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朦朧詩

  • 朦朧詩的技藝困境
    要:北島作為朦朧詩時期的代表詩人,其后期對于朦朧詩寫作的反思令人矚目。在意象使用問題上理解這種反思,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朦朧詩為何陷入了表意上的困境。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海子、駱一禾等人為代表的新生代詩人對意象的使用觀念和創造力源泉。關鍵詞:朦朧詩;意象;技藝;個體化北島自己也曾在出國后進行過反思,“現在如果有人向我提起《回答》,我會覺得慚愧,我對那類的詩基本持否定態度。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官方話語的一種回聲?!盵1]值得注意的是,受惠于食指的他,卻用一種

    民族文匯 2022年7期2022-04-02

  • 選本視野中朦朧詩的傳播與接受研究(1980—1985)
    □ 趙目珍朦朧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69年前后的白洋淀詩人群。大約十年后,北島和芒克主編的《今天》文學雙月刊以油印的方式創刊,第1期上發表了舒婷的《致橡樹》《啊,母親》,芒克的《天空》《凍土地》《我是詩人——給北島》,以及北島的《回答》《微笑·雪花·星星》《一束》《黃昏:丁家灘——贈M和B》等12首詩①,算是朦朧詩(有的學者稱之為“新詩潮”)正式誕生的標志。此后的第2期到第9期,以及其后出版的三期“《今天》文學研究會內部交流資料”還陸續發表了芒克、食指、

    新文學評論 2022年3期2022-03-22

  • 淺談自荒原中破土的“朦朧詩
    六七十年代的“朦朧詩”,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經歷了時代動亂的青年作家們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對社會上的黑暗產生質疑,提倡追求自我追求幸福的人文主義精神,并在詩中以豐富飽滿的意象、含蓄朦朧的手法將這種質疑與追求表現出來,造就了嶄新的“朦朧詩”?!?span class="hl">朦朧詩”具有意象含蓄朦朧、語言新奇陌生化、注重對自我的追尋等特點,是時代留給后世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娟P鍵詞】 朦朧詩;意象朦朧;語言陌生化;自我【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今古文創 2021年40期2021-10-26

  • 李商隱“朦朧詩”教學探微
    、隱晦多義的“朦朧詩”,這些詩用詞精工、典麗,但內容卻撲朔迷離。教學時無法通過準確把握事實真相來理解詩歌主旨,只能遵循貫穿始終的情理邏輯,以語言美的感知為基礎,走向情感美的清晰與明朗。關鍵詞:李商隱 “朦朧詩” 教學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留存至今的詩歌約有六百首。其政治詩、詠史詩和詠物詩中都不乏佳作,但唯獨抒情詩代表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非凡成就。只因在他的抒情詩中,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或是《錦瑟》這類以首字為題的詩,大多詩旨含混、詩境迷離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1年6期2021-08-06

  • 選本編撰在朦朧詩建構中的作用研究
    可忽視的作用。朦朧詩的經典化過程蘊含著多重話語的交鋒,其編選版本的流變折射了文化權力在不同時代的更易。文章從圖書出版的角度分析朦朧詩的經典化建構過程,從歷時性的維度探討朦朧詩選本的差異及其演變成因,同時對朦朧詩新編版本進行評述?!娟P ?鍵 ?詞】朦朧詩;經典化;出版;流變;潛經典【作者單位】韓喆,春風文藝出版社;單英琪,春風文藝出版社?!局袌D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

    出版廣角 2021年22期2021-01-13

  • 朦朧詩對傳統的背離
    張明薈摘要:“朦朧詩派”是一個很奇特的存在,拋卻了贊歌、頌歌的內容,開始書寫與“大寫的我”相對立的“小我”,而“小我”通常是要受到集體,甚至是歷史的排斥,所以自我要重新歷史化,與國家、民族聯系起來。本文旨在以北島詩歌為中心,從北島詩歌意象的破碎性、主題的悲劇性,對朦朧詩中涉及的意象進行簡單地再解讀。關鍵詞:朦朧詩;北島;意象19世紀80年代興起的朦朧詩派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常以模糊性、隱喻性和多義性的面目出現,表達自己對于時代、傳統和西方現

    文存閱刊 2020年18期2020-11-06

  • 生活、批判與沉默
    至今,研究界對朦朧詩的認識和評價仍然在不斷變化。此前,學界認為其獨特形式和自我書寫彰顯了文學的主體性價值;近幾年學界批評其形式過盛,自我表達過于狹隘,缺乏現實內涵和社會性價值。從歷史語境的角度來看,這兩種批評均有所偏頗。朦朧詩的價值不只在于獨特的形式和個性化的表達,更在于青年們苦悶、失落而又飽含激情的復雜精神狀態的呈現,具有真切的現實精神表征和歷史內涵。而后起朦朧詩潮流則確實普遍缺乏現實內A,似乎只剩下形式美感和自我表現的空殼。但朦朧詩的這一變化有復雜的歷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年3期2020-10-27

  • 重新走入朦朧詩的必要和理由
    和發掘可以將“朦朧詩”時空邊界構成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其組成部分也發生了明顯擴大和變化。隨著當代詩歌歷史的不斷演變和發展,相關學者也必須進一步重新廓清和探討關于“朦朧詩”的相關問題。關鍵詞:朦朧詩;認知;理作者簡介:袁應該(1975-),女,漢族,湖南邵陽人,本科,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6-0-02時間可以將很多東西抹平,但是隨著相關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6期2020-09-14

  • 作為“朦朧詩”論前史的“人民”詩學
    摘要:在“朦朧詩”論爭甫發生的1980至1982年間,論爭的核心尚不在青年詩人的叛逆性問題,而在他們是否有資格忝列“人民文學”傳統。公劉和謝冕都著意調整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藝原則。公劉把握“人民的悲歡”以為評價原則。在對“人民”詩學的掘用上,謝冕較公劉走得更遠。就理論本意而言,“人民”詩學建設意指詩法的“大我”原則對“小我”的容納,“人民”群像之中可以出現表露特定類型的個人情感的“英雄”及“斗士”。在“朦朧詩”論爭復雜的理論局面中,作為一種敘事策略,“人民

    求是學刊 2020年1期2020-02-26

  • 兩個版本《朦朧詩選》的出版考證
    自1980年“朦朧詩”這個詩學概念誕生以來,中國出版界出版了大量以朦朧詩命名的以及和朦朧詩有關的朦朧詩選。其中,出版年份最早、發行數量最大、再版次數最多、讀者評價最好、社會影響最廣、文學價值最高、暢銷時間最久的朦朧詩選本,首選由遼寧大學中文系女學生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編選的,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朦朧詩選》。眾所周知,《朦朧詩選》是一本暢銷不衰,好評不絕的詩歌選集。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本《朦朧詩選》居然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由遼寧大學中文系編印的內部

    當代作家評論 2019年4期2019-11-12

  • 朦朧詩的經典化歷程研究
    志剛摘? 要:朦朧詩這一詩歌體裁的形成,具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也正如此,朦朧詩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首先朦朧詩是對個性化表達的追求,通過這種方式,朦朧詩極大地擴大了自身的受眾基礎;其次朦朧詩是對現代派文學創作方法的一次有益探索,在當時的改革開放環境之下,大量的國外文學傳播到國內,從而影響到了那個時期的詩人群體,因而在其實際的創作過程中,以朦朧詩的形式探明了我國文學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本文從背景和概念入手,對朦朧詩誕生的原因和誕生過程之中所引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淺論李商隱朦朧詩美學特質
    鍵詞】 商隱;朦朧詩;美學【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96—01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重要詩人,因被卷入“牛李黨爭”而屢受排擠,愛情之路也一波三折,加之晚唐“凄婉哀怨”的詩風影響,使本就敏感的詩人更加多愁善感,種種境況為李商隱營造了創作朦朧的氛圍。李商隱的朦朧詩在詩歌意象的創造上有獨到的見解,使詩歌具有別致的朦朧美的風格。凄 美由于李商隱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多離別的感情生活,使其詩歌本身就具有

    甘肅教育 2019年8期2019-05-21

  • 朦朧詩的審美特征分析
    施旸摘要:朦朧詩和傳統詩歌在表現形式上存在較大區別,它更加追求思想和藝術表達的自由性。在傳統詩歌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朦朧詩更為注重內容的延伸感以及內涵的探知性。因此也造就了朦朧詩鮮明的審美特性,這在諸多的朦朧詩作品中得到了體現。本文將結合相關作品對朦朧詩的審美特征進行分析和研究。關鍵詞:現代詩歌;朦朧詩;審美特征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期間,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影響,出現了一些借鑒西方現代派表現方式、與當時現實或者浪漫主義風格皆不盡相同、側重于表現變化多端、曲折豐

    北方文學 2019年2期2019-02-02

  • 朦朧詩“起點論”考察兼談其經典化問題
    曉明認為:“把朦朧詩看成新時期中國文學的起點,這可能是一種曖昧而吊詭的做法。新時期文學是一次主流文學的命名,而朦朧詩在其萌芽階段,卻是產生于對主流思想文化的懷疑與潛在反抗……”在新時期文學命名的政治性被充分反思的今天,這種說法無疑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換一種說法,將朦朧詩看成80年代文學的起點,是否就會實至名歸呢?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本文主要采取朦朧詩接受史研究的角度,將朦朧詩起點論重新問題化,在研究朦朧詩是不是起點之前,先研究朦朧詩是怎樣成為起點的,將朦朧

    當代作家評論 2018年1期2018-11-12

  • 淺談新美學原則的確立與朦朧詩
    以質疑和突破,朦朧詩也在此時期應運而生,雖然沒有獲得主流文學的話語權,但它對現代文學和新詩的影響至今仍然延續,其藝術成就和時代意義仍然值得研究和繼承。本文介紹了朦朧詩的產生和時代背景,以及三個崛起等關于朦朧詩的爭論,并對它的藝術特點和美學特征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表達一些觀點。關鍵詞:新美學;朦朧詩;當代文學作者簡介:李梅月(1988-),女,漢族,湖北黃岡市人,碩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方向:比較高等教育。[中圖分類號]:I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淺析朦朧詩《致橡樹》
    摘要:朦朧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詩壇的一個新生力量,雖是新生力量卻引起了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并轟動文壇。它主要展現的是作者要創作真正的文學,是中國當代詩歌走向現代化的一個里程碑。舒婷作為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致橡樹》也是代表性作品之一。在該作品中舒婷以其特殊的藝術魅力突破原有愛情詩的觀念限制,向世人展示了作者本人的愛情觀,這也是朦朧詩倡導“詩的自覺”回歸文學本身的重要體現。因此筆者試圖從藝術手法、表達情感和歷史價值三個方面來簡略評析這部作品。關鍵詞:朦朧詩;

    魅力中國 2018年3期2018-07-24

  • 淺談朦朧詩的教學
    羅曼摘要:談到朦朧詩,人們總是自然而然地把它與朦朧詩派聯系在一起。朦朧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蘇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關鍵詞:朦朧詩;意象;知人論世談到朦朧詩,人們總是自然而然地把它與朦朧詩派聯系在一起。朦朧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蘇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以舒婷、北島、顧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驅者為代表形成了朦朧詩派,后繼者有海子等。朦朧詩以內在精神世界為主要表現對象

    東方教育 2018年8期2018-05-31

  • 論先鋒性視域下的詩情想象
    鍵詞:先鋒性;朦朧詩;先鋒詩歌;日?;磉_先鋒性如現代性是一個過程,是經歷之前種種文學思潮和相關經歷的情感體驗而漸成。朦朧詩自興起以來就有先鋒的特質,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詩歌流派,其張揚的詩歌精神和探索意向主要強調的是個體對精神價值的追求和崇高歷史的擔承。對于此階段的詩情轉換探討,必須充分考慮到社會意識形態與詩情想象的層面,而這些層面勢將揭示出詩情想象與當時代抒情與敘事經驗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一、轉折與先鋒詩歌文學從來就不是脫離政治和其它而單獨發生的,它是

    北方文學 2018年3期2018-03-14

  • 朦朧詩中的自我意識
    任毅內容摘要:朦朧詩誕生于“文革”十年浩劫的后期,朦朧詩人們從集體意識中覺醒過來,在詩歌中加入自我意識以及個體情感,將對“上山下鄉”、“階級斗爭”的批判融入對時代和民族命運的反思中。詩人們的詩歌中雖然有“個體”與“集體”的呼應,但是對于集體意識往往是表現出“離經叛道”的模式,更崇尚自我意識,在詩歌中強調、呼喚人道主義和人性的回歸。朦朧詩對自我意識的開發和對現代主義的利用,為后來的第三代詩創造了有利的生存空間,對個性解放時代的新詩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關鍵詞:新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8年2期2018-02-11

  • 朦朧詩尋找主題的當代審視
    要:“尋找”是朦朧詩的一大主題,本文對朦朧詩的尋找主題進行梳理分析,指出對“美好人性”和“人生理想”的尋找是朦朧詩人共同的情結和創作主題,并審視其在當下時代與社會背景下的價值和意義。關鍵詞:朦朧詩;主題;尋找;價值[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6-0-01成長于文革時期的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舒婷、北島、顧城等,并沒有因為十年的動蕩和浩劫向命運投降,災難和厄運反而使他們變得頑強、深沉。他們以詩歌書寫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6期2018-01-12

  • 舒婷朦朧詩中的童心探析
    摘 要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關于舒婷朦朧詩的研究大部分是圍繞女性意識和人道主義精神這兩方面。發掘舒婷朦朧詩中的“童心”可以體會到詩歌純美的一面。舒婷能放下束縛,直面自己的心靈,以一顆“童心”坦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她的朦朧詩富有童趣,以孩子般的視角來直觀世界,以孩子般純真的心境來面對快樂、憂愁、痛苦和疑惑。舒婷的純美的詩句是對人內心情感的回歸和關懷。關鍵詞 舒婷 朦朧詩 童心明代的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有著名的文藝觀點“童心說”。 “夫童心者,真心也?!?/div>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年21期2017-09-01

  • 對比“朦朧詩”與“第三代詩歌”的創作基調
    國詩壇崛起——朦朧詩派、第三代詩人。首先出現的是朦朧詩派,以舒婷、顧城、北島為代表詩人,在詩中高聲呼喚英雄主義借此來揭露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和鄙夷。第三代詩人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韓東、于堅等人為代表,摒棄朦朧詩派的英雄主義,以他們獨特的藝術手法在詩歌中表現平民主義,從人的生存本能出發,在詩歌中體味凡俗生命中所包含的內容。本文主要分析兩個詩派的詩歌在創作上價值取向的不同。關鍵詞:朦朧派;朦朧詩;第三代詩人;第三代詩歌;英雄;平民作者簡介:李彥儒(1

    青年文學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顧城朦朧詩的語篇解讀
    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由于他的詩極具思想內涵,也引來了讀者的頗多爭議。以往學者大多從文學欣賞角度進行研究,很少從語言學的視角對其作出分析。因此,對他的詩作語言學闡釋很有必要,這樣更有利于對其詩作的語篇進行正確而有效的解讀。關鍵詞:顧城;朦朧詩;語篇解讀一、引言對于朦朧詩,不少讀者一直認為晦澀難懂,難以體味其意象化的朦朧美。眾多的朦朧詩人之中,顧城的詩具有意象層疊、思維跳躍的特點,即便是逐字咀嚼其詩句,也不一

    青年文學家 2016年33期2017-08-10

  • GOODBYE, BEIJING
    oetry (朦朧詩, “misty poetry”) movement, characterized by its abstract, “un-Chinese” content and obscure from, like montage.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ra definitively ended with the arrest of the Gang of Four in 1976. On hearing the ne

    漢語世界 2017年4期2017-07-31

  • 迷茫的時代,光明的心
    特殊詩人,作為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他的詩歌中體現出一種理性批判意識,是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本文從北島的《履歷》入手,探討北島的詩歌中所展現的強烈的時代精神、批判精神與理想精神。關鍵詞:北島;時代;《履歷》;朦朧詩;[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01《履歷》是屬于北島早期的作品,詩人在這首詩中用凝練的語言、反常的邏輯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寫出了文革十年的荒誕與非人性化。從詩歌內在的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文學受眾視域中的朦朧詩創作
    學受眾視域中的朦朧詩創作王俊虎 邱躍強(延安大學 文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文學受眾對于文學創作的影響,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環境和時代等因素的變化,文學受眾會隨之產生相應的變化。這一切,將導致詩人的詩歌創作發生變化。朦朧詩經歷了由地下時期到正式登上詩壇時期的轉變,與此相應,其文學受眾也經歷了由少到多,由窄到寬的變化過程。所有這些變化,都對朦朧詩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學受眾;朦朧詩人;詩歌朦朧詩創作,主要是指以舒婷、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2017-03-22

  • 朦朧詩的多向表達與解構
    摘要:朦朧詩自從產生之日起,一直都沒有形成固定的形式,但因其獨特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影響,形成一個嶄新詩群。朦朧詩在繼承現代派或后現代派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內容,但其獨特晦澀難懂的表達又讓教師和學生望而止步。關鍵詞:朦朧詩;多向表達;解構朦朧詩向來是中學生畏懼的一種文學形式,因為這種詩歌主要表現詩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往往借助象征等手法來內隱詩人的情思。人類的精神世界本來就紛繁而微妙,再加之以詩歌的朦朧表達,必然會給學生的鑒賞帶來很大壓力。但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詩歌

    語文教學之友 2017年1期2017-02-16

  • 北島《回答》:理性姿態的思考,擲地有聲的回答
    內容摘要: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北島的詩歌風格以深沉、冷峻、凝重著稱,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代表作《回答》以其貫穿始終的理性批判精神、深沉的歷史哲學意識和強大的語言藝術張力,引發了新一代青年對使命、對抱負的追問與思考。關鍵詞:北島 《回答》 朦朧詩 迷惘 理性 批判精神北島的名作《回答》一詩,寫于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中,政治色彩濃厚,表達了作者對“文革”時期黑暗、荒謬的現實社會的痛恨和挑戰,表明了自己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堅定決心。鏗鏘有力的四個字“我

    文學教育 2017年1期2017-02-10

  • 淺談朦朧詩語言的空靈性
    郭鵬龍摘要:朦朧詩具有朦朧美,朦朧詩通過運用多層次、不定性、跳躍性的意象使朦朧詩具有了空靈性。本文以朦朧詩的語言藝術為研究對象,從象征化和意象化兩個方面分析了朦朧詩語言空靈性的特點。關鍵詞:朦朧詩;意象;空靈“朦朧詩”指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用象征、隱喻、超感、錯覺、藝術變形、語言的反邏輯等西方現代派詩歌的手法創作的新詩。這類詩歌具有強烈的批判意識和憂患意識,一反以往詩歌熱烈昂揚、樂觀慷慨的情調,而以冷色調的朦朧意象以及意象群的多層構建來表現思想感情。本文試

    東方教育 2016年20期2017-01-17

  • 試論“朦朧詩”的起源、成就和弱點
    □李慶慶試論“朦朧詩”的起源、成就和弱點□李慶慶“朦朧詩”在我國的出現大約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從出現之時就不斷引起人們的討論?!?span class="hl">朦朧詩”追求一種意識、精神與情思,在詩歌當中展現出青年男女的青春優美,但因為其意識上與思想上的奇詭,內容上的模糊,與我國詩歌長久以來所形成的主流價值觀和美學定位都有差別,因此受到了不少詩壇當中的非議。一、“朦朧詩”的起源與成就“朦朧詩”是詩壇在我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對青年詩歌的分類和討論當中產生的,從《今天》當中,人們將其中青年

    劍南文學 2016年18期2016-11-21

  • 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演變軌跡
    》;九葉詩派;朦朧詩;后現代主義一、二十年代:早期象征主義詩歌1、產生背景象征主義詩歌在二十年代的崛起,符合中國新詩內部規律的發展和演變。首先,早期象征主義詩歌是對早期白話詩嚴重散文化傾向的一次反撥。胡適在承繼黃遵憲“我手寫吾口”的“詩界革命”精神后,大力倡導白話詩運動。其次,對外國文學思潮的翻譯和介紹,也為象征主義詩歌做好了輿論上的準備。2、代表詩人(1)李金發李金發打破題材禁區,贊頌死亡,襲成現代主義文學的“審丑”風氣。在詩集《微雨》導言中,他宣稱“茍

    青春歲月 2016年4期2016-08-04

  • 淺析李商隱《錦瑟》的藝術手法
    《錦瑟》被譽為朦朧詩的開山之作,它以含義隱晦,意境朦朧著稱。以李商隱的個人經歷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這首詩的真正意蘊就顯得更撲朔迷離了。這首詩所運用的表現手法、表達的情態、意象,也使它產生了無限的多義性。而我認為這首的美就美在它的多義,美在它的朦朧。關鍵詞:李商隱;錦瑟;朦朧詩;藝術手法[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0-0-01通讀李商隱《錦瑟》這首詩時,就它的美所深深地吸引,覺得它既觸手可得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0期2016-06-30

  • 淺析“朦朧詩”身后的反叛
    劉一樂摘 要:朦朧詩,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現的一個詩歌藝術流派。它的出現帶來了現代詩學的全面復蘇,它思索中國的“現代化”啟蒙合理的人性意識,重建時代自我反思。雖然它本身的“叛逆”精神遭到無數人的批判,但作為時代的產物,仍然有它的強大生命力。本文旨在對朦朧詩的反叛精神本質進行簡單的梳理和通順,體現朦朧詩的反思和啟蒙社會的功能。關鍵詞:反叛;思維構思;真實;表現手法;人朦朧詩,是由特定的時代語境和歷史積淀所形成的,伴隨著文學全面復蘇而出現的一個新

    文化產業 2016年4期2016-05-30

  • 論顧城詩歌意象表達的魅力
    摘 要:作為朦朧詩派的魁首詩人,唯靈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顧城以一顆童心,創作了無數童話般的詩作。因為獨特的看待世間萬物的視角,顧城的詩,總是帶有純潔的想象色彩,而這種色彩體現在陽光、白云、山巒和小獸等不同的意象上。顧城運用象征隱喻、抽象變形、感覺溝通、物象重疊、物人轉換、因意取向、省略跳躍的表現手法,借由意象表達出作品獨有的意象魅力。顧城的詩歌中意象表達充滿了其對生命的熱愛,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強烈的童話色彩與深入的自我表現的美學色彩。關鍵詞:朦朧詩 意象 顧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7期2016-05-14

  • 朦朧詩的“朦朧性”及其語言策略
    0013)?論朦朧詩的“朦朧性”及其語言策略趙敬鵬(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摘要:“文學作為語言的藝術”,意味著文學研究要建基于語言的形式分析。就朦朧詩而言,“朦朧性”的根源是語言的審美復活,這一特點被作家充分認識并嫻熟運用。進一步研究表明,朦朧詩人具體的語言策略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疏離語言能指與所指的原有任意性關系,然后再予以重組,造成了詩歌意義的不確定;其次是以“言”繪“象”,“象化”的語言延緩甚至阻斷了言意的通達過程,加重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3-15

  • 從“再現”返回“表現” ——論當代詩歌寫作的誤區及突圍
    歌;第三代詩;朦朧詩;口語寫作;表現/再現詩之“表現”一說本無分歧,其詩意本位不言自明。這也是中國傳統詩學與新詩以來的現代詩歌最基本的審美特征。朦朧詩之后,第三代詩出場,眾語喧嘩、極為熱鬧。詩歌由精英化、審美化逐漸轉向凡俗化、審丑化,話語策略也由抒情詩(表現為主)轉向敘事詩(再現為主)寫作。這種再現式的敘事強調“詩到語言為止”(韓東)、“拒絕隱喻”(于堅),他們將表現的語言拉向日??陀^物象的再現。這種再現的寫作意識也影響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伊沙、沈浩波等

    學習與探索 2016年6期2016-02-28

  • 文學的“地火”
    葉蘇讀王干的《朦朧詩價值再認識》,溫故朦朧詩史事,可以真切地感知時代生活對文學的激發,可以篤定地確認文學回應時代生活的價值。這是一個幫助厘清文學本義的好話題。朦朧詩之所謂朦朧,首先不是一種詩藝上的翻新弄巧,而是在當時意識形態尚未冰化的背景下艱難發聲的必然姿勢;或者,朦朧詩根本就是對壓制和糟踐人性的意識形態的一種回憎與反彈。所以朦朧,是因為發生于政治破局之前;所以依然朦朧,是因為政治新局僅僅鑿開一道窄細的縫隙。所以,謝冕先生又把朦朧詩潮喻為運行于地下的“地火

    長江叢刊 2015年3期2015-11-18

  • 朦朧詩”的時代內涵
    表現出時代性。朦朧詩是在一個特殊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特殊文學形式,體現出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會現實,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有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類特別關注的精神內涵。詩歌語言含蓄凝練、文學色彩濃郁。舒婷愛情詩的創作更是當時詩壇的一股新風。朦朧詩由于其濃厚的藝術色彩及人文價值的體現而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關鍵詞:人文關懷;尋找光明;自我獨立一朦朧詩派是指中國20世紀70年代初誕生于詩壇,80年代走向鼎盛的,以北島、舒婷、

    新課程·下旬 2015年6期2015-10-14

  • 吾吉買買提詩歌中的死亡意象
    志是研究維吾爾朦朧詩歌的明亮窗口,從此進來的外來影響和從而挖掘的民族內心沉淀是維吾爾朦朧詩歌創作的內外動力。我在此主要探討研究維吾爾朦朧詩人吾吉買買提詩歌中的死亡意象。關鍵詞:吾吉買買提;朦朧詩;死亡;意象當代維吾爾文學作為中國文學必不或缺的一部分,也展現了自己輝煌的發展成績,同時以優秀的現代文學作品迎接了新時期,走向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創新的新道路。維吾爾朦朧詩歌的獨創新穎,正是新時期維吾爾文學變革的最重要的一個標志。對于以嚴格規范和規則為主的維吾爾傳統詩來

    北方作家 2015年4期2015-07-10

  • 托尼?巴恩斯通對中國新時期詩歌的翻譯
    尼?巴恩斯通;朦朧詩;新時期詩歌;意象; 聲響托尼?巴恩斯通(Tony Barnstone,1961 – ),美國詩人、學者和翻譯家。青年時代的巴恩斯通曾遠游希臘、西班牙、肯尼亞和中國,使其詩歌創作和翻譯有著廣闊的視野。巴恩斯通的譯著包括《空山拾笑語——王維詩選》(Laughing Lost in the Mountains : Selected Poems of Wang Wei,以下簡稱《空山拾笑語》)、《暴風雨中呼嘯而出——中國新詩》(Out of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03-18

  • 文學史書寫視域下的朦朧詩經——以洪子誠四本文學史著作為中心
    史書寫視域下的朦朧詩經——以洪子誠四本文學史著作為中心許永寧(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江蘇南京 210093)文學史作為朦朧詩研究重要場域,在其書寫過程中對朦朧詩的經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朦朧詩文學史書寫的缺席到文學譜系的建立,歷史輪廓的勾勒和細節史實的闡述以及各種思潮文化影響下的流動,朦朧詩與文學史互為因果,共同參與和完成了其經典化的建構過程。朦朧詩;經典化;文學史的書寫;洪子誠朦朧詩傳播很重要的一個場域就是大學校園。而考察朦朧詩的經典化過程,不得不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2-21

  • 朦朧詩對詩歌傳統的反叛與繼承
    紀七八十年代的朦朧詩,自其產生之時就褒貶不一。在本文中,筆者將朦朧詩回歸到歷史長河中,結合“古今中外”張力結構理論,具體闡釋其相交于中國傳統詩歌而言反叛與集成的表現。筆者認為朦朧詩是特定歷史時期背景下,新表現手法與傳統詩歌手法完美結合后綻放出的一朵奇葩。關鍵詞:朦朧詩 反叛 繼承20世紀伴隨著國內外政治局勢的演變,中國文學思潮也是起伏跌宕,波濤浪涌,正是由于其中一些基本因素構成的張力結構往復推移,才形成了文學思潮的矛盾運動。而張力結構從時空層面上看,是古與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2014-09-30

  • 淺談周杰倫的演唱與“朦朧詩”理論
    爭議的文體——朦朧詩。朦朧詩是以象征的手法表達作者的思想。因此,筆者思索: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什么隱秘的聯系?都是以一種模糊方式表現作者或歌者的內心世界,給人一種神秘而朦朧的美感。本文將從朦朧詩的特點和周杰倫的演唱特點方面分析兩者的聯系。關鍵詞:周杰倫 演唱特點 朦朧詩 聯系從網上搜索和資料的查詢中,可能由于查詢方式不正確或者其他原因,暫時沒有查到有關兩者之間聯系的專著、文章和期刊,以下文字僅代表筆者拙見。朦朧詩,又稱“古怪詩”。出現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藝術評鑒 2014年16期2014-09-21

  • 論“朦朧詩”的藝術意義
    關于朦朧詩這里所說的朦朧詩是指《詩刊》1980年8月號登出了章明的《令人氣悶的朦朧》一文之后,把那種“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的詩名之為“朦朧體”之后,“朦朧詩”這個詞為大家所接受,于是便把“文化大革命”之后一些具有上述特點的詩稱為朦朧詩。圍繞著朦朧詩出現了大量爭論的文章,形成一種詩歌潮流。朦朧詩并不僅僅是一種詩歌樣式,而且是一種詩歌現象。朦朧詩的歷史梳理1.發端改革開放之前有一段漫長的時光,就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知識分子受到極大

    山花 2014年10期2014-09-16

  • 兩代詩人的分歧與選擇——關于艾青與朦朧詩人論爭的思考
    要的詩歌潮流,朦朧詩在今日已經確立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然而在其產生之初,卻經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論爭。這場論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劉1979年在《星星》第10期上發表的《新的課題——從顧城同志的幾首詩談起》,他對“某些詩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那種思想感情的方式,也不勝駭異”,認為“要真想避免他們走上危險的小路,關鍵還是在于引導”, 以此來矯正詩歌中扭曲的部分。無獨有偶,在此后的論爭中,艾青、顧工等人也相繼對朦朧詩發難。這批在五六十年代被打為右派,經歷了時代磨難的

    戲劇之家 2014年10期2014-08-15

  • 朦朧詩發生的外部動因
    有決定性作用。朦朧詩在發生的最初階段還是一種缺乏讀者閱讀的寫作,限于小圈子內(如白洋淀詩群)同人性質的交流,基于某一社會階層的讀者群有待建立。在朦朧詩的發生、形成過程中,如何鎖定一個新的讀者群?如何激發他們對朦朧詩的追尋意識?成為關涉朦朧詩能否成立的重要問題。高考承載著教育與選拔的雙重任務,作為教育制度重大變革而恢復的高考制度使中國精英的基本構成模式由重政治向重知識轉變,文革時期的工農兵學員被大學生取而代之。新式學生群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中國社會的固有結構,也

    滁州學院學報 2013年6期2013-04-02

  • 朦朧詩的藝術特點
    的詩壇上興起的朦朧詩被很多研究人員視為是泊來品,其實這種認為是不全面的,朦朧詩的藝術特點無論是在創作題材、創作風格、表現手法、意象特征還是意境創造上除受到外國詩歌創作潮流的影像外,還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相互結合,反應時代的發展特點。本文將從朦朧詩的創作過程與欣賞入手,對朦朧詩的藝術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娟P鍵詞】朦朧詩;藝術特點;傳統文化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物,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為朦朧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2年8期2013-02-01

  • 朦朧詩:一個需要繼續重述的詩學概念
    陳愛中朦朧詩作為漢語新詩史上的重要詩潮之一,已經載入史冊,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種載入并非如新月詩派對漢語新詩形式的提倡作為主要功績一樣達成共識,而是在充滿爭議和悖論中被書寫的。盡管有了堪稱汗牛充棟的諸多文章和著作的論述,但就是朦朧詩的基本內涵這樣最為基本,最為前提性的命題都很難說是清楚的。無論是代表性詩人還是作品,甚至包括具體的時空范圍都缺乏更為細致的認識。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一九八五年由閻月君等人編選,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朦朧詩選》,是影響最大的一

    當代作家評論 2012年2期2012-12-18

  • 被“誤讀”的西方現代主義
    產,特別是圍繞朦朧詩的種種爭論的展開方式與方向。關鍵詞:朦朧詩;誤讀;西方現代主義中國分類號:10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12)1-0034-12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通過對中國語言的“誤讀”而“發現”中國表意文字的故事,可以說在西方世界已成為了人所盡知的故事了。而與此形成對照的則是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后毛澤東時代中國詩人們接受埃茲拉·龐德現代主義詩學以及由此造成的跌宕起伏的朦朧詩運動的故事。本文將聚焦于中

    華文文學 2012年1期2012-04-24

  • 朦朧詩的追尋主題及現時意義
    容摘要:本文對朦朧詩的“追尋”主題進行分析,并突出其“追尋”主題下的現時意義?!白穼ぁ笔?span class="hl">朦朧詩歌共同具備的精神特征,這種精神對當下仍有非常重要的啟迪意義。關鍵詞:朦朧詩 追尋 現時意義“朦朧詩”,一般認為是1980年前后出現的,以舒婷、顧城、北島、江河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的詩歌創作。朦朧詩歷史地位的被認可,與詩歌評論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個崛起”有關,這“三個崛起”分別是:謝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 。

    文學教育 2015年4期2010-11-18

  • 朦朧詩命名的意義及其限度
    637000)朦朧詩命名的意義及其限度鄭加菊,粘招鳳(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0)1970年代末,朦朧詩以異端的吶喊給那個時代帶來了難得的思想沖擊力。朦朧詩的命名表達了當時詩歌的外在美學特征,暗示了當時詩歌創作環境的艱難,而且展示詩歌內容揭示了人內心的隱秘、直接指向心靈的品讀的特質,命名在這些意義上很好地傳達了它自身的涵義。但是當時代過往,朦朧本身的含混意指使得其之后的詩歌在某些方面難以逃越它的美學牢籠,成為新詩歌發展的桎梏?;氐?span class="hl">朦朧詩命名的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6期2010-04-07

  • 論“朦朧詩”中的新文學傳統因素
    摘要:“朦朧詩”的興起與新文化運動之間相隔了一段時間的距離。但新文學傳統中作為重要思想范型的內容如“人的文學”、“立意反抗”等,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后,仍然在“朦朧詩”中得到再次顯現。文章即從以上兩個方面闡釋了“朦朧詩”中顯現的新文學傳統因素和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關鍵詞:新文學傳統 “朦朧詩” 人的文學 反抗意識 中圖分類號: I 20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192-021 引言 新文學之“新”相對于古典文學之“舊”在形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09年5期2009-08-07

  • 轉型時期建構中國詩學的可能性
    十年代迸發的“朦朧詩”在中國新詩史上的意義決不亞于“五四”白話詩的出現,從某種意義說,它是新詩的第二次革命?!?span class="hl">朦朧詩”這個最初含貶義的名詞,由于論戰雙方的沿用,逐漸以約定俗成的方式固定下來?!?span class="hl">朦朧詩”使詩歌從工具性功能中解放出來,強調了藝術的本位,并最終確立了詩歌藝術的本位原則,使多元的發展呈現不可遏止的態勢,它所具有的現代主義詩歌的開放性為自身贏得主流地位。然而對于“朦朧詩”的精神之流與知識定位的認識尚未完成,所以探索朦朧詩的詩學價值,對于轉型時期的中國

    消費導刊 2009年9期2009-06-20

  • 詩意朦朧 深情綿綿
    親愛的祖國》是朦朧詩人舒婷在1970年代創作的一首愛國主義詩篇名作,欣賞它需要把握兩個層面,一是愛國主義,一是朦朧詩。關鍵詞:舒婷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朦朧詩 愛國主義《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朦朧詩人舒婷在1970年代創作的一首愛國主義詩篇名作,欣賞它需要把握兩個層面,一是愛國主義,一是朦朧詩。一、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美學特征愛國主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文學領域,愛國主義早已成為評判作家思想性的一個重要原則??v觀中國文學研究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凡是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2期2009-06-13

  • 論北島前期詩歌的懷疑與叛逆精神
    創作歷程以及與朦朧詩派相關的詩歌特征來論述北島前期詩歌所具有的懷疑與叛逆精神。關鍵詞:北島 前期詩歌 懷疑與叛逆 朦朧詩1.文革背景下的北島1966年至1976年進行的“文化大革命”,對于剛從戰爭創傷蘇醒過來的中國所造成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不僅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使文藝事業遭到了空前的劫難?!笆晡母铩焙帽纫话丫薮蟮募湘i鎖住了時代前進的腳步。人們失去了方向,造成了嚴重的信仰危機?!拔母铩笔窃谥袊馐芏嗄甑膽馉帪碾y后重建家園的背景下發動的。殘

    新課程學習·下 2009年9期2009-06-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