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稈還田

  • 玉米種植的土肥管理技術研究
    、綠肥種植、秸稈還田等土肥管理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并提出了技術優化策略。關鍵詞 玉米種植;土肥管理技術;綠肥種植;秸稈還田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7–0038-03農業部門調查采樣隊,需要將農用地、未利用地土壤作為調查采樣重點,通過布置設計樣點現場,采集土壤樣品,快速測定差異化耕層的土壤肥料養分。根據調查采樣結果及時引進最優玉米播種品牌,繼而確定具有針對性的土肥管理技術方案,落實“1+1”補貼模式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7期2023-09-14

  • 梨樹縣大棚薄皮甜瓜雙斷根嫁接綜合配套栽培技術應用及推廣
    學施肥技術、秸稈還田技術、病蟲害科學防治等技術創新與應用,在我縣推廣應用15100畝,平均單產達到5012kg/667m2,較靠接甜瓜4000kg/667m2增產25.3%,平均產值較該技術應用前增收100%,實現4萬元/667m2產值。關鍵詞:甜瓜;雙斷根嫁接;秸稈還田;科學施肥;病蟲害科學防治梨樹縣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處松遼平原腹地,素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美譽,其肥沃的黑土地,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近年來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實施鄉村振興戰

    吉林蔬菜 2023年3期2023-08-28

  • 江淮稻-麥周年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研究
    決了江淮稻麥秸稈還田水平低的問題。關鍵詞 稻麥周年;秸稈還田;技術模式中圖分類號 S 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5-0022-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06Research on Mechanized Technology of Rice-wheat Annual Straw Returning in JiangHuai RegionXU You-zun, ZHOU Y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15期2023-08-26

  • 玉米秸稈還田后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人員對夏玉米秸稈還田后小麥栽培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玉米秸稈還田后的小麥栽培技術應用已成為學術界的熱點話題?;诖?,文章分析了玉米秸稈還田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了玉米秸稈還田后小麥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包括強化土壤養分、優化土壤結構、控制秸稈數量、提高整地質量、管理土壤肥量、量化控制等,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關鍵詞:夏玉米;秸稈還田;小麥栽培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2-0085-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 ?

    種子科技 2023年12期2023-07-30

  • 長期秸稈還田對玉米產量及效益的影響
    的】研究長期秸稈還田對玉米產量及效益的影響?!痉椒ā吭诖筇镌囼炛?,共設置4個處理,分別為CK(不秸稈還田)、T1(秸稈覆蓋還田)、T2(秸稈粉碎直接還田)、T3(秸稈過腹還田),并研究不同處理下玉米產量、效益、土壤的化學性質以及酶活性?!窘Y果】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粉碎直接還田、秸稈過腹還田處理均能有效提升玉米的產量,其平均增產率分別為18.17%、14.18%、18.61%,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經濟效益,其經濟效益的平均增加率分別為27.72%、20.48%、3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3年4期2023-07-06

  • 玉米秸稈還田配施腐熟劑對冬小麥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配處理)。以秸稈還田不施腐熟劑處理為對照,研究各處理對冬小麥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2種秸稈腐熟劑均能明顯促進冬小麥葉面積、氮素利用率的提高,且對冬小麥增產效果明顯。蔚藍生物腐熟劑處理、自配處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別比對照高4.71%、3.50%,且與對照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蔚藍生物腐熟劑處理、自配處理的籽粒產量分別比對照高10.02%、7.35%,與對照間差異達顯著水平。因此,玉米秸稈還田配施腐熟劑可有效促進冬小麥生長發育,顯著提高籽粒產量。該研究為麥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6期2023-07-04

  • 秸稈還田配施不同激發劑對潮土有機碳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稈(CK)、秸稈還田配施紙漿(P)、秸稈還田配施樟木屑(CW)、秸稈還田配施雞糞(CM)、秸稈還田配施木本泥炭(MT)5個試驗處理,將土柱原位放于田間。180 d后,測定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含量、土壤養分含量、碳氮磷相關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測序分析細菌群落結構,研究秸稈還田配施不同激發劑對潮土有機碳含量提升的主控途徑以及細菌群落的影響。結果顯示,與CK相比,添加激發劑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有機碳含量,其中MT處理對顆粒態有機

    江蘇農業學報 2023年2期2023-06-08

  • 麥秸全量還田下減氮施肥對粳稻產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關鍵詞: 秸稈還田;減氮施肥;產量;氮肥利用效率中圖分類號: S511.2+20.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4440(2023)02-0360-08Effects of reduce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yield formation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japonica rice under total wheat straw returni

    江蘇農業學報 2023年2期2023-06-08

  • 不同灌水量和秸稈還田量對玉米根系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種灌水量3個秸稈還田量對玉米根系特性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灌水和秸稈還田均利于玉米根系生長與產量形成,成熟期根系總根長、根表面積、根干質量隨著秸稈還田量的增加而增長;350 mm灌水量處理下秸稈還田3 000 kg/hm2,450 mm灌水量處理下秸稈還田6 000 kg/hm2玉米產量優勢明顯。關鍵詞:玉米;灌水量;秸稈還田;根系特性;產量;影響中圖分類號:S51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3)01-0004-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3年1期2023-06-08

  • 秸稈還田配施生物有機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試驗
    摘要 為驗證秸稈還田同時配施生物有機肥對水稻產量及土壤性狀的影響,2020年在淮安市洪澤區開展了秸稈還田配施生物有機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試驗,為綜合應用秸稈還田配施生物有機肥措施進行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質量提供科學依據。結果表明,秸稈還田配施生物有機肥可以顯著提高水稻產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關鍵詞 秸稈還田;生物有機肥;水稻;產量;土壤性狀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6-0110-04生物有機肥是指以特定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6期2023-05-30

  • 對玉米秸稈還田大壟種植技術的探究與思考
    基礎上,玉米秸稈還田大壟種植技術應運而生。文章分析了玉米秸稈還田的意義和方式,闡述了玉米秸稈還田大壟種植技術的技術流程,希望能提高該技術水平,推進我國糧食種植質量,以提高糧食產量。關鍵詞:秸稈還田;大壟種植技術;技術流程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4-0061-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141.4 ? ? ? 文獻標志碼:B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傳統的玉米秸稈處理方式已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玉米秸稈

    種子科技 2023年4期2023-05-21

  • 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病蟲害防治配套技術策略分析
    的】分析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病蟲害防治配套技術策略?!痉椒ā窟\用文獻分析法、抽樣調查法對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行分析?!窘Y果】通過采取加強田間墑情管理,加深秸稈的掩埋深度,加強播種期和生長期的病蟲害防治和規范化田間管理,提高了秸稈還田質量,改良了土壤,降低了病蟲害侵蝕,提高了作物產量?!窘Y論】通過規范化的玉米秸稈還田與田間管理措施,減少病蟲害危害,提高小麥產量。關鍵詞:玉米;秸稈還田;小麥;病蟲害防治;配套技術我國小麥種植的省份比較多,同時種植規模也比較大;其中,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2年4期2022-07-15

  • 秸稈還田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評價研究
    苑秀娟摘要:秸稈還田可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并且可增加土壤肥力,為農業種植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給予重要支持。本文針對秸稈還田對土壤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且基于此對其在農業可持續法發展中做出了評價,以供參考。關鍵詞:秸稈還田;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秸稈還田屬于一項糧田有機培肥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農業產量,提升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含量,以此為其行業發展給予重要支持。同時,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將秸稈可再生有機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可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生產量

    新農業 2022年12期2022-07-05

  • 秸稈還田對鹽堿地土壤及作物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
    。本文綜述了秸稈還田對鹽堿地的影響,主要從秸稈不同還田方式、還田量等對土壤理化性質、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作物生長特性和產量影響等角度進行綜述??傮w而言,秸稈還田可以使鹽堿地土壤容重降低,抑制鹽堿地土壤水分蒸發,降低土壤鹽分含量,改善土壤養分供應,增加微生物數量和酶活性,提高作物產量等。目前秸稈還田改良鹽堿地室內試驗較多,連續多年大田試驗較少,室內試驗無法模擬野外鹽堿地受當地土壤性質、氣候等多因素影響情況,使得研究結果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較差。此外,鹽堿地改良是

    江蘇農業科學 2022年11期2022-06-24

  • 秸稈還田處理模式對玉米產量影響的田間試驗分析
    摘要:為明確秸稈還田不同處理模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本試驗于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展開大田微區試驗,以長期耕作的玉米作為試驗作物,共計設置4個處理:處理1(還田深度0~1cm)、處理2(還田深度10~20cm)、處理3(還田深度20~30cm)、處理4(還田深度30~40cm),并以不采取秸稈還田的處理作為對照組。結果表明:不同秸稈還田深度下玉米產量、出籽率及百粒重均較對照組高(P<0.05),依次為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且處理4產量、出籽率

    新農民 2022年12期2022-06-22

  •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研究
    養元素,玉米秸稈還田能改善農田的生態環境,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促進農作物生長,同時能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文章以玉米秸稈還田的優勢為切入點,分析了玉米秸稈還田技術,論述了玉米秸稈還田之后的綜合效應,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關鍵詞: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方法;優勢研究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9-0043-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141.4 ? ? ? 文獻標志碼:B

    種子科技 2022年9期2022-06-21

  • 玉米秸稈還田對土壤養分變化的試驗研究
    的產生為玉米秸稈還田措施的推廣奠定了前提基礎。本研究采取田間試驗方法,以鄭單958玉米秸稈作為試驗材料,試驗設2個處理組:還田處理、對照不還田處理。分析玉米秸稈還田后對土壤養分變化的影響。研究結果表示,玉米秸稈還田后能夠有效提高土壤中各類營養元素含量,相較于未還田的對照處理,玉米秸稈還田后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7.91%、土壤堿解氮含量提高21.52%、土壤全氮含量提高24.46%、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7.31%、土壤速效鉀含量提高42.48%、土壤緩效鉀含

    新農民 2022年15期2022-06-20

  • 秸稈還田結合減量施肥對水稻產量和土壤養分的影響
    濱海稻區水稻秸稈還田條件下,最適的化學肥料施用體系,達到肥料減量和土壤培肥目的。在大田試驗條件下,設置不同施肥方案:T1(常規施肥)、T2(減施氮肥5.74%,減施肥料19.97%)、T3(減施氮肥15.02%,減施肥料25.84%)、T4(減施氮肥20.88%,減施肥料34.01%)等4個處理,研究秸稈還田結合不同減量化施肥方案對水稻生長發育和產量及土壤養分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秸稈還田模式下,減量化施肥處理均未對水稻生長發育產生負影響,并且保障了水稻產量

    江蘇農業科學 2022年10期2022-06-12

  • 玉林市玉州區“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循環培肥模式應用探討
    探索出諸多“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循環培肥模式,有效改善了秸稈的處理效果。探討“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循環培肥模式的重要性,分析秸稈還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機理,并以玉林市玉州區為研究對象,介紹了晚稻“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循環培肥模式技術要點及應用價值。關鍵詞 晚稻;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循環培肥模式;廣西玉林市玉州區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28秸稈是農作物收獲后剩余的副產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8期2022-05-30

  • 玉米秸稈機械化收獲與秸稈還田措施研究
    機械化技術;秸稈還田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6-0139-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233.73? ? ? ?文獻標志碼:B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業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加之各個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一些地區已經實現了農作物機械化。玉米秸稈收獲就是利用切割技術完成莖稈的收獲,并對玉米秸稈進行擠壓和揉搓等,使其成為畜牧養殖的重要原料或將玉米秸稈還田,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玉米秸稈的利用效率。1 玉米秸稈機械化收獲的重要性現階段,我國

    種子科技 2022年6期2022-05-06

  • 秸稈腐熟劑對稻麥輪作田小麥赤霉病發生的影響
    -麥輪作模式秸稈還田短期定位試驗田塊,于2016—2019年連續施用由棘孢木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4種不同微生物菌分別與枯草芽孢桿菌組合制成的秸稈腐熟劑,于2018和2019年分別調查不同秸稈腐熟劑處理的小麥赤霉病病情。結果表明,小麥抽穗揚花期的降雨量是赤霉病發生程度的決定性因素;與秸稈不還田相比,短期秸稈還田對赤霉病的發生并未表現出明顯加重趨勢;在赤霉病重發生年份,棘孢木霉和解淀粉芽孢桿菌組合可明顯減輕赤霉病的發生。關鍵詞 秸稈還田;秸稈腐熟劑;赤霉病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5期2022-03-22

  • 秸稈還田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對小麥光合特性?產量及土壤養分的影響
    ,試驗條件下秸稈還田配施氮肥210? kg/hm2 可以有效提升小麥光合能力,提升土壤養分,提高小麥產量,效果較好。關鍵詞 小麥;秸稈還田;氮肥;光合特性;產量;土壤養分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1-016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1.043Effects of Returning Straw into the Field and Apply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期2022-02-14

  • 麥棉周年秸稈還田對棉花生物量與養分吸收的影響
    研究麥棉周年秸稈還田和施鉀對棉花產量、生物量和養分吸收的影響,對比分析秸稈還田鉀肥替代的可行性。試驗通過在棉花季設置小麥秸稈全量還田9000 kg/hm2、半量還田4500 kg/hm2、施鉀量K150和K300;小麥季只在兩個相應的秸稈還田處理上進行棉花秸稈還田7500 kg/hm2,不施鉀肥;以兩季均無秸稈和不施鉀處理為對照。結果表明,兩年試驗中,麥棉秸稈全量還田處理較對照顯著提高了棉花鈴數、單鈴重和皮棉產量,顯著提高了棉花生物量和氮磷鉀累積量,且全量

    農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12-26

  • 小麥高效栽培技術對小麥品質的影響研究
    (麥季免耕+秸稈還田)、處理組2(稻季免耕+秸稈還田)、處理組3(稻麥雙季免耕+秸稈還田)。分析了不同栽培技術對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實施免耕+秸稈還田有利于提高小麥產量,但連續免耕不利于小麥產量提高,各處理組中,處理組1小麥產量較高且小麥品質較好;麥季免耕+秸稈還田的栽培技術對小麥品質和產量有積極影響。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秸稈還田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01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

    種子科技 2021年19期2021-12-23

  • 小麥高效栽培技術對小麥品質的影響研究
    (麥季免耕+秸稈還田)、處理組2(稻季免耕+秸稈還田)、處理組3(稻麥雙季免耕+秸稈還田)。分析了不同栽培技術對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實施免耕+秸稈還田有利于提高小麥產量,但連續免耕不利于小麥產量提高,各處理組中,處理組1小麥產量較高且小麥品質較好;麥季免耕+秸稈還田的栽培技術對小麥品質和產量有積極影響。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秸稈還田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9-001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

    種子科技 2021年19期2021-12-23

  • 壓青紫云英結合稻稈還田對水稻生產的影響
    詞:紫云英;秸稈還田;產量;化肥減量;土壤性質中圖分類號:S 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253-2301(2021)10-0012-06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1.10.003Effects of Astragalus Sinicus Combined with Rice Straw on Rice ProductionYANG Ren-xian(Fujian Pucheng County Soil fert

    福建農業科技 2021年10期2021-12-21

  • 鳳城地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的探索
    鑒。關鍵詞:秸稈還田;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玉米中圖分類號:S3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6-0119-021 鳳城市農業概況鳳城市位于遼東山區,耕地面積6.67萬hm2,其中玉米種植面積5.00萬hm2。當地農業生產條件差:一是耕地多為山地,肥力低;二是春季風導致大旱災頻繁發生,尚未擺脫雨水對農業的束縛;三是夏季雨量集中,水土流失嚴重;四是傳統的鏵式耕翻對土壤具有較大的破壞作用。隨著保護性耕作的深入開展,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1年6期2021-12-17

  • 沈陽市沈北新區秸稈還田技術應用現狀
    用適合當地的秸稈還田技術與配套機具,詳細介紹秸稈顆粒還田技術的原理、作用和存在問題,為解決秸稈利用難題和保護耕地提供實踐借鑒。關鍵詞:秸稈還田;秸稈顆粒;耕地質量;綜述;肥力中圖分類號:S141.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6-0117-02沈北新區隸屬于沈陽市,是遼寧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然而,長期的不合理耕作和高強度利用,使該區的耕地質量不斷退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此,基于沈北新區的自然條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1年6期2021-12-17

  • 遼西地區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水肥一體化高產優質高效作業技術
    地區;玉米;秸稈還田;水肥一體化中圖分類號:S141.4遼西地區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水肥一體化作業技術是在秋季玉米收獲后,采用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秸稈粉碎機、液壓翻轉犁、旋耕機、鎮壓器等農機具進行玉米秸稈深翻還田作業,翻地深度達到30 cm以上,秸稈深翻至20-25 cm土層,接續為配套滴灌水肥一體管理技術。實踐證明,該項技術具有實現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的栽培效果,是保證玉米生產穩產高產優質的主要技術,應大力推廣。1作業技術適用區域遼寧省西部地區年降雨量400—500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1期2021-12-17

  • 春玉米秸稈還田對土壤碳組分及碳庫管理指數的影響
    北寒旱區不同秸稈還田方式對土壤碳素組分及碳庫管理指數(CPMI)的影響,采用秸稈還田翻耕、秸稈還田旋耕、大壟輪播秸稈還田3種春玉米秸稈還田方式,利用連續燒失法測定0~100 cm土層土壤各種碳組分,計算碳庫管理指數。結果表明,土壤總碳(TC)含量為60.89~111.27 g/kg,土壤有機碳(SOC)含量為33.04~56.16 g/kg,秸稈還田能顯著提高0~40 cm土層土壤碳素含量,其中秸稈還田旋耕下SOC含量增幅最大;土壤活性有機碳(ASOC)含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1期2021-12-09

  • 油菜稈還田和氮肥種類對水稻生長過程中土壤養分的影響
    響,設置油菜秸稈還田(還田、不還田)和氮肥種類(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銨)兩因素的盆栽試驗,測定油菜稈翻壓后15、29、43、57、71 d時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土壤養分指標。結果表明,相比施用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銨處理下的土壤pH值在油菜稈翻壓15 d時(水稻移栽日)明顯降低。施用硫酸銨有利于油菜稈翻壓15~43 d時保持較高的土壤全氮、堿解氮、銨態氮含量,但降低了土壤硝態氮含量。相比不添加油菜稈,添加油菜稈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機質和速效鉀含量,還有利于保持57、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1期2021-12-09

  • 小麥-玉米周年秸稈還田對玉米害蟲及天敵的影響
    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深耕、秸稈還田+深耕+腐熟劑處理對玉米害蟲、天敵發生的影響。[結果]玉米田內害蟲種群數量以秸稈還田+深耕+腐熟劑處理最低,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深耕處理次之,秸稈不還田+淺耕最高。蜘蛛類和天敵總量在4種秸稈還田模式中無顯著差異。天敵與害蟲的益害比受不同秸稈還田處理的影響:與秸稈不還田+淺耕對照相比,秸稈還田+深耕+腐熟劑、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深耕處理的益害比分別是對照的1.68、1.63和1.45倍。秸稈還田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2021-11-25

  • 小麥-玉米周年秸稈還田對玉米害蟲及天敵的影響
    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深耕、秸稈還田+深耕+腐熟劑處理對玉米害蟲、天敵發生的影響。[結果]玉米田內害蟲種群數量以秸稈還田+深耕+腐熟劑處理最低,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深耕處理次之,秸稈不還田+淺耕最高。蜘蛛類和天敵總量在4種秸稈還田模式中無顯著差異。天敵與害蟲的益害比受不同秸稈還田處理的影響:與秸稈不還田+淺耕對照相比,秸稈還田+深耕+腐熟劑、秸稈還田+淺耕、秸稈還田+深耕處理的益害比分別是對照的1.68、1.63和1.45倍。秸稈還田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2021-11-25

  • 中晚稻地區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初探
    農作物機械化秸稈還田主要是依靠機械粉碎,深耕等機械化的作業為根本,將農作物秸稈粉碎之后還給土壤當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有機質提高肥力,提高產量,減少污染。本文就主要分析中晚稻地區秸稈還田之后進行綜合利用機械化分布技術加強推廣力度的方案體系,希望能通過這些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減少農業環境污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關鍵詞:中晚稻地區;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推廣初探0前言對于世界上大部分農業較為發達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對于土地資源的養護和使用,全面發展生態農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秋翻結合秸稈還田對土壤性狀、玉米生長及養分吸收的影響
    研究秋翻結合秸稈還田對土壤物理性狀、玉米生長、養分吸收和產量的影響,試驗設置空肥區(CK)、常規栽培(T1)、秋翻+秸稈還田(T2)3個處理。結果表明:在0~30 cm土層,隨著深度增加以及生育期的推進,T2處理較T1處理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更顯著;T2處理的玉米莖粗較T1處理顯著提高了802%,對株高的影響差異不明顯;收獲期T2處理的干物質積累量較T1提高了4 586.77 kg/hm2,氮素、磷素、鉀素積累量較T1處理分別提高了21.12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0期2021-11-19

  • 稻麥輪作下長期秸稈還田和鉀肥施用后效對水稻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
    摘要:為研究秸稈還田后效對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的影響,在稻麥輪作下開展了長期鉀肥施用和秸稈還田的田間試驗,設置了秸稈不還田和不施用鉀肥(CK)、秸稈還田(SR),只施用鉀肥(K),秸稈還田和配施適量的鉀肥(SR+K)。結果表明:與CK相比,經過秸稈還田(SR+K、SR)和施用K的處理水稻產量分別提高了17.83%、939%和796%;秸稈還田處理和鉀肥處理的產量無顯著差異;SR+K處理的水稻秸稈氮磷鉀含量分別顯著增加了789%、385%、152.8%,養分吸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19期2021-11-18

  • 玉米秸稈還田存在問題與對策
    燒秸稈,推廣秸稈還田是緊跟環保發展的重要對策,而玉米秸稈還田作為秸稈綜合利用中的核心措施,既可以為土壤補充、平衡養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結構有所改善。為此,本文主要針對玉米秸稈還田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秸稈還田的效率與質量。關鍵詞:玉米;秸稈還田;問題;對策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4-361引言玉米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與其他的糧食作物相比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其播種面積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4期2021-10-16

  • 分析農機補貼對農戶機械化秸稈還田的影響
    來大面積實行秸稈還田的工作模式?;诖?,本文重點分析了機械化秸稈還田產生的效益,同時細致闡述了政策補貼對農戶機械化秸稈還田所產生的具體影響,供參考。關鍵詞:農機補貼;機械化;秸稈還田稈還田時,將該物質與土壤充分攪拌,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目前的肥力狀態、改善生長質量,還能將土地中水分的保存時間延長。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分析,該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將總體產量提升12%左右,為此國家制定了相應扶持政策內容,改善農業現狀。一、機械化秸稈還田1、經濟效益秸稈還田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0期2021-10-12

  • 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應用分析
    要闡述了玉米秸稈還田技術在小麥種植中的應用。關鍵詞:玉米;秸稈還田;小麥種植1? 玉米秸稈還田的主要作用1.1? 優化土壤理化性質在小麥種植中利用玉米秸稈還田技術不僅能夠為小麥提供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此外玉米秸稈還田技術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與土壤中的鈣、鎂元素相互作用后產生腐植酸鈣和腐植酸鎂,降低容重,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1.2? 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玉米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通過玉米秸稈還田技術能夠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

    新農民 2021年17期2021-09-16

  • 秸稈還田對土壤養分及酶活性的影響
    于此,文章就秸稈還田對土壤養分和酶活性的影響展開論述。關鍵詞:秸稈還田;土壤養分;影響引言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達7億噸,秸稈中富含氮、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一種天然可再生資源,對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價值。但近年來秸稈被遺棄和焚燒現象嚴重,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浪費。長期以及過量施肥會使土壤鹽漬化,土壤肥力急劇下降,農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研究表明秸稈還田可以為土壤中植物生長提供其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因此,現多采用秸稈還田方式替代部分化肥施入土壤,改善

    科學與生活 2021年7期2021-09-10

  • 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技術及其增產效果研究
    與低,取決于秸稈還田的應用。關鍵詞: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技術;增產效果從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可以看出,山東耕地土壤0~20 cm土層有機質含量的加權平均值是1.07%,在全省耕地中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以下的不少于五成。而對于農業生產而言,只有不斷提高耕地的有機質含量,才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預期目標。要達到這般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復種綠肥、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質肥料等。其中,從生產利用上的適用范圍、可行性分析,秸稈還田的效果最佳。山東省全省農作物秸稈的年產量在

    種子科技 2021年13期2021-09-08

  • 秸稈還田條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輪作的產量研究
    用。關鍵詞:秸稈還田;稻田輪作;產量分析1? 試驗地具體情況本次稻田輪作試驗開展時間介于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之間,試驗地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該試驗地的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類型。夏季時期,該試驗地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東南風,冬季吹西北風。該試驗地的年平均氣溫為5~10℃之間,寒冷期比較長,一般為6個月以上。同時,該試驗地的雨量比較集中,降雨多發生在秋季和夏季,土壤類型為草甸土,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0g/kg左右。2? 設計

    新農民 2021年1期2021-09-08

  • 基于小麥秸稈還田的水稻機械化旱直播栽培技術
    稻;旱直播;秸稈還田;栽培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4-0001-02秸稈全量還田是一種節本、高效、實用的技術措施,不僅能解決焚燒秸稈帶來的污染環境問題,而且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增強地力。水稻機械化旱直播高產栽培是將稻種通過條播或穴播機械直接播入大田的稻作方式,具有省地(秧池)、省時、省工、省力的優點。尤其是機械條播方式還有定行、直行、寬行的特點,使旱直播水稻的田間生長環境與移栽稻相似,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1年4期2021-08-30

  • 秸稈還田條件下固氮藍藻復合菌劑與促生細菌SM13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
    微生物肥料在秸稈還田中的應用提供實踐經驗和理論依據?!痉椒ā恳运酒贩N龍粳31為試驗材料,設常規施肥(CK)、施用固氮藍藻復合菌劑(LZ)、施用促生細菌SM13(SM)及混施固氮藍藻復合菌劑和促生細菌SM13(SL)共4個處理。測定水稻主要生育期的葉面積及干物質質量,在水稻成熟后考察水稻穗部性狀和產量,在稻米理化性質穩定后測定稻米加工、外觀、營養和食味品質,對比分析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窘Y果】與CK相比,LZ處理的水稻灌漿期干物質質量顯著增

    南方農業學報 2021年3期2021-08-02

  • 秸稈還田對植煙土壤改良及烤煙品質的影響探究
    盧平摘 要 秸稈還田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煙田有機培肥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質量、提高烤煙品質,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诖?,綜述了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質、土壤微生物性質和烤煙品質的影響,并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以期深入發展秸稈高效資源利用提供參考依據。關鍵詞 秸稈還田;植煙土壤;土壤肥力;烤煙品質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110煙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良好的土壤是高

    南方農業·中旬 2021年4期2021-07-14

  • 秸稈還田對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長影響的研究
    基礎保障,而秸稈還田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能夠有效處理秸稈遺留問題。對秸稈還田對土壤改良及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關鍵詞:秸稈還田;土壤改良;作物生長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8-0078-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156? ? ? ?文獻標志碼: A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生產關乎國計民生,而秸稈還田可以有效解決農田土壤養分嚴重流失的問題,保證土壤結構穩定,

    種子科技 2021年8期2021-07-11

  • 鳳城市農作物秸稈還田探析
    鳳城市農作物秸稈還田的意義和模式,分析鳳城市農作物秸稈還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應問題,總結出該市秸稈還田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為遼東地區秸稈還田工作提供參考。關鍵詞:鳳城市;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要點鳳城市位于遼東半島東部,地近黃海北岸,屬丘陵地帶,全市擁有耕地面積93.11萬畝,2018年秸稈產量為45.7萬噸,其中可回收利用量為34.29萬噸。2018年通過遼寧省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項目,實施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試點區10萬畝,申請補貼300萬元,通過機

    新農業 2021年1期2021-07-09

  • 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優勢及前景分析
    析。關鍵詞:秸稈還田;機械化;農藝;增產增收;遠景中圖分類號 S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8-0139-02秸稈機械化還田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有效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使用,能夠快速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對地表、水源及大氣的環境污染問題,符合當代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對于保護環境以及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秸稈機械化還田概述1.1 概念 秸稈機械化還田是指在農作物收獲過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8期2021-06-15

  • 丘陵地小麥秸稈全量還田對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長的影響
    明:1)小麥秸稈還田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中營養元素和有機質含量;2)在水稻生育前期,小麥秸稈全量還田處理會抑制水稻生長,發苗較未還田處理遲緩;3)在水稻生長中后期,秸稈腐解釋放營養物質,促進水稻生長,延緩中后期群體的衰亡,提高了水稻的成穗數、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對水稻有顯著的增產作用。關鍵詞 小麥;秸稈還田;土壤肥力;水稻;丘陵地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

    南方農業·上旬 2021年3期2021-05-10

  • 秸稈還田對粳稻墾粳5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摘要:為明確秸稈還田對鹽堿地土壤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以粳稻墾粳5號為試驗材料,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設計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施用秸稈12 000 kg/hm2產量最高,達到了6 986.87 kg/hm2,增產3.5%;穗粒數顯著高于對照,較對照高15.21%;施用秸稈12 000 kg/hm2碾磨品質最好,極顯著提高了整精米率,較對照高7.86%;不同處理的堊白度與堊白粒率均極顯著或顯著低于對照;施用秸稈量在16 500 kg/hm2的蛋白質含量極顯著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3期2021-04-29

  • 不同類型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碳及酶活性的影響綜述
    微生物可利用秸稈還田提供的碳源,激發微生物活性,影響微生物分泌的土壤酶。由于還田秸稈的類型、還田量及其分解環境因素的不同,作物秸稈對土壤有機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存在差異。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可為不同環境下不同作物秸稈科學還田提供借鑒。關鍵詞:秸稈還田;有機碳;土壤酶活性;活性有機碳;土壤結構我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長期以來的農業生產方式及化學肥料的過量施用使土壤功能退化,污染加劇。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土壤質量、治理土壤污染、保護土壤健康,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普遍關注和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3期2021-04-29

  • 小麥秸稈還田對玉米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初探
    長。關鍵詞:秸稈還田;玉米生長;產量引言:種植玉米和小麥這些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樣,這些農作物是我國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的秸稈年產量很高,事實上,小麥秸稈在一定情況下還會促進我國玉米的生長發育?;谛←湽阮愘Y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分析了小麥還田對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促進我國作物產量的進一步增長。一、小麥還田的現狀目前,我國耕地保護狀況較為樂觀,在一些情況下,耕地單一使用,耕地維護水平較低,導致我國現有耕地有機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3期2021-03-26

  • 水稻秸稈還田對小麥化感作用研究進展
    植方式,水稻秸稈還田是一種便捷的秸稈利用方式。秸稈還田后在雨露水浸提以及自身腐解釋放化感物質會對周圍作物產生化感作用。為了給水稻秸稈還田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介紹了近年來水稻秸稈對小麥化感作用研究進展,從秸稈還田化感物質釋放方式、秸稈中化感物質分離鑒定、水稻秸稈主要化感物質、水稻秸稈還田對小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化感效應、水稻秸稈還田對小麥中后期影響等方面闡述了研究進展,并對水稻秸稈還田化感作用研究進行了展望。關鍵詞 小麥;水稻;秸稈還田;化感作用中圖分類號 S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4期2021-03-18

  • 秸稈還田對小麥出苗質量的影響及對策
    摘 要:作物秸稈還田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產力和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秸稈還田也會引起作物出苗率低、幼苗素質不高等負面問題,已成為限制秸稈還田技術大面積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該文綜述了秸稈還田對小麥出苗質量的影響,從整地質量、秸稈還田質量、播種質量、土壤水分和地溫等方面分析了影響小麥出苗質量的因素,并從加強組織領導、聯合協作攻關與關鍵技術引領、科學制定還田方案、新型秸稈肥料的研發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推進秸稈還田技術的發展和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參考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2期2021-02-21

  • 秸稈還田方式對土壤有機質積累與轉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有重大意義。秸稈還田作為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消納秸稈廢棄物和改善土壤板結等問題上具有巨大潛力,尤其是其對SOM提升的影響成為海內外研究的熱門話題。目前,關于秸稈還田對SOM含量的影響已有大量報道,但對不同秸稈還田方式下SOM的提升效果缺乏總體概述。本文簡要概述了秸稈直接還田、發酵還田、添加生物腐熟劑后還田和炭化還田4種應用較廣泛的秸稈還田方式,綜合評述其提高SOM含量的效果及優缺點,聚焦其對SOM含量的影響機制,并從秸稈還田的高效性、可持續性角度為

    江蘇農業學報 2021年6期2021-01-29

  • 秸稈還田與氮肥運籌對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
    氮肥運籌對于秸稈還田效率及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較大。本研究采用盆栽試驗的方法,探究秸稈還田和不同氮肥運籌條件下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土壤細菌群落結構變化。試驗設置了常規施氮(T1)、秸稈還田+氮肥后移(T2)、秸稈還田+常規施氮(T3)、秸稈還田+氮肥前移(T4)4個處理,分別測定了水稻苗期、分蘗期、成熟期土壤部分理化性質及細菌群落組成,并于成熟期測產。結果表明,各處理中優勢細菌包括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

    江蘇農業學報 2021年6期2021-01-29

  • 淺析秸稈還田技術
    ?;诖?,從秸稈還田技術作為切入點,研究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對于提升我國農業種植水平、提升土壤基礎肥力的作用,并依照國內農業種植現狀來分析秸稈還田技術中的注意要點,思考優化改進的辦法。關鍵詞 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要點中圖分類號:S141.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81秸稈還田技術旨在把不適合當作動物飼料的秸稈(通常為玉米、小麥秸稈等),采用直接或堆積腐熟等辦法施撒到農田當中,起到提升土壤

    南方農業·中旬 2021年11期2021-01-14

  • 隴東旱地玉米一膜兩季秸稈還田施肥模式優化研究
    玉米一膜兩季秸稈還田栽培施肥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以探索其優化施肥模式,尋找最高產量時N、P2O5、K2O的最佳施用量及其組合。結果表明,玉米產量預測值與N(X1)、P2O5(X2)、K2O(X3)的施用量三元二次回歸方程為:Y=9 420.968+7.699X1+8.738X2+47.622X3-0.002X1X2+0.011X1X3-0.018X2X3-0.014X12-0.014X22-0.582X32。其理論最佳產量對應的施肥量為:N 270.9 kg

    甘肅農業科技 2021年12期2021-01-13

  • 針對佳木斯市黑土耕地保護工作的建議
    耕地;保護;秸稈還田;建議1佳木斯市黑土耕地基本情況東北地區以珍貴稀有的黑土地資源而聞名,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而佳木斯正處在這三大黑土區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是真正的“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是十分稀缺的自然資源,而農業生產處于長期的高投入和高產出狀態,土地肥力長期透支,已經出現了變“薄”、變“硬”、變“瘦”等退化現象。相關資料表明,我市土壤耕層已經從聯產承包前的35cm下降至30cm。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耕地投入產出失衡,土壤有機質下降;二是由于高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6期2021-01-10

  • 長期秸稈還田對潮土水穩性團聚體的影響
    究潮土區長期秸稈還田土壤水穩性團聚體的分布及穩定性,以河北省低平原潮土區小麥-玉米輪作系統為研究對象,利用38年化肥與秸稈配施長期定位試驗,研究了不施肥(CK)和等量氮、磷肥用量為0 kg/hm2(S0)、2 250 kg/hm2(S1)、4 500 kg/hm2(S2)和9 000 kg/hm2(S3)下的秸稈還田量、土壤團聚體分布特征及其穩定性。結果表明,與CK相比,長期施肥與秸稈還田可以降低耕層土壤容重與pH值,而對土壤顆粒組成沒有顯著影響。試驗區土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4期2021-01-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