綜合保護等80余個文物保護項目,使石刻病害得到有效遏制,大足石刻的保護方式正在從以搶救性保護為主,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的方向轉變。近年來,大足石刻先后建成安全技術防范中心、保護中心、監測預警中心,通過科技手段加強文物保護。此外,大足石刻寶頂山和北山石刻區煤改氣、危巖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等工程的實施,也讓大足石刻保存環境得到質的提升。(來源:新華網 http://www.xin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9年12期2019-12-15

  • 關于搶救性搬遷清原號獵潛艇項目淺析
    養護。關鍵詞:搶救性;搬遷;清原號;獵潛艇2017年8月14日,清原號發生一次嚴重的安全隱患事故。8月14日早8時,該艇守護人員發現船體出現大角度傾側,江水已經達到右舷的干舷部位。經緊急檢查,乘員艙下出現直徑約6厘米的銹蝕破洞,大量進水導致船體嚴重傾斜。經緊急抽水堵漏,險情得以控制。但目前船體各艙艙底仍存在大量滲水點。由于底艙設備多、結構復雜,無法查清全部滲漏水點及各艙實際情況。目前的措施是前后各安置一臺抽水機進行抽水,防止船體再次出現大面積進水。但由于客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0期2019-12-05

  • 解放軍第九〇〇醫院創新應用TIPS新
    創新TIPS“搶救性”應用,通過一根支架,搭起門靜脈出血病?;颊叩纳鼧蛄?。何先生是一名晚期肝癌患者,2年前發現肝惡性腫瘤,且出現門靜脈癌栓、下腔靜脈癌栓,就診解放軍第九〇〇醫院肝膽內科后,子腔靜脈支架置人、伽馬刀、介入栓塞、靶向藥物等綜合治療后,病情控制良好。近半年來,患者反復出現消化道出血,均通過藥物止血治療后控制。門靜脈高壓消化道大出血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一周前,患者再次發生大嘔血,生命體征急轉直下,出現失血性休克,命懸一線。南于患者肝惡性腫瘤

    家庭醫學·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5-21

  • 搶救性保護視域下的非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
    化技術實現非遺搶救性保護前,其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梢哉f,實現非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是解決非遺數字化搶救與保護問題的必要途徑。本文以非遺搶救性保護為切入視角,系統分析我國實施的非遺搶救性保護數字化戰略,并據此提出非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策略。1 相關研究1.1 非遺搶救性保護研究非遺既具有活態傳承中的流變性,又具有免疫力弱而易自生自滅的脆弱性,“搶救第一”是非遺保護的理念和方針[1]。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世界記憶工程”,旨在于

    圖書館論壇 2019年1期2019-01-07

  • 西藏完成清朝亞東關遺址考察工作
    剩下殘垣斷壁,搶救性保護修復迫在眉睫。為切實加強對清朝亞東關遺址的搶救性保護利用,確保遺址不再遭受破壞,專家組聯合亞東縣委、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搶救性保護修復方案。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明確部門聯動、考古先行,繼續做好遺址的勘察及相關資料的搜集工作,為后續保護修復工作奠定基礎。亞東關地處亞東河下游,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海關,是清朝中央政府加強西藏地方有效管理、宣誓國家主權的重要見證,是絲綢之路南亞廊道亞東段上的重要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9期2018-12-06

  • 考古人員搶救性發掘甘肅遇村遺址
    的遇村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根據遺跡及出土文物分析,考古人員認為,遺址年代大體延續時間為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晚期。據介紹,遇村遺址已發掘面積1700平方米,清理灰坑51處,墓葬10座,窯址1座,馬坑1座。出土文物豐富,有陶器、玉器、骨器、石器、銅器等。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王永安說,遺址調查時發現較多春秋時期遺物,有陶罐、陶鬲等,與石家墓地器物年代相吻合,從時代上印證了聚落考古中遇村遺址和石家墓地“居”與“葬”的關系?!皬哪壳鞍l掘來看,遇村遺址發現大量兩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7期2018-11-16

  • 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搶救保護
    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論壇上獲悉,自201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全面啟動以來,經過各地非遺保護中心、記錄團隊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的努力,942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項目已啟動,其中227項已完成,越來越多像楊棲鶴老人這樣的高齡傳承人的技藝和記憶得到了收集和保存??滩蝗菥彛何覈沁z保護進入讀秒時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明古國的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目前,我國已經有京劇、中醫針灸、活字印刷術、二十四節氣

    世紀人物 2018年8期2018-08-14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經驗與反思
    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工作,廣東省迄今已開展了30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及16位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口述史記錄工作。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深入思考了如何將抽象、無形的活態文化轉化為標準化的客觀文化呈現,實踐了讓非遺持有者主動設計和參與記錄過程、并深化和反思了搶救性記錄成果的傳播和應用等問題。廣東省非遺搶救性記錄所秉承的理念和實踐,旨在于保護和激發傳承人的活力與自信,從而更好的實現非遺本身的活化和傳承,其根本指向是普通大眾,最終目的是非遺自身的良性傳承與發展。[關鍵詞

    神州民俗 2018年3期2018-05-15

  • 淺析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的工程化管理
    的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一直處于一種較為分散的管理狀態,其結果就是很多非技術性的搶救問題得以突顯。通過工程化管理,可對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管理,使得各項搶救性保護更加規范,減少保護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壞和影響,發揮各種技術的最佳保護效果。因此,工程化管理對我國瀕危檔案文獻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制定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方案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方案是將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理念落實到搶救工作的各個具體環節中。制定搶救方案的主

    卷宗 2018年4期2018-05-08

  • 不同鎮痛、鎮靜方法用于重癥監護室搶救性氣管插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重的低氧血癥,搶救性氣管插管是一種有效且必要的搶救方法,其可立即開放呼吸道,行有創機械通氣,改善氧合,避免誤吸[1]。但針對清醒患者,插管過程常伴隨痛苦及躁動,甚至延誤搶救時機,出現嚴重并發癥,對搶救的成功率產生影響[2]。因此目前臨床多應用插管前麻醉誘導,但使用鎮痛鎮靜藥物,本身可能誘發嚴重低血壓、低臟器灌注,甚至惡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3],這對于重癥患者可能是致命的。當前危重癥患者插管前的麻醉誘導,對于藥物選擇暫無統一意見。此次研究通過對行搶救性氣管

    當代醫學 2018年7期2018-03-05

  • 中國新疆為坎兒井疏通“經脈”百余條“地下運河”重現生機
    介紹,依托五期搶救性保護加固工程,當地現存坎兒井出水量增加了30%,今明兩年將實施第六期工程。有“地下運河”之稱的坎兒井,不僅是一項古老的水利設施,更是一項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年久失修,淤塞情況嚴重,很多渠道存在塌方隱患。此外,坎兒井水源地和灌溉區過度開發機電井,使得地下水位猛降,很多坎兒井因此瀕臨干涸。為了讓這一古老的水利設施恢復生機,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自治區文物局共投資9317萬元,對全疆164條坎兒井進行搶救性保護加

    中亞信息 2017年6期2017-10-10

  • 淺析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的工程化管理
    的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一直處于一種較為分散的管理狀態,其結果就是很多非技術性的搶救問題得以突顯。通過工程化管理,可對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管理,使得各項搶救性保護更加規范,減少保護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壞和影響,發揮各種技術的最佳保護效果。因此,工程化管理對我國瀕危檔案文獻遺產的搶救性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制定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方案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方案是將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理念落實到搶救工作的各個具體環節中。制定搶救方案的主

    魅力中國 2016年50期2017-08-11

  • 武漢為“非遺”傳承人建立視頻檔案《江城非遺坊》開播 記錄非遺瑰寶
    字號傳承人進行搶救性口述視頻建檔,以此記錄那些瀕臨失傳的老記憶、老手藝,弘揚工匠精神,并在全國率先推出系列電視專題片《江城非遺坊》。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市共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28項(其中:國家級15項,省級62項、市級138項、區級313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90人,各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4個。文化部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已有235人離世,在世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超過70歲的占到

    武漢廣播影視 2017年4期2017-06-01

  • 對開展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的思考 ——以楚雄州為例
    開展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的思考 ——以楚雄州為例■伍亞妤(楚雄州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文化傳承人。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他們以超人的才智、靈性,儲存著、掌握著、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類別的文化傳統和精湛的技藝,他們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接力賽”中處在當代起跑點上的執棒者和代表人物。傳承人可能是家庭傳承中承上啟下的繼承者,也可能是社會傳承人承上啟下的繼承者。傳承人之所以成就為傳承者,

    民族音樂 2017年3期2017-02-14

  • 淺析瀕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的工程化管理
    危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的工程化管理劉慧佳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工程化管理是指將作用目標視為一項完整的工程,并對該工程的整個流程進行全過程管理,其管理模式包括概念設想、方案設計、正式運營、項目評估等一系列內容。我國目前的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一直處于一種較為分散的管理狀態,其結果就是很多非技術性的搶救問題得以突顯。通過工程化管理,可對檔案文獻遺產搶救性保護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管理,使得各項搶救性保護更加規范,減少保護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壞和影響,發揮各種技術的最

    決策與信息 2016年36期2016-11-26

  • 多措并舉,保護非遺
    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的工作。自2013年開始,我們在全國選取了50個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試點。2015年4月,在試點工作基礎上,文化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的通知》,同時下發了搶救性記錄工作規范,供各地參照執行。目前,已累計支持對31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為提高記錄水平,2015年7月至8月,文化部分中東部、北部、南部3個片區,組織開展搶救性記錄工作專題培訓,培訓人員300

    經濟 2016年17期2016-06-23

  • 談廣播檔案的搶救性整理
    )談廣播檔案的搶救性整理金海燕(寧波廣播電視集團)廣播檔案是廣電部門的重要業務檔案。隨著數字化廣播的迅猛發展,廣播檔案的數量迅速增長,給管理和利用帶來不便;同時,隨著歲月的流逝,廣播檔案的存貯介質被不斷氧化和磨損,急需開展搶救性整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對瀕臨損壞的廣播檔案進行科學的搶救,為媒資融合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廣播檔案 搶救性整理廣播檔案是廣電部門的重要業務檔案,包括膠木和薄膜老唱片、開盤帶、磁帶等不同載體的檔案。隨著歲月的流逝,早期廣播資料的存貯介

    檔案管理理論與實踐-浙江省基層檔案工作者論文集 2016年0期2016-04-08

  • 關于廣西工程建設項目壓覆稀土礦資源搶救性保護開采的探討
    壓覆稀土礦資源搶救性保護開采的探討計 策 秦 東(廣西有色金屬集團稀土開發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2)簡述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條件下,工程建設項目壓覆稀土礦資源搶救性保護開采的必要性,探討了搶救性開采的方式、方法及相關技術措施,確保工程建設和稀土礦資源“搶救性”回收有效進行,促進建設、礦業、環保協調發展。壓覆;稀土礦資源;搶救性;開采;技術措施1 引言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使礦產資源消耗不斷增長,導致礦產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也正是由于經濟的發展

    大眾科技 2015年6期2015-11-22

  • 山東萬余名殘疾兒童全部納入搶救性康復范圍
    0858名具備搶救性康復條件的0-6歲殘疾兒童,全部納入搶救性康復范圍。0-6歲是殘疾兒童康復最佳期。據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省級承擔了50%以上的康復任務所需資金,其中對聽力語言、智障、孤獨癥、腦癱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費每人每年補助12000元,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費每人補助15000元,進入機構進行康復的低視力兒童每人補助1000元,重度聽力殘疾兒童免費提供人工耳蝸產品一套、每人手術費補助12000元和康復訓練補助14000元。

    齊魯周刊 2015年31期2015-08-19

  • 關于民族醫藥搶救性發掘整理的方法和手段的幾點思考△
    整理的民族醫藥搶救性研究”課題子課題“鄂溫克族醫藥搶救性發掘整理研究”的研究工作,對鄂溫克族民族醫藥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整理,現據具體實踐所得,對有關民族醫藥搶救性發掘整理的原則及手段和方法做一總結,以就正于同行。1 原則民族醫藥搶救性發掘整理工作應遵循如下原則。1.1 尊重被調查民族的文化是進行民族醫藥搶救性發掘整理工作應遵守的重要原則。只有尊重被調查民族的文化,才可能與被調查者形成融洽的相互交往關系,使搶救性發掘整理工作順利進行。也只有尊重被調查民族的文化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2年1期2012-01-23

  • 考古發現步入“出土高峰期”?
    的“純學術”。搶救性發掘成考古發現“主力軍”不過,一周50余項的“考古發現”,也呈現一些新特點:在諸多考古發現中,有的是在已發掘多時的遺址中又有新發現,有的是搶救性的發掘,有的則來自于民間上報。而“搶救性發掘”最為突出。備受關注的河南安陽“曹操墓”,正屬此類。據了解,由于重大水利工程和城市基礎建設,使得搶救性發掘成為考古發現的主力軍。尤其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推進,加快了沿線各地方考古發掘的進程。比如,在南水北調工程河北贊皇段,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

    祖國 2010年4期2010-03-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