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作

  • 瓦爾特·本雅明翻譯思想芻議
    可譯性”“原作·譯作·生命延續”等,國內翻譯研究者嘗試從多種角度去探討、研究它們,然而目前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因此,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成為題中之義。 文章通過梳理、辯證、闡明這些概念,并進一步闡述它們的內在聯系,深入探究本雅明翻譯文本的原意,從而正確理解本雅明翻譯思想,助推本雅明翻譯理論研究的發展。一、 本雅明及思想簡介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一生短暫,其學術思想并不為當時學界重視。 20 世紀60 年代以來,在阿多

    現代英語 2023年15期2024-01-26

  • 高中文言文常見古今異義詞梳理
    之利,筋骨之強”譯作: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也沒有強健的筋骨。今義:用來比喻壞人的黨羽、幫兇,或者替壞人出力辦事的狗腿子,為貶義詞。如:為了謀取利益,他甘愿當敵人的爪牙。二、夫人古義:指那個人。如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譯作: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就不會有今天了。今義:尊稱別人的妻子。如:我們期盼今晚能見到他和他的夫人。三、行李古義:指使者,即出使的人。如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譯作:出使的人來來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 2023年7期2023-08-25

  • 套譯、仿譯與創譯(上)
    good.”歸化譯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歸化譯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Walls have ears. ”歸化譯作“隔墻有耳?!?;“No discord, no concord”套譯作“不打不相識?!?;“Bullets are blind.”相當于漢語中的“子彈不長眼?!?;“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相當于漢語中的“吠犬不咬人?!?;在英語國

    英語世界 2023年8期2023-08-21

  •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見虛詞的用法
    樓,增其舊制”,譯作: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3.用作動詞,表示判斷,意為“是,就是”。如:《陳涉世家》中的“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譯作:應立的是公子扶蘇。4.用作副詞。(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意為“才,就”。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譯作: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就先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他的朋友才到。(2)表示出人意料,意為“竟,竟然”。如:《桃花源記》中“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 2023年6期2023-08-03

  • 基于三美論的唐詩英譯對比研究 ——以杜甫的《絕句》其三為例
    歌而言,就要保證譯作具有詩歌的特征,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將采用許淵沖先生的三美理論來評析《絕句》其三的英譯。最符合要求的詩歌譯作是三美齊備的,要盡可能地再現原詩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但如果三者不能兼顧時,要努力傳達原詩的意美和音美。所以我們在評析原作和譯作的對等程度時,要看是否符合三美理論的要求。意美指內容上的美,不僅要表達出字面意思,更要表達出深層意思。音美指詩歌的押韻美、格律美。形

    名作欣賞 2023年8期2023-04-06

  • 談談翻譯文言文時需具備的兩種意識
    ,具有”。此句可譯作: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如果將“備”理解為其他意思,就不符合原文的語境了?!耙院觾仁貋喎驗閷④?,軍細柳:以備胡”(出自《周亞夫軍細柳》)中,“備”的意思是“防備”。此句應譯作:把河內郡太守周亞夫封為將軍,讓他在細柳駐軍,以防備胡人侵犯。將“備”譯作“防備”,才符合前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的語境?!扒叭酥鰝湟印保ǔ鲎浴对狸枠怯洝罚┲?,“備”的意思是“詳盡”。此句可譯為: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如果將“備”理解為其他意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 2022年6期2022-06-30

  • 夏譯漢籍中的“句式轉換”譯法
    3]142西夏文譯作:2.《貞觀政要》卷五《誠信第十七》:夫中智之人,豈無小慧,然才非經國,慮不及遠,雖竭力盡誠,猶未免于傾敗。[3]182西夏文譯作:夫小人者,雖非無少許智慧,但無治國之藝,不能思慮遠事,則何敢勤勉而行?亦不能守護國家,必定敗亡。3.《貞觀政要》卷四《規諫太子第十二》:臣以愚弊,竊位兩宮,在臣有江海之潤,于國無秋毫之益,是用必竭愚誠,思盡臣節者也。[3]144西夏文譯作:臣雖愚蠢,依公承如雨水恩賞,臣者于官無毫發之益,因此何敢說諫言?4.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清末民初報人小說家創作與譯作的互文性研究》項目簡介
    報人小說家創作與譯作的互文性為研究對象,以報人小說家的文學創作與譯介實踐為縱線,以近現代中西文學交流為橫線,分析報人小說家創作與譯作文本、副文本的互文性,報人、作家、譯者多重身份主體間性的互文性,中國文學傳統與西方文學資源的互文性,分析小說文本意義的生成機制,深辨文學傳統繼承與衍生、借鑒與創新的轉換關系。課題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研究:第一,梳理清末民初報人小說家翻譯群體的形成及譯介實績。首先,從大同譯書局等民間翻譯機構的聚合力、譯文交通公會等同業會的成立

    高校社科動態 2022年4期2022-03-13

  • 別求新聲于異邦
    選出最具代表性的譯作,全面多樣地展現魯迅翻譯的發展軌跡,供廣大文學愛好者一窺魯迅譯著的風采。全書共分為四編,從小說、兒童文學、劇本與詩歌、文藝隨筆與文藝理論四個方面詳略得當地介紹了魯迅的代表性譯作,除譯作外還收錄了部分序跋以展示魯迅本人對翻譯的見解。相較于《魯迅譯文全集》這樣的大部頭,《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 · 魯迅卷》更適合普通的文學愛好者閱讀。讀罷全書,讀者不僅可以在譯作中感受到魯迅的翻譯思想,還可以借助魯迅本人的翻譯見解更加深入地了解魯迅的翻譯策略

    文化交流 2021年9期2021-12-08

  • 別差了差別
    近年來各出版社對譯作酬報,絕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譯同大多數譯作在品質上,在勞動強度與所費的時間上,在藝術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純客觀的比較;也希望把我譯的羅曼·羅蘭、巴爾扎克、梅里美、服爾德等等,和英譯、德譯、俄譯……各類作家的作品,在品質上、藝術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較,看看是否我的譯作與一般的譯作,報酬總應該每千字有兩元的差別?!庇腥藭f,傅雷太計較利益了。其實,他這種“別差了差別”,說小了,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2021年11期2021-11-24

  • “為譯文讀者而譯”
    成英語邏輯上就宜譯作“Construction ahead”即可;漢語公示語“前方橋窄,減速慢行”譯成英語只需譯作“Narrow Bridge”;同樣,英語的公示語“Wet Floor”譯成漢語則宜譯作“地面濕滑,小心摔倒”;英語公示語“Wet Paint”譯成漢語則宜譯作“油漆未干,請勿觸摸!”;英語公示語“Staff only”譯成漢語則宜譯作“非本單位員工不得入內”。再比如,蘇州大學、東吳大學校訓采用了明代文學家洪應明的《菜根譚》中名句“養天地正氣,

    英語學習 2021年10期2021-11-01

  • 別差了差別
    近年來各出版社對譯作酬報,絕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譯同大多數譯作在品質上、在勞動強度與所費的時間上、在藝術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純客觀的比較;也希望把我譯的羅曼·羅蘭、巴爾扎克、梅里美、服爾德,等等,和英譯、德譯、俄譯的各類作家的作品,在品質上、在藝術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較,看看是否我的譯作與一般的譯作,報酬總應該每千字有兩元的差別?!庇腥藭f,傅雷太計較利益了。其實,他這種“別差了差別”,說小了,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21年10期2021-10-25

  • 楊絳譯作與創作中幽默元素的互文性研究
    劉楊摘 要:楊絳譯作和創作中的幽默品質既有內在的強關聯性,也有外在的差異性,其譯作和創作的幽默表達風格形成一種典型的相互反哺關系。在譯作的幽默風格影響下,楊絳自身的本我智慧與悲憫情懷的乖訛化在其后的文學創作中展現出不同的表達形式,她慈悲冷峻地注視眾生,笑中含淚地鋪展幽默,睿智達觀地行走世間。她豐盛、平靜而又多姿多彩的文學精魂和幽默品質,留存在她的著作和譯作中,成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關鍵詞:楊絳;創作;譯作;幽默風格;互文性中圖分類號:I206?????

    中州學刊 2021年8期2021-09-22

  • 從文學翻譯批評標準簡析阿赫瑪托娃詩歌《吟唱最后一場會晤》中譯本
    比研究,從而找到譯作可借鑒之處。關鍵詞:阿赫瑪托娃、批評標準、烏蘭汗、戴德、譯作一、《吟唱最后一場會晤》簡介阿赫瑪托娃是俄羅斯著名的女詩人。1911年阿赫瑪托娃出版詩作《吟唱最后一場會晤》。這首詩寫了一位女子同昔口的戀人分手后的矛盾、迷惘、痛苦的心情。她一方面為失去愛情感到茫然無助,為自己被無常的命運和愛情所捉弄感到痛不欲生,另一方面又為擺脫這陰郁冷漠的愛情而感到如釋重負。詩人用細致入微的筆法寫了主人公從昔日的戀人家走出來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只寫了這個愛情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3期2021-09-10

  • 例說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舍船,從口入”,譯作:漁人便舍棄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湖心亭看雪》里有“見余,大喜”一句,其中的“見”字前面省略了主語“他們”,譯作: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端蜄|陽馬生序》中的“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省略了主語“余”,譯作:回到家中,我手腳僵硬動彈不得?!对狸枠怯洝分械摹皩儆枳魑囊杂浿币痪涫÷粤酥髡Z“滕子京”,譯作:滕子京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2. 省略謂語。在現代漢語中,謂語一般不能省略,但是在文言文中,謂語有時是可以省略的。如《論語》中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 2021年1期2021-09-10

  • what用法大搜索
    用在很多地方都不譯作“什么”,而有其他譯法。如:1.當what與do with,think of一起用,譯為“如何”等。如: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bad apples?你是如何處理那些變質的蘋果的?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你認為這部電影如何呢?2.在詢問天氣的句型中譯作“怎么樣”。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的天氣怎么樣?3.當what與populati

    初中生學習指導·提升版 2021年7期2021-08-24

  • 別差了差別
    近年來各出版社對譯作酬報,絕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譯同大多數譯作在品質上,在勞動強度與所費的時間上,在藝術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純客觀的比較;也希望把我譯的羅曼·羅蘭、巴爾扎克、梅里美、服爾德,等等,和英譯、德譯、俄譯……的各類作家的作品,在品質上、在藝術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較,看看是否我的譯作與一般的譯作,報酬總應該每千字有兩元的差別?!庇腥藭f,傅雷太計較利益了。其實,他這種“別差了差別”,說小了,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惜和

    做人與處世 2021年9期2021-08-14

  • 魯迅第一篇譯作考辨
    研究,魯迅最早的譯作出現在1903年,這一年,他發表了《哀塵》《斯巴達之魂》《說鈤》《中國地質略論》《月界旅行》《地底旅行》6篇譯作。究竟哪一篇是魯迅的第一篇譯作,長期以來學者們說法不一。這給魯迅研究,特別是魯迅的早期翻譯研究,造成了混亂。本文在仔細考辨的基礎上厘清有關說法,認為,嚴格地說,《哀塵》是魯迅的第一篇譯作;寬泛地說,《哀塵》和《斯巴達之魂》并列為魯迅的第一篇譯作?!对陆缏眯小坊颉兜氐茁眯小肥堑谝黄恼f法,完全站不住腳。魯迅是文學大家,也是翻譯大

    外語與翻譯 2021年2期2021-03-07

  • 文言詞“之”的用法辨析
    之”就用作動詞,譯作“去,到,往”例:(1)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譯作“去,到”(2)之墟所賣之(《童區寄傳》)譯作“到,去”(3)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譯作“到,往”2.作代詞:當“之”置于動詞后面時,作代詞,可代人,可代物,也可以代指一件事,具體含義要視具體語言環境而定。例:(1)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代人,譯作“他們”(2)操蛇之神聞之(《愚公移山》) ?代指愚公移山這件事(3)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代指千里馬(4)漁人甚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0年36期2020-11-06

  • 別差了差別
    近年來各出版社對譯作報酬,絕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譯同大多數譯作在品質上、勞動強度與所費的時間上,以及藝術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純客觀的比較;也希望把我譯的羅曼·羅蘭、巴爾扎克、梅里美、服爾德,等等,與英譯、德譯、俄譯……各類作家的作品,在品質上、藝術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較,看看是否我的譯作與一般的譯作,報酬總應該每千字有兩元的差別?!庇腥嘶蛟S會說,這個傅雷太計較自個兒的利益了。其實并非如此,他的這種“別差了差別”,說小了,是

    知識窗 2020年10期2020-10-27

  • 關于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創新問題的思考
    西方的寫作方式,譯作內容符合海外讀者的閱讀喜好,借助海外出版社成熟的市場運作方式推介作品?;诖?,從三方面圍繞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創新問題展開思考,以助力中國文學“走出去”。關鍵詞:譯介 作家 譯作 出版社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4-0070-02我國譯介學的創始人謝天振教授認為,“翻譯文學是一種獨立的存在,在人類的文化生活中發揮著原作難以代替的作用”[1]。翻譯文學“賦予作品一個嶄新的面貌

    現代交際 2020年4期2020-03-23

  • 別差了差別
    近年來各出版社對譯作報酬,絕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譯同大多數譯作在品質上、勞動強度與所費的時間上,以及藝術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純客觀的比較;也希望把我譯的羅曼·羅蘭、巴爾扎克、梅里美、服爾德(今譯為伏爾泰)等等,與英譯、德譯、俄譯……各類作家的作品,在品質上、藝術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較,看看是否我的譯作與一般的譯作,報酬總應該每千字有兩元的差別?!庇腥嘶蛟S會說,這個傅雷太計較自個兒的利益了。其實并非如此,他的這種“別差了差別

    文萃報·周二版 2020年48期2020-01-07

  • 《同義》中的并列詞及其意義
    07、08),可譯作“榜樣”或“法樣”。4.蟵蛓zur 1.75 rаr 2.73長、狹窄(義0422.15、16),可譯作“狹長”或“狹窄”。5.蝺聞tshu 1.1 bj? 1.64粗糙、粗暴(義0512.07、08),《同音》丁33А31有相同詞組。6.聈窮gаr 2.73 рhjаа 1.23睡,禁、休(義0514.07、08),可譯作“睡眠”或“休眠”。7.完矅t?j?? 2.29 ·jij 2.33伸張、舒展(伸腰)(義0514.15、16),

    西夏學 2019年2期2019-12-18

  • 英語as用法歸納
    常位于主句之首,譯作:正如;正像 常用句式As you know;As is known to us all;As we all know As is clear……等等。7.As you know,seeing is believing.8.As is clear to us all,attitude is everything.三、as用作連詞,引導并列句9.A house is to a man what/as a nest is to a bird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年14期2019-04-07

  • 《蘇東坡傳》兩種譯文的比較賞析
    ),這一句張振玉譯作“有一次,他在從鳳翔回京都的路上,正順著一條山路行走,經過白華山?!彼伪淘?span class="hl">譯作“后來,蘇東坡由鳳翔回京,沿山路直走,曾經過白華山?!薄癐n December 1064 he was relieved of his post.His wife’s elder brother had come from Szechuen to stay with them,and the family returned to the capital in

    福建茶葉 2019年10期2019-01-07

  •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楊絳著譯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
    間有關楊絳創作和譯作研究的文獻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旨在廓清相關研究現狀,探究其可資拓展之空間,以期全面挖掘楊絳作品的深刻內涵和文學價值,客觀評價這位“女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歷史地位。關鍵詞:楊絳;創作;譯作;文獻計量學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378(2018)03-0024-09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3.004一、 引?言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 年5月25日),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8年3期2018-10-21

  • 《故都的秋》譯文對比研究
    夫《故都的秋》的譯作,采取譯作對比,定量定性的方法,從形式方面,即用詞,句式,及邏輯三個層面,對張培基和王椒升的譯文進行對比分析,旨在了解他們各自在翻譯各個方面的差異,以期為翻譯學習者提供參考?!娟P鍵詞】《故都的秋》;譯作;對比分析【作者簡介】湯小潔(1993- ),女,漢族,陜西咸陽人,現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2016級翻譯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一、作者及作品簡介《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的名篇散文之一,寫于19

    校園英語·中旬 2018年6期2018-09-08

  • 對話:文學翻譯的社會指向性
    與強度,因此才有譯作社會指向性的可能?!罢Z言本來就是對話的(dialogic)”。而文學語言因其本身的復雜性、多義性以及表達的充分程度,加之本體語言的豐富程度、表達手段、方式等,以及讀者自身的文學素養、文化水平、階級立場等又影響著文學作品的社會指向性及其實現。文學符號作為一個翻譯文學載體,承載著作者及譯者的思想意識、目的、手段、文學素養、寫作翻譯水平等全部的對話過程,應被視為言語的積極組成部分。就連文學作品翻譯中一個不起眼的標點符號,也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標

    晉中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4-14

  • 中國近代三百余年西書中譯的縮略全景
    中國社會的一百種譯作》(以下簡稱《一百種譯作》)所作的書評,以中國近代三百余年為一個分析單元,以“譯作影響力”的視角窺見社會風貌,涉及領域廣泛、涉及學科諸多,其文風兼具科學性與可讀性。該書視角獨特,寫作手法新穎,是近代出版史中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關鍵詞:《影響近代中國社會的一百種譯作》;翻譯史;西書中譯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30作者簡介:顏繁冰(1995—),女,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傳播思想、傳播理論。一、遵循歷史

    求知導刊 2018年34期2018-03-13

  •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FRANCE ARE STREAMING THROUGH THEIR LITERATURE
    類獲獎者:林苑,譯作《重返基利貝格斯》索爾·沙朗東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九久讀書人WINNER OF SOCIALSCIENCE AWARDZhang ZujianPrize Winning Work:La Mis?re du monde written by Pierre Bourdieu,China Renmin UniversityPress社科類獲獎者:張祖建,譯作《世界的苦難:布爾迪厄的社會調查》皮埃爾·布爾迪厄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EWCO

    空中之家 2017年12期2017-12-13

  • 淺析楹聯翻譯中的語言對等與意境契合
    下聯語言對等以及譯作與原作之間的意境契合,這往往來源于豐富的語匯作為支撐。因而,楹聯翻譯往往需要譯者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廣博的學識、超乎常人的悟性及豐富的文學翻譯經驗。1 語言對等(Language Equivelence)所謂語言對等,是指楹聯譯作上下聯中所使用的字詞、句法結構、修辭、字數等方面實現的對等,使上、下聯在行文、結構等方面最大程度相同或近似,以體現中國楹聯的特色。漢語中的字詞表現力極強且含義豐富,且在英文中很難找到對等詞匯,因而以往譯者多注重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7年6期2017-03-10

  • 從跨文化視角談英漢電影片名的翻譯
    s Speech譯作《國王的演講》;Gladiator譯作《角斗士》;Passage to India譯作《印度之行》;The Little Mermaid譯作《小美人魚》;The Da Vinci Code譯作《達·芬奇密碼》;Roman Holiday譯作《羅馬假日》;The Sound of Music譯作《音樂之聲》;Pearl Harbour譯作《珍珠港》;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譯作《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The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2-25

  • 基于語料庫的林徽因譯作語言“雜燴”特征研究
    于語料庫的林徽因譯作語言“雜燴”特征研究劉立香(集美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本文利用語料庫方法和技術,對林徽因的譯作特征進行研究,通過與原創作品的語內類比和與英文的語際對比發現,翻譯語言總體呈現出“雜燴”的特征:既有白話文的淺顯、文言文的古雅,又有英文的邏輯,同時兼具譯者浪漫的詩人氣質。翻譯語言所表現的“雜燴”特征不是偶然的、隨意的,而是帶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譯者順響應了文學革命的號召,選擇白話進行翻譯,但是白話發展初期并不成熟,因而譯

    外國語文 2016年4期2016-12-17

  • 馮唐的“僭越”
    人并不曾讀過馮唐譯作全書。其實,這本譯集原文和譯文加起來也就兩萬多字,很快便可讀完。而只要通讀全書的人,反倒可能感到驚訝:較早質疑該書的微信公眾號“魔法童書會”,怎么會把這本書比喻成“針對少年人的文化恐怖襲擊”?這種說法實在太夸張了!這個微信公眾號舉了馮唐三首譯詩證明自己所言不虛:兩首詩被其認為“猥瑣”,即“大干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綿長如舌吻/纖細如詩行”和“有了綠草/大地變得挺騷”;另外一首詩被認為是“賣萌”,即“白日將盡/夜晚呢喃/我是死啊,我是你

    商周刊 2016年2期2016-05-30

  • “五四”以來中國皖籍翻譯家管窺
    人物翻譯的作品、譯作的影響力和意義等方面進行梳理與分析。關鍵詞:中國皖籍翻譯家;譯作;影響;意義從佛經翻譯時期的嚴佛調,到清末民初的胡懷琛、黃壽曾,在中國翻譯的歷史上皖籍翻譯家曾譜寫過絢麗奪目的篇章。尤其自“五四”至今近一百年的時間里,中國皖籍翻譯家的隊伍在不斷壯大,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在文學翻譯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學界卻歷來重視對浙、閩等沿海開放地區翻譯家的研究,對于內地如皖籍翻譯家的研究和介紹則相對薄弱。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冷清的局面在20世紀80年代末

    安徽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8

  • 久未再版的郭沫若譯作
    等現代文學作家翻譯作品集的陸續出版發行,讀者們對于現代文學作家的翻譯情形有了整體的認知,對這些作家的創作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相對于魯迅和周作人等來講,讀者們近年來讀到的郭沫若譯作卻寥寥無幾,這更令他們對郭沫若著名翻譯家的稱謂有所質疑。不得不承認這么一個客觀事實,就是讀者們目前能夠購買到或者在圖書館能夠正常借閱到的郭沫若的譯作是比較少的?,F在讀者們對于郭沫若翻譯作品可能比較熟知的就是《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渡倌昃S特之煩惱》近年來出

    博覽群書 2015年8期2015-08-24

  • 經典譯作的具體翻譯方法解析
    。文章分析了經典譯作的翻譯方法,希望翻譯更好的做到“傳情”與“達意”的并重?!娟P鍵詞】翻譯方法 譯作 “達意傳情”一部譯作是否能成為永恒的經典之作,除了看被翻譯的次數與出版數量外,更重要的是看翻譯的質量,要看譯作是否真實、全面、忠誠的表達了原作的主旨內容與靈魂精神,要聲文并茂、神韻俱佳的再現原著的風格特點,使用恰當的翻譯方法,如此結合就離一部“經典譯作”的距離不遠了。筆者主要是以經典的英美文學譯作為例,探討具體的翻譯方法。一、一般的翻譯方法翻譯理論永遠是高

    校園英語·下旬 2015年5期2015-07-04

  • 復歸純語言
    以下幾方面內容:譯作與原作的關系;純語言;譯者的主體性;原作的可譯性;忠實等。下面一一細述。一、譯作與原作的關系關于譯作與原作的關系,我初讀此處,倍感驚駭。本雅明論述譯作其實是原作的后續生命,是其來世(afterlife)。無疑,此論調是大悖于傳統譯論的。傳統譯論認為原作地位高于譯作,譯作應忠實地傳達原作的意義和信息,譯作依附于原作且服務于原作。本雅明這般論說是否有所依據,能否深孚人心呢?顯然本雅明這樣說并不是故弄玄虛,標新立異。本雅明在文中給出了幾點支撐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5年9期2015-05-30

  • 《郭沫若全集補編·翻譯編》編輯札記——以譯文版本為中心*①
    首次出版。這一部譯作就沒有算作再版的譯作。再版發行過,而僅僅只有這么幾部作品則很難將郭沫若與翻譯家的稱號聯系起來。特別是隨著8卷本《魯迅譯文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和11卷本《周作人譯文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現代作家翻譯作品集的陸續出版發行,讀者對現代作家的翻譯作品有了整體性的認知,學界對這些作家的創作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相對于魯迅和周作人來講,讀者近年來能夠在書店中購買到的郭沫若譯作卻寥寥無幾,這更令他們對郭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04-10

  • 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選詞
    掏”,這句話可以譯作“我掏出了一張名片”,這樣譯又生動,又傳神。再如:The poor woman dropped into her chair and hid her face from me.這句話說的是一位老太太,聽到了一個不幸消息,受了刺激,所以dropped into her chair怎么譯? “落在椅子上”或“掉在椅子上”都不符合漢語的說法,可是要說“坐在椅子上”,就太平淡了。能不能說“癱在椅子上”?“癱”字很生動,但稍微過分了一點,因為下面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4年13期2014-09-03

  • 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選詞
    掏”,這句話可以譯作“我掏出了一張名片”,這樣譯又生動,又能傳神。再如:The poor woman dropped into her chair and hid her face from me.這句話說的是一位老太太,聽到了一個不幸消息,受了刺激,所以dropped into her chair怎么譯? “落在椅子上”或“掉在椅子上”都不符合漢語的說法,可是要說“坐在椅子上”,就太平淡了。能不能說“癱在椅子上”?“癱”字很生動,但稍微過分了一點,因為下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4年11期2014-07-03

  • 翻譯標準的原型范疇觀
    開始是圍繞原作和譯作的關系,認為譯作一定要 “忠實”于原作,追求與原作的對等關系,原作是絕對的標準。在中國,有嚴復的 “信達雅”,傅雷的 “神似論”,錢鐘書的“化境說”等;在西方,有泰特勒(A.F.Tytler)的“三原則”,奈達(E.A.Nida)的“功能對等”等。但是,究竟何為 “忠實”,說法總是不統一,因此,文質之爭,直譯和意譯之爭從未停歇。其中,奈達還將讀者反應的視角引入了 “忠實”的考量標準,認為所謂 “忠實”應該表現為譯作讀者對譯作的反應應該像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6-01

  • 論翻譯的再創造
    手,分析再創造對譯作的影響,進而探討翻譯時再創造應該遵循哪些原則。1 翻譯奈達曾給翻譯下過這樣的定義:“翻譯是用譯入語重新表達原語表達的信息,使譯入語讀者對信息的理解與原語讀者對信息的理解相等?!保?]翻譯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不是單純地將一種語言直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簡單過程,翻譯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擔,可以說翻譯是將一種文化移植到另一種文化上的過程,它充當著文化移植的媒介。我們在翻譯時應該考慮一個問題,究竟是應該讓讀者適應譯作還是應該讓譯作適應讀者。針對這一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4-09

  • 連詞while的用法歸納
    引導時間狀語從句譯作“當……時”。例如:1.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著有太陽曬曬草。(乘機行事,抓緊時機。)2. We must work hard to gain more knowledge while we are young.趁著現在還年輕,我們必須刻苦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二、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常放在句首,譯作“盡管”、“雖然”,比although或though語氣要輕。例如:1. While I belie

    閱讀與作文(英語初中版) 2013年3期2013-04-10

  • 時代文藝版《隨園詩話》錯誤迭出
    27“有尼之者”譯作“因為有僧人前來拜訪”;按:譯文把“尼”譯作“僧人”,誤,“尼”是動詞,作“阻止”解。頁37“云開晚霽終殊旦”,譯文把“霽”譯作“大霧”,非是,“霽”應是“雨止”之義。頁45~46“余己未會試”譯作“我那時還未曾會試”;按:“己未”誤為兩詞,非是,“己未”是干支紀年,文中指乾隆四年(1739)。頁91“嫁汪文端公從子某”譯作“嫁給了汪文端公的第二個兒子”;按:“從子”是“侄子”之義。頁93“錢箋杜詩”譯作“單純模仿杜詩”;按:“錢”指錢

    博覽群書 2012年12期2012-08-20

  • SOME漢譯初探
    的人或事物時,常譯作:“某一”、“某個”等。例如:He went tosome place in the south.他到南方某地去了。There is some girl at the soor who wants to see you.門口有個姑娘想見你。I have read it in some book.我在某本書里讀到過它。2.some與可數名詞復數連用,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不定的數目。用于否定句中,表示部分否定。用于疑問句中而又期望得到肯定的回

    職業技術 2012年2期2012-08-15

  • 淺談經典英美文學的譯文批評與賞析之方法
    ,對翻譯過程及其譯作質量與價值進行全面的評價?!惫P者認為,所謂的全面評價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首先,翻譯本身是一個綜合多的對象的過程,它至少包括寫作者、翻譯者以及譯語讀者這三個方面,因此,從邏輯上來看,由于文字所蘊含的藝術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這就要求必須從文本出發來品味。翻譯批評首先應該從閱讀原作入手,從中了解原作者的目的和原作的表達功能;作為語言文化的研究者,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從中捕捉西方文學的特別元素,了解英美經典文學的基本架構,并總結西方文學閱

    名作欣賞 2012年21期2012-08-15

  • 從翻譯規范視角解析魯迅譯作的語際改寫*
    范疇,即把對魯迅譯作、翻譯思想的研究“局限在有原文對應的狹義的范圍和單純的語言層面”[2]211。雖然從狹義翻譯的角度看魯迅的部分譯作或刪減、改譯嚴重或晦澀難懂,可這并不妨礙魯迅在當前我國翻譯文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并不影響人們爭相對其譯作及翻譯思想進行深入研究,更不會抹殺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和價值。而吉蒂昂·圖里(Gideon Toury)翻譯規范恰好為我們研究魯迅譯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新的研究視角。1 圖里的翻譯規范理論圖里是著名的翻譯理論家,是特拉維夫學派

    河南工學院學報 2012年6期2012-08-15

  • 他者和自我共謀下的譯作之異
    者和自我共謀下的譯作之異閆亮亮(湖南科技學院 外語系,湖南 永州 425100)譯作是原作在目的語文化中重構的他者,譯作之異是他者和自我(目的語文化)共謀的結果。自我與他者對譯作之異進行共謀使得他者進入自我,并逐漸改變目的語文化的接受環境。譯作之異正是他者和自我共謀的結果。他者;自我;共謀;譯作之異一 引 言譯作是原作在目的語文化中重構的他者,目的語文化對他者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尼南賈納(1992)認為具有歐洲文化中心主義的傳統翻譯觀使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1期2012-04-07

  • “自我翻譯”與翻譯標準
    自然而然地會想到譯作與原作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翻譯標準及相關原則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人們對譯作與原作相互關系的認識和理解?!白晕曳g”,作為一種特殊的翻譯形式,具有把譯者和作者兩種身份合二為一的特點。本文擬通過對“自我翻譯”所涵蓋的內容進行辯證的分析,來驗證翻譯標準多元化這一提法的合理性。一、問題的提出作為“一兩個世紀也難得出現一兩個的那種大翻譯家”(柳鳴九21),傅雷先生曾經認為:“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李景瑞26)。換言之,這也即

    世界文學評論 2011年2期2011-08-15

  • 《金匱要略》“以”字用法辨析
    使用,是謂語???span class="hl">譯作“使用”或“給予”。例②中的“勿”是副詞,作狀語使用,修飾“以”,可見,“以”用為動詞,譯作“食用”或“吃”。2 用作代詞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常將“以”作為指示代詞,用來替代上文中的某種情形,相當于“此”或“是”,可譯作“這”。例如:①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之第40條)?!吕∪?,到來年的相同時節復發的,這(指下利痊愈后到一定時間復發)是病邪未盡的緣故。②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

    山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年3期2011-04-13

  • 紡織辭書中術語使用的幾個問題
    詞術語[2],應譯作“全料法”而不是“無所不加工藝”。再如 nip padding,根據業內權威工具書《新英漢紡織詞匯》[3],應譯作“面軋”而不是“夾持浸軋”。類似的錯誤有:long liquor應譯作“大浴比”,而不是“長液體”; thickenerswithout a liquid limit應譯作“無液限增稠劑”而不是“無限液體增稠劑”。二 望文生義概念鄰近的詞語或多義詞語,如果詞義選擇不當,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因此,對于自己不熟悉的術語應本著對讀

    中國科技術語 2010年3期2010-12-31

  • good和bad真是好和壞嗎?
    會暈船。此句不能譯作: “他是一個好水手?!?如要表達此意, 應該說:“He is a skilled seaman.”。He is a good sailor. 的真正涵義是: He is not liable to seasickness. 或He is seldom seasick in rough weather. 因此, a good sailor 的內涵是: “不會暈船”。一本英漢辭典把He is a good sailor. 譯作:“他是一個

    中學英語之友·上 2010年2期2010-12-30

  • 英語中“吃”的表達方法
    達法如下:1. 譯作take或have。The patient cant take food yet. 病人還不能吃飯。We are having dinner now. 我們現在正在吃晚飯。2. 譯作dine, feed, taste, touch, graze等詞。She invites me to dine with her tomorrow. 她邀請我明天和她一起吃飯。Have you fed yet?你吃飯了嗎?He hasnt touched/

    中學英語之友·上 2010年4期2010-05-29

  • three?。簦椋恚澹蟆。猓椋纾纾澹颉。簦瑁幔睿剑簦瑁颍澹濉。簦椋恚澹蟆。幔蟆。猓椋纭。幔筮€是=four?。簦椋恚澹蟆。幔蟆。猓椋纭。幔??
    們的三倍大。(又譯作:他們的房子比我們的大三倍。) 3.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p1853,商務印書館 1997年9月第1版)例句: three times as long as sth. 譯作:某物的三倍長 three times longer than sth.譯作: 比某物長三倍 關于同一問題,以上版本不同,說法不一。難怪做老師的

    中學生英語高效課堂探究 2008年11期2008-11-25

  • 說“相”
    3)中的“相”可譯作“我”,意思是煎我何急。想一想,如果譯為“互相”,那么周恩來的立場哪里去了?(4)中的兩個“相”都可譯作“我”,意思是兒童見到我卻不認識我。(5)中的“相”也是譯作“我”,意思是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其實,“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的例子,在我們的日??谡Z中也存在。比如“實不相瞞”,“好言相勸”中的“相”,就都是“你”的意思。明白了這些,我們閱讀文言文再遇到“相”字時就不會走極端,一律講作“互相”了。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08年24期2008-08-11

  • 《六國論》中“舉”字注釋質疑
    則。既然“舉”被譯作“都,全部”,“予人”被譯作“送給別人”,那么,“拿它(土地)來”就應該是“以”字的譯文。也就是說,在這里“以”字既被譯作省略了代詞賓語“之”的介賓短語“拿它(土地)”,又要被譯作連詞“來”。在同一句中同一個字同時有兩種注釋,具有不同的意義和用法,這肯定是行不通的。第二,既然“舉”被譯作“都,全部”,那么就意味著上句中諸侯“子孫”把自己的國土“都,全部”一股腦兒拿來送給了別人(秦)了,但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首先,原文中講到:“較秦之所得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06年9期2006-12-30

  • 不賢識小
    之?!弊g文將末句譯作:“叔仲進見齊惠公請求不要立宣公為君?!卑丛摹爸佟?,謂襄仲。應作“襄仲進見齊惠公請求立宣公為君?!?中華書局版《左傳譯文》同此誤)第534頁(宣公十二年):“來勸我戰,我克則來,不克遂往;以我卜也”,末句譯作“照我的推測”。按中華版譯本此段作:“他們來勸我們作戰,我們戰勝就來歸服,不勝就去投奔楚國,這是用我們作為占卜呢!”切于原意。第838頁(襄公十三年):“楚共王卒,子囊謀謚”,日:“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奮征南海,以屬諸夏

    讀書 1993年12期1993-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