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生組織

  • 千年“隱者”
    別稱為莖頂端分生組織(SAM)和根頂端分生組織(RAM)。這些分生組織會不斷產生新細胞,為新器官的形成提供細胞來源。其中,莖頂端分生組織中的干細胞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有些新細胞會被擠到兩側,繼續分裂產生新細胞,達到一定數量之后就會在頂端分生組織形成葉原基,再經過一系列的細胞分裂、分化、擴張,最終發育成葉片;有些新細胞則被擠到下面,繼續分裂就推動頂端分生組織向上生長。頂端分生組織向上生長一段距離后,會長出新的葉。一個葉片和下一個葉片之間的莖段統稱為“莖節”。

    知識就是力量 2023年1期2023-05-30

  • 不同濃度L-Met 在擬南芥幼苗根系發育中的功能分析
    。根尖的頂端分生組織(root apical meristem, RAM)也叫根尖生長點,該區域的細胞具有持續分裂產生新的細胞的能力[2,4]。分生區與伸長區之間的區域被稱為過渡區,過渡區的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細胞變長并向伸長區轉化[2,4]。伸長區細胞進行伸長生長,細胞體積變大,最終細胞分化形成成熟區,此區表皮細胞部分發育成根毛,因此又稱之為根毛區[3-4]。根分生區從縱切面看,從外到內依次為表皮,皮層,內皮層,中柱鞘和中柱[4-5]。擬南芥根尖的幾大區域

    天津農業科學 2023年2期2023-03-14

  • 從模式植物到作物的“種子”細胞 ——首屆植物干細胞與再生國際研討會概述
    結構類似根尖分生組織的細胞龕擁有再生能力,并且成熟愈傷組織中層由與根尖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表達模式相近的細胞組成[6]。第三個問題是為什么愈傷組織具有再生多種器官的能力?依據其團隊的研究,他認為,成熟愈傷組織的中間層細胞具有干細胞活性、積累生長素的能力和對細胞分裂素的超敏反應,由此突破了在普通體細胞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局面,從而引起組織器官的再生。最后,徐麟研究員提到他對植物干細胞多能性進化模式的見解,認為在植物進化

    生物學雜志 2022年4期2023-01-26

  • 甘蔗居間分生組織腋芽的誘導研究
    或者莖尖頂端分生組織誘導的方法進行。甘蔗作為第一個組織培養成功的禾本科植物[2]經過多年研究,甘蔗組織培養已經發展成為一類比較成熟的應用生物技術。目前,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植物種苗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苗、種質資源保存、基因育種等方面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3-6]。截至2022年5月,以“甘蔗”、“組織培養”為關鍵詞查詢可獲相關文獻共計70篇,但是成文時間較早,內容普遍涉及脫毒健康種苗繁育等實用技術,內容大多以誘導新葉愈傷組織、分化、增殖為主,而采用的組織培養

    甘蔗糖業 2022年5期2022-12-29

  • 水稻花序結構調控機制研究進展
    AM 向花序分生組織轉變水稻是一種典型的短日作物,表現出強烈的光周期敏感性,在短日照誘導條件下,成花素在葉片中合成,轉運到頂端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促進頂端分生組織轉變為花序分生組織(Inflorescence meristem,IM)。水稻中有兩個成花素基因Hd3a和RFT1,它們編碼的成花素蛋白可以作為開花移動信號,促進水稻開花。水稻中存在Ehd1和Hd1兩條開花途徑,Ehd1編碼一個B 類型的響應調控因子,在

    廣東農業科學 2022年9期2022-11-21

  • 梅花HD-Zip III 轉錄因子PmHB5克隆與表達模式分析
    株型是由頂端分生組織(SAM)形成的分枝決定的。因此,枝條的數量和形態特征對園藝植物的株型至關重要。莖頂端分生組織和腋生分生組織(AM)的衍生物,產生植物除子葉以外的所有器官。植物新梢發育經歷3 個階段:腋生分生組織起始、葉芽初生生長和莖次生生長[3]。眾所周知,芽的發育是一個由許多基因精心調控的生物過程,如腋生分生組織形成相關的Cup-shaped cotyledon(CUC)、Like Aux(LAX)、HD-Zip III 亞家族基因[4-5],側芽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11-21

  • 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番茄多心室形成調控的新機制
    CLV在莖尖分生組織的分化和維持中起到核心的調控作用,該負反饋環通路發生改變將導致莖尖組織變大,心室數量增多。然而,目前對莖尖分生組織的發育與多心室形成的關系認知仍有很多不足。2022年8月18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在線發表了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題為“The SlTPL3–SlWUS Module Regulates Multi-locule Formation in Tomato by Modul

    蔬菜 2022年9期2022-09-23

  • 甘薯鄭紅23號高效脫毒技術探討
    報道利用莖尖分生組織培育技術獲得甘薯脫毒植株以來,研究人員相繼選取不同的甘薯品種對莖尖進行甘薯脫毒培養研究[18-24],但植株再生效果存在較大差異且大部分已報道的再生率偏低。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團隊前期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從多種生長激素中篩選出NAA、6-BA等2種生長激素進行甘薯莖尖分生組織再生研究,且發現當NAA的質量濃度為0.1 mg/L時,較適合甘薯莖尖分生組織的再生。在鄭紅22的脫毒研究中,先后設計了13種添加不同NAA、6

    山西農業科學 2022年9期2022-09-19

  • 低溫短日照誘導五葉草莓成花誘導的機理研究
    最終促進頂端分生組織完成花器官的誘導、分化以及發育過程。這些途徑中大多基因具有保守性,而不同物種仍具有特異的調節基因。保守調控網絡中,靠近下游的、、、1幾個關鍵基因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基因是光周期途徑的輸出基因,編碼一個含CCT結構域的轉錄因子,能靶向基因的啟動子。FT是成花信號多個途徑的整合因子,有成花素之稱,為PEBP磷脂酰乙醇胺結合蛋白家族的成員,可以長距離轉運。在長日照條件下,擬南芥葉片識別光信號,誘導基因的表達進而上調基因表達。緊接著,FT

    浙江農業學報 2022年8期2022-08-27

  • 植物激素調控頂端分生組織發育的研究進展
    官形成離不開分生組織(meristem)。分生組織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具有持續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細胞群,又被稱為植物干細胞。由其分裂產生的細胞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其中一小部分仍保持高度分裂的能力,大部分則陸續長大并分化為具有一定形態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細胞,構成植物體的其他各種組織,使器官得以生長或新生[1]。分生組織在植物體內根據分布位置主要分為頂端分生組織和側生分生組織。其中,頂端分生組織發育為根、莖,使植株得以伸長生長,側生分生組織則形成腋芽(axi

    湖南農業科學 2022年1期2022-06-06

  • 秦薯5號甘薯莖尖分生組織培養脫毒及種苗快繁技術研究
    研究利用莖尖分生組織培養技術繁育秦薯5號脫去SPVD 2種病毒的脫毒種苗,以提高甘薯產量和品質。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品種為秦薯5號甘薯種薯由楊凌金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薯種苗繁育基地提供。挑選特性完全符合秦薯5號的塊根,清洗干凈,浸蘸0.1%的甲基托布津溶液,種植于經高溫滅菌的泥炭與珍珠巖(2∶1)混合基質中,設置溫度為28℃催芽,出芽后設置溫度為38℃16 h,27℃8 h。處理10 d后切取2 cm長莖稍,剪去葉片,自來水沖洗30 min,經75%

    陜西農業科學 2022年3期2022-04-28

  • 超過12排的玉米是轉基因嗎
    變,即從頂端分生組織、腋芽分生組織轉變為花序分生組織、小穗成對分生組織、小穗分生組織、小花分生組織。一般來講,穗行數的多少取決于小穗成對分生組織向小穗分生組織的轉化,行粒數的多少取決于小穗分生組織向小花分生組織的轉化,并最終影響玉米果穗結實率,進而影響玉米的產量。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過程都是由眾多基因來共同調控的數量性狀,很難通過轉基因技術來轉入一個或幾個基因實現。而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均沒有通過轉基因技術實現轉基因玉米穗行數改變從而提高產量的轉基因玉米商

    新農村(浙江) 2022年4期2022-04-02

  • 紫甘薯莖尖分生組織誘導培養基的優化研究
    法,利用莖尖分生組織離體培養技術生產脫毒種薯(苗)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而在莖尖脫毒培養過程中,培養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和配比是影響莖尖成活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紫甘薯“京薯6號”為供試材料,采用正交試驗方法,比較了植物激素6-芐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不同組合及濃度對紫甘薯莖尖誘導的作用及影響。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試驗于2021~2022年在廊坊市農林科學院中心實驗室進行。供試材料為紫甘薯“

    現代農村科技 2022年12期2022-03-22

  • 脫除SPVD甘薯組培苗快繁及移栽研究
    試驗利用莖尖分生組織培養和不同病毒抑制劑預處理相結合的方法探究SPVD 脫除效率,并通過添加不同濃度的NAA、6-BA,篩選最適快繁培養基激素組合,同時分析不同繼代培養時間和是否煉苗對脫毒組培苗移栽成活率影響,以期為甘薯脫毒種苗在生產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撐。1 材料和方法1.1 供試材料感染SPVD 的徐薯22 和阜徐薯20 病株,均來自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薯抗病鑒定圃。1.2 供試試劑MS 培養基(不含瓊脂和蔗糖,海博生物)、蔗糖(分析純,滬試

    北方農業學報 2021年5期2022-01-12

  • 果樹脫毒技術研究進展
    嫩組織部分或分生組織為材料進行培養從而得到無毒材料,獲得完整的脫毒植株。由于不同品種果樹生長周期及其莖尖分生組織的形態大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果樹的莖尖分生組織的獲取難度也不同[4,11]。此外,莖尖組織的大小與脫毒率、組織培養成活率直接相關。一般切取的莖尖越小,脫毒的效率越高。例如,利用莖尖培養脫毒技術獲得草莓脫毒苗的培養過程中,切取0.1~0.2 mm的莖尖分生組織時,脫毒率為100%;切取0.3~0.4 mm 的莖尖分生組織時,脫毒率為84.5%[1]

    河北果樹 2021年1期2021-12-10

  • 向日葵花序中的螺旋奧秘
    葵的生長點或分生組織如何形成螺旋狀。在×射線斷層掃描的幫助下,他們掃描了分生組織不同發育階段的三維圖像。他們使用共聚焦顯微鏡檢查了小于一毫米的分生組織,以確定植物激素生長素的位置,這些生長素決定了生長點的位置。在生長過程中,分生組織中多個部位的生長素水平同時上升至最大值。新的生長素最大值點總是在兩個相鄰的最大值之間形成并移動,生長素形成的簇狀斑點的數量隨著分生組織直徑的增長而迅速增加,規律遵循斐波納契數列:后一個數字總是前兩個數字的和。這就是為什么即使在并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28期2021-08-19

  • 擬南芥LHY基因超表達與成花轉變
    花表型。莖端分生組織解剖結構分析表明,超表達植株在第19天(野生型植株15 d)時生長錐持續生長發育,凸起明顯增高,具多層原套細胞,原體和髓分生組織細胞分裂,數量增多,說明超表達植株營養生長成熟期延遲,導致晚花。qRT-PCR對及其靶基因表達水平檢測結果表明,超表達植株的表達量隨植物發育進程逐漸降低,而表達量則逐漸升高,超表達植株可能通過調控和的表達量來調控成花轉變。擬南芥;成花轉變;基因;超表達高等植物開花是由內部基因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來完成。這個調節過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7-14

  • 向日葵花序中的螺旋奧秘
    葵的生長點或分生組織如何形成螺旋狀。在×射線斷層掃描的幫助下,他們掃描了分生組織不同發育階段的三維圖像。他們使用共聚焦顯微鏡檢查了小于一毫米的分生組織,以確定植物激素生長素的位置,這些生長素決定了生長點的位置。在生長過程中,分生組織中多個部位的生長素水平同時上升至最大值。新的生長素最大值點總是在兩個相鄰的最大值之間形成并移動,生長素形成的簇狀斑點的數量隨著分生組織直徑的增長而迅速增加,規律遵循斐波納契數:后一個數字總是前兩個數字的和。這就是為什么即使在并非

    知識就是力量 2021年6期2021-07-09

  • MADS-box基因家族調控植物花器官發育研究進展
    花發育起始于分生組織細胞的轉變,這種轉變由一系列內源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誘導產生,由此啟動開花,細胞從莖尖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SAM)轉變為花序分生組織(inflorescence meristem,IM),進而花序分生組織周邊產生花分生組織(floral meristem)分化成各輪器官;單子葉植物中花序分生組織先產生穗分生組織,再分化花分生組織[2,19]。這一系列過程由開花整合因子(FT、SOC1)、花原基響應特征基因

    浙江農業學報 2021年6期2021-06-30

  • 蝶形花亞科花發育的基因調控網絡
    育主要包括花分生組織的決定、花原基起始、花器官原基起始和器官原基屬性決定4個關鍵的發育過程。當植物從營養期進入生殖期后,隨著花序分生組織屬性基因表達,頂端分生組織轉化為花序分生組織;之后,花分生組織屬性基因表達,花器官原基從花序分生組織上分化;接著下游花器官屬性基因被激活,花器官原基分化出各輪花器官;最后,各輪花器官在不同器官發育特異性基因的作用下完成器官功能的特化。蝶形花亞科植物的花為兩側對稱花型,有21個花器官,呈五基數排布:包括五枚萼片;五枚覆瓦式排

    土壤與作物 2021年2期2021-06-01

  • 水稻護穎發育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
    f)后,頂端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SAM)開始向花序分生組織(inflorescence meristem,IM)過渡,隨后依次是枝梗分生組織(branch meristem,BM)、小穗分生組織(spikelet meristem,SM)和小花分生組織(floral meristem,FM)的連續轉變,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花序[2]。小穗是水稻花序的基本單元,小穗的結構按分生順序依次為:副護穎(rudimentary glu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05-24

  • 擬南芥ULTRAPETALA1基因功能的研究進展
    官;而且花序分生組織更大[1]。ULT1的cDNA全長2.4kb,編碼了一個含有32個氨基酸B-box類和98個氨基酸SAND結構域的小蛋白[2]。Carles等人通過亞細胞定位發現ULT1在核和細胞質中都有表達[2]。ULT1屬于三胸蛋白復合體(Trithorax Group,TrxG)[3],三胸蛋白復合體(TrxG)是表觀遺傳修飾因子,通過激活基因表達在真核發育中發揮關鍵作用,對植物TrxG因子的功能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4]。ULT1似乎具有表觀遺

    農業與技術 2021年6期2021-04-09

  • 揭示植物干細胞如何免疫病毒(2020.10.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是植物莖頂端分生組織病毒含量少,甚至沒有病毒,其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未解之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與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部趙忠教授課題組,近期揭示了植物干細胞抵御病毒侵染的分子機制。首次在植物廣譜病毒抗性和分生組織維持機制之間建立了精確的分子聯系,回答了為什么大部分植物病毒不能侵染頂端分生組織這一長期未決的生物學問題。相關成果以“WUSCHEL?triggers?innate?antiviral?immunity?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19期2020-10-27

  • 復葉形態建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2020.9.8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
    葉片邊緣帶有分生組織屬性的區域被稱為葉緣分生組織(marginal meristem),負責葉片的伸展。而在復葉發育中,葉緣分生組織同時負責小葉的起始和伸展,并且兩個過程都依賴生長素。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葉緣分生組織是否獨立地調控小葉起始和小葉伸展這兩個發育過程?兩個發育過程之間是否相互影響?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The Plant Journal發表了題為Leaflet initiation and blade expa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17期2020-09-26

  • 揭示植物干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2020.8.25 山東農業大學)
    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STM)和CLAVATA3(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余年,學術界對WUS和STM蛋白調節CLV3轉錄和干細胞活性維持的關鍵作用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于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以調節干細胞命運的調控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科研團隊歷時近十年,首次揭示了WUS、STM、CLV3三個關鍵因子之間精細的相互作用模式,解析了WUS和STM介導干細胞形成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16期2020-09-14

  • 植物根尖分生組織傳感器的構建及其對尿素傳感動力學研究
    功構建植物根分生組織和受體傳感器,并對相應的營養物配體進行傳感動力學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解決當下過度施肥引起的土壤板結和水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有助于進一步采用生物技術方法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15-17]。該傳感器的成功構建可為植物根系營養傳感及其吸收和調節機制研究、農業精準施肥提供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選擇玉米、辣椒、花椰菜和黃瓜4種植物的根尖分生組織組裝傳感器,定量化測定傳感配體——尿素。通過電化學工作站和時間—電流曲線法測定尿素與玉米、辣椒、花椰菜和黃

    浙江農業學報 2020年8期2020-08-30

  • 竹子為什么長得特別快
    、變大。它的分生組織不僅頂端有,而且在每一節中都有。挖取一只竹筍,將它掰開,可以發現里面的竹節都連得很緊,好像一個壓縮的彈簧。當竹筍鉆出肥沃的土壤,遇到溫暖、濕潤的天氣時,每一節的分生組織就會不斷生出新的細胞,相鄰竹節間的距離就會逐漸拉長。如果每根竹筍有60節的話,那么它的生長速度就幾乎是其他植物的60倍。但是,隨著竹子的不斷長高,竹節外面包裹的鞘就會脫落,此時竹子就會停止生長。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20年4期2020-06-15

  • 利用基因組預測方法對玉米根尖分生組織相關性狀進行預測(2020.5.2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的潛力。根尖分生組織(SAM)是一個由多能干細胞組成的群體,它能在植物中產生所有的地上器官。盡管SAM很小,但其形態與成株植物的密切表型相關,如開花時間、葉數、莖寬和其他農藝性狀等。因此,對作物SAM形態變異的特征進行預測,可能有助于彌合未開發的遺傳資源與優良品種之間的鴻溝。2020年5月27日,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線發表了愛荷華州立大學Jianming Yu課題組題為”Genomic Predicti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10期2020-06-08

  • 揭示調控植物側枝形成新機制(2020.4.4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于葉軸的腋生分生組織(AM),在合適的條件下,植物側枝發育主要包括2個過程:腋生分生組織起始,在葉腋處分化形成側芽;腋芽伸長形成側枝。植物的側枝發育受遺傳因子、環境因素、內源激素等多方面的調控。研究發現生長素和獨角金內酯負調控腋芽的生長,而細胞分裂素可促進腋芽的生長。另外,一些轉錄因子可以影響腋生分生組織的形成,從而影響植物側枝的形成,例如番茄中的LS、擬南芥中的LAS、水稻中的MOC1可調節腋生分生組織的起始;MYB轉錄因子LOF1、LOF2和HD-ZI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7期2020-04-28

  • 四季草莓成花關鍵基因的表達分析
    僅控制著花序分生組織向花分生組織的轉變,而且還控制著開花時間[8]。相關報道顯示,草莓LFY基因在成花初期的花芽中表達量最高,說明其在促進花形成過程中發揮作用[9]。SOC1基因能夠與其他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植物開花時間以及花的類型及花分生組織。相關研究顯示,SOC1基因的過表達可以有效地促進早花,而SOC1突變體則會引起開花時間的延遲[10-12]。已有報道,草莓SOC1基因與其他SOC1同源物具有高度同一性,含有保守的MADS結構域和SOC1基序,是草

    浙江農業科學 2020年4期2020-04-14

  • 發現芽頂分生組織中的一種信號級聯(2020.3.8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立的植物莖尖分生組織(SAM)中的miR171和新生的干細胞微環境來控制HAIRY MERISTEM(HAM)濃度梯度的機制。在多細胞生物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是在連續的細胞分裂和增殖過程中如何啟動和維持不同細胞類型的空間格局。沿SAM的垂直軸,干細胞位于頂部,而分化為干細胞的細胞位于更基部,形成了穩健的頂基模式SAMs是莖和花發育的再生來源。在模型植物擬南芥中,已經確定了控制SAM中干細胞穩態的幾個關鍵途徑。其中,HAIRY MERISTEM(HAM)家

    三農資訊半月報 2020年5期2020-03-23

  • C 類花器官特征基因AGAMOUS(AG)調控植物花分生組織維持與終止研究進展
    程,起始于花分生組織的啟動,接著是花分生組織特征的決定和維持、花原基形成、花器官特征識別,以及花分生組織干細胞活性終止和花器官成熟?;òl育作為高等植物世代交替中最引人注目的生理過程,一直以來都是植物遺傳學研究領域跟蹤的熱點之一。了解植物成花調控過程,可以人為控制植物開花時間,加快選育種進程。關于植物花器官發育理論最經典的莫過于Coen 等[1]提出的花器官發育“ABC”模型,以及Theissen 等[2]進一步完善提出的花器官發育“ABCDE”模型。植物花

    生物技術通報 2020年1期2020-02-20

  • 植物干細胞的形成與維持最新綜述
    根尖和莖尖的分生組織以及形成層,在植物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其多能狀態,并控制著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對植物干細胞的研究表明,關鍵轉錄因子和植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調控著根尖和莖尖干細胞的形成、維持和分化。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和山東大學丁兆軍教授團隊在aBIOTECH 期刊在線發表文章“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lant stem cells in root and shoot apical meristems”。文

    生物技術通報 2020年5期2020-02-20

  • 藤本植物纏繞機制①
    因素植物莖尖分生組織是指普遍半球形穹頂狀結構、 具有持續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細胞群,植物莖尖分生組織下端主要有葉原基和腋芽原基,部分還具有芽鱗原基[1]。當前有關莖尖分生組織的形態結構有兩種學說。其一是細胞組織分區學說,此種學說根據細胞質密度和細胞分裂率將莖尖分生組織分為周緣分生組織區、中央母細胞區、以及肋狀分生組織區。以中心母細胞區為主要干細胞來源逐步補充剩余兩區。剩余兩區中周緣分生組織區主要形成花、葉等為器官提供前體細胞的側生器官,肋狀分生組織區大部分分

    熱帶農業工程 2019年3期2019-12-22

  • 馬鈴薯脫毒技術研究進展
    主要包含莖尖分生組織培養法、熱療法、電療法、化學療法、冷凍療法。單獨或聯合使用上述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脫毒效果。筆者綜述了國內外馬鈴薯脫毒技術的發展現狀,為馬鈴薯脫毒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提供參考。1 莖尖脫毒培養技術植物病毒通過在維管系統中的快速移動來侵染健康組織,而在未形成成熟維管系統的分生組織中,病毒只能在胞間連絲上緩慢傳輸來侵染組織[3]。此外,細胞分裂和病毒復制存在激烈競爭。在分生組織中,細胞分裂非常旺盛,需要消耗大量養分,而病毒復制由于得不到充足的營

    園藝與種苗 2019年5期2019-12-09

  • 馬鈴薯莖尖脫毒新方法探析
    薯脫毒苗莖尖分生組織體積約為0.5 mm,因此,在其脫毒中成苗率低,畸形化嚴重[8]。當前脫毒馬鈴薯脫毒種薯主要使用的脫毒方法為:選取塊莖、植株芽條或者帶病毒試管苗結合熱處理常規消毒處理,在無菌條件中解剖鏡下剝離分生組織,培養、成苗、擴繁、病毒及類病毒檢測,經遺傳穩定性鑒定后工廠化快速繁殖使用[9-12]。該技術是目前馬鈴薯莖尖脫毒的一般程序,但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脫毒周期長、環節多,需要經過熱處理使病毒鈍化[13],莖尖剝離以后需進行愈傷及成苗培養,獲得脫

    山西農業科學 2019年9期2019-09-23

  • 甘薯鄭紅22脫毒及適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
    mm的莖尖分生組織(帶1~2片葉原基),放在含有不同濃度NAA(萘乙酸)、6-BA(6-芐氨基腺嘌呤)的MS培養基(pH值5.8)上,在(27±l)℃,每日13 h、3 000 lx的光照下進行培養,以誘導芽的分化。先后2次共設計13種分化培養基進行鄭紅22莖尖再生研究,其中第1次設9個處理,NAA質量濃度分別為0、0.1、0.2 mg/L,6-BA質量濃度分別為0、1、2 mg/L。第2次在第1次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4個處理,NAA質量濃度均為0.1

    河南農業科學 2019年8期2019-08-23

  • 玉米雄穗分枝數分化發育基因研究進展
    于玉米莖頂端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SAM)的發育方向是不確定的,在不同生長階段發育成不同組織。在營養生長階段,SAM發育成葉片,在腋芽處形成新的原基。而在玉米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時期,SAM轉變發育成花序分生組織(inflorescence meristem,IM),IM可產生3類分生組織,分別是分枝分生組織(branch meristem,BM)、小穗成對分生組織(spikelet pair meristem,SPM)和

    農學學報 2018年10期2018-11-01

  • 植物分枝發育調控的研究進展
    的產量。腋生分生組織(axillary meristem,簡稱AM)的形成與腋芽的生長為植物分枝發育的2個階段。腋生分生組織在葉片的葉腋處生成,進而發育成腋芽,腋芽生長成為側枝。側枝具有與主莖相同的能力,如產生葉片、花等組織。由于植物的性質和種類有差異,植物的地上株型和分枝組成也各不相同。觀察植株的分枝形態,可以將所有的分枝歸為五大類:單軸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合軸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假二叉分枝(fa

    江蘇農業科學 2018年13期2018-08-01

  • 商陸屬2種植物花器官發生過程觀察
    發生是以環狀分生組織為基礎,并不表現為3基數的發生,并根據這一結果,認為商陸科依然是石竹亞綱的基部類群。Ronse De Craene等[15]總結了商陸屬花和雄蕊之間關系的3個主要觀點:1) 一個古老的觀點,直到后來的一些作者仍支持的是,商陸屬的雄蕊基本是外輪對萼雄蕊(具有10枚雄蕊);2) 早期的器官發生報告顯示雄蕊多數是離心的輪式發育;3) Ronse De Creane等[15]建議石竹目的5基數花可能是從3基數花的2輪花被簡化來的,隨后在2個花萼

    西北植物學報 2018年5期2018-06-23

  • 為什么竹子長得特別快
    都是依靠頂端分生組織中的細胞分裂、變大而生長的。但竹卻不一樣,它的分生組織不僅頂端有,而且每一節都有。挖取一只竹筍,將它一劈為二,可以發現里面的竹節都連得很緊,好像一只壓縮的彈簧。植物中,竹的生長速度堪稱冠軍,有些竹子的空心莖每天可長40厘米,完全成長后的高度可達35—40米。竹之所以長得這么快,是因為它的許多部分在同時生長。當它鉆出肥沃的土壤,遇到溫暖、濕潤的天氣時,每一節的分生組織不斷產生新的細胞,相鄰竹節間的距離就會逐漸拉長。如果每根竹筍有60節的話

    小獼猴智力畫刊 2018年5期2018-05-25

  • 穿著內衣的桃子,成精了嗎?
    程中,名為“分生組織”的植物組織像手握緊成拳頭一樣包圍種子?!巴尾啃螤钍?span class="hl">分生組織自己折疊從而為種子形成包裹物的結果?!毕裎站o成拳頭一樣,這使手指與手掌之間留下縫隙。隨著果肉生長并攝入水分,除了該結構之外一切東西都能夠向外擴張,使桃子形成與人類臀部相似的外觀。桃子的臀部形狀后來因為“馴化綜合癥”而被放大,該綜合征包括多種將馴化品種與野生祖輩區分的特性。其中一種經人工選擇的最常見特性就是果實大小。格拉德茲爾表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馴化水果比野生桃子更大,并且臀

    旅游世界 2018年4期2018-04-27

  • 水稻花器官數目突變體mf2的鑒定和基因定位
    程, 包括花分生組織起始、花分生組織屬性的特化與保持, 花器官原基的起始、花器官屬性的特化、花分生細胞的終止以及花器官的最終成熟[1]。植物開花涉及大量的基因調控, 確定花器官的數目、屬性等[2]。隨著對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金魚草(Antirrhinum majus)和矮牽牛(Petunia hybrida)花器官同源異型突變體的研究, 相繼提出了“ABC”模型、“ABCD”模型和“ABCDE”模型[3]。水稻

    作物學報 2018年2期2018-03-01

  •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植株中,頂端分生組織一般是無毒的,或者是只攜有濃度很低的病毒。分生組織逃避病毒侵染的途徑有:①在植物體中,病毒易于通過維官系統移動,而分生組織中尚未形成維管系統。另一個途徑是通過胞間連絲,但這條途徑病毒移動速度非常緩慢,難以追趕上活躍生長的莖尖。②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組織中,代謝活動很高,使病毒無法進行復制。③在莖尖中存在高水平內源生長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④在植物體內存在有一種“病毒鈍化系統”,它在分生組織中的活性最高,因而使分生組織不受侵染。因此可進行莖尖

    精品 2018年6期2018-02-13

  • 探究無外源激素誘導下黃皮心香莖段組培根與莖的發生部位
    :組織培養;分生組織;愈傷組織;細胞記憶一、引言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當今實際生產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根與莖的發育完成標志著一個植株的長成。然而根與莖的發生部位在不同類型的植物組織培養中有著不同的發育方式和發生部位。本課題對此進行探究與分析。二、實驗過程1.器材2.材料(來源)無花黃皮心香無菌苗。3.實驗步驟(1)配制試劑MS型培養基,如附表所示。(2)A組:在每瓶培養基中插有芽基段和經過多次環切有節的節間各1個。每次實驗做15瓶,標號:A1、A2、

    新課程·下旬 2018年7期2018-01-19

  • 關鍵基因和相關激素在植物胚胎發生前后期的作用
    持胚胎莖頂端分生組織中高濃度的CK和低濃度的GA環境,有利于WUSCHE-CLAVATA途徑響應于CK持續產生干細胞。綜上所述能夠提高對胚胎發生分子調控網絡的認識,在未來更深入的胚胎發生研究中奠定分子基礎。LEAFY COTYLEDON類基因;體細胞胚;WUSCHE;SAM;植物激素限于合子胚難以通過正常的手段來分離,進而影響研究生長發育過程,可通過被子植物中的體細胞胚的方式來繼續研究,因為被子植物的體細胞胚在形態發生階段與合子胚存在著對應的相似性[1],

    生物技術通報 2017年12期2018-01-08

  • 關于棗的果實
    靠花柱基部的分生組織長大而成,蜜盤、萼筒、花冠殘跡等參與果實發育,因此棗果與一般核果類果實不同,故可稱為擬核果。棗;花;子房;發育過程;擬核果類果實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時會碰到作者詢問棗是什么類型果實。面對這樣的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棗應該是核果類果實,因為棗跟桃、杏的果實比較像,應該是核果吧?但不能確定,不像桃、杏、李,蘋果、梨,葡萄等,確切地知道是核果、仁果、漿果。為了找到確切可靠的結果,我查閱了相關材料,結果發現這方面的材料比較少,僅蘭州大學生物系王勛陵先

    落葉果樹 2017年5期2017-09-16

  • 中科院揭示植物分生組織維持及分化的奧秘
    ,具有在植物分生組織的終止與維持方面的新功能。相關成果發布于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蒲腥藛T對全基因組ChIP-seq和RNA-seq數據分析發現,FHY3在花中有數百個靶基因,在花發育過程中主要起轉錄抑制作用,這與其在幼苗時期主要起轉錄激活作用明顯不同。對其結合位點的富集序列分析表明,FHY3有可能和3個花特異表達的轉錄因子以及4個參與光形態建成的轉錄因子共同調節花的發育。CLV3、SEP1和 SEP2 都是FHY3的靶基因:在莖頂端分生組織中,FHY3

    生物學教學 2017年1期2017-02-18

  • 擬南芥開花相關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
    信號傳遞給花分生組織決定基因LFY和AP1,從而完成對開花時間的精準把握和控制,最終完成擬南芥開花的整個形態建成過程。該研究就這六條主要調控機制如何調節擬南芥開花進程的機理做進一步的介紹和闡述。擬南芥;開花;分子機制植物開花需要經過一定的營養生殖階段。整個過程被稱為開花誘導。頂端分生組織由營養莖端轉變為生殖莖端,導致花器官的發生,形成花器官[1]。在擬南芥中,生殖生長是通過兩側的頂端分生組織的花原基的形成開始的,開花的時間取決于環境因素,例如光照時間和溫度

    安徽農業科學 2015年9期2015-12-17

  • 耬斗菜花芽分化及發育的初步研究
    20d,莖端分生組織開始向花序分生組織轉化;20d左右,頂生花花分生組織兩側對稱出現萼片原基;20~30d頂生花花分生組織高度隆起,兩側基部對稱向外生出雄蕊原基;自然條件下生長30d,雌蕊原基開始分化,隨即在雌蕊原基邊緣形成數個突起,突起逐漸長大成為心皮原基。耬斗菜;低溫春化;花芽分化耬斗菜于(AquilegiavulgarisL.)毛茛科耬斗菜屬。原產于歐洲、西伯利亞,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大約有70~120種。耬斗菜為多年生草本,基生葉2~3回三出復葉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06-18

  • 紫花苜蓿根頸芽發育成枝過程中葉元的發生模式研究
    葉腋下的側生分生組織組成,是植物莖枝生長發育的基本單位。本研究首次采用掃描電鏡技術,通過跟蹤觀察WL168紫花苜蓿根頸芽從萌發至孕蕾期頂端分生組織的微形態發育過程,初步探討了苜蓿葉元的發生發育規律。結果顯示,在苜蓿葉元發生過程中,復葉原基以向頂式的模式形成。腋芽原基和復葉原基均起源于頂端分生組織,但兩者并非同步生長,苜蓿葉元的發育過程由此表現出兩種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模式Ⅰ,復葉原基發育能力強,腋芽原基在側小葉原基形成后才出現,發育速度緩慢;模式Ⅱ,腋芽

    草業學報 2015年12期2015-06-01

  • WOX轉錄因子家族研究進展
    突變體的莖尖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SA M)和花序分生組織(Floral Meristem,FM)異常,不斷產生有缺陷的莖尖分生組織,僅僅產生幾片葉后,芽原基停止生長,導致在莖上產生許多成簇狀的葉序混亂的葉片,花數目減少且花器官異常,該基因雖然不影響干細胞的發生,但對維持其功能穩定性起重要作用。2004年,Haecher等[1]在全面研究擬南芥基因組后,發現了15個編碼與WUS結構相似的蛋白的基因,并將他們命名為WOX 基因

    草業科學 2015年5期2015-04-08

  • 擬南芥成花關鍵基因調控網絡研究進展
    點討論了頂端分生組織中的信號積累、花發育的時空調節、開花相關基因在擬南芥開花時間或花發育過程以外的其他過程中的功能,并對開花調控網絡的深入研究進行了展望。開花基因調控網絡 開花整合子 信號積累 花發育 時空調節目前,大量基于基因組數據的轉錄因子靶點定位研究使人們對開花基因網絡調控植物發育過渡過程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在頂芽分生組織成花轉變的時空動力學(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研究方面有很大進步。單一轉錄因子以異源二聚體模式

    生物技術通報 2014年12期2014-03-22

  • 非細胞自主性轉錄因子對植物分生組織發育的調控
    錄因子對植物分生組織發育的調控谷慧英 江為 李敬 王志敏 湯青林 宋明(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南方山地園藝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蔬菜學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715)為了應對多變復雜的生長環境,植物進化出了獨特的信號機制,幾乎每一個器官和組織都能形成高效的信號轉導系統。胞間轉運是器官、組織或相鄰細胞中形態建成的特定發生機制,參與這一運輸方式的有轉錄因子、多肽、小RNA和植物激素。這四類移動分子介導不同的信號轉導途徑,但是這些移動分子能夠產生互作并構成了

    生物技術通報 2014年10期2014-03-21

  • 擬南芥花分生組織決定基因AGL24對花發育的影響
    5)擬南芥花分生組織決定基因AGL24對花發育的影響江為 谷慧英 王志敏 宋明 湯青林(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南方山地園藝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蔬菜學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715)AGAMOUS-LIKE 24(AGL24)基因編碼MADS蛋白,在植物花發育的不同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綜述了AGL24如何通過和其他花分生組織決定基因的相互作用來影響擬南芥花的發育,調節開花時間,這將有助于人們對開花基因調控網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能夠在生產上有效的調控開

    生物技術通報 2014年4期2014-03-17

  • 黃金梨葉片再生過程掃描電鏡觀察
    分化能力,是分生組織形成的前體類分生組織(見圖1A)。40d時,肉眼可見愈傷組織團變成深綠色,掃描電鏡下發現此時的愈傷組織表面密布排列整齊的分生組織(見圖1B,C,D),但只有接近葉片損傷處或葉脈附近的愈傷組織上的分生組織表面或邊緣才可見不同程度發育的不定芽,這些不定芽非常小,肉眼很難看到,在顯微鏡下可見已具備不定芽的形態(見圖1D)。到50d時,肉眼可見不定芽上葉片開始伸展。隨培養時間延長,出現不定芽的葉片數增多,同一葉片上再生不定芽的數量也增多。到80

    經濟林研究 2014年4期2014-01-22

  • 開花整合子SOC1花期調控的分子機制
    因子激活了花分生組織特性基因,進而激活花器官分生組織基因,最后激活花器官決定基因,形成花器官(戚曉利和盧孟柱,2011)。經過三十多年的遺傳分析發現:擬南芥等十字花科植物具有光周期途徑、自主途徑、春化途徑和赤霉素途徑等四條開花調控途徑(Simpson & Dean,2002;Boss et al.,2004;Sung & Amasino,2004;Baurle &Dean,2006)。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中國蔬菜 2013年6期2013-09-03

  • 單離子微束注入無芒雀麥種胚的實驗研究
    ,根尖和莖尖分生組織與主側根的發育均有關系,但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此結果為進一步研究發育調控機理和信號轉導方式提供了基礎。單離子微束;無芒雀麥;生長發育0 引言微束是特指尺寸在微米量級的束斑。微束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定點輻射,定點到微米量級;二是能定量輻射,注入的粒子個數為1到數百個。早期對微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解一些顯微鏡下可見的變化以及輻射敏感性等問題。歸納其范圍,主要可分為四個領域:一是調查細胞核受照射時的染色體變化,二是研究核照射后的有絲分裂延遲,三

    唐山學院學報 2012年3期2012-09-07

  • 植物AGAMOUS基因調控機制研究進展
    止WUS的花分生組織指定,它還是第4輪花器官發育的指定基因。在胚珠的發育中,AG也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其他一些物種中,AG同源基因相對保守,但是部分發生了復制,而且彼此功能冗余。雖然目前對AG基因已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但是對于在花發育調控網絡中,AG的上下游基因及其作用的分子機制,目前還沒有文章進行綜述。1 AG序列分析及特征AG早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化之前就已經出現,并且在隨后3億年的進化過程中功能保守[1]。目前已有20多種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

    浙江農業科學 2011年6期2011-07-30

  • 黃瓜矮化突變體營養芽莖尖分生組織分化動態
    中,首先腋生分生組織分化產生腋芽;腋芽再進一步生長發育形成側枝,但是腋芽有可能迅速地發育成營養枝或一直保持休眠狀態直到生長被觸發,因此分枝的程度不僅取決于腋生分生組織的生長,還取決于腋芽的發育過程。近年來基于分枝性狀突變體的研究,擬南芥、豌豆、番茄、牽?;?、水稻等作物的分枝性狀的報道和成果較多;由于黃瓜分枝性狀突變體的缺乏,對黃瓜分枝性狀的相關研究鮮有報道。對黃瓜矮化突變體的研究方面,也多集中在矮化形成的機理上(武濤 等,2009),對突變體的分枝性狀很少

    中國蔬菜 2010年22期2010-08-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